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提要]中小外贸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省进出口业务的生力军,在促增长,创外汇,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回暖复苏和调整阶段的今天,国际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再讨论融资难问题仍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成因对策
浅议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公司总数99%,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崛起,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全面推行以来,中小型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凸现,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也节节攀升。近年来,中小型外贸企业进出口迅猛增长。以江苏地区为例,2009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外资企业出口146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60%;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311.8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15.60%,已超过国有企业的出口所占比重。2010年1-7月份年我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额277.3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总额的12.10%,超过国有企业进出额7.30%的比重。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普遍现象,但统计数字显示95%的中小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局限于新成立的企业。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中央和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出口退税依然滞后,从企业向海关提交出口货物报关单到获得出口退税款需要3个月以上,出口规模越大,退税占用资金就越多;2008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一般贸易结汇实行联网核查制度,造成企业部分资金沉淀在待核查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今中小外贸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有效破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中小型外贸流通型企业为例,分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缓解对策。融资难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内部自然性融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主要依靠银行的流动
资金贷款。
(2)企业自身”内功差”
首先,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额少。因缺少银行授信支持,限制了部分有潜
力的进口业务的发展,故大部分企业业务单一,主要是依赖出口业务;其次,在管理体系上过于陈旧和保守,造成经营制度上的不合理;再次,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不完整甚至严重失真;最后,大多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信用等级不高,与银行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加上没有足额的抵押物,融资难那是必然。
(3)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逐步加大
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大企业相比而言较弱;出口结汇方式大部分采
用T/T方式。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在逐步加大;目前的欧债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企业面临的出口收汇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就更大了。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对银行而言,跟大企业、政府项目比较,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收益太低。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及银企信息不对称
利用商业信用,企业通过预收账款、应付帐款企业内部自然性融资几乎不花费什么成本,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财务报表指标,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难度也随时在增加。作为盈利机构,银行又不能随意放低门槛,风控部门的严格的财务指标审核体系和贷款风险评估制度,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担保物或第三方担保,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结果,企业往往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中小外贸企业既有企业的贷款难,也有银行的放款难。这源于中小外贸企业没有法定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企业报送银行的信息往往是经过筛选的,这就给银行正确评估信贷风险带来了困难,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作出信贷决策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信息成本。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部分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也被拒之门外。
(三)政府支持力度依然不足,担保体系不完善
2009年财政部、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9]160号),为支持社会担保机构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从目前的效果看,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不足。
解决融资难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就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和实力增强。
(一)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实力
(1)加强自身建设
中小外贸企业应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应尽快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诚信形象,建立诚信记录;改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外贸企业自身要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外贸企业还要进一步转变融资理念,主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2)加强内源融资,重视内部积累
企业内源融资较外部融资而言,难度小,成本低。利用与国内外客户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好预收、应付款自然性融资方式,解决部分资金紧张问题;多向外贸主管部门咨询请教,用好用足国家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如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交易会补助资金、出口退税补助资金等财政扶持资金;重视出口退税申报自审工作,加快申报速度,与退税部门多沟通,外经贸主管部门多协调,企业树立起出口退税的良好信誉,尽快争取享受出口预退税政策。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体系
尽快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足。新型商业银行可吸收部分民间资本,引入先进开放的管理体制,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短、平、快”的融资特点,出台相关的授信管理办法。要真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门槛是首要,只有让企业进来才能为其提供服务。商业银行应降低授信门槛,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B级信用,但降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忽视风险管理。为有效控制中小企业授信风险,可出台相关制度,如设立中小企业 “预警”岗位和系统,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2)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加强现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因为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它们更贴近当地外贸企业,更易于与企业之间建立纽带关系,在信息获取、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改革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转变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划分贷款的传统观念。政府对现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措施,导致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以政策鼓励、机制引导为主,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国有银行开展中小外贸企业信贷业务,支持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银行内部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信贷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现有商业银行的优势,特别是中国银行。作为从事国际结算业务数十年的外贸专业银行,和外贸企业有着很深的渊源,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获取企业信息、风险评估方面有着其他银行不可替代的优势,更易于 “量体裁衣”,为企业设计科学、经济、可行的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
(3)完善传统外贸融资业务,开展金融创新
在继续落实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押汇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单项下的贸易融资,形成一系列的出口信保融资产品,覆盖L/C、D/P、T/T等各种结算方式;出台符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进口仓单质押贷款(进口押汇)业务、人民币存单质押外币贷款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但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应该在金融体制改革上有更大的创新。毋庸置疑,民间金融在民企发展过程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促使民间资本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逐步把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4)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
