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外来工最低工资水平状况的调研报告
韩兆洲孔丽娜
摘要:2004年12月1日,广东省政府颁布并开始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颁布后,各方反应不一。为检验广东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情况,建立科学的最低工资标准和调整办法,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系,受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暨南大学组成《广东省最低工资研究》课题组,深入全省l2个地区,走
访了2500多位企业员工,收回有效问卷1760多份,其中外采工的最低工资情况和生活拮据状况始终萦绕在调查组成员的心头,挥之不去,特撰文报告。
关键词:外来工最低工资生活状况
外来工,一般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与居住,但不具备居住地城市户口的员工。广东省12个地区最低工资调研结果显示,所调研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人48.4%以上系来自外地。大部分外来工奋战在生产第一线,长期承担着企业的苦、脏、累、险工作,每天工作10—14个小时,甚至没有休息日,却享受着企业的“最低工资”!尤其是外来工中的“民工”,已经成了广东城镇贫困人口的代名词。“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广东成为外贸大省、经济大省,更成为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据统计,2004年末广东省常住总人口为11000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7804万人,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人;另外还有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1100万人。外来人口几乎占了广东人口的四成。外来工在广东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如何,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应如何善待外来工,共建和谐广东,是我们《广东省最低工资研究》调研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外来工在广东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2004年末,广东省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已1《1.1亿广东戍第一人口大省》;达到2450.9万,约占全国暂住人口的1/3。平均每3个跨省流动的人员中,就有一个到广东;广东城镇就业岗位中,平均每3个“饭碗”就有1个属于外省外来工;每6个在广东工作生活的人中,就有1个是外来工。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工涌入广东,他们不仅
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技术、管理经验、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回家乡,同时也为广东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社会学家形象地称为广东现代
化建设的“脚手架”。在广东一个个忙碌的建筑工地,在一条条灯火通明的流水线上,随处可见外来工的身影。
外来人口涌入广东,为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满足了广东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
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外来工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
要。没有千千万万的外来人口,就难以有广东经济的快
速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外来工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
城市人口的增多,提高了广东的城镇化水平。自改革开
放以来,大量来自内陆的剩余劳动力带着美好的憧憬涌
入广东,成为企业工人,成为酒楼、酒店的服务生,成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广州文摘报》
为城市的环卫工人等等,成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成为民工。外来人口特别是民工,不
仅带来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及城市数量的增
多,而且导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人类生产、生活
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广东城镇
化进程。
(二)外来工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
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广东省及其城市的经济
实力。广东曾经历过三次大的民工浪潮:1988年各地南
下的民工突破百万;1992年以后外省来广东的外来工快
速增长;90年代末外省民工突破千万,加上本省民工,目前广东进城务工农民有2600万人。与此相对应,改革
开放初的1978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0亿元,2001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4年达到16039亿元。
共青团广东省委的调研结果显示,青年外来工对广东省
C.DP增长贡献率高达25%以上。
(三)外来工的巨大消费力,促进了广东商贸、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外来工在城市打工,不仅要
挣钱,还要生活,要消费,无形中也为城市的繁荣作出
了贡献。如果把消费支出算进去,外来工为广东留下的价值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最新调研资料显示,在中等
城市市区较正规企业打工的农民每月平均收入为1165.6
元,其中基本工资为1049.1元,加班工资为116.5元。
调研还发现,月收入过千的农民工支出多、剩余少,按
每个农民工年总收入13987元计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费
为5851元,即占到年总收入的42%
。那么,上千万外
来工每年在广东的消费就超过60亿元。从消费角度看,外来工在广东的存在,必然会促使城市消费需求大幅度
