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读后感
乔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天龙八部》读后感
小时候看过李若彤,古天乐版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当时想,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好了,甚至萌发了当侠女的念头。长大后,知道《神雕侠侣》是由金庸的小说改编的,在高二的语文读本上我发现我很喜欢的武侠电视剧《天龙八部》居然也是他写的。在我细细阅读过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后,不禁为之赞叹,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开阔的视界,才能写出这么一部包含了众多朝代恩怨历史,多个性格迥异或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的规模宏大的小说。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也正是他对佛学研究最痴迷的时期。而《天龙八部》整部书对佛学推崇的境地也相当之高。书中三个主角,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莫大的联系。乔峰虽非佛教徒,但师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师门下,也可说是少林弟子;段誉从一出场就是一个厌于学武,痴迷佛学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众人皆知大理国乃是佛教国家,历代帝王多有出家为僧者,而段誉本人也对佛学颇有研究;虚竹本就是个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少林寺吃斋念佛,终老一生。尽管后来命运安排,1
不得不回归红尘,还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领,但心却始终是一个小沙弥的心。
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故事的,自然离不开人物。金庸的小说革除了旧武侠小说的人物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毛病,力求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色。在《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刚烈侠义,虚竹的忠厚慈悲,阿朱的温柔善良,阿紫的自私狠毒等等,数十个人物个性迥异,具有十分强烈的形象冲击力。
《天龙八部》可谓是金庸的颠峰之作,主人公乔峰,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困厄,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没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在“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这一回,他的绝世武功与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我,也就是看了这一章才品味到小说与电视剧不同的魅力,小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让人心驰神往。
《天龙八部》中,我最中意的人物就是乔峰,可以说他是金庸作品中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粗中有细,宽容又坚持原则的人。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性格逐渐展开:为人处事的重于信义,报杀父之仇时的智勇双全,对阿朱的侠骨柔肠,照顾阿紫时的心思细密,直至最后的铁骨丹心。他与过境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义”者,但却少了积分木讷,多了几分机制与灵便,他与杨过均为性情中人,但却少了几分滥情与不拘,多了几分沉稳和庄重。他和张无忌同为绝顶高手,但较之少了几分优柔寡断,多了几分干练与成熟。我认为他
2是金庸笔下最光辉的男性形象,与段誉相比,多了几分担当与顾全大局,与虚竹相比,多了几分豪放与不拘。
然而乔峰是个悲剧人物。一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小说最后阿朱眼睛瞎了抱着乔峰跳崖那一幕真是悲壮。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
著名作家倪匡对《天龙八部》的点评:《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
乔峰是这巨浪中的最大一个,有人认为他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其实文中最无奈的是那当初追杀乔峰父母的大哥,因为对局势的判断失误,导致乔峰风起于江湖,视为父母报仇而将江湖变成了复仇的天地。错误可以被原谅,但是有的错误时永远不会被原谅,有的错误犯了一次就没有再犯第二次的机会,因为人生会因第一次错误而改变。乔峰,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也是一个错误的终结者。
第二篇: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金庸《天龙八部》 读后感
故事的讲的是种种的江湖恩怨缘起于一个复国的阴谋,一句谎言导致武林的几十年的血雨腥风,中原武林人士也因此酿成大祸,隐瞒无用反悔也无用,一段段奇巧的境遇就此展开,围绕着段誉,萧峰,虚竹,许许恩怨情仇。悲与欢同在“侠骨柔情,铁血丹心”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读《天龙八部》得到的最多.任何文学作品,无论雅俗都在说人。《天龙八部》也不例外。人有正反两面,此书说人的正面有乔峰的大义凛然,段誉的嬉笑人间,虚竹的虔诚向善等等笔之不尽,也是读者熟得不能再熟的了。而要说人的反面,却是此书一大亮点。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加透彻,更加有震撼力。譬如武林敬仰的少林方丈竟会有私生子,而且其妻竟然是“四大恶人”之意的叶二娘;武林前辈慕容博竟然是个唆使谗言,阴谋无比的小人......这是对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对自己创作中人性两面的一大发展。双面人性的丰富的白描也点明了本书的主旨。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小说以段誉上无量山游山玩水,观看无量宫东西两宗比剑开始,一路发展下去直到与乔峰偶遇乡间酒楼,引出乔峰到后来观战珍珑棋局引出虚竹,段誉可谓是一路的引路人啊。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是成功的。分别讲述人物却不见散漫,可谓整体与局部结合的一大亮点。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龙八部也是绝对成功的。在这里但说下全书的灵魂人物乔峰。《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乔峰从一个丐帮帮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际遇纷至沓来,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尽管有一个弱小却温柔的姑娘阿朱爱过她,最后却死在自己的手中,遗恨一生。乔峰临死之际所说的话完全表达了他的心情。“我乔峰是契丹人,今日却卖国帮助大宋,长于大宋却是契丹人,既不容与大宋,又不容与契丹,天地间竟无我乔峰容身之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悲苦!
