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浪潮教案

时间:2019-05-13 13: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俗的浪潮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俗的浪潮教案》。

第一篇:通俗的浪潮教案

第10课通俗的浪潮

说课人:郭璐萍 教学目标:

1、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2、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式;

3、学生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大众文化因素,对美术的“雅”、“俗”有初步认识。教学重点:

正确并准确理解“大众文化”这一概念及其对美术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美术作品的“雅”、“俗”有一个简单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都创作版画插图。)

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

b、印刷出版,广泛传播;

c、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

d、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

大众文化的特点:

a、商品性;b、通俗性:c、流行性;d、娱乐性;e、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简单介绍画中故事情节:西厢记·窥柬(明代)陈洪绶明代晚期,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这与大批文人画家参与到版画创作中来是不无关系的,陈洪绶就是其中之一。其中“窥柬”一幅尤为精彩。画莺莺立于屏风前,正偷偷地读着张生给她的情书,那种紧张而兴奋的神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红娘从屏风后探出身来观看这一情景,她手指放在唇下,好奇地望着她的小姐,其调皮的表情活灵活现。背景中四扇豪华屏风的绘制也别具匠心。第一幅是秋景,画一鸟独栖,暗喻莺莺与张生相识前两人天各一方;第二幅是冬景,画雪里芭蕉,表现莺莺和张生相识后却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第三幅是春景,画梅树上二鸟对语,借喻二人恋爱幽会时喜上眉梢的心情;第四幅是夏景,画荷塘中双蝶飞舞,寓张生考中进士后和莺莺结婚。画面暗合《西厢记》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题旨。

2、观赏影片和图片:观看两次相隔30年的春晚表演和两张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说说短短数十年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原因有很多,我想到的有以下两点:

1、大众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2、经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美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的出现,照相机的进步,以及出图

软件的开发。

通过这问题引出今天的课题“通俗的浪潮”。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 ”之分。

1、《烟草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

(在《新华字典》中,对雅的解释是“正规标准”和“美好大方”。而俗呢,则为“大众习见”和“趣味不高”。)

这其实不是件“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很现在商店卖唱片附送的明星海报是一个道理。这些画是水彩画,并使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完成的,画了个时髦的女性,形象画的很逼真;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但很受老百姓欢迎。但在当代这种海报已成为旧上海大众文化的重要标志,很有文化的特殊性,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所谓大俗即大雅。所以“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电影海报(越接近大众文化,越被大多数人认同,就越容易显得“俗”气。)(电

影海报的作用,就是准确快速的传达给你电影的信息。)

老电影海报(松花江上、飘)。这组海报有什么特点?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海报基本上以手绘的方式,采用西画颜料和西画造型方法完成的。)

美国商业大片海报(指环王、蝙蝠侠)。海报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代海报基本都属于电脑美术作品,电脑上的制作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其更具观

赏性。应大众的审美的需要,出现了有很强视觉效果的海报。)

文艺电影海报(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红高粱)

(相对来说文艺片的海报更具艺术性一些。)

3、通过3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对美术作品“雅”、“俗 ”的认识。

①《非主流》,曾经“风靡一时”的时装风格,夸张另类,但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反感。

《小清新》,撞色搭配,而且是极具挑战的红绿搭配,却给人耳目一新,舒适清新的感觉。② 《月景》商品画,这样的画表现的很有大众讲的所谓“像”的因素。在色彩搭配上和

写实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星夜》凡高,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极具个人魅力。

③《六顺图》,商品画,技法比较糟糕,画面表现手段很平常无奇,其题材也很显俗气。《小鱼都来》齐白石,画面的题材很平俗,画家在表现这题材却一点也不俗气,直率自然,有不可言说的清旷意境,当然和他幼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小结:“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 ”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

出示文革宣传画,并简单描述这段文化的特征。

(思考:假如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你可以做出怎样的美术作品?)

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画家想表达什么想法?)

