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

时间:2019-05-13 14: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

第一篇: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

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

[摘要]女作家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也表达了她清醒、深刻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丁玲 女性意识 深刻性 独特性

丁玲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幼年丧父,孤儿寡母,她和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和经历可想而知,母女二人在那个封建的家庭中一直处于被欺凌的处境之中。丁玲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她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同时幸运的她又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丁玲的母亲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伟大女性,她和女儿一起读书,学习知识,接受新的思想,甚至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创办了新型学校。丁玲从小就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她骄傲地称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更多相关资料、论文写作以及代你写等方法咨询请看我的白-度的号加我,乐意帮忙。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母亲》即以她母亲为原型。

丁玲这种特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母亲对她产生的巨大影响,深深地影响和决定了丁玲的一生。当“五四”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丁玲以其独特的精神成为首批被时代所唤醒的女性。丁玲深深地知道当时中国女性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压迫甚至是残害,唤醒中国女性,呼吁妇女解放,维护女性的权利、尊

严、人格和地位,成为丁玲在文学上的自觉倾向。丁玲的作品,有意识地将她这种对于女性解放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塑造了众多生动、真实、鲜明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写作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见证

上世纪前期,中国妇女曾经历过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五四”运动引入了众多的西方思潮,从“德先生”和“赛先生”到各种西方思想的引入,同样引起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将广大的妇女解放出来的呼声越来越高。至此,中国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妇女解放运动。丁玲作为新时代下的知识女性,自然担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丁玲是她们的杰出代表。

二、如实写出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性是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刻性与独特性的记录

丁玲充分意识到并如实写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的天空永远都是低矮昏暗的,女性的反抗只能立足于真正的女性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立场,将自我命运依附于男性或依附于爱情都无法真正获得女性解放。丁玲本身就是一个真正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中,她首先看到了“从魔

掌的指缝漏出了‘人’的光线”,于是十分勇敢地向读者敞开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是从五四走来的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新女性,她敢于追求爱情并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是的,我了解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我赐给他的吻呢。”丁玲以女作家独有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创作个性,描绘了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觉醒的轨迹。她的莎菲女性形象,断然采取了一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心愿出发,对男性和男权进行彻底反叛与颠覆的抗争姿态,表现了作为“人”而存在的女性尊严。这种女性意识较之五四初期以冯沅君、庐隐为代表的一代女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女性应尽力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女性意识更为深刻、独特。

三、对男性和男权制度的彻底反叛是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刻性与独特性的见证

上文我们说了丁玲的女性意识较其他的作家更具有深刻性与独特性。她的独特性在于她对男性和男权制度的彻底反叛,她独立的人格意识和精神力量将自我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不依附于男性也不依附于爱情,不再是一个被奴役的附属物,而是男人精神上的统治者。同是写女性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的,鲁迅的《伤逝》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却不同。我们不妨把她们作一个比较。

《伤逝》里,子君最初作为一名生长在传统封建家庭的女性,思想上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是当她与涓生相遇,涓生的新思想大大地刺激了子君的世界,如同黑暗中的人看见了一丝光亮,是那么地渴望。这种对新生活的渴望,担负了子君的一切,有这种渴望时的子君充满了勇气,子君与涓生刚刚交往半年后,就毅然决然地与传统的封建家庭相决裂,这种力量,完全来源于对于新生活的渴望。子君以无比的勇气与传统家庭决裂,她藐视一切讥笑和轻蔑。这些都是来源于一个女性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子君勇敢地和涓生开始了同居生活,子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向往着开始幸福的新生活。两个人开始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未来两个人要怎么样去生活,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两个人却没有思考过。激情过后,一切必然归于平淡,单调而繁琐的家务,平淡而简单的日子,一天一天在消磨这两个人的激情。子君渐渐地在这样的日子中变得麻木和空虚。两人的经济上又出现了问题,经济上的压迫和社会亲友情感上的压迫,最终击碎了子君的梦想。曾经海誓山盟的涓生终于对子君说出了不再相爱的话语。至此彻底地击碎了,这个曾经充满了梦想的、历尽千辛冲破封建礼教枷锁而成立的家。这时,子君的一切美好,一切梦想就此被击得粉碎,一切都消失得那么干净,什么也没有留下,如同文中所述,在她前面的是连墓碑都没有的坟墓。