萧峰悲剧的最大根源,在于他是一名在宋朝长大的契丹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辽宋刀兵不断,两国官兵互相虏掠对方的平民百姓,两国之间实际已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萧峰自幼在汉人中长大,自然学得了汉人的价值观念,认为所有的契丹人都是暴虐卑鄙、不守信义、残杀汉人、无恶不作的无耻之徒。他所领导的丐帮更是暗助宋朝,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无可否认,萧峰是有一颗忠于祖国和民族之心的。不料后来他却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最后为免生灵涂炭,还挟持辽帝威逼其退兵,成了契丹的大罪人。身为一个大英雄却不知怎样去效忠自己的国家,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自杀只能是最好的解脱方法了。这似乎又应了“英雄气短,红颜薄命”的俗谚。
萧峰短暂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正是他悲剧的人生成就了这个艺术形象的感人魅力。萧峰形象必然在世界文学艺术长廊里占有一席地位,为后来的文学爱好者所景仰。事实上,萧峰身上也有很多优良品质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发扬。譬如他的凛然正气,其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培育优秀人格的传统,就是要培养“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都要继承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又如,萧峰的诚信品格和侠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侠义精神,在今天实际就是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再如,萧峰有一颗报国的忠心,总之,萧峰身上凝聚了金庸先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高度浓缩的精华.萧峰是金庸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庸群侠之一,形象丰满而生动。是读者最为津津乐道和深深惋惜的典型英雄。在萧峰身上,我们看到的更是一种悲剧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 完整的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述,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金庸笔下中的英雄人物大多都是为了某种正义事业进行一系列的斗争,他们与所处的环境作不屈的斗争,在受难 失败或牺牲的经历之中,体现生命之痛 人生之苦 萧峰从生到死的这场悲剧,就是用个体延伸整个生活,升华个体,也审视社会因为这悲剧无可避免
第三篇:通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谈谈佛教影响
通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浅谈佛教影响
众所周知,佛教在世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佛教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也有极大的影响,今天我就拿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个切入点,仔细说一说佛教在这本书中的具体体现。佛教思想对金庸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庸曾言:“文学可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佛教可以解决人生问题。两者都在探究人生。”金庸先生承认自己是佛教信徒,而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造诣。佛教之侠段誉无欲无求,终得圆满。其中金庸的作品对佛教及佛教教义描写甚是着力,在这几十部小说里既有多处高僧讲经,又有不少情节暗含佛教教义,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佛教情结,而以鸿篇巨制《天龙八部》尤为具有代表性。
首先小说名字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佛教概念,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佛教专有术语,为善道八部众生,是佛教的护法神。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都是情书。在其小说《天龙八部》更是体现了这一点,金庸几乎把世间所有的情都囊括在了这部小说中,如:慕容复的无情,段誉的痴情,虚竹的纯情,游坦之的苦情,玄慈的孽情,逍遥子的多情等等,都使得《天龙八部》建架于一个情欲世界里,翻腾浮沉,苦海无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有着佛经中的经典片段与之对应,人物命运体现佛道,佛道又暗示人物命运,可谓天作之合。
比如佛曰:缘分有三,善缘,孽缘,过客。《天龙八部》中善缘、孽缘最为明显。段誉的情缘吻合了“姻缘天定”,不管你在什么环境下,冥冥之中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你,让你无法摆脱,无从逃避。段誉未见王语嫣就在无量山下偶见“神仙姐姐”的玉像,从此之后无论是钟灵的天真可爱还是木婉清这样的人间绝色都无法使他放在心上,直到王语嫣的出现,段誉初次见王语嫣时虽然没有看见王语嫣的容貌,但觉得她的气质背影,犹如惊鸿一瞥。到真正见到其庐山真面目时,更是不由自主跪倒在地,文中这样写道:
他一见那位小姐,耳中嗡的一声响,但觉眼前昏昏沉沉,双膝一软,不由自主跪倒在地若不强自撑住几乎便要,磕下头去,口中却终于叫了出来:“神仙姐姐,我……我想得你好苦!弟子段誉拜见师父”
可以说段誉见着王语嫣,纯粹是一种缘分;日后王语嫣会回心转意,对他以身相委,也是天意撮合。并且段誉对王语嫣苦苦求而不得,放开自己,祝福王语嫣可以得到表哥慕容复的喜爱,反而抱得美人归,这不就是佛教不可强求,缘分天定的思想吗。
这对段誉王语嫣爱情的描写显示出了佛教的缘分天定,缘分有三的理论。
佛教推崇因果,他们认为世界既没有“独自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不变”的东西,宇宙万法,皆“因缘和合”生起,有“因”才能有“果”,离不开“因果法则”。
《天龙八部》中也无一不透露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是谁其所作的因就必须接受其果。文中的段正淳,处处留情,他经常这样说自己:“无奈段某天性风流,见一个爱一个,但我对每一个都是真心相对的。这样的爱情,不知道谁能理解?”可是在他的花前月下之后,被他弃之而去,惹得无数女子孤苦一生,为他受尽相思之苦。而最终个个女子相继离他而去,自己一直疼爱的儿子,到最后才知道是他人之子。也许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也许是佛祖将其点化,让他与爱人不能共度人间一生,却能共赴黄泉,在黄泉路上相依相伴,这不就是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嘛。佛教推崇因果,他们认为世界既没有“独自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不变”的东西,宇宙万法,皆“因缘和合”生起,有“因”才能有“果”,离不开“因果法则”。
通过几个人物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佛教思想贯穿了整部《天龙八部》,小说中佛教思想对《天龙八部》中人物塑造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世子、和尚还是大侠,看似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逃不开命运的束缚,殊不知是本身的欲望束缚住了自己。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不以身份、地位来衡量其价值,在佛的心中,众生皆可成佛。所谓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只有我们学会看破、放下也才能获得自由身。
第四篇:金庸小说读后感
金庸小说读后感
金庸先生是当今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其武侠小说在思想上融入“儒、道、佛、纵横„„”几家,并将自己对国家、民族、历史、政治、人性、爱情之深刻体会贯穿于作品之中,构思奇巧,雅俗共赏,深受读者喜爱。正因为如此,其《天龙八部》入选了高中语文读本。
金庸的每一部小说均透露出他深厚文化造诣与对中国历史的熟知.《天龙八部》取名源与佛家八部众,以宋辽战争后期为背景,反映出当时宋朝廷的腐败,以及完颜部落的逐渐强大,预示金国的形成及辽的灭亡.“葡萄美酒夜光
杯...”“西湖歌舞几时休...”“靖康耻,由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甚至人名都有“黑白子”武功有“北冥神功”等等无一不是说明了金庸先生是以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与文化作为小说的背景。虽然写的只是某一段历史,但给人感觉的却是整个中国历史的浓缩。在他的书中某一时期的江湖就是某一时期的政治的翻版,武林中人最为渴望的东西是天下无敌的剑法,密笈,因为这象征着权力,除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有的人在练成了绝世武功后,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在射雕,天龙,神雕,倚天这几部小说中,江湖上的血腥仇杀和现实中残酷的战争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副内忧外患并存的历史画卷。
金庸小说中武打情节想像丰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荒郊野岭,深沟狭谷,幽洞墓窖,大漠风雪,海岛仙山,无不活跃着侠士豪杰的身影。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于是刀光剑影中闪耀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向善之心,即使是写邪派人物,也是为了反对疾仇嗜杀,迷信武力。因此,他往往在对人物的描写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他最喜欢写的人物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排除万难,继续奋斗的人物。他们大抵生性仁厚,或傲骨多情。而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在重重夹缝中做人,身处重重矛盾之中,但都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他们几乎都笼罩在一种无处不在的历史悲剧的阴影中,而且无法逃脱这种阴影下的宿命。从陈家洛,袁承志这样的单纯以反抗民族压迫和暴政为己任的单一英雄形象,到郭靖,萧峰这样的大侠,再到张无忌,令狐冲似的走在道德的悬崖边,徘徊于善恶之间的边缘人,到非武非侠的政治怪胎韦小宝,都说明了这一点。,金庸善言情,尤以小儿女之情最为传神,如郭靖与黄蓉。金庸写情,受《红楼梦》影响颇深。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婚姻自生、恋爱自由”等现象,这是中国古人所难以完全做到的,而金庸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显示了他的非凡的言情功夫。小说的主线便是陈家洛与霍青桐、喀丝丽之间的爱情悲剧,显示出爱情与个性、宿命、社(会、事业、心理等多方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复杂的悲剧冲突。而一部《神雕侠女》更是杨过与小龙女抗争世俗礼教的的斗争史。
