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豚奇案(下).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海豚奇案(下)
作者:丹.格林堡 张凯航
来源:《儿童时代》2010年第07期
“抱歉,我不太相信,你会跟海豚说话。”老爸说。
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老爸和我正开着车,去一家名叫“海盗意式面”的餐馆。梅尔家收到了几张邮寄来的免费晚餐券,仅限今晚使用,所以我们约好了在那儿见。
“老爸,你怎么会不相信我呢?”我说,“你知道的,我经历过好几次跟这一样的稀奇古怪的事啊!”
老爸叹了口气:“那好吧,扎克,就算是真的,那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这时我们开到了餐厅。梅尔和雪莉已经到了。餐厅设计得很像一艘海盗船。背景音乐是海浪声,连地板都在不停地上下动着,好像船在海浪上颠簸。
不一会儿,过来一个看起来很古怪的家伙。他是个独眼龙,黑色卷胡须,戴着一顶海盗帽,腰上别着一把剑,肩膀上还停着一只鹦鹉。
“嘿,”他开口说,“这是我新开的店,欢迎大伙儿的光临!”
“这是你开的?”梅尔边说边把餐巾丢在桌上。
“他是谁?”我问。
“龙·约翰·西尔弗施尼茨尔,”雪莉答道,她的脸涨得通红,“就是人头骨之岛想买走拉尔夫和毛茸茸的那个人!”
“听我说,大伙儿,”龙·约翰说道,“我现在要举休战旗!我不再需要你们那两只海豚了。人头骨之岛那叫火呀,咱们讲和吧,这也是我用免费餐券请你们来的意思。这顿我请了!”说完,龙·约翰伸手招过来一个侍应生,让他好好照顾我们这些贵客。
龙·约翰走后,雪莉说:“说不定他是个好人。”
“别开玩笑了。”梅尔全然不吃他这一套。
不得不说,我们吃得都很尽兴。虽然服务的节奏好像慢了点,不过侍应生总是不断地上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说鲨鱼状的小甜饼什么的。
我们回到住处时已经很晚了。我正在盥洗室里刷牙,突然从水池方向传来一声尖叫。我丢下牙刷,跟老爸一起跑了出来。
雪莉在水池边站着,她哭着说:“它们不见了!拉尔夫和毛茸茸遭绑架了!”
梅尔在打电话报警。“它们的名字是拉尔夫和毛茸茸,”他对着听筒说,“最后一次见到它们是下午六点钟。它们每个大概有320磅。”
“事实上,一个318,另一个316。”我对着梅尔说,不过他没听我的。
梅尔终于放下了电话。他说:“警局说现在没办法派人过来了,明天上午再派刑警过来。”“我敢说,一定是霍勒斯和鲍里斯干的。”我对梅尔和雪莉说。
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等明天刑警来了再说。
老爸去桔树林后,刑警罗森布拉姆女士于九点钟准时到来。她很矮,比鲍里斯还要矮,但看起来十分强悍。
我把自己听到的霍勒斯嘟哝的那些话跟罗森布拉姆刑警讲了,她点点头,在一个小本子上做了记录。
霍勒斯和鲍里斯一出现,她便开始对他们进行盘问。
“我能问个问题吗,长官?两只海豚是什么时候失踪的?”鲍里斯的声音又尖又高。“昨晚六点至九点之间。”罗森布拉姆刑警答道。
“哦,那时霍勒斯和我正在厂里打另一份工呢,有其他人可以证明。”鲍里斯说。
“那好,”罗森布拉姆刑警说,“现在就去你们厂里,我倒要看看,你们说的是真话还是鬼话。”于是他们都上了警车。
你猜后来怎么样?霍勒斯和鲍里斯说的是真话。于是罗森布拉姆警探只得把他们放了。我们看着空空的水池,大家心里都很难过。
我说:“如果有人把它们放海里了,我倒是或许可以联系到它们。”
“你怎么联系它们?”梅尔问。
“我下到海里,试着发信息给它们。思想在水中更容易得到传播,就像水更容易导电一样。”
你一定猜到接下来梅尔说什么了。“别开玩笑了!”他说。
但是雪莉却想让我试试。而梅尔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于是我们三人开车来到海边。我走到水够深了,屏住呼吸,沉到水下,开始发出这样的信息:“拉尔夫,毛茸茸,请注意,请注意。我是扎克,收到了吗,请回答!”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警察用对讲机时是这样说的,觉得很好玩。
一点回应都没有。我钻出来换口气,决定再试一次。
我又发出了信息:“拉尔夫,毛茸茸,请注意。扎克在呼叫你们。如果你们听到了,请马上回答我!”
