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影评(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4:5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陵十三钗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陵十三钗影评》。

第一篇:金陵十三钗影评

战争中人性的美好

——评影片《金陵十三钗》

2011年张艺谋最新电影大作《金陵十三钗》于近期在各大院线上映。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围绕一群女学生,将教堂作为地点,讲述为保护一群女学生,中国士兵甘愿牺牲生命和外国神父以及一群妓女最初不与世事相争的态度与最终为保护女学生积极努力的性格转变。揭示战争的残酷,讴歌战争中人性的美好。

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摧残是巨大的,导演之所以选择“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作为主题,一是以人性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作对比,揭示南京大屠杀对南京人民的伤害,让中国人民勿忘国耻;二是揭示战争中依然有美好的人性存在,借此安慰国人被战争创伤的心灵,让我们看到,残酷对于战争不是绝对的,在战争有,依然有净土的存在。

在本片中,人物性格的转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又以“神父”、十三钗和小女孩为主。

约翰以“钱”为相处方式的性格在目睹战争的残酷后,最终回归人文主义的美好。约翰是美国派来安葬神父的人员,“money”是约翰出场之初最常使用的台词。为神父祷告需要钱,修理卡车需要钱,甚至在爱情中,他仍认为应该用金钱维持。留在教堂不是乔治的本意,他是为寻找教堂中可供他使用的资源——金钱和美酒;穿上神父的衣服也并不是乔治自愿,而是为博得玉墨的欢喜。然而,当日本军人冲进教堂,女学生即将被亵渎时,这些发生在约翰身上的偶然便成为保护女学生的必要武器。影片中,日军野蛮的行为与女学生声嘶力竭的求救声深深刺痛约翰的心灵,人物的性格在此发生改变。日本人不敢惊动西方人,这为约翰保护女学生提供很好的基础。他站在教堂的最高处,假扮神父,手执教会的十字架红旗,高声痛斥日军的残暴。这是剧情的一大发展,约翰人性的美好第一次在本片的荧幕上展示。

此后,约翰决定留在教堂,用神父的身份,继续保护女学生。期间,为寻找两名走失的妓女,约翰外出寻找。在半路上,他遇到自己在美国的朋友。原本,他可以选择和朋友一起乘坐回美国的大船,可他决定留下来。他积极寻找帮助女学生出逃的办法,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躲在大院修理卡车。约翰性格的转变所带来的人格魅力也渐渐吸引玉墨,两人的爱情不再以金钱衡量,而是两颗心的距离。故事发展到这里,观众已经很明确地看出约翰人物性格的转变。从索要金钱才能修理卡车,到恳求别人提供修理卡车的工具;从在教堂寻找资金,到自愿留下保护女学生;从以钱衡量爱情,到结局的真心相爱,约翰性格的转变一步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性格不仅是约翰个人的性格,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性格,以金钱衡量事物的标准最终被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感化。战争在无形中,把两个价值观不相同的民族拉近,表现出相同的美好人性,可见战争中美好的人性是不分国别的。

再来看看十三钗,她们原本是被称为“不知亡国恨”的“商女”,然而在战争期间,她们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得到释放。香兰、春花和玉墨是其中的代表。

香兰为给长得像自己弟弟的兵弟弟谈一首秦淮曲,不惜冒险逃出教堂。这与十三钗出场时冷漠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他们充满人性温暖的一面。

春花最初泼辣地与女学生抢公用厕所,女学生拼死抵抗;最后女学生欲跳楼自尽时的相救,承诺顶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她前后与女学生互相排斥到彼此接受的转变,也是十三钗与女学生关系的转变。女学生通过相处发现十三钗不为人知的血性一面,产生好感。

玉墨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也是秦淮河女美好人性释放的具体体现。玉墨在成长过程中,因继父的强暴而走上秦淮河女的道路,她压抑自己接触过高等教育的感知。在民族受到日本蹂躏时挺身而出,喊出“商女也只亡国恨”的口号,号召秦淮河女团结对外,保护女学生。玉墨这种人性的释放实则代表着整个十三钗人性的释放。她们并不就如人们眼中那般冷漠无情,而是由于生活的无奈,在饱受他人歧视的眼神中,渐渐将自己错误定位。但是民族血性阳刚的气质是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当国家危险时,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主义精神自然回归,人性的美好体现于这些被人们视为的“特殊人群”的心中。战争中人性的美好尚能在这群昔日地位低下的人身上体现,又何况他们呢?影片由此被推向高潮。

