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辑部顶岗实习报告
顶岗实习总结
财经与贸易学院汉思
2011年7月8日到8月7日,我在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国际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定岗实习。相对来说,《课堂内外》杂志社是重庆市科协主管,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教科所主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传媒集团。旗下有期刊12种,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各学段,月发行量超200万册,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优秀青少年科普期刊,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对于走出国门,见识大千世界的愿望的不断高涨,杂志社于2009年成立了独立的国际部,专门从事组织青少年国际夏令营的活动。作为一个学英语专业出身,同时又取得了旅游管理学位的老师,能够到这样一个部门学习实践不仅仅是专业对口,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我在国际部的这一个月里,跟随国际部的负责人刘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公文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更从这个实践岗位上了解到了组织一次活动,尤其是这种跨国的活动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也让我对管理专业内的知识有了更深的领悟和运用,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就是书本上看不来的体会不到的!对于我来说,这次定岗实习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青少年传媒集团,课堂内外近年来在用心做好国内教育传播者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均建立了教育交流基地,形成了既能走出去,又能带回来的良好局面。根据工作内容, 我将这一个月的工作总结划分为三个部分:
1、路线策划及制定
积极收集市场上现有的夏令营活动的资料,了解往年夏令营的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以及调研了市场需求。在进行分析以后,确定夏令营的路线仍然以传统的加拿大英语学习与美国高科技体验为主。而我在实习期间就主要负责搜集整理目前美国市场上可以合作的夏令营机构的资料。在搜集资料的同事,观察和学习国际部同事与国外校方的接洽、协商、谈判的过程。从课程的设置、食宿的安排到夏令营的费用等, 国际部同事怎样在美国联系人的协助之下,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进校园宣传招生
宣传招生是夏令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已经成团出发了,但是招生工作却一点不能松懈,在结束了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招生工作后, 同事们又开始投入新一轮的招生工作之中。我与单位负责人刘欣主要负责南开, 巴蜀, 以及南岸区的珊瑚中学, 珊瑚小学。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以助理的身份陪同他们前往巴蜀中学进行宣传。首先,向各个班主任介绍了两个夏令营的优势;然后,在拿到他们的联系方式之后与他们定期保持联系, 沟通了解学生报名的进展以及老师宣传时遇到的困难。对于有意向的学生,需要第一时间到学校去, 与学生及家长沟通, 解除他们的顾虑。并且按照对方的要求及时制作出宣传材料, 并时刻关注招生的进展。
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使得所联系的学校都有不少学生报名, 工作成效显著。而他们在工作中所采用的语言以及与家长老师沟通的方式都是我学习的目标。
3、签证材料制作及申请
国际部的又一项工作就是签证材料的搜集及表格的填写。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做美国及加拿大的团签,做过才知道,原来要准备如此多的材料。在办公室的时候,刘老师交给我一些文件和表格,让我了解并熟悉两国对签证申请的要求以及所需的材料。在7月15号刘老师他们带学生夏令营前往香港以后,就由我留守收集其他学生的材料, 并在网上填写了所有的表格.与此同时, 我还要负责与外方联系, 请他们将邀请信, 录取通知书等资料寄送给我方。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错误,可能都会导致不能正常出团。
二、对实习工作的一些建议:
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 我对国际夏令营的三个主要工作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国际部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对国际部的工作有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丰富路线产品
随着国际夏令营市场竞争的加剧, 各家机构路线及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丰富。要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上下大功夫。除了积累在海外的资源以及建立畅通的渠道外,还需要做更加充分的市场分析, 了解学生和家长青睐的路线, 这样才能在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做大市场份额。
2、建立固定的生源基地
对于夏令营来说, 最重要的当数学生的参与度。目前市场上成熟的机构很多都有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验, 不管是在与学校的关系还是学生当中的认知度来说,都比我们有优势。作为后来者,需要在不断的接触中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通过服务品质获得认可, 建立固定的生源基地, 这样才能使得夏令营保持可持续行。
三、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些想法
1、开班方式限制了授课效果
由于旅游专业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是非常适宜小班教学的。课堂上的时间,不仅仅是要理论教学,还要亲身演示,同时还要在学生操作之后及时的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意见,及时的予以分析解惑。如果班级人数过于庞大,势必会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不及时。老师由于要在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的手动实践操作,过多的学生人数势必会对学生培训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本土化元素太少
旅游虽然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的综合统一体,但是在旅游接待、酒店管理的各个
方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就应该考虑到本地化。尽管现阶段已经有了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实训单位由于本身利益的考量,往往对学生的培训浮于表面,很容易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廉价劳动力”,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激发主动性。而校内的经营性实训基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将本土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引入校园,由他们进行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在能够给予学生一些经济报酬的情况下,激发起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发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训的过程中,不光能将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学习并提高,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沟通、交流、组织能力。
