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4: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主题:感受津城变化、领悟科学发展

调研时间:2012年5月27日

调研地点:天津博物馆

调研对象:天津博物馆的游客

调研目的:了解天津市民及游客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发展变化

情况的认识,总结津城发展为津城未来献计献策。

调研方法:问卷、访谈

2012年5月27日,2011级中国史硕士生党支部历史学班党小组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创最佳党日”的调研活动,基于天津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情况变化做了调查问卷,由于被调查者存在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答案分布也存在差异。现就调查问卷的结果,作此调研分析:

ABCD

E

图表 1:问卷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本地与否、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1、就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的调查而言,28%的人选择了知道、35%的人选择了基本知道,而剩下的36%的人不知道。通过答案分布,我们得知,2/3的人其实对“天津精神”的准确概念是不了解的,不能准确说出“天津精神”的准确内容。

1但同时又能得出,多数人还是知道或了解“天津精神”的。说明天津市政府在对市民宣传工作中,还是比较肯定的。

2、对于“十二五”期间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多数人选择一般了解或很少了解,完全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在少数。从而显示出市民对天津党和政府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上缺乏清楚的认识,最多停留在一般了解的程度上。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应多与群众宣传沟通。

3、党的“十七大”以来和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有关助力天津发展的各项安排部署。多数人选择一般了解或很少了解,完全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在少数。该数据显示市民对身边城市发展规划欠缺认识或者不了解,政府应及时与群众沟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让群众参与了解,集中民智,建言献策。

4、关于城市面貌和总体对天津印象来讲,多数答案集中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魅力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旅游城市。说明天津所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和发展方向赢得了人们的赞许。既很好的保存了历史文化底蕴又适应了现代城市的发展,突出了宜居宜业和旅游等现代城市特色。

图表 2:问卷调查1~4题的数据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5、在受调查者的选择里可以看出,对天津的居住环境状况意见主要集中在比较让人满意和一般两项上,很满意和不满意仅占二成左右。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群众对天津的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的成绩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由于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用地改建等问题仍然存在,是制约天津更好地展示发展成果的一些不利因素。因此,改善人们对天津居住环境的印象需要更加注意上述提到的问题。

6、关于老城区建设有哪些特点的问题,受访者的简介相对来说就要分散一些了。虽说是没有较为统一的简介,但是大多数市民都同意保留天津的历史建筑。进行城区改造的同时,使新建建筑能适既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能和历史建筑的建设风格保持一致这样做既能保持天津市发展的一贯的历史风格,又能使天津的时尚发展和历史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7、对于老城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绝大多数受调查的市民都认为老城区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近七成的市民认为应该把老城区建设成非营利性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是老城区在向世人和游客展示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发挥它的特长。新房子、新道路等新设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看它的经济实力,还要看这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否有长足的发展。把老城区建设成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正是发挥天津市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8、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天津市民对于天津市市政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措施了解的并不够。只有两成的受调查市民表示很了解老城区的改造计划,四成的市民是一般了解,四

成的市民不了解。也就是说,八成的市民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计划并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市政府的老城区改造计划不仅仅是为了突出天津市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老城区的改造,从而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使得天津市各部门各地区的协调平衡的发展。市民的广泛参与、建言献策将会对老城区的改造计划更为合理和符合市民大众的利益。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应加强市民和市政府的交流。

图表 3:问卷调查5~8题的数据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9、关于天津老城区存在的问题方面,将近60%的调查者都认为,交通拥挤和基础设施陈旧是天津老城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有四成的调查者也认为天津老城区在房屋的破败及环境差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仅有7%的调查者对老城区的治安状况不满意。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天津老城区亦和其他城市的老城区一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差、房屋破败、环境差这些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老城区的治安状况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因此,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浓厚、历史悠久的古城,应该着力在以上几方面改善天津老城区的存在的问题。

10、对老城区的改造,市民们也各有看法。40%的调查者认为,利弊兼有,改善环境是好的但大规模的拆除是值得商榷的。也有近四成的调查者认为,不应该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他们认为老城区是天津的标志,是天津历史和传统的象征应该保留原貌。也有近25%的调查者同意对老成区近行改造,这样一方面改善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天津的可持续发展。对老城区的改造是必然会进行的,但是要尽可能的在改造时保留天津卫的历史传统。