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涓生所给予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那么莎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是一个生病养病的女学生,作家大胆、细致地描写了她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中苦闷彷徨心理过程。她不像传统女性那样被动地等待男性的垂青和爱怜。她认为自己和男人在精神人格、社会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因此,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苇弟纯洁无私地爱恋着她,但她却轻视苇弟的软弱、缺乏男子气;漂亮富有的凌吉士风流倜傥的外表使她产生痴狂的爱恋、性的冲动,可一旦认清其华丽外表掩盖的不过是一颗庸俗、卑劣的心时,她就决然地加以拒绝。莎菲的形象显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不依附男性的独立人格意识和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莎菲的形象其意义远远不同于子君,她始终把自己的命运控制在自己手里,子君内心深处却有很深的封建思想的阴魂:当经过艰苦抗争夺得的爱情一下子消失的时候,子君在爱情方面的不幸就像被一阵狂风吹熄的火焰。在与涓生建立家庭后,她把狭小的天地当成整个世界,把小家庭当做整个人生,变得庸俗、空虚、胆小,爱情也因此褪色。而莎菲在爱情上不依赖于任何男性,渴求的是精神和肉体高度和谐统一的爱情,是人类在精神及情感上的高尚境界。莎菲的追求和反抗比子君更进步了些。可见,丁玲的女性自主自强自立意识较鲁迅更为深刻和独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最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妇女解放之路上走得最远也是最伟大的战士,为中国妇女从女性到人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丁玲的女性文学创作,是中国妇女的生存现状,精神风貌在她们头脑中反映的结晶。丁玲忠实地反映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且充分肯定了这种贡献对当前健全女性意识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她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冯雪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2]王明丽.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9月,第37卷,第5期.[3]蒋明玳.女性意识觉醒的真实写照——庐隐丁玲女性文学创作之比较.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2月,第32期.

第二篇: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08教育学 0804010133 李杏

【摘要】

丁玲作为一位对生活有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发展线索:由早期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描写莎菲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到中期的小说如中篇小说《韦护》中为“革命”放弃个人爱情,写走出恋爱的羁绊,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期作品中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

【关键词】女性意识苦闷追求

【正文】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女性意识再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意识将“女”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中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丁玲一直对女性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的典型,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了女性解放这一布满荆棘的路上那些带血的足迹。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凸显,也是跟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同时与她的个性也是息息相关的。丁玲从小就孤寂、敏感,骨子里藏着感伤的因子。她孤傲,喜欢默默地观察人;好幻想,思想往往脱离现实;情感炽烈,“不喜欢过于理智”;天真单纯,“太真实太爱在朋友面前裸露自己的精神”;容易冲动,情绪极不稳定。她曾经狂热地参加过一些政治运动,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承受挫折的耐力,当“五•四”退潮和大革命失败以后,随即“陷入愁苦的深渊”;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接受任何束缚,既割断了同传统的联系,又远离革命,灵魂无所皈依,生命没有支点,终日沉溺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中,“销声匿迹,慨叹人生如灰暗的深渊。”正是这种心态和对知识女性在特定时期生存困境的感受,使她与现代主义发生共鸣。不妨说,主体的感受使她从现代主义中找到了“知音”,现代主义又反过来更加强化了她的感受,并使她获得了自我表现的参照系。也许丁玲并没有刻意地向现代派学习,但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还是不知不觉地与它们走到了一起,使早期创作体现出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最大的体现就是其创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改变,她的一步步的成长史。

一、不甘沉沦的求索

1927年丁玲发表了处女作《梦珂》。作品写的是阅世未深的少女梦珂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自己的生活道路,但现实生活安排给她的是一个比一个更深的陷阱。红鼻子老师侮辱模特,而她所倾慕的温文尔雅的表哥背着她却干出下流龌龊的事„„道路未找到,做人的尊严却受到损害。作者深刻地刻画了她道路追求碰

壁的痛苦历程。一个向往自由,反对束缚,向往真实,反对虚伪的知识女性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寻找出路,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挣扎,最终还是进入一个不如意的地方。继《梦珂》之后,1928年丁玲发表了她的另一部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在这部作品中,莎菲不再是“五四”初期那些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半新半旧式”女性,而是一个完全置旧礼教,旧道德于不顾的叛逆女性,在小说中,莎菲同时与两个男子苇弟和凌吉士恋爱,这本身就显示了莎菲在这种爱情关系中占据着充分的主动。由被选择而成为选择者,这表明“五四”女性的以婚恋自由,男女平等为内核的妇女解放意识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莎菲在战胜凌吉士后得到的是失落和迷惘。她叹道:“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由失望而自然陷入孤寂、自怜之中,“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我可怜你,莎菲!”这是莎菲女士留给世人的凄凉的绝叫,也标志着丁玲对爱情问题的思考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陷入了新的困惑。这种困惑,一直延续到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中。

二、走出恋爱羁绊投身革命洪流的新女性

1930年,丁玲发表了长篇小说《韦护》,作品描写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之间革命与恋爱的冲突,韦护为革命决然离恋人而去,丽嘉也开始有所觉悟。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创作意识上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由过去倾心于表现莎菲式的孤独、苦闷、哀叹、自怜,转变为表现丽嘉所代表的知识女性在新的境遇中的困惑、彷徨、思索与积极的追寻过程。在《一九三零春上海(之一)》中,女主人公美琳是为了追随革命者若泉而毅然抛弃了整日伏案写作、不关心革命、了无生气的丈夫子彬,这比起丽嘉的被动追随,多了几分自觉与主动,表示了作者对以往盘踞胸中的爱情至上主义更进一步的怀疑乃至放弃。在爱情与革命的对峙中,已明显绮重于革命一方。到了《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二)》中,玛丽这位不合时宜的爱情至上主义者遭到更“不客气”的处理,她与虽然爱她但无疑更热忠于政治活动的革命青年望微的分道扬镳,标志着作者对只要爱情,不关心社会的女性意识的彻底抛弃。1931年,《田家冲》这篇短篇小说发表,我们发现其中年轻的女主人公三小姐已纯然是一位成熟而坚定的革命者,而与之具有对等质量的男性形象已被略去,整个故事已与爱情无关。这就是说爱情也已被省略,革命的内容已成为全部。而已往于爱情故事中用心设计男性主人公这种习惯做法也已改变,与女性主人公相对应的男性形象首次缺席,这种变化正暗示着一种新写作意向,即不再沿袭此前的女性通过男性革命者引领而投身革命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变化了的新的女性意识中,男性个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以男性集体为主所担当的整个革命事业。

