第一篇:电大调研报告2稿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
调研报告
(初稿)遵照省市电大、开放大学部署,针对我校体制机制等方面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校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给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与大冶中等专业学校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办。学校融中专教育、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为一体,业务受市教育局主管和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双重管理。
学校于1997年,经省计委、教委审批由黄石工业学校大冶分校、黄石财贸学校大冶分校和大冶成职教中心三校成立,并加挂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牌子。后又与大冶市第六中学合并,成立新大冶六中,实行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中职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为辅的办学模式。2005年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大冶中等专业学校)恢复单独建制,校园迁至罗桥工业园原罗桥高中校址。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财政编制人员19人(含试用期人员2人,编制在外单位人员5人),临时人员11人。学校开放教育在读学员1059人,学校也是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成人教育的函授站,招收经成人高考录取的学员,目前在读学员有56人。学校中专部开设有工民建、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等专业,有在校生362人,其中11级在校学生201人(已分至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12级学生104人,13级57人(注:中专含大冶卫校学生,大冶卫校挂靠我校办学,开设护理等专业,管理和经费基本独立)。校园占地面积65亩(包括已征收列入学校用地规划的土地),校舍四栋,建筑面积总计3200平方米,均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的砖木结构房屋。教室总数为七间,包括一间计算机教室和一间音乐教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舍陈旧,安全隐患大。
我校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学校搬迁至现校
址后,政府没有投入,教学用房是原罗桥高中陈旧的房舍,靠学校自筹点资金对校园进行了简单修缮。在2009年校舍安全排查中,经市房屋安全鉴定所鉴定,学校目前使用的教学楼(1栋)、男女宿舍(2栋)均为D级危房。总的来说校园校舍陈旧破败,教学设备设施极端缺乏,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安全隐患大。
2、办学条件差,发展滞后于形势。
搬至新校址后,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添置了必要的设备,投资新建了微机室(15万元)、琴房(6万元),但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设施总体来说远远达不到广播电视大学和中职学校的最低设置标准,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基本上是空白。学校教师自2005年至今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年龄结构也不合理,现有25名教师中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就有8人。学校专任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和电大专职教师不足,整体来说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和电大各类教育的需要。加上教学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3、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
2007年,学校新教学楼建设项目得到市发改局批准,并向省争取到270万元扶持资金,但由于市政府配套资金不能到位,一直没有开工建设。2013年,在学校的努力争取下,教育局的的支持下,新教学楼项目虽然已经开工,但还是存在建设资金不足、校园征地手续不全等困难。规划的实训大楼、远程教育大楼、综合楼、运动场馆等建设项目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4、招生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大冶市每年初中毕业生6000余人,绝大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再加上外出务工、市内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种种条件制约,直接导致学校中专招生困难,办学规模难以扩大。中专生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电大生源的不足,加上大冶市区域内有多所成人教育招生代理机构,竞争激烈,而且成人学历教育市场也在逐年萎缩,致使成人招生也十分困难,生存压力大。
5、学校定位不明。2005年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大冶中等专业学校)与大冶六中分离恢复单独建制,但编办没有下达正式的三定方案,学校人员编制不足,不但没有配备电大专职人员,连教务、教学、教辅人员都严重不足。学校
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只得聘用无编人员,由学校自行筹措资金发放工资,导致学校财务压力沉重。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唯一前途,也是我市开发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可为我市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作出贡献。为加快转型步伐,培养更多各类人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1、健全开放大学办学体制,明确政府职责。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如果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和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开放大学很难建成,更难发展。因此,一是要明确县级或县级市政府是县级开放大学的办学主体;二是国家开放大学或省级开放大学要制订县级开放大学在校舍建设、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软硬建设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督促县市级人民实施到位,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三是明确县级开放大学公用经费来源渠道,建议由县级、省级和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承担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四是明确上级开放大学与下级开放大学的隶属关系之外,还应明确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开放大学方面的监管职责。
2、将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地方开放大学。大多数县或县级市无高等教育机构,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后,各地方都将面临众多学子无法升入大学就读的困境,建设地方开放大学可以满足广大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现代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如果县级只设立开放大学学习中心,无法得到地方政府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支持,不可能提供人员编制和办学经费,更不会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同时也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将导致招生难等一系列不利于开放教育发展的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县级开放大学冠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学院,人口较少、学生规模达不到标准的的县可设立国家开放大学××分院,以取得县级政府支持和百姓认可。
3、整合资源,增强开放大学活力。开放大学要生存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为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优势,消除不合理的竞争,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建议根据开放大学性质和职能,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在职教育等统一纳入开放大学举办,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此教育部要出台政策,将普通大学非
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职能统一并入开放大学,普通大学不再开展夜大、自考、函授等形势的高等学历教育活动,由开放大学承担这类教育,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主阵地。
4、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广播电视大学学历得不到部分用人单位甚至部分政府部门的认可,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就读。建设开放大学后,要争取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明确开放大学与普通全日制高校具有同等地位,政府应明文规定开放大学毕业证与普通大学毕业证具有同等效力,保证开放大学毕业生在企事业录用、招考公务员、资格考试方面享有同等地位,杜绝出现有关单位只录用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歧视行为。