3、教材缺乏时代性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虽然是已经经过不断改版的新的高职高专职业培训教材,但我个人认为,教材依旧缺乏时代性。旅游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专业,与之相配套的导游、酒店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甚至出现了很多新的服务岗位。以旅游专业酒店英语教材为例,一般性的服务内容虽没有发生改变,但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名称。而这些岗位的相应职责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果只遵循教材,那么我们培训出来的学生一定会在到达工作岗位上以后产生不适应。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引入了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把业界的指导老师请进校园,用最真刀真枪的经营管理方式,服务方式来培训和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亲身的经历来联系口语,了解工作职责,一定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只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才能培养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做中学”,“教中学”,顶岗实习显然非常必要。顶岗实习避免了脱离了实际,形而上,成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究的情况的产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顶岗实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假期走入企业,学习和生活,有了这么多的体会。也让我们更加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更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在毕业以后,能更快更平稳的融入社会!
第二篇:编辑部实习报告
编辑部实习报告
编辑部实习报告1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既激动有有些担忧的心情。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实习的新闻,说他们在单位实习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着各种各样烦琐的杂活。我担心我会和他们一样。不过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不管他们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乐意去做。毕竟我是来这里学习的,而不是来这里玩的。踏进办公室,我热情的和每个人打招呼。xx县实施“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突破年”,县上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这个“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点”,做大做强红色旅游。xx电视台特举办了“魅力xx”栏目。xx县正在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黄土风情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xx旅游形式。红色文化已经成为xx人民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我被安排到“魅力xx”栏目组做编辑与播音工作。到了编辑室,李主任向我介绍了“魅力xx”栏目组编辑与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编辑播音生活了。
虽说第一天到编辑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学电影的怎么来这里当编辑了。但我总是笑着说,来和你们学习啊。我并没有把他们说的话当作是“泼冷水”,相反,他们的幽默风趣倒消释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从我决定到电视台实习开始,我就一直坚信那句话——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许经过的专业的编辑训练功底不是太厚实,也许我没有编辑部前辈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我依旧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我接手第一批新闻稿件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新闻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因为新闻本身就会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编辑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新闻部的记者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编辑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的努力和自信,换来了他们对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这份工作中。
10月12日至19日我跟随xx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以及县发改局、旅游局、城建局、党史办及南梁、林镇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延安、重庆、广安等地,实地参观了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及市政规划建设,考察学习外地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及市政建设工作。在考察期间,我认真听从电视台领导的安排,精心计划采访,以及摄象等工作。考察回来后,认真地将自己的新闻素材编辑整理,并且于10月21日第一次站在xx电视台演播厅,开始主持“魅力xx”栏目。首播受到了电视台领导的好评。经电视台领导批准,我先后主持“魅力xx”栏目三期。不同程度上,对我的专业知识以及实习经验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有人说,职场中常常会有勾心斗角或是些阴险狡诈的人。在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些爱说闲话的女记者们。我刚来的那几天,就听到他们在议论,说我是走后门来的或是说编辑部的主任对我很偏心之类的闲话。但我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尽管他们那样对我,我每天依旧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还常常提前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慢慢地,他们的态度不再冷漠,还常常主动帮助我。我想,人和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坦诚相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你身边的人。
编辑部实习报告2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体会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别。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兴趣所在,最终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单位简介
我有幸到太平洋亲子网编辑部实习。该网站是太平洋科技发展集团旗下“太平洋专业网站群”的第五个专业门户网站。太平洋亲子网以专业母婴、育儿、亲子互动门户为起点,秉承做最专业的中文育儿网站的宗旨,传播快乐、成长、分享的理念,打造集资讯、互动、导购三大功能的强势亲子专业媒体, 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及商业市场价值。短短时间内,太平洋亲子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快速成长,不断创新。
太平洋亲子网前身为太平洋亲子频道,自20xx年3月上线以来,随着频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在众多频道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忠实用户数不断增加,访问量节节攀升。
(二)、岗位介绍