女学生的性格转变相比约翰和十三钗要少一些,最明显的体现于对十三钗的接纳。学生一开始对十三钗百般排斥。不允许十三钗进入教堂、不同意共用厕所,而最后,当十三钗决定替学生赴会,学生们拿着校服递给十三钗时的那声“姐姐”,化解先前一切矛盾,证明学生对十三钗的接纳。这既可以表现学生在战争中的成长和对特殊人群的重新认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十三钗温情的释放打动着每一个人。

片中还有一位相对没有性格转变却十分重要人物——李教官。这是一名中国军官,在部队还有一步就能出城时,毅然下令向日军开枪,解救女学生,直接导致军队的阵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即使牺牲性命也要保护女学生,独自面对日军,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同样,这也是一位血性军人。身中数枪时不吭一声,却在看到同胞牺牲时,留下热泪。在李教官身上体现的是中国军人的精神,赞美战争时期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讴歌一曲荡气回肠的凄美保卫战。

人物性格层层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身为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视听语言上也极力给观众营造真实、感人的效果。

镜头上,本片一开场就采用跟镜头;片中,日军侵犯女学生、抓捕两名秦淮河女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跟镜头,营造不安、紧张的气氛,画面的晃动使得影片更具感染力,让观众有身处现场的逼真感觉。在中国军队与日军交锋的过程中,导演采用蒙太奇手法,将多个画面剪辑在一起,快速短促的画面加大剧情发展的速度,并且更具视觉冲击力。在中国士兵跑向日军坦克时,导演使用长镜头,将画面定位,放慢节奏,把士兵的行动一步步剖析于观众,让观众对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更加打动。

色彩上,中国士兵为炸毁日军坦克时,导演夸大式地将鲜红的鲜血喷洒于画面。红色象征着生命,此处导演用此来寓意中国军人用生命捍卫祖国的伟大。在李教官独自面对日军而牺牲时,教堂上空的黑白炮弹化为彩色绽放,这里是在讴歌李教官无畏牺牲的伟大,也寓意战争不仅只有黑白似的单调残酷,也有人性美好作为点亮世界的希望。影片中,教堂里的玻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十三钗首次出现于教堂时,女学生透过这面玻璃观察,这是略带模糊的画面,寓意女学生对于十三钗的排斥;李教官为解救女学生,从对面的大楼枪击日军,击破这面玻璃,玻璃在阳光中折射出彩色,反应人性的美好与释放;结尾处,学生对于十三钗的画面定格于首次见面,导演安排此处的视角由隔着玻璃,到李教官射破玻璃的那个小洞,再到十三钗完全没有玻璃的隔阂,展现于画面中央,这里是在暗喻女学生和十三钗的关系一步一步走近,也用色彩的鲜艳歌颂十三钗未为解救女学生而做出的牺牲。

《金陵十三钗》耗时四年,耗资六亿,可以看出导演和制作团队对于这部巨作的重视。作为一部历史剧,《金陵十三钗》不但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也有着对中华民族的现实意义。在民族走向复兴的年代,《金陵十三钗》为人们敲响警钟,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同时,讴歌战争中人性的美好,也是为唤醒现代人可能沉睡于钢筋水泥中的温暖人性,给予华夏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精神力量,使民族更具凝聚力。从种种方面来看,《金陵十三钗》确实是成功的。

第二篇:《金陵十三钗》 影评

《金陵十三钗》影评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总是给人十分沉重的感觉,从最早的《屠城血证》开始,阅读过相关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对这段悲伤的历史有很深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在南京呆过好几年,就是不敢去看近在咫尺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个地方给人太多伤痛的记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不喜欢日本这个民族,如果看过《望乡》的原著,更加会觉得这个民族的残忍,不仅是对其它民族的,对自己的姐妹也要一样毫不留情。直到现在,日本国内的一些份子,依然不承认有这样一段历史,对中国人缺乏道歉的诚意,这才是真正令人愤怒的事情。

影片中最为打动人心的是中国人的抗争精神,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无疑是其中最悲壮的一笔,也只有看到他一个人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仍付出自己最后一丝努力,用自己的死来张扬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反抗精神,荡气回肠。是的,李教官是可以走的,如果他走了,可以活下来,但宁可站着死,也不愿意苟且地活下去,所以他选择了留下来,用自己最后一点力气,去保护那些正处于花季的女孩子们。