5、国家开放大学要支持地方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建设工作,争取最优惠的政策,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难题,消除阻力。在宣传、教育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远程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全方位地指导,统一标准,保证开放大学教育质量。在教学、课程设置、考试等方面给予地方开放大学更多自主权,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让地方开放大学更加灵活地组织教学与考试,缩短考试时间,改变每次期末考试周期长达一周的状况,方便学员,提高服务质量。就我市来说,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对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科教强市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在上级电大的正确领导下,有政府作为坚强后盾,只要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大冶分校必将迅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优秀调研报告
优秀调研报告范文
小编给大家介绍优秀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区纪委监察局立足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主责,深化三转,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建制度、立规矩、划红线,强化制度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问责的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加强对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不遮掩、不护短、零容忍,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用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的主要做法
**区纪检监察干部能够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市、区纪委全会的部署,着力推进三转、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业主责、落实监督责任,积极为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没有一起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就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主要做法有以下方面。
一是严格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区纪委换届以来,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关于严格纪检监察机关选调录用干部标准和程序的意见》等法规文件要求,坚持纪检监察干部选用标准,严格把握纪检监察干部任职资格条件,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回避、任期制等制度。在对镇街纪委班子选配上,按照双重领导有关规定程序,会同区委组织部调整镇街纪委书记2名;经过区纪委认真考察对6处镇街配备纪委副书记7名,进一步优化了纪检监察系统干部队伍结构。认真落实三转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两次调整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取消或不再参与的有42个,保留或继续参与的只有10个。全面规范纪委书记职责分工,真正做到了区纪委书记和6处镇街纪委书记,无一人存在兼职和其他职责分工,突出了主业主责。对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在编不在岗(吃空饷)、在企业兼职(含退休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全部签订了承诺书,确保不存在此类情况。
二是开展作风纪律建设系列活动,保持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定力。近年来,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了作风纪律建设年、作风能力建设年、作风建设巩固提升年等系列活动,坚持不懈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四风积弊得到有力整治,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今年以来,开展了党组织书记为纪检监察干部讲授党课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全面落实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纪检监察干部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开展向齐鲁时代楷模金乡县纪委纪检监察干部陈新宁同志学习活动,用模范的精神净化心灵,用模范的行为实现对党的誓言。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观看《前车之鉴》等警示片,学习中央和省市纪委纪检监察干部违规违纪案件有关通报,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深刻认识党的纪律规矩的内容、内涵,自觉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区纪委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建立健全分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了培训工作档案,详细登记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在培训内容上,既注重政治理论培训,又注重纪检监察专业知识及社会科学、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实行上挂、下派等多种形式,采取到基层辅导,到发达地区取经多种举措,紧贴实际,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培训工作质量。今年以来,委局自办案件检查业务培训班2期,选派2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学习,累计选派38人次参加中央纪委杭州培训中心、省纪委廉政教育中心、市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提升实战能力,在委局科室和各派驻纪工委之间,实行轮岗培训锻炼,2014年以来,19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轮岗培训。从各纪检监察科室主任开始,轮流备课讲课,各业务科室轮流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案例研讨9次,实行以案代训。根据区委要求,选派1名纪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36名纪检监察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通过担任法律顾问、纠纷调解等职务,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结合开展作风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区纪委监察局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建制度、立规矩、划红线,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针对查摆的问题,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0项。制定《区纪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常委会议事规则》,要求常委会成员在严守纪律、发扬民主、廉洁自律等方面要做到五个带头。制定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纪律规定》,提出30个不准,实行了常委会周例会、专题会制度,以及工作日报、周报、月报、工作小结和工作总结制度,提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纪律意识。完善了派驻机构管理制度,加强了派驻机构的监管。制定了一规则三办法等工作制度,明确了派驻机构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干部管理和后勤保障等,为各派驻机构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明确了方式方法,推进了派驻机构工作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014年底又对派驻机构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进行了轮换,改变监督方式,拓宽了监督范围。进一步完善办案、用车、办公经费支出、公务接待等方面的制度,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和情况通报制度,规范纪检监察干部行为。
五是明确干部监督室职责,强化系统干部问题线索管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检监察干部一旦违纪违法,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严重损害纪检监察机关形象。按照上级纪委的要求,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的职能并入干部室,并配齐配强干部室人员,逐步建立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问题线索处置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和规范问题线索的排查和处理,确保线索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坚持抓早抓小,对纪检监察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绝不养痈遗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坚持从严执纪,不打折扣、不留情面,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各级纪委委员、纪检监察机关干部,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二、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区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得到增强,没有发生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但在有些方面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纪检监察内部监督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方式措施还不够科学;监督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1.