面对“文革”大批判文化向新消费主义文化的转变,艺术家所作出的阐释,充满了智慧、幽默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他以观念主义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残存的英雄主义幻觉及其没落。两种文化的的碰撞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对波普艺术图像风格的个人化阐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和符号。

四、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哪些大众文化的元素。

1、《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主要是参考非洲土著艺术,特别是非洲面具。

2、《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以梦露的照片为型,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

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

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3、《盘》 汪正虹

以中国传统的盘为原形,用玻璃钢制作,放大了数倍后做成雕塑。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展现给世人。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赤色的威胁 》曾岳以中国古代地震仪为型,以当代 “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为主题,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巧妙、幽默的艺术语言,展现给大家。

5、《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

印象派画家马奈、雷诺阿和德加则是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著名画家。《牧女游乐园酒吧》是马奈的最后一件杰作,画中的酒吧是画家、也是当时的中产阶级最常光顾的消费场所。《红磨坊街的舞会》描绘的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流行娱乐活动。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酒吧和露天舞会成为艺术主题进入画面,说明了大众文化对这些敏感艺术家的影响。劳特雷克是后印象派画家,他也为舞会、表演节目等绘制招贴画,唯美主义画家比亚兹莱则投身于绘制文学著作的插图,虽然他们的作品都是艺术经典,但也是19世纪末欧洲大众文化的体现。以上几位法国、英国画家都是日本浮世绘的爱好者,而浮世绘也是为大众设计、描绘的。

五、总结

“雅”与“俗”是艺术品评中常用的标准。大众文化常被归入“俗”的一类。但大众文

化的诸多元素又频频出现在现代艺术经典之中,反过来被当作“高深”的精英艺术。因此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要尝试去找出大众文化的因素,并去分析那些艺术家运用大众文化的方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第二篇:《通俗的浪潮》教学设计

《通俗的浪潮》教学设计

浙江宁波奉化市江口中学 周鸿 ***

一、使用教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二、教学课题

第三单元第十课《通俗的浪潮》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学情分析

大众文化是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学生也许比成年人更多的接触大众文化的产品。基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大众美术来考察美术与社会的关系。

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们已经不会满足于平面化的粗浅的视觉欣赏,更多的追求一种立体化的纵深探讨。根据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本课教学采取“走进生活、逐层引导、步步加深”的策略,引导学生对大众文化中雅俗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明辨雅俗,培养高雅的审美情操。

五、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课《通俗的浪潮》。这一课是继《各异的风土人情》之后,对美术与社会关系的又一次深刻探讨。本课是有关大众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孕育下的各种大众美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此同时,以“锻造学生审美、提升学生品味、净化学生心灵”为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认识高雅艺术才是社会主流时代呼唤。总之,在学生认识大众美术的同时,给学生一双慧眼,明辨雅俗,自觉增强学生文化审美的能力。

六、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众文化,大众美术(通俗美术)。

2、经济、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雅”、“俗”、之分形成自己的判断,形成雅俗共赏的理念。

4、让学生加深对大众文化所催生的新的美术观念理解。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众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经济、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的“雅”、“俗”;理解“大众美术”与“高雅美术”。

八、教学策略和手段

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学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辅助课件、颜料、画笔。T恤等。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网页,解读网页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把他们带进教学活动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2、出示韩国美少女组合。设问:美不美?美,美在那里?请学生具体说说。

3、教师归纳:像这样符合大部分人审美情趣的现象叫大众审美

4、出示非洲美女。设问:美不美?

5、出示中国美女和非洲美女对比

。教师归纳:大众审美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解读什么是大众文化。导出课题:通俗的浪潮

(二)、课堂新授: A: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

1、通过连环画引出像这种反映大众心理要求,为大众创作的美术形式我们称他为“大众美术”。

2、教师例举其他的几种大众美术的表现形式后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也是大众美术。(设计意图:从连环画,海报,广告等身边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认识传统大众美术,并了解传统大众美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自觉加强对大众文化识。)

3、出示月份牌年画,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典型的大众美术代表之一。(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中国20世纪初当时另一种重要的大众美术——月份牌。)