我的岗位是实习网络编辑,其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内的网民进行信息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的工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
2、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以及监控;
3、撰写稿件;
4、运用信息发布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
5、组织网上调查以及论坛管理;
6、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以及实施。
而我的主要职责是听从带我的编辑的安排,负责论坛的管理,帖子撰写,论坛首页更新和组织线上活动的发起等等的工作。工作大多都是很琐碎的,但也是很重要的。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
开始实习的时候,我的工作很轻松,负责带我的编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师姐,她首先让我熟悉一下太平洋亲子网的论坛模式。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很简单,对论坛的线上活动进行汇总,方便网友的查找。于是我每天就开始工作便是逛论坛,找活动。所有事情开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但随着工作的日子越来越多,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了。其实网络编辑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却不然。为了网站的点击率,太平洋里的编辑们常常都需要加班的。
经过一周的熟悉,编辑开始让我撰写帖子。我第一次写的帖子是关于信用卡的汇总推荐的内容。我看着编辑师姐给我的要求,楞了一下,我心想从来都没用过信用卡,怎么写啊?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便开始在网上浏览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当我写完了,自信满满地给编辑看的时候,却被告知帖子完全不合要求,要重写。师姐告诉我信息那么多的帖子网友是不会看的,他们想知道这些信息会自己去查找,而且我们写帖子要想清楚帖子给谁看的。我看着自己花花绿绿,内容堆砌的帖子,感到有点灰心丧气,努力得不到认同的滋味真不好受啊!但是,后来编辑师姐鼓励我,一开始是写帖子是不容易的,因为常常要写的内容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她叫我多与她沟通,有什么不懂的就要找她。所以我在写帖子的时候常常找她帮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马上改。后来,我写的帖子终于可以挂上论坛推荐了,看着它的点击率一天一天的增加,感觉真满足!
除了写帖子以外,我还要写论坛帮助文档和进行论坛主页的活动每周更新。这两项工作其实也是不易的。写论坛帮助文档的时候,我几乎浏览遍了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帮助,除了借鉴其他网站的论坛帮助,还要编写出一个有太平洋亲子网论坛特色的论坛帮助。从论坛简介,论坛规则到论坛的操作技巧,都要自己一点点地总结归纳和编写。论坛帮助文档的编写是我其中之一的任务,而另一个任务是论坛活动的主页更新。而做网络编辑,除了基本文字知识,最重要的是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其中dreamweaver、photoshop是最基本的。主页更新的任务要求我要对网友上传的图片通过ps进行编辑才能更新在首页上。因此,对ps略懂皮毛的我,必须一边工作一边认真学习photoshop软件了。在太平洋工作,我有很多的新尝试,也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四、实习体会及总结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对网络编辑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网络编辑的摘录工作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是信息获取的合法渠道。但是,网编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复制粘贴,我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重新加工整理,才能进行发布。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每一个编辑都对每一条信息做细致的分析,做好文字与观点的把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走马观花的阅读是网编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网编唯一可为的所谓“自己的思想”便只有在每条信息的标题上下功夫了。而且这个标题的拟定偏偏是自己不能随心所欲,投其所好的。
其次,一定要抓住热点,焦点。网民喜欢看什么,关心什么。这要求网络编辑一定要对新闻敏感,关注国内外大事。不仅仅包括国家大事,花边小道消息也要做,还要让它名正言顺,不能是不见得光的地下情人。
网站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流量,看的人多了,网络编辑的工作才有意义,后面的工作就更好开展了。如今上网,不管是门户也好,专业网站也好,网站的内容就是卖点,对内容的要求是速度快,内容新,数量大。这关系到页面的点击率,广告的购买力。因此,网络编辑的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除此以外,对这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还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
1、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编辑们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部门时,他们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编辑们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编辑对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在对帖子的编写工作中,真正学到了网络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习中推翻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2、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威盛时,主管给我们说,想做网络编辑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网络工程,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耐心的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在耐心的实习中得到验证,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样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还有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更新后台的记录,因为后台的使用是复杂的,既要保障归类准确又要保证更新速度。这些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没有激情与耐心是做不成事情的。
3、“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工作时,我会主动地帮编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会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时间,向她们请教问题,像朋友那样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和编辑们走的更近,在实习当中,编辑们就会更愿意更多的指导我,我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因为我的主动,我巩固了我所学的知识,并且得到了编辑们的认可。
五、实习展望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以后我的实习机会还会有很多,因为我马上就要升上大三了,实习经验对我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要争取更多的实习经验,为以后的'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已经明白了将来怎么样去工作了,工作方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的!
