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新听刘主任专题讲座学习体会65
听刘岩主任专题讲座《学生大面积参与活动的再思考》
-----学习体会
大港六小王新
为了促进教师对“学生大面积参与活动”的有效实施。开学初,刘主任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学生大面积参与活动的再思考》的讲座。“大面积”的提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和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学校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其宗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和可能提高的基础上有一个和谐主动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大面积”,不是“小面积”。同时,我们还清楚,“大面积”也不是“全面积”,我们力求在语文教学上“全面”收益。现将实施“大面积”的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学生先预习,促大面积学生参与。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衔接起来呢?我觉得,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新课改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生个体本身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有待开采的课程资源。叶圣陶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
第二篇:听苏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听苏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2011年8月29日,我有幸听了苏丽华主任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受益颇深。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对教学没有经验,没有教育艺术,同时也没有老教师那样的随机应变能力,但是听了苏主任的此次精彩讲座,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老师,首先应去成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好专业发展,上好每一堂课,争取使每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苏主任的讲座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教学前要进行有效的准备。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教师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熟悉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充分把握重点和难点,对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全面。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学习兴趣、习惯、态度和个性特点。
其次,要实现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第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问题要有现实性、思考性、针对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即课堂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问题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同时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第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有探究价值,教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探究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并且教师应该热情的参与学生的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的探究过程与结果,教师要给予宽容与欣赏。第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做到分工明确,建立有效机制,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第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料。“生成”是课堂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词。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预料之外。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的结果方能理解成为生成。第五,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的评价有时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应该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语言准确不模糊,既生动又丰富,严谨不失幽默,中听更中用,独特不乏创新。
最后,要有有效的课后反思。有效的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考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问自己:“我的知识够丰富吗?我的教学技能够完善吗?课堂教学中情感丰富吗?态度积极吗?价值观确吗?”等等一系列问题。反思,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总结的活动。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苏主任的此次讲座为我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将好好的吸收和采纳,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刘新录主任
刘新录主任
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
刘新录,男,1961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职务。
说起刘新录,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用“实在”来评价他。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中心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部党组工作部署,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大力推进优农事业发展。他认真的学习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了一大批干部。他密切联系群众,实心实意关心职工生活,成为大家信赖的贴心人。
服务大局谋发展
2004年8月,刘新录到中心任主任。上任伊始,他带领领导班子针对中心过去存在的业务分散、实力弱小、与部里主体工作相脱节等情况,发动干部职工就中心职能定位开展了大讨论,引导大家分析问题,提高认识,找出对策,提出了“三围绕”工作思路,即围绕党组工作部署、围绕业务主管司局的重点工作、围绕中心的职能,明确了中心“质量、安全、产品、市场”的职能定位。
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部里工作的重要职责。他始终把积极做好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当成中心的首要工作。积极配合种植业管理司“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及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做好粮食生产督导和相关业务工作。他身体力行,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乡村,认真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刘新录亲率工作组深入陕西省礼泉县白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了对口指导与服务的工作,并协调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和县、乡政府共同编制了《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印发作为全省编制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时任杜青林部长充分肯定了白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批示将《陕西省礼泉县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农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近几年,刘新录在履行职责,拓展中心业务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从四个方面予以强化: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配备精兵强将,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紧密配合种植业管理司,抓好22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开展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拓与国际农产品认证相接轨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在组织筹建认证机构、运行管理、标准制定、认证程序改进等方面花了不少的心血,目前已有30家企业获得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四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农业品牌化发展研究》报告,成功开展了中国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和中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评奖活动。
