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1: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泗纶镇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泗纶镇妇联刘汝雯

为关注妇女儿童民生,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调查并了解了我镇留守家庭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生存状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困难,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至2011年5月,泗纶镇总人口77641人,其中妇女23426人,留守妇女660人,占妇女比例2.8%左右;17岁以下儿童18306人,留守儿童873人,占同龄儿童的4.8%左右。

从留守妇女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大部分留守妇女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留守儿童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

1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据统计,14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4%左右,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占超过在校生的1/5。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15%;中等的占77%;较差的占18%。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大部分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

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大部分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且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农村务农。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二)留守儿童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的钱,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物质生活优越感较强,加之长辈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4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10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0%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0%以上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3、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夏季去水库游泳,而家中无人制止,导致事故;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等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

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镇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第二篇:仙桃市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仙桃市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仙桃市妇女联合会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妇女数42.6万,儿童数21.34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据统计,我市农村留守妇女数7.86万,农村留守儿童数2.87万人,结合“万名干部下万村入万户”活动,我们市妇联选取驻村点陈场镇徐梁岭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留守妇女调查问卷50份,留守儿童调查问卷50份,采取统计调查、干部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现将调查情况与我们的思考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了两种问卷,分别针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进行调查,留守妇女是指年龄在20-60周岁之间,丈夫外出打工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留守儿童是指导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自己单独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我们调查的陈场镇徐梁岭村有8个小组,人口1632人,妇女人数734人,占人口总数的45%,其中留守妇女人数40人,占妇女总数的5.5%;儿童人数为456人,占人口总数的28%,其中留守儿童125人,占儿童总数27.5%。多数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抚养和照顾,少数没有老人的家庭才由女性留在家中照顾孩子。

1、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妇女人数相对较少,多数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妇女外出,男人在家的情况更少。我市是轻纺城市,多数妇女就近在城区附近就业。部分家庭因没有老人或老人身体有病才让妇女在家照料。

男人外出农村家庭的收入除了农业收入以外,主要的经济来源仍是务工收入,家庭里如有外出打工的男人,家庭经济状况会有很大变化。

留守的主要原因为照顾家人。在留守妇女中,75%的人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务农,照顾老人和孩子,让男人安心在外务工。其次是因为工资太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庭里,必须有一个留下来的情况下,妇女选择了回归家庭。

留守妇女对家庭和丈夫的满意度比较高。在调查中可以看出,留守妇女虽然独自在家承担着照顾老人和小孩和从事家务劳动的责任,但是她们对当前家里的状况是比较满意的。30%以上的妇女跟老人相处十分融洽,对丈夫的家庭责任心很满意,70%的妇女对丈夫的家庭责任心选择满意。

农村留守妇女在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多数留守妇女承担着养殖和种植业。

2、留守儿童的基本特点

在接受调查的儿童中,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2岁。这些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正需要父母的照顾和抚慰,在思想上渴望和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父母的外出务工,对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占79%,一方在外务工的占21%。务工地点遍及广东、深圳、青海、四川、黑龙江、云南、福建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出父母从事的职业包括建筑、服装加工、电子加工、餐饮服务以及服装、建材经营等方面。

基本生活有保障。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经济上比其它孩子有明显的改善,在物质

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自理能力较强。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现状,使留守儿童不得不学会自理自立,有些还可以照顾年迈或有病的祖辈。

能够理解父母。有30%的孩子表示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很满意,70%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给她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父母不外出打工,我们就不能上学了。

留守儿童监护人除父母或老师外,其他的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最高的文化程度也只有初中水平。

二、现实问题

1、留守妇女面临的现实困难

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留守妇女问题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

第一、劳动强度大。我们调查的徐梁岭村七组的陈想枝,男人到深圳打工,自己一人在家有一口渔池,种十多亩田,年收入在3万多元,还要照顾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生活,她感觉很劳累,希望爱人还打两年工之后回家和自己一起种这些田,把渔池经营好。

第二、精神负担重。面对责任,多数留守妇女表示,自己没有安全感,压力很大,担心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担心农活,担心丈夫对自己的感情发生变化等等,很多家庭一年才能团聚一次,还有些家庭几年才见一面。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导致夫妻感情疏远,精神上得不到相互的慰藉。

第三,致富能力弱。留守妇女感到生产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只能从事传统农业,收入较低;有些留守妇女根本不从事农活,男人在外务工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全靠男人的务工收入支撑家庭。

第四,参与民主管理意识不强。70%的留守妇女不参加村委会的活动,在村务管理中,不主动参加并提出建议,认为那是男人的事。选举干部时也不自己作主投票。

第五,维权意识有待提高。85%的留守妇女对于国家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很少,很多妇女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维权,也不知道怎么维权,感到茫然无措。