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城区建设规模大幅度
扩张,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广东外来工的基本情况
在1760多份有效调研问卷中,其中外来职工占62
2份(包括外省
477份和户籍在广东但不在工作所在地的145份),占48.4%。其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从被调研的外来工的性别看,为数较多的是女
性,其比例为50.6%。女工相对于男工而言,更加心灵
手巧、遵纪守规和易于管理,因而广东的用人单位更愿
调■研窍
意招收女工。
(二)从被调研外来工的年龄看,基本以青壮年为
主,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征。年轻力
壮、吃苦耐劳、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青壮年,成为广东用人单位招工的首选。据调研统计,绝大多数被
调研外来工年龄介于2O一4O岁之间,其中52.6%年龄
介于2O一3O岁,29.7%介于3O一4O岁,低于2O岁和高
于4O岁的都比较少,均不到10%。
(三)从被调研外来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岗位看,主
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一线生产工人,仅有小部分初、高
中或中专技校以上学历的外来工,通过自身努力晋升为
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据统计,被调研外来工中。
从工作岗位看,一线生产工人占66.2%,管理人员占
8.5%,技术人员占8.4%,文员及其他工作岗位占
16.9%;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68.2%,其中6.8%的外来工是小学及以下文化
程度,60.4%是初中文化程度。具有本科学历的外来工
属于风毛膦角,仅占1.1%。
(四)从被调研外来工的就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和民营企业。其中,在港、澳、台及其他外
资企业工作的占41.5%,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占34.9%,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仅占6.3%,在集体企业工作的占
5.6%。
三、广东外来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广东省作为一个移民大省,外来工的作用不容小
觑。但是,在凋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外来工的工作和生
活状况堪忧,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被调研外来工的工资情况
1.大部分被调研一线外来工的工资偏低。调研表
明,外来工中,有43.3%的人月收入不到800元。参见
表1。东莞某鞋厂一名外来工告诉我们,和他10年前进
厂时相比,月工资只增加了100元。低工资使得很多外
来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遑论子女的教育和个人娱
乐了。
2.大部分被调研企业外来工加班现象严重,工资却
不高。由于被调研企业大多数为民营和港、澳、台资劳
动密集型企业,这些行业利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工人低
表1:被调查外来工月实际工资情况
400兀400—600—800—1000—1200—工资(元)l400—1600—2000兀合计
以下***40016002000以上
人数占(%)1.6lO.531.331.213.66.23.11.2I.31oo.O
南方农村2006年第2期·47·
调■研奔
廉的劳动力价值,加班加点现象在这些企业十分普遍。
调研结果显示,有76.1%以上的外来工有加班现象,大
多数企业工人每周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有的甚至超过
30小时(参见表2)。违反了《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
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外来工都愿意加班,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工人所得收入大部分源于加班。
他们认为通过加班可以挣更多的钱,减少加班即意味着
减少收入。其实,如果基本工资足够高的话,没有工人
愿意加超过两个小时的班。然而即便工人们愿意加班,加班所得工资也不高。调研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外来工
每周加班lO小时以上,领取的工资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标准。
3.大多数外来工对最低工资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
至根本没有听说过,部分企业采用种种手段不严格执行
最低工资标准,侵害了职工权益。1O多年来。广东各地
均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断修改、完善。然而,在具体普及和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1)从外来工对最低工资的了解情况看,大部分被
调研外来工对最低工资规定一知半解,自我保护意识
差。据统计,被调研企业职工中,将近52.7%的人没有
听说过最低工资制度,只有44.5%的人听说过,其中有
2.7%的人认为对最低工资制度比较了解;在问及你是否
知道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时,有69.1%的职工回答不
知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来工自身文化素质
普遍偏低的因素,也有企业宣传不够等因素影响。
(2)从外来工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看,较多的外来工认为偏低。据统计,有41.9%的外来工认为偏
低,9.2%认为太低。只有41.5%的外来工认为所在地
最低工资标准合适。
在选择何种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上,大部分被
凋研外来工选择了比目前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高的档
次。在对企业负责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地区的企业仍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承受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调研中,虽然大部分外来工都认为要提高当地的最低工