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孤单的老人,在云南的小城,一个人孤单地活了一辈子,临死前,他伤心自己在战争中的苟且偷生,一世心理都无法安宁。诚然,是人都有求生的欲望,换作我们自己在当年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够舍生取义的。也正因为如此,像那样的舍生取义的壮举才真正地令人感动,铭记于心。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像李教官那样的人,只是在当年抗日的战场上的无名英雄中的一个,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保卫国土不受列强的控制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野心家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普通的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争来的江山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眼睛一闭,还不是什么都没了。为了暂时的一己私利留下了千古的骂名真的是太不值得了。不知道为什么妓女会留下千古的骂名,有需求才会诞生这样的产业的,那些光顾妓女们生意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就跟明明是帝王昏庸无道,却偏偏把失城的责任推到一个小女子的身上的道理是一样的。“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把亡国的罪名加在了女人的身上。这才是千古奇冤呢!

风尘女子自古多侠义,当年李师师面对金兵的威胁,折钗自吞自尽。柳如是面对夫君无能,毅然变卖首饰,支持抗清的义军。而多年之后的南京,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为了挽救那些如花年纪的女学生们,一群身世坎坷的烟花女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的生存的机会。烟花女子也是人,一样是父母所生的,当初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黑暗,这些女孩子又怎么会坠入到烟花之地呢?玉墨就是被骗进去,无法回头,这十四个烟花女子中,有几个背后没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这真是一部好片子,不但让每一个中国人从深深记得曾经历史的苦难,“落后就要挨打,”整个民族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历史的悲剧永远成为历史。

原创文章看评网发布http:///blog-d913/

Copyright@2012-2013版权看评网所有 违者必究

http://

第三篇: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影评

——黑暗时代的真善美

首次听到张艺谋导演拍摄这部片子,自己就很是期待。从拍摄初期起就一直关注这部电影的动态消息,直到后来的横空出世。

老实说,这个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之前看电影看到很多好的电影,自己也只是心有感想,但并没有顺势将那种内心情感给记录下来。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确有种震撼感。

故事以二战时期日军侵华南京并进行大屠杀为背景。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想想佟大为饰演的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以那种至死的精神去捍卫保护清纯女学生,如此悲壮,如此让人敬佩。想想豆蔻死的惨景,让人心痛,让人揪心,更激起对日军的憎恨。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看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任何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内心的那种愤怒瞬间涌上心头。豆蔻会为了琵琶弦而跑出去送命,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即将死去的“弟弟”谈一首曲子而已。她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弹奏一曲。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

作为秦淮妓女之首的玉墨,她的生活就是在13 岁的时候被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了一个坏女人。但即便肉体被摧残,但以她所代表的秦淮女们却仍旧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真善美。在危难时刻,为保住女学生的纯洁,她们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尊严。

恰恰是这样一些边缘的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那曲《秦淮景》,第一次是穿着学生服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十四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后的光彩。很凄美。很苍凉。

电影比小说更充实饱满,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美学,教堂彩色的玻璃在电影中其实起到了很重要的视觉效果,玉墨的旗袍件件精心。更重要的是,电影情节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不像小说天马行空。作为电影来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设置,还是画面拍摄手法,大到战争场面,小到地窖里的十四钗生活,都看得到张导的用心良苦。

在电影里面,让我们看到了黑暗时代下,人性中的光辉。

第四篇:金陵十三钗影评

化学师范121许星瑜120801202

5百变面具

——评《金陵十三钗》

小时候,我看过马戏团的杂技,其中《变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大人对我说过:其实一个人有多张脸。那时,我并不能理解。但是在看过《金陵十三钗》后,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约翰本是贪财好色的殓妆师,玉墨本是妖娆美丽的风尘女子„„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在残酷的现实和人性的光辉下,他们带上了百变的面具,化身成为了善良正直的神父、清纯可爱的女学生„„我为他们而感动!其中,艳丽的旗袍的风尘女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青楼妓女,大家或许在脑袋里面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酒池肉林快活乡,纸醉金迷脂粉阵。说起秦淮河,更多人的回想起这么两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身在青楼的风尘俏佳人,手执琵琶人招展,一句大爷入店来,双腿张开香闺生暖红帐飘香。春宵之后,再无他情,于是戏子无情,婊子无义,流传千古。

