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4:3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川劳社发〔2004〕6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维护失地无业农民劳动保障的合法权益,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根据《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省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一)失地无业农民,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因国家征用土地后转为城镇居民,且处于失业状态并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要求。各地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通知》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推进城镇化与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各地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将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要抓紧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失地无业农民的存量和增量,尽快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具体操作办法,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二、建立失业登记制度,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工作

(三)失地无业农民应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和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失业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办理城镇失业登记。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依据国务院或省政府征用土地批文审查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在《失业证》“备注”栏注明其现属失地无业农民,并填写征地时间和征地单位后,免费发给《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以下简称《失业证》)。

(四)从2004年1月1日起,将新产生的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执行我省现行的失业保险法规政策。参加失业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在依法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后,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为其建立个人缴费记录,并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

(五)失地无业农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4个月,其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管理服务等与当地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一致。

(六)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原则上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为:本人在当地享受全部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其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按户口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按缴费基数的1%计交10年,从本人的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其余部分按照国家出资80%、集体出资20%的比例,分别在同级政府建立的征地调节资金和土地补偿费中筹集。

(七)国家征用土地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将失地无业农民的人数、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基本情况,抄送当地财政部门以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本意见规定计算出失地无业农民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经同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征收。其中应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筹集的部分,由财政部门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应由集体和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并及时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

(八)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持《失业证》等相关材料到当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手续,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审核确认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期限,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和再就业服务。

三、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

(九)大力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各地要继续发挥失地无业农民的农业技能,帮助他们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在农村承包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各类用地单位应积极吸纳安置被征地的失地无业农民,凡适合他们的岗位要优先用于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城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基层组织要把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帮助他们在社区服务业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和组织劳务输出,支持失地无业农民灵活就业和跨地区就业,引导和鼓励失地无业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广泛收集创业信息,主动为失地无业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后续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创业环境,为失地无业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尽快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川劳社发[2003]7号)规定的程序,为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农民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

02]31号)和省级有关部门配套文件规定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失地无业农民享受有关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免费就业服务所需资金,在当地政府的土地收益中预算安排,具体办法由各市州党委、政府研究制定。

(十一)强化再就业服务,为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各地要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为失地无业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其中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提供免费服务的,其经费补贴按规定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四、加强管理和督促检查,切实维护失地无业农民劳动保障合法权益

(十二)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一管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要依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基层组织,及时掌握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并将其纳入城镇失业人员和失业保险相关统计,实行动态管理。

(十三)加强对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地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制定和落实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方案,有效缓解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安置和招用的失地无业农民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和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切实维护失地无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和本意见的具体操作办法,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四 川 省 财 政 厅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第二篇: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自2005年9月21日市失地无业农民安置领导小组扩大会后,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奋力推进,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近期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项举措,贯彻扩大会议精神9月22日,我区召开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工作专题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专题扩大会议精神,落实了六项举措:一

是将区政府相关副区长全部纳入领导小组任副组长,加强了工作力量。二是制定了例行会议、专项信访接待等5项制度。三是再次对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做到不重、不漏,同时建立健全台帐。四是在第二次清理数据的基础上,科学

测算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所需要的资金。五是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安置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六是围绕失地无业农民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

二、启动九大体系,力推安置补偿工作 我区出台了《关于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9大安置保障体系。一是启动失地农转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面完成了清理核实工作,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共1271人(1-9月为失地农转非人员发放低保金万元),对后期新申请的403户614人的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体系,加速了对失地农民的登记工作,2004年1月1日到2005年7月31日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有649人,已初审393人,预计在月底前自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和救济金发放率达到80、符合条件低保参保率达100,圆满完成市下目标任务。三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就业安置体系,对符合劳动力就业条