资标准,但是有些工人担心一旦提高。企业会“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采用各种手段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3)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执行最
表2:企业外来“r~jn班调研表
所在企业是否加班加班时司(小时)
调研指标
加班不加班10小时以下10—2020—3030以上
所占比重(%)76.123.929.226.Ol4.96.0
低工资制度,侵害了外来工的权益。
第一,在食宿问题的规定上,被调研企业可谓五花
八门,部分企业利用食宿费用充抵工资,违反了国家最
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第二,在加班费的折算方面,部分企业违反《劳动
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私
企普遍采用“底薪 加班费 补贴”的工资结构,当它的总和大于最低工资标准时,就容易掩盖最低工资不能
兑付的现实问题。
第三,在计件工资的劳动定额的设定方面,部分企
业违反《劳动法》和《最低工资规定》。在与职工的访
谈调研中发现,许多企业违反国家关于正常劳动时间的规定,计件工资不能给予合理的劳动定额,常常超出合理标准。从表面看。工人能领取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
资,实际上,工人领取的工资却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下。
第四,在底薪的确定方面,部分被调研企业仅按最
·48·
低工资标准来确定。最低工资只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
初次就业的不熟练工;二是那些经营确实存在困难的单
位,企业在不得已降低工人的工资时,不能低于这一底
线。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的工资“保障”标准,许多
企业却把它当成了工资标准。
(二)被调研外来工购买社保情况
按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个人购买社会保险。
调研表明,53.5%的外来工所在企业为其购买了社保,35.4%的外来工没有购买,11.1%的外来工不清楚企业
是否为其购买保险。有些被调研企业仅仅为部分外来工
人购买社会保险或者仅为其购买部分险种。外来工未能
购买保险,究其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广东省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是企业和参保
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企业支付大部分。对外来工而言,参加社会保险固然重要,但需要扣工资里的钱,这样原
本很低的工资就更少了。另外,外来工流动性较强,不
南方农村2006年第2期
会经常呆在同一个地方,处理参保、退保很麻烦。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负责人有意或无意地模糊了社保的概念,有些私营或民营企业老板不愿替雇用的外来工交
社保。调研中,一位私企老板一脸苦恼地告诉我们:“民工
流动性太大了。有些前一天还看见的,第二天连招呼都没
打一声就不知所踪了。你说这钱怎么交?再说,这笔钱对于
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啊。”
(三)外来工生活情况
1.由于工资水平低下,大多数外来工节衣缩食,生
活艰难。人们出外打工,大都是抱了一个目的——挣
钱。在广东的很多打工地。外来工工资水平并不高。为
了攒钱,很多外来工除了拼命加班外,平时的生活也是
能省则省,尽量节俭。通过调研,外来工中,单身打工
者月平均消费376元,最低的不到200元。如727号样
本显示,该外来工每月挣500元左右,生活消费仅为
130元,其中食品支出1O0元,衣着支出10元(一年花
费120元左右)。通讯费20元。为了省钱,该工人平时
基本不外出,也没有什么娱乐支出。而组建了家庭,特
别是有了孩子的外来工,尽管尽力缩减了衣、食、住、行的费用支出,但由于小孩的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大,也
会感到度日维艰。
2.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严重,不仅费用高、入学门槛
高,而且常常受到排斥。目前,广东省有近2500万暂住人
口,约占全国暂住人口的1/3,外来工子女每年以10%一
50%的速度增长。2003年,深中小学非户籍生占在校
生总数的比重已经升至62.6%,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高达
65.7%。在这些非户籍学生中,有46.3%来自农村。
3.外来工闲暇生活单调,平时少有文化娱乐。外来
工的闲暇生活较多的具有无计划性、盲目性、单调性的特点,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调研中我们发现,单身外
调■研究
来工中近30%的人平时没有任何娱乐消费支出,近70%的人每月娱乐支出不超过100元。
4.部分外来工平时社会交往面狭窄,难以融人城
市;外来工常常受到歧视,社会归属感也不强。
四、结语
在共建和谐广东的行动中,各级政府已经关注到外
来工的问题,积极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保障外来工的各种权益。但是,如何进一步善待外来工问题,特别是
在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外来工的利益方面;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外来工纳入社
保范围。免除其后顾之忧方面;在清理整顿对外来工的收费,保障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在对外来工子女人
学教育,降低入学门槛方面;在打破“乡下出生为乡下
人,城里出生是城里人”的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在加强
对外来工普法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方面;在提高外来
工文化素质和技能培朗I方面;在改变人们对外来工的偏
见,使外来工有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等方面,进一步作出
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仍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
要问题。
综上,通过调研,反映出不少外来工问题,作为移
民大省,大量外来工流人,尽管他们带来了诸如社会安
全等负面问题,但他们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作
出了重要贡献,其功劳远大于负面影响。在某些行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外来工,将陷于瘫痪。外来工对
广东现代化建设、城镇化进程、全面小康建设至关重
要,如何更好地善待外来工,共建和谐广东,已经成为
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责任编辑:许宏大)
新农村建设“新”在那里?