中小外贸企业信用度低下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可以为企业扩展各种融资渠道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持。应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为我省外经贸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全部风险,却并不享有融资担保业务全部收益。应尽快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或保障机制,组建再担保机构,为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应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5)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从长远看,要彻底解决融资难问题,更应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建立和健全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二板股票、债券、基金),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逐步放低入市条件,鼓励和引导一部分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创业板正式开启,目前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这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是个福音和借鉴,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相信专门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场外市场亦指日可待。
(6)政府切实做好企业、银行、担保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外经贸局和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多为各大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和中小外贸企
业举办银贸洽谈、对接会,共同探讨研究,积极向银行推荐优质中小外贸企业。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与人行等部门积极配合,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参与银行授信活动,使部分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能享受银行授信政策,逐步扩大进口业务,这样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齐头并进,在资金方面”进出互济”,并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世界经济处在回暖复苏和调整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经济学家认为,欧美经济存在衰退隐忧,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可能再次面临的冲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银行、担保机构、政府和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诚实信用,金融机构注重改善经营机制,提高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理念,政府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才是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2009年全省外贸运行情况分析江苏省统计局
[2]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何保国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与探索 吕永贤
第二篇:GS388 浅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 要
融资难问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本文作者在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基础上,探究出企业融资存在的多种难点,然后运用经济学理论证明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市场失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外部效应、银行业垄断、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并根据此根本原因,结合外向型企业的特征,对症下药,得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几种有效方法,包括:建立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健全的信用评估机制、健全的担保体系、丰富的资本市场、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等几个方面。指出解决融资问题需要的是社会多个部门共同的合作。从而使企业走出融资“瓶颈”,实现业务的高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小型外贸企业 市场失灵 信用评估 金融工具
Abstract It is financed by a huge obstacle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of the firs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a difficult corporate finance,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use of economics theory proved difficult in the root causes of “market failure.” Major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external effects, banking monopol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so on, and based 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identity problem.It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match small financial organ, the perfect credit appraised the mechanism, the perfect guarantee system, the rich capital market, use the new financial tool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resulting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everal effective methods that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needed is a common social-sector cooperation.So that the financing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bottleneck” and achieve high-speed operation, the healthy growth.Keywords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Market failure Credit assessment Financial instruments
目 录
引言„„„„„„„„„„„„„„„„„„„„„„„„„„„„„„„„„„ 0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01
(一)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01
(二)外向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01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的难点„„„„„„„„„„„„„„„„„„„„„„ 02
(一)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 02
(二)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03
(三)复杂的审批程序与即时性的外贸业务之间存在矛盾„„„„„„„„„„„ 03
(四)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03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 04
(一)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性„„„„„„„„„„„„„„„„„„„„„„ 04
(二)外部效应的存在„„„„„„„„„„„„„„„„„„„„„„„„„„ 05
(三)银行垄断的存在„„„„„„„„„„„„„„„„„„„„„„„„„„ 05
四、解决融资难的对策与建议„„„„„„„„„„„„„„„„„„„„„„„ 05
(一)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 06
(二)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 06
(三)建立健全担保体系„„„„„„„„„„„„„„„„„„„„„„„„„ 07
(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07
(五)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 08 结论„„„„„„„„„„„„„„„„„„„„„„„„„„„„„„„„„„ 0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 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已从初期的拾遗补缺型角色,成长为现在的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细化到外贸企业,其融资问题更是已经成为关乎生存的大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告诉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成本水平,而在一个固定时期,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是由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则是由它们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造成的。就我国目前的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现状而言,呈现出劳动力资源丰裕,资本却相对不足的现状,因此,更符合我国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比较优势的产业就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由于自身的特点,我国的中小企业恰好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从而大幅的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l 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创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3%,提供的出口占60%,解决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问题。
(二)外向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2003年9月起,中国大幅度放宽非外商投资企业(即内资企业),从事进出口经营业务的标准,并把有关核准登记的权限下放到地方。中国商务部已经为此正式发出了《关于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的通知》。通知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所有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方面实行统一政策。政策规定,从当年9月1日起,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要求由现在的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不低于300万元)降低为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不低于50万元),并取消原来成立时间须1年以上的要求;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注册资本要求由现在的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不低于200万元)降低为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后即现今中国企业都已自动拥有了
外贸经营权。进出口经营资格为一部分企业所持有和垄断的格局已彻底改变了。中小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外贸市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自由调整自己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中小企业凭借自己的机动灵活性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发挥很大的优势,填补大型企业行动迟缓带来的市场空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外贸市场。