30年代,丁玲仍然一如既往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的心体会时代女性的心理。但她笔下的主人公不再是忧郁的女子,而是融入社会,把个人的幸福和民族的强盛结合到了一起。

三、对女性解放现状的疑虑与不甘

如果说,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这一段时期丁玲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到40年代初,丁玲到达延安一段时间后所创作的作品,则标志着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进入了一个日益成熟的时期。她以往略带盲目的革命热情降温,社会理性更趋深入,怀疑意识上升,对妇女解放的现状及未来产生了一定的疑虑,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抗拒心理。特别在《“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男人们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这些女人的过错看得与社会有联系些。少发空议论,多谈实际的问题。”当时的延安文化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那些当初响应号召投身革命的“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们再度回到家庭中做饭带孩子,日渐变得婆婆妈妈,“皮肤在开始有褶皱,头发在稀少”,并且被指责为“落伍”,有的还遭到男人的遗弃。丁玲正是敏锐地看到了在新的体制之下女性一如既往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命运,看到了革命对女性解放所做出的允诺与实际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于是她又一次表现出了“莎菲式”的叛逆勇气,不再幻想,不再对男性充满依赖,而将女性自身的自立与自强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作者毕生关于妇女问题思考的制高点。

发表于1948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生活后创作的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较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作者正式放弃女权立场的标志性作品。作为现代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这种放弃也就是带有一点女性集体“最后一课”的性质。在作品中,尽管还能从黑妮等女性形象身上依稀辨出丁玲昔日的一点女性意识迹象,但是,从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不再留恋昨日的一切,那些昔日余影只是写作的某种惯性所致,而绝非自觉所为。我们更多感觉到的倒是作者竭力向当时主导性意识形态靠拢的努力,为此不惜放弃自己作为女人的最基本的感觉。

四、总说丁玲作品

正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独特精神个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五四”以后的新女性在时代的启发下,自我意识重新觉悟的曲折过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作家这样关心妇女的命运,这样强调妇女的自身解放,这样深刻地指出妇女问题的关键;也从来没有一个女作家像她那样,为了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了妇女的彻底解放手那么多的磨难。

【参考文献】

1.、张勇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丁玲《“三八”节有感》,见《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3、丁玲《丁玲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人本管理以什么为目标

人本管理以什么为目标?

类似的现象说明:管理模式是为管理目标服务的,管理目标的定位不同,管理模式的选择就不同。那么,对人的管理到底应该以什么为目标?

利润最大化不是人本管理的目标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管理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因此,管理的目标定位一直被锁定在利润最大化上。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管理的最高价值观:一切活动,都要看其最终是否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种理论下,“人”被摆在与“资金”、“设备”同等的位置上,统一都被称之为“生产要素”。

毋庸置疑,这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至今仍然指导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管理实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偏差。在人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人的忽视。

尽管有些人也主张关心工人,但是,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对工人的关心也是被利润异化了的关心。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为了让公司的厂长和管理者们学会关心工人,在一封信中说到:“你们中有许多人从自己长期的生产业务中体验到一种物质的、设计优良的、制作精美的机器的好处。如果说对无生命的机器状况给予关注尚能产生有利的结果,那么要是你们对构造奇妙得多的有生命的机器给以同等的关心,那还有什么不能指望的呢?”显然,在欧文眼里,工人也是一种机器,他与一般机器的唯一区别就是工人是“有生命的机器”。因此,对工人的所有关心,都是创造利润的手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出版后,引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管理革命,在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工厂厂主一味追求效率、忽略工人需要的现象。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是泰勒期望的,相反,他为自己的科学管理描述的是一个非常能打动人心的愿景,在《科学管理》宣言中,他说:

“科学管理不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不是一种保证效率的手段;它不是一种出钱雇人的新体制;它不是一种计件工资制度;它不是一种奖金制度;它不是出钱雇人的体制;它不是拿着秒表对着人记下他所做的各种活动的时间;它不是印制和发放许许多多的空白表格给一批人,说:这就是你们的制度,去用吧!……

科学管理实质上是在一定机构或行业内从事劳动的人们的一种彻底的心理革命——是对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同事,对他们的雇主所负责任的彻底的心理革命。它还是那些从事于管理工作的人们(工长、总管、企业所有主、董事会)的彻底的心理革命——他们对他们的同事所负责任的彻底的心理革命。”