攀囊耩捅l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曾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2O世纪8O年代后,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我们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
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对我们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方针政策的继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那么,这次
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新”在那里?学员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新”在有更明确的指导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次,“新”在有更高的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农村
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形势下提出的。第三,“新”在有更全的工作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
设有机统一的综合概念。第四,“新”在有更大的扶持力度,没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冯摘自新华社记者“省部缀;旱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侧记”)
第二篇:外来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汕头市外来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为配合市委办、市府办做好 “幸福汕头” 指标评价体系及民生 “十 二五”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我局就我市外来工生存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通过印制含有“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居住情况、子女义务 教育情况、工资情况”等基本信息的《汕头市外来工生存现状调查问 卷》,向全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53 家企业的外来工进行问卷调查,共 发放调查问卷 530 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349 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和座谈会了解的情况,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外来工的生存状况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企业所属产 业 户籍情况 第二 产业 样本数量 31(家、人)所占比例 58.5(%)第三 产业 户籍性质 户籍地址 非农 农业 本省 外省 业 221 128 88 261 调查样本个体情况汇总 性别 男 女 婚姻状 况 已 婚 未 婚 年龄 30 岁 30 岁 以下 以上 148 42.4 201 57.6
22 41.5
185 164 192 157 53 47 55 45
63.3 36.7 25.2 74.8
(二)调研反映出来的外来工生存状况
1
收入普遍较 普遍较低 1、收入 普遍较 低,生活压 力大。力大。被调查企业外来工月收入 在 1500 元以下的占 23.8%,月收 入在 2500 元以下的占 84.5%。由 于调查的 53 家企业都是生产经 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外来 工的收入相对比较高,因此,我 市的外来工的平均月收入水平应 该在 1500-1800 元之间。由于近年来物价水平持续攀升,外来工 的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支付基本生活费、医疗费和房租,生活压力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工人所占比例小。
2、文化程度低,技能工人所占比例小。被调查企业外来工中高 中(中专、中技)以下占 78.3%(其中:初中及以下的有 149 人,占 42.7%;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的有 124 人,占 35.6%);无职 业资格的 263 人,占 75.4%,拥有技能资格的也主要是初级工和中级 工,高级工以上的才 15 人,仅占 4.3%。
由于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外来工所从事的岗位和工种都是
2
较低层次的,不但岗位稳定性低,收入水平也比较低。外来工子女在汕接受义务教育的愿望未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3、外来工子女在汕接受义务教育的愿望未能得到更好地满足。外来工子女在本市公办学校就读的仅占 18.07%,在本市民办学校就学 的为 11.9%。从调查情况看,希望子女能在本市公办学校入学的外来 工占 55.3%,但由于我市公办教育机构学位供应有限,无法大量安排 外来工子女免费就读。而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经费 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因此,58.51%的外来工选择将子女留 在家乡读书,成为留守儿童。
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情况 120 100 80 60 40 20 0 人数 所占比例 25.00% 本市公办学校 47 25.00% 47 31 16.49% 本市民办学校 31 16.49% 58.51% 家乡入学 110 58.51% 110
4、属婚育年龄的比例偏大,对住房需求比较强烈。外来工中 30 属婚育年龄的比例偏大,对住房需求比较强烈。岁以上的占 57.6%,有住房需求的占 85.4%。绝大多数外来工在汕没 有房子,57%的外来工在城中村或城郊租房居住在,28.36%的外来工 由单位提供集体宿舍,没有人享受到政府的廉租房。外来工对居住环 境的满意度低,76.8%的外来工感觉一般或不满意。近年来,随着房 地产市场火热,我市的住房租金一路攀高,外来工居住成本逐年增加,44.9%的受访者表示房租占了工资支出的很大部分。
3
外来工居住情况 250 200 150 100 50 0 所占比例 调查人数 14.60% 51 自有住房 14.60% 51 28.40% 99 单位宿舍 28.40% 99 0 廉租房 0 0 自己租房 57% 199 199 57%
大部分外来工对入户汕头兴趣不高 社保参保率低 入户汕头兴趣不高,参保率低。
5、大部分外来工对入户汕头兴趣不高,社保参保率低。由于外 来工对入户政策存在疑虑和观望心态,加上对土地的依赖,大部分外 来工对入户汕头积极性不高。349 名外来工中只有 8 名通过积分制入 户,占 2.2%。此外,由于目前职工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转移接续困 难,很多企业为减少成本,不愿意为外来工投保;而外来工也由于缺 乏法律意识和工作不稳定不愿意投保,导致大部分外来工游离于社保 制度之外。问卷反映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外来工 173 人,占 49.6%。此外,目前我市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还未覆盖到外来工,大部分灵活 就业的外来工缺乏医疗保障。据调查,外来工生病时,37.79%会自己 根据病情到药店买点药吃,20.45%去个体诊所看病,只有 32.01%去正 规医院看病。16.61%的外来工反映,每月看病花费了相当一部分收入。
二、改善我市外来工生活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将公共就业服务政策覆盖到在汕工作的外来工。外来工的 公共就业服务政策覆盖到在汕工作的外来工。工作的外来工 生存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收入不高。目 前我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特别是五补一贷(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鉴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的主要对象是 汕头户籍劳动力。根据《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第(一)款“流动人口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的 规定,学习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先进经验,扩大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政 策的覆盖面,将在汕工作并达到一定条件(可规定“居住、工作、参
