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导案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从典型的事件,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
2、理解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感悟内容,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从简单介绍《山海经》一书导入本文。(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皆出于本书)
二、课前检测,读准加点的字音。
骇惶急疮疤掳渴慕霹雳 .......
悚诘问惧惮 ...
三、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个词语,写一段描述人物性格的话。
A疏懒惶急深不可测惊悚渴慕
B不能不却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四、研读课文,解答问题。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什么?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2、作者写了阿长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为人如何?
五、课外作业
在成长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普通人物,请你把他(她)的外貌写出来,要求突出特点,字数60字左右。
导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研读课文,解答问题。
1、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3、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5、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请用的一句话(60字以内),提炼出长妈妈的形象。
6、感悟本文的主题:
二、语文知识积累: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即褒扬、抬高。“抑”即贬低、按下。往往是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贬抑落笔,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感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三、课外作业:
在成长中,一定有你最喜爱的一本书,一句名言或者是一次经历,请你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约300字的片段描写)
四、课外阅读。
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
(日本·岛田洋七)
①我读小学低年级时,大家都穷,很多孩子都吃不饱饭。
②到朋友家玩,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西瓜做的面具。因为那里是农家,有堆积如山的西瓜。就像现在万圣节时大家用南瓜做的面具一样,那个面具是用西瓜皮做的。“真有趣,真好玩。”见我赞不绝口,朋友就把那个西瓜面具送给了我。我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阿嬷(mó称呼老年妇女),好不好看?”“哦,很有意思。”外婆也赞同地看着。
③晚上睡觉时我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明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早上醒来,一睁眼,发现枕边的西瓜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外婆去上工了,不在家,我没办法,只好上学去。
④放学回家后,再问外婆:“阿嬷,我的西瓜面具到哪里去了?早上起来就没看了。”“啊,那个啊„„”外婆笑嘻嘻地让我看看玻璃盘子,“看,很好吃吧?”西瓜皮正腌在盘子里。
在穷人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每天的饮食。屋子虽破,还能遮风避雨;衣服不求奢华,也不愁缺欠,总有表哥穿过不要的给我。只有饭是每天非吃不可的,因此外婆在吃的方面也就格外精明。
⑤首先,外婆很爱喝茶。喝过茶就会有茶叶渣,她把茶渣晒干,用平底锅煎脆后洒上盐巴,就变成“茶叶香松”。如果在现在,可以打着富含茶素的“外婆香松”称号大卖特卖也说不定。
⑥再就是鱼骨头。“鱼骨含有钙质,吃吧。”外婆这么说着,连很粗的鱼骨头都叫我吃下去。但总有些鱼骨头是肯定嚼不碎的硬骨头,像鲭鱼的骨头。每次吃完鱼肉后,外婆就把鱼骨头放在碗里,倒进热开水,冲成骨汤喝下去。这还没完哪,剩下的鱼骨头再晒干,用菜刀剁碎,压成粉,当作鸡饲料。其他还有苹果皮、有伤痕的蔬菜等等,都被外婆当作了鸡饲料。
⑦外婆总是不无得意地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⑧说到捡来的东西,河滨“超级市场”每年都有一场美食盛会。那就是盂兰盆节。在九州岛,盂兰盆祭祀的最后一天有送神的“精灵流”仪式,就是在小船上载着鲜花食物,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⑨你大概已经猜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小船,当然又被外婆的木棒拦住了。外婆捞起小船,拿起上面的苹果、香蕉等水果。我是很想吃苹果、香蕉,可是第一次看到外婆这么做时,担心遭老天惩罚。“阿嬷,这是供给菩萨的东西吧?”“嗯。”“这样做不会遭老天惩罚吗?”“什么话?这样放任它们漂下去,水果腐烂了,会污染大海,也给鱼类带来麻烦。”她说着,捞起一艘艘小船,手不停歇地只顾拿起水果。“可是„„”外婆继续说:“船上还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送回河里不行。”说着,又把小船恭敬地放回河里,并双掌合十说:“谢谢。”
⑩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她每天早上供佛的食物从不马虎,即使这么穷,外婆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
(11)如果有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贫穷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叙写了外婆的精明安排使我小学时贫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事。
2、“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这句话中,两个“菩萨”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教佛家语)佛、神;仁
慈。
3、从全文看,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怎么表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外婆是个精明的人,如在吃的方面,用茶渣做“茶叶香松”,对鱼骨头的处理,盂兰盆节捞食物等都能看出外婆极为精明。(如答为: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她每天早上供佛的食物从不马虎,即使这么穷,外婆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未注意结合全文,扣分)
4、体会文末“贫穷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所蕴含的情感,并简要说说它在本文结构上的作用。情感:贫穷的生活环境里也可以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蕴含着作者乐观的情感(或:蕴含着作者对外婆精明安排的赞叹、钦佩、感激之情)(言之有理即可)。作用: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5、“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一句有什么含义?俗语也说“要富日子穷过”,这些对如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
东西应该充分利用,不能随意认定为垃圾而抛弃(或:在别人眼里的废物,有很多可以利用)(大意对即可);启发:应该节俭、惜物(能扣节俭、爱惜物品、不奢侈等谈即可给
分)。
1、叙写了外婆的精明安排使我小学时贫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事。
2、(佛教佛家语)佛、神;仁慈。
3、(5分)精明的人(2分),如在吃的方面,用茶渣做“茶叶香松”,对鱼骨头的处理,盂兰盆节捞食物等都能看出外婆极为精明(3分)。(如答为: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她每天早上供佛的食物从不马虎,即使这么穷,外婆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未注意结合全文,给2分)
4、(6分。每项3分)情感:贫穷的生活环境里也可以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蕴含着作者乐观的情感(或:蕴含着作者对外婆精明安排的赞叹、钦佩、感激之情)(言之有理即可)。作用: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5、(6分)东西应该充分利用,不能随意认定为垃圾而抛弃(或:在别人眼里的废物,有很多可以利用)(3分。大意对即可);启发:应该节俭、惜物(3分。能扣节俭、爱惜物品、不奢侈等谈即可给分)。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感情。
2、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并突出重点的写法。
重点:掌握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难点:作者儿时与写作本文时不同的角度和情感。
预习内容:
1、巩固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学常识:鲁迅原名,浙江人,的、、。代表作品:小说集、,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第一篇白话小说,历史小说集。本文出自,是一篇。
2、将本文中的生字、易错字制成测试小卷备考。
3、朗读文章,按三步法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最主要的是哪件?
2)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3)这么多的材料,作者是如何选择和安排详略的?
导学内容:
1、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一个情节为全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是哪个情节?涉及到那个人物?
2、基础知识过关:提问文学常识、字词试卷检测。
3、朗读课文(此起彼伏式)
4、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是如何写他“憎恶”“讨厌”阿长的?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
5、细心品味
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6、问题研究