件的5234人,实施了再就业培训,近期开设了9个再就业培训班,共培训450人,在10月12日市就业局招聘会上,签定意向协议26人,为67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四是启动文教、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就近入学、一视同仁”和“低费率就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解决了58名失地农民子女就学,减免教育学杂费、住院费、手术费、门诊挂号费等共万元。五是启动住房安置体系,自2005年9月1日起,我区严格按照“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的原则,落实了安置方案和措施,住房安置预计年底前得到全部解决。六是启动信访接待体系,成立了以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处置突出信访问题工作组,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失地农民信访案件,近段时间共受理安置补偿信访案件15件,接待信访群众44人次,处理15件,回复率达到100,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了征地拆迁中的纠纷和矛盾。七是启动司法救助体系,对失地无业农民积

极开展了法律援助,采取设立流动法庭、免费咨询点,免费代理服务,开辟救助热线等形式,重点解决工资、赡养费、抚恤金等问题,共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援助10件,做到了早受理、早执行、早解决。八是启动资金扶持体系,努力克服偿债高峰期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补偿安置资金专户,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是启动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全区16个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部门、涉及69个行政许可项目进入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确保各项扶持和救助政策及时落实。

三、强化四个到位,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活动月中,我区把解决好XXX补偿金拖欠和XXXX“一碗水”动迁58户未入住安置房作为失地农民安置集中兑付阶段的起点和突破口,强化措施,确保实效。一是领导指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达现场听汇报、抓协调、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二是宣传引导到位,专门组建了由所在乡镇分管书记任组长的群众工作组,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积极化解矛盾。三是管理监督到位,派出专门力量直接参与安置房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对工程涉及到的水、电、气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工程的质量,避免了出现“豆腐渣”工程。四是资金补偿到位,采取缓发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向乡属企业借款筹资、加大现有存量资产盘活变现等措施,筹集资金349万元,集中解决了XXXX拖欠补偿和XXX动迁58户安置房的问题。

四、完善四大机制,规范安置补偿工作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将安置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结合实际,提出了“六个100、三个确保”的目标,即在市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率达100”和“确保失地无业农民子女全面就学”两个目标。二是完善规范运作工作机制,工作中坚持实行“阳光

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省、市征地拆迁政策,积极加强宣传,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做出限时承诺,统一思想和口径,落实“三统一”、“九公开、五不征”、“两公告、一登记”等制度,切实规范安置补偿操作。三是完善安置补偿创新机制,放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启动了货币安置、住房安置、听证制、限时兑付制、12全文查看

第三篇:社区积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社区积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区人”,崔东街道清荣社区共接管失业人员354名,针对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低、技能少、年龄大的劣势,社区劳动保障中心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两年来共组织130人次参加了下岗技能培训,培训项目包括面点、烹饪、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等,拓宽了就业渠道,全方位、多途径选择就业。今年社区实现了零待业。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解决社区内困难家庭子女因经济拮据上学难问题,社区通过党员服务联盟发动辖区单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开展“爱在身边”的主题活动,对辖区内贫困家庭进行“一对一”的扶贫帮困,大大增强了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有困难,找社区”成为了居民的共识。

南湖社区是新成立的小区。大部分是由采油三厂技校整体搬迁过来的居民,工作人员每天入户登记核查居民的信息,在入户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少数民族失业人员,社区了解情况后并做好详细的登记。积极努力挖掘空岗信息并上门服务。目前已安置26名失业人员上岗。7月中旬,市人事和劳动保障局阿局长、魏科长、何科长和昆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盖所长一行来到南湖社区居委会,了解南湖社区的就业人员的状况,详细听取了社区的情况反馈情况。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加努力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居民的需求耐心倾听并做好解释工作,克服困难,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建设充分就业社区,永平街云山居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积极为本社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途径,经过努力,使社区3名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解决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了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率,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好低保申报工作和就业调查工作,在今年开始的申请低保呈报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把关、应保尽保、民主评议实行公示的原则,通过民主评议和严格审查,我们从95户提出申请的居民户中选出83户,做为今年社区低保人群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我们利用入户走访之机,做好社区需要就业人群的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的信息集中到社区社保信息平台录入备案,为开展就业培训,推荐就业积累资料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就业需求。