本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在后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浦生难受时,豆蔻说,就剩一根弦了,弹的比瞎子要饭还难听,这时候,豆蔻已经把浦生当成了她的弟弟。可能会多人会认为,豆蔻是真的想嫁给她,那么为何要让浦生去最大的舞厅,看最美的女人呢?为了浦生能够听一曲《秦淮曲》,后来,她和香兰去妓院拿琴弦,路上被日军追杀,丢在了路上。当她们得知琴弦掉了的时候,不是想到的是逃命而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把琴弦拿回来。当香兰被杀的时候,依然竭尽全力,抱住日本人的腿,给豆蔻的逃跑赢得时间。在后来她们俩踏上了不归路,为了浦生能够听一曲《秦淮曲》她们献出了生命,在这里谁敢说,婊子无情?

在学生们要集体自杀的时候,是约翰和剩下的十二个女人极力的救下十三个女学生,并说我代替你们去,有姐姐们呢。十二个女人终于露出她们的侠义和果敢。

最后是决定赴日本人的死亡之约,她们唱起了《秦淮景》,在明知道死亡的结局的情况下,依然如此。人性压倒恐惧,大义压倒一切,最终她们成就了秦淮河边的琵琶绝唱。

她们成为了我眼中最最耀眼的存在!

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1937年的南京就是人间地狱,到处是屠杀、屠杀、还是屠杀、奸淫、奸淫、还是奸淫。想到这样的一段历史,总是让人心痛。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不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南京!南京》、《屠城血症》、《南京大屠杀》、《南京1937》、《东京审判》等等。这时一段血洗的历史,主要人物不尽相同,但是历史无法修改。而《金陵十三钗》将主要人物集中在了十四位妓女的身上,彰显民族大义。

而这场大屠杀的刽子手是日本士兵。他们也有着百变的面具。他们在日本是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可是下一秒他们就是奸淫掳掠的恶魔。试问,他们的人性何在?午夜梦回,他们不害怕吗?相信每个中国人是不会原谅日本的!!看完金陵十三衩,又一次联想起很多事情。被誉为央视知性主播的柴静,曾经非常“理性”的反问一位多年来始终致力寻找战友遗骸,并为之立碑的抗战老兵:您这样做不是在培养仇恨吗?但难道中国人不该记住日本人带给我们的仇恨吗?确实,我们常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日本首相真的跪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真诚谢罪,我们可以以德报怨;但对于这样一个死不改悔,永不认错,甚至认为是中国人编造屠杀谎言的民族,中国人不该仇恨它吗?对于孩子过于宽容那不叫爱而叫袒护纵容;面对仇敌忘记仇恨而自我安慰那叫没出息、没骨气!我们可以不冤冤相报,但绝不能忘记曾经受到的伤害!

当然,有人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理性。爱国,不管大家是否确切的了解历史,但大家爱国的那颗心是不容质疑的,只要中国还在,只要中国人还在,我们大家就能永远坚持下去,直到最后那一个人倒下那刻,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可以抱怨,抱怨去日本生活的中国人,抱怨自己国家没有日韩美那么科技发达,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有很强大的智慧,我们有14亿人,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发达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成为整个地球最强的国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我们要有这样的理想,然后再去奋斗,为了这个理想,那么理想终究一日会达成,或许不是现在,而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但是我们不能懒惰,不能泄气,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会越挫越勇!

有时候,面具是必须的,是保护自己的存在。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可以有百变的面具,但是前提是要有人性的存在!!

第五篇:金陵十三钗影评(本站推荐)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升,在国内累计取得6.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一定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悲剧。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女性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牺牲铺展开来时,她希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悲惨,而且绚烂。

故事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物就在漫天的战争的硝烟中由远及近,渐渐浮现。导演也采用了推镜头的方式,让电影的女主角的形象渐渐清晰,进而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故事。随后男主角也在中日双方的交战

