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有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更是使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然而据统计岗位人才需求量与空闲人口数之间的比例是1.1:1。也就是说,岗位数大于空闲人口数。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明明岗位有为什么还会有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我在此将分析一下个人认为的原因。
一、地域岗位分配不均
大家都知道这里比例中的岗位数是指所有的岗位,然而对于大学生,无论从社会要求还是个人意愿而言,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方向应该是技术,管理等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力劳动”。而这些岗位的主要分布在比较发达的城市中,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对于二线、三线城市而言这些岗位比较少。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这些大城市,因而出现了一线城市“人满为患”,而二线、三线城市“用工荒”、“人才荒”的现象。
二、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的不对称
当今社会并不缺乏大学生,然而能称得上“人才”的着实不多。对于企业而言,讲究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它们在吸收职员的时候认为的是“宁缺毋滥”,最好是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这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是不可能的,刚刚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毫无实践经验又何来“应用型”,这就产生了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的不对称的现象。找人的企业有很多,应聘的也有很多,但是真正被录取的并不多。
三、大学生自身的观念
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学生想的就是出人投地,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毕业了都想去个更好的城市,找一个待遇好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北上广深”成了大学生目标,高新、高职成了“香饽饽”。这不仅造成了各职业求职人数的不均衡,也造成了人数分布不均衡,促进了大学生求职难现象的产生。
针对这几个原因,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当然是政策扶持,近几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一线大城市转向了中小型城市,特别是有关农村的建设。政府应该为中小型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予去这些城市工作的大学生一些优惠的政策。还要重点扶持中小型企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去这些企业发展。第二对于企业应尽量放低门槛,不要以工作经验为主要以个人能力为先。进行职前培训,择优录取不应该以学历、工作经验甚至是毕业学校看人。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对于特别职业应该给与补贴。大三对于大学生,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大城市环境好,就业待遇好。殊不知压力也大,消费也高。大学生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只要努力任何职业,任何城市都能有自己的天地。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彻底解决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于我而言,我也是大学生,并且即将毕业,我并不排斥在二线、三线城市发展,我反而认为在这些城市会有更大的机遇。
第二篇: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毕业学院: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籍贯
生源地
政治面貌
所学专业
班主任、导师意见:
院、系党组织对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诸方面的综合评价:
院、系党总支签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学
校
意
见
学校签章
年月日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点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手段,出台多种措施,积极推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向前,保障了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团结。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毕业和即将毕业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而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自杀,零薪就业,一些女大学生以结婚代就业等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应对。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某些高等院校教育思路和教育方式落后,不能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二,部分大学生自身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就业观念陈旧。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不足。四,现阶段就业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损害应招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任务复杂而艰巨,形势严峻而急迫,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第一,推进高校现行教育体制改革。转变高校教学思路,丰富高校教学手段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各高校要积极转变思路,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社会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促进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大输送大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劳动实践工作力度,努力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各项要求。
第二,明确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全社会应共同努力,积极培育劳动不分贵贱,有付出才有收获的社会风气。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大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自觉摒弃那些落后的,庸俗的,腐朽的的就业观念,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栋梁之材。
第三,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更加重视沟通与交流,及时正确地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
第四,规范就业市场。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继续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欺诈,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损害大学生权益的现象要坚决惩处,决不留情。
大学生是推动当代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发展稳定大局,全社会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争取开拓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时候,或许没有那样忧伤,甚至还有一点儿小高兴。他们在高兴什么呢,高兴自己的学历,自己的学识。你看,再怎么说我也是名牌大学的呀,那出去就是抢手的很啊,嗯,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很多地方能够懈怠的就懈怠了,该荒废的那也是一个不留。谈恋爱吗,那是自然的了,要不大学的“无聊”时间怎么去打发,于是“把爱情来产生”。轰轰烈烈了一把爱情之后,冷静了。什么让他们冷静下来的?是就业,是一份工作。爱情也是经不住考验的了,一毕业,自然就劳燕分飞了。爱情进行到底?真是扯淡!饭都没得吃了还顾得上爱情,爱情值多少钱?如果可以估价,倒是可以考虑下,因为可以少奋斗多少年啊,呵呵,划算。于是,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出来了,那就是找工作。
