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问题5篇

时间:2019-05-13 14: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社会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社会问题》。

第一篇:当代社会问题

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指的是女大学生在毕业后一段时期内因性别差异而存在全方位的职业获取困难与障碍,以致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现象。

女大学生就业,是公平就业问题(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是意义重大与影响深远的公共政策问题。

在几年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字眼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了人民的眼球,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大代表及妇女代表的普遍关注。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1.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2 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看,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就业中是极为严重的。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文化偏见的影响

传统观念“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根深蒂固,受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角色期待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遵守传统、相夫教子。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在结婚之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这使得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2.2 用人单位利益驱使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讲求“经济人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的成本要高于男大学生。首先,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婚育等系列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造成直接成本。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性产生工作生涯的中断,重返工作岗位后又需要一段时期的恢复和调整,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重返者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退出时的水平,这样用人单位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负担。其次,从长远来看。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一般要比男职工提前5—10年,这就意味着,她们比男职工们要少贡献5—10年,而多拿几年的工资,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单位的成本。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用人单位对女性实行非准入机制。

2.3 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健全

关于性别歧视,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乎于此的综合性法律,《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关条文只散见于各种法律之中,而且仅有禁令却无罚则,劳动监察缺失,司法渠道不明。以我国《劳动法》第13条为例,“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之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禁令虽有,却无任何可操作性,哪个部门负责监察、将采取何种惩戒措施惩罚违法企业都不得而知。因为无论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都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将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文落在实处。可以讲,立法的缺失在客观上纵容了就业歧视的畅行。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对策分析

3.1 社会要加大宣传性别文化的观念

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树立公平的竞争意识,做好舆论宣传,对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为了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从根本上要转变观念,剔除“男尊女卑”的封建落后思想,为此,全社会要致力于消除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

3,2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考虑近期的经济利益,而应从企业文化内涵、岗位需求、人才素质、性别比例等更为长远和可持续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拒招或少招女性是规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是,对女性自然附着成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减少女性自然附着成本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也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消除对女性的偏见。

3.3 政府要加强有关立法工作

要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法律。政府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权利,消除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从政府、社会到个人,都要冲破传统的性别歧视与偏见,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她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二篇:当代社会问题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号:_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我们在经济增长上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贫富差距不断的变大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本文浅谈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解决贫富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原因;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方面的进步尤为引人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中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的显现。特别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不断的牵动和刺激着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敏感神经。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未来的几年变得无比的重要。

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是基尼系数,一般认为0.3 以下为平均状态,0.3~0.4 为合理状态,超过0.4 则表示该国贫富差距过大,超过0.6 则说明该国已经严重两极分化,处于社会动荡的边缘。[6]我国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为0.2左右,当时我国的收入差距比较理想,因为世界上能够达到这一系数的国家比较少见,可以说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还是比较均匀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步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的刷新记录。到九十年代末达到了0.4国际警戒线。以后几年还是没有放缓增长的势头,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 年达到0.48。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没有公布基尼系数,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但国外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6的水平,已经严重的两级分化。而我们经常提到的美帝国主义的基尼系数也不过0.3-0.4的水平,正在处于水深火热的伊朗也只有0.43-0.46。如果这个结果属实则我国的贫富差距远远的高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且连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法超越。

我国的贫富差距在同期也呈现出多样性,在很多方面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

1.1、城乡收入严重失衡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的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不断的扩大,差距扩大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乡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离,城乡之间的界限是很明显的,因为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一种偏向发展城市的策略,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城市,城市得到优先发展的权利。而且居民身份之间也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城市居民拥有良好的福利制度,工资水平也远远超出农村地区。仅仅由于居民的城乡身份的差异而使得占总人口80%的农民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各种实物补贴与福利待遇,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2.57倍。[2]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土地的权利下方到农民手中,农村曾经出现过一段发展时期。而且城乡的收入差距缩小了一些。但随后由于改革政策的不断变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再加上农村发展的力度不断的减小,农民获得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再加上一定的通胀。我国的城乡差距被无止境的再次拉大。到了1994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又迅速扩大到2.86:1。2001年扩大到2.90:l,2003年以后更是超过了3.2:1。[4]这仅仅是纯收入的对比,如果再算上农村城市之间的各项福利,和城市居民的隐性资产,这个数字会被再次打破。

1.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之一。于地理上的一些原因,历史上我国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就发展部平衡。建国初期,由于一些战略上的考量国家将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放在了内地,当时的地区差距还不是特别的明显,但随着国内、际环境的不断改善沿海地区乘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拉开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序幕,但内地的企业由于在计划经济中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在不利的地位,其一度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停滞。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东部地区最先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倾斜,经济发展的极为迅速。有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和政策的原因,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我国居民的收入也呈现地区性的差异,依次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近十年来国家向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慢慢的变大,西部地区多的经济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发展。居民收入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总的来说,我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2007 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均纯收入为14 960元,中部地区为9 900元,西部地区为9 720 元。2005 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78:1.23:1。可见,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7]由此可见这种区域之间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