4
加社保的年
限以及其他因素”作为条件)的外来工纳入到政策范围中 来,为外工来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提供实实在在 的帮助和服务。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失业保险基金的主要功能已逐步由原来保障 失业者基本生活转变为促进就业,学习深圳的经验,利用特区立法权 的优势,制订《汕头经济特区失业保险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保 在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基础上,按照上结余额的 一定比例用于补充“五补一贷”等再就业专项资金,以及市政府同意 的其他用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支出,有效解决当前市及各区县 的资金不足难题。以农民工积分制入户为手段,(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为手段,积分制入户为手段 加快推进外来工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外来工市民化进程。加大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实施农民工积分制 入户、优秀农民工入户等政策,加快在汕工作外来工的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民工城市居住证》的发放,认真贯彻《广东省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条例》,落实持有《广东省居住证》人员应享有的待遇,增 强外来工对汕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扩大社保覆盖面,健全外来工社会保障体系。以实施《社 扩大社保覆盖面,健全外来工社会保障体系。会保险法》为契机,扩大社保覆盖面,将外来工纳入相应的城乡社会 保障体系。借“特区扩围”之东风,利用特区立法权,向深圳学习,建立适合外来工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外来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和外来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目 标,确实维护外来工社会保险的权益,提高他们的幸福水平。
(四)将外来工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外来工的居住 将外来工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问题。一是 问题。一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外来工群体,若缴交了公 积金,政府应允许其可以采取公积金或公积金贷款支付房租,以改善 居住条件。二是 二是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土和 二是 规划部门要制定把原来工业用地变为集体宿舍用地的扶持政策)等手 段,鼓励支持企业在外来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外来
5
工集体宿舍,提供廉租住房。在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外来工的居住 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外 来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三是 三是鼓励用工单位给予外来工每月必要的住房 三是 租金补贴(税务部门要出台“房租补贴”可免税的政策),提升外来 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四是积极
推进政府廉租房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外 四 来工纳入廉租房适用范围。
(五)切实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广东省 切实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 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五年、有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 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应当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对 待。具体办法由居住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定,出台外来 工子女积分入学的办法,对达到一定积分值的外来工,其子女可入读 当地公办学校。同时,根据外来工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 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参照公 办义务教育标准免除学杂费,享受补助,坚决纠正向外来工子女收取 借读费、赞助费等各种费用的歧视性做法,探索将学籍和户籍分离办 法,让外来工子女在就读地享有中考、高考的权利,力争到“十二五” 期末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切实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 《劳动合同法》,(六)切实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工资支付监 控,确保外来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 准,制定相关岗位劳动定额的行业参考标准。完善劳资谈判、工资集 体协商制度,加快建立保障外来工工资及时支付和正常增长的长效机 制,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外来工合理分享经济发展 成果。(市人社局就业中心)
6
第三篇:广东外来工生存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东外来工生存情况调查
——深圳龙岗横岗工业区的调查报告
By广药学生
当前,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已成为目前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富士康集团接连发生的跳楼视件引发外界质疑中国数百万工厂劳工的工作环境。知情人士称,富士康管理机制的“半军视化”、管理层级的“壁垒化”和“把人当作机器”的刚性管理手段,“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乃至伤害是明显的”,客观上也是导致员工因个人问题选择自杀的一大诱因。而工时长、待遇低、高压力,在富士康已经是常态。对员工非法打骂及限制人身自由;又指富士康违反劳动法,超时加班,并实行半军视化管理,方法粗暴;更迫新员工签订不公平的条款,限制员工自由,管理人员可随意扣罚员工工资。根据警方介入而知,这些跳楼人员全是外省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东,期望有高的收入,但由于现实的压力,他们选择了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结束他们年轻的生命?而广东外来工的生存情况又是如何?
为此,我们利用暑假对深圳龙岗横岗工业区近百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外来工进行了调查。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实收95份,有效94份。在这次调查被访问的人员中女性占了45%,男性占了55%。年龄分布不均衡,16至25岁的有46人,26至35岁的有29人,36岁以上的人有19人。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外来工们对自己的生活还有不满意之处,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周末假日
周末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日子,因为在周末,可以放下工作轻松的玩。但对于很多外来工来说,周末都不是一个假日,他们必须按照平时的步伐去上班。我们通过整理问卷,发现只有18%的人周末有一天的假日,而53%的人没有一天的假日,他们只有在月底转班时有一天假。一位女工人悄悄向我们透露:在工厂 1
