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梦幻奇案有感》 2
读《梦幻奇案》有感
漳浦北桥小学四年(1)班陈语桐指导老师:陈丽红
最近,我去书店买了郑允欣的《奇思妙想系列之梦幻奇案》。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里面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和
奇怪博士严密推理,以及破案案件的方法深深吸引着我。奇奇怪博士说:“只要有科学头脑,谁都能破这个案的。”在《梦幻奇案》中,常一仙、羊太太、鱼小姐晚上做相同的梦— — 一个陌生男子潜入他们的梦中,追问奇珍国丢失的国宝翡翠羊。为什么会这样?奇奇怪博士用测梦仪测出了那三个人的梦。根据梦境,奇奇怪博士顺理成章知道杨毛一就是灵岩奇珍国的国王。羊太太在梦境中传递出:在狼羊大战中鱼小姐漫不经心,还打起了哈欠,好像早就看过似的。如果她几年前是导游,就不可能开足浴按摩城,这就证明她和常一鲜有勾搭。常一鲜为得到灵岩奇珍国的翡翠羊被杨毛一的哥哥发现了,便起了杀心,通过煤气泄漏事件,常一鲜已经把梦境变为现实了。最后奇奇怪博士查出饮餐界的名人常一鲜就是凶手。奇奇怪博士通过一步步推理,最终让案件水落石出。
奇奇怪博士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想想我自己,在仔细观察方面有很大不足。我想我应该多留意生活上的事,多看新闻,在学习上我总是粗心大意:不是漏了这个,就是缺了那个,经常出错,考不了高分。我以后要养成细心阅读,仔细做题的好习惯。说到推理,在生活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有一次,妈妈正在找遥控器,我一早上都没看电视,我就问妈妈:“你有没有看电视?”“我有看电
视。”“去过什么地方?”“我刚去卧室换了件衣服,又去厨房炒菜。”我知道,妈妈是不可能拿着遥控去炒菜的,最有可能在卧室,最后我终于在卧室找到了遥控器。
读了《梦幻奇案》,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以后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读《洞穴奇案》有感
思辨求索 永无止境
——读《洞穴奇案》有感
陈璐 周口检察
今天的读书分享要从一个故事讲起。故事发生在一个石灰岩洞穴之中,五名探险人遭遇山崩,受困山洞,洞中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甚至,没有希望。在被困20天后,他们终于通过无线电与外界取得联系,得知最快也要至少十天才能获救。然而,医疗专家告诉他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再活十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无奈之下,他们共同决定,抽签选出一名牺牲者作为食物。直到第32天营救终于成功了,人们才知道,其中一位探险者已经被同伴杀掉吃了,其余四人虽然获救,却以谋杀罪被告上法庭。同志们,如果您是法官,会如何判决呢?
这个将情、理、法的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案件就是法理学上著名的“洞穴奇案”,该案例是美国的法理学家富勒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法律虚构案,因其引发了数十年经久不衰的探讨而被誉为法理学史上永恒的“洞穴”,是西方法学院的必读文本。在《洞穴奇案》这本书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本案的罪与非罪作出了14种不同回答。目的不仅在于求得结论,更在于将各法理学派无比精妙却又相互对立的观点融入争论之中,在思辨中启迪智慧、碰撞思想,向读者展现出一场华山论剑般的抗辩盛宴。
就拿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来说,我们都知道紧急避险作为一种法律允许的行为,它的客观特征就是,当一种合法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一种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从无罪的角度,作者认为在水尽粮绝的洞穴中,在被困20天之久的情况下,杀掉1人的替代选择就是5人全部饿死,这难道不是最强烈意义上的不得已吗?同时,人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悲剧性事故中存活下来,就如同英国的法学家边沁所言“所谓正义就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牺牲1人来挽救4人当然保护了较大的合法权益。
读到此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被告的行为足以援引紧急避险的抗辩而被宣告无罪。但是,作者对该问题的思考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从对立的角度寻求突破,进而犀利地指出减轻饥饿并非只有杀人一种选择,比如可以等待第一个饿死的人出现然后吃掉他。此外,把一命看得轻于四命无疑是功利主义,而功利主义正当性的前提是牺牲的利益和保留的利益都是可以计算和衡量的,然而,人的生命是可以计算的吗?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什么样的对价能够让您交出自己的生命呢?事实上,在法律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绝对价值,任何牺牲都必须是自愿的,这是文明社会不言而喻的真理。
听完上述辩驳,原本坚定的无罪判断开始动摇,不禁感慨,作者竟然如此轻易地在三言两语之间就颠覆了我们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思辨的魅力。继续读下去,发现作者又从刑罚目的、法律解释、道德底线、受害人承诺、囚徒困境等角度,以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跟随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发现自己对罪与非罪的判断一次又一次被颠覆,于是惊叹于作者能够做到不断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换位思考,在自我辩驳之中,完善观点,逐步接近无懈可击。
作为公诉人不正是需要这种思辨的素养吗?公诉业务的核心就是出席法庭指控犯罪,而庭审现场是社会公众感受公平正义最直接生动的舞台,是检察机关教育群众、展示形象的窗口。成为一名公诉人之后,我不断问自己如何才能以最佳效果将正义用看得见的方式展现,做到“说得清、诉得准、辩得明、判得了”呢?本书的作者给了我答案,那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思辨思维,换位到辩方的角度自我审视,在反复思考中理清观点、夯实依据、做足准备、强化指控。
这本闪烁着思辨光芒的好书,启发我认识到与公诉结缘就意味着要与思辨同行,唯有在思辨中不断求索,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好守护公平正义的光荣使命!