正当我认为行动又一次失败的时候,玻好像听到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模糊,不过越来越清晰了:“扎克!我听到了。”
“拉尔夫?毛茸茸?是你们吗?”
“不,我叫蒂凡尼。”
“蒂凡尼?”我问。
“我是大西洋瓶鼻海豚。”
“噢,我正在寻找名叫拉尔夫和毛茸茸的两只海豚,它们失踪了。你在附近看到过陌生海豚吗?”
“没有。不过我可以联系到艾尔斯沃茨,他虽然只是一只鼠海豚,却认识这儿所有的海豚。”蒂凡尼请我等她几分钟。
五分钟后,我又回到水下,蒂凡尼已经在等我了。“扎克,是坏消息,艾尔斯沃茨不见了,他的表弟华伦告诉我的。”
“不见了?什么意思?”
“可怜的艾尔斯沃茨,他被抓到人头骨之岛了。到现在为止,这已经是我知道的第三个被那卑鄙的假海盗抓走的海豚了。”
哎呀,明白了!难怪龙·约翰会送我们免费的晚餐券呢!他是趁我们吃饭的时候把两只海豚偷走的!
我扑腾着奔向梅尔和雪莉。“梅尔,我们现在马上去„人头骨‟!拉尔夫和毛茸茸很有可能被龙·约翰藏到那儿了!”
在去“人头骨”的途中,我们叫上了罗森布拉姆警探,之后又开到桔树林捎上了我老爸。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人头骨之岛。
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一座用白头骨砌成的山。它看起来的确有些像人的头骨,因为在它顶部有两个大洞口,就像头骨上的眼眶。要是晚上我一个人来的话,肯定会被吓着。我们一下车,龙·约翰·西尔弗施尼茨尔便走了过来。
“嘿,伙计们!”他欢快地打着招呼,却慌张地拉下独眼眼罩戴好,“我能为大家伙儿做点啥呢?免门票吧?”
“快交出我们的拉尔夫和毛茸茸。”雪莉说道。
“我的老天爷!”龙·约翰故作惊讶,“拉尔夫和毛茸茸是谁呀?”
“我们的两只海豚!你别在这儿装腔作势了!”梅尔骂道。
罗森布拉姆警探上前一步,露出了警察的徽章和挎在肩膀的枪套,说:“西尔弗施尼茨尔先生,我是警察,带我们去看看你这儿的海豚吧。”
龙·约翰惊了一下:“呃,长官,好吧。”
龙·约翰把我们带进了其中一个“眼洞”。里面黑乎乎的,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来,水里有东西在游。海豚!好多好多海豚!
“拉尔夫?毛茸茸?你们在吗?”雪莉大声问道。
两只海豚从水里探出了头,朝我们不停地摆动着鳍。
“拉尔夫!毛茸茸!真是你们!”梅尔叫道。
“别以为这些海豚是你们的,”龙·约翰说,“这些都是我的,每一只都是。我有文书为证。”他从夹克衫里摸出一沓纸头。
罗森布拉姆警探细细看完后转身对梅尔和雪莉说:“很遗憾,这些文书的确很有说服力。”
龙·约翰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他在撒谎!”雪莉说。
“我也想相信你,”警探说,“可你怎么证明昵?”
“有办法!等我一会儿。”我跑出去,从梅尔的车里取出拼字游戏板,又跑回洞里。我打开拼字游戏板的盒子,把里面的字母块都倒在了地板上。
接着,我把鞋子、衬衣和牛仔裤都脱了——我里面可穿着泳衣哩,然后下到了水里。“嘿!”龙·约翰嚷嚷道,“你这是干嘛呢,小毛孩?”
我滑进了水里。拉尔夫和毛茸茸见到我十分高兴。
“嗨,伙伴们,”我问道,“你们还好吗?”
“我们没事,就是想回家。”
“好,会的。但是我们首先得证明给罗森布拉姆警探,你们是属于梅尔和雪莉的。还记得怎么玩拼字游戏吗?”