兴酣落笔动五岳。作为武侠小说,金庸所写的江湖是现实与历史中均不存在的幻
境,是历史深度下隐藏的某种状态,是我们无处不在的无意识心理,同时也是一种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模拟,尽管他是虚幻的,但人们或多或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而,金庸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却又远远超越了武侠,从中我们能品味出更多有意蕴的东西。
当然,金庸的小说也有不少缺点,如有的作品结构松散、内容芜杂、啰嗦重复、文笔随意。特别是那一幅幅奇峰异谷,美人加斗士打斗的画面,处处刀枪相见,处处血雨腥风。这在客观上张扬了暴力,在阅读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五篇:[经典推荐]金庸小说简介
[经典推荐]金庸小说简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个越女剑
宝刀相间欢,柔情恨无常--《飞 狐外传》 人间自有真情在--《雪 山飞狐》 拔剑四顾心茫然--《连 城诀》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 龙八部》
为草莽英雄作“春秋”--《射 雕英雄传》 天铃鸟依然在唱歌--《白 马啸西风》 非武非侠,亦史亦奇--《鹿 鼎记》
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笑 傲江湖》 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书 剑恩仇录》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 雕侠侣》 叙事迷宫和寓言世界--《侠 客行》
从英雄神曲到人性传奇--《倚 天屠龙记》 乱世情仇乱世衰--《碧 血剑》 趣中有趣曲里藏曲--《鸳 鸯刀》 历史情怀与人性悲歌--《越 女剑》
金庸于三十一岁时(一九五五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最后一部《越女剑》则创作于一九七○年,十五部长短篇小说写了十五年(《鹿鼎记》于一九七二年连载完毕后,四十八岁的他宣布封笔)。其后,金庸又花了十年功夫,对作品进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订,终于完成了十五部共计三十六册的《金庸作品集》。
《飞狐外传》
本书开幕那场“恶战商家堡”,可称得上金庸武侠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全书记录了胡斐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他的第二段命运。其中,还包括主人翁胡斐对袁紫衣念念不忘,却了无因缘的一段爱情;程灵素因深爱胡斐,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他的“生”的无私爱恋;苗人凤、南兰与田归农,马春花、徐铮、商宝震和福康安等等各有曲折的爱恋。胡斐的童年是流浪飘泊的。他为父母的惨死与苗人凤全力卯上,并和袁紫衣因而长途较技,情根深种,却又因为求医于“毒手药王”之关门女弟子程灵素,而转成三人纠缠的恋情。所爱之人发誓出家、永不还俗、飘然远去,存有兄妹之情的人偏偏又为他心甘情愿赴死。另外,苗人凤和妻子、田归农之间也是一出家庭大悲剧。
虽然有始有终的胡斐不失为一个侠,但经历生离死别后,要个侠之虚名,又有何用?不过是狐独罢了。
本书的成功,不单单是这部书悬念迭起、情节精彩纷呈,还因为作者第一次完成了一个既有侠义心肠又具有一般人弱点的少年英雄角色的塑造。胡斐的天真、调皮、机智和不拘小节,显示了一个少年人的特点,但他在大是大非上却又是善恶分明。金庸在后记中说:“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传统。”
《雪山飞狐》
本书更成功、更完美地运用了回述形式。对书中主角之一苗人凤的倒叙,又通过各个不同的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就增加了苗大侠的立体感。书中情节扑朔迷离,但悬念解开之后却又合情合理。至于故事的结局,作者留给读者去想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安排。此书发表于五十年代后期,叙述的是很典型的中国人在大敌当前还要来个窝里反的故事。这本书的主角其实是胡斐的父母胡一刀夫妇,作者用巧妙的倒叙手法带出整段故事的来龙去脉,依着个人不同的立场及一厢情愿的想法,铺陈出事情始末,但却将分辨是非的工作交给读者。从父执辈到后代子孙无人不以复仇为毕生之志,却只为了一个误会,而这个误会也造成了诸多不能挽回的悲剧。本故事还牵扯到闯王军刀宝藏的秘密,有点接续《碧血剑》的味道。一个“贪”字让一群自命为英雄的人为了求大利而忘大义;一个“恨”字让胡斐终于找到了他的杀父大仇“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却又爱上了仇人的女儿„„
这本书在绝无退路、立判生死的一刻即画下休止符,留给胡斐及读者一个大难题,他这一刀到底是劈还是不劈呢?