编辑部实习报告3
《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编辑部实习报告4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单位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习内容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
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
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报社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
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读者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虽然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一份面向校内师生的报纸,它的发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一份好的报纸,质量尤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和甘肃日报社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益匪浅。
第三篇:新闻中心编辑部实习报告
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我推开了建工集团新闻中心的大门,我有幸来到《湖南建工》编辑部,进行专业实习。在这宝贵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新闻中心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戴姐和蒿哥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第一天,他们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阅读他们编辑的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戴姐和蒿哥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领导电话,立马出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
新闻需要注重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戴姐和蒿哥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
作为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使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是和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在实习期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戴姐和蒿哥让我发表了许多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一瞬间,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三年的宽度。我真心地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四篇:新闻编辑部实习报告
实习进入到尾声了,你还在为了写实习报告而发愁吗?本文是由实习报告网为大家精心挑选出的参考范文《新闻编辑部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单位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习内容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报社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读者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虽然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一份面向校内师生的报纸,它的发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一份好的报纸,质量尤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和甘肃日报社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益匪浅。
第五篇:顶岗实习报告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顶岗实习报告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全面总结,是反映学生实训成果、代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材料,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体会、收获的真实反映,也是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应认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07年8月22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实现了从“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第一阶段向“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第二阶段的转变,进入全面国际化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65万辆整车、65万台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另有数十款储备车型将相继上市。2010年3月26日,奇瑞汽车迎来第200万辆下线,成为国内第五家、自主品牌第一家达到此规模的乘用车企业。这不仅是奇瑞公司发展史上又一新高度,也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史上新的高度。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二、实习内容
(一)进入班组