“当然。”
“那好,请你们用这个游戏板拼出些有说服力的话吧。”我钻出了水里。
拉尔夫和毛茸茸游到池边,把头抬出水面,开始用嘴巴挪动那堆字母块。所有的人都走上前来观看。
我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的一举一动。不一会儿,游戏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是拉尔夫,我是毛茸茸,龙·约翰是坏蛋。”
龙·约翰蔫了,而雪莉、梅尔、老爸和我则一同欢呼起来。
“这两只海豚太聪明了。”老爸说。
罗森布拉姆警探取出一对手铐,拷在了龙·约翰·西尔弗施尼茨尔的手腕上。“你有权保持沉默……”她说。
就这样,拉尔夫和毛茸茸回家了,被龙·约翰从海里捉来的很多其他海豚也都给放回去了,而龙·约翰本人则住进了监狱。
“梅尔一雪莉海豚乐园”变化好大啊!很多媒体报道了这桩绑架奇案,很多人都听说了拉尔夫和毛茸茸这两只会玩拼字游戏的海豚,所以乐园门口来看它俩的人总是排着长队。
我现在回到纽约了,不过时不时地会跟梅尔和雪莉联系一下。我还给拉尔夫和毛茸茸寄过几张明信片。我从来不给它们写什么东西,而是用拼字游戏板上的字母块拼起来粘在硬纸板上寄过去。用这种方式交流,可不怎么容易,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啊。
第二篇:《洞穴奇案》读后感
《洞穴奇案》观后感
看完萨伯的《洞穴奇案》,我真真被它所感动。它所说的大部分角度都是我们能想到的。但是却是无法用如此精炼的语言这么全范围,多角度的论述出来。当然陈福勇、张世泰的英语、法律功底可谓是功不可没。
萨伯说富勒的洞穴探险者案是史上以来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例。
(1)洞穴探险者案确实是很吸引人。我看后也是思虑万千。对威特莫尔我表示同情。但是要我赞同对余下的5位幸存者判处死刑。我真是于心不忍。他们也很是无奈。一方面是对生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对杀害威特莫尔和食人肉的罪恶感。海伦法官认为人在那种条件下,食人肉是无可奈何的。认为即使是品德高尚的人也会这么做。但是。特朗派特法官却认为,人们食人肉自保是必须的。宁肯一起饿死,也不能再夺取他人生命的条件下活下来。因为生命是绝对价值。没有5人的生命价值高于1人生命价值这种说法。我不知道我在那种情况下会怎么做。我想着是大多法官判决此案的瓶颈吧。
我看完这本书,整整花了三天。之前开始看的时候可能是太随意了点。没看懂。而且是那种看了就忘了的那种。后来我明白这并不是一本让人娱乐的小说。它是一本14名法官精心分析的结果。出于对这些智慧的尊重。我重新很认真地看了一遍。虽然仍有很多地方是我看不懂得。但在我看懂的部分。出现了很多令我感动的句子和论点。
福斯特法官认为案发时他们不再联邦法律管辖下。有句法律谚语说“当法律存在的理由停止时,法律也随之停止”而刑法的目的是促
进和改善人的共存状态,调节共存状态下相互间关系的公平正义。而当威特莫尔的生命被剥夺时,他们并非处于“文明社会的状态”,而是处在“自然状态”。所以说,他们应该使用自然法。这是我听过适用自然法的最有意思的一种说法。之前,认为在法律规则,原则没用的情况下,可以适用自然法。很抽象。同时。福斯特法官认为法律精神比法律文字更重要。而基恩法官则有着与之完全相反的观念。他的观点有种恶法亦法的味道。他崇尚立法至上。他否定法官把法律与道德混同。对立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不可分割,对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相互独立。基恩法官认为,最高法院法官宣誓效忠的是联邦的法律,并不是自然法。所以法官有义务忠实适用联邦法律条文。根据法律平实含义来解释法律,不能参考个人意愿或个人正义观念。同时,他认为法律的目的有很多,不同的案件对法律来说都体现出不同的目的。如果一味强调法律目的而忽视法律文字,就会出现法官造法,出现司法混乱的局面。福斯特和基恩就像是两位战士,你来我往。思维缜密,很有意思。
而这14位法官中的两位女法官很是吸引人。从妇女强奸案中推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结论。海伦法官认为从妇女强奸案中妇女被迫同意被强奸并不意味着妇女同意强奸。妇女有意思并不代表妇女故意。因为,人们可以有意识做某种行为(顺服强奸者),但同时又违背自己的意愿(没有故意)。得出洞穴探险案中被告并没有杀人的故意。而且海伦认为人在那种情况下,即使是品德最为高尚的人最后都免不了要吃饭,最终会被饥饿推倒顶点,到了那一刻,他也会杀人。
