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太空一堂课

时间:2019-05-13 14: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建 太空一堂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建 太空一堂课》。

第一篇:新建 太空一堂课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一堂太空课能够带来什么

在太空授课的短短几十分钟内,王亚平从一个宇航员变成一个娓娓道来的老师,她的讲解引来现场学生的阵阵掌声:

王亚平:这是一个我们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接下来我要挤出一个小水滴。在饮水袋的后方,水滴出现了。

王亚平: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可爱的,漂亮的小水滴。为了不让它到处乱飞,我要用独特的方式来收集它。王亚平张开嘴,将小水珠含在嘴里。

今天这堂课大家都非常期待,当然上完这堂课以后,大家也觉得非常的惊喜。记者在人大附中的现场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太空授课的现场一共给大家演示了几个实验:

首先是称质量,其实具体的演示,王亚平给指令长聂海胜称了一下他的体重。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个实验是王亚平手里拿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转动。

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红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

很多同学在实验结束后都久久不愿散去,还在讨论着、相互分享着。虽然这次太空授课的时间有限,却拉近了普通人与宇宙的距离。在王亚平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王亚平的母校张格庄中心小学、福山一中的师生都集中观看了她的太空授课。

今天非常巧,福山一中的物理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着第六章,而第六章的题目就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然后就决定把这堂课就安排在今天上午,结合着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非常的活跃,一些有趣的太空现象往往让他们哈哈大笑,但同时又非常认真,当王亚平讲到牛顿定律的时候,很多学生翻开课本,然后在相关的地方做了标记。同时课堂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王亚平当年的物理老师刘老师,刘老师现在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但是他还是过来跟同学们一块听了这样一堂特殊意义的课,最后刘老师还给现在的学生又上了一堂物理课,做了一下点评。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太空授课的国家,中国却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那么说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授课,其背后是一个十分悲壮的故事和长达22年的坚持。

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此后美国颁布普通民众不得再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2007年当年一同参加选拔的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跟随“飞进号”飞入太空,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太空中55岁的摩根给孩子上了25分钟的太空课,其他航天员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级学生在地面听讲,除了负责完成部分专业任务外,摩根还开设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成了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

那么我们今天进行的这堂太空物理课讲的如何,学生们才最有发言权。

北京十一学校高一学生:一方面是道具,当然它也是经过了缜密设计的,但实际上那些道具更多的是来自我们日常最普通的东西,所以就感觉真的很奇妙,能够看到这样一堂物理课,还真是觉得很有收获。

梦想可以播种、梦想可以接力、梦想也真的照进了现实,这是一堂物理课、天文课,但对学生而言,这更是一堂激发兴趣、着眼未来的科普启蒙课。青少年的兴趣对太空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堂太空课究竟能够带来些什么?

天文专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全体公众的影响,就是大众对于航天事业的关注,对于科学事业的关注,我觉得这都特别重要。

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实际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动也是世界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行“教师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计划。

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但历次神舟飞行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学的热情。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励下走进航天行列的。

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天科普活动中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他相信,一百年以后,学生和教师都会去到太空中,太空中应该有学校,甚至有一所大学。彼时的太空是人类生存空间的一部分,有城市,有居民区,它的大学和地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太空大学的学科除了集中在太空工程和科研方面,还将开设太空文学和艺术的课程,“这种太空新文化也许将会超越技术,变为太空人类最关注的部分”。

到那时,人们回望这“最原始的”第一堂课,应当是感慨万千的。

戴亚飞向记者介绍说,有许多实验在陆地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通过口头讲述失重的状态进行。但太空授课是在实际中真实地展示,学生能亲眼看见。“例如加速度,就能通过此次实验展示出来。”

观看此次太空授课的学生孙东晨激动地说:“我也想去太空做实验。”在他看来,平时的实验中虽然也有接触到这些实验,但感觉比较抽象,而太空授课的实验跟以前的现象不一样,自己切身感受到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