完善机制抓党建
一个单位的发展,党支部起到核心推动作用,作为支部书记的刘新录就是核心作用的领
头雁。始终把加强党支部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多年来,他一直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坚持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之余,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要求别人读一本书,自己先读两本书。坚持学习各种有关党建工作的文件、材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抓党建工作,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着力把党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完善了《党支部工作细则》、《党风廉政建设暂行规定》、《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在党组织保障方面,健全党的组织,确保每个党员参与党的活动,支部成员和内退退休党员分别编入不同党小组,使支部成员随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妇委会的工作,在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
他常说作为党的干部,要成为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他与中心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活动,及时指出他们思想及工作上存在的不足;组织党员上党课,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鼓励非党人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向上努力的决心,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大家的核心。目前中心党员由原来的24名增加到27名,入党积极分子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5人,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不断加强。
严于管理带队伍
刘新录对工作要求严是出了名的。他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请来了办公厅黄力程同志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作报告,用身边的鲜活人物来教育大家怎样对待工作和事业,使干部职工受到活生生的教育。一方面坚持严于管理,平时中心干部职工去他办公室报材料,都比较紧张,他审查很严,从标题到内容甚至标点符号都仔细审阅,任何错漏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时间一长,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经他这么一“卡”,大家“逼迫”学习了,文字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长进。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把优秀的干部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把每一个有才能的人放在适用的位置上。
他十分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中心专门制定了《职工培训教育管理办法》,每年安排青年干部参加部里的各种培训。中心还鼓励年轻干部在职学习,这几年,中心有2人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有2人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中心获部级先进集体有3项、先进个人有10余人次;在专业技术领域,中心获得的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有2项,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上几十篇。他更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只要是部有关司局借干部,他都派年轻得力干部去锻炼。他主张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中心下派到新疆建设兵团的挂职干部受到当地的好评。
群众利益无小事
刘新录经常讲:“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心中装着群众,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首要的事。
他了解到干部职工最关心的事之一是久拖未决的综合楼产权纠纷问题,就把解决中心综合楼产权纠纷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部领导的关心下,在有关司局的支持下,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2006年初,与中国种子集团达成协议,成功回收了综合楼4、5层产权,解决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历时十年之久的产权纠纷问题。
对职工困难问题,只要是合理的,他总是予以帮助解决。有个年轻干部夫妻两地分居,他亲自联系北京有关部门,帮助调动进京。有个干部因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几次与部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促成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无论哪个职工病了,他必定亲自或委托他人看望。对有生活困难的干部职工,促请工会予以实际帮助。
风清气正聚人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刘新录同志的座右铭,他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他的言行也影响着中心的干部们。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习惯,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后,就回到书房,看书学习、思考工作。他生活很简朴,不喜欢交际应酬,不会打麻将、从不去KTV。有一段时间里,他的右脚长了瘊子,剧烈的疼痛使他的脚几乎不能沾地,治疗过程中换药更是痛楚难忍,就这样,他硬是坚持工作没有休息。
他针对中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原负责人严重失职对中心资产造成损失的事件,因势利导,利用这个典型事例进行廉政教育。他狠抓了党员队伍特别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教育干部令行禁止、廉洁从政、正确用权,将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的有效的监督之下。他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几年来,他主动上交无法拒绝的礼金共计1万多元。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喜人的收获。几年来,刘新录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了教育出实招,党建工作见实效,职工队伍换新貌。他实实在在干事、实心实意待人,受到干部职工的一致拥戴。这几年,中心事业大踏步发展,各项工作得到部里充分肯定,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工作者。
刘新录,男,1961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职务。
说起刘新录,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用“实在”来评价他。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中心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部党组工作部署,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大力推进优农事业发展。他认真的学习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影响了一大批干部。他密切联系群众,实心实意关心职工生活,成为大家信赖的贴心人。
服务大局谋发展
2004年8月,刘新录到中心任主任。上任伊始,他带领领导班子针对中心过去存在的业务分散、实力弱小、与部里主体工作相脱节等情况,发动干部职工就中心职能定位开展了大讨论,引导大家分析问题,提高认识,找出对策,提出了“三围绕”工作思路,即围绕党组工作部署、围绕业务主管司局的重点工作、围绕中心的职能,明确了中心“质量、安全、产品、市场”的职能定位。