所以对被告实施惩罚没有意义。而戈德法官认为海伦完全颠倒了情形,认为被告被比作被强奸的妇女是错的。他们应该是强奸犯。因为他们把威特莫尔当做了目标,通过暴力使其服从他们的意志、服务于他们的目的。同时,戈德认为无罪判决可能会导致悲剧的重复发生。因为戈德认为杀死并食用朋友(能一起去登山,并且一起是登山协会的会员,应该是朋友了)是件很痛苦事,如果他们知道他们即使做了那件也许会自责,内疚一辈子的事,认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的话,还不如就抱着朋友一起死好了。这样天堂在见仍是朋友。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邦德法官回避的理由。居然是因为无线电池。我见过很多法官因这个那个理由回避。但是因为几年当律师代理的一件无线电电池案而回避,真是有点令人费解。邦德认为被告杀人是因为被告在使用无线电时,政府官员,法律工作者,神父没有告诉他们杀人,食人后果会怎样。所以他们设立新的社会契约。英文他们被当前的法律拒绝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真是我肯定是想不到还有这么一种说法。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渴望自己能是一名法官,虽然我仍不知道,我会怎么判,看过14为法官的论点,我真是被折服了。并且也混乱了。最令人折服的地方是,每当我看完一个观点,我总是觉得很有意思,很有道理。即使我想找些与之背道而驰的观点。我也不能完整,有逻辑地阐述出来。但是,之后的法官总是有这种能力,不仅把我想表达的观点讲出,而且会讲的更深更远。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法学专著,我很庆幸自己能买到这么好的一本
书,看一遍是不能完全领悟它的内涵的。我在看着它的时候,自己的在法学上的肤浅,就被暴露的一览无余了。
中庸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种原则。但是我觉得,在学术上的中庸就会让我觉得没有自己的观点,中国学者大多有种这样的感觉。每次上课,将到美国学者怎么对待这个观点的。德国学者怎么对待这个观点的。尽管似乎有很多缺陷。但却是很吸引人的。但是一讲到中国学者怎么认为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意思。总是中庸的让人觉得这不就是两个观点的结合么?《洞穴奇案》这么吸引人,也体现在他思想的连续。总有一些观点,确实开始很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法官们总是能顺着这个观点阐述下去。让人看着看着就接受了他的观点,并为之倾叹。
(1)参考《洞穴奇案》第一页
第三篇:海豚说明文
有关海豚说明文
有关海豚说明文1
我很喜欢海豚,因为它是非常聪明的水生哺乳动物。所以我喜欢它。
海豚的外形十分灵巧,身子像月牙的形状显的十分可爱。要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海豚,可以表演各种节目,如顶球、投篮、钻火圈等各种杂技。但有人说:“海豚为什么叫、为什么囧人和为什么特别聪明哩?”原来呀它们是在向同伴发出信号。这些从口中发出的叫声各不相同,有的是向同伴自我简绍,有的是告诉同伴发现食物啦,有的则向同伴穷的。那为什么海豚要急哦人和为什么特别聪明哩?因为海豚生性活泼、不怕人。同时它们又很顽皮,看见浮在水上的东西,喜欢去听话玩,直到团伙上岸才肯罢休。那为什么特别聪明哩?原来海豚的大脑非常发达是动物是是发达的大脑之一。它们的大脑分为两部分,中间完全分开,其中一部分工作、一部分几充分休息。所以,它们终生可以不睡觉。
看了我的简绍是不是孤单海豚非常可爱哩?
有关海豚说明文2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约有62种。主要吃小鱼、乌贼、虾、蟹等。它们生活在世界各大洋中,是海上的救生员。
海豚是海洋中与人类特别亲近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见人就跑,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而是总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如果有人掉进海里,海豚就会把他推倒岸边。在遇到鲨鱼伤害人时,海豚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简直就是人类的海上“救生员”!