中进入人们视野,只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美国人。该片动用了国际影星和团队,我们不得不怀疑,张艺谋这部电影有要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嫌疑。事实也是如,凭借着超高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项提名和第五十九届美国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是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张开艺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演员的征选,由于故事发生在南京,所以他希望选择南京籍艺人。但是南京籍艺人屈指可数,于是他决定启用新人。很幸运,倪妮被选为了女主角。玉墨扮演者倪妮风情万种,而在银幕上光鲜靓丽的背后,则是这位新人付出的努力:走路的姿态,坐的姿态,都要训练。还要学习打麻将,抽香烟。请了很多老师,还请来一些家人曾经有过风月场经历的老人家,描述那个年代的风月女子是什么样的举止。倪妮在片中很好的诠释了那时风尘女子的仪容姿态和心里思想上的斗争,一度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好评。

当然,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不容小觑,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曾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获的者,在《斗士》中饰演的角色——也就是获奖的角色被称为“最富创造性的角色”。他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和完全陌生的团队共处了4、5个月,完全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势,平易近人,理解他人,这让张艺谋大为赞叹。贝尔他在片中饰演敛状师约翰,他去教堂是为了给牧师化妆殡葬,但是牧师的遗体应经被炸飞了。但是他还是要钱,乔治没有钱给他,他就呆在教堂里不走了。因此也才有了下面他奋不顾身地去救那些女学生的一幕。

我们不得不承认,张艺谋在人物塑造上做的是很成功的。至少他所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已经完全抓住了我们的心。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张艺谋似乎夸大了约翰这个美国人的英雄形象,而对在一开始就拼命和日军战斗保护女学生的教导队完全忽视了。李教官的扮演者佟大为在整部影片中脸都被灰尘沙土覆盖,完全没有一张清晰的面容。李教官舍生忘死,和教导

队的那么多弟兄战死沙场,最后却没有人记得。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张艺谋应该在以后的作品中仔细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为了让自己精心塑造的人物鲜活富有生命力,张艺谋在场景的设置和拍摄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资金。故事发生在金陵,也就是南京,所以张艺谋在南京布置场景。故事一开始在硝烟迷漫中,被战争摧毁的楼房化为了废墟,教导队和日军就在这里大大开火,教导队为了炸坦克,用队员做掩护,最后都牺牲了。说实话,战争场面算不上宏大,也算不上激烈,而且在这么大的制作中,战场上居然就出现了几辆坦克,丝毫看不出这是大制作的电影。就我认为张艺谋的这场战争戏完全没有冯小刚拍摄的好。

教导队为了救女学生献出了生命,玉墨她们为了救女学生代替她们去庆功会,乔治为了救人男扮女装也要去,约翰为了这些从不相识的人也开始了解救这些女学生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牺牲自我解救他人的精神。我们大可赞叹这种精神的高贵,但是我们转而想想,真的牺牲玉墨她们去救书娟她们,真的是正确的吗?

这部片子整体看来还是很大气的,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好的体现。整部影片融入了很多英文对白,特色的南京话加上少量的普通话,着实让人感觉大气了不少。是一部张艺谋版的女人大戏,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部歌颂的妓女的片子。这是一部表达了诸多的人性对立之后的解放思想,同时,让人看到了一位有文化的妓女是多么的受人尊敬。从这点来看,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他揭示了很多人性的弱点和高尚的人性光辉。

我对其中几个场景和片段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感动。其中一幕是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在送下浦生之后,又去给女学生还鞋,眼中含着泪。在这之后,他本可以换上便衣逃命,但是他没有离开,而是在教堂对面的废墟上守着他们。当时看到这里我哭了,没有矫情,确确实实这里真的打动了我。在一个就是美国人约翰,他最初是为了钱才留在教堂,后来遇到玉墨她

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约翰爱上了玉墨。约翰在经过心里的挣扎过后,决定帮助她们离开南京。以致于再后来约翰遇到自己的同行的朋友泰瑞,泰瑞要他和自己一起坐船离开时,他果断拒绝了。这一点我也很是佩服和赞赏。只是战争中的爱情太残酷,玉墨和约翰还是没法在一起。玉墨和她的姐妹们选择了代替书娟她们去庆功会,结果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玉墨还是很果决地选择了赴宴,她觉得即使是妓女,也要死得壮烈,也要死有所得。而救书娟她们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写玉墨她们的结局,但是从约翰和书娟噙着泪的眼睛里可以推测出结局。只是,我们仍怀有幻想和希望,玉墨她们会活下来的。南京,悲伤地城市。这不是贵贱的选择,而是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面对未知的死亡和折磨,明知任何一个选择只要做出就是错误的却不得不做。只是一群更加勇敢的人自愿代替一群无法做到同样勇敢的人去面对。做出选择的人,无论选哪一边,都无法因为救了谁而安慰,而只能因为失去的人而悔恨玉墨很像莫泊桑小说里的羊脂球,自古以来就有的角色:卑微的职位,处于社会底层,千百年来被人瞧不起。所以,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突然有了大义凛然的举动,可歌可泣。这就是戏剧的力量,萌发了人性的光辉。