第四篇:国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国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经验借鉴

(一)借鉴日本的雇佣保险制度

日本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失业保险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失业的进一步认识,日本开始转变观念,从单纯重视失业后的生活救济转向失业预防和促进就业。为此,1947年制定的《雇用保险法》取代了《失业保险法》。

1、日本促进就业的三项事业

日本雇佣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失业补助政策、失业预防政策和再就业促进政策。其中日本促进就业的三项事业分别是:

第一、就业安定事业。就业安定事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因经济不景气而缩减规模的企业进行必要的资助,力争其不裁员,尽量内部消化,进行劳动力的“储备囤积”,资助雇主留用和吸纳高龄劳动者,此举既可缩小不同年龄劳动者就业的差别,又可缓解养老金的给付压力;资助就业压力较大地区的雇主挖掘潜力,尽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资助雇主多招用就业较困难的群体,如残疾人等。

第二、能力开发事业。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建立公共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公开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第二是资助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的雇主及给职工带薪教育培训、休假的雇主。第三是举行现场职业讲习及技术训练,对举办讲习训练的企业主进行援助,对听讲者及取得资格者进行奖励。

第三、就业福利事业。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资助雇主为因就业而须迁移的劳动者提供宿舍,这称为促进就业住宅。第二是资助雇主对劳动者提供关于就职受雇、调换工作岗位等的咨询服务,和其他的一些援助。第三是为中小企业劳动者设置、管理文娱设施。

2、日本的就业促进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增加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支出项目。按照我国《就业促进法》的政策规定,同样在修改失业保险条例时全面补充促进就业相关条款。明确规定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工资补贴等多方面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创业,通过重新就业实现最根本的生活保障。

第二,鼓励失业者尽快就业。如果失业者创业的,可以将他没有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支付,使其有更多资金投入创业。如果失业者通过其他形式就业的,可以保留他们没有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时间,在他再次失业时可以继续使用,使他们不必担心因为提前就业使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失。

第三,适当调整失业保险待遇期限。与多数国家相比,中国可以最长享受24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时间上比较长。在前述提高待遇标准的前提下,建议适当缩短享受待遇的时间,根据失业者本人的参保缴费时间确定,在一个失业期内最长不超过18个月。

第四,强化再就业中政府的责任。日本法律在规定再就业的事业中,将政府放在核心主导地位,将解决长远性的就业良性循环体系视为战略性任务。日本促进再就业的基本模式是,承认再就业与降低失业率有内在必然联系,政府主导地参与但又调动企业主积极性,以政府拨款扶持配合保险基金自身积累,引导对失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等待工作岗位的严格挑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我国再就业立法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政府在再就业中的责任,政府是再就业的政策制定者,居于核心支配地位,企业具体负担起吸纳下岗职工的任务,是政策的执行者。由此,应立法明确政府在促进再就业中的责任。

(二)借鉴美国的再就业补贴和就业服务

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于1935年。上个世纪70年代后的能源危机带来高失业,导致失业金支出大幅增长,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政府开始实行削减福利政策,对失业保险的主导方向强调就业促进功能。

利用失业保险政策引导就业方面,美国还有一些较为有效的做法可供借鉴。

1、“一站式”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培训

1998年克林顿颁布了《劳动力投资法案》,要求各地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核心服务和强化服务。强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失业者在重新就业后,再次面临失业的困境。“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工作安置补贴、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了提高求职的效率,还为失业者提供求职培训的指导,如简历、求职信的写法,面试方法,工资谈判方式等指导。这些注重细节的做法为失业者提供了更周到的服务,再加上美国就业信息服务的广泛和便捷,核心服务、强化服务、技能培训形成的“一站式”职业服务带,形成了失业补偿、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的整合系统。

2、再就业补贴激励失业者重新就业

2004年,美国大约有40%的失业保险待遇领取者在26周的待遇给付期内没有找到工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争取连任,布什总统提议加强和保护美国的劳动力,重整美国的就业和工作培训项目。