2、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难

务工带来了留守儿童经济上的宽裕,但儿童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难点。

一是亲情缺失。82%的留守儿童一年或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一年中,相处的日子也只有10来天,72%的孩子认为,春节父母在家中自己是最快乐的,留守儿童对于亲情都无比渴望。

二是性格出现障碍。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正确教育引导,加上有些孩子显得自卑,不爱与人交流,言语少,在自我保护上容易出现过激行为。部分由祖辈照顾长大的儿童,由于祖辈的溺爱、纵容,在性格上表现出自私、霸道,蛮横等,有些由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孩子,则相对比较内向,有心事没人说。

三是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主要是监护人的能力问题,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其次有些父母金钱至上,认为学习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四是安全隐患严重。未成年人自我保持能力差,学校和家庭同时负着安全的责任,在学校内的安全尚且可以保证,出学校后,安全隐患没有保证,大多数监护人年纪大,精力有限,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是漠视社会和亲情。亲情的缺失,导致了情感上的冷漠,在现实中朋友较少,与父母

交流少,对社会关爱不信任,不寻求社会的关爱。

三、对策及建议

1、充分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妇联组织能否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服好务,重点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争取政策,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把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农村妇代会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组织留守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通过看农科片、组织农村娱乐队、妇女健身队、开展节日庆祝活动,搭建留守妇女活动平台,把组织的温暖送给留守妇女。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对一些特别困难的留守妇女家庭给予帮助。三是对有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农村家庭实行档案化管理,建立相关资料档案,让联系经常化,及时反映和解决这些家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当起党和政府与留守妇女儿童的桥梁。

2、强化留守妇女民主管理和维权意识。加强对留守妇女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和维权知识的培训,加大《村务管理守则》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村务活动要积极组织留守妇女参加,妇联要汇同劳动、农业、计生等部门,组织宣传队,印制相关法律法规手册,将维权知识送到留守妇女家中,定期组织农村妇女观看电教片。

3、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进行走访。学校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后,每月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每周填写一次家长联系卡,和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等。同时可以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班主任老师应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交流。不仅可以就孩子的教育话题进行探讨,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等情况。二是设立“校长接待日”、“留守儿童谈心日”、“教师走访周”,提供与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爱护,用爱来填补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兴趣小组,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关心和温暖。

4、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淡化“留守儿童”观念。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要构建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市妇联将开展的“小孝星”评选活动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主题教育中,重点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孝行?雅行”教育,弘扬优良传统,让“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妇联组织和教育教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广大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中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观念,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观看教育题材的录像和电影、免费发些教育类的书籍等,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让孩子与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互动,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6、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爱心扶助行动。妇联组织可以结合“岗村结对”活动,定期组织“巾帼文明示范岗”单位的女职工到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中进行走访慰问,发动女职工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对“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经济条件好的职工还可以为她们提供适当的物资上的帮助,让孩子们感受妇联组织带给她们父母般的温暖,弥补她们欠缺的亲情。

7、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宣扬,对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创业发展,农村敬老爱亲方面的典型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生存的健康和谐社会氛围。

8、加大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体系的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体制机制。改变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分散现象,由政府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定期交流、总结经验,定期

统筹部署,使这项工作长抓不懈,收到实效。二是政府层面上给予支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一些举措。三是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关爱和参与关爱行动网络。

第三篇: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襄阳市妇联

根据省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精神,襄阳市妇联组建调研专班,结合“万名干部下万村入万户”活动,于3月11日深入枣阳市吴店镇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调研专班收集汇总了全市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分别在吴店镇滚河村、白水村、凉水村、田台村共4个村发放完成《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调查问卷》30份,在吴店镇中心小学、吴店镇初级中学完成《留守儿童调查问卷》45份,并走访座谈了部分留守妇女儿童代表。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襄阳市总人口全市总人口588万,其中农村人口405万、妇女273.1万人、18岁以下人口99.83万人,14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近8.43万人,占同龄儿童的10%左右。政府投入及社会资助资金200.8万元,建立乡镇以上留守妇女儿童服务站111个,建立村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290个。

调研专班在枣阳市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参与问卷调查的4个村30名妇女中,20--30岁占调查人数的30%,31--40岁的占58%,41-50的占12%。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30个被调查者仅有1人为高中文化程度。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如在滚河村查中,40%妇女表示要在家务农或操持家务,部分有外出意愿的,大多表示要在所在镇、枣阳市区等地就近打工,不肯离家太远。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全市14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占儿童总人数的10%左右,其中调查的吴店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在校生分别为1806人、1645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均为96人,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分别有90人、600余人,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超过在校生的1/3。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15%;中等的占77%;较差的占18%。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有63.5%的妇女大多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少数也基本做到2-3年体检一次。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4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吴店镇中心小学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工作开展情况

襄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市分别在全省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和国家农民工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专题发言。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政协报等对襄阳的留守妇女儿童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