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实时监督难。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队伍同样存在。纪检监察机关是同级党委的组成部分,受同级党委的领导,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不便越过地方党委去实施具体监督。另外,由于地域上的距离,往往鞭长莫及,容易造成监督的失灵和失控;再加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镇街流动性大,造成实时监督难。2.部分人员自我监督意识差。部分人员只愿拿手电筒照别人,不愿拿镜子照自己,平时缺乏自我监督意识。3.碍于面子,难以内部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是自家人,搞内部监督怕伤情面,不便监督,这也许是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与其他执纪监督所具有的特殊性。另外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使外界人士和群众的监督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很难介入和实施,外部监督弱化。4.监督制度还不够健全。从总体看,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的监督措施和规定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监督制度体系。监督标准不明,即使有自我监督制度和规定,但规定不明确,非常抽象、笼统,没有可操作性,容易造成一种摆式的负作用。内部监督民主化程度不高,科学严谨的在线监督保障机制不明确等,都带来监督的难度。
三、推进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增强抓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使命,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深刻认识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的认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推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的职能,让纪检监察系统广大干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身也成为监督对象,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着力强化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监督者首先要接受监督的观念,增强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支持监督、带头开展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习惯于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各级纪检监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既要加强组织领导,又要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以自身硬、自身净,保持纪检监察队伍的廉洁性和纪检监察权力不被滥用,以保障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更加有力地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二要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对纪检监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个别谈话、定期约谈、民主测评、责任追究和目标考核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政治纪律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勤政廉政、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要强化对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活动的监督,针对案件检查、信访举报等办案重点部门和线索初核、立案、移送等重点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依纪依法办案,防止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违规办案、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作风情况的监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纪检监察干部筑牢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拓展监督内容,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圈和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确保其秉公安全文明执纪。
三要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上级对下级的制约机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优势,加大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管理力度。强化上级纪委监督责任,探索上级纪委派员指导、监督并参与下级纪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常委的经常性考察和定期考核机制,推行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述职述廉和报告工作等措施。强化干部监督室人员选配。配置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有较全面的纪检监察业务水平,有较强的党性和好的人品的人员,专门监督检查本级和下级纪检监察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政的廉洁性,履行职责的正确性、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执行纪律的公正性问题。完善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使下级纪委对上级纪委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完善纪检监察系统外部监督,走好群众路线,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广泛征集社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好来自纪检监察系统外部的监督来搞好系统内部监督,促进纪检监察干部克服存在的问题,不断规范行为。
四要强化干部资格审查考评机制。严格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建立资格的限制制度。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完善目标管理检查考核机制,将干部的升降奖惩与本人的能力素质、工作业绩以及廉政建设情况充分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正面激励作用。要充分引进利益激励机制,保障纪检监察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纪检监察机关的各种经费,使利益机制导向与廉政导向相一致。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公务活动中造成过错的,纪检监察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室主任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有关承办人承担直接责任。对于违纪违规的,提高违纪成本,取消其政治经济待遇,使其感到一旦失去这种政治经济待遇,将不再有从事这项职业的机会,丧失这种从业资格,使纪检监察干部不敢触犯纪律条规。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也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同样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党内要环保,纪检监察机关更要环保,打铁先要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只有自监到位,才能监天下,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制,坚决防止灯下黑,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优秀调研报告范文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市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提高xxxx城市管理效能,我们对xxxx年以来xxxx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借鉴其他城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一、xxxx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及其运行情况
(一)xxxx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xxxx年xxxx年10月。xxxx年5月,市政府印发《xxxx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xxxx政发〔xxxx〕16号),开始实施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xxxx年12月,市编委印发xxxx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职责调整、人员编制方案(xxxx编〔xxxx〕112号),将分散的城管执法机构进行整合,组建xxxx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同时各辖区组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均受原市建委的委托,从事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xxxx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还受原市建委的委托,从事房地产及建筑业的行政执法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业务上对各辖区大队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