11、关于市委市政府对老城区的发展规划方面,九成以上的调查者都是不太了解,只有10%的人还算了解。对于老城区的发展规划要尽可能的争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改造老城区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一件大事,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与市民在这一方面的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老成区的改造予以关注,踊跃献言献策。

12、在问到居民能为老城区发展做什么贡献时,近五成的调查者觉得,应该自觉维护街道社区治安并且应积极响应上级建设美好城区的号召。还有30%的调查者认为应该义务调解本社区的各种矛盾。老城区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自觉做到维护老城区的整洁与卫生,这样会解决老成区在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图表 4:问卷调查9~12题的数据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13、对于提出的“如果重新改造老城区,您认为该怎样做”,有40%的民众认为首先应该建设公园等公共场所,有超过28%的民众认为应当建设小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其余持应该“建设商业用地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建设商用、民用混合的地区”这两个观点的民众则比例相当。可以看出民众对于老城区的发展建设还是比较关注的,在关于老城区的建设的意见中,民众更倾向于对公共设施及相关基础性设施的关注,例如对于公园、绿地的规模,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扩建。

14、对于在老城区应该如何处理历史建筑这一问题,有接近半数的民众认为应该对历史建筑采取建立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的方法,有近四成的民众认为应该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政策,使历史建筑成为地方旅游经济开发区,持为新楼房建设让步的观点的民众占到不到0.5%,而持无所谓态度的民众占到超过10%。而对于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性建筑,许多民众都赞成政府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手段,尽量在不破坏其本来面貌的基础上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可以看出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比较尊重一个城市的历史,希望城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历史性,更有文化底蕴。

15、针对“老城区是否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的见证”该问题,有73%以上的民众持肯定意见,认为老城区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的体现,而其他否认这一观点或者不知道的民众占到不到27%。可以看出对于城市的历史性建筑,大部分民众认为它们是城市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见证者

16、当提到当今老城区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否能满足民众需求这一问题时,有超过62%的民众认为基本可以满足,有超过20%的民众认为没有达到自己需求的水准,而有12%的民众认为当前的精神文化产品令自己很满意,另外还有不到3%的民众对这一情况不清楚。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醒目的事情,就是尽管是炎炎夏日,但是却有无数的市民排队在等待进入天津博物馆参观,其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我们也充分领略到了现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我们了解到在天津市博物馆周边还有诸如天津美术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对于市政府这一文化建设举措倍感欣慰,因为它们不仅为民众提供了精神食粮,而且对于提升整个城市文明形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图表 5:问卷调查13~16题的数据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17、在受调查者的选择里可以看出,对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比较让人满意和一般两项上,很满意和不满意还不到二成左右。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群众对天津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普及型、适应性以纪多层次、宽领域综合性文化体系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市民在文化选择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因此,文化建设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可以深入挖掘。

18、关于当下天津博物馆(天津文化中心)的软硬件设施您觉得是否齐备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相对比较集中,基本认为设施相对完善,但是仍有一部分群众认为设施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和受访者的学历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高学历群对于博物馆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休闲娱乐层次,更重视博物馆的美育作用。为了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部分群众希望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设施。这个建议值得相关部门提起重视。

19、对于您在博物馆购买商品和纪念品花费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受调查的市民的花销都在50元以下。近七成的市民认为本地人逛博物馆不存在购买纪念品的问题,因为市民可以随时参观。我们注意到:一部分外地游客选择了50元以上的选项,但是他们对于此项花销的心理承受价位最多不过100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的纪念品与商品应该以突出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为重点,以此来增加游客的购买量。

20、通过调查发现,近七成的天津市民认为博物馆(文化中心)在服务质量与展品维护这两方面最需要改善。只有两成的受调查市民表示应该增加游乐设施,还有一成的市民认为博物馆应该在办馆理念等方面进行改进。也就是说,大家对文化中心的职能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审美意义上,希望突出文化场馆的这两项基本职能。也就是说,文化中心在寻求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发挥自身的本质职能,而不是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路子。

AB

CD

图表 6:问卷调查17~20题的数据分布状况(横轴:选项;纵轴:人数)