海豚不但是海上“救生员”,还是天生的语言家。它们是海洋里最会运用声音的,能根据不同情况发出尖叫声、口哨声、打嗝儿声、叹息声和呻吟声,以此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海豚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它会用脑袋顶球,还会做算术题,十以内的加减它都会算。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有关海豚说明文3
在蔚蓝的大海上,“和平”号货轮乘风破浪地前进着。可是,就在前面几百公里的海面下隐藏着无数浄狞的暗礁,多少海轮在这儿永远地沉睡于海底了。就在这时,货轮旁边的水面上“忽”地跃起一个腹部白色的东西,随后它又利落地钻回水里。船上的水手们便顺手抓起早预备好的小鱼,高高地向空中一抛,“噌”地一下子,那东西又箭一般蹿出了水面,一张嘴,鱼便稳稳当当地落在它的嘴里,随之,漂亮地画一个弧,它又钻到了水里。这位一级的杂技演员是谁呢?它呀,就是海豚!它的名字叫“皮克”(水手们都这么叫),它像见着老朋友似的,迅速地游到船的前面“导航”。两年前,水手们从渔网中救出它。建立航线以来,它便忠心耿耿地担负起导航任务,帮助船安全地绕过险樵。它的行动,不禁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专家们开始了对海豚的研究。
海豚,它和鱼类一样,都是大海的住户。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它形成了梭形的身躯,并成为优秀的游泳健将。它有着灰黑色的背脊,白色的腹部。它的头像圆锥一样,前面很尖,像火箭头儿。它通常只吃些鱼虾之类的.生物。海豚大多数是群居的。究其源,它还是哺乳动物呢;它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用肺呼吸。
海豚似乎通人性,人们凭着感性首先发现了这一点。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人们还发现海豚对人类的语言信号的理解力超过了任何一种动物。这一发现,使生物学家们非常重视。
去年5月,人们捕获了两条海豚,送到了美国檀香山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进行研究,并且开始了对它们训练。对于海豚之所以能够懂得近似人类语言的原因,人们已初步了解。研究哺乳动物的专家赫尔曼告诉我们:海豚在野外利用视觉,但它们是依靠听觉来辨认方向的,能借助于特殊的晡声或“吧嗒吧塔”声来交换信息。因此,完全可以把人类简单的语言注入电子计算机,由电脑控制波形发生器发出一串便于识别的水下笛声信号,来指挥海豚游泳及各项表演,所以说,它可以理解“近似人类的语言”。另外,赫尔曼还告诉我们说,对于海豚语言的基本规则人类已有初步探讨,即实物单词(指宾语)必须放在行为单词(指谓语)之前,而修饰语也位于实物动词之前。因此,由两个单词构成的指令“窗口,尾巴——接触”的意思就是“到池下任何一个窗口,用你的尾巴去接触它”。当笛声信号传过来时,海豚便能理解它的意思,按照信号的要求去完成动作。
经过一番训练,那两只海豚“凤凰”和“阿基凯梅”都已熟习300个以上的句子,并且对其中80%以上能做出正确反应。人们对研究结果非常惊讶,海豚的聪明超过了一向被人们所重视的黑猩猩。并且,海豚对人类语言信号的理解水平之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试想,既然海豚能理解人类的语言,能不能让它为人类做些工作呢?人们指挥海豚去探测鱼群,试验结果是喜人的,它的探测力几乎比探测仪还准确!这一结果,使人们对利用海豚充满了信心。
海豚居住在海洋里,能否利用它这一特性,让它帮助人类进行海底勘测,开发海洋资源的工作呢?我想,海豚一定能够胜任。此外,海豚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却生活在海洋中,这很可能与数千万#前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地壳的变迁有关系。因此,海豚对于人类研究地球与生物的进展情况有着一定的意义。研究海豚的结果,使人类更加重视生物科学的开发,仿生学的发展就是一例。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不仅了解了自己,也在了解所有生物以及地球。人定胜天,只有人类才能战胜并主宰自然。最后,我还要说一句:谢谢你,海豚,谢谢你,人类的助手!