第二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阶段。xxxx城市管理局组建成立,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划归市城市管理局。市辖各区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局,辖区城管执法大队隶属市辖区城管局。市城市管理局作为行政执法主体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具体执法委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各辖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实施。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同时仍受市住建局的委托,从事房地产及建筑业的行政执法工作。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对各辖区城管大队的执法业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市辖区城管局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职能,承担市城管局下放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但没有履行行政处罚执法职权。
第三阶段:xxxx3年至今。xxxx2年底市政府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进行调整,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更名为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时各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加挂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辖区分局牌子,形成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的格局。此阶段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委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实施,各辖区城管执法分局(大队)作为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市住建局不再委托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行政执法工作。市辖区城管局仍然没有作为行政处罚执法主体开展执法工作。
(二)xxxx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xxxx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在于整合了各分散的城管执法机构,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减少了城管执法队伍,实施了综合行政执法,相对改革前的执法体制而言,更有利于提高城管执法效率和管理水平。但xxxx现行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执法推诿问题。现行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仅限于城市管理部门执法职权的小综合,除市住建局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行政执法职能曾委托城管综合执法机构实施外,规划、工商、环保等部门的部分城管执法职能没有集中进来。其实,在xxxx年市编委印发的xxxx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职责调整、人员编制方案(xxxx编〔xxxx〕112号)中,已明确要求通过委托执法方式,将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涉及城管的行政处罚权调整给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行使,但有关部门都没有落实到位,市住建局xxxx年委托期满后也不再委托。这种状况不利于解决城管部门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执法推诿、扯皮问题,与当前推进大城管、大综合的改革方向不相符。
2.执法机构层设置级多,委托执法审批程序复杂。纵观整个改革历程,虽然对城管执法机构进行了整合,减少了城管执法队伍,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构层级却增加了,执法机构显得更复杂。市辖区政府增设了城管局,但没有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行政处罚执法。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增挂了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的牌子,市辖区城管大队增挂了执法分局的牌子,但都没有执法主体资格。各执法机构均受市城管局委托执法,不利于强化辖区城管部门的职责和执法主动性,不利于提高执法效率。
3.联合执法难以常态化。现行城管执法体制下,规划、住建、工商、环保、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涉及城管方面的执法权分散在各部门,日常难以形成协调高效联合执法机制,城管执法队伍往往是单打独斗,通过市政府或辖区政府组织相关工作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往往是阵风式的突击整治,难以开展常态执法震慑,效果很不理想。例如,在对流动商贩乱摆卖的治理中,城管部门只能适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进行罚款,缺少没收、暂扣等威慑力的手段。对此类违法行为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虽然均有相应的罚则表述,但相关部门往往认为街头执法只是城管部门的事,出现想管的管不了,该管的管不到位的无奈局面。
4.市、区两级执法责任界限不清。现行城管行政执法的以市辖区为主的行政执法,各市辖区的城管执法工作应由本辖区城管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但由于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支队)同时在海城区、银海区一定区域内履行行政执法权,这容易造成其与海城区、银海区城管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重叠问题。
二、深化xxxx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建议
针对xxxx城管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借鉴南宁、柳州等城市的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经验,建议进一步深化xxxx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效能。
(一)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牢固树立放权理念。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向基层强放权的意识,强化基层政府执法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个重要导向是减少执法层级,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向地方政府和基层执法机构下放行政执法权。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应当按照这一政策导向深入推进。事实上xxxx年以来,市城管部门在行政许可执法方面已将近10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给市辖区主管部门,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权仍然由市主管部门行使。建议下一步加强市辖区城管部门机构建设,依法完善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二)扩大综合执法范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城管涉及面广,城管执法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实施跨部门的综合执法,有利于避免执法扯皮等问题。xxxx年市政府制定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方案已明确将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涉及城管的行政处罚权综合到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但实际执行时并没有落实到位。建议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将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涉及城管方面的执法职能真正集中进来,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xxxx2〕17号)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报请自治区政府批准,授权城管部门独立行使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城管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强化城管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改变目前委托执法的状况。
(三)减少执法机构层级,强化基层城管部门执法主体资格。建议强化辖区城管部门属地管理责任,取消市一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辖区城管部门机构建设,配强执法力量,通过向自治区政府申请授权后,独立履行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职能,改变目前委托执法造成的审批层级较多的、执法效率低下的状况。改革后,执法职能集中在市辖区城管部门,市辖区城管部门在本辖区内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市城管部门负责全市城管理综合执法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第三篇:优秀调研报告
“素质教育现状”社会调查
——以巫山县为例
报 告 书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曾德辉 20110510522
学 生 姓 名及学号 吴晓辉 20110510524