以上是这次活动的问卷调查分析与评价与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在天津城市规划方面:市民对天津市政府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上缺乏清楚的认识,最多停留在一般了解的程度上。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应多与群众宣传沟通。在老城区建设方面:许多民众都赞成政府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手段,尽量在不破坏其本来面貌的基础上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可以看出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比较尊重一个城市的历史,希望城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历史性,更有文化底蕴。文化方面:大部分群众对天津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普及型、适应性以纪多层次、宽领域综合性文化体系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市民在文化选择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因此,文化建设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可以深入挖掘。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姓名:涂 洁

学号:2011202110152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2011级计算机应用4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内容摘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简单论述了1978年以后的30多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1978,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综合国力,存在问题

30年弹指一挥,30年沧海桑田。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实现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不仅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生活面貌,解决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而且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进步,并成为一个在解决诸多全球问题时不可被忽略的且在当今世界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一、从身边的生活变化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概括。之所以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顾名思义,它才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应该是以百姓为本,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长期以来,我们的党不断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落实到百姓的生活起居当中,真正做到了为百姓谋福利、谋发展。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就认真的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现在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百姓生活变化中看出来,科学发展体现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收入水平、教育文化、居住条件、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历程中看出来,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过去,我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童年开始在安徽西北部的农村。

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我们家里都是通过煤油灯或是蜡烛来照明,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了,自行车是当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的农村温饱问题已经不再问题了,家家户户每年上交完公粮后都能剩下一年的粮食。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欠发展。麦收季节时,每家每户所有能拿镰刀的人全员出动,争分夺秒的抢收成熟的小麦,生怕天有不如人愿;春季耕种时,有牛的人家靠牛耕地,没

全国1500多座煤矸石山,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1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是日本的6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6~26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3~10倍; 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追求片面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改革不全面。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完全相悖离、相冲突,成为“三农”问题的祸根,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户籍的制度安排,使得城市可以无限度地榨取农村的财富、富裕地区可以无限度地掠夺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而无须负责。迁徙自由本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却得到了限制。诚然,实行户籍制度是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考虑,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更好的发展。然而,除了户籍制度,难道没有更好管理方式吗?就像是计划生育一样,日本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密度也远大于我国,日本的发展也很成功。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是为了人民。在民主化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户籍制度急需改革。

三十年的激荡改革,成绩斐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生意社.中国“十一五”经济总量超德日,综合国力大提升.中国电力网.2011-3-2 [2]记者集体采写.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东方网-文汇报.2008-12-20 [3]许翠玲.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学士论文.2009-6-6 [4]胡星斗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兼论建立中国的改革开放学,迎接新改革开放时代[J]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5]魏杰.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理论前沿,2008/10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一、关于改革开放对我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2年4月30日———5月1日

调查地点:家中,村街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信息

2.村民走访

3.询问村干部

调查人:李某某

三、1.前言: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文化生活也极大丰富,政治觉悟也得到提高。为了解家乡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利用假期时间我做了一次关于家乡变化的报告。

2.调查结果:

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子,少有平方,没有楼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秸秆,枯枝落叶,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动车是必备品,燃料也更加清洁,主要使用煤气,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穿的衣服千篇一律,很单一,只为穿衣而穿衣,而现在穿的是时尚,款式多种多样,想找到街道上穿一样衣服都很难;那时人们吃的是解决温饱的口粮,仅是能填饱肚子,人们收割时都是人力居多,打粮食要许多时间,现在多用收割机,一天就能够收收割好,省去了很多人力,吃的是享受,饭菜种类多式多样,温饱已不是人们的主要问题。

以前出行都是步行、老式凤凰牌自行车,现在一般是摩托车或有的是轿车。人们的思想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我们村那是许多人都没有上过学,上学的许多很早就下来了干农活。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即使是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上学。

以前村委会决定村里的大小事务,现在村民能自己参与决定自己切实利益的事,经常由村民讨论决定。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村,九年义务教育还有逐步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是大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外公外婆每年都能得到一定的补贴。

