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斯妥也夫斯基读书笔记(一)
作者簡介: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杜斯妥也夫斯基,俄國作家,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這使得他得以19世紀暗潮洶湧的俄國社會中小人物的心理。部分學者認為他是存在主義的奠基人,如美國哲學家瓦爾特·阿諾德·考夫曼就曾認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是存在主義的完美序曲」。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他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宗教、哲學及心理學的想法。他的作品探索自殺、貧窮及道德等主題。其中和心理學有關的主題有首次出現在《白夜》中的作夢,以及首次在《少年》中出現的父子關係。他大部份的作品都呈現當時俄羅斯混亂及複雜的結構。杜斯妥也夫斯基早期的作品是以文學寫實主義(英語:literary realism)及自然主義文學的角度來看社會(例如貧富的差異),早期的作品中也受到很多其他作家的影響,甚至其中有部份被指責是抄襲的,不過後來個人風格越來越明顯。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出獄後在著作中加入宗教性的主題,特別是俄羅斯東正教的內容。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哥德小說、浪漫主義及諷刺的成分。
――維基百科
讀書筆記:
一、人類是孤獨的。
《聖潔的靈魂》里,男主人公“我”更是這樣一個孤獨的人。作為當鋪老闆,“我”遭受著別人的非議甚至於輕蔑;“我”重視金錢,這種在年輕人眼裡看不起的世俗之物;在軍隊里,我也是一個異類,因為拒絕和別人決鬥而被看為一個懦夫。或許是堅守自己,或許是與世格格不入,造就了“我”渴望被妻子理解、被妻子欣賞卻又對妻子看不起的性格特征。這一切終究埋下惡果,最終導致了妻子跳樓自殺,“我”又歸於孤獨。
人類的矛盾性由此而體現:偉大和渺小,自卑與自負,善良與殘忍,從來都是並行不悖的存在於人類心靈里的。我們心懷善意,但我們也怕善有惡報;我們堅持自我,但也想要符合世俗;我們渴望愛,但也希望能夠平等的被愛。這些細微卻又真實的想法,才造就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類本身如此複雜的特性,使我們更加容易在追逐的過程中“迷路”。就像文中的“我”,儘管如此渴望妻子的理解和欣賞,卻迷失於追求中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實表達以及對妻子的體察,最終導致妻子跳樓自盡。
唯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心。不管什麼時候,待人坦誠,誠實守信始終是贏得人心的不二法寶。不管我們是怎樣複雜的個體,最終也逃離不了歸於簡單。真實才是我們最最聖潔的靈魂。
二、讀完《天堂的聖誕樹》,讓我想到了另一篇舉世聞名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同樣都是出自貧寒人家的孩子,同樣都如此渴望幸福並且理應得到幸福,最終卻都只剩悲慘的結局。
這讓我又一次陷入對貧窮的思考中。不管是當時的俄國,還是現如今我們存在的世界,貧窮始終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因為貧窮,基本的生存權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貧窮,有無數美好的夢想被扼殺;也因為貧窮,無數的分歧與矛盾由此造就。
據統計,世界依然約有12億人處在極端貧困之中,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儘管世界各國及各種世界組織已經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但我們面對貧困問題時依然顯得束手無策。所以,為甚么貧窮?
記得我之前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講述貧窮的根源。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當政府致力於發展教育、注重培養人才時,卻依然有許多人改變不了貧困的現實,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體制當中,依然存在有許多騙局:很多學校只是注重利益,並不關心教授的知識與技能的實用與否;仍然有許多國家缺乏對教育的基本規範,導致教育體制的腐朽化。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沒有努力,而是我們的努力往往只浮於表面,沒有切入本質。
貧窮依然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唯有解決了人類的溫飽問題,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的生存與發展,我們的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三、《聖誕樹和婚禮》是一篇典型的譏諷小說。杜思妥也夫斯基在小說裡毫不留情的諷刺了爱财如命甚至不惜犧牲別人幸福的上流貴族們。聖誕樹,原本應該是單純美好的象徵,應該如婚禮一樣能夠給人以幸福感,在故事里卻成為一場悲劇發生的前兆――正是在一個聖誕夜的宴會里,愛財如命的朱利安·馬斯塔可維克動了要娶只有十一歲的女繼承人的賊心。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后,朱利安終於得手,最後成功娶女繼承人為妻,上千萬盧布的財產最終到手。