《连城诀》
本书是一部内容最残酷,基调最沉闷,回味最苦涩的作品。尔虞我诈、借刀杀人、猫笑老鼠、惨绝人寰,凡此种种,透溢在字里行间。圈套中的圈套,阴谋中的阴谋,叫人领略人性之恶,原来是如此卑鄙、无耻、阴鸷、刁猾、残忍与虚伪、贪婪丑恶的世态万象。
本部书最初发行时以《素心剑》为名,是由金庸先生以小时候一段回忆为主而发展出来的故事:疼爱他的家中长工因为冤狱郁郁一生,心中的委屈直至垂死方才吐露于他。《连城诀》以一部剑诀及其中的宝藏秘密揭露了人性贪婪的一面,写人的“坏”,这本书可说是第一把交椅。狼心狗肺的丈夫,心机深沉疑心重重的师父,还有逼死自己女儿的父亲等等;憨直的乡下小子狄云,落入一个个圈套中,他失去了心爱的师妹,还有对人心的信赖。
但是,从这本书看来,当坏人也不是都很好过的,像有人半夜梦中爬起来还堆尸砌墙,有人为了金银财宝发了狂等等。撇开这些可厌的事,丁典和凌霜华短暂的绿菊之恋,虽然淡淡如一阵幽香,却是全书最凄美的一段。
《天龙八部》
本书是一部成功的悲喜剧。金庸以佛教中的“大悲大悯”来破孽化痴,用佛教的思想来开导读者,增加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哲学内涵。书中的三个主角,段誉、乔峰、虚竹——公子、英雄、和尚,三人身分不同,性格不同,但又各占一台戏,既前后交错,又相互映衬;既层次鲜明,又一气呵成。它主要是纠结两代恩仇及大宋、契丹誓死不两立的故事。“天龙八部”一词源自佛经,是八种人间以外、各有神通的众生,象征着书中出现的各种人物,性格独特、明显且各有奇遇。但,这些高人一等的另类人,却也承受着与平凡人一样的欢喜与悲苦,逃也逃不了。明确的年代及真实的场景描绘,对北宋、大理、辽、西夏、西藏及亡国大燕等国的王公臣僧等人物及其生活,都有极生动的叙述,亦政治亦江湖的人,更是在书中层出不穷。如段誉本是大理王子,第一顺位继承人,却流浪江湖,甘心为王语嫣的一颦一笑来去生死;虽然不爱武功,却也以凌波微步及六脉神剑等绝艺闻名。大理以佛立国,使段誉对佛经十分喜爱,领悟力也很高,但也终究为了参不透的“情”字而吃尽苦头。虚竹原是少林寺和尚,这个普通的小和尚是命运之神恶作剧的对象。厚道傻气的他,只想当个无情无欲的小和尚了却残生,却误打误撞学了什么逍遥派的神功,又当了缥缈峰一群女人的头头,还毫无抵抗力的被招为西夏国的驸马。最大起大落的是身为丐帮帮主的乔峰。本是大家尊敬的武林高手,一夕之间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契丹狗;好不容易有了阿朱这样一个体贴的小姑娘为知己,又因仇恨而亲手误杀了她。一路潦倒,再豪气干云的英雄也受不了如此打击。最后虽然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成了辽国大王,但又为民族的歧见两相为难而以自杀为终。
这三个命运不同、身世同样扑朔迷离的人却在很巧妙的时刻结为异姓兄弟,并与其他人发生或恩、或仇、或怨、或情等各式各样的关系。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很特殊的人,象处处留情处处真情的段正淳、爱听马屁法锣的星宿老怪丁春秋、四大恶人、天山童姥、大智大慧的藏僧鸠摩智、一心复国不择手段的慕容父子,以及犯戒的少林高僧,还有很多既美貌、又痴情、还广览博学的女子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该或不该爱的人。
书中也有很多厉害的武功,包括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化功大法和成了逃跑专用的凌波微步等。贪嗔痴愚等各种欲望都包括在书里,整个剧情充满了难言的残酷美,却印证并启迪了大彻大悟、有因有果的佛性。金庸先生澎湃汹涌的想像力尽在其中。
《射雕英雄传》
本书在艺术上显示了金庸大手笔的气度,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笔和壮阔的场面,展示了武侠世界的神奇魅力。金庸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运用文字手段,写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传奇故事,以笔掀惊涛的巧妙安排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使武侠小说变成一种令人读之不忍释卷、回味再
三、击掌叫好的艺术品。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随母流落蒙古大漠。这傻头傻脑但有情有义的小伙子倒也挺有福气,他不但习得了江南六怪的绝艺、全真教马钰的内功、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双手互博之术、九阴真经等盖世武功,还让古灵精怪的小美女黄蓉这辈子跟定了他。这部原名《大漠英雄传》的小说是金庸小说中最广为普通大众接受、传颂的一部。其中有许多有名又奇特的人物,象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还有武功灵光、脑袋不灵光的老顽童周伯通。他们有特立独行的性格、作为和人生观,让人叹为观止。
书中对历史多有着墨,与剧情丝丝入扣。中原武林及蒙古大漠的生活情形随着人物的生长环境变迁而有不同的叙述,异族统治之下的小老百姓心情写来动人心弦。但是,本书对情的感觉也是非常广泛的,其中郭靖与拖雷、华筝无猜的童年之谊、他与江南六怪的师生之谊等等,还有全真七子中长春子丘处机的侠义行为,及其与郭杨二人风雪中的一段情谊,亦有很豪气的叙述。而神算子瑛姑及一灯大师和周伯通的一场孽恋,是最出乎人意料的一段,成人世界的恋情可比小儿女的青涩爱恋还复杂许多。
