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范文模版)
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依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完成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一、搜集我市乡镇可施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数量和人次,还有文化素质程度,以及对电脑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和技术辅导。
二、因制宜,不但辅导其电脑的学习,还要切实帮农民解决一些实质性的事情。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最好的最快捷的经济信息。
三、培训计划地点和时间,地点定于大石桥市图书馆,时间每月三次。培训课程结束后,我馆派专门人员去各乡镇进行业务辅导。
四、各乡镇派来学习人数为三到五人。
五、技术培训主要是电脑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年辅导总人次(含大弄致富讲座)可达三千人左右。
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有个议和预料之外的各种情况,再行完善,拟合理解决。
大石桥市图书馆
2008.1.3
第二篇: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总结
1、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云和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的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结合县情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多次牵头协调文化与财政等部门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确保了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共享工程是一项创新的文化建设工程,许多人对它还不够了解,为了更加广泛地宣传共享工程的意义和作用,让各级领导及群众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短信平台等现代传媒作用。适时适度地介绍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意义、文化信息资源和操作流程等。使群众真正地了解它,从而主动使用它。二是编辑制作宣传手册,陆续下发到了农村、学校、企业和社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共享工程资源,三是利用馆内科艺画廊及在公共场所悬挂条幅、办板报、墙报等形式让广大市民了解共享工程”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共享工程”的知晓度和利用率。
3、加强管理工作,加大培训力度
科学的管理是文化共享工程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支中心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工程经费、设备、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行政协调、技术队伍、网络技术管理平台三方面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形成了整体推进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文化共享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提高工程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为了给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我县支中心建立了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制度,把人才培训落到实处。以县级为主,县、乡两级共同负责村级基层站点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先急后缓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每季度举办1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班”,每年对本级中心应负责的文化共享工程从业人员轮训一次。并通过开展业务竞赛、技术比赛、服务创新等竞赛活动,激发文化共享工程从业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创造性。目前共举办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12期,培训基层管理人员400余人次。
4、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基层农村
以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消除数字鸿沟,使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设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县的“共享工程”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共享工程”的功能。一是缩小城乡差距,消数数字鸿沟,拓宽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各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农业技术培训,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
间的限制,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状况。我们始终把基层服务点建设与村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结合起来,使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县还利用共享工程创建氛围,利用流动图书车,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5、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共享平台
除了充分利用国家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途径下发的资源外,我们还充分发挥云和县级支中心的职能,积极整合图书馆及其他文化系统拥有的信息资源,向基层服务点输送.我县把上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到云和县数字图书馆资源群,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相互融合。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到数字图书馆后,所有的持证读者只要登录我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在家即可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同样,每一个基层点在享有共享工程的资源外也可无偿使用我中心的所有数字资源。目前,我县中心共享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数据、龙源期刊、超星及爱迪达森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使共享平台拥有8 O 0 0多种电子期刊、4 0多万册电子图书、7 0 0 0多部视频讲座和特色数据资源,总容量达到了1 6TB,这些资源极大丰富了共享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视频讲座尤其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据统计,2007年我中心共有下载各类论文37万篇、点播各类视频讲座9万部。
6、坚持阵地服务,开展共建共享
为更好地宣传和发挥我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效应,2007年开始我们在做好传统阵地服务的同时,经多方努力,与科协、电视台、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多部门联系,开展了合作共建平台,在电视台开设了互动点播台,开通了8个栏目,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开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专栏,在充分利用我支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开展农业知识讲座、放映科教宣传片和优秀影视作品、组织开展电脑基础业务培训、对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共享工程业务培训、播放动漫片和与企业联营等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形式,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信息服务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服务举措,扩展了共享服务的辐射面,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辐射到全县170个行政村)从而达到了协作共建,利益共享,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