與在小說里處在強勢的朱利安·馬斯塔可維克相比,小男孩則完完全全處於弱勢地位。在小說里,小男孩是主人家里媬姆的兒子,自幼失去父親,想與其他小男孩們一起玩耍卻又害怕得罪他們。最後只能與獨自玩洋娃娃的女繼承人一起玩耍。貧窮與富有,完完全全造就了兩個世界,兩種人格。一種衣食無憂,用盡手段要取得更多財產,一種膽怯害羞,努力為自己爭取和別人一起玩耍的機會。這在小說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讓人體會到當時俄國社會貧富差距之大,社會矛盾之深。
處於有權有勢階層的貴族名流們,對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況漠不關心。相反的,貪得無厭,對既得利益並不滿足,想盡辦法攫取更多利益,哪怕犧牲他人的幸福。這更讓我們聯想到當今社會的現狀,如果我們不遏制貧富差距的繼續擴大,不規範監督權勢與財富的流動,那麼也必將造成和當時俄國社會一樣的慘劇,富人與窮人的鴻溝必將無法彌補,社會將失去公平與正義。
第二篇:杜拉拉读书笔记
杜拉拉读书笔记
忘了第一次读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当时只是把它当小说来看,只觉得剧情写得还可以,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参加工作后再看却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看里面的例子,导致自己几乎所有的错都走了一遍。感同身受让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变得更加沉重起来。如果能对拉拉的求职之路多些思考,大概能少走很多弯路。
为了进外企,拉拉奋斗了好一段时间,在民企和国企都干过,目标清晰让她的路走得似乎少很多纠结。而我却因为害怕而把看似有希望的机会挡在了门口。大概现在想这些都没有意义,所以还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是受第一份工作的影响还是骨子里的倾向,现在的我对到一家规范的、充实的企业中去有着强烈的欲望。如果非要在平庸而知足的生活和奋斗并切实感受自己的成长之间做选择,大概我会选择后者。或许这仅仅来自内心对成功的渴望,以及这个年纪特有的焦虑。只是站在这个路口,却禁不住驻脚张望,害怕不知道哪里突如其来一个变故,把自己已有的少有的幸福都一并剥夺。或许患得患失让一个人失去的远比放手一搏来得更多。
不知是自己资历太浅还是天性愚笨,对职场中的很多问题都抓不住诀窍,总是弄得灰头土脸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别说解决方法。拉拉经历的很多事都是自己曾经或者现在所面对的,只是当时的自己却无法像拉拉般勇敢,也不如拉拉般能忍。不能准确判断当下的形势大概是我的一大硬伤,于是产生了各种错误的选择,导致了现在的处境。
总是容易过度美化或者低估事情的程度大概是判断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客观看待所面临的一切,并且宏观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利弊,结合长期和短期利益,而是抓住一点死磕到底,最后把自己逼到你死我亡的地步。回过头看,其实不过如此。
两三天看完的书,拉拉却已走过了半年。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恨不得和她一起,经历所有一切,只是时光漫漫,回过神来,原来才不过48小时,颇有山中方一日之感,当下心里又添一丝失落。书中对拉拉所经历的困难描写得很到位,只是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实里,大概这里只是九牛一毛。复杂的人事关系、权利斗争,长达半年的跳槽波折,只有真真切切经历过的人,才能从其中窥探分毫。而面对这些,需要莫大的勇气,又让人增添几分唏嘘。
故事已经结束,我想,我也应该回到现实生活,勇敢的过日子。
第三篇:伊库斯读书笔记
《伊库斯》读书笔记
动画1002虞海洋
一、故事梗概
在当代英国南部洛克比的一家精神病诊所里,医生荻萨特接收了一个被人们判定为神经病的17岁男孩--艾伦。这个因刺瞎马眼而被监禁的男孩。在为其治疗的过程中,艾伦讲述了他发生的事,让荻萨特了解了一些艾伦的故事。荻萨特为艾伦催眠,艾伦讲述了他刺瞎马眼睛的原因,在和艾伦不断的接触中,荻萨特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判断,在艾伦精神世界的深处,荻萨特看到了他的家庭,看到了他父母的婚姻与教育的裂痕。
二、分幕梗概
第一幕:在当代英国南部洛克比的一家精神病诊所里,医生荻萨特接收了一个被人们判定为神经病的17岁男孩--艾伦.这个因刺瞎马眼而被监禁的男孩。在为其治疗的过程中,艾伦讲述了他发生的事,让荻萨特了解了一些艾伦的故事。第二幕:荻萨特为艾伦催眠,艾伦讲述了他刺瞎马眼睛的原因,荻萨特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判断,在艾伦精神世界的深处,荻萨特看到了他的家庭,看到了他父母的婚姻与教育的裂痕。
三、主要人物剖析
艾伦·斯特兰:拒绝成长,选择逃避,遗世独立,对社会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马丁·荻萨特:有着不切实际的梦想,讨厌麻烦,但又拥有爱心,善良。
四、次要人物剖析
弗兰克·斯特兰:对艾伦严厉,将艾伦视为私有财产,而且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个伪君子。
多拉·斯特兰:溺爱孩子,但对宗教的信仰超过了一切,对艾伦几乎病态的灌输基督教,将艾伦视为私有财产。
基尔·梅逊:懵懂的天真少女,大胆,有勇气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人。
五、经典台词
1、荻萨特什么?
艾伦我在那儿看见了一匹马,骗子。
荻萨特那是你多大?
艾伦我这么会知道?……六岁。
荻萨特好,说下去。你在哪儿干什么?
艾伦挖沙子。
荻萨特是垒沙子城堡吗?
艾伦还能是什么呢?
