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时间:2019-05-13 14: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第一篇: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2)一宗教来发动 组织群众,不仅不能正妻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4)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最终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实在是太多太多。

主观原因: 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仅供天津;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均值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此外,天国法令相当森严,刑律残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因此得不到当时国内主流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早年由南王冯云山制订),愈来愈脱离民众。加上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1855年起放宽),凡此种种皆不得民心。

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尤其是天京事变,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乱,人心更加涣散。后期不肯放弃天京,不肯转移至外国列强不能深入的内陆地区发展。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后期清军却得到洋人支援,形势此消彼长。当时西方国家主流思想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如洪秀全为上帝儿子等思想违背教义,实为异端。太平天国又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入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李秀成进攻上海不成功,导致战局更为不利。

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得到人民支持。

第二篇: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

在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本时,我对于太平天国的那块产生了兴趣,作为一个近代最激烈的农民起义,它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它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建立的政权。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包括女兵10余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变乱后,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其的始作俑者,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太平天国的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这个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种冲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性文献是前所未有的。洪仁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农民战争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坚持战斗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在上海附近,击毁敌营130多座。在浙江的一次战斗里,打死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略者,也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由于清廷倚赖汉人组建的湘军和淮军才能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平乱有功,逼使清廷更加重用汉人,汉人在清廷的权位因而大增,同时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在当时许多人民受其压迫。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其倡导的社会改革,对日后的中国有一定的影响.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持续十四年(1851-1864),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歭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使清廷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早年由南王冯云山制订),愈来愈脱离民众。加上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一些违背民意的措施,例如在首都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1855年起放宽),凡此种种皆不得民心。

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最后引致领导集团的分裂。1856年秋,正当太平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挑战洪秀全的地位,引致洪秀全下密诏诛杨,触发“天京事变”,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二万余人被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后来翼王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疑和有意迫害,带领大军出走,从此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洪秀全晚年用人唯亲,不太信任外人,政事混乱,生活糜烂,军心更加涣散。

太平天国未能争取外国支持,后期清军却得到洋人支援,形势此消彼长。西方国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相差甚远,实为异端。太平天国又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入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后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李秀成进攻上海失败,导致战局更为不利。

天王洪秀全后期不肯放弃天京,不肯转移至外国列强不能深入的内陆地区发展。

太平天国连年战争及其内部的统治,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得到人民支持。

太平天囯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并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愈来愈脱离民众。最突出的是大纳嫔妃,大搞礼仪。建都南京以后,更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他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还有宫女1000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所以他只能用数字来编号,如第30妻、第81妻等等。

第三篇: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将自发性的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对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沉重地打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八旗绿营的溃败,大大削弱了封建统治势力,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和崩溃。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五,太平天国起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积累了经验。

原因:第一,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存在的狭隘性、保守性、

第四篇:太平天国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新探

太平天国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新探

作者:周衍发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1251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06日

1860年太平天国西征,其目的在于攻武汉,解安庆之围,以保天京。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一次重大的军事战略活动。它的失败,造成了安庆失陷,天京危急。史学界普遍认为西征是正确的,其失败原因主要是李秀成消极参战,贻误战机造成的。(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下册;牟安世《太平天国》;王戎笙等:《太平天国运动史》。)有的则认为是英国的干涉造成的。(王戎笙等:《太平天国运动史》。)我认为上述二说不是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整个战略决策的失误。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我的看法。

对军事形势判断的错误

1860年,虽然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攻下杭州,以“围魏救赵”战略,再破江南、江北大营,缓解了天京危机。但是,太平军已经丧失了长江水上的控制权,而湘军越战越强,清方已控制长江上游重镇武汉,开始包围安庆,太平军在江南统治并不巩固,整个形势,从根本上说对太平天国并不有利。

但是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则过高地估计自己。他们“所有各王对于天国之前途均抱乐观。„„他们说他们立志在本年夏间尽驱去长江一带诸妖。”(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对外关系考》,《太平天国学刊》第4辑。)独李秀成清醒地认识到“今敌无可败之势”,湘军还是“很厉害的”,“如食果未及其时,其味为苦。”(《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