1、抓好机制建设。2005年以来,市政协、市妇联、团市委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专题调研活动,市委、市政府随后召开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各级相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结对帮扶管理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留守妇女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各地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妇女儿童档案。市妇联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襄阳市巾帼示范村创建标准》,明确要求把留守妇女儿童工作作为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工作成效纳入妇联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评。全市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针对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的“五缺”现象,在全市构建了“覆盖到校、监护到人、关爱到心”的五大关护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

网络。并充分发挥五大网络关护作用,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登记、对临时监护人的监护知识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班主任老师作“兼职父母”、政法干部担任法制辅导员等关爱活动,开设亲情信箱、心理咨询室、法制教育课堂,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2、抓好试点建设。按照“建好试点、积累经验、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老河口市开展了留守儿童试点工作。老河口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妇联、教育、计生、卫生、文化、综治办、共青团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制定了工作计划,建立了联席会议、集中会办等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开通“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开展“留守孩子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留守儿童结对关护”等系列活动。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短期内产生了明显效果。老河口市竹林桥镇温岗村建立了我省首家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成为全国千所留守儿童示范家长试点学校之一。2006年8月,该市薛集镇陈庙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作为伊利集团在全国援建的第一家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05年9月,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单位联合在老河口市召开了全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2006年以来,市、县两级妇联和发改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在4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留守家属综合服务项目试点,为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服务。

3、抓好队伍建设。全市招募了四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志愿者队伍,即:45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在校关爱队伍、600名校社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组成的校外社区关爱队伍、538名公检法司等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司法帮教队伍和8626名社会热心女性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在校关爱队伍负责留守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工作;校外社区关爱队伍担任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司法帮教队伍担任留守儿童法律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遵纪守法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树立懂法、守法意识;爱心妈妈队伍充当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代理妈妈”,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

4、抓好载体建设。在留守妇女工作方面,以“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以 “四大行动”为抓手,按照“机制推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健康”活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织等形式,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如襄阳云锡柳编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锡在程河镇委、妇联支持下,成立“农家女柳编协会”,网络会员350余人,解决了280名留守妇女再就业,为全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春蕾助学”、“护苗行动”“春雨工程”、“爱心一日捐”助学活动,留守儿童免费义诊和心理咨询活动,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社会热心人士与贫困留守儿童结队帮扶活动等,募集资金和物资,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提供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据统计,全市累计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100多万元,免费为留守儿童体检、义诊和心理咨询4000余人次,捐献图书10万余册,举办与留守儿童联欢活动50多场次,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420所。其中,市妇联与市慈善总会开展“爱心一日捐”善款募集和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建立市级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80所,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000名。

四、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有利于

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法律咨询、扶持救助、身心健康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乡村竞技赛、秧歌队等;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民心工程。

第四篇:高峰乡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高峰乡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高峰乡总人口14533人,其中农村人口12479人,农村妇女5861人,农村留守妇女538人,占农村妇女的9、5%,农村留守儿童近344人,占农村儿童的10.5%。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文盲有45人,小学文化的有190人,初中文化的333人,高中及大专的仅有20人。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小学和初级中学在校生分别为225人、323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为333人,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411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

要是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父母亲照顾的有392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331人,占留守儿童的44%。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15%;中等的占77%;较差的占18%。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

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

(二)留守儿童

1、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2、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3、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

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法律咨询、扶持救助、身心健康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乡村竞技赛、秧歌队等;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民心工程。

第五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夏张镇妇联

夏张镇辖六个管区71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其中妇女人口3.12万人,留守妇女110人。共有儿童5301人,其中留守儿童120人。留守妇女中,31-45岁的75人,45-60岁的35人。按照上级妇联的统一要求,近期对我镇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摸底,我镇有留守妇女110名,其中31-45岁的75名,占总数的68%,45-60岁的35名,占总数的32%,文化程度初中85人,高中及以上25人。丈夫省外务工的25人。全镇共有留守儿童120人,其中小学45人,中学75人,男75人,女45人。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80%以上的留守妇女认 为丈夫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变化,照顾家人成为留守主要原因。留守妇女对家庭和丈夫的满意度比较高。在调查中可以看 出,留守妇女虽然独自在家承担着照顾老人小孩和从事家务 劳动的责任,但是她们对当前家里的状况是比较满意的。80%以上的妇女认为跟家里老人相处十分融洽,对丈夫的家庭责任心很满意。农村留守妇女在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起了 很大的作用,虽然在农村收入较高人群中,大多数外出务工丈夫的绝对收入高于妻子,但如果把留守家 乡妻子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以及抚育孩子和赡养老人所付出 的劳动价值化的话,妇女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与男子比较,应该评价为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