4、学生比较月份牌年画跟现代商业广告有何区别。

5、教师归纳:经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美术的发展。

B: 大众美术与高雅美术的区别

1、出示《西厢记》插画,学生欣赏。设问:画了些什么?人物的表情怎么样?教师归纳:以形传神,这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境界。当时一些著名的人文画家广泛的参与大众美术的创作,促使在艺术形式上优雅化。通俗和高雅的交融,两者都得到了发展。

2、出示商代饮酒器皿“爵”。青铜器从商—春秋的逐渐普及。教师归纳:原本的喝酒实用功能退到了次要地位,审美功能得到了加强,“爵”不但成了高雅的艺术品,还是珍贵的文物。

3、得出雅和俗的观念和变化。(雅和俗的变化其实是都是人们观念的变化)C: 新的美术观念

1、出示安迪的作品。

2、生活中图片解释波普艺术的特点。

3、出示村上隆的作品。

(设计意图:引用的图片都我们身边的事物,学生更感兴趣,波普艺术和后波普艺术使艺术彻底生活化,大众化)

(三)、画龙点睛,提升内涵,知识拓展

1、学生在T恤上设计带有大众文化元素的图案,借鉴波普风格。

2、作品展示,并说说设计的目的和理由等。

3、教师小结:安迪说过这样一句画:给你10分钟,人人都是艺术家,课后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转化为美术作品,上传到你的微博,或是QQ空间,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安迪.沃霍尔。

十一、教学课后反思

“面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寻找生活体验,使学生对大众美术产生共鸣。教学导入,利用网页的一个新闻,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连环画、热门电影海报、身边的事物等等,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中的雅俗问题时,又煞费苦心的引用了月份牌年画、现代商业广告,”爵”等更加充实了学生的视觉需要,再一次使课堂的学习气氛点燃。在这种沸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无形的打开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猎取知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让美术更生活化,也许可以更好的启发他们的学习。

十二、教学流程图

教学导入

大众文化与美术表现形式

大众美术与高雅美术的区别 新的美术观念 提升内涵、知识拓展

此课在2011年宁波市高中美术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设计中插入的图片略有筛选。

第三篇:3.10《通俗的浪潮》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

3.10《通俗的浪潮》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教学内容

大众文化中所涵盖的美术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几种比较重要的大众美术门类;大众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多媒体及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教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

点出本课主题。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二、图片欣赏及讲解

1.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

(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

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

2.《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示:这种月份牌不是“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和现在商店附送的商品广告完全一样。这幅画用擦笔水彩法画成,完全是一种西方的技法;因此人物比例结构都很准确,肌肤和衣服也有逼真的质感;画的是一位从服饰到发型都很时髦的女郎,相当于现在的时装模特;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格调不高”,但很受老百姓欢迎。)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

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插图;

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

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

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

(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

四、引申思考

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

2.完成第88页“思考与交流”。

五、实践与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和二。

六、总结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第四篇:音乐教案(通俗音乐)

大众音乐——通俗音乐

课题:大众音乐——通俗音乐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影视资料等。年级:高一年级

时间:2014年10月24星期五 【课标要求】

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的能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适时适度地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学理念】

本课重点推介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作品让学生学习体验;隐性渗透相关的音乐知识——通俗歌曲的概念和特点,为欣赏通俗歌曲打下理论基础。力图通过聆听、对比、分析、探讨、创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引导学生多选择讴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和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作品的歌曲进行学习与模仿。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通俗音乐及通俗音乐的分类。2.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基本概况。3.能正确看待当今通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过对各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并作出恰当的评析,从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难点:学生能积极参与课程的探讨,体验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3分钟)

师:美国的乔治。克拉姆说过:“我相信音乐反映人类灵魂最深处的能力甚至抄出了语言。”的确,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和唱歌,那大家平时都喜欢唱什么样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生:举个例子,一起唱几句。

师: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听着唱着通俗歌曲,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通俗音乐吗?今天就让我来带着大家学习(音乐与社会的第二节大众音乐之通俗音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通俗音乐?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并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中。

二 新课教学

(一)通俗音乐(1分钟)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能使普通大众都感兴趣,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又称“流行音乐”。

(二)国际上的通俗音乐范畴(5分钟)

1、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源于美国南部的农业地区。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歌词多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为题材,常以家里、教堂或乡村集市作为主要的演出场所。