有关海豚说明文4
我曾多次见到海豚,几次是在海洋馆。还有一次是在大海里。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海洋馆的海豚训练有素。它们在训兽员的指挥下在游泳池里高高跃起,用细长的嘴巴顶一下皮球,随后落入水里,就像一尾尾落入碧波的仙子,妩媚而灵动。之后再表演钻圈圈,它们先在水里摆动灵活的身躯来到圈子的下前方,在纵身一跃,灵巧的钻过了吊在空中紧挨着的圈子,最后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优雅地落如水中。
而海里的海豚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在海里随心所欲的畅游。但在这么多游客的目光下还是免不了有些害羞的。它们常常“吝啬”的露出鳍,随后又潜入深海,神出鬼没的。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留给我们的是无尽想象的天空。还有时它们双双出现,像默契的情侣一般,在海里摆动尾巴游来游去,又在海面时隐时现。
我想,我就是那海洋馆里的海豚吧。为了生存而不断练习,为了掌声而努力表演。我羡慕大海里的海豚,我渴望像它们一样得到快乐和自由。
第四篇:《洞穴奇案》读书笔记( 纯原创)
《洞穴奇案》读后感
10法学二班20101021210
一、阅读感想
《洞穴奇案》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上面说的有意思,并不是指它会让人乐不可支,也不是指它有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事实上它的情节只有差不多两页半),但是它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法律与道德,理性与情感,个体与群众„„它们在本书中兵戈相向,辩论对抗,难分胜负,在刀锋剑刃碰撞中迸发了照亮大脑与心灵的智慧光芒。说实话,读下这本书,我的感觉是精疲力竭。也许是外文翻译作品的缘故,读起来总觉得不是那么顺畅,但你又挑不出一句废话,因为它已精简到无字可减,这也正是它仅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的原因,但是,171页的篇幅中蕴含的信息又是如此之大,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厚到拿起来都觉得吃力的书。
我并不是一口气读下这本书的,这导致我每次打开这本书时都不太记得清之前的判词,但后面法官的判词又有很多地方针对前面的观点提出辩驳,这迫使我必须不时地翻阅前面的判词,最后我不得不用便签贴在各个法官的判词处,这让我可以随时翻阅任意一个判词,这才使得我的阅读稍稍轻松了些。
在读这本书得时候,一开始我觉得第一个法官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第三个,第四个法官都一样有道理,可他们的理论所推出的结果又截然相反,这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思索,我终于明白是我的阅读思考方式有问题。在我阅读一个观点的时候,我总是先把它作为一个权威、一个标准答案来看,先把它升到了一个高度,这样一种仰望的阅读视角使得我只懂得接受,将所看到的全盘接收并默认为正确答案,从而压抑了自己的想法与异议。这是不对的,这是高中式的填鸭式的阅读方式,这不能适用于大学。大学的阅读方式应该是抱着一种永远不完全相信,永远怀疑,永远挑刺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异议”有成长的机会并以此得到真知。当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改变我的阅读方式,用大学的阅读方式来读《洞穴奇案》,从而得到了我的“异议”。
二、我的“异议”
1.生命价值的衡量。在书中塔利法官在他的论述中谈到威特莫尔的生命价值不低于他的伙伴(P93),一命换多命是一项划算的“交易”,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生命的价值该如何衡量?对于生命真的是机械行的多大于少么?难道我们应该为了就100个希特勒而杀1个爱因斯坦?如果回答是不,那么我们又如何判定生命的价值?以一个人对整个社会,对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么?那么在一个人还未过完他的一生的时候我们又能通过何种手段得知在未来这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呢?毕竟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在他的前半生安安分分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在其后半生无恶不作,同样,一个大恶人也完全可能改过自新造
福全人类,这样看来,我们又无法确定生命的价值了。
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让我想起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三个大学生为救两溺水儿童而丧命的案例。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我认为这是如此的不值得,因为当时的我也认为三命换两命不值得,并且我觉得那些投在那些大学生身上的资源要比投在溺水孩子身上的资源多得多,因此我觉得这样的交换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可是过了几年,我的想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开始认为生命不能以多少来衡量,其次,大学生和孩子身上都有无限种可能,我们都无法预测如果他们此时不死将来会为社会、为人类带来什么,因而无法判断他们社会的影响是正值还是负值,正或负的值得大小又如何,从而不能依据其对社会的影响而对他们的生命价值作出一个判断。
2.本案与联邦诉沃尔金案不同。伯纳姆法官在论述其“饥饿不能成为杀人理由”的论点时将洞穴案与联邦诉沃尔金案作了类比(P63),但我认为两者不能一概而论。沃尔金并所处的境地并不像探险者们那样封闭,他可以在建筑工地上找一份薪水不高但足以让他可免于饿死的短工,或寻求政府救济等,很明显他的选择要比探险者们多得多并且其可行性也大得多。
3.怎样才算公平。伯纳姆法官在论述其“饥饿不能成为杀人理由”的论点时提到四种可替代杀人的选择,其中包括等待最虚弱者自然死亡(P64),而塔利法官认为这根本就是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成员对最虚弱的成员的直接选择,这使得他们不再平均地承担死亡的风险,因而不公平(P96)。这让我又陷入了一个泥潭——到底怎样才算公平?是什么都不做根据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淘汰一个成员公平还是有诸如抽签这样概率相等的方式让所有成员平均地承担死亡风险公平?我思索良久依旧得不到答案。
4.被告是否应为所遇到的危险负责。伯纳姆法官指出探险者们明知登山的危险还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下,他们不能以自愿面对的危险为由受惠于紧急避难,并且指出他们应对危机准备不足(P65),戈德法官也提出由于他们自愿走入一个布满危险的环境中,他们应对自己所陷入的困境负责。(P133)但是,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危险的,比如说使用高压锅,我们都知道使用高压锅可能引起爆炸,但我们还是在使用它,并且在遇到由此而引发的危险时得到保险公司和生产厂家的赔偿。坐车也可能发生车祸,吃饭也可能食物中毒,我们明知有这样的危险,可我们还是选择去坐车,还是要吃饭,怎么可以因为明知危险还去做这样的理由去指责一个人呢?