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竞争将更加激烈了,竞争不光来自与国内同行,由于加入WTO以后,大量外资企业涌入朝气蓬勃的国内市场,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成型的运营模式。这些都使我国的外贸中小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当前形势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仍局限于原有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业务操作流程,将使企业处于十分尴尬被动的局面。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外贸中小企业如何提高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显然,资本金与筹资能力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谁拥有更多的资本资源,谁就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的难点
所谓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金筹集。具体是指企业从自身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动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以便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具体的运用。它具有操作灵活、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促进外向型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进出口经营权门槛的降低,很多中小企业深为融资难的问题所困扰,贸易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的重大障碍。许多企业在取得外贸经营权后,缺少经营外贸业务的能力,或虽有国外客户的订单,却因融资困难不得不放弃。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差
中小企业普遍实力较小,缺乏抗风险能力,在对外贸易方面缺乏经验。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出口额较小,中小企业进出口额从几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二是注册资金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生产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即可申请进出口权;三是中小企业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缺少实体的贸易公司,缺乏比较优势;四是业务发展不稳定,波动性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市场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化对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往往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五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拳头产品,综合竞争力不强。受上述因素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贸易融资支持往往比较困难。
(二)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提供有效担保是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普遍要求,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一样,在贸易融资方面,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担保难的问题。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很多中小企业的土地属无偿或无证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物品或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再次,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担保补偿机制和责任分摊机制,担保公司真正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的担保资金很少。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这样,不但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三)复杂的审批程序与即时性的外贸业务之间存在矛盾
近几年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加上有些信用证发生垫款等因素,使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要遵守国际惯例,业务风险难以把握,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往往对外贸融资贷款制订了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笔审批。这些都不利于体现贸易融资的时效性,容易延误商机。
同时,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要求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一般的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企业难有长远规划。在洽谈贸易合同时,往往心中无数,大单子不敢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不能熟练运用新的金融工具。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往往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外销人才和管理者,对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熟悉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对银行贸易融资手段了解较少,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
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金融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沟通不够,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丧失业务先机,造成业务发展被动。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
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过程,是通过对各种要素投入进行有机组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浪费和实现资金最大化利用。由于个别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之间存在差别,资金的优化配置过程,就是通过资金投入方向上的不断变化,引导资金流向个别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或企业,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即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多个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探讨,也可以由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诸如缺乏政策法规支持、金融服务机构缺位、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出发。若从所学经济学角度分析起本质原因,就一定是“市场失灵”这个现象在作怪。所谓市场失灵,也即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无法发挥作用而不能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的现象。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机制中,资金的流动应该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资金从供给者手中配置到需求者手中,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由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一方,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金缺口。初步分析,融资问题的市场失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把握、搜集和了解是对称的,即信息具有完全性。这也是理论经济学建立的基本假设之一。然而,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在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大大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道德风险” 主要是借款人不按照与银行的协议或对银行的承诺使用资金,或者在有能力偿还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不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一方面,在外贸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上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外贸行业的业务特征使银行对企业的业务信息了解更为困难。对于银行来说,减少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靠加强监督;然而,对中小企业投入人力和收集企业信息的成本都远高于大企业。因此,银行宁愿在低利率水
平下满足风险较小的大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不愿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冒险给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同时,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广大的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比较困难。
(二)外部效应的存在
外部效应即某个厂商的行为或活动影响了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如果一个人或厂商的行为活动使得其他人或厂商因此而受益,可以称为正的外部效应;反之,则是负的外部效应。无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它们都使产品生产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产生差异。如果不能予以纠正,其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也就是说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不可能实现具有效率的均衡。具体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资信等级低、易受经营环境影响,导致信贷成本高、风险大。对于某银行来说,对中小企业贷款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即存在正的外部效应。但是,由于银行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以及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使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目前,银行虽可以适当浮动利率,但仍不足以抵偿贷款的风险与成本。因此,当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信贷所获得的风险溢价不足以抵偿其所承担的风险与成本时,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只能部分地被解决,即在所有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中,一部分得到贷款,一部分的贷款被“无情”地拒绝。相反,银行对于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大中型企业贷款则趋之若鹜。
(三)银行垄断的存在
市场的真谛在于充分竞争,不充分竞争容易产生垄断。当市场中存在非自然垄断时,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支持资源有效配置的顺利实现。也就是说,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产品供给量、抬高价格等方式操纵市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我国目前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商业银行数量少、市场准入条件高的寡头结盟市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近70%的存款资源和65%左右的贷款份额,在商业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这样一种高度非自然垄断市场,不仅从总量上限制了信贷供给,而且从方向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即使四大银行都陆续的制度改革,股票卖的漫天飞花,其垄断地位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也很难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据统计,2005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主要是由股份制投资公司和城市商业银行完成的。可见,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竞争极不充分的条件下,大型银行仍然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小企业身上。