.也有一些不好的事,比如环境污染严重,记得小时候家乡许多河流清澈透明,一到夏天许多人到河里游泳,而现在河水变脏,浑浊,到处飘着药瓶和长满水草,近年我们村得癌症的人数上升很快,这些不良方面让我感到忧虑。

2.结果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粮食生产连年增收,而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粮食的生产正在越来越科技化,高产化;

大力发展林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林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市场,保障供应,大力发展林业成效显著,我的家乡许多地方因为银杏树的种植而走上了致富路;当然在这方面我们村欠缺,没能抓住这一次良好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农村政治发展步伐也开始起步,并不断前进,其成绩巨大,并呈现出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总体来看,其特色可以从几方面体现:

一、在政府主动强力推动下进行,取消了过去的生产队组织,并规定了村委会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为村委会的建立、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民主,保证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宪法保障。随后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村委会,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正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标志和体现。

二、村级党组织起着独特作用村级党支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村民自治的实行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依靠村党支部和支部中的党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村民群众中,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也通过村党支部向上级反映。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农村各种组织包括村委会也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去谈自治。然而在现实的村民自治中村级党组织的实际定位、作用发挥也面临着重新考量的问题。村民自治是农民自治,自己选举自己的领导者村委会、村委会主任,并接受领导者的领导。

4家乡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

一、1978年-1988年 从单一的渠道与制度化,集体化向多重的渠道与并列化,两元化转变,从被动化到主动化转变

二、1989年-1998年 精神文明生活成为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绝对要求,农村的文化传播从80年代的主动化进入了90年代的选择化。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体系。

三、1999年-2008年 多维视线下的文化接受和数字化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终于走出农村,面向社会和世界。

3、合理化建议 1.在改革中家乡取的了丰硕成果,经济长足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要继续坚持下去,吸取经验教训,深化改革

实践向我们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符合广大中国人民要求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的伟大决策。

总之,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红旗渠”故乡的辉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序 言

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林州市的发展变化,本人于2011年10月2日至5日对林州一些典型农村和主要街区进行了走访,一个个感动地故事从侧面映射出林州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认真学习改革当中的经验与成果,可以使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断的加强。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和街区居民,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靠自己劳动致富的小商人,有一些下岗工人,还有耕作在农田的庄稼人。通过来自不同职业的人的口述,可以大概反应出林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是全面深刻的了解林州的发展状况,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取得的成就与辉煌,总结改革当中所走的曲折与弯路,对于我们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社会,都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教育素材

三、调研的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走访,记录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一些所见所感,调研范围广,主要有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和农民等,涉及不同的阶层人士,所以可信度比较高。

四、调研的结果及分析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6个行政村、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0万。林州历史悠久。夏属冀州,周属卫,秦属邯郸郡,西汉置县。因西有隆虑山,故名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因避殇帝刘隆名讳,改称林虑县。金贞佑三年(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林县,属彰德府。民国废府,改属河北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太行区革命根据地第五专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随安阳专区划归河南省,1958年划归新乡专区,1962年复归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实行市带县体制后,改安阳市辖。1994年元月24日,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已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之乡、旅游胜地和投资创业的热土。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7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亿,达到9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500元。2007年是近年来我市投入最大、发展最快、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份之一。林州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市、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林州,对红旗渠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对林州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林州投资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铸造、建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2种。交通便利,新河、安林、合嘴三条省级干线公路贯穿全境,东距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安(阳)林(州)高速公路也已建成,京广铁路支线安林铁路直达林州腹地。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林州风景名胜众多,现已形成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经黄华神苑、洪谷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冀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与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旅游“红”“绿”交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红旗渠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物奇物,为世所称,内有天然公园“王相岩”,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严寒桃花怒绽、三伏酷暑寒水结冰等神奇的自然景观。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儿竞相来此大展雄姿。

五、调研体会及建议

水是关系林州人民生存,制约林州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林州人民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善了林州恶劣的生存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的自然环境。这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第一个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锻炼出的大批能工巧匠,纷纷走出山门,有组织地外出搞建筑业,并迅速形成“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强大阵容。发展外出建筑业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成为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第二个阶段。

建筑业的发展,让林州人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培养了人才,集聚了资金,提供了信息,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走农村工业化之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属工业迅猛发展,林州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第三个阶段。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磨练和发展,林州从贫困的阴影中走出,迈向了辉煌的明天。但是,现阶段,林州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矛盾也逐渐凸显,所以现阶段的林州不能忽视民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一同分享改革发展的硕果。