所 在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2011级教育学
指 导 教 师 孔 庆 茵
“素质教育现状”社会调查
——以巫山县为例
报 告 书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素质教育现状却是问题频频。给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是素质教育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合理设置学校课程,开设选修模块,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而不是重视学习结果。形成新的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评价机制,家庭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后,从国家教委主要领导到著名教育理论家,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到广大中小学校长老师,乃至学生家长和普通电视观众,纷纷参与到素质教育中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举措到底成果如何?因此我们对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的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自从素质教育提出后一直是教育界一大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形势,学生需要减负,教师需要减负。由于高考制度,升学压力导致“应试教育”成行,让学生和教师不堪重负,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给教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教育的高效有序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行无疑是教育界的一个盛举。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下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内容 了解巫山县素质教育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三类人员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对现在教育形势的看法。
(三)调研地点、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在重庆巫山县的县城、庙宇镇镇中心和长粱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选择了巫山县城、乡镇和农村这三个层次的地方,保证调研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四)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分为五个步骤进行:选题分析、问卷制定、发放问卷、资料整理、撰写报告。
选题分析。通过收集资料,结合本专业特点,本小组最终确定调研选题为“素质教育现状——以巫山县为例”。因此,本次调研为现状调查。
问卷制定。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文献收集整理,分析出素质教育可能的影响因素,考虑到问卷填写人群的特点,以及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制定出针对素质教育现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运用寒假期时间,本小组成员对确定好的调研地点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力求做到抽样调查人群的随机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资料整理。对于调研收集到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统计等工作,并分析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和意见。
撰写报告。调研的最后一个步骤,调研报告的撰写,真实、系统、规范的记录此次调研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展示调研成果。
(五)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3年1月2日至2月31日
(六)调研结果
通过本次素质教育现状调研,本小组收集到一手资料,调查问卷发放600份,有效问卷550份,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1.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有三类人群:教师、家长、学生,他们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学生家长教师
2.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这一项调查,反映出,家长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品德操行综合素质百分比
3.关于考试排名的观点,不少人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仅凭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是值得深思的。
60.00%40.00%20.00%0.00%非常赞同可以接受反对无所谓 4.关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提出近20年的今天,家庭作业的形式还是和以往一样,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下图为学生家庭作业 的方式调查:
6050403020100书本上练习练习册上练习教师编制习题探究性作业百分比
5.通过调查显示,几所学校的学生作业量和学习时间较大,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的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在实际实施中比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下图为学生作业量的调查:
***较多适当较少没有
6.人们对素质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下: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无所谓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事件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推行二十多年,其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人形象地说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应试教育在家长和学生思想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学校不抓应试了,不重视成绩了,不再排名次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反而感到没底了,没有动力了。他们认为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只有让孩子们上了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好的未来。素质教育理念在该地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在实施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受到社会、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一)教师压力大,学生负担重
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作业量,面对学习的压力,他们也很迷茫。而学习成绩则占了一大半的学生评价的标准里面。老师和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的占据7成。
不少人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学校面临社会不正确的评价,导致学校对教师教学要求过高,某些学校甚至分配到每个教师负责的班级上一本、二本、三本线的人数必须有多少人;期末考核的学生成绩也成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主要部分,更有甚者教师的公资待遇和学生成绩挂钩等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的压力过大。
由于学校给教师压力过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刻意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要求也按照考试内容而定,让学生大量的练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导致学生在题海苦苦挣扎。然而,不少家长也会在周末以及寒暑假送学生上补习班,学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厌学、弃学。
(二)评价机制不完整
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成绩的高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于70%的人认为,学生的成绩高低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学校通过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分优良中差等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常表现、道德品质都未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导致学校更加重视知识的教育,陷入恶性循环,使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调研结果看出,学校对课程开设这一块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80%以上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学校和教师普遍重视考试科目的课程设置,如:数学、语文、英语等主干课目。这一现象,完全体现了“应试教育”的一面,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其次,学校开设课程中缺少选修模块,除了必修课程外,缺少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造成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阻碍。