况且我们明知营救活动可能会让那些营救队员陷入生命危险,我们还是选择派他们去进行这个最终导致十名营救队员失去生命的危险活动,那我们这个决策也是一个错误么?
伯纳姆还提出应当责备被告应对危机准备不足。(P65)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斯普林汉姆法官的观点(P85),什么才算真正的准备充分?我也认为探险者们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详细的理由斯普林汉姆法官阐述得已十分详尽,在此我就不多赘述了。
戈德法官在论述其“被告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点的时候,举了一个一个男人为加入某帮派而“必须”强奸妇女的例子,但正如洞穴案中的探险者们一样,的确存在完全无辜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
个检察官受到一个犯罪集团的报复,他们将他绑架并同时绑架了一个无辜的路人,他们要求那个检察官杀掉那个完全无辜的路人,否则就杀了他,但他们并不保证在他自杀后放过那个路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这个案例里面,路人无疑是无辜的,但检察官也是无辜的,他之所以会陷入这个困境,是因为他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依据法律将一个罪犯投入监狱,我们怎么能因此责备他?所以,的确有一些陷入困境中的人事完全无辜的,洞穴按中的探险者们就是。
5.什么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少数服从多数是否正确。我们一直在说公平正义,但我始终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在很多做出重大决定包括立法时,我们采取的都是少数服从多数,但这真的是公平的么?我们这样做不就是对少数派的一种漠视和迫害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每个人的思想都不相同,我们一直主张多元化多样性,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但我们同时又在大多数情况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这样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况且多数派的选择一定优于少数派吗?我们知道民众是很容易被煽动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是错误的判断的,这样就会行成一种多数人的暴政。
伯纳姆法官在论述其“选择被害人有欠公平”的论点时,指出威特莫尔在最后撤回了同意,这使得选择方法很不公平。(P66)但是现在我们所订立的契约、所作的决策都不是全票通过,为什么我们认可这些“少数服从多数”,却不能认可洞穴里的“少数服从多数”呢?
6.举例不当。伯纳姆法官在论述其“法律无关同情”的观点时举了一个富人为了衣服杀人的例子与洞穴案相类比(P61),但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该例子中的富人并没有遇到像洞穴案中的探险者那样的绝境,他拥有许多可行性很大的选择,如就近买一套衣服等,并且着装不够得体这样的理由显然不能与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境地相提并论。因而,这样一个例子用在这里并不恰当。
7.道德不比杀人自保更重要。特朗派特法官提出“道德比杀人自保更重要”,这一点我完全不认同。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不去杀人,这的确是值得赞扬的优良品德,但对于优良品德,我们只能肯定和鼓励,不能强制要求,优良品德只能追求而不能要求。我们可以让教育家们鼓励教育大众舍生取义,但我们绝不能以法律的名义强制要求民众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不去杀人,公民有不这样做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
8.法律的目的不是导向。戈德法官提出“无罪判决可能会导致悲剧重复发生”(P137),雷肯法官提出“严格惩罚犯罪是预防犯罪最有效的手段”(P145),但我认为我们不能以判决带来的影响为衡量标准决定一个案子该如何判决。法律的目的是审判,不是引导。在我看来,法律是作用于一个事件发生以后的,作用于发生之前的应该是道德。否则舆论就可以影响案件的审判后果,法律的公正性必将不保,法律的尊严也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三、我的判断
对于这个案子,我真的无法作为第十五位法官写出我的判决,该书中十四位法官的论述都不能完全说服我,但又有很多地方我很赞同比如不能为了生存而杀了一个器官配型与自己相符的无辜者等。
我没有一个具体的判断,不能提出经受得住推敲的论点,我只有一个倾向性的判断——我会做出有罪的判决,只要违反了法律,就是有罪的,至于他们的绝境,道德冲突,社会影响等应该交由政府来考虑,政府可以做出行政赦免等,政治和法律不应该混淆。因为法就是法,没有但是。
四、总结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离法律近了,但又离法律更远了。我学会了用更多的视角来审视案件,但是我在一个案件面前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即刻的、干脆地做出一个判断,因为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果天差地别。