在总统的经济增长计划中,布什提议向失业者提供再就业补贴,这些补贴存在个人再就业账户中,旨在激励待遇期满的失业者重新就业。补贴标准由州确定,最高可达到3000美元,如果失业者在享受失业保险的13周内找到工作,可以保留补贴作为再就业的奖励。

3、提供再就业服务的资金支持

主要内容包括:

1、再就业服务。如就业咨询、工作岗位推荐、拟订求职计划等。

2、求职补助。当工人需要到外地求职时,可支付其求职过程中食宿和交通费用的90%,但上限为每人1250美元。

3、搬家补助,该计划支付工人安家过程中的某些合理费用。

4、就业培训补贴,为鼓励失业者参加职业培训,参加培训者可额外增加26周的津贴。这些周到的补贴和帮助项目不仅提高了失业者的再就业能力,而且还解决了他们异地求职和就业的困难,增大了失业者重新获得工作的机会。

4、严格的资格审查避免失业陷阱

美国对申领失业金的条件要求大体上与我们一致:就业经历(工资和时间)、注册登记、主观愿意重新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积极寻找工作、愿意接受提供的合适工作。不同的是,为了缩减申领人数,提高州失业信托基金的偿付能力,美国的立法趋势倾向于严格的资格审核。在享受失业待遇期间,美国的失业保险机构要求失业者履行定期汇报求职情况的义务,如经审查失业者在领取失业金期间,懈怠寻找工作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合适工作,就会被取消资格。

五、我国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措施

首先,针对我国的一些特殊失业群体,政府采取了或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体现政府对促进再就业的高度重视。下面主要列举了国企下岗职工,农民工失业群体,以及近几年提出的新失业群体在面对失业时,政府采取的相对应的举措。

(一)针对国企下岗职工的措施

目前国企职工下岗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国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并轨到社会化的失业保险制度。在最初,为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国企下岗职工的生活,政府建立了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低保”。在当时,长春市“万名国企下岗员工进民企”,参加招聘会的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5000多人,其中有4600多人达成用工协议。目前,“三条保障线”并轨为“两条”,是政府在逐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在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安排。目前国企职工下岗的高峰已经过去,失业保障制度已经普遍建立,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已经开始发挥实效,人们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就业形势上看,并轨过程中,未实现再

就业的下岗职工转为失业人员,肯定会给再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压力,有可能带来失业率的攀升。因此,政府周密处理好了并轨人员再就业、社保关系接续、劳动关系处理和生活保障等各项工作,使他们在就业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那些与国企解除合同的职工也得到了补偿,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就业局势和社会的稳定。

(二)针对农民工失业群体的措施

2011年1月1日起,农民工群体将首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的失业统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和通知,今年起中国将建立全国的就业监测信息制度,并扩大失业登记的范围,失业的农民工将进入失业登记管理体系,并享受相关就业引导和税收优惠政策。所有采集到的信息,将通过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和金保工程电子网络,自下而上逐级传递,各地劳保部门网络终端同时肩负着核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职责。我国在推进农民工就业方面所做的举措主要有: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可以建立完善信息互通、共享的服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方便农民工了解市场的需求,在职业技能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

二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失业农民工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政府要加强职业培训的宣传,鼓励农民工进入与市场经济需求紧密的技术培训中;政府也应当组织一些免费的培训活动,来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三是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在一些地区,政府要求在近期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适当降低保险缴费费率;并要求劳动力输入省份,将一些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后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也纳入失业登记。

四是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一些地区农村信用联社与劳动、财政等部门展开互动,将下岗再就业贷款支持对象由下岗工人扩大到返乡农民工,依据下岗再就业的贷款模式,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其创业能力。