2、摇滚乐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主流。它的最大特点是节奏中突出厚重的衬拍,有很强的摇晃感。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热潮。

3、新时代音乐

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是一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由于其丰富多彩、富于变换,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音乐:它并非单指一

个类别,而是一个范畴,一切不同以往,象征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涵的改良音乐都可归于此内,所以被命名为New Age,即新世纪音乐。

4、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简称电音、电子乐。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乐。

(三)通俗音乐在中国

1、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4分钟)◆起步曲折期

(20年代末---40年代初)诞生、低潮 ◆停止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轻音乐、销声匿迹 ◆再生模仿期

(70年代末---80年代初)港台音乐、抒情歌曲 ◆探索发展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俗音乐民族化 ◆深化发展期

(1996年---至今)通俗音乐国际化

2、通俗音乐的特点:(3分钟)

①题材:通俗音乐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

②结构:通俗音乐的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

③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

④ 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2、《绿叶对根的情意》(6)

①师:说到中国的通俗音乐的发展,不得不说到一首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曲是由我国的作曲家谷建芬作曲,王建作词的。这首歌曲曾获得1987年贝尔格莱德国际音乐节通俗歌曲大赛的第三名。也是中国通俗音乐作品第一次获得的国际奖项,为中国的通俗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里程碑。

②曲作者简介

谷建芬(1935---)祖籍山东,作曲家。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55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现为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代表作有:《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以及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和插曲等。

③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提问:你听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抽学生回答)

3、欣赏歌曲《天堂》(8分钟)

腾格尔演唱的《天堂》这首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歌风格和流行音乐元素的作品,她的演唱方法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聆听。

提问:⑴.同学们在听着这首歌曲时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和奔腾的骏马。)

⑵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腾格尔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把家乡比作天堂,是对家乡的真切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炽热无比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首歌歌词朴实,旋律优美、流畅,把家乡比作天堂对家乡最高的赞美,同时也说明爱之深情之切。【(腾格尔在演唱这首歌时运用了蒙古什么演唱风格?)运用蒙古长调的演唱风格。这首歌曲在演唱上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唱高潮的部分像是在用

心的用力呐喊出来的感觉。同学们说的很好,腾格尔独具特色的嗓音近似呼唤、呐喊式的演唱,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家乡的那份炽热的爱。】(咱们班有没有同学会唱这首歌的,来模唱一下这首歌曲。)

⑶拓展部分(8分钟)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个活动,你可以用诗歌、舞蹈、绘画等形式来诠释这首《天堂》,我们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好吗?

三 课堂总结(2分钟)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受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要认识到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第五篇:通俗音乐教案

中国通俗音乐

诸城一中 田金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几个问题“同学们最熟悉什么样的音乐?” 生:流行歌曲。

师: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我们知道现今社会通俗音乐的影响已远超过严肃音乐,它拥有更广阔的听众和市场,是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音乐不可漠视的一部分。请看大屏幕“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音乐属于通俗音乐?” 生:流行音乐、节奏快的、轻快的抒情的„。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通俗音乐呢?我们今天来一起了解(板书)“中国通俗音乐”。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欣赏2首音乐片段,在欣赏的过程中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屏幕)

1、这些音乐是不是通俗音乐?你熟悉吗?

2、你听后有怎样的感受?

1、听《绿岛小夜曲》、《九九艳阳天》片段。(课件音频)

2、生答题

师:这是不是通俗音乐? 生:是

师:你们熟悉这些音乐吗? 生:不太熟悉 师:为什么不太熟悉? 生:听得少。

师:这些音乐是你们爸爸妈妈辈很喜欢的歌曲,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流行,为什么你们都没听过呢? 生:时代不同了。

师:对,通俗音乐有鲜明的时代性,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

1、节奏太慢了。

2、唱法和现在不太一样。

3、歌词一听就不是现代社会的。师:很显然这些歌曲是中国早些时候的通俗音乐,在上个世纪中国就出现了通俗音乐,直到现在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20——30年代