(四)重考试,轻素质
本次调研还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和教师普遍的重考试、轻素质。60%以上的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也有50%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获奖情况,而不重视其他方面。不少学校的班级,课程表上的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非考试要求科目的课时被用来上语文、数学等必考科目。这一举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枯燥乏味,没有适当的兴趣发展,导致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给教师也带来负担。
(五)家庭教育问题重重
经过对家长的调查分析,60%以上的家长抱着“孩子送到学校,就全由学校教育”的想法,而家长最在乎的只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学生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以及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少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家长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又面临许多学习压力和负担,而自暴自弃,甚至弃学。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给教师减压,给学生减负
当前新课题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即使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也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仅是老师,学生在面对如此的学习压力下,也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要以单纯的学习成绩来判定一个老师或者学生的优劣。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站或者心理健康课,对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讲解基本的心理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检测。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防范心理疾病。从内因来讲,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会沟通,学会自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应重视自身修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机能。学生应该自己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储备自己的知识,为了未来的生活一步一步累积,增强自己的能力。
(二)建立完整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评价对象的情况及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1]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构建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依法保障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三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发展进行综合评定。
(三)合理开设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重视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智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决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可以放松智育教育,降低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是要转变智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猎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学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教师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教师首当其冲要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不要总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知识轻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社会都要转变观念,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型新人才。挖掘个性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塑造学生的个性.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3]
(五)改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从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4] 家庭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家庭的一切都会在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把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带到家庭中。
一方面,要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能真正理解家庭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就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模式。
另一方面,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四、结语
素质教育自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5]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具有包括人生幸福的所有方面。素质教育的学生将是综合素质能力很高的学生,他们将为我们的未来抒写更精彩的 明天,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谢祥清.论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J].学术探索,2001(01):44-46. [2]沈君克.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65-67.
[3]钱翔.论教师教育关联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2(52):19.
[4]吴淑芳.从家庭教育谈素质教育的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5(06):52-53. [5]李灿荣.试论素质教育的由来[J].新西部,2012(18).
附录一:调查问卷
“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素质教育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素质教育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我诚挚的希望您能如实的填写。感谢您的参与,谢谢!
1.你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A.学生 B.老师 C.家长
2.素质教育口号提出后,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有何改进之处()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师生互动彼此开放
C.作业量趋于合理 D.学习氛围更轻松 E.流于形式 F.其他
3.学校以什么作为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
A.学习成绩 B.工作能力 C.品德操行 D.综合素质 E、其他 4.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
A.学习优异 B.竞赛获奖 C.综合发展兴趣爱好 D.其他 5.你认为上学的目的是()
A.取得好分数,考取好大学
B.与同学更好的相处,增强人际圈 C.享受学习的乐趣 D.增长自己的见识 E.进入社会的踏板 F.其他
6.你对考试排名这一做法的看法是()
A.非常赞同 B.可以接受 C.反对 D.无所谓 7.你更希望家长关心学生什么()
A.学习成绩 B.获奖状况 C.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D.其他
8、总的来说,你对现行的素质教育现状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较为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无所谓 9.老师以什么形式布置家庭作业()【老师、学生选择】
A.课本上的练习题 B.练习册上的习题 C.印发试卷 D.写在黑板上的习题 E.课后探究或实验
10.学校有没有在课余时间安排补课()【老师、学生选择】 A.没有 B.偶尔有但考试前会增多 C.经常有 11.你每天的睡眠时间有()【老师、学生选择】
A.8小时以上 B.7~8小时 C.6~7小时 D.5~6小时 E.5小时以下 12.减负口号提出多年,你们现在的作业量()【学生选择】 A.很多 B.较多 C.合理 D.较少 E、没有 13.你认为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选择】
A.与同学的竞争
B.自我期望值过高
C.对未来的迷茫 D.担心考试成绩和排名 E.其他
14.除了上体育课和做广播操外,你还经常参加别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吗()【学生选择】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不参加
15.学校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课余时间对你们开放吗()【学生选择】
A.不开放 B.开放,经常去 C.开放,偶尔去 D.开放,但没时间去 E.想去,但学校没有
16.你认为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措施?