五是进行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的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要提醒农民工,求职要找正规机构,进城务工要预防“黑中介”陷阱;了解基本的自身权利,在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不理解合同内容时,农民工切忌不要轻易签订劳动合同,可先向劳动部门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在务工过程中遇到侵害合法权益的事件时,务工人员可向当地劳动保监部举报,还可申请法律援助服务;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有关部门可不再审查其经济情况,直接受理。

六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和农村的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吸纳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个领域的服务业。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还可以发展物业管理、社区商业便民连锁、城市公共设施维护及保洁保养、城市公共秩序维护、家政服务、早点工程等六条就业绿色通道等。

(三)针对新失业群体的措施

首先,对“新失业群体”进行界定是很有必要的。“新失业群体”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于2004年在“关注‘新失业群体’”一文中提出的,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新失业群体”的研究,无论在政策制度层面还是在理论认识上都较为缺乏。一些学者界定“新失业群体”指这样一个社会失业群体,他们大学、高中、初中甚至更低学历或者肄业后处于准失业状态,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面临各种“制度真空”,并日益成为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从而必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避免“新失业群体”带来的社会风险,以及保障这一群体的就业权益,需要尽快解决这样严峻的现状。下面针对这一群体提出一些相应的举措。

第一,开展职业指导,建立系统的就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对那些能提供有效就业培训的企业以税收优惠,同时通过提供再次安置的就业津贴来鼓励失业劳动者流动,实现地区间的良性互补,不断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

第二,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努力减少摩擦性失业。一方面通过成立各级政府就业信息库,不断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做好就业信息分析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各级高校也要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监测系统,按照各学科和专业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市场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就业信息的指导性,努力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满足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的需要。例如,一些高校设立自己的就业服务系统,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就业。

第三,尽快建立符合“新失业群体”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先选择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救助,在制度上对他们实行就业保障,努力解决其生存困难及存在的精神压力。

第四,政府一方面要做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通过合理的引导来加强各高校各学科和专业的设置,逐步改革过去脱离社会需求的计划指令的做法,通过各就业信息网络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各高校要立足自身的特点,在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前提下,按照就业需求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开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将大学生的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四)我国政府在促进再就业过程中的可行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各种弊端的涌现,由市场配置劳动资源的局面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就业作为一种生存之本,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也是确保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体现。我国要不断地完善失业保险在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性,尤其要做好现阶段失业保险在促进再就业的工作。通过合理规划,推进再就业工程,来促进失业人员的有效就业,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正在稳步地推进劳动市场的有序运行。

1、政府通过调整职能创造再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整合各个承担失业保险和就业帮助的职能部门,使他们承担起发布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政策、职业介绍和培训的工作。政府应当致力于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提供便利条件,举办各种专业、技能、上岗的职业培训等,使失业人员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帮助是一种需求量大且种类繁多的工作,单纯依靠政府难以完成。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及提供适当就业援助和扶持,培育非营利的公益组织来承担一部分就业帮助的功能。

地方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的财政政策,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地方政府应建立就业扶持资金,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安排,此项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就业服务机构提出项目和资金安排意见,由财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劳动力市场建设费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服务费用、特困群体就业补助、职业介绍的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再就业人员的培训费用及促进就业的奖励。

2、利用失业保险金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改革现有的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发放办法,从以往简单的生活保障转化为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由消极保险转化为积极的失业保险,使失业者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缓解失业压力。比如:提高失业保险金用于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的比例,提高失业者的素质和技能;对提前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可将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灵活发放失业保险金,对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失业者,可考虑一次性发放多月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其创业资金等。因此,在保证每一个参保失业者得到基本失业救济金的前提下,要适当增加对就业介绍、就业培训的支出,也可将失业保险金用于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特困群体临时就业,既

解决当前安排就业所需资金紧缺的矛盾,又提高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更有效地使用失业保险资金。

3、完善的就业信息网促进劳动力的流动

为了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应最大限度地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遍布全国的就业信息网,为失业者提供最新、最全的就业信息,从而为择业者增加选择的机会。例如针对农民工建立和完善其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有利于缩小城乡信息差距,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同时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利用的迫切需求,真正做到运用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民工流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劳动者可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