师:通俗音乐在这时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群众当中广泛流传,《春天里》就是这一时期的,它是电影《十字街头》的一首插曲,歌曲情绪轻松活泼、在这里歌词用了一个很口语化的语言“朗里格朗”充满了生活气息。同学们知道当时的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文化大革命

师:这可不能搞错,当时中国发生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很快这些通俗音乐被抗战的群众歌曲所取代,通俗音乐在中国走向低潮。

2、、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

师:我们刚刚听的《九九艳阳天》也是这个时期的,它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当中的插曲,是女主人公送男主人公参军时唱的一首歌,唱出了革命战士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洁的态度。就是这么优美的一首歌曲在哪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接下来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二十多年里通俗音乐在中国就销声匿迹了。《青年友谊圆舞曲》也是这个时期的,这是一首轻音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个时期在中国轻音乐就成了通俗音乐的代名词。何为“轻音乐”?

“轻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个品种。形象地说,它是音乐中的轻武器,和文学里的小品文、笑话、抒情诗等大致相同。它具有轻便、通俗、小巧玲珑、易懂和易被人接受的特点。

3、改革开放到现在

下面我们来欣赏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一首通俗音乐《乡恋》。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乡恋》的主旋律

(2)师:同学们已唱了主旋律看看歌谱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一样的旋律。

师:对,后面的旋律只是在我们刚唱的旋律上稍微作了一点改变,你们看这歌又简单又易唱、易记吧。这首歌曲是20世纪80年的作品,是电视片《三峡的传说》中的一首插曲,是谁唱的?

生:李谷一

师:李谷一唱这首歌时第一次采用了今天我们所谓的通俗唱法,而没有用传统的唱法,引起了当时音乐界的争议,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但无论怎样老百姓喜欢,李谷一唱着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首歌曲。接下来中国的通俗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乡恋》解禁故事:

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的录制现场。

导演马靖华感觉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张丕基此时已是五易其稿,“几乎没招了”。刚刚录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复杂。

时任中央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当时的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

。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一次重写,竟导致了始料未及的轩然大波。

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来敲家门,把马靖华连夜赶写好的歌词送来了。张丕基匆匆浏览了一遍,感觉很顺。这一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重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灵感来了,张丕基飞身下床,来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之后,曲子一挥而就。

12月23日晚,大雪纷飞。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李谷一的演唱,真挚、委婉,平白如话,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得如痴如醉。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乡恋》这首歌随片一起播出。

第二天,1980年1月1日,《文汇报》发文章说,昨天中央电视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得到大家的喜爱。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当时的惯例是,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傍晚6点到6点半,播放一首歌曲,边播边教,整整一周。《乡恋》因此一下子流行开来。

谁知,《乡恋》流行,却变成了罪孽。1980年初的一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礼堂里,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级官员最先点了《乡恋》的名,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

从此,报刊上开始大量发表对《乡恋》的批评文章。有的说,《乡恋》“嗲声嗲气,矫揉造作”,有的说,《乡恋》“同咖啡馆、酒吧间、歌舞厅、夜总会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

李谷一从受人欢迎的“歌坛新秀”一下子变成了“黄色歌女”,变成了“大陆上的邓丽君”。有文章甚至说她是“资产阶级音乐潮流和靡靡之音的典型代表”,是“腐蚀青年人的罪人”。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晚会刚开始不久,记录电话的小女孩就端着一个盘子走到导演黄一鹤面前,上面放着的点播条都是点《乡恋》的。

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坐镇晚会现场。黄一鹤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找那老头去”。小女孩走到吴冷西面前,递给他点播单。吴冷西看了之后摇摇头。几分钟后,小女孩又端来一盘,还是《乡恋》,吴冷西还是摇摇头。

连续递了五六盘后,吴冷西坐不住了,在黄一鹤面前走来走去。最后,吴冷西一跺脚,操着南方口音说:“黄一鹤,播!”这时,李谷一已经唱了8首歌,并不知道幕后发生的这些事。她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刘晓庆拉长了音报:“乡——恋——”惊讶之余,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只涌现出三个字:“解禁了。”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中国通俗音乐形成了第一个繁盛时期,繁盛的原因可以分三点:

(1)改革开放,港台音乐随之涌入

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我们听一首《乡间的小路》会唱的同学来一起跟着唱。互动;师生一起唱《乡间小路》的前两句。师:我们看这首歌唱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乡间小路、老牛、晚霞夕阳„

师:一幅多么宁静的田园风光啊,是不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啊,歌词看起来是那么的通俗易懂。(2)中国内地歌坛流行“西北风”如《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我们来听一首《黄土高坡》。互动:师生同唱《黄土高坡》前两句。师:够劲吗? 生:够劲!