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部里工作的重要职责。他始终把积极做好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当成中心的首要工作。积极配合种植业管理司“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及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做好粮食生产督导和相关业务工作。他身体力行,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乡村,认真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刘新录亲率工作组深入陕西省礼泉县白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了对口指导与服务的工作,并协调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和县、乡政府共同编制了《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印发作为全省编制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规划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时任杜青林部长充分肯定了白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批示将《陕西省礼泉县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农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近几年,刘新录在履行职责,拓展中心业务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从四个方面予以强化: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配备精兵强将,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紧密配合种植业管理司,抓好22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开展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拓与国际农产品认证相接轨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在组织筹建认证机构、运行管理、标准制定、认证程序改进等方面花了不少的心血,目前已有30家企业获得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四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农业品牌化发展研究》报告,成功开展了中国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和中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评奖活动。
完善机制抓党建
一个单位的发展,党支部起到核心推动作用,作为支部书记的刘新录就是核心作用的领头雁。始终把加强党支部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多年来,他一直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坚持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之余,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要求别人读一本书,自己先读两本书。坚持学习各种有关党建工作的文件、材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抓党建工作,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着力把党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完善了《党支部工作细则》、《党风廉政建设暂行规定》、《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在党组织保障方面,健全党的组织,确保每个党员参与党的活动,支部成员和内退退休党员分别编入不同党小组,使支部成员随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妇委会的工作,在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
他常说作为党的干部,要成为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他与中心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活动,及时指出他们思想及工作上存在的不足;组织党员上党课,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鼓励非党人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向上努力的决心,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了大家的核心。目前中心党员由原来的24名增加到27名,入党积极分子由原来的1人增加到5人,使党组织的凝聚
力和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不断加强。
严于管理带队伍
刘新录对工作要求严是出了名的。他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请来了办公厅黄力程同志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作报告,用身边的鲜活人物来教育大家怎样对待工作和事业,使干部职工受到活生生的教育。一方面坚持严于管理,平时中心干部职工去他办公室报材料,都比较紧张,他审查很严,从标题到内容甚至标点符号都仔细审阅,任何错漏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时间一长,大家都尝到了甜头,经他这么一“卡”,大家“逼迫”学习了,文字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长进。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把优秀的干部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把每一个有才能的人放在适用的位置上。
他十分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中心专门制定了《职工培训教育管理办法》,每年安排青年干部参加部里的各种培训。中心还鼓励年轻干部在职学习,这几年,中心有2人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有2人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中心获部级先进集体有3项、先进个人有10余人次;在专业技术领域,中心获得的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有2项,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上几十篇。他更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只要是部有关司局借干部,他都派年轻得力干部去锻炼。他主张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中心下派到新疆建设兵团的挂职干部受到当地的好评。
群众利益无小事
刘新录经常讲:“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心中装着群众,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首要的事。他了解到干部职工最关心的事之一是久拖未决的综合楼产权纠纷问题,就把解决中心综合楼产权纠纷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部领导的关心下,在有关司局的支持下,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2006年初,与中国种子集团达成协议,成功回收了综合楼4、5层产权,解决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历时十年之久的产权纠纷问题。
对职工困难问题,只要是合理的,他总是予以帮助解决。有个年轻干部夫妻两地分居,他亲自联系北京有关部门,帮助调动进京。有个干部因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几次与部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促成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无论哪个职工病了,他必定亲自或委托他人看望。对有生活困难的干部职工,促请工会予以实际帮助。
风清气正聚人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刘新录同志的座右铭,他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他的言行也影响着中心的干部们。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习惯,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后,就回到书房,看书学习、思考工作。他生活很简朴,不喜欢交际应酬,不会打麻将、从不去KTV。有一段时间里,他的右脚长了瘊子,剧烈的疼痛使他的脚几乎不能沾地,治疗过程中换药更是痛楚难忍,就这样,他硬是坚持工作没有休息。
他针对中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原负责人严重失职对中心资产造成损失的事件,因势利
导,利用这个典型事例进行廉政教育。他狠抓了党员队伍特别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教育干部令行禁止、廉洁从政、正确用权,将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的有效的监督之下。他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几年来,他主动上交无法拒绝的礼金共计1万多元。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喜人的收获。几年来,刘新录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了教育出实招,党建工作见实效,职工队伍换新貌。他实实在在干事、实心实意待人,受到干部职工的一致拥戴。这几年,中心事业大踏步发展,各项工作得到部里充分肯定,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工作者。