7、拓宽发展渠道,扩大服务范围
自2006年开始,我馆重视培训及文化科技信息服务,针对一些老年人不会上网但又需通过网络与子女联系的现状,联合县老干部局举办了两届老年大学电脑培训班,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无处学电脑的困境。在培训过程中,一些老人可以通过共享工程网站收看革命老片及戏曲。在暑期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与科协共同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开展了电脑奥数竞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开展基层服务,为了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我馆开展农村文化调研工作,对社区、乡镇村进行了摸底,了解乡镇村目前的文化
信息的需求,针对调研结果,利用文化共享资源与科协、科技等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到社区、乡镇村多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卫生知识,农业技术培训和讲座,播放优秀影片(由群众点播,进行本土文化、科技等知识猜谜及游园活动。同时我馆并在14个乡镇开设了40多个图书流通点,制定了服务点表牌及规章制度。通过系列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提高群众的知识技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我馆工作人员在电子阅览室引导青少年读者健康、正确的上网,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在春节、暑假等放学期间为青少年读者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播放阅读讲座片,新增了优秀动漫作品欣赏及奥运相关视频收看。利用资源举办“元宵”、“六一”大型的猜谜活动,内容涉及广,有奥运知识、科技知识、文史知识等这不仅是对共享工程工作的宣传,也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该活动能利用图书馆,利用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我馆针对边远山区的县级馆经费有限、人才稀缺的现实,利用共享工程设施、信息资源,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展开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文化讲座,内容涉及文学书目、玩具文化、女神文化、旅游文化等等,参加讲座的人员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我们的目的是宣扬本土文化,因此是全免费的,这种方式在社会上非常受欢迎。我们还将讲座内容上传到我县的科普网并制成光碟对有需要的团体免费赠送。在一次次的讲座过程中,既贡献了原创的文化产品和数据库,又使共享工程被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会展工作是我馆的一大特色,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举行了大型的迎奥运图片展、改革开放成果展、关于地方的非物质文化图片展、防安全知识展,通过馆内的科艺画廊举办了技知
识、儿童绘画书法,云和风光等。共享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理应惠及到全社会的各个阶层。我县木制玩具民营企业众多,大部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业余文化娱乐。一些企业建有图书室、棋牌室和小型电子阅览室。我县利用图书馆建设企业图书流动站和总分馆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共享工程资源输送到各类企业,受到了广大企业员工的欢迎,丰富了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009年来,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计放映电影20场,观众达8000余人;主办各类公益性讲座30次,听众达5000余人;“送文化下乡”40次,向农民,学校学生赠送图书10000多册、光盘100多张,发放科普资料2000多册;搜集云和当地的各类文史资料100件,并在科艺长廊宣传橱窗中分70期进行了宣传;购买、收集、制作各种光盘500余张,免费供读者借阅。我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丽水日报、云和电视台、云和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10余次对我馆共享工程开展情况给予了宣传报道。
第三篇:黄陂桥乡文化共享工程学习收看计划
黄陂桥乡文化共享工程学习收看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按照中央、省、市委总体部署和安排,针对我乡协调发展需要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制订本计划。
一、学习目标
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好、掌握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积极探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熟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习并掌握1至2种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及时获取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农村市场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努力培养壮大一批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新型实用技术人才。
二、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根据我乡的实际,追求实效性、系统性、灵活性相结合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具体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1、政治理论(56小时)
主要包括: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市、县委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以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先锋工程”和“党员承诺制”为载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力”。各级党组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及相关政策的学习。大力宣传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为内容,全面做好党的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弘扬优秀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推动整体党建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2、法律法规(20小时)
主要包括:2008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农民工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特色农业介绍(10小时)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特色农业发展概况及先进技术引进推广、经济效益,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等。
4、农村实用技术(90小时)
主要包括:大豆、玉米、烟、食用菌等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工储藏技术;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肉牛新品种养殖和疾病防疫技术;药材栽培技术;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25小时)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营业员、烹饪、服装裁剪、美容美发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信息网络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15小时)
主要包括: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员规范化管理等知识。
7、市场信息(15小时)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等。