(二)。)

第二次西征,是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在苏州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决定的。会议具体内容,因资料缺乏而不可知。但我们从《洪仁玕自述》中可以看到,在西征问题上,洪仁玕、陈玉成同李秀成有过激烈的争论。洪仁玕说:“殊忠王既抚有苏杭两省,以为高枕无忧,不以北岸及京都为忧。故予行文晓之曰:‘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由上而下,其势逆而难,况江北之北,河之南,自称为渔米之地,前数年京内所持以无恐者,实赖有此地屏藩资益也。今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今殿下云有苏浙可以高枕无忧,此必有激之谈,谅殿下高才大志,必不出此也。夫长江者号为长蛇,湖北为头,安省为中,而江南为尾。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则蛇既中折,其尾虽生不久,而殿下之言,非吾所敢其闻也’。后忠王复议‘特识高见,读之心惊神恐,但今敌无可败之势,如食果未及其时,其味必苦,后当凛凛’云云。”(《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

(二)。)

李秀成认为东南的新根据地尚未巩固,上海、湖州等尚在清方手中,全军西进,孤注一掷去救安庆是劳而无功,甚至是危险的。他主张首先经营苏浙两省,然后“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支南进江西,发兵一支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矣。”(《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

(二)。)

洪仁玕的看法,从理论上说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如何解决上游的危机问题上,应该说李秀成主张更为实际、合理,胜过洪仁玕、陈玉成一筹。

第二次西征的错误战略决策,却得到洪秀全的肯定。那时,江西德安县以及随州、义宁、武宁、大冶、兴国、通山、通城等地起义者纷纷差使至苏州,表示愿意投靠太平军。李秀成上书天王准备去招收数十万众,再行西征。继而又提出“买粮入京”,作好御敌准备。但是这些合理的意见,均被洪秀全否定,并且责备李秀成为“怕死”。李秀成说:“天王严诏颁到,命我赴上游,催我领军而去扫北,那时无良计”,只好“强行而止”。(《李自成自述》影印本。)

第二次西征攻武汉救安庆的“围魏救赵”战略,从实施来看,也是个冒险的计划。它同李秀成从苏南攻杭州救天京之围,有很大不同。从苏南攻杭州那时路途短、兵力强大、集中,行军迅速,相反清军在杭州力量较弱,又毫无准备,所以太平军进军迅厉,很快取得成功。而西征则不容易的。陈玉成要从浙江杭州前线回师;李秀成的军队也要从江南抽调。他们要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数千里长途跋涉,还要经过清军重重防守,在丧失了长江水师支援,信息联络十分困难的那个时代,还要兵分江南、江北二路,这就很难行动一致,协同作战了。

陈玉成、李秀成在行军途中,并不是直趋武汉的。陈玉成于1860年9月底自天京率部渡江北上,捻军这时正被清军民困于皖北定远。陈玉成率军解定远之围后,汇合捻军,力量大增。这时陈玉成却停止西进,反而南走庐州(今合肥市)、桐城,试图直接解安庆之围。11月下旬,陈玉成进屯桐城西南挂车河,连营40余座,强攻多隆阿、李续宜所部湘军。多、李知陈玉成部远道而来,利在速战,遂凭垒顽抗。太平军猛攻数日不下,反面损兵折将,捻军首领孙葵则战死。陈玉成这才引兵西征,但已误时多日。

李秀成南路西征军出发比陈玉成晚了一个多月。他率军经繁昌、南陵、石埭、太平等地。12月克黟县北境军事要地羊栈岭,距湘军祁门大营仅60里,这时大营空虚,曾国藩吓得准备再次自杀。李秀成却毫无所知,怕湘军出击,反而绕道徽州,入浙江常山。1861年2月由常山入江西,围攻建昌;经20多天的围攻仍不下乃撤兵。这时已是3月下旬,陈玉成兵已进抵湖北黄州。建昌与黄州相去千里,信息不通,无法相互策应协攻武汉。李秀成转战江西各地,直到6月,才攻克湖北武昌县(今鄂城),逼近武汉。