2009年10月9日,我离开了学校,这里曾是我两年多来生活学习的地方,有过太多令人忘怀的记忆。如今,来到了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我的顶岗实习的生活。
来到一个新地方,我们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
来到公司后,经过公司—厂部—车间三级培训后,我被分到乘用车四厂总装四车间,42线内二工段一班。领我进班组的是我们的工段长,他又叫来班长给我进行培训。培训后,我对这条生产线有了一定的了解,42线内二是42线与43线共用的内二工段,主要从事车身室内装配,发动机舱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线上生产的车型比较多,有Q21/Q21D、H13/H11、B13、P11(内部代号)等。对于新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线上的生产,就要提高自己的装配技能,更好的融入班组里。
(二)学习装配
当时,线上的产量并不是很大,许多车都是新品没有上市,每天只有几辆的产量,学习装配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班长为了让我可以更好的掌握装配技术,他带着我从认识标准件、零部件阅读工艺文件开始。Q1840616,一个标准件的零件号,螺栓长度是16mm,直径6mm;Q32006,螺母的零件号;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熟记零件号是为了更好的装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是为以后装车奠定好基础。除了熟记零件的零件号,还必须会使用工具。工具对我们来说,好比战场上士兵手中的枪,无比重要。线上主要使用电动螺丝刀、气动螺丝刀、气动弯角 2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等,每把工具都对应一定数值的力矩,譬如装室内乘客扶手必须用电动螺丝刀或气动螺丝刀,这些枪力矩不是很大(≤10Nm),若是座椅就得选气动弯角(如46±3Nm)。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使用的时候还得根据特定情况使用。阅读工艺文件,是必须的,每种零件的装配都是有自己的工艺要求的,只有这样装配的零件才是合格的。例如,安全带的规定力矩是50±5Nm,低于这个工艺力矩安全带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阅读工艺文件对新员工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第一个装配内容是P11(一款SUV)四门门洞密封条(零件号是P11-6107117/118;P11-6207117/118),需要的工具不多,一个橡胶锤和一个尼龙块。看完班长装了一遍后,就开始自己操作。本以为很简单,但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它们给装上去,但装的都不合格。班长对我说,“慢慢来,装这个密封条需要耐心”。我又试了一次,先把胶条拐角对着车门拐角处,用手将其塞进去,同时注意与钣金的缝隙,再用锤子轻轻敲打,这样胶条紧贴门洞起到密封的效果。连续装了几辆车后,对这密封条装配有了一定的掌握,从开始借助橡胶锤到后来直接可以凭着双手就可以完成装配。熟悉这个工位后,我又开始学装后侧围上下护板。护板分为左/右侧围上、下护板。在装下护板时先要分装,分装行李箱备用电源和行李箱灯。护板上都有装好的塑料卡扣,装的时候将这些卡扣相应对着车身上的钣金孔按进去,护板就装好了,对于下护板还必须注意备用电源和行李箱灯的线束插接。护板的装配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控制好上下护板之间的间隙就可以了。班长见我学的很快,又指导我去装选换挡机构、中通道总成、中通道面板、中控面板等。在装选换挡机构时,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选换挡手柄很难与变速箱连接,每次连接的时候都因为手滑而装不到位,班长拿来了一装配辅具给我,让我试试,结果每次都能顺利的装好。随着技能的提高,我可以不借助辅具也能装好。经过了这些天,我基本上学会了 3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P11内饰装配的工位,能够独立操作。除此之外,我又对发动机舱里的一些装配内容有了一的了解,如发动机电喷线束总成接点火线圈、发动机线束与前舱线束插接、接水温传感器、接相位传感器、接前后氧传感器并固定、接空调压力开关、接废气电磁阀、接电子水泵并固定、接喷油线圈及搭铁、接爆震传感器等。
42线内二是个共用的“内饰二工段”,装车的车型很多,仅仅学会了P11的装配是不够的,必须学会多款车型的装配内容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内二人”。我装的第二种车是H13(大型商务用车),这次我学的是发舱,主要连接发动机里一些管路。相比装护板,这对我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发舱里的线束、管路有一定的走向布置,连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班长这次没有示范,只是在旁边口述怎么装配,我按着这些指示去装。“连接动力转向液罐„”,班长说着。我拿起两个弹性卡箍套上两个转向液管,把管子插到转向液罐上,再用弹性卡箍钳将卡箍卡住。之后,又连接空调压缩机管路,空滤进气管的连接,ECU线束的插接和固定,ECU的固定,负极搭铁的连接,蓄电池的安装以及电器盒的连接。发舱的装配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连接一些管路和线束插接,技能的熟练提高还是要靠平时的多加练习。第三种车学的是Q21-D,它属于微车系列的一种。与前面两种车相比,整车装配内容很少,我所装的也不多,只有一个中央电器盒支架并固定中央电器盒,支架上需要三个螺栓Q1840616固定,电器盒固定在支架上需要两个Q1840616,力矩需要5±1Nm。最后学的一种车是B13,一款商务用车(未上市)。我被分到学装内饰,主要是副仪表板总成、扶手箱总成、A柱下护板等。因为这款车是新车型处于试验阶段,所以装完后总有一些装配不到位如护板间平度差、间隙不均匀等问题,每次装完后都请教班长他们,怎样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例如,手制动护板与副仪表板总成配合间隙大。我就想可不可以把固定扶手箱的钣金往前移动一 4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点,班长说可以试试。结果,手制动护板与副仪表板间的间隙明显减少符合装配要求。
(三)技能提高与变换岗位
起初四种车的装配内容,都是由我装配的,随着装配技能的提高,我也开始带着新员工装车,他们逐渐代替我原来的工位,我又开始学会了其他工位的装配内容:P11增加了前舱的转向柱的连接;H13增加了前地毯、中地毯、发舱盖地毯和前保险杠的装配;Q21-D增加了B柱下护板、前排座椅锁扣以及大灯的装配;B13增加了冷凝器、膨胀箱的装配以及相关管路的连接。熟悉多个工位的装配内容,不仅提高了我个人的装配技能,更使我向一名合格的“内二人”前进了一大步!