为了赶货的时候,他们连一个晚上的假都没有,甚至为了赶货还要加班加通宵。而且他们一日上班上十二三个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么长上班时间在夏季和秋季是常有的事情。对于周末没有假日,一些年长的外来工表示无所谓,因为周末的加班费比较高,但年轻的外来工表示很累,他们不在乎钱的多少,身体健康最重要,不希望看到“有命赚钱,无命花”的结果。在这次调查中,63%的人希望周末有一天的假日,27%的人希望周末双休。从这两组数据中可见周末假日多少的问题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外来工身体健康的状况,也是外来工排解压力的基础。
(二)、环境
环境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们实收的有效的问卷中,44人在工厂的宿舍居住,46人在外面租房住,另外有4人买房住。通过对比知道在外租房的男比女多,还有就是工厂很少提供夫妻房的,因此如果是夫妻一起来广东打工的,多是在外面租房。据了解,工厂的宿舍大部分住宿条件很差,环境也差,这也是造成过半数的人在外租房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在外租房的人比较多,工业区附近小区出现了“有钱难租到房”的局面。很多外来工向我们透露,工厂宿舍楼下走道上经常堆积着很多垃圾,在五米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垃圾发出的阵阵“香味”,这“香味”引来了很多知名不知名的小昆虫,这使得他们去上班的时候都要拐道去上班。许多外来工告诉我们,他们期望政府参与整理一下普工的居住环境,能制定一下规则,让工厂主能花些钱改善一下他们的宿舍环境。
(三)、工资
在外来工的眼里,广东发财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来到广东都是为了赚多一些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通过问卷,我们看到,工资低于1200元的人有7人;工资在1200到2000元的人有53人;工资高于2000元的人有34人;即是过半数的人工资都是一千多元。通过调查发现,外来工的工资绝大部分都是寄回家。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都会寄钱回家,只是钱的多少问题。在调查的时候,我们碰到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一对外来工夫妇他们年仅七岁的儿子溺水身亡。熟知他们夫妇的人向我们透露,这对夫妇已经五六年没有回家了,因为他们的工资加起来不够三千元,回家的车费又昂贵,而且家里正在建屋,这很需要钱,他们
为了省钱,平时都是寄钱回家的,到暑假的时候就让老乡把孩子带出来,今年他们的儿子刚上一年级,他们想帮孩子买学习用具和一些新衣服,可是由于他们所在的工厂要赶货,他们比较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他们就放任孩子在租房了玩和周围一些同是暑假来看爸爸妈妈的孩子一起玩,可是他们也想不到有一天下班归来会听到儿子的死讯。这件令人伤心的事让我们深思,是什么让这些外来工有家归不得?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出现?钱,钱``````是钱,如果这些外来工他们有钱,他们可以回他们的家乡和家人团聚;如果他们有钱,他们可以不必为了工厂给的少许工资而放弃了照看儿子的时间。在这个暑假里,在新闻台里,我看到像这样外来工子女溺水身亡,或是因其他意外身亡的悲剧时常播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外省的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东,为工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却保护不了他们子女的人身安全,甚至是他们的人身安全。不知道我们广东人去到上海、福建、江苏等等那些较发达的地区工作的时候,他们有没有面临这样的对待。
(四)、压力
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有压力。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压力所致。根据调查问卷可知,25%的外来工的压力来自家庭,36%的人的压力来自工作,20%的人的压力来自社会,不过71%的人压力是家庭、工作、社会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外来工对我们诉说,家里孩子需要钱上学,老人需要赡养,在这里工作,无论到哪里都需要用钱,况且这边的消费水平高,赚来的钱就像流水般,一下子就不见踪影。由政府出台的政策可知,导致压力的因素有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受教育程度在失业人口中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下。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岗位缺乏活力,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直至退出市场。
2、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未真正形成学习型企业,使得企业的发展无法顺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一定意义上缩短了企业的寿命周期,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
3、不公平的竞争。在社会上有足够人脉的求职者会大量的挥霍和霸占岗位。
4、中国的总体经济体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口号使得整个非规范化企业的出现。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的企业占民营企业的绝大部分。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缺乏竞争力,缺少竞争意识。
二、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总体上出现的阶段性的需求饱和内需无法拉动,加上全面的世界金融危机各国抑制进口。导致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时需求萎缩。间接造成了多家厂家的倒闭。直接性的导致岗位的缺失。
2、国企股份制改革之后的被迫性裁员。改革开放后很多国有企业开始转型。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大胆引进新人才的同时也大胆的淘汰更多的曾饭者。降低成本。这是间接性造成压力的一种因素。
3、国家区域性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过于明显。导致岗位与人力资源的脱节。
4、过分的依赖政府调控。人力资源市场导入机制落后。人才市场谋职的门槛过高。导致大部分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的求职者难求一职。
5、机械化生产成为主流,厂家对手工劳动力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6、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出现了严重的岗位压力。
这些因素也是外来工必须承受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的压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排解外来工的压力,就要高度重视这些因素,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了很多外来工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让我们了解他们在广东省的生存情况。他们给予我们很大的厚望,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引起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政府能帮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能减轻他们的苦恼。
第四篇:广东外来工生存情况的调查报告(深圳)
深圳龙岗横岗工业区的调查报告
By广药学生
当前,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已成为目前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富士康集团接连发生的跳楼视件引发外界质疑中国数百万工厂劳工的工作环境。知情人士称,富士康管理机制的“半军视化”、管理层级的“壁垒化”和“把人当作机器”的刚性管理手段,“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乃至伤害是明显的”,客观上也是导致员工因个人问题选择自杀的一大诱因。而工时长、待遇低、高压力,在富士康已经是常态。对员工非法打骂及限制人身自由;又指富士康违反劳动法,超时加班,并实行半军视化管理,方法粗暴;更迫新员工签订不公平的条款,限制员工自由,管理人员可随意扣罚员工工资。根据警方介入而知,这些跳楼人员全是外省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东,期望有高的收入,但由于现实的压力,他们选择了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结束他们年轻的生命?而广东外来工的生存情况又是如何?