停攻武汉并不完全是英国的干涉

英国侵略者为其在华的利益,无疑是要阻挠陈玉成、李秀成进攻武汉。1861年3月22日,英国参赞巴夏礼乘舰东返,途经黄州,上岸会见陈玉成,无理阻挠进攻武汉。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和革利果雷与克拉克合辑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西方通讯》载:陈玉成对巴夏礼说,他在进攻汉口的问题上有些犹豫,因为“他已听说英国人在汉口已经开辟通商”。巴夏礼说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联结,构成一个巨大的贸易市场,太平军夺取集中任何一个城市,都免不了要损坏由这三个城市组成的整个商港的贸易。所以,太平军必须远离武汉三镇。

值得注意的是:陈玉成攻打武汉是由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共同商讨并经洪秀全批准的重大战略决策。陈玉成不经天王批准以及同李秀成、洪仁玕商量,竟听从一个外国参赞的意见,擅自改变重大决定,这可能吗?他承担得起这么重大的责任吗?

那么陈玉成大军攻占黄州,兵锋逼近汉口时,为什么停止前进了?我认为,这是因为此时李秀成军仍在江西东部,陈玉成怕贸然进攻,会陷孤军深入的危险境地。再者,武汉是个水陆城市,太平军没有水师,作为军事家的陈玉成知道,在敌人水陆两军力量较强的情况下,无论进攻或者撤退都比较困难,不能冒然前进。况且,此时安庆已十分危急,陈玉成只好直接回援安庆。

南路西征军李秀成到达兴国时,英国驻汉口领事金执尔又跑来会见他说:太平军进攻武汉对商业不利,并吹嘘武汉驻有清军重兵,以阻止李秀成进攻武汉。李秀成一时失察,竟将联络军情的两封信托金执尔代投,结果被扣留,从而破坏了南北两岸太平军的联络。当李秀成看到了胡林翼、鲍超等部清军增援武汉,便于7月中南退江西瑞州,旋即渡赣江东走,9月下旬撤入浙江。南北二路西征武汉的计划遂半途而废。

清军早已知道太平军“围魏救赵”的计划

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头目早已知道太平军进攻武汉的企图,但却始终咬住安庆不放。曾国藩给皇帝的奏稿说:“逆党之救安庆,其取势乃在千里以外,皆所以掣官军之势,解安庆之围。论者多思撤皖之兵,回顾腹地之患,又有谓宜弃皖南祁、黟等县,敛兵退保江境者,鄙意皖围弛则江北之贼一意上犯鄂境,祁、黟退则江南之贼一意内犯抚建,故始终仍守原议”(《曾国藩全集》奏稿,卷8。)“自去年冬至今夏,几无日不战,无路不梗,幸坚持初议,不弛安庆之围。”(《曾国藩全集》书札,卷9。)曾国藩又说:太平军在江西、湖北攻城掠地,“皆所以分兵力,亟肆以疲我,多方以误我。贼之善于用兵,似较昔年更狡更悍、吾但求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转旋之机只一二月可决耳”。(《曾国藩家训》咸丰十一年4月4日。)他下决心,“纵使江夏(即武昌)或有疏失,安庆围师仍不可退”。因为太平军“纵有破鄂之势,断无守鄂之力,江夏纵失尚可旋得,安庆一弛,不可复围”。(《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2月26日。)他还一再致函,反复叮嘱曾国荃:“无论武汉幸而保全,贼必以全刀围扑安庆围师,即不幸武汉疏失,贼亦必以小支牵缀武昌,而以大支回扑安庆,或竟弃鄂不顾。去年之弃浙江而解金陵之围,乃贼中得意之笔,今年抄写前文无疑也。无论武汉之或保或否”,总以陈玉成“回扑安庆时官军之能守不能守,以定乾坤能转不能转。安庆之壕墙能守,则武汉虽失,必复为希庵(指李续宜)所克,是乾坤有转机也。安庆之壕墙不能守,则武汉虽无恙,贼之气焰复振,是乾坤无转机也”,因此,安庆得失即“关系天下之安危”。(《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3月24日。)胡林翼则“以安庆未下,进驻太湖。知贼援皖不利,必窜湖北,冀解安庆之围,乃命曾公国荃日夜围攻,豫筹一军防贼上窜。于是陈玉成再窜湖北,再击破之”。(《中兴将帅别传》第20页。)所以,李秀成在回答曾国藩的机要幕僚赵烈文的提问时说:“先欲救皖,后皖难救,又闻鄂兵强,故退。”(《能静居士日记》,《太平天国丛编简辑》。)曾国藩、胡林翼是从实际力量对比上,看出太平军力量已有限,从而制定了比较实际对策,这是西征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固多,英国的干涉,陈、李两军行动犹豫,步调不一,联络困难等。西征军即使打下武汉,如曾国藩所说,不能根本改变上游的整个战局,西征的目的亦达不到,也不能说成功。所以,上面的原因都不是主要的、根本的。西征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西征战略决策是错误的。从陈玉成军初战李续宜受挫,李秀成大军围攻一个小小的建昌,竟然十数日不下,说明这时他们的军力已是强弩之末。在力量对比不利于太平军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数千里的远征,其结果必然不妙。太平军当时应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短线进击,伺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要去争一城一池的得失。