显然,泰勒的科学管理并没有把工人看成机器,而是强调工人和管理者应该用“合作、互助”代替“对抗与斗争”,但是由于他把“增加盈余”作为唯一的目标追求,在实践中最终仍然导致了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描写的严重损害工人健康的结果。

管理学家中,无论是法约尔、梅奥还是孔茨,其管理理论都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展开。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并没有把人放到企业管理的背景下,即使稍有涉及,也没有对管理的目标进行系统论述。

正因为此,管理者遇到了深层的矛盾:当只讨论如何对待人时,我们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尊重人、理解人,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当管理企业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切要素组合都以此为标准。于是,在企业的背景下对人管理时,到底该如何处理利润目标与人的需要的关系?这种问题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很难自圆其说。

管理目标的二元性

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目标是由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员工的个体目标共同组成的。企业的组织目标就是利润目标,只有实现利润,组织才能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员工的个体目标就是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只有满足需要,个人才能发展,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员工工作的动力。企业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体目标互为前提,相互依赖,同时,又互相斗争,相互对立。正是二者的对立统一,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这一观点可能会被视为不懂常识而招致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无情批判。这些批判,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批判1:如果员工目标可以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那么,顾客目标、政府目标、社区目标是否也应该成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因为离开这些,企业也是无法生存的?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顾客目标、政府目标、社区目标都是外在的,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员工目标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就好比一个人是由躯干和灵魂组成的,但是,如果离开空气、水等外在条件,人也不能生存,更不能成长。但是,我们不能说空气和水也是人的组成部分。

批判2:传统管理理论以利润为企业的终极目标,也强调尊重员工需要,满足员工需要。人本管理把员工目标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无非也是让管理者尊重员工需要,满足员工需要。这有什么新的意义吗?

我们的回答是:想一想生活中的现象:抚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抚养孩子的目的单纯地定位于自己年老时有人照顾。那么,下面的现象就可能发生:为了让女儿快点长大,父母疼爱有加。女孩长到20岁时,本来到了嫁人的年龄,但是,父母想,如果女儿嫁了人,自己老了谁来照顾?于是,决定只有在自己死了以后,才允许女儿结婚。结果,女儿等到30岁终于忍无可忍,私奔了。

同样,如果把满足员工需要当作实现利润的手段,在满足员工需要可以增加利润时,管理者可能真的会满足员工需要,但是,当员工需要与企业利润发生矛盾时,管理者就不可能满足员工需要,甚至会损害员工需要,招致员工抵抗。最后,员工得不到满足,企业也实现不了利润。

现实中,绝大部分父母抚养孩子的目的都是双重的:既为了老来有人照顾,同时又是为了孩子本身的成长。在这种目标下,父母在女儿小时,疼爱有加,女儿长到20岁时,自己还没有着急嫁人,父母已经在帮女儿找婆家。结婚时,父母会用一生积蓄做嫁妆,让女儿体面出嫁。整个过程都是一心一意地为女儿着想,没有担心自己的问题。但结果多半是不仅没有失去女儿,反而又得到半个儿子。

管理中也一样。当管理者把员工目标当作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去追求时,一方面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促进员工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员工的忠诚回报,最终转化为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对应于企业目标的二元性,管理的目标也应该是二元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企业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体目标的对立统一中促进二者最大化的过程。管理者不会简单地抛弃一个目标而维护另一个目标。在组织利润目标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管理者可能会说服员工牺牲个人利益保证组织目标;但是,当员工的个人目标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时,管理者可能会牺牲利润目标保证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企业也自然能得到发展。

第四篇:丁玲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丁玲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林嫦华

010507200790

罗定市罗平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丁玲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女作家,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对女性角色的态度,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出路的探究,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女性的心理描写着手,试着比较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异同。

关键词:丁玲

张爱玲

女性意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多元教育结构体制下,各级女子的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民主化,多样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女性教育处在保守与开放,落后与进步的斗争中逐步前进。这时期的女性,往往出现迷惘和困惑,很希望有人能做她们的明灯,让自己走出心中的黑暗,看到妇女得到幸福的曙光。而丁玲与张爱玲就是这个时期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女作家,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1986年3月4日丁玲同志逝世后,中央曾评价说:“她在将近六十年的革命文学道路上,创作了许多思想深刻、为人民喜爱的作品。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创作都体现了党所倡导的文学发展的方向。“[1]丁玲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她曾说过:“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女人的缺点,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2]夏志清为张爱玲辟专章 时,称她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3]同样,张爱玲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张爱玲和丁玲两位作家,是中国文坛上的两颗巨星。由于两位都是女性作家,她们作品的主人公无一例外也是女性,内容是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她们和其他女作家一样,对女性角色表明态度,在作品中用女性独特的视觉刻画人物,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出路作出探究,明白女性的悲剧命运,擅长对女性的心理进行描写,对细节的把握得心应手。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张爱玲与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不同点。