第四篇:听企业文化讲座的学习体会
听企业文化讲座的学习体会(精选多篇)
今天公司组织了我们在xx西大厅学习了《实效管理启蒙培训》专题讲座。讲座是由来自广州的庞老师主讲。庞老师主要从企业 管理及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
庞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我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公司本着实事求是.不弄需作假。等相关内容公司提到责任,现就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深入理解责任的内涵,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会伴随着你直到生命的终结。庞老师在>中的讲解中指出:我们
要‘’以身作则,百分百责任‘’生活
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一份责任在肩头,生出力量无限。作为企业的员工都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心尽力,踏实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负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就责任而言,说大点极其神圣,说小点则是每个人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做人做事的一种原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要求,甚至苛求。是做不好一件事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承担的气概,有无责任心,两者相差万里,责任心虽然看不见,但结果可以证明。责任心虽然无法衡量,但时间可以见证;责任心不分大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魅力。
工作责任心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件小事构成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敷衍应付的。而要养成用心做
事的习惯。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有无责任心才能尽责,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了责任心才能进取。养成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点认真点尽量少出错。
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心,除了制度约束外,文化的力量也十分重要,他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我们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自我驱动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共同前进的和谐氛围。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思想,以企业为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认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家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沟通技巧”课,为我们精确、实用、全面、有效的讲述了沟通技巧,帮助我们走出沟
通不畅的误区。
管理就是沟通,我信奉这样简单明了的言语。作为工段长,既要准确理解领导传达的信息,有效地执行公司的决策和命令,又要与下属有效沟通,督促其完成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是不行的,做起事来如同隔靴挠痒、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
工段长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地沟通协调。每个沟通对象又有着不同的职位角色、性格特征和工作方式。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工作内容的复杂微妙,决定了管理者的沟通方式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不可能一招制天下,必须灵活,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此,作为工段长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管理沟通技巧,既能与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对象进行沟通,又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沟通的高效、工作的高效,以及人生事业的高效。
管理就是沟通,我践行这样简单明
了的承诺。记得在去年9月份,75号机组出现了质量问题,后来经过查明原因,发现这本来是一件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竟然就是因为机组内部沟通出现了问题。将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我们实行了公开张贴的方式,讲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其中车间、班组之间与职能人员、班长和员工之间各自的偏差和误会。这样,化不利的问题为教育大家的案例。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沟通,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创造和谐氛围的过程。可以借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推动车间、班组、以及全体操作工的反思和变革。
除了直接的言语对话沟通外,更有多方面的传递“沟通”的信息形式,例如倾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做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
处:
1、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
2、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
反思一下,沟通是知识,是学问,更是技能。如何跨越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如何把握沟通的几大要素,如何利用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与上司、平级、下属进行全方位沟通,最终把沟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则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理解和体会的。
所谓“软硬兼施”不是耍滑头,而是靠细心的“沟通”去消除误会和偏见。这一点,在时代变革极快的今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员工潜移默化式的输送、灌输信息是首选。即便使员工达不到“工作并快乐着”,最起码可以工作无顾虑、无压抑。
综合起来,这么几点是多么的重
要:宁可做过头事,不可说过头话;薪酬物资奖励有,精神奖励不可缺;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理顺、更在于培训和素养提升;重视他人的思想,聆听他人的话语。
学会评估就能更有效的阅读
——2014年11月15日下午听肖云博士讲座心德体会
本周四下午,学院邀请了返学专家—肖云博士为我们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论文阅读与评估”,肖博士儒雅的外表、扎实的学术功底、温和亲切的嗓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首先,肖博士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特点及分类。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
等特点。从内容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否定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旧观点,提出新见解。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第三,在某一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悉心研究、观察和实践,有所发现和创造,陈述新见解。
其次,通过听讲座我学会了,如何大体上去评估一篇论文的质量。应该先把握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这样我们就能从宏观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贡献,要说明的问题,研究方法特色,主要内容,于此就能大体上知道这篇文章价值有多大;接下来,看文章研究方法中的样本是什么?变量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针对问题设计的测量方法是否合适?最后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去进行评价;还要关注研究结果、附录、参考文献,从研究结果中我们便知道:
1、什么是主要发现?
2、结果是否
回答了研究中提出的问题?
3、文章是否提出了研究未来待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的仔细阐述等,参考文献来看,1、是否是近十年的文献?
2、是否来自不同的学术刊物?