为此,我们利用暑假对深圳龙岗横岗工业区近百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外来工进行了调查。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实收95份,有效94份。在这次调查被访问的人员中女性占了45%,男性占了55%。年龄分布不均衡,16至25岁的有46人,26至35岁的有29人,36岁以上的人有19人。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外来工们对自己的生活还有不满意之处,内容大致可分为:
(一)、周末假日
周末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日子,因为在周末,可以放下工作轻松的玩。但对于很多外来工来说,周末都不是一个假日,他们必须按照平时的步伐去上班。我们通过整理问卷,发现只有18%的人周末有一天的假日,而53%的人没有一天的假日,他们只有在月底转班时有一天假。一位女工人悄悄向我们透露:在工厂为了赶货的时候,他们连一个晚上的假都没有,甚至为了赶货还要加班加通宵。而且他们一日上班上十二三个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么长上班时间在夏季和秋季 1
是常有的事情。对于周末没有假日,一些年长的外来工表示无所谓,因为周末的加班费比较高,但年轻的外来工表示很累,他们不在乎钱的多少,身体健康最重要,不希望看到“有命赚钱,无命花”的结果。在这次调查中,63%的人希望周末有一天的假日,27%的人希望周末双休。从这两组数据中可见周末假日多少的问题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外来工身体健康的状况,也是外来工排解压力的基础。
(二)、环境
环境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们实收的有效的问卷中,44人在工厂的宿舍居住,46人在外面租房住,另外有4人买房住。通过对比知道在外租房的男比女多,还有就是工厂很少提供夫妻房的,因此如果是夫妻一起来广东打工的,多是在外面租房。据了解,工厂的宿舍大部分住宿条件很差,环境也差,这也是造成过半数的人在外租房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在外租房的人比较多,工业区附近小区出现了“有钱难租到房”的局面。很多外来工向我们透露,工厂宿舍楼下走道上经常堆积着很多垃圾,在五米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垃圾发出的阵阵“香味”,这“香味”引来了很多知名不知名的小昆虫,这使得他们去上班的时候都要拐道去上班。许多外来工告诉我们,他们期望政府参与整理一下普工的居住环境,能制定一下规则,让工厂主能花些钱改善一下他们的宿舍环境。
(三)、工资
在外来工的眼里,广东发财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来到广东都是为了赚多一些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通过问卷,我们看到,工资低于1200元的人有7人;工资在1200到2000元的人有53人;工资高于2000元的人有34人;即是过半数的人工资都是一千多元。通过调查发现,外来工的工资绝大部分都是寄回家。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都会寄钱回家,只是钱的多少问题。在调查的时候,我们碰到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一对外来工夫妇他们年仅七岁的儿子溺水身亡。熟知他们夫妇的人向我们透露,这对夫妇已经五六年没有回家了,因为他们的工资加起来不够三千元,回家的车费又昂贵,而且家里正在建屋,这很需要钱,他们为了省钱,平时都是寄钱回家的,到暑假的时候就让老乡把孩子带出来,今年他们的儿子刚上一年级,他们想帮孩子买学习用具和一些新衣服,可是由于他们所
在的工厂要赶货,他们比较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他们就放任孩子在租房了玩和周围一些同是暑假来看爸爸妈妈的孩子一起玩,可是他们也想不到有一天下班归来会听到儿子的死讯。这件令人伤心的事让我们深思,是什么让这些外来工有家归不得?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出现?钱,钱``````是钱,如果这些外来工他们有钱,他们可以回他们的家乡和家人团聚;如果他们有钱,他们可以不必为了工厂给的少许工资而放弃了照看儿子的时间。在这个暑假里,在新闻台里,我看到像这样外来工子女溺水身亡,或是因其他意外身亡的悲剧时常播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外省的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东,为工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却保护不了他们子女的人身安全,甚至是他们的人身安全。不知道我们广东人去到上海、福建、江苏等等那些较发达的地区工作的时候,他们有没有面临这样的对待。
(四)、压力
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有压力。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压力所致。根据调查问卷可知,25%的外来工的压力来自家庭,36%的人的压力来自工作,20%的人的压力来自社会,不过71%的人压力是家庭、工作、社会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外来工对我们诉说,家里孩子需要钱上学,老人需要赡养,在这里工作,无论到哪里都需要用钱,况且这边的消费水平高,赚来的钱就像流水般,一下子就不见踪影。由政府出台的政策可知,导致压力的因素有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受教育程度在失业人口中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下。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岗位缺乏活力,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直至退出市场。
2、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未真正形成学习型企业,使得企业的发展无法顺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一定意义上缩短了企业的寿命周期,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
3、不公平的竞争。在社会上有足够人脉的求职者会大量的挥霍和霸占岗位。
4、中国的总体经济体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口号使得整个非规范化
企业的出现。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的企业占民营企业的绝大部分。导致整个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企业缺乏竞争力,缺少竞争意识。
二、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总体上出现的阶段性的需求饱和内需无法拉动,加上全面的世界金融危机各国抑制进口。导致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时需求萎缩。间接造成了多家厂家的倒闭。直接性的导致岗位的缺失。
2、国企股份制改革之后的被迫性裁员。改革开放后很多国有企业开始转型。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大胆引进新人才的同时也大胆的淘汰更多的曾饭者。降低成本。这是间接性造成压力的一种因素。
3、国家区域性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过于明显。导致岗位与人力资源的脱节。
4、过分的依赖政府调控。人力资源市场导入机制落后。人才市场谋职的门槛过高。导致大部分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的求职者难求一职。
5、机械化生产成为主流,厂家对手工劳动力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6、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出现了严重的岗位压力。