8、致富向导(20小时)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特色种、养典型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农村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
9、科普知识(10小时)
主要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10、农村卫生(15小时)主要包括:病理知识、预防常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毒品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10小时)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优生优育知识和政策法规,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50小时)
主要包括:开展家庭文化、村镇文化、农村文化大院,诸如“欢乐农家”、“新风新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活动。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赶科普大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间文艺调演,既有农民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八一体育大会,也有艺术展览等。
13、公民道德(10小时)
主要包括:村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八荣八耻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等。
三、工作措施
1、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各村立足实际,制定出文化共享学习收看计划,乡信息员考勤、检查、评比等促学机制。村文化共享站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编排并公布节目单,适时进行预告,村党组织及站点负责人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学习。
2、灵活方式抓学习。采用“组织集中学、按需分类学、示范带动学”等教学方法,推行“站点+基地”、“站点+支部+协会”等多种实践模式。要求农村党员在农忙时节每月集中学习1次以上,个别学习8次以上;农闲时节每月学习2次以上,个别学习12次以上,每次集中收看时间不少于2小时,党员参训率确保在98%以上。并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讨论,全年集中收看时间不少于20次;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3、采用多种形式授课。课程主要采取专家讲座、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菜单式”等方式授课,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各村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致富能手的作用,通过现场指导、典型示范等途径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4、明确学习任务。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文化共享学习工作,各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集中收看的组织和召集。村级接收站点负责人、管理员负责做好节目编辑、预看审查和设备调试等工作,建立教学辅导、组织管理、技术服务骨干队伍。
5、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集中收看考勤制度,每次参加集中收看的党员干部要签名登记。二是实行集中收看内容登记制度,村党组织建立集中收看节目登记簿,对每次集中收看内容要进行详细记录,保证每次学习有组织、有记录。三是实行集中收看信息反馈制度。各村党组织每月将集中收看节目的情况,及时上报乡党委。四是建立考核制度。考核实行学分制,考核范围为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总分作为评选先优的重要依据。各乡党委要规范考勤、登记、收看记录和信息反馈等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6、严格督查落实。乡党委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督促,并要把检查情况予以通报。通过检查,连续三个月不能按要求组织集中学习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个人的重要依据。
7、实行典型促动。深化“树典型、学典型、做典型”活动示范推广,为进一步加大典型培树力度,各村要积极开展“模范站点”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设备维护和发挥作用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各村委要明确工作目标,找准学习差距,改进学习措施,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学习理论水平,从而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黄陂桥乡远教办 2009年9月15日
第四篇:文化共享工程
服务百姓 全民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关注民生 惠及亿万群众
发布时间:2009-04-12 07:05 来源: www.xiexiebang.com 作者:杜洁芳
有专家这样评论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文化共享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基层文化资源薄弱的现状。
从2002年启动以来,文化共享工程不断向基层延伸,服务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尤其2004年成立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其工程资源库总量已经达到73.91TB,大量文艺、科技致富、教育等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基层,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截止到2008年底,自建、合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3万个,其中,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村级基层服务点40万个,全国农村中小学服务点25万个。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农村、社区群众中已有2亿多人次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文化、科技、经济、卫生、教育等多种信息公益服务。
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将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07年1月8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要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央财政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的文化建设工程,从2007年至2010年,投入24.76亿元支持工程建设。2007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为5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之一。温家宝总理2008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开展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
5年来,管理中心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工程进展。首先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到2008年底,管理中心直接负责建设的资源达到18.8TB,通过争取捐助、自建、共建、优惠征集、市场化采购等形式征集了大量视频节目。通过各种方式,管理中心向各地发送了大量资源。
文化创新的重大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是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创新。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后,如何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我国当前发展的重点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