郭靖以拙胜巧的人生经历和“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儒侠风范,也是书中最大的要点。距离这本书完成的时间已有四十多年了,书中的单纯、质朴的人物性格还深深的留在读者心中。另外,本书故事也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白马啸西风》
本书在新派武侠小说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武侠散文诗,其主题比传统武侠小说中那种快意恩仇的主题深刻。全书自始至终以情孽为主线,情节虽不够曲折,但处处有伏笔。人物形象鲜明,不仅书中主角李文秀的遭遇写得极其感人,而且写苏普与阿曼一家四人也皆有个性。
“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是“爱而不得其所爱”这种单相思的死胡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以金庸小说来看,这故事算是个短篇:一位汉族少女李文秀和一名哈萨克少年苏普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因异族之观念差异,阻碍了他们的交往。长大后,苏普就爱上同族的女孩,但李文秀却未因此忘情,心事浩茫,相思苦恋,而她又被一乔装改扮在她身边的马家骏暗恋。李文秀的母亲也是同样被师兄单恋,因师兄“恋之不可得”导致与其父白马李三落得“同归于尽 ”。
有人在这种感情中选择自我牺牲,有人在怨恨中决定开始报复,这“情”字,真是苦煞人也。
《鹿鼎记》
此书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象”作品。它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悲剧”,并将韦小宝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荡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等地的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伦的对白及逆向思考的事件,多读几遍搞不好可以“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呢!韦小宝笑称自己“不学无术却处处有术”,却靠着这不学之术在太监、钦命大臣、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这些职务上胜任愉快。这样的人挑战了真实的人性,证明武功和权利不是这世上唯一可取之道,并大大推翻前面几部那样摧心裂肺的爱情观念,来了个七美大团圆,人人都有奖!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紧密结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的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其实,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这是金先生最后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
《笑傲江湖》
本书成功的塑造了武林中最出众而最平凡、最诚实而又最聪明的大英雄——令狐冲。他武功不是最高、外貌不是最俊、气度不是最高贵、智谋不是最出众,但他却超越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又不为道教的清规戒律所束缚,于是,他在自由自在中体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令狐冲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物,他虽然和采花贼、魔教中人做朋友,嗜酒懒惰我行我素,但是他依着自己的天性行事,不理别人的想法、议论,为自己而活。他的气质飞扬佻达,但情感真挚热烈、豪迈任性,是君子眼中的邪徒,却又是邪徒眼中的真君子,生性活泼,却又意志坚定。他对小师妹岳灵珊情真爱挚,但因误会而让师妹被林平之那个伪君子抢走,可不改潇洒本性的他却赢得恒山派小尼姑对他的信任、五毒教蓝凤凰的倾心及魔教公主任盈盈对他的爱,虽然身处险境,却还是处之泰然。
书中的人物刻划出中国人最丑陋真实的嘴脸,如一路假装的伪君子岳不群、自私自大的任我行及害人反害已的东方不败等人,还有形形色色、表里不一的武林人物。他们不仅各自有正面的冲突斗争,更有私底下的矛盾纠葛,首先为辟邪剑谱勾心斗角,又为葵花宝典争权夺利,谁都想一统江湖、千秋万载,但又没有广阔的胸襟。
令狐冲在被关思过时习得荡气回肠的独孤九剑,在江湖飘泊时得到《笑傲江湖》曲谱,这两样是与他最相配的东西了。书中将各人的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上述可怕的野心人士挥刀自宫,冷面奸诈的性格,也有很滑稽胡闹的桃谷六仙,更有为知己而死的魔教长老曲洋及正派人士刘正风,还有目前最流行的话题:同性恋的存在。此外,梅庄四友的黄钟公、黑白子、丹青生、秃笔翁几位古代艺术家也很有看头。
正未必正,邪亦非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而已。本书没有任何历史背景,金庸先生以完全的创作才华,水落石出的道出一连串曲折的奸谋,并很适时适地的掀开了伪君子的真面目。有时候,觉得真小人还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来得不可怕!