喜欢自然科学实验课的曙光中学学生石求知表示,这个实验让他看到了太空当中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想去试一下,感受太空的神奇。“我们之前做的实验都是在地球上有重力的条件下进行的,它这个实验是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很有意思。”

曙光中学校长赵春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观众他全程观看了太空教学,认为此次授课确实不错,对学生来讲,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对我们来说这是一节最好的课程。这在地面上是无法做到的事情,让学生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的求知欲。”

青少年也能参与太空实验

利用失重环境可以为人类造福。例如,在失重环境中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可以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特种合金;也能制成一种新的泡沫金属。失重时在液态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地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软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做机翼,又轻又结实;由于液体中密度不同的成分不会发生沉淀和对流,所以在太空采用电泳技术生产的有些产品产量比地面高几百倍,纯度高几倍,成本也更低;可进行无容器的“悬浮冶炼”,消除了容器对材料的污染,获得纯度极高的产品,等等。

吸引青少年参加太空科学实验项目已成为载人航天的重要应用之一。2012年,美国“龙”飞船把全美多所高校学生参与的23项研究运送到太空,后又带回地面。这些学生的研究项目是“学生航天飞行实验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给学生提供机会,设计微重力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项目。

我国曾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上万份提案中,评选出5项由中小学生提出的上天方案。它们是:用胶粘法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液态混合物的凝固;微重力环境对草履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失重环境中固-液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蚕吐丝织茧实验。这5项实验先后登上美国的航天飞机。在前4项实验中除了草履虫实验由于电池工作寿命限制未获得成功外,其余3个方案都取得很好的结果。最不幸的是第5项蚕宝宝实验,由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过程中解体,这项实验也归于流产。为了实现学生们的心愿,我国航天部门让蚕宝宝登上了中国的第22颗人造卫星。太空蚕回到地面后,学生们与科学家一起分析太空飞行对蚕宝宝和它们后代的影响。

开展青少年太空实验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独创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激发了青少年们热爱航天事业、献身航天事业的热情。例如,被采纳的前4项航天飞机实验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都免试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有的学生还加盟到中国航天的队伍中。(杭添仁)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6月20号上午10时举行,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学围绕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和中学科技教育的开展。

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实际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动也是世界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行“教师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计划。

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但历次神舟飞行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学的热情。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励下走进航天行列的。

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天科普活动中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

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上帝没有给我们翅膀,却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一个会梦想的大脑。于是让我们大家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从小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人生的远大的目标,从而让梦想带着自己在人生辽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梦想就是生命的一双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的生命,摆脱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和杰出。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愿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童年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有多大。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我希望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国号称这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却不是世界第一强国。而美国人口也不多,却是世界第一强国。我才认识到其实人多力量不一定就大,只有团结力量才是最大的。中国的人口那么多如果团结起来,那我们的力量就会大得惊人,相反如果都各自顾自己的利益,那么那种后果也会令人恐惧。

21世纪,我们要把目光放好 现在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时候了 而是团结力量大,中国人都要团结起来,才能实现国家强大与富强,让人多变为我们的动力 而不是我们的累赘。只要各个民族团结起来 那我们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 没有人能江我们打败。不要被自己打败。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为来就靠我们这些年轻人 这些祖国的花朵。毛泽东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年轻人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就想早晨七 八点的太阳。

中国的发展能力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作为祖国的未来不能把这种能力丢失。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可以被打死 但是不会被打败的。未来的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为之奋斗。