四、解决融资难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对外贸易领域的新生发展力量,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企业运作经验的积累,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了解度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随之降低。既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以上多种原因造成的,就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内外两方面环境共同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
传统观点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原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调研组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建立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信贷管理体制,制定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有人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信贷业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事实是,人民银行虽一再要求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是按行政区域布局的,组织链条通常达5个层级,即总行——一级分行(省、自治区)——二级分行(地、市)——县(市)分行——各地分理处,如此之长的传导链条往往使得银行经营管理顾此失彼。一方面,总行对基层银行业务管理鞭长莫及;另一方面,各级分行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问题,总是偏好向大型企业贷款,即使利率浮动方案也仅仅能取得有限的效果,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还是更加注重处理高风险与高收益之间的关系。因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的金融机构是一个合理的突破口。
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来说,中小金融机沟立足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具有相当的经济合理性: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由于管理层次少、运营成本低、机制灵活、金融服务高效,使其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批次多、数量少、时间急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分散在各地,扎根基层,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资信状况和企业家素质比较了解,因而在放款过程中能够以较低成本搜集有关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偏高的障碍。而且它们在放款之后还能够相对容易地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从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二)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 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尤其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内容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资料,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结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实际特点,国际贸易融资与进出口商提供的国际结算业务相关,国际结算单据等权利凭证本身也是贸易融资的有效履约保证。客户在银行的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记录可以为银行提供具体的参考资料,因此国际贸易融资应更多地把握客户办理业务信用记录.而不是主要按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来选择客户。银行应该为每个客户建立往来业务档案,通过了解客户的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料、客户的信用记录等来选择客户,构建质量优良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三)建立健全担保体系
采取多样化、创新性的担保措施和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1.建立多种合理的担保方式(1)担保机构按出资方式
可设立如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由政府财政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
(2)由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
企业联保,经银行审核认可的企业可组成联合体,在一定金额内为联合体内的企业提供担保,联合体内的其他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个人担保,企业出资者或法人代表等自然人可为一定金额期限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2.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丰富抵、质押方式
对有条件提供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方式,以企业的动产(包括产品、原材料等)作为质物,向借款人发放比如动产质押贸易融资,质物在质押期间可以循环流动的方式保存,其他类似的创新担保产品还包括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等。这些方式说新不新,可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3.积极采取免担保的融资手段
如福费廷或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融资方式,银行可有效控制风险,在避免担保问题的同时,解决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过度依赖于金融中介的间接融资,这样既限制了融资规模,又增加了融资成本,并且单一的融资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技创新。与此相反,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广泛,不仅货币市场发达,而且资本市场完善。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包含了全国性证交所、地方性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直接交易的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及粉红单市场等多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的资本交易提供服务的,入市标准也逐层降低,在最低层的粉红单市场,企业原则上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上市。而在我国,只有上海和深圳两个全国性市场,即使深圳证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上市标准也与主板市场大体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金融体系所缺乏的正是一个多层次、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解决之道可以从多方向作尝试,如适当降低入市门槛,完善运作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可以考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信托投资公司,引导闲散的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同时,在政策上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等向中小企业投资;发展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可以由原证券交易中心、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改造而成,为那些达不到进入中小企业板市场资格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的金融债券市场已经表现出强势的改革势头,股票全流通的完成解决了我国股市最核心的诟病,健全的金融债券市场就在不久的将来。
(五)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信息与经验不足,使一些大型企业正常使用的金融工具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为此,一是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二是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荐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如在进口信用证业务中,通过假远期信用证,出口商可以即期收到货款,作为进口商的中小企业,则可利用银行提供的融资实现远期付汇的目的,这样既能满足业务需要,也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同样,通过福费廷、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出口保理授信组合、出口信用证授信组合等融资手段,满足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进出口业务相互联动,以出口养进口,以进口带出
口,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结 论
随着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队伍日趋庞大。中小外贸企业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有非常大的优势,但缺乏良好的融资途径与融资方式往往成为影响中小外贸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有哪些难点?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本身又有哪些局限性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将会丰富现有的中小外贸公司理论,而且对中小外贸公司的成长与壮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实地考察获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既存在市场与制度上的缺陷,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局限性。
当然,本课题的研究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本课题只选择了一些参考资料和当地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不是很全面。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加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做相关研究。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写作期间,我得到了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陈老师和居老师治学严谨,思维敏捷, 学术基础扎实,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并且,我的专业知识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加深和提高。
在此,也要衷心感谢的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宝贵帮助。同时对在我文中出现的各位文献作者专家,正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才有本文的诞生。
参 考 文 献
[1] 马 凯. 在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的演讲[R].2004,06. [2] 江曙霞.厦门市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4,11.