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创新的工作思路。管理中心作为具体承担文化共享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对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不断研究如何让这个文化创新工程在基层扎实有效地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全国各地的各级实施单位在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胆探索,在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传输方式、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实践方面都有创新。
多年来,文化共享工程的各级实施在基层服务方面创建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模式,例如河南、山西等地采用IPTV技术,依托宽带互联网,通过电视机+机顶盒开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辽宁、海南、青岛、佛山、深圳、遵义、天津、辽宁等地将文化共享工程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进行有机结合,使文化信息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山东、湖南等地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视频点播技术(CDN+VOD技术),使用户就近取得所需资源,提高了网络应用效率;陕西、四川、浙江等地依托虚拟专用网(VPN),使资源的传输和管理更加安全、可靠、方便;上海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依托社区信息苑,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与信息委、教委、城建、团市委等单位提供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市民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数字家园。此外,管理中心通过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依托国家政务外网向各省传输资源;在浙江建立了同步更新的镜像站系统,大大提高了南方电信用户访问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的速度,有效缓解了网络延时问题。
共建机制是文化共享工程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创新。2006年4月,成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法制办10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多年来,在工程的资源、载体、宣传、网点等建设上得到了各方的积极支持。财政部积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工程建设,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5.6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15.3 亿元;国家图书馆与管理中心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积极支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现已提供2.62TB数字资源,今后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还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技术网络平台提供服务;中组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基层服务点建设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加强与文化共享工程的共建共享;教育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专用卫星频道传递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并要求有条件的远教基层点向农民开放,扩大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范围;中宣部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报道;中央文明办支持建设了一批基层服务点;国务院法制办在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为扶助贫困开展公益服务制定了特别条款,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使用和网络传播提供了法规保障;国家版权局积极动员著作权人参加向文化共享工程提供著作权使用许可捐赠活动;国家广电总局协调有关电影制片厂,为文化共享工程无偿或优惠提供了一批农村电影作品版权使用许可,丰富了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并于2009年1月19日,双方合作在辽宁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被称为“辽宁模式”。
在技术创新方面,文化共享工程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的特点,建立了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筑县级支中心、乡镇?筑街道基层服务点、村?筑社区基层服务点五级层次的网络化协作基础性平台。针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特点,建立了以元数据、对象数据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资源库和资源目录为中心建设内容,以版权管理为基本建设保障,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存储、检索、发布和维护等功能的资源建设体系。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传输的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由主传输体系和辅助传输手段构成的网络传输体系。主传输体系是将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网等多种网络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国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传输通道。辅助传输手段主要包括光盘、移动硬盘、移动存储播放器等,作为主传输体系的补充。
服务是终极目标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基层。为了满足各地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的需要,管理中心和各级中心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摸索总结不同服务模式,拓宽了服务范围,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主要表现在服务效果逐步显现,基层工作队伍初步建立。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四川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宣传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百场流动讲座”等活动,使超过250万人次受益。河北的“网上跟我唱”丰富了河北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云南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结合,在播放电影前,先播放文化共享工程多媒体资源。广东、广西、天津等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联合开展网上信息服务,解答咨询200多万例,远程传递电子文献超过450万篇。在队伍建设上,各地通过集中和分散培训,使基层工作队伍初步建立起来。文化共享工程现已拥有一支近68万人的专兼职工作队伍,活跃在资源建设、技术保障、开展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结合国家重大事项和节假日策划活动开展服务。近年来,管理中心结合国家的重大事项和节假日策划并举办了系列活动:2008年,为支持抗震救灾建立“赈灾服务点”赠送专用设备和数字资源,为迎接“奥运”在全国开展“文化共享奥运行”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策划举行了“文化繁荣,岁月如歌”全国巡展。此外,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举办“楷模光辉照我心”活动;结合中国少年儿童歌曲推广计划举办“唱希望之歌,看抗日电影”活动;在中小学暑假期间推出“仲夏夜开心急转弯”活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纪念抗战·永保和平”等活动;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征经过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文化共享长征行”活动,向沿途基层单位赠送设备、图书、光盘;为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编制系列光盘下发基层,开展拥党、爱国教育活动;在2005年和2009年的元旦、春节期间,特制下发“双奖好戏送下乡”、“乡风文明好戏来”、“文化共享和谐风”、“文化共享幸福花”、“文化共享新春乐”系列光盘,将高水平舞台艺术作品传递到基层农村; 2006年春节前后,在贵州遵义举行“文化共享工程遵义新春服务行”活动,近万名群众参加„„