中国的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大家不用怀疑,数字会说话。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了。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与大学扩招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所以造成现在这种状况,首先不能跟高校扩招联系起来,社会上应该有这个共识。大学不能哪个专业就业好就要哪个专业,而荒废其它专业,那样会造成这个专业新一轮的人才过剩。对大学来说,无论是专业还是学科,我认为都要关注生态问题,有热门学科,但是同时如果没有其它学科来支撑的话,它也做不起来。比如像我们的航海轮机,这个专业是我们的优势专业,但是它也需要数学、物理、化学、通讯、自动控制、机械等知识,当
然,人文类的法律、管理,都不可缺少。高校的发展也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发展。“84万、55万、38万”,这组呈现下滑趋势的数据是2008年10月至12月每月就业人数。今年61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要求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约2000万左右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政府、家长以及未就业人员本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寒冬让中国的应届大学生们瑟瑟发抖。找个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到基层去,大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顾虑?自主创业会不会“看上去很美”?枯燥的数字表述的是一个严酷的事实。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11万,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的100万大学生,今年等着就业的大学生规模达到了71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丹麦王国总人口的1.3倍。创造710万个就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赶上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温家宝总理不忘提醒说,虽然中国经济开始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如果大学生来自城镇,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他们来自农村,更是家中的精英,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其实,如果大学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得到尊严的不仅仅有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也有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一项针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月底,北京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为23%。目前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只有
18%的人已经签约,尚有81%的人没有找到工作,此外还有1%的人已签约但被雇主取消;而在高职和专科毕业生中,已与雇主签约的也仅有20%,未签约的占78%,已签约但被雇主取消的占2%。在已签约毕业生的雇主中,民营和个体企业最多,占45%;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7%;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企业占17%;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占9%;占比例最少的是非赢利组织,占2%。应届大学生签约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和签约薪资为:制造业,1822元;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2352元;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2076元;金融、保险、房地产业,2835元;建筑业,2303元。而在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排行榜上,上海大学生签约率最高,达27%;北京大学生以23%的签约率名列第五。此外,北京大学生的签约薪资为本科生3231元,高职生2537元。
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省公布的2008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3.8%,本科生就业率92.5%,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3.8%;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08年就业率达到90.24%;湖北公布的资料称08年大学生平均就业率达82.34%,而四川的数据是85.15%。查一查每年各省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哪里不都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甚至高达九十,何以在一夜之间,毕业生就业率就这么低了?往年的学生就业率究竟是如何练就的,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
有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每年都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学新生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人,激升至2008年的599万人。伴随着扩招,热门专业不断涌现,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就业时不得不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左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但每年各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总是在公众能够接受的范围?这不得不提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当作一项工作来抓的,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甚至有学校要让学生自己开好就业证明才能顺利毕业,学校通过这样“做工作”统计出的高就业率上报个各省市,又成为当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的重要参考。而正是这些数据,误导了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依旧对高等教育趋之若鹜。
让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去从事体力活,可以美其名曰“从基层做起”,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就业无望的大学生依旧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为了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家长在掏空了腰包,因此他们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带着家人的某种期许,即便这种期许不十分合理,但依旧可以理解。笔者认为,与其呼吁学生调整心态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不如事先将就业难的状况一五一十地告知民众。因此,请有关部门给个真实点的大学生就业率,切勿再加任何粉饰。
就业难,创业则更加艰难。其实人人都想创业,都想出人头地。只不过还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罢了。每个人都梦想着腰缠万贯,能够叱咤人生。可是,在一串串困难面前,很多人都退缩了。而现在却不一样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处在悬崖峭壁的上沿。没有比这样的境况更加糟糕了,所以我们应该放手一搏了,争一争。勇气最为重要,而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学识应该能够胜任一个小老板的,个别除外。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很多人不知所措,能够表现出来的软弱都表
现出来了。这毕竟要比高考落榜的情况糟糕,因为这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们应该有勇气创业,还要做好去基层和中小城市的准备。抛弃公子哥和大小姐的一切习气,吃苦去吧。当人,找不着工作就跳楼是不支持的了。生命就一回,为了这么个困难就死了还真不值得。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且总会有路子的,要有耐心和信心。女大学生不找工作而去找老公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女孩子找一个好的归宿是人生大事情,可是这样的婚姻不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的,是条件的配对,关系基础不很牢固。如果这样闪婚,婚后很容易进入围成,烦恼不断,痛苦不堪,所以还是建议漂亮有有知识的女大学生们斟酌斟酌了!作为应届大学生,工作经验是没有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人家招工的却不会理会你这些茬。招人肯定是有经验的最好了,谁想招个人还要花时间去培训,去让他适应?所以,看来开始几年是要滚打几年的。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出生并成长在大城市,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或者失败。如果我是招聘单位,我也是不会要的,所以,还是创业最好。
第五篇:就业难(本站推荐)
就业难?招工难?