3、文献的可靠性。总体上还要注意写作的格式、语言文字功底等进行评估。
最后,肖博士为我们讲述了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大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1、一定看懂文章标题,2、快速扫描,获得文章主要信息和结构,3、阅读摘要、关键词和概论,4、系统通读,进行表格记录或文字记录阅读信息。一篇论文的概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到:
1、研究问题的背景和起源,2、前人在该领域的贡献和未来将要解决的问题,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通过听肖云博士的讲座,对学术论文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对一篇学术论文质量的评估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为我进行学术论文的阅读有了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年级的学术研究生,我受益匪浅,学会对学术论文的评估才能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感谢肖云博士诲人不倦的精神。
听讲座心得体会
星期五,梅总受邀给我们做一个关于生产管理的专题讲座,讲授她所在的企业怎样进行生产管理。通过听梅总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许多真实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个讲座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将这次讲座感受表述如下:
一、生产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梅总告诉我们,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经营、管理、运营。经营是外部的,其主要的任务是订单的承接、客户的服务、资金的回笼。管理是内部的,其主要的任务是制造过程的标准作业、作业流程的管理与优化。运营是基础,其主
要的任务是生产组织的管理。让我们知道生产管理的内容,明确其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二、建立一个模拟工厂
梅总在讲座的时候还给我们建立一个模拟的工厂,让我们参与进来,思考如果我们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会如何管理公司。梅总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知道公司的运转程序,从销售部门、生产计划部门、技术设计部门、采购保障部门到产品制造部门。梅总建立模拟工厂旨在让我们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为踏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将来可以很快上手。
三、现场的作用
梅总的讲座让我们充分了解到现场有如下的作用:
1、现场以产品为核心。
2、为弘扬企业文化推波助澜。
3、充当企业形象的主要塑
造者。
4、构成企业发展的主流。
四、现场人员管理
梅总着重给我们讲解她们企业的现场管理,她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企
业以人为本。梅总关于现场的讲座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现场管理者的素质、人员的素养与能力、现场团队的组建、人员的有效沟通、怎样组织会议。其中还向我们传达这样的管理思想:用制度规范人、用文化引导人、用真情留住人。梅总在向我们讲解她们企业人员管理情况的同时还让我们知道企业的根本,所以人员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之后梅总还给我们讲解她们企业的设备机器的管理,告诉我们要对设备建立台帐,要对设备进行点检,以及设备故障以预防为主。在讲物料管理的时候讲道: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任何东西都没有价值。梅总给我们传授她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真实企业的运营情况,可谓是及时雨,在我们将要踏入职场前给我们传授经验,这对我们是弥足珍贵的,对我们以后就业意义深远!
2014年11月9日下午,在实验小学二三班的课堂上,我有幸听取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讲座,从中吸取了精华,净
化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感谢实验小学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非浅。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无限的爱护,珍视孩子超过自己的生命,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在生活中乐观向上态度积极的孩子,有着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灵魂,优异的成绩,完美的一生。作为一个妈妈,我和每个家长都一样,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做个“好”孩子,甚至要完成我自己没有完成的每个心愿。有时这样的心态会过于急迫,压制孩子自由发展,强制她向着我所谓的“好”去发展。听完教授的讲座,我首先要批评自己: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妈妈?自己会教育孩子吗?自己是否做到了正常、正确的要求孩子?那些要求对于一个7、8岁的女孩合理吗?可行吗??