(一)对女性角色的态度不同

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在乱世生活中的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在她的笔下,这些女性消解了女性神话,打破了传统的观念。她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对于女性角色,她认为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她曾用尖刻的话语说过:“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只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达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奶,当众喂了一千年的奶。”[4]这表明了张爱玲推翻了传统女性神话。她清楚地意识到,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神化”只是男人们征服女性的手段。男人们对“神化”女性的赞颂,实质是在向女性实施男性标准的“妇德”,是“怎样在一个多妻主义的丈夫面前,愉快地遵行一夫一妻主义”。[5]一个个与女性相关的“封号”,明显带着男性权威的痕迹。但同时她又绝对讨厌女权主义,讨厌专门卖弄学问被西方人称作“蓝袜子”的女学者。这是张爱玲对女性角色的态度,她认为女性的角色与男性的角色是平等的。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却带有传统观念上的神化美。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以及其小说作品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大都符合传统女性神话的形象,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这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丁玲对作品中女性的态度:女性像神一样“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女性是无私的,是优越于男性的。

由此可见,张爱玲与丁玲这两位女作家,对女性地位、角色存在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张爱玲并不赞颂女性的“神化美”,认为这是男性征服女性的手段,同时又反对“女权主义”,不赞同女性优越于男性,从这点可以反映出张爱玲对于男女的角色,她的态度是提倡平等的。而丁玲与张爱玲的观点却恰恰相反,她十分赞颂女性,认为女性是美的,是优越于男性的,她是极力支持“女权主义”。

(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同

两位作家对女性角色持有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她们在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有所不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无论是新派的还是旧派的,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多数是自甘为奴、麻木愚昧的。例如在《倾城之恋》中的女主角白流苏,她深深地意识到一个女人,再好些,如果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得不到同性的爱,女人们就是这点贱。所以,她就把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想得柳原的爱。即使柳原再风流,即使自己明白柳原并不是真正爱自己,自己也希望得到他的爱。她如此迷恋柳原,其实是爱他为自己挣来的尊严,爱他成为自己的经济支柱,生活的靠山。作品中的流苏就是这样依赖着柳原,她能够不计较柳原的前嫌,心甘情愿地爱着柳原,却从来没有想过自立奋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生活,一生只是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又再如《半生缘》中的曼璐也是这样,为了拴住男人的心,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明明知道自己的悲惨命运,明明可以选择自己生存的更好的方式,竟然忍气吞声地顺从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把自己的亲妹妹送到自己狼心狗肺、满肚淫欲的丈夫面前,对自己的妹妹进行软禁、欺凌,亲手毁掉自己妹妹的一生幸福。她在伤害自己妹妹的同时,也深深地把一把剑插入自己的心。这样伤人不利己的事,源于她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对充满淫欲的丈夫的纵用,自甘为丈夫的奴隶。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大大不同于张爱玲的。在丁玲笔下的女性,是傲又是勇,具有自立自强,敢于抗争的思想。例如在《梦珂》中的主人公梦珂就处处流露出一股傲气,在学校,她看不惯那个矮矮胖胖的“红鼻子先生”,在人丛中解救出受辱的模特儿,她看不惯学校的众多同学,厌倦学校的生活,最后敢于反抗,选择离开学校。到了姑母家里,她目睹表哥表嫂的生活状态,自身的尊严油然而生,极不愿意过表哥表嫂的生活,最终也选择离开,成了电影明星。梦珂的选择可能不是最好,但她至少为自己而生活,可谓是一个不甘于环境,懂得叛逆,学会自立的人。又例如《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被日本人污辱了,面对村里人的嘲笑,她能以一种卓然的傲气对付,对他们的不理解,讽刺,挖苦,她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而是选择不予理睬,投身于革命,利用安慰妇女的机会为游击队提供情报,为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可见,贞贞是有理想的,懂得自立奋斗,从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性身上,她认为自己总得为自己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除非万不得已。她的傲,她的勇,令读者深深感受到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丁玲自负是一个彻底解放的女青年,这点可以从施蛰存《丁玲的“傲气”》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施蛰存因鼓动“非孝”而暴得大名,当上了上海大学的教授,所以丁玲常常去他那里玩。

由此可见,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缺乏自立思想的,没有时代的奋斗精神,她们是奴性的,愚昧的,麻木的,甘愿把自己的一生依附于男人身上。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一股革命奋斗抗争的热情,即使受压抑,即使失败,即使痛苦,也从不把自己终身寄托于男人身上,自己学会自立自强。两位作家中的女性形象是各具特色的,她们共同呈现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女性的特征。

(三)对女性出路的探究不同

张爱玲和丁玲两位作家在作品中的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各具特色的,对女性出路的探究也各有不同。张爱玲在作品中大胆地揭示女性的心理疾病,对女性的自审也立足于一个较高的高度。在她笔下诠释了被压抑,被迫沉默的女性。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女性的奴性思想是源于封建思想,肯定了现世生存的复杂性。她也清楚地明白女性自身的不觉悟和沉沦是导致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她在作品中处处警惕女性要解放,要发展,就必须要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只有女性精神上的自身觉悟,中国妇女才能走上幸福之路。我们可以从“白流苏”、“曼璐”、“曹七巧”等,从这些人物身上,令人深深地感受到张爱玲为女性解放发掘了根源。但是,张爱玲对女性出路的探究只破不立,没有为女性的生存与解放指明方向,没有和时代的大车轮一起前进,不能将女性融入人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斗争之中,这是她女性作品中的狭隘性。