第三篇:读洞穴奇案有感
读洞穴奇案有感
吴昊
每个人自出生起便经历着不计其数的选择,无数选择共同构成了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在面对选择时,随波逐流的大有人在,拍脑袋决定的也大有人在。那么,当面对两难选择,我们该如何决断?
《洞穴奇案》展现的就是在涉及生死相关立场选择时的思辨过程,咋一看题目也许觉得该书是一部悬疑小说或者地理探秘集,但实际上该书却是一本不足200页的法哲学著作。
本书来源于美国20世纪著名的法理学大师富勒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一个虚构案例,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五名探险者相约探险时遇到山崩,他们所剩的食物已然不能维持到救援队伍的到来。无奈之际,由威特莫尔建议大家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决定吃掉队伍中的某一人,而建议者威特莫尔不幸被抽中并被分食,余下四人因此获救,但随即被法院以谋杀罪进行起诉。富勒在案例的基础上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于此案的判决书,之后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所做的虚构案例,假设了五十年后对于此案进行翻案时的审理过程,并重新虚构了九位大法官针对该案的判决意见,并最终形成了《洞穴奇案》一书,“洞穴奇案”被法哲学界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由于是虚构的案例,其更能够使我们抛开实际事实可能存在的争议与讨论,而将焦点集中在基于明确事实基础上的不同观点的交锋,观点涉及了法律、哲学、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不仅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材料,也是非专业人员品味哲学式的思辨过程的绝佳读本,哪怕对法律毫无基础和兴趣的人都会沉浸于司法哲学的思辨海洋中无法自拔。而我则想谈谈其中的思维过程。
书中通过各种不同观点间的论证过程,不断形成思维上的碰撞,引导读者拓展更全面的视角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14位法官立场、视角各异,思维方法也各具特色,有秉持生命价值绝对神圣和平等观点的理想主义者,也有赞同依据主流民意宣告被告无罪的现实主义者,有人试图将法律与道德截然分开,认为司法必须独立于政治和民意,坚持运用法律逻辑的形式来推理判定被告是否有罪,也有人认为当法律逻辑推理的分歧难以定论时,应当设身处地思考,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在不断的观点辩论交锋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观点立场不停地受到冲击,前一刻你笃定坚持的观点在下一刻即会被彻底颠覆,在读完全书14位法官的判决书后不免陷入各种思辨之中左右为难,难以选择自己所处的阵营,并对于最终判决的结论愈感迷茫,但与此相对,思维却在观点不断推倒重建的过程中愈发清晰,逻辑愈发严谨,这也许就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相较于论辩过程带给读者的启发,最终判决如何也许真的无所谓了。
这样的思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法哲学界,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不免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一个综艺节目《奇葩说》,尽管节目出于娱乐目的,有些论辩过程不甚严谨,但其对于所辩观点通过不同视角的呈现以及论证同样会使听众在正反观点之间摇摆,不断变化的正反观点支持者数量正是反映了这样的思辨过程。伴随着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外界对于各种事件观点的灌输,在面对各种选择时也往往随波逐流,却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当我们面对互联网不断推送的各种新闻、资讯,各个领域大V们的不同言论,如果我们缺乏独立思考与辨别的能力,那么将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失去方向。
让思维纵横驰骋,创造各种假设,想象各种可能,经过层层思辨,逐一解决,最终归于理性的世界,我想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悟。希望当我们在面对世间纷繁复杂的选择时不会再感叹,这该死的选择。
推荐书目:《洞穴奇案》
作 者: 萨伯
本文作者:吴昊.1984.男.浙江大学硕士.九三学社入社积极分子
工作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第四篇:读《洞穴奇案》有感1000字
读《洞穴奇案》有感1000字
作者:陶路秀
严密的法律思想既不排斥创造性,也不要求专业的术语表达,更不会让道德成为与法律无关的独立变数或事后的思考。——萨伯
法律思想独立存在,不受公众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本书对假想案例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当时法律的政治取向和时代特色。案例交织着法律、哲学、正义、情感以及相互之间复杂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关系,精彩的逻辑辩论,更引发我的思考。
首席法官根据法典规定,任何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都必须判处死刑。而另一位福斯特法官从“探求立法精神”出发,认为法律是建立在以人在社会中可以共存的基础上的,而探险者在案发时不在联邦的管辖下,他们当时处于“非文明的社会状态”,也就是“自然状态”,因此就不应该适用文明社会下形成的法律。法律的规定应根据刑法的目的来合理解释,他所理解刑法的目的是“促进和改善人的共进状态,调解共同状态下相互间关系的公平正义”,一旦前提不存在,当人们对刑法目的的理解不同时,就不能支持这个观点。