也许是因为我对法律的学习还不够,也许过一些时间,等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的时候,再来看这本《洞穴奇案》我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体会。
总之,《洞穴奇案》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更是一本值得反复读一生的书。
第五篇:读《洞穴奇案》有感
思辨求索 永无止境
——读《洞穴奇案》有感
陈璐 周口检察
今天的读书分享要从一个故事讲起。故事发生在一个石灰岩洞穴之中,五名探险人遭遇山崩,受困山洞,洞中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甚至,没有希望。在被困20天后,他们终于通过无线电与外界取得联系,得知最快也要至少十天才能获救。然而,医疗专家告诉他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再活十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无奈之下,他们共同决定,抽签选出一名牺牲者作为食物。直到第32天营救终于成功了,人们才知道,其中一位探险者已经被同伴杀掉吃了,其余四人虽然获救,却以谋杀罪被告上法庭。同志们,如果您是法官,会如何判决呢?
这个将情、理、法的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的案件就是法理学上著名的“洞穴奇案”,该案例是美国的法理学家富勒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法律虚构案,因其引发了数十年经久不衰的探讨而被誉为法理学史上永恒的“洞穴”,是西方法学院的必读文本。在《洞穴奇案》这本书中,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本案的罪与非罪作出了14种不同回答。目的不仅在于求得结论,更在于将各法理学派无比精妙却又相互对立的观点融入争论之中,在思辨中启迪智慧、碰撞思想,向读者展现出一场华山论剑般的抗辩盛宴。
就拿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来说,我们都知道紧急避险作为一种法律允许的行为,它的客观特征就是,当一种合法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一种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从无罪的角度,作者认为在水尽粮绝的洞穴中,在被困20天之久的情况下,杀掉1人的替代选择就是5人全部饿死,这难道不是最强烈意义上的不得已吗?同时,人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悲剧性事故中存活下来,就如同英国的法学家边沁所言“所谓正义就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牺牲1人来挽救4人当然保护了较大的合法权益。
读到此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被告的行为足以援引紧急避险的抗辩而被宣告无罪。但是,作者对该问题的思考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从对立的角度寻求突破,进而犀利地指出减轻饥饿并非只有杀人一种选择,比如可以等待第一个饿死的人出现然后吃掉他。此外,把一命看得轻于四命无疑是功利主义,而功利主义正当性的前提是牺牲的利益和保留的利益都是可以计算和衡量的,然而,人的生命是可以计算的吗?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什么样的对价能够让您交出自己的生命呢?事实上,在法律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绝对价值,任何牺牲都必须是自愿的,这是文明社会不言而喻的真理。
听完上述辩驳,原本坚定的无罪判断开始动摇,不禁感慨,作者竟然如此轻易地在三言两语之间就颠覆了我们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思辨的魅力。继续读下去,发现作者又从刑罚目的、法律解释、道德底线、受害人承诺、囚徒困境等角度,以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跟随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发现自己对罪与非罪的判断一次又一次被颠覆,于是惊叹于作者能够做到不断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换位思考,在自我辩驳之中,完善观点,逐步接近无懈可击。
作为公诉人不正是需要这种思辨的素养吗?公诉业务的核心就是出席法庭指控犯罪,而庭审现场是社会公众感受公平正义最直接生动的舞台,是检察机关教育群众、展示形象的窗口。成为一名公诉人之后,我不断问自己如何才能以最佳效果将正义用看得见的方式展现,做到“说得清、诉得准、辩得明、判得了”呢?本书的作者给了我答案,那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思辨思维,换位到辩方的角度自我审视,在反复思考中理清观点、夯实依据、做足准备、强化指控。
这本闪烁着思辨光芒的好书,启发我认识到与公诉结缘就意味着要与思辨同行,唯有在思辨中不断求索,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好守护公平正义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