[3] 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赴江、浙调研组.江、浙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发展调查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02,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年秋季).2005,10,28 [5] 朱加凤,赵元兵.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3,2 [6] 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7] 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8] 韩康.公共经济学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9]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投资与证券,2003,2. [10] 江曙霞,黄斯福.市场失灵:中小企业融资难之症结[J].发展研究,2004,11 [11]孙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金融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 [12]马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风险投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13]安广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及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2005,10 [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5]李冀峰,郎莹梅.美国的粉红单市场[N].财富指数.2006,1,3 [16]王佳伟.中小企业外贸实务常见法律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05,8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王增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及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就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外,金融机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摩擦造成的种种困扰亦不可忽视。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应对措施
中国分类号:F276.3;F830.45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任务书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形 式:
层 次:
年 级: 专 业: 会计 姓 名:
一、题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二、设计要求(包括原始数据和主要指标):
1、确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写作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开题申请表;
2、查阅整理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3、查找和整理所选领域的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
4、选取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
5、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完成论文初稿,最终修改定稿。
指导老师:
三、设计说明(论文)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外研究现状,给出主要研
究内容。
第二部分(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二章)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案例分析。第四部分(第三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第四章)给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案例研究法与定性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阐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再根据案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从而指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参考文献:
[1] 杨洁:金融危机下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评论推荐[J].财经界,2010:99-100 [2] 丁辰, 张宏梅, 赵华, 王逸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路径选择评论推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36-138 [3] 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9-82 [4] 朱金燕: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概念浅析.2006,2 [5] 周中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及国际借鉴.中国政法大学2011,126-134 [6] 谢启标: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N].北京:发展研究,2005,(7):9-13 [7] 王继银: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N].石家庄:河北企业,2007,(2):22-28 [8] 宋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方工业大学 2010,67-69 [9] 王蓬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河北大学 2010,51-53 [10] 袁海博: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经济视角2010,2 [11] 刘凤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金融资本2010,3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赵妮妮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一、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资金实力弱,自我积累意识差导致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2.中小企业大多数财务管理不规范, 资信情况不透明, 难以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资料, 使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信息不对称致使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加剧了融资难度。
3.部分中小企业短期行为倾向严重。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环境。
(二)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
1.存在严重的“麦克米伦缺陷”。我国对利率的管制,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麦克米伦”缺口。现实中,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多的约束性条款, 很难取得长期贷款, 而且其贷款比重明显偏低, 规模明显偏小,利率明显偏高。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满足率只有50%左右。加上对非国有经济认识上的误区和对“抓大放小”政策的片面理解, 妨碍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信贷市场开拓的积极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也没有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的综合服务机构。
(三)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有关中小企业的法规立法不规范。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2.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一是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二是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三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辅导体系;四是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
3.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1.加强内源融资,重视内部积累。根据Myers融资次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选择应该是先内源后外源。从经济发展历史和企业成长历程来看,企业融资都有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更高层次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趋势。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的经营特点还是从外部的体制约束来看,外源融资的成本都是很大的,短时期内这种情况是难以得到改变的。因此,加强企业的内源融资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自身的融资信誉度,形成双边信誉约束机制。“栽下梧桐树,不愁金凤凰”。通过上述做法,中小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融资能力的相应提高。
3.中小企业应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努力克服一些短期心态和近视心里,不断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化,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二)完善金融市场
1.放松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微小企业贷款国际研讨会”时指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建立一个以央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改革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转变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划分贷款的传统观念。
2.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些银行有了解中小企业信息的优势,那么这些银行就可能更多地向中小企业贷款,现实中,地方中小银行就有这种优势。因此,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有效地行使政府职能
1.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使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和搞活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也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许多实施细则并未颁布,以后还应更加完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中小企业事务。大胆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从2003年起,我国各地政府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局,为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完善社会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保担保公司得到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在本级预算中编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支出预算,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其次是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最后是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制度和自律制度,并推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从业证书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政府、银行和企业必须协同努力。首先,政府要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银行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快改革,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最后,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企业还要从自身努力做起,不断改善自身区别于大企业的缺陷,提升自身实力。只有以上三个方面很好地协调起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参考文献
[1]刘丽华.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几点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6,(8).[2]张章,顾晓蕾.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J].当代经济, 2006,(7).[3]张艳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