编者按:都说就业难。可是最近,在我市急需招聘普工的企业中,七成以上企业一致反映:招工难!
一面是找工作难,一面却是招工难。问题出在哪儿?待遇的高低,专业的对口,工作的体面程度,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等等等等,似乎都是真实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值得我们撇开浮躁,去冷静地思考去深入研究。就业难,首先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2010年全国高校有630万毕业生比去年多了将近20万,去年是611万,这630万大学生要就业,同时去年的611万大学生当中大概有80万左右的大学生没有就业,他们今年也要找工作,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在金融危机之前,由于我们有很多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比较稳定。而当金融风暴过去之后,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又一波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错位漩涡。
其次,农民工就业难,农民工本身就是卷起裤腿上岸进城进企业的一族,缺少政府的引导,技术技能的培训,缺少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再且,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与上一辈农民工有着许多的不同,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一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大多数不肯吃苦,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年轻一代,家景殷实,父母宠爱,没有那种埋头苦干的创业意识,希望一夜暴富,总期望生意一举成功,其中不少还是“啃老族”,父辈们辛辛苦苦打下了基础,交由年轻一代来掌管,但如何守业是他们面临的新挑战。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现象。难在一个毕业生人数骤增,难在国家就业体制的转变太快,是“统一分配”转为学生“自主择业”的必然结果。大学生虽有高学历并不一定有高技能,大学生一味追求高薪高职,这都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原因。
招工难,难在何处呢?
某电工工具生产企业招聘的负责人介绍说:劳务市场我们都“混熟”了,劳务市场找工作的人看上去很多,每次去招工总会碰到好多“老面孔”,其中不乏“懒汉”“混混”之流,哦,招工真难啊!究其原因,一是应聘者挑工种,苦的累的不肯干,不愿
意上三班,都想找体力活少、轻松点的工作;二是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好多人因为流动频繁,技术没学到,只是懂得点皮毛,象电动工具行业都要求专业的技能型员工;三是企业用工条件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存在差距,农民工普遍文化不高,缺乏技能;四是待遇问题,攀比现象严重,其实比较起来永康企业的薪资水平都不是很低;五是应聘者不少都怕苦怕累,嫌工资少,也有的是对电动行业影响身体健康有所担忧;六是有些企业地处边远乡镇,离市区较远,应聘者大多不愿意去。
某门业公司的高管吴先生也告诉我,今年年初,他们公司从某学院招进来一批大学生近30人,做了没两个月跑了10几个,原因大都是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是大学生,父母供他们读书化费不少钱,现在毕业了,应该拿到高工资报答父母,而到了企业以后跟农民工差不多,心里上不平衡,也看不到前途,于是选择离开。愿意留下来的就想到相对轻松点、体面一点、能学到技术的岗位,不太愿意到生产一线。一边是企业拼命招人,一边是企业员工频繁“跳槽”。
现在出来打工的农民工慢慢会少去,原因是一些加工生产企业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少农民工选择就近就地就业;有的农民工在外面打工多年,有了些技术和资金,期望自己创业;还有因为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农民工留在当地搞家产品、养殖业都是不错的赚钱途径。
现在不少企业除了通过招聘会,参加劳务用工洽谈会,还采取了老乡带老乡、熟人介绍熟人等优惠政策,组织到外省、周边县市农村招工的方式,解决用工问题,依然满足不了现阶段的需求。
那么,作为招工主体的制造型企业,我们应当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要谋求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好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这篇大文章。一是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机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二是要尊重员工价值,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加大薪资向技术岗位和一线员工倾斜,缩小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收入差距;四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企业氛围;五是要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技能,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是必须要从宏观上加以解决,除了通过政府机制的完成,很多问题还是需要企业化大力气自己来解决,我们要立足于现阶段,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健全用工制度,优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形象塑造,用真情、温暖、关爱凝聚人心,用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工作作风引
导员工,招工难问题才会真正有所好转。
(主编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