我更倾向于刑法不仅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刑法通过打击犯罪,惩治犯罪,在保护法益的同时,也应保障人权。探险者被困在洞穴,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但并不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依然处于整体社会中,受社会法的规制,否则,会陷入局部化而非整体化的认识错误。
探险者受困洞穴,水尽粮绝,极度饥饿,他们集体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牺牲其中一人,获取生的机会。在讨论饥饿是否构成紧急避难的问题上,唐丁法官认为饥饿不是杀人的理由,他例举了一个案例,被告沃尔金因盗窃一个面包被指控,答辩理由是当时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法庭不支持其答辩理由。所以认为饥饿不能成为盗窃食物的违法阻却理由,举轻以明重,饥饿当然不能成为故意杀人的正当理由。而支持积极避难的斯普林汉姆法官确有不同的观点,沃尔金并非可能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他有很有求生的选择,然而,山洞中的探险者却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吃掉他人以求生。每个法官视角不同,所得结论自然不同,双方各执一词,辩论好不精彩。
脱离这个案例,海伦法官有独到的见解,她将一种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而又不得不为的行为进行主客观阶层分析,五位生还者杀死威特莫尔是有意识的表达,但同时又违背了他们真实的意思。试想,有共同爱好的探险者一同探险,就足以证明他们存在友谊,杀死自己的同伴,也会深受这一事实内心的折磨,当然可以推断出犯罪的主客观阶层不一致,所以不应该被判处有罪。如果被判无罪,()那么对被害人的生命利益又该如何衡量呢?
庭审的结果值得欣慰,法官判决被告故意杀人罪既遂成立,并判处死刑,由陪审团成员和初审法官向首席法官请愿将刑罚减至六个月的监禁。结果既不失刑罚的权威性,又诠释刑法人道的精神。
书中法官的辩论逻辑严密,彼此间的反驳让人拍案叫绝,精彩的语录更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
“一个人可以违反法律的表面规定而不能违反法律本身的规定”.“从道德上,简单会导致无罪判决,从法律上,简单却会导致有罪判决”.“我们如此珍视生命,以至于我们总倾向于更多的人而不是更少的人在悲剧性事故中存活下来”.读这本书,让我学会认真思考,从多维度分析,拓宽思考维度,整体把握,细节出发,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见的,勤思考,多思辨,在思想的世界里特立独行,愿岁月静好,读书与思考常在!
第五篇:读《作文里的奇案》有感
读《作文里的奇案》有感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作文里的奇案》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作文里的奇案》有感1暑假里,我读了法国作家伊夫。格勒韦的获得“常青藤”国际大奖,法国拉图律文学奖的作品《作文里的奇案》,可谓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男孩埃尔万班上的法语老师为同学们留了一项作业——早上九点至十点半到小镇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小镇生活的一点一滴,回来后写一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可谁知道在这个平常的时间段里却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埃尔万喝其他同学便化身“侦探”,秘密协助警察调查案子,最终查处结果,而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也顺利过关。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埃尔万和卡聚德拉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面对期末考试了,他们却一边调查案子,一边复习,显得那么从容镇定。班级25名学生的25篇作文都能够那么细致,那么精彩,每篇作文都能够体现出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与精准的判断力。而这些,偏偏都是我做不到的。
平时,一到考试我就有些手忙脚乱,患得患失,感叹时间的飞快流逝,根本做不到埃尔万的从容冷静。每一次写作文也都不能像书中的这些学生那样,不是观察不细致,就是思考不深入,以至于我每次写完一篇作文都很难让自己感到满意,仅仅是完成了一次“任务”罢了……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坚持不懈,做事认真,事事冷静的优秀少年。
读《作文里的奇案》有感2最近,我读了一本法国作家伊夫·格勒韦的《作文里的奇案》。刚看到这本书,我就在想:咦,好奇怪,作文里怎么还会有奇案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书,寻找答案。
这本书主要讲述男孩埃尔万,他是个喜爱破案的人,好奇心特别重。有一次,他的老师要求班上25名同学到小镇的每个角落,去观察遇到的.人或事并记录下来。可谁知,就想上天特意安排似的,就在这天,小镇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一位公务员被莫名其妙地杀害了,热衷于破案的埃尔万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参与了破案当中。没想到这桩案件和25名同学的作文有着密切关系,埃尔万不顾家人、老师的阻拦,凭着执着、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在作文中找到了蛛丝马迹,最终发现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看完这本书,书中的男主角埃尔万让我印象深刻,使我不禁想到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坏毛病,所以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的,就像埃尔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