这些因素也是外来工必须承受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的压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排解外来工的压力,就要高度重视这些因素,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了很多外来工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让我们了解他们在广东省的生存情况。他们给予我们很大的厚望,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引起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政府能帮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能减轻他们的苦恼。
第五篇:广东地税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
32012年税收热点透视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税收征管模式特征挑战及展望
税务中介在我省税收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基于税收视角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思考与建议——以广州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为例
珠海市企业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分析
科学履行税收职能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
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基于广东的实践 促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助力茂名滨海新区旅游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房地产税制改革探讨
关于在横琴新区试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地方税收分析及相关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税收制度优化调整
纳税服务促进公民纳税跨越的实证分析
广州地税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资金流”控制为主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 广东物流业效率优势弱化值得关注——税收视角下粤苏物流业发展比较分析 从“被追赶”到“被逼近乃至超越”的启示——广州、深圳与天津、苏州税收增长差异分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
关于构建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思考
完善足球俱乐部外籍人员税收征管分析
珠海市“走出去”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源控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广东地税系统重点税种风险管理实践探索及优化分析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评估及完善研究
后记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
22011年税收热点透视及其展望
增值税扩围对珠海市及横琴新区地方财税收入影响的探讨 小波神经网络在房地产行业稽查选案中的应用
广州市外籍人员税务管理税警合作实践与思考
粤苏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析报告
税收与GDP增长协调性分析——以广州为例
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阳江地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新媒体服务纳税人
——关于广州地税政务微博运营的调研报糕
从税收结构变化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大企业税收管理:国内外经验与广东地税探索
发达国家个税综合征管模式的制度安排
加强境内无住所外籍人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的思考
关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0
2009年税收热点问题透视
税收管理员岗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现代纳税服务方式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粤苏浙民营经济税收比较分析报告
赴山东地税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2010年梅州市地方税源调查报告一
粤湘赣三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分析
山区小水电行业地方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一以揭西县小水电行业税收管理为例
《物权法》等实施后税务机关亟须关注和应对的几个法律问题 珠海横琴新区税收问题研究
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十一五”税制改革回顾与“十二五”税制改革展望
1999--2009年房地产业地方税收政策评估研究
一一以广州市房地产为例
资本输出战略的税收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09
高收人群体的界定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近年内上海税收规模或将超过广东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产业转移转型及税收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粤苏两省地方税收差距比较分析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税收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地税实行战略管理的探索及其完善建议 向景
广东税收、税源的背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完善企业跨境并购重组的税收政策建议——以广东企业境外融资为例 黄桂祥
宏观地方税负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地方税收收入总量被深圳反超之成因及对策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国际税收情报交换问题研究 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題组 深圳中小企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深圳市委党校局干班课题组
关于基层地税部门推行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探析 梅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深圳创业投资现状及促进创投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课题组
金融危机下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欠薪欠税对策调研 吴文杰 颜明
2007-2008年珠海市与珠三角周边城市
地方税收对比分析报告 珠海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市餐饮业营业税征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广东扩大内需及其税收政策支持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新加坡、香港经验对信息管税工作的借鉴 林伟明
加强网络购物税收征管的思考 成延胜
构建评估型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区域经济和税收差距及其偏差校正的政策意义 满向昱 李殿相 阳江承接产业转移的税收思考 阳江市龙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珠三角规划纲要有效实施的税收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谢红鹰 刘明虎 张楚标 唐铁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