4、适当调整企业费率来稳定就业

可以参照美国实行的“经验税率”,在我国的一些企业试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鼓励用人单位稳定用人、减少裁员。实行浮动费率,就是根据企业解雇员工的数量及次数来决定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一方面有利于鼓励用人单位减少裁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发生暂时困难,一些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就不得不进行裁员。这时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失业保险金的缴费费率,以减轻企业的负担,积极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失业保险税率为应税工资总额的5.4%。但允许各州根据企业解雇人数确定其缴纳失业保险税率的办法,企业在上一时期解雇员工越多,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税率就越高,反之,则低,以此鼓励企业尽量保留雇员和限制企业的解雇行为。

5、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障促进再就业的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6年1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直辖市开展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工作。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主要由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扩大到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以及小额贷款的贴息,试点时间为三年。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定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现存的失业保险立法滞后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发挥也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是需要完善的想配套的服务体系:

1)完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劳动力具有绝对数量多而相对综合素质低的特点,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

2)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培训针对性差、就业信息不畅、职业中介机构混乱、劳动法规不健全而且难以贯彻落实。中国要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逐步建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就业服务。

3)建立就业促进体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下,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符合改革的方向。从长远看,我们要逐步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促进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指导,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积极推动就业,就业促进政策是具有比较明显的发展性的社会政策举措。

第五篇:征收04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

川委发[2004]1号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现就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工作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部分农村集体土地相继被征用。从总体上看,各地对被征地农民都按政策规定给予了补偿,为解决好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乱占滥用耕地,在征地中不按法定程序和标准执行,补偿不到位,住房不落实,安置途径单一,侵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现象,致使部分被征地农民失地失业,生产和生活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带着深厚感情,认真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严格依法征地。政府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各类建设用地,1

要按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征用控制指标内,按程序统一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任何单位、个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自签订的征、占地协议,一律无效。在征地中,必须按规定足额补偿被征地农民,并落实人员安置措施,切实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对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且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暂停报批其城市建设用地,并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贯彻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要严格保护耕地,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征地规模要与农民向二、三产业实际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土地实际开发规模相适应。各类非农建设要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用地定额管理,防止圈占和浪费土地。要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禁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农业园区开发项目。

依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各类建设项目一律不准采用征地费用包干的办法。要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用没有依法及时足额到位及拆迁安置不落实的,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可以拒绝交付土地;征地补偿费用按规定到位及拆迁安置方案落实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得拖延交付土地。要以土地出让收入和其他可用资金为主要来源,建立征地调节资金,确保征地补偿费用的落实。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征地调节资金管理办法。

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征地拆迁安置用房建设要超前规划、超前实施,尽力做到先建房后征地拆迁。今后征地报件要出具

拆迁安置方案。需过渡拆迁的,要落实安置方案和措施,保证被拆迁人在过渡期间的基本居住和生活条件。过渡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限。严禁先拆迁后征地。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一规划、统一修建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小区。农民自愿购买商品房的,可以采用货币安置办法。

三、拓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渠道

拓宽就业门路,多形式、多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对因国家征地并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应将其纳入城镇社区管理范围和再就业工作范围;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鼓励其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工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帮助失地农民发挥其农业技能,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继续从事种养业;失地农民经商办厂、自主就业和自我组织起来就业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政策。用地单位应把适合于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置给失地无业农民。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营利性水电、交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失地无业农民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妥善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力度,并从土地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低保等社会保障问题。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因国家征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都要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各地要根据承受能力,制定规划,逐步落实。具体办法分别由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国土资源、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审计、法制、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指导服务。要把做好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紧密结合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对拖欠、挪用、截留征地补偿费和拆迁安置不落实的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必须限期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拖欠或少付征地补偿费的,必须限期补偿到位。今后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行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补偿和安置问题,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又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依法处理,确保稳定,促进发展。各市(州)要将清理和纠正的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2004年1月5日

下载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