1)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2)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3)鲁迅怎样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7、在你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学习运用围绕中心选材并突出重点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正确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敬意。一 自学导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读课文,把你所发现的生字词整理下来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惶急:诘问:渴慕:震悚: 莫名其妙:
面如土色:
二、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例如: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三拓展延伸(发挥你们的想象,再现当时阿长买书的情景。表演一个短幕剧)。
四 课堂小结 :(小组合作研讨)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五 作业布置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巩固练习:
1本文选自()。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全书()篇文章。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
2、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āng()疤震()jié()问惶急()惧dàn()惊()孤shuāng()粗拙()咒骂()掳走()3.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4.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5选词填空。
我想我________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________不放炮,________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也、又、更)6指出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抛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把握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3)“哪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吗?我们也要被掳去。”()7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第四篇: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以及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体会本文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分析的能力。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阿长()骇()掳()惶急()....
疮疤()诘问()惧惮()霹雳()().....
粗拙()憎恶()()絮说()孤孀().....
2、理解下面词语。
深不可测:
莫名其妙:
震悚:
3、文学常识
(1)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来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散文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记叙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但闻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
手法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长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其特点是‚形
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凝练。
4、相关链接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
地理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除
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
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
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它以描述各地山
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
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二、走进长妈妈。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情,重点写的是哪件?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AB
层同学必掌握)
3、从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画阿长时,用
了怎样的写作手法?(AB层同学必掌握)
4、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的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
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你能总结长妈妈的形象吗?
5、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层同学必掌握)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
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训练】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说说你的看法。
【自主练习】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
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
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
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
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
在内。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
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
样的心理?)
答: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当
时怎样的心情?
答:
3、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这又
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
5、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骇()掳()悚()惶急()诘问()保.....
姆().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3.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第五篇: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推荐)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张建勇年级主任签名处: 张建勇么安排?
围绕长妈妈写了:
①②学科组长签名处:唐一斌预习评价:______________展示评价:____________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授课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2通过阅读,准确把握阿长这个人物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学习重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一导入(略)二预习案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鲁迅:原名(),()家、()家、()家作品: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本文选自()
2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huáng()急②粗拙.()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 ⑥憎.()恶 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⑿ 珠玑.()(13)震sǒng()(14)诘.()问(15)jí()贯
(16)pī 雳()(17)掳.()掠 3词语解释:
(1)震悚:(2)絮说:(3)惧惮: 展示案:
1初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工整的书写在下面。勾画出文中能够体现长妈妈是--------的一个人的相关语句。
2再读课文,看看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
③④
⑤⑥⑦
重点写了: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1)
(2)
(3)
第 二 课 时
学习重点: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学习难点: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过程: 预习案
1从写长妈妈的事情中,你能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属于什么写法?
作者对长妈妈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体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展示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3题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我” 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作“最为心爱的宝书”?
反馈案
1.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1).她生得黄胖而矮。()(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3)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