第四篇:内江电大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内江电大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为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素质培养,在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工作特点,经认真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校党组织的基本现状:
我校共有党员40人,其中含退休党员12人、在职预备党员3人、流动学生党员2人,一共有4个支部;党员中本科学历占98%,但年龄普遍偏大。调查情况表明,全校党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管理、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树立源头思想,坚持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以高素质、复合型为目标,大力加强党员干部培养教育。
(1)强化理论学习。
各支部在每月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每次全校职工大会坚持进行集体政治学习,中层干部大会坚持进行时事专题学习。
(2)加强实践锻炼。
我校选派1名青年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市直系统“挂、包、帮”活动。在2011年11月的支部换届中,各支部都启用了年轻党员担任支部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积极创建有利于年轻党员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
3、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安排纪委书记协助党委书记抓党建,坚持在德才兼备、工作认真负责的党员中培养选拔中层干部。
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在培养选拔党员干部上工作不够大胆
求全责备,怕担风险。一些人总认为年轻党员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总觉得年轻干部不稳重、不全面,在选拔上顾虑过多,不够大胆。
(二)在培养选拔党员干部上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1、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目前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分两大块,一是理论业务素质的培养,二是岗位实践的锻炼。目前的素质培养内容不够全面,形式不够生动,与干部的知识结构、岗位的实际需要及形势的发展尚有一定距离,没有形成轮训制度,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方面不具备多岗锻炼的时机,锻炼力度不大,满足不了我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就各支部而言,对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派任务兼顾轻重缓急,让党员干部在实际岗位上增长才干考虑不多。
2、后备干部的使用上缺乏备用结合的机制。党员干部后备队伍建设略显滞后,有备用脱节的轻微兆头。
(三)党员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党员中个别存在重工作轻党务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较为薄弱。在成长过程中较少、甚至没有经历过逆境,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2、拈轻怕重,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少数人在工作中缺乏强烈的事业心,态度消极,对分担的工作业务钻研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得过且过。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缺少一种谦逊、严谨的精神和风范。
四、对进一步加强党建的建议:
1、放宽视野,培养选拔年轻党员干部。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入口是关键。在培养党员干部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协调组织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干部职工信赖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入学校的中层管理层。
2、着眼未来需要,培养党务干部。党务工作需要那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细致负责、默默奉献,对事业忠诚、工作热忱的党员干部从琐碎小事做起,不怕累、不怕杂。要结合学校促进党建工作的需要,加大党务干部的培养力度,加速培养步伐,培养出能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专兼职党务干部。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征地拆迁调研报告-电大本科
被征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安身立命之本。1982年,重庆市开始了农村土地的征用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通过征地拆迁,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然而,基于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事实,加之目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部分被征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笔者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被征地;就业;社会保障
一、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征地拆迁状况
1.农村土地征地拆迁情况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幅员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73万,是重庆市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核心主城区之一。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区实施征地项目109个,征地面积6万多亩,修建安置房(还建房)约160万平方米,安置人员近7万人(其中,农转非人员约3.5万人),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资金约20亿元。2011年,全区征地约4万亩,共农转非人员约2.5万人。即便如此,现有建设用地仍无法全面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是制约全区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
2.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及社会保障情况
当前,北碚区执行土地征收政策为北碚府发〔2008〕89号文,该征地政策是以重庆市1999年渝府令第53号、渝府令55号为总原则以及渝府发〔2008〕45号文,结合我区实际出台的征地政策文件。另外,针对
我区拆迁的实际情况,另行制定了北碚府发〔2009〕18号文件作为一个补充通知。对被征地拆迁群众的补偿安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补偿方面
土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分区域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进行计算,全区被划分为三个片区,土地补偿费为1.4万元—1.6万元/亩。土地补偿费的80%首先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土地补偿费的80%与个人缴纳部分之和尚不能满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需要的,其差额部分由征地单位补足。
人员安置补助费。农转非人员安置补助费按农业人口计算2.8万元/人。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青苗补偿。整社征收时,青苗补偿面积按土地所有权证中的耕地面积计算;零星征收集体土地的青苗补偿费按征地时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农村房屋补偿。农村房屋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合法面积为依据进行补偿。以据实丈量为主要辅助手段,对无证的农村房屋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构(附)着物补偿。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含住房、牲畜圈舍、院坝)的地上构(附)着物,按标准据实清理补偿,或按被拆除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用地面积,每平方米定额补偿50元。以上两种方式,以社为单位,由征地范围内50%以上被征地户同意,统一选择其中一种。
此外,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外的地上构(附)着物(含社级集体资产)的补偿,按批准征收的土地总面积扣除农村居民点和林地面积后,每亩定额补偿8000元。镇、村集体资产按批准征收的土地总面积计算综合补偿费,标准为500元/亩。其中,镇集体资产300元/亩,村集体资产200元/亩。
2.住房安置方面
住房安置对象住房安置可采取货币安置住房、统建优惠购房方式,按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予以安置。对选择货币安置方式的,货币安置具体标准按照不低于本区与被征地范围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的原则,分不同区域确定。分为每平方米2300元和1700元两个标准,并且出台了鼓励货币安置住房的方式,对其在规定时限内自行搬迁完毕的,按应安置面积,给予300元/平方米的货币安置奖励费。