(二)留守儿童的基本特点

基本生活有保障。父母外出务工,带给留守儿童经济上的 改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90 %以上的孩子 有零花钱。可见,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上的需求已在较大程度上 得到满足。自理能力较强。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现状,使留守儿童不得 不学会自立自理,能够较为独立地生活和照顾自己,已经成 为留守儿童的明显特征。留守儿童不仅要照顾自己,有 些还要照顾年迈或有病的祖辈,在家里负担着主要责任,心 理和身体上的压力过早地压到了他们稚嫩的肩膀上。能够理解父母打工的行为。当“留守”在农村社会成为一 种普遍的现象,加上学校教育的引导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留 守儿童们大多数都能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而且在精 神上给予了父母一定的支持。孩子表示对外出的父 母很满意,有90%的留守儿童明白父母为什么打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为了给他们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 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忍受着与丈夫长年 两地分居的孤寂,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留守 妇女问题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 第一,劳动强度大。第二,精神负担重。一是独自面对责任的压力大。二是 牵挂丈夫的忧心大。三是 夫妻情感交流的影响大。第三,卫生保健差。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荷,留守妇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 放在农业生产上,放在赡养老人、教育 子女上,无暇或无经 济能力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之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自我 保健意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卫生保健较差的现象。第四,致富能力弱。留守妇女感到生产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知识和生产 技能,由于家庭的牵绊,她们不能外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挣钱,在家也只能从 事传统农业,收入较低,劳动强度大。第五,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少数留守妇女对于国家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政 策了解较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维权,也 不知道怎么维权。

(二)务工带来的经济上的宽裕使农村留守儿童对物质的 需求已经不再重要,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正悄然成为农村 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难点。一是亲情严重缺失。幸福的家应该是能和父母在一起,让自己感受被关心的滋味。二是人格性格发展出现障碍。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正 确教育引导,加上有些孩子总认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显得自 卑,有事不爱与人交流,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 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 意,在自我保护上容易出现过激行为。三是漠视亲情友情。亲情的缺失,导致了情感上的冷漠。

留守儿童往往在现实中朋友显得比较少,有事喜欢闷在心 里。其次,留守儿童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未成年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对 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学校肩负着主要安全责任。但学校面对的是未成年人 群体,不是哪一个两个孩子,不可能事无巨细。这种状况造 成学校、家庭之间存在留守儿童安全管理衔接上的“真空”。第三,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成为盲区。留守儿童的 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监护人的能力问题。缺乏科学的 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甚至 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缺少道德上的教育引导。二是家长的 价值取向问题。很多务工族因长期在外,偶尔打 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孩子好逸恶劳、奢 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 等思想。

三、对策 及建议:

(一)抓住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 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 村经济。一是积极引进居家就 业。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外界信息的吸纳力度,多方寻找 合作伙伴,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一些例如加 工、编织等适合居家从事生产的产品订单,使农村留守妇女 能够就近挣钱,有效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二是出台有利于 农村创业的政策。增设农民创业贷款项目,放宽限制,减化 贷款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要用好用活政策项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要按照 政策规定给予全力配合,使对农村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能落 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充分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妇联组织能否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服 好务,重点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农村妇代会主 任则是抓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抓住农村两委换届契机,确保 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组织换届中 100%进“两委”,争取政策,合理提高村妇代会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真正做到农村妇女 工作的组 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把农村妇女组织 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

(三)建立农村妇女健康保健长效机制。财政、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要整合项 目经费,把农村妇女免费健康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措 并举,确保农村妇女能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免费的健康普 查。同时,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知识宣传,经常性组织健康知 识讲座,特别是加强对一些健康常识、妇 科保健知识的教育,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使她们 能够主动关注健康、关爱自我。

(四)强化留守妇女维权意识。加强对留守妇女维权知识 培训,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疏 导和法律指导。

(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第一,淡化“留守儿 童”观念。学校要多开展各类交流互动活动,由政府 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 参与,构建一个有利于留守儿 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第二,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 题的调研和针对性举措。避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七)引导农村家长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一是强化 农村家长的责任意识。二是利用农忙或 者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黄金时节,由村委会联合乡镇、村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三是学校要与 留守儿童家长建立联系平台。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互留 电话,经常交换意见。二是利用农忙或 者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黄金时节,由村委会联合乡镇、村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八)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 德教育,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宣扬,对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创 业发展、农村敬老爱亲方面的优秀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 宣传,引导农村社会群体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营 造有利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生存的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2011.5

下载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贯彻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妇女参......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

    提高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我市妇女儿童科学......

    妇女儿童科学素质状况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提高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我市妇女儿童科学......

    关于我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 研 报 告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镇留守妇女儿童日益增多,针对这种形势,做调研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总人口75246人,其中妇女376......

    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的通知 鄂妇通字[2011]5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妇联: 为贯彻落实好鸿忠书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尤其要关心好农村的特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2-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2-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