荻萨特还有呢?
艾伦忽然我听见这个声音从我背后传来。
荻萨特什么声音?
艾伦马蹄声、泥沙溅起的声音。
荻萨特泥沙溅起的声音?
艾伦潮水退了,而他在奔驰。
荻萨特他是谁?
艾伦就是这个人。像是个大学生。他骑着一匹大马——催着马跑,我估计他没有看见我,我就冲他喊:嘿!他们才及时闪开了。
2、艾伦不!
基尔还有什么地方呢?这儿最好了!
艾伦不!
基尔你是不是想回家去见你爹爹?
艾伦不!
基尔那就来吧!
艾伦为什么不到你家里去?
基尔不行!母亲不喜欢我带男孩子回家。我告诉过你的……不管怎么说还是草房里好一些。
艾伦不!
基尔里面有很多干草。很舒服。
艾伦不!
基尔为什么不?
艾伦它们!
基尔道尔顿要睡觉了……怎么回事?……难道你不愿意? 艾伦我愿意!
基尔那你说怎么着?
艾伦它们!……它们!……
基尔谁?
艾伦马。
基尔马?……你真的有点傻,是不是?……你是什么意思?
啊,你冷
艾伦不!
基尔你到底怎么回事?……
听着,如果看到马就使你不安,我的大老爷,我们关上门就行了。你别
去看它们,行吗? 了……咱们赶快钻到干草堆里去吧。你会暖过来的。
第四篇:读书笔记一
1、以利交友,力破则破;以势交友,势倾则绝。
2、不责小人之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3、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规范。
4、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就你的要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路上的行人不止你一个。——奥黛丽.赫本
5、存在即合理——黑格尔
6、姑娘,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小二了。
7、智慧照亮心灵,才智改变命运。
8、为了一些渺小的东西而费尽心机,到头来只会使自己变的渺小。
9、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对了恭敬,就是庄严你自己。
12、成功是智慧的化身,在社会中往往只有那些具备创新精神并且能够正确思考的人,取胜的概率才更大。
13、倚栏听风,檐下赏雨。
14、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15、摸不到的颜色,是否叫彩虹;看不到的拥抱,是否叫做微风。
16、富有与不富有,不在于金钱的多寡,而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17、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18、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19、要尊重每个人,无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20、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难舍难得,不舍不得——弘一大师
21、一等人成龙成凤,二等人攀龙附凤。
22、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
23、机会经常来敲门,可是你经常在家吗?
24、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
25、马在松软的土地上容易失蹄,人在甜蜜的语言中容易摔倒。
26、美好的爱情,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
27、一棵大树最高能长到122米—130米。
28、欲如火,不止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滔天。
29、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四把手没有真理。
30、人的不幸程度,是由人对不幸的理解决定的;
31、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32、人之交往在于减,世之安宁要靠信;
33、只要你想到赢,你就不会紧张,你紧张,只是因为你害怕输!——邓亚萍
34、时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35、少年时取其本,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36、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37、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丑陋。
38、当你往上爬的时候,要对被人好一点,因为走下坡路时会碰到他。
39、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找借口。
40、我只有这么一颗心,你就看着伤吧!
41、暗恋是成功的哑剧,说出来是悲剧吗?
42、人有一亏,天有一补。
43、凡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4、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让你挫败的不是对方的高大,而是你内心的矮小。
45、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4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7、笨人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其笨,而在于自作聪明。
48、碌碌无为者的通病在于认为凡事都是理所当然;然而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人们往往都会质疑这些理所当然。
49、找到没有勇气做后盾的成功,比找到三条腿的蛤蟆还难。
50、人生的好手,就是能把绊倒他的石头点成金锭的人。
第五篇:读书笔记(一)
读书笔记
(一)胡锦涛同志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即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深入回答: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着重关注哪些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显然,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最重要视角,也是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最重要视角。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创造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对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主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主潮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向正在不断深化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国际格局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拓展认识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全球化大趋势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的突出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和谐世界”论与“和平发展”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合作和制度交融。科学发展观刚刚提出不久,2006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世界宣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以对世界文明多样性包括制度文明多样性作为基本前提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理论成果。
当今世界是制度文明多样性的时代,在人类制度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国家的实践积累所创造出的制度文明,相互比较,相互交融,犹如涓涓支流,融通汇集成世界制度文明的磅礴大潮,共同谱写人类制度文明的壮丽篇章;在当今世界,没有一种关于制度文明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评判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是否文明,关键是要看它是否与这个国家的国情相适应、是否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最根本的要看是否能够促进这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是否能够给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带来安全与幸福;不同制度文明之间,应当超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加强对话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借鉴,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使制度中的文明因素得以充分释放,内在地增强制度文明的发展力与影响力。如此等等创造性的认识与主张,是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体现。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指引下,我国的制度改革与建设朝着世界制度文明多样性与共融性的方向大步迈进,形成了立足实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主旋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三个“没有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没有变;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的属性和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三个“不能变”: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能变;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变;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方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反复强调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