二、存在问题
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转为城市人员后,如何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北碚区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普遍存在着几个问题:
1.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偏低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70%以上的被访者不愿意土地被征,反映的主要原因是征地的补偿费太低。由于征用土地多处于城市郊区,征地前很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蔬菜种植、房租和手工作坊等,征地后这些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在失去土地后收入水平略有所下降。在从北碚区现在执行的政策上看:持有“两证”的被拆除房屋的农转非人员按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进行住房安置;住房安置方式实行货币化安置,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统建优惠购房安置,被征地农民以300元/平方米的价格向住房安置方进行购买。实行货币化安置的,由征地单位与农转非人员签订货币安置合同。按每人30平方米,23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但现目前北碚区的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已经超过3000元/平方米。由于补偿标准偏低,征地农民在安排好住房和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后,补偿安置费已所剩无几,无力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加之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等一系列差异,容易让失地农民对城市生活无所适应,尤其是无城镇生活技能的征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缺乏保障。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健全
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出台,建立了重庆市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北碚区也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按照北碚府发89号文件规定,16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将强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费用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拨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该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但这仅仅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的问题,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最低保障等方面还不能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如在就业保障方面,征地转非后领不到待业证,也没有专门针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培训,由于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单一等,找工作很难;在子女入学方面,各区域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学生上学都有免缴有关费用的优惠政策,拆迁户子女原来学校和新购房学校所在地往往不一致,对学生入学有不同的规定,被拆迁人在购房期间,因办理户口和房产证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拆迁户子女上学就成问题,且大部门安置小区没有配套学校;在养老保险方面,现行养老保险政策,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若中青年人员“就业无门”,无法续交养老保险,仍存在“老无所养”;在最低保障方面,现行城镇低保政策规定,被征地农民只有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城市低保标准折算年限到期后才能享受,以致其5—10年内根本无法享受。
3.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十分困难。
今年,北碚区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对促进再就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讲,对被征地农民的职业培训还缺乏体制、政策和经费上的有力支持,加之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没有就业的过硬技术,遂导致失地农民在城市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根据笔者抽样调查显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努力下,目前,北碚区征地农民就业率达到80%,但其中70%以上属自谋职业和转移就业,工作的稳定性差。目前,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尤其那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40、50”人员很有可能会面临生活无保障的状态。
三、对策建议
1.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保障体系,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社会保障的目标及标准上,要给被征地农民提供期稳定的生活保障: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费继续缴纳阶段的政府承担比例的优惠政策,全面实现政府承担50%,个人承担50%;二是将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个人档案,使其达到年龄后可参加养老保险,并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三是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将所有成员纳入系统管理,以便进行安置后的跟踪调查及服务。
2.完善配套政策,多种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
丰富留地安置。自1994年12月开始,重庆就将留地安置模式作为安置被征地农民的方式之一,该安置方式必须通过兴办经济实体来进行人员安置,且还需安置农转非人员在10人以上,划拨的土地还需按规定缴纳征地成本费。这一系列限制性条件严重制约了这种方式的推行。建议进一步完善留地安置方式,配套产业政策,突破原有以地安置方式只能通过建立经济实体才能进行作为安置政策的界限,可采取留地折价入股、留地建房出租等多种灵活方式,而且这种做法只须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既不需要支出额外的资金,又更好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是让利与民的善举,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值得提倡和推广。
积极推行 “双保险”组合式安置被征地人员。建议以货币安置和基本养老保险安置方式为主,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分别实行“双保险”组合式安置政策,即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免费职业教育”;“中青年人员”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安置+就业安置”;“4050人员”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安置+留地安置”。此外,还可以推行两套农民公寓安置的方式,一套用于自己居住,剩余房子用来出租,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员的不同需求,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既能让有劳动能力的被征地人员充分实现就业,又能使实现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通过留地安置获得的经济收入,以维持被征地人员的长远生计。
3.建立有效的失地农民培训制度,尽力妥善做好就业安置
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工作的主体,在严格依法征地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就业培训,努力实现就业。渝府发〔2008〕45号明确规定要促进被征地人员实现就业。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政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转非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就业培训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创立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鼓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为被征地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笔者认为,可按16岁以下、中青年人员、“40、50”人员三个年龄段为界线进行分类。对16岁以下转非人员,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中青年人员和4050人员是就业培训的重点群体,这部分人年富力强,对工作的需求迫切,做好这部分人的就业培训并使其能够得到就业,无论对转非人员本身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