教授讲到的周弘著的《赏识你的孩子》这部书我也看过,朦胧的感觉有些迷惑,这种新的思路是不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这种提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做
出了大胆的否定。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我们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应该谦虚的做人、谨慎的做事。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思路,而新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其中有些理论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思考。我觉得教授说的很好,掌握一个“度”的概念,要辨证的看待和运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凡事都有一个“度”的掌握,有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更加认真的正视“教育”这个大事,同时自己也要提高认识,总结得失,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极左极右。遇到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对问题全盘否定。
针对教授的侃侃而谈的话语,我觉得句句都是精华,针对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就她的情况,有的放矢的总结问题,改正问题。教授讲的非常全面,她在有些事情上有错误,有些事情上做的还算比较好,对于存在问题的,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家长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所以没有正视;或者本身就对某些
问题有着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造成不能带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榜样作用。比如说:教授说过“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对这一点我原来所拥有的认识不够,对孩子的年龄和应培养的某种习惯没有联系起来,这样也许事倍功半,还会埋怨孩子“不听话”;再比如:教授说的“培养和教育孩子应该运用许多的方法和技巧”,而自己在这件事的理解和掌握上非常不到位:许多事只是批评她:“你这么做不对”,却没有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有些事强制她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做,却没有耐心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没有愉快的接受我的要求。现在这样也许她还能听,将来孩子必将和我拉开距离,不再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等她再长大了就很难听取我给她的意见,而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等等……
听了教授的一堂课,让我首先对自己有了一个评价:
1、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自己应该先好好学习,多向老师请教方法,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和孩子共同
进步;
2、所有的方法必须务实,一定不能单纯的仅仅是口号或大的条款,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3、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百年树人,我自己应该克服急躁的情绪,耐心的付出和坚持;
4、及时总结自己和孩子的问题,和老师多多沟通,力争和女儿一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学习每一天,进步每一天!
对于女儿,我觉得:
1、她在个性上很倔强,这就要求我必须做到以理服人,耐心的讲道理,告诉她这样做的理由和后果,让她自己分辨是非,决定取舍,自发的按照正确的处理办法解决问题;
2、她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孩子,可能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包大揽的太多,没有养成独立的性格,从今后,我应让她学会多一点付出:多做一点家务、多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磨砺她的意志;
3、学习上,她很毛躁,这次数学考试非常不理想,错的全部都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不单单是因为
所谓的“疏忽大意”,这是因为学习能力上有着很大的问题: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认为加减法属于基础知识,没有难度,不必用心计算,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她改变对加减运算不难的认识,提高对这种题的警惕心和认真度,其次加强平时对基础运算的练习,作为家长严格监督,每次做完练习要求她检查,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放纵、不放松。
本人学识有限,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本次心得体会不尽完整,有些想法可能不够准确,恳望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和女儿共同进步!不胜感激!
第五篇:听沟通技巧讲座的学习体会
专家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沟通技巧”课,为我们精确、实用、全面、有效的讲述了沟通技巧,帮助我们走出沟通不畅的误区。
管理就是沟通,我信奉这样简单明了的言语。作为工段长,既要准确理解领导传达的信息,有效地执行公司的决策和命令,又要与下属有效沟通,督促其完成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是不行的,做起事来如同隔靴挠痒、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
工段长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地沟通协调。每个沟通对象又有着不同的职位角色、性格特征和工作方式。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工作内容的复杂微妙,决定了管理者的沟通方式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不可能一招制天下,必须灵活,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此,作为工段长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管理沟通技巧,既能与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对象进行沟通,又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沟通的高效、工作的高效,以及人生事业的高效。
管理就是沟通,我践行这样简单明了的承诺。记得在去年9月份,75号机组出现了质量问题,后来经过查明原因,发现这本来是一件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竟然就是因为机组内部沟通出现了问题。将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我们实行了公开张贴的方式,讲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其中车间、班组之间与职能人员、班长和员工之间各自的偏差和误会。这样,化不利的问题为教育大家的案例。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沟通,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创造和谐氛围的过程。可以借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推动车间、班组、以及全体操作工的反思和变革。
除了直接的言语对话沟通外,更有多方面的传递“沟通”的信息形式,例如倾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做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
1、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
2、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
反思一下,沟通是知识,是学问,更是技能。如何跨越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如何把握沟通的几大要素,如何利用多种沟通方法和沟通渠道与上司、平级、下属进行全方位沟通,最终把沟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则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理解和体会的。
所谓“软硬兼施”不是耍滑头,而是靠细心的“沟通”去消除误会和偏见。这一点,在时代变革极快的今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员工潜移默化式的输送、灌输信息(通过张贴各种知识文章、信息快报、管理要求、心得交流、各层次的奖惩等的方式)是首选。即便使员工达不到“工作并快乐着”,最起码可以工作无顾虑、无压抑。
综合起来,这么几点是多么的重要:宁可做过头事,不可说过头话;薪酬物资奖励有,精神奖励不可缺;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理顺、更在于培训和素养提升;重视他人的思想,聆听他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