【资料来源:《学术月刊》1991年第5期】

第五篇: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群众,历时14年,建立了农民政权,消灭了大量清军;晚清时,地方势力达到强盛时期,形成军阀割据。同时,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北方有捻军起义,南方有天地会、小刀会等领导的起义,西南地区有苗族、彝族领导的起义,西北地区有回民起义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反清斗争高潮,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

(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提出了反映农民拥有土地要求的《天朝田亩制度》,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方案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等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出路的新努力。

(4)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给英法联军和由外国军官组织与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以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使侵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5)冲击了西方殖民者,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当时也有一些西方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如英国人呤喇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还参加了太平军。他回国后写了《太平天请命亲历记》。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2)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第一,政权的封建化和腐败化。农民阶级可以暂时建立劳动者的政权,但其最终会演变为封建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诸王追求封建特权和享乐生活。在天京大兴土木,建造各种规格的如“天王府”“东王府”等豪华宅邸,排场阵势超过封建帝王。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政权领导者思想蜕化,相互争权夺利。诸王与部将及广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最后由争权夺利发展到自相残杀。天京事变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瓦解了领导集体,大批中坚领导和老将士被杀,元气大伤,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自相残杀破坏了大好局面。

第三,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土地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的局限性以及政策的失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纲领,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逆历史而动,不准搞商品经济。同时,由于士地纲领主张绝对平均,不管你生产多少都是平均分配,所以难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实行的。《资政新篇》虽然提出了个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建设方案,但是这一方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无法实行的,其中恰恰忽略了中国社会发展最关键,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政策上还一度要取消商业。另外,太平天国男女分营,一个家庭不能在一起生活,王者则可有后妃、宫女。

第四,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但到后来宗教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了。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基督教原始的平等思想,在运动初期产生过积极的号召、鼓动作用,但其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而是依靠迷信和天命思想等来动员人民群众的,如洪秀全的“天兄传言”、杨秀清的“天父传言”。天京被围,兵力不足,洪秀全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迷信不可能调动将士的斗志,反而会带来危害。另外,对外国侵略者一开始也因其信上帝而视为“洋兄洋弟”,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性。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巨大革命潜力的阶级,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下载太平天国失败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平天国失败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大争鸣 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大争鸣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熟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基本原因和深刻教训;学会多角度研究历史事物......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及教训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于拔高农民起义的作用,认定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不符合史实。近年来,有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

    特洛伊失败原因

    1.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 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

    ppp失败原因

    “鸟巢”是28届奥运会上,利用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建造奥运场馆的典型,由中信集团、城建集团、金州控股集团三家组成的中信联合体与北京市国有......

    创业失败原因

    创业过程中导致失败的九大原因在茫茫商海中,常常有许多创业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如流星般地陨落。借用并修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成功的公司多半大同小......

    徽商失败的原因

    清道光以降,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徽商衰落,不少前辈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研。有学者指出,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