《书剑恩仇录》
此书为金庸武侠小说之处女作。通过描写书与剑的冲突,江山与江湖的对抗,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学与奇情的交融,显出金庸的出手不凡。其语言之生动流畅、人物群像之多姿多采,都超出了一般旧派武侠小说的水准。要认识新派武侠小说的本来面目,此书不可不读。
这本书中最令人扼腕浩叹的就是“爱”,就是香香公主为了陈家洛而自我牺牲,以及霍青桐为了成全他人而伤了自己的勇气。还有金笛书生余鱼同对骆冰的那段痴傻单恋,以至后来毁容亦无悔。之中的千回百折,让人觉得爱情实在是一种残酷至极的甜蜜。另外,乾隆的身世之谜也是书中的一段争辩不已的悬案。所谓的“换太子”悬案在野史中的历历描绘,与乾隆皇帝喜着汉装等等记载,更让这段历史的疑问清楚地浮现台面。
当然,红花会众当家武功高强、智计百出、为民除害、反清复明等英勇壮烈的事迹,在书中也有极江湖与戏剧性的说法。大反派张召重的贯穿全场,朝廷高官的女儿李沅芷为情为义,宁愿放弃安适生活,投身于江湖之中,更是将宫廷与江湖、派系与师门之间的恩怨清楚显现。主角陈家洛往来中原及回疆、翻覆朝廷及民间的故事,在本书中的数场打斗中后带到最高点。数不尽的民族情结及爱恨纠缠,造就了这个最广为流传的满汉故事。这就是金庸作品集的第一部著作——《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 其实,该书的主题就是一个“情”字。这说明金庸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的“忠、奸”,“恩、仇”的主题外又有了新的变化。他塑造了社会叛逆杨过与任情而为的小龙女,并通过杨过与郭靖等人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的不同。
杨过和小龙女这段不食人间烟火,自然而成又弥坚不渝的情爱,是全书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始终贯穿全书,为众多冤家的纠葛之源。杨过、小龙女为了他们的爱情历经重重波折、次次磨难,几回将近丧了命、失了魂,但强敌、社会舆论,甚至时间都不能分隔他们。
这本书除了有杨过悲惨苦痛的童年,还有很多对于两性、亲人之情的细腻描写。情关何其难过?不禁令人黯然销魂。悲剧英雄杨过练功的过程十分艰辛,黄蓉压根不想教他武功,全真教人只是欺侮他,流浪江湖使他变得轻浮流气,苦难侮虐使他变得愤世嫉俗,真正对他好的只有孙婆婆及姑姑小龙女,真正厉害的武功是来自剑魔独孤大侠的遗教及一只通灵神雕的督促。最后,他终于能扬眉吐气,击毙蒙古皇帝,但他从幸运习武到不幸断臂,又和对他最好最痴情的小龙女分别了十六年,如此大起大落、无可奈何至极的人生一路走来,似乎什么美好结局对他而言都是一场空。
这部书写的爱情看来既纯真又可怕,尤其以情花来阐释爱情一节,真是字字读来痛击心弦,令人低回不已。因情生恨,将满腹委曲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的例子在这里真是不少,如李莫愁、郭芙等,可真是个情魔世界。
《侠客行》
本书以一对极其相像的双胞胎的活动构成故事线索,描绘出一出出悲喜剧。被称为“狗杂种”的石中坚,从小失去母爱,却在岁月磨练中成为一代大侠。而深受父母宠爱的石中玉,却成为一个无耻小人。两兄弟的奇遇,引出一连串的奇人奇事。
主人翁“狗杂种”其实是一个身世不明的可怜人。他被误认为另一个可能是他孪生兄弟的人,代其受过许多磨难,又因被谢烟客欺骗而逆练了阴阳不容的两种内功,身心饱受煎熬。幸好,一些因缘使他逢凶化吉、否极泰来,又因其仁心宽厚、毫无机巧,习得了侠客岛上的神功。
其实,武林间的善恶岂是区区赏善罚恶二使可以了结的?而叵测难料的复杂人心,又怎能参透最最简单的道理?主角带着一颗憨直的心去闯荡江湖,虽然吃了不少苦,但终得奇功及美人青睐,可见得人情世事的变化是说不准的。想不透就到侠客岛喝碗用“断肠蚀骨腐心草”特制的“腊八粥”吧,或许可以洗净坏心肺、恶肚肠。
这部书是金庸先生为数较少的没有用到历史背景,可能发生在任何年代的故事。
《倚天屠龙记》 本书出场人物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而且独具个性者不胜枚举。最震憾人心弦的,是作者巧妙运用情节去表现那种无奈的悲剧氛围。这种场面并非兵刃相见,又比刀光剑影的拼死一搏更叫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是通过个性与偶然性来展示人生世界的复杂性。