而丁玲曾经以写《莎菲女士日记》而著称的女性主义者,竟然在党的喉舌《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大谈延安女性遭受“无声的压迫”,号召她们要自强,以获取平等,这样的“怪论”不仅让人难以接受的,更对政权形成了尖锐而直接的挑战,使当政者感觉到尴尬与不适应。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像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看遍大地的新女性。她作品中的傲和勇的女性,对革命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不在乎个人命运的悲惨,将个人融于人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就是不沉沦于自我的命运,积极为解放事业而奋斗,她是幸福的,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长篇小说《韦护》写的就是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在革命和恋爱之间的冲突,韦护为革命舍去恋人,同时丽嘉也觉悟了,投身于革命,积极追寻自己的人生。这是丽嘉所代表的知识女性在新的环境中遇到困惑和彷徨时,所表现出来的新式女性的坚强和乐观。

二.张爱玲和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相同点。

(一)张爱玲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都有“悲”的特点。

张爱玲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都具有悲剧色彩。在她们中作品中的女性,或许是新时代的到来给她们带来困惑,令她们沉沦;或许是逃不出当时生活的环境而成为悲剧的牺牲品;或许是以死申诉;或许是选择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等等。在张爱玲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一生被贪图金钱的兄嫂所控制,逼她嫁给一个残废的富家贵公子,她掌握不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无爱的婚姻中生活,性格逐渐被扭曲,一生是痛苦的,无意义的,不知生为何,死为何。在《小艾》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小艾不幸被五老爷强暴,没有得到天下女人的同情,反而遭到太太和姨太太的嫉妒,并且因为这点而丢掉自己的性命。小艾就成了当时环境的牺牲品。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她性格乖巧,同时得到两个人的爱,但她身上具有一股傲气,一种执着,她为追求真爱而爱,所以,在面临两种不完美的真爱时,“灵魂的觉醒与醒后的痛苦,战斗的无目标性和目的的不明确感,过去的失落与未来的渺茫”,使她迷失在自己的心灵的城堡中,她很想追求真爱,渴求自由,但最终却到西山去坐以待毙,以死亡完成这人生的激情,香消玉殒,让人痛惜。又如《阿毛姑娘》的阿毛,她更具悲剧色彩,她出嫁后作为弱者,受到摧残,被挨打也好像很快乐地挨打,后来还觉得懒得活,觉得早死了好,于是自己自寻短见,就这样匆匆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莎菲和阿毛这两位女性都是以死去申诉命运和社会,但她们始终都逃不出悲惨的命运。所以,两位作家中的所写的女性的命运都是具有悲剧色彩的,令人看完沉思,得以启示。

(二)张爱玲和丁玲都注重对女性心理的描写

张爱玲和丁玲在描写女性时,都很注重对女性心理方面的描写。两位作家都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公平上,而是把她们冷静的笔触深入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各种女性的心理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张爱玲在描写心理时,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独白等一些细节描写来对女性进行心理描写。如在白流苏受到娘家的驱逐、侮辱时,她的反应是“仿佛做梦似的,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向前一扑„„”[6]这“一扑”的动作充分流露出白流苏当时自卑,羞辱的心态。同时也通过白流苏的心理独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因为在范柳原看来,白流苏作为破落的望族小姐是不得不依附于他的经济实力的,因而不愿正式娶她而只愿把她当情妇。"来充分展示白柳苏女性意识。张爱玲在作品中对人物深刻的心理透视,折射出女性千百年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丁玲作品中也注重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独白等来描写人物的形象,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语言的种种不规律性,让人物自己的心灵说话。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对莎菲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望着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惹人的”嘴角,觉得有把自己的“嘴唇放上去的需要”,她要占有凌吉士,要凌吉士“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她“赐给他吻”。她说:“假使他这时敢拥抱住我,狂乱的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了出来:„我爱你阿!我爱你阿!‟”但另一方面,莎菲又压抑自己可爱的天性。她说:“近来为要磨练自己,常常话到口边便咽住,怕又在无意中刺着了别人的隐处,虽说是开玩笑。”借住在夏那儿时,梦如大发其对感情的一种新近所获得的议论,隐隐的含着讥刺向她,她也只是默然忍受。爱上凌吉士后,更是不断懊悔自己“所做的一些不是”。[7]这段话中,通过对莎菲的语言、动作和内心的独白来展示莎菲叛逆,热情但后悔的心理。

三.总结

张爱玲与丁玲这两位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女作家,她们就像两颗明亮的巨星,以独特的方式来为读者照亮了自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角色表明了态度,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女性生存状态和困境,也对女性的出路有所探求,对女性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是女性的救星。她们的女性意识各具特色,或许,在她们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女性意识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或许她们的女性作品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她们的女性意识都给予世人,特别是发展中的女性一个发人深省的警示。这犹如一盏明灯,为新一代女性照明了前进的道路。这两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在女性文学地位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注释:

[1]闻亮《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

(J).北京:《百年潮》杂志社 2001.第1期

[2]丁玲《“三八”节有感》,见《丁玲文集》第四卷(C).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6月 第390页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第55页 [4][5]张爱玲《谈女人》

(M).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第42-43页

[6]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M).1988年1月

第 35页 [7]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第 21页

参考文献:杨乃乔

《比较文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④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⑤唐文标:《张爱玲杂碎》 台湾联经出版社

1976年5月

第五篇:以病人为中心演讲稿

以病人为中心演讲稿

(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试想谁能保证不生病,很少有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的折磨,作为一名护士,包括我自己也生过病,感受过疾病的痛苦。每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患者的救护神是值得信赖的医院和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与护士。想想看,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了你,这是何等庄严、神圣啊!病人相对于医院来说,他们是弱者,他们需要爱、鼓励和帮助。让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想假如我是病人,我渴望什么?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首先首先是想得到家人及朋友的关心、支持。选择一家信得过的医院,宽敞的医院充满着和谐与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能驱散我心中对疾病的恐惧。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希望护士、医生都带着春天般灿烂的微笑,他能融化一座座病魔的冰山,能安抚一个个无助的心灵,能增强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希望尽快能看到医术精湛、态度和蔼的好医生,如治疗困难他会给我介绍更好的医生。各种单据开具及检查简单快捷,不要出现无聊的排队等候,更不想看到插队。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当我对医疗服务有疑问时,我希望医务人员耐心地为我解答,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及纠纷。每一次不满意,都是从态度不好、不负责任开始的。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当我疾病需要时医生护士能及时出现,解释和处理我的疾病。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虽希望疾病能马上好转,但也能理解可能会出现疗效不佳。只要医生护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也会衷心感激的。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更希望医院所有人员要坚持以病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让每位病人有一种家的感觉。

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思考,才能更加明白患者需要什么,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帮助患者什么,医患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医患一家亲,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护士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对病人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但她像无声的春雨、甜蜜的甘露滋润着患者如在冬日的心身,让他们能感受春天般气息,上帝让天使带来的关爱。

谢谢大家!

以病人为中心演讲稿

(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风雨洗礼,岁月迁延。我们又一次迎来了“5.12国际护士节”。在此祝各位同仁节日快乐,各位领导工作愉快。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病人为中心”做护士的领头雁。

最近,我看了一篇讲述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报道说,凡是到过北京协和医院的患者,没有看病就好了三分。患者看见协和医院的护士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还有患者这样形容:“即使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你也能辨认出谁是协和医院的护士。她们的风度和举止就是与众不同”。我认为这就是护理的品牌,只有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才会未治好三分,才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头雁,作为一名党员护士长,为了提升科室护士的境界和地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我能做什么?”

“我是谁?”作为一名护士长,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室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作为科室领导,应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时刻为大家服务,为病人服务,勤奋务实,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榜样的力量吸引大家,把科室工作逐渐壮大发展起来。

“为了谁?”妇产科急诊夜诊多,经常深更半夜仍在提心吊胆。说心里话,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家,也深深的爱着妇产科,当家庭和工作出现冲突时,大家都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的付出,作为一名护士长我更不能落下,把医院当家,把病人当亲人,为了病人,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我能做什么?”作为一名护士长,深深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势在必行,我想首先是创新管理模式,突出中西并重,开展产后中药熏洗、新生儿中药沐浴等中医特色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其次推行助产新模式,实施分娩新项目,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无痛分娩,更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再次创立温馨产房、创造名护效应。坚持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做起。做到:温馨礼仪服务、温馨知识服务、人性化温馨护理服务、延伸的护理关怀服务。我相信有领导的重视及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创出医院优质护理的品牌,让我们的服务对象也能这样评价我们:就是在热闹的广场,也能辨认出谁是中医医院的护士,她们的风度和举止就是与众不同!

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一声声婴儿的啼哭,一张张挂满喜悦的笑容无不在诉说着我们女同胞们乐于奉献的青春步履。敢为人先,我们将用无悔青春和热血,撑起了宜章县中医医院妇产科的脊梁,用爱铸就了妇产科的中流砥柱。在这个团结、融洽、协作向上的团队里,我们将凭着对妇产科的无限热爱,为妇产科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宜章县中医医院”妇产科之花将在宜章大地上盛开不谢,永远绚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以病人为中心演讲稿

(三)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怎样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名护士,专业的护理操作技能及其专业的护理基础知识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但当我们的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我们还应该怎样提高我们自身的技能素质,使患者更加的满意呢?现代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其实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

之前记得有位朋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人类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的工作一类是对事的工作。相比较而言,对人的工作要难上加难的。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是真正的热爱护士这份工作的?