这部片子是从“淑娟”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为了完整故事,有些地方也需要其他人物角度补充,比如从玉墨的角度,或者陈乔治的角度。而无论从谁的角度,只要不是全知角度(Omniscient angle),都给观众带来一种偷窥的体验。而我们的体验正正是电影中人物的体验。因此,观众已在潜移默化中参与了故事。

片中玉墨及其他妓女的镜头大部分是从淑娟的角度观察得到的,这时我们跟着她的眼睛看玉墨的媚态,并想从她婀娜的步姿挑出恶俗的味道。当玉墨等一众妓女换上学生装时,她们尽管依旧搔首弄姿,但此时淑娟已经不觉得她们只是秦淮河上的女人,甚至多少有了教堂女学生的影子。我们成了淑娟,她用厌恶挑刺的眼光看妓女,我们就讨厌妓女;她感激妓女,我们便又觉得妓女的人格也有闪亮之处。从John的角度,玉墨是妩媚的,肉欲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她走路时轻扭的臀,说话时性感的唇,微笑时迷人的眼。我们又成了John。还有玉墨的角度看John,从邋遢的殡葬师到高尚的神父。

这种叙事角度并不罕见,自传电影尤为常见。但是,一般观众都只参与角色,却没有如《金陵十三钗》般的偷窥快感。因为(十三钗)中的人物基本是以偷窥的角度在讲故事,在亮处没有内心独白(只有对话或旁白),仿佛在暗处内心之眼才睁开。而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对人物在暗处偷窥的部分有一种不易察觉的迷恋,我们对这种迷恋习以为常,因为看电影本身就是在偷窥别人的故事。但正因(十三钗)里的人物也在偷窥,我们内心又多了一层紧张,看这部电影好像变成了一件见不得光的事。当然这种感受是微妙的,紧张感一过,观众拍拍屁股甩手走人。

倘若是偷窥的快感让我们享受这部描写残忍历史的影片,那么当所有的“偷窥”都撤走,剩下无色无味的旁白,我们是否还会这般钟情于这部电影?

下载金陵十三钗影评(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陵十三钗影评(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陵十三钗》影评】

    影片开始的半个小时,依然是那座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南京城。虽说这一主题已被无数的导演以各种纷繁的形式搬上荧幕,但每当那些枪林弹雨中夹杂着的哀号嘶喊重现,没人会觉得这是......

    关于金陵十三钗影评

    电影界又一次把国族最悲情的那段历史摆了出来,而且由国师张艺谋亲自操刀,让中国观众直面那些在74年前声嘶力竭的严冬地狱痛苦死去的同胞。和所有关于这场民族伤疤的影视作品一......

    金陵十三钗 影评

    《金陵十三钗》:硝烟下的光辉,何为人性?如果有人看了《金陵十三钗》后报以不喜欢或是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差的,其实那多半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这部影片的性质或是以一种不合适......

    《金陵十三钗》影评

    我辈当自强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当前几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时,当描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北美上演遭到抵触的时候,我是真的想对我们十......

    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 这个电影的名字起的是源于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改成了十三钗,不知道这样起的电影名字和不合适,但电影拍的我觉得很好。又勾起了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恨,不知道从什......

    金陵十三钗影评[大全]

    金陵十三钗影评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有点给人一种非主流的感觉的电影,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部以妓女为主题的电影。一部赞美妓女的电影,能说那是主流吗?......

    金陵十三钗的影评

    篇一:金陵十三钗影评影评;金陵十三钗 电影应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不过角度较为特别,从一个获救的女学生的讲述中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当年那场浩劫的冰山一角。开始,国民党士兵......

    金陵十三钗影评(精选5篇)

    影评;金陵十三钗 电影应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不过角度较为特别,从一个获救的女学生的讲述中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当年那场浩劫的冰山一角。开始,国民党士兵抵抗日军和平民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