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各大名门正派满口仁义,却为一己之利不顾他人生死的自私心理,还明白点出邪 教中人也有至情至性、生死相许的真心真意,更告诉人们爱情是没有什么正邪之分及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如抢夺屠龙刀时那股贪劲、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那要灭绝一切的狠劲,还有隐于少林寺、导演一出出悲剧的恶和尚成昆之阴险,在正派人士杀红了眼时,跟邪派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当张无忌开始父母双亡兼寒毒侵身的失怙童年后,个性优柔复杂的他历经困难,因缘习得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后,终于在光明顶上大展身手——昔日被欺凌的小毛头,成了众人眼中的第一高手。和表妹殷离、明教圣女小昭及峨嵋派弟子周芷若谱出的几段似有若无、没有结果的恋情,造成这些女子完全不同的结局,到最后不顾一切和数度患难与共的异族女子赵敏共享画眉之乐,并解开了十六字真言中隐含的大秘密。
从江湖事迹又牵连到与改元朝换明朝的历史人物陈友谅、朱元璋、徐达等人的一段渊源等等,张无忌的一生其实还算幸运的。虽然最后被朱元璋摆了一道,但是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全书对于明教有诸多着墨,包括其创教由来及四分五裂的内斗,而明教四大护教法王:紫衫龙王、白眉鹰王、金毛狮王及青翼蝠王不仅武功独步,也是富有个性的人物。此外,还有光明左右使杨逍和范遥,对情之处理及对教之忠心,以及小昭那首寓意深刻的曲子,都让读者不自觉的将心偏向所谓的“魔教”那一边,真是个出众的教派!
《碧血剑》
该书是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从摸索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金庸吸取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故事的起伏曲折。创作金蛇郎君夏雪宜这样一个半正半邪的形象,为金庸以后小说中出现的各种亦好亦坏的武林高手开了先例。
本书主角袁承志,为抗清重将袁崇焕之子,在幼年习艺已继父业,为了给被崇祯皇帝赐死的父亲报仇而开始了江湖历练的过程。故事中描述最特殊的人物,就是武功高强、心机又深的金蛇郎君的一段风流韵事,以及他如何死后仍让骨中留下剧毒,在藏身洞穴中埋下炸药来对付想找他报仇之人。同时,还详细叙述了他对温仪的深情与对何红药的薄情利用,以至后来温青与五毒教和江南温家的恩怨,并将袁承志卷入其中。故事中的门派之争也颇有看头,铁剑门下玉真子与木桑之间的恩怨,直至后来木桑道长将其武功传给九难,承接起《鹿鼎记》的故事。书中最传神的,是以简练公平的笔法道出的皇太极、崇祯及李自成这三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另外,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和闯王李自成的一段渊源,以及崇祯之女长平公主对其的无缘之恋,以至后来断臂、心死而出家并化名“九难”的故事,在书中也有详细又极含蓄悱恻的描述。
《鸳鸯刀》
本书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真是趣中有噱,笔中有谐。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但通篇皆有喜剧之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也实属罕见。
这是篇极短的故事,从太岳四侠几桩搞笑的打劫趣事开始,还有一对奉行“打是情、骂是爱”的夫妻贯穿全场并顺便传授恩爱甜蜜的夫妻刀法后,一个大小姐和一个书呆子便因为鸳鸯刀而结缘。在他们差点成为兄妹又破涕为笑变成夫妻后,故事就结束了。鸳鸯刀中藏着个大秘密?不看到最后,你绝不知道!
《越女剑》
这篇短篇武侠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如越王勾践、西施、范蠡等,以真实的历史史实为小说立题,围绕越女阿青的剑法而展开的故事情节,其中并不乏有爱情场景。当然,遵照历史事迹,最后勾践是名正言顺地战胜了吴王,但,这并不是全书的真正主线,也不是真正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