非诚勿扰的乐嘉 大家很熟悉的,一段很经典的一段话,梦想 和目标是可以改变的,唯有热爱是不会改变的,有了热爱,梦想就会坚持,要想成功 必须要有激情,激情来源于热爱,坚持也来源于热爱,归根结底所有的一切核心根源都和热爱有关。

当我再次问大家是否真的热爱护理这份工作,我想我会得到很大一部分的否定的答案的。而我的答案是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如果你没有勇气离开护理工作时,那就从今天开始,试着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同事,爱自己的患者,我想这样的工作也是开心的愉快的,整个病房也是充满爱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是我们现住的十六床晋爱英,他是由于重度复合伤收入院的,在一次交接班巡视病房时,我们的护士张小萌和王杰发现病人看起来有些难受,就询问患者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病人强忍着说没事的,但是我们的护士发现病人眼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无助的神情,通过我们的再次询问,我们得知这位患者其实是想大便,但是由于骨盆骨折无法站立,加上他的家属当时不在,她无法自己行大便,我们的护士就主动要求帮助他,可是出于不好意思这位患者多次拒绝,可是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之后,病人同意我们帮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结束之后又帮他擦拭干净,处理掉大便。这件事情其实是在发生后好几天我们才得知的,后来这位病人家属特地去了寿光日报社找了位记者写了封感谢信。我想这样的护士是爱我们的病人的,他们早已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默默无闻的做这些理所应当的事情。

及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真正的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某某几床太难伺候了事特多,可是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他们的毛病事情那么多?如果我们在他们的毛病问题出现之前就做了,并且做到了做好了,试想一下他们还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毛病吗?我想这时病人的不满消失了,剩下的只会是满意和感动。

大家都知道我们普外的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每天灌肠备皮导尿胃肠减压术前准备术后监护还有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还有我们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胃肠道手术,不能由口进食所以补充的液体相当的多,每天我们不知道跑多少的路在病房里忙个不停,大部分都是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他们从没有嫌过脏喊过累。借用白岩松 的一句话改编的,形容在普外科的工作状态“累并快乐着痛并幸福着”。当一位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患者出院时,微笑着从我们护士站经过跟我们说谢谢美女护士的照顾了,今天我们要出院回家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带着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幸福。

自从优质护理开展以来,不得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更累了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可是我们跟患者接触的更多了,更利于我们观察病情了,很多病情变化都是我们抢在了医生的前面。详细的交接班流程更是细化了我们的工作,从氧气流量到静脉输液速度,从引流管的通畅到翻身皮肤压红情况,从监护仪数据显示到特殊病情变化,病人的精神神志的变化直至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每一个细小的地方我们从不放过。APN排班模式的开展,把我们的护士还给了病人,把病人分给了每一位护士,交接班时,一句“阿姨我要下班了,这是小张,下班后的工作由她来负责,您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的”这样的交接班使我们围着病人转了起来。尤其是我们的A班护士,从买饭到吃饭再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仅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半个小时,顾不得品尝饭菜的可口,来不及喝上一杯解渴的热水,为了只是填饱肚子而已。由此看出我们的护士姐妹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过,用得起的,随时可以应急准备投入到战斗中的新时期的护理队伍。

当我们工作困惑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生病住院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是害怕是恐惧是死亡?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多么豪华的房间多么高档的消费,多么舒适的享受,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关怀一份信任一份安全,也许一个微小的举动,一句暖暖的话语,一个不经意间微笑都可以带给病人无限的力量。

嘴巴甜一点腿脚勤快点解释耐心点交班仔细点头脑清醒点,其实我们护士的工作就是由很多这样的点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的。之前说过医生的工作是事业,我们的工作是职业,但我认为只要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做好同样也是了不起的一份事业。

我在想什么是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其实他不是华丽的语言,不是动听的音乐,不是虚伪的动作,更不是绚丽的表演,他只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从一针见血的承诺到无痛病房的建立,从手术室的掖被角到产房的手拉手,一句称呼的改变,一个肢体的接触,一段不少于十五分钟的入院宣教无不体现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下载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玲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以育人为本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好学为荣 ——奋斗乡中心校教育教学经验介绍 奋斗乡中心校拥有10处村小学,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940人,教职工129名,其中现有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

    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标杆

    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标杆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2日04 版)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奋斗的精神激发前行的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对......

    以病人为中心心得体会(上传文档)

    转变在观念 体现在细节 ——“以病人为中心”大讨论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医院号召全院职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大讨论,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我们每一名职工必然会在这次讨......

    以身为审计人为荣

    以身为审计人为荣 巍巍马蹄岗,悠悠东江源,在江西东南端,闽、粤、赣交界处,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山城——寻乌。曾经,毛泽东同志就在这里写出了《寻乌调查》,作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以病人为中心总结

    “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送温暖”活动总结 医院自从9月9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送温暖活动以来,护理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提高了服务质量,给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1.新入患者办......

    演讲: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043111班的许自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主体意识是人的主体价值及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指作......

    激发主体意识 创新英语教学(精选合集)

    发挥学生主体创新英语教学平潭县北门小学 潘小霞 小学英语课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我的学科。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还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实......

    以家乡人为话题的作文

    以家乡人为话题的作文1 我的家乡在山东滨州这个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景色优美的鲁北福地。它有六县两区,惠民县、沾化县、阳信县、博兴县、无棣县、邹平县、滨城区、开发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