第二篇:同上一堂课

《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今天是3月5日: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的视频。奥运体操冠军杨威、心灵导盲师张龙、慈善大使孙汀娟走上讲台,为我们解读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为梦想拼搏的精神。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杨威就是一个例子。青少年时候的他在参加全国青少年体操比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冠军榜,那时候的他就梦想着有一天他的照片也能贴在这个榜单上——因为只有世界冠军才能上榜,所以,他就悄悄下立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冠军。在之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达到目标,他坚持奋斗,一直坚持着。所以当08年他登上奥运会冠军奖台,领取金牌,听着国歌奏鸣时,他成功了。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奉献与服务的精神。武汉市盲校的张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名实践雷锋精神的人。本来平凡的她,在下定决心为了一名盲目的学生而放弃正常学校选择盲校时,她变的不平凡了。在她的帮助下,吴迪同学由一名在7岁就无奈选择长大成为按摩师而变成一个能在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奖的优秀音乐人。正是因为张龙老师的奉献,才培养出一位优秀的音乐人。她说,做好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她很快乐。

我们现在学习雷锋,就要树立“人人都能当雷锋”的信念。从平凡的小事中,学习雷锋,成为榜样。所以我们有了一斤半婴儿壮壮的感人事例,所以我们有了武汉好人吴天祥,有了人民的好医生,有了锤钉兄弟,有了“当代小雷锋”,有了宣恩少年,有了诚信超市„„

学习雷锋,让人生更有价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奋发向上、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第三篇:同上一堂课

《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五六班

曾婕

今天我看了“同上一堂课”,很是感动,还受到了很多启发。

奥运体操冠军杨威走上讲台,杨威说他其实天生并不适合练体操,他的成功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换来的。在当时,能有一套国家队队服是杨威最大的愿望。在2004年的体操比赛中,他同他的队友输了,当时日本人在旁边欢呼雀跃,他们却只能拎着包灰溜溜地走。当着所有中国人的面把比赛输了,杨威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次的输,换却了他们2008年的胜利。杨威说;“2004年的耻辱成为了他前进的最大动力。这眼睛一天到晚都是肿着的,因为倒立眼睛充血,几乎每天累到上床5秒就睡着。终于,在2008年站上了领奖台,我一直想看到我们的国旗在别的国旗之上。”事实证明,杨威做到了,完成了他15岁想登上世界冠军榜的梦想。就像段翃老师所说的那样,梦想因拼搏而成功。

我喜欢段翃老师说的那句话,只有奉献与服务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武汉盲校的音乐老师张龙“收养”了一个盲童,吴迪。吴迪小时候失去了妈妈,张龙老师不忍心,所以她每周末邀请吴迪去他家。就是这小小的邀请,使吴迪有了第二个妈妈。大多数人会认为吴迪可怜,我却没这样想,我觉得吴迪很幸运,他的第二个妈妈温柔善解人意,把吴迪当亲女儿看待,给了她无限的关怀和爱,这样的吴迪和有妈妈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张龙完成了吴迪的音乐梦,让吴迪渐渐开朗了起来。也正是张龙,她让很多盲童燃起了希望。正所谓看不见的路,看得见的人生。张龙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点,没有一个字,张龙老师竟然说这就是那些盲童的书,盲童就是靠这种书来阅读的。我感到惊讶,我不知道怎么用这种只有密密麻麻小点的书来学习。其实,盲童在心里有一双同我们一样明亮清澈的眼睛。

关爱他人一直是我们所推崇的精神。我有幸亲眼见到一位慈善形象大使,孙汀娟。她通过电视手段为贫困人民筹款将近6000万元,为慈善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汀娟所代表的‘阳光行动团队’曾获得过很多慈善奖。她在讲台上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赵美妮怀孕了6个月,然而一次意外,让赵美妮肚子里的小生命提前降临在人世。可这个早产儿的体重不到800克,按几率来说,这个早产儿能活下来的几率几乎为零。赵美妮花光了所有积蓄,正当她想含泪活埋孩子时,这个小婴儿像能感觉到一样,哭了,一声,两声,哭的那么凄惨,悲凉。于是,赵美妮拨通了媒体的求助电话,就在照片发出的时候,募捐开始了。当捐款通道正式关闭时,已筹到了54万多元,有万余名网友捐了钱。我感到惭愧,为什么惭愧呢?每天上网的有几亿个人,而捐款的却只只有一万多人。回到正题,靠这笔钱,‘壮壮’脱离了危险,成功创造了一个新生命的奇迹。