师:这首曲子是哪个地方风格的曲子。生:陕北。

师:对,它一首是陕北信天游的曲调和现代摇滚节奏相结合的音乐,唱出了黄土高坡的豪爽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具有很浓郁的民族风格。

(3)电声乐队的出现使中国摇滚音乐迅速发展。我们来听一首中国的第一首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师;是谁唱的? 生:催健

师:是催大哥唱的,他第一次唱时穿着一身过去的黄军装,腰里扎着皮带,观众被他镇住了,当他一张嘴就有人说一个时代产生了!什么时代?中国有了自己的摇滚音乐,同学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摇滚音乐及电声乐队的概念。师:我们听了这么多通俗音乐来概括一下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征:通俗易懂、易唱易记,大多篇幅短小、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包括流行音乐和轻音乐。90年代末至今的通俗音乐,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请同学们唱给老师听听。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的通俗音乐 生:唱《宁夏》《挥者翅膀的女孩》《黄昏》

师:同学们都唱的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整理一下中国通俗音乐的在这一时期的状况:

师:(1)欧美、周边国家、中国少数民族和港台音乐被我国人民喜爱和接受。如《朋友》《同桌的你》《神话》《天堂》 互动: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师:(2)说唱形式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代表人物周杰伦。互动:生跟唱周杰伦的《夜曲》

师:(3)组合形式不断出现如:羽·泉、花儿乐队、水木年华„ 互动:生跟唱水木年华的《完美世界》

(4)网络的普及,涌现出大批的网络歌手及歌曲。代表人物:香香,马天宇,杨臣刚 大家知道有哪些? 互动:跟唱《 》

师:中国通俗音乐现在是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它已经过风风雨雨的八十多年,刚刚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下面有个问题想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通俗音乐作品的?”可以讨论四个人分一组。

生:现在我国的许多通俗音乐很有个性. 生:现在的音乐作品都是关于爱情的.

师:通俗音乐的素材都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声乐作品大都是描写爱情的,也有关于人生伦理、理想和抒发思念之情的,只不过现在的歌词更显大胆赤裸,而早前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人开放自由,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含蓄,但当时却是非常前卫的,这就是通俗音乐是有时代性的最好证明.

生:有的音乐作品内容不太健康.

师:改革开放以后,从外面涌进很多通俗音乐,这些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确实非常精,但有些作品无论从思想水平到艺术水平都非常粗糙,那些听了使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作品我们要广泛的传唱,但那些听了让人意志消沉的作品我们要抵制它. 我希望 :同学们以后要有选择的听通俗音乐,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狂热;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使自己健康的成长!好,下课.

下载通俗的浪潮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俗的浪潮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课教案——中国通俗音乐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作品;3、能对众......

    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2. 能了解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代表性形式,能感受、体验几种代表形式的特点。 3. 能对通......

    外国通俗音乐教案

    课题:外国通俗音乐 一、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哼唱《山鹰之歌》、《雪绒花》的旋律,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韵味。 2、能简述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的内涵,并能判断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 国 通 俗 音 乐 授课人:雷州市第二中学刘福仁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

    浪潮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1967年4月,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库柏莱高中的历史老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纳粹极权运动的恐怖,他大胆的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们模仿......

    通俗音乐掠影教案[五篇模版]

    《通俗音乐掠影》教案 长沙市第四十二中学 陈正明 教学目标: 一、以吉他为线索,了解校园歌曲、乡村音乐、摇滚歌曲三种不同音乐风格。 二、用唱、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中国通俗音乐--教案.1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及教学意图) 授课人:昌乐及第中学扈芊倩 【课标要求】 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