结合各地的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展服务。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新模式。北京市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艺术档案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文化信息传播、图书馆图书借阅和文艺作品欣赏三类服务的整合,进一步促进了北京文化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上海市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中心馆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城乡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紧密结合,使服务延伸到社区信息苑、高校、街道、企业、中学、军营、监狱、寺庙、进城务工者居住区。浙江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各级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重点建设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络。广东省东莞市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区域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相结合,研发新一代集群管理系统,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向基层的延伸。其他各省则普遍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化先进县、文化示范村等紧密结合,使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渗透到城乡的各项工作中。
结合党员干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服务。各地因势利导,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共建。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与山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了硬件设施和服务网络合一、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技术平台合一、基层点日常管理和运营统一,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了覆盖到所有行政村的基层服务网络。湖南、贵州、浙江、吉林、黑龙江等省也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结合,实现了在基层点的硬件、人员、资源、经费、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共享。浙江省宁波市还把文化共享工程镜像服务器接入宁波教育城域网,使文化信息资源服务覆盖了所有校园。
结合网上参考咨询开展服务。2005年4月以来,在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广东省分中心与福建、广西、天津、山东等12个省市的30个各级中心开展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工作,依托这些分中心整合的90万种电子图书,2000余万篇期刊论文,35万篇博硕士论文,20余万篇会议论文,3.5万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6万件专利说明书以及各分中心建立的规模庞大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特色资源库,积极利用互联网为读者服务。
结合面向农村的其他工作开展服务。文化共享工程与中宣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相结合,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投入1100万元,合作共建300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点对外提供服务。向100个全国妇联“美德在农家”的基层点提供设备和数字资源,提高了这些基层点的服务能力。四川省为此特别策划举办了“科技服务乡村行”活动——将文化共享工程中适合农村、农业、农民的资源通过乡镇文化宣传中心开展服务。山西、江苏、青海等地结合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的扶持工作,开展了各类富有地方特色的服务。
结合信息服务商的市场拓展开展服务。为加快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的建设并弥补资金投入的不足,各地也以开放的姿态探讨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模式。青岛、佛山、深圳、海南、杭州、天津等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向当地520多万户居民播放文化信息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的开播,使文化共享工程通过有线电视走进226万户农民家庭。山西、福建、浙江等地与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合作,加快服务网络建设的进程。吉林、河北、湖北等地与网吧联合开展信息资源服务。
今天,触角已经延伸到广大农村、社区的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有线电视、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在其实现功能的途径上,经过多年实践,与传统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接轨,成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未来,随着其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基层服务点的普及,一个立体、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渠道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提供越来越强的动力。
第五篇:2012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XX镇2012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情况汇报
为推进我镇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上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行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情况
1、镇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中心设在镇综合文化站。我镇综合文化站建于2009年,总面积351平方米,文化站内设多功能活动室、文化信息共享服务室、科技培训室等功能室。在2011年12月20日全县召开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发放仪式上,上级文体部门为我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电视机1台、电脑4台、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及幕布1块以及DVD、打印机、电脑桌椅等设备。
2、在卫田村委建设了村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配备了投影仪1台及幕布1块、音响1对等设备。
二、服务点运行及活动开展情况
目前,我镇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安全防护加固,安装了铝合金防盗网,所配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也陆续进站安装。在共享中心运行及活动开展方面,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与珊瑚村委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活动站点相邻的优势,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活动,收效良好。卫田村共享服务点也在镇领导及村委干部的重视下,结合文化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活动站点及农家书屋建设,对丰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我镇正在联系广电网络部门安装卫星接入网络,使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正常发挥作用,引导群众多方位、多渠道接受先进文化熏陶。
钟山县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