进入2010年,我开始成为我们工段的成本员,工作内容发生转变,不再装车,而是负责整个工段的不合格件区。成本员是班组五大员之一,主要任务是控制好班组里的成本,因此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挑战。离开了自己的装车工位,我专心处理不合格件区里的报废件。这里主要是生产造成的和物流送来的件就是不合格的。我们的工段长曾对我说,“我有两个门面,一个是CP7,另一个就是这里——不合格件区”。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似乎一切都得问,内二车型多产生的不合格件自热也很多,每天面对着太多的报废件,心情沉重了些。拿着不合格件处置单,找初判的人签字(一般是技术质量科的),再找终判的人签字(采购质量的),字签完之后再去财务室核单,最后由专门拉件的人拉走,这就是处理不合格件(料费)的流程。对于人为造成的太严重的,采购质量是不会给你签料费的,只会判工费,这些费用自然从工段里每个员工工资里扣掉。为了不走工费,我们可以“合格件”的形式将其推走,期间需要厂家代表和车间主管签字的。常常以不合格件方式退件较多,因为我们是奇瑞人总是站到自己的立场上,5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去维护奇瑞的利益。在写不合格件处置单时候,让我记住了一些件的零件号、供应商极其代码如P11-3772010左前大灯-常州星宇-8BZ;在找人签字的时候,让我结交了一些朋友,其中有商研院、技术质量科、采购质量和厂家代表,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成本员主要任务是处理不合格件区的报废件,但是也有其他事需要处理,班组里的劳保手套的领发,一些辅助生产用具的领发等都是由我来处理。同装车相比,我更多了一份责任心。
(四)继续努力
在车间这些日子里,有一点感触颇深,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很大不足,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所在工作的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学会适应,同时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来。譬如,在学专业课时,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提高我们对实物的认知,或组织学生去车间参观汽车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关键典型的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可以促使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丰富自己。一名一线普通员工,只是我刚迈出校门的一个开始,一个起点。通过现在的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基础。
(五)企业文化
在这里实习这么时间,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外,内心修养也受到这里文化的熏陶。培训课上老师曾着重谈了奇瑞的“小草房”精神——自立、自强、创新、创业。作为奇瑞人,除了学习这种精神外,更要发扬“小草房”精神,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创新、创业。奇瑞人有着自己的刊物——《奇 6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瑞人》。《奇瑞人》得到公司高层领导大力支持,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担任该报的编委会主任。该报每周一期,全报分多个版面,有“质量·技术”、文化·生或、学习市场等,通过阅读各个版面都大大增加了自身的学识与素养。《奇瑞人》是咱奇瑞人自己的报纸,真实的全面的反映了我们的心声。一个企业的文化影响着一个企业的人,而奇瑞文化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钢铁般的意志,大海般的胸怀,冰山般的冷静,初恋般的激情——奇瑞人。
三、实习感悟
实习大半年了,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不能再向学生那样,某些时候可以随心随意。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而且,这些实习经验,无疑是我们毕业后就业的一大筹码,相比无实习经验的同学,我们赢在了起点上。通过实习我还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强改进,同时学会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加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我所在的企业,感谢企业领导以及上司对我的重视和栽培,感谢我所遇到的同事们,你们一路给我帮助和支持,让我在前进的路上充满着激情和勇气!感谢共达学院,让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认识到很多的良师益友,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吸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己,感谢院领导们的英明政策,让我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理,感谢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们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且 7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找到迷茫的出口!
2010年4月15日
附件:
图P11
H13
图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B13
Q21
图 图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前言
一、实习单位简介„„„„„„„„„„„„„„„
二、实习内容„„„„„„„„„„„„„„„„„1.进入班组„„„„„„„„„„„„„„„„2.学习装配„„„„„„„„„„„„„„„„3.技能提高与变换岗位„„„„„„„„„„„ 4.继续努力„„„„„„„„„„„„„„„„5.企业文化„„„„„„„„„„„„„„„„
三、实习感悟„„„„„„„„„„„„„„„„„
附件„„„„„„„„„„„„„„„„„„„„„ 6 7 1 2
2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