雷锋还活着,他离我们不远,他就活在我们心中。正如孙汀娟所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朵鲜花,也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第四篇:同上一堂课[模版]

《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 彭双烨 指导教师:袁明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说的。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到多媒体教室区观看视频《同上一节课,雷锋告诉我》,看完后我有很大的感触。

画面一:为梦想拼搏。梦想是拼搏出来的。奥运体操冠军杨威就是根据这句话成功拿到冠军的。杨威老师说:“我们的国旗能站在别人国家的国旗上面,是要通过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来实现的。”他又详细地讲解了他是怎样通过努力去完成儿时的梦想的。从那一张张影片中,我看到了杨威老师的努力历程,他的成功是靠一滴滴汗水来实现的。最后杨威老师:“失败了,并不可怕,但是要学会如何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梦想吧!那就要像杨威老师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画面二:奉献与服务。成为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人,只有奉献与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龙,一位普通的老师,放弃了18年的音乐教育事业。来到了武汉盲校。因为有了张龙,让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有了希望与梦想。为了孩子们,她把自己当作模特,让盲孩们摸腰、摸殿,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练好形体操,她为孩子们倾我所有,竭尽全能。最后张龙教师说:“只有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你将会为你的家人、工作产生价值,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样你的生活就会无比快乐。”

大家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看不见的路,看得见的人生。

生活中还有许多“活雷锋”:武汉好人-----吴天祥;为病人精打细算的人民好医生-----王争艳;坚善良心,帮助智残工人就业的“犟妈”易勤„„.学习雷锋,让人生更有价值。通过这两个画面,让我们知道怎样树立雷锋精神:①信念的能力。②大爱的胸怀。③忘我的精神。④进取的锐取。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奋发向上,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第五篇:同上一堂课

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

——观后感

三月六日晚上,胡老师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我也不例外。看完以后,我感触颇深。

伴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优美的旋律响起,主持人陈超阿姨闪亮登场。她为我们带来一段精彩的对话:

学生说:“人们都说金子闪闪发光,而我却是个银子怎么办?” 老师说:“有个成语叫什么来着?银光闪闪,只要努力也会发光的,要不怎么叫银光闪闪呢?”

多么精辟的一段对话。随之对话中的老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出现在大屏幕上。他出了一道题:人为什么而活?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我也不禁纠结这个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口饭吃?为了有钱用,还是成就一番事业?于是我睁大耳朵等待老师的答复,他却回答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信仰。好高深的一个词眼!什么是信仰呢?通过徐川老师一番诙谐有趣的语言,我明白了信仰就是用生活中平凡小事证明你是骄傲的炎黄子孙。

我是一名学生,虽不能像雷锋那样名垂千古,但我可以成为老师眼中的佼佼者;我虽不能像贝多芬那样成为旷世奇才,但我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一员;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用智慧和质疑精神打好青春底色,时刻准备为国奉献自己。

《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视屏课堂结束了,但“新雷锋”无私奉献、助报答乐的爱国精神将在我的心中延续,雷锋行为将在我身上逐步内化成一种习惯,感染者身边每一个人,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下载新建 太空一堂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建 太空一堂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上好一堂课

    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荆 磊 “如何上好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

    那一堂课

    那一堂课 ①二战期间,在战火连连的曼彻斯特长大就意味着时局艰难,钱永远不够花,人们普遍焦虑。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家也是这样。 ②父亲是个坚定又手巧......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怎样去上好一堂课,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职业学校里,如何去上......

    人口普查一堂课

    “人口普查一堂课”宣传内容 留格镇第一初级中学2010.10.8 一、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摘要】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首先必须要考虑如何讲好一门课。要以如何......

    如何评价一堂课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

    如何上好一堂课

    1.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