第五篇: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关于家乡人们收入构成及其原因调查

暑假期间发现家乡变化很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于是调查了一下家乡人们当前收入构成的主要部分及其变化的原因。经过调查并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们收入情况的变化的各项数据和分配情况进行比较,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和现象,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家乡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的概况,从而使大家对我家乡人们经济发展发展变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实习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体系、重点内容及重要理论观点以外,还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社会调查实习就是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但这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我国的改革开放缺乏感性的认识和切身的体验。因而,需要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社会调查活动,广泛地接触社会实际,认识我国国情,把书本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8月10日

三、调查地点:南凌村

四、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五、调查问题(内容):

Ⅰ.你认为自己家的收入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可以创收,那么你认为这些收入如何支配?

Ⅱ.你认为自家近几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Ⅲ.你认为家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什么地方? Ⅳ.你一般把收入花在哪些地方?

Ⅴ.村里有什么娱乐设施方面的改进?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什么改变?

六、调查方法

1、走访村民2、查阅本村的调查记录 3、询问相关的村干部

七、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主要参照目前统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将农民人均收入分为包括四方面内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本文在对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河南省西华县红花镇南凌村5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调查抽样50户,涉及劳动力137人,被调查户耕地共621亩。

首先,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64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其中,被调查农户去年有42人务工,17人在本地从事建筑业,有25人在外地打工,实现收入39.14万元,平均每个打工劳动力赚取收入9320元,工资性收入继续成为全年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其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355元,全年农村居民纯收入60.72%。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3039元,其中,农业纯收入人均221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40.07%;畜牧业纯收入人均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9.57%。再次,二、三产业主要包括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小商品买卖、贩卖农产品等,是构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被调查户农民人均二、三产业纯收入达到316元,在收入构成中占到5.72%。

八、结果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以上农民增收的原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农民增收主要依靠种植业的增长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真的动因主要体现在:

一、党的农村政策效应作用巨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二十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加强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如全面落实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土地承包关系,建立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示范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推动农业多种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对农村小康建设进行目标考核并努力减轻农民负担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使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二、各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

价格是调节生产和收入的重要杠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并制定农产品收购保护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收入出现两个阶段性的飞跃看,无不与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有关。最为突出的是2003年由于我村的大宗产品如干鲜果品、鲜菜和2009年的各类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使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9年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民第一次有了生产自主权和择业自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便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市非农产业收入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其中,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业得到的收入是增长主要的推动力量。这是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新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从我村不同从业类型农户收入差异可以看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收入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农户人均纯收入相差2034.6元,劳务输出创造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我村人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4]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四、村级党组织起着独特作用。

村级党支部在我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自治的实行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依靠村党支部和支部中的党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村民群众中,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也通过村党支部向上级反映。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农村各种组织包括村委会也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去谈自治。村党支部给我们家乡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有力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九、合理化建议

首先,确立实现我村农民稳定增收的工作思路。总的工作思路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为途径,以减少农业人口为关键,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和特色品牌农业。

其次,国家应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克服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健全制度,按规范的程序进行。

再次,政府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支农资金应重点用于扶贫、农业基础建设、开发研究、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色环保生态农业方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突出发展中小银行,发展农村贷款担保公司。

总之,当前增加我村人们收入应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合理增加财政投入;抓好村民教育培训,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从而拉动村民收入较快增长。

下载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天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2015寒假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浏览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表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表 您好!我是XXXXXXXXXXXXXXX参加暑假社会实践的学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此,我......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5篇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刘淑丽 英语一班201405060116 导读: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的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的发展变化 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门峡市日益繁荣, 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少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在十一长假期间利用放假时间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做了一下调查。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1978年中国人均GDP......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2009-04-12 11:32 序 言 2008年2月至3月,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宝鸡的发展变化,本人对宝鸡的主要街区和周边的一些农村进行了走访,鲜......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变化,在暑假期间我做了......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问卷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问卷调查 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5岁以下 B. 25-45岁 C.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是什么? A.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大学 4.您认为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