1.3、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行也的工资水普遍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增长的水平基本上均衡,各行业的收入差距比较小。比如1979年我国职工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3]。到了90年代不同行业的职工工资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增长幅度也参差不齐。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效益好的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完全好于其他企业,到2007年行也中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差距从1979年的610元变为35300元。其中可能还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其中,但还是明显的扩大了差距。近年来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明显占有优势。而且国企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员工比其他岗位员工的工资动则高达好几万,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可能。企业主管的工资也是高的离谱。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近年来增长很快,普遍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较其他行业更加稳定,而且福利待遇逐年提高,这也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的原因。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行业收入的不均衡性。据统计,电力、邮电通讯和航空运输等行业的职工年收入能够达到10 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收入却不足2 万元。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6]

2、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

政府政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建国初期为了更好的建设我国在城市中的重工业,我们把农产品中的利润转移到工业产品上人为的为国防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是的农民的更多合法利益受到损害。这样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削弱了农村的发展,是的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在改革开放也后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倾向城市而没有去更好的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虽然农村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比起来相差甚远。以至于农村的发展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改革开放后国家设立很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对东部沿海城市的政策倾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优惠政策。是的东部和西部的经济房展不在等同。致使地区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所以国家政策是影响贫富差距的最主要的因素。

行业自身的发展使的收入水平产生明显收入差距,在市场经济的体质下,很多企业的效益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导致了员工的收入分配产生差异。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的各种企业中效益普遍比较高的,所以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的员工,而国有企业中的垄断企业由于不受其他企业的影响其效益一直比较稳定,它们都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和控制,甚至还被国家赋予一定的行政权力,国家对于这些行业也有着很高的进入标准。因此,这些垄断行业凭借着这种垄断优势而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企业一部分利润转变为员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加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加快,我国政府对占人口8.7%的富人征收的税收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占纳税人8.9%的富人2009年所缴纳的个税,仅占中国GDP的0.0406%,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281%。而在美国2011年税收中的80%,将由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家庭负担。美国的税收政策是:占美国总人口约2%的,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百万富翁们纳税,包括中产在内的98%的中低收入者免税,来缩小美国的贫富差别。由此看来我国政府制定的旨在缩小贫富制度的税收是极不合理的。这样不但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且还会使得富人更加富有,相应的穷人更加的贫穷。

其他引起贫富差距的因素还有很多不在列举。

3、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对于怎样缩小我国现有的贫富差距我们要针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上我想政府要将农村的发展提上日程,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50.32%。怎样提高农民的收入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中国今后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向农村倾斜政策,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让农村地区依靠地区特色发展地方的特色经济,加快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问题上,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不断的引进新的项目和技术,让东部发展起来的地区有针对性的帮扶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建立帮扶措施。的确我们在怎样缩小贫富差距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我们没有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积累。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但我们怀有信心,相信我们会处理好这个关乎人民大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艳娟.中国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研究[J].河北大学.[2] 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2010,07:32.[3] 何妍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08:0002-01.[4] D.Gale.Johnson.1978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了吗?[J].经济学(季刊),2002,04:1—3.[5] 蔡文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0027-02.[6] 查俊峰,张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2011,08:0002-01.[7] 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9:200-1.[8] 刘燕平,张传平.浅谈我国贫富差距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24.[9] 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J].理论月刊,2010,02.

第三篇: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

院系:文法学院

班级:公管10-1

姓名:刘海龙

学号:201012041033

题目:关于农村社会养老的社会问题

现状和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与挑战。

1、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种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进了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另一方面,工业大生产劳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受到削弱。

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商品性支出增大。农民收入提高,消费尤其是商品性支出的增加,改变了老年人供养以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方式,子女对老年人的供养主要表现为货币支出。自给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的转变使老年人经济供养来源对县场的依赖性加大,老年人供养状况直接受子女货币收入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并隐藏着风险。

3、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水平和进步程度,是工业化、城县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粮食购销政策的改革,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县,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年人的供养,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4、人口老年化的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成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全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老年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这样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5、家庭规模小型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家庭“四、二、一”人口结构的形成,家庭小型化也在发展。农村人口结构也将出现以下变动趋势:

1、已婚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现象逐渐增多,老年人单身户或一对夫妇比重提高。

2、特殊老年群体大量出现。主要有三类:一是丧偶老人群体。由于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以及性别比的变化,丧偶老人主要是丧偶老年妇女会大量增加。除部分另组家庭外,有许多老年夫妇因一方去世而成为单身老人家庭。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批独生子女本世纪初开始步入婚期,他们的父母也将由目前的准老人步入老年。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同时照顾多位老人,这是十分困难的任务。三是两代老人家庭。随着人口老龄程度的加深,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口高龄化将出现,到那时将是许多低龄老人不能与子女共居,但却要赡养已进入高龄的父母,组成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两代老人共居的家庭。

6、社会保障体系缺位,社会化养老供养水平低。目前,尽管实施了新农保,但每月仅领取100余元甚至还要低,根本起不到养老保障作用。

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心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突出位置。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撑能力相适应,以切实可行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养老保障体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养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对农村“三无”老人和其他特困老年人,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让农村贫困老年人也享受低保。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总结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经验,研究完善奖励扶持措施,真正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第三,加快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做好这项工作,一是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在农村逐步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筹措资金加以解决;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

第四,加强农村乡(镇)社会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一是继续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福星”工程,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 “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以乡镇福利院为主的集中供养,让最困难的群众真正成为“福利之星”。二是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三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原从农业附加中列支的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四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以提高供养对象生活水平,确保这些老年人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五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问题。第五,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强化农村家庭对老年人赡养义务。继续推行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有效做法,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具体执行中,一是经常开展尊老、爱幼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明确《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协议书内容应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三是协议签订后,由老人、子女和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各持一份,并由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监管执行。

第六,加快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应尽快出台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大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总而言之,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必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第四篇:当代社会问题透析

当代社会问题透析

svtcc.tsk.erya100.com1、9大社会问题包括:腐败问题(头号问题)“ 三农”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犯罪猖獗问题人口生态问题教育危机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婚姻家庭问题

2、腐败的定义

3、经济犯罪、黑社会犯罪、青少年犯罪

4、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迷茫和困惑、职业教育的不发达、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考制度、高等教育、教育的行政化

5、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道德失范 信仰缺失的问题

7、没有信仰的民族能不能走向强大?信仰从建

8、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演变趋势。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国富民强和国强民不富的问题

9、权利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距开始悬殊、下岗失业困难重重、农民增收仍很困难、团伙犯罪日益猖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婚姻家庭问题增多、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应试教育成为顽症

10、什么是社会问题?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点?

11、社会问题:社会麻烦、公共麻烦。

12、国外定义:社会问题是公众问题、社会问题是一种情景一种情况、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的存在13、国内: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多的人,他们的生活或进步遇到了阻碍,社会有些失序,开始没有安全感。原来正常的生活或者应该正常的生活越来越不顺利。

14、国内2:社会问题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现象,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失调,社会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社会难以协调发展。

第五篇:当代社会问题——贫富差距

当代社会问题——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确实存在着剥削,剥削的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

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更快更高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展生产力是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剥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目前,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领域中,还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存在着剥削的现象。这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贫富分化。

一般地,社会主义是不应该有剥削的,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殊的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单靠国家有限的财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难以完全解决如此众多的人口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因此,引进外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样做,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剥削,但是归根结底对社会主义有利,对人民有利,因为它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放眼世界,只有经济落后和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家,它们的贫富差距水平都很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贫富差距出现并扩大是正常的,只有当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水平达到一个顶点后,我国的贫富差距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让一部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这一政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对发展生产力也确实有益。但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现阶段贫富差巨不断拉大,是否已经超过一定的限度呢?一般人的新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住房问题,看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贫富差巨已经相当明显了。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我国经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推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而让私人以私营公司名义用国家资金在国外注册企业,这极大地方便了许多见利忘义之徒侵吞国有财产——在国外注册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翻脸不认帐,不承认国家在自己注册企业中所拥有的财产,而中国政府甚至连向外国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二)出口退税政策

为刺激出口所实行的不惜代价的出口退税政策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税给予的暴富机会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单据以骗取出口退税本身成了某些“模范外向型地区”的一大赚钱机会。

(三)对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

这样一种政策鼓励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切断与其国内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者的联系,它虽然有利于广东等少数沿海地区发展加工出口经济,却使广东的出口产业发展不再能带动内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由此而加剧了直接生产出口产品的行业和地区与其它行业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使广东的富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失去了关联。

(四)“鲶鱼效应”的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进口的压力会使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活得更好,就象在长途贩运的活鱼中放入吃鱼的鲶鱼会激活贩运的鱼那样。而近几年的许多政策都是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实际上即便是那些在开放进口的压力下生存下来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福利也往往会大幅度下降,这会使贫者进一步贫穷,从而加大社会中的贫富分化。

(五)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经济是从无到有,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具体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获益程度很不相同。换言之,在市场化不同的具体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与之对应的相对富裕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不可避免地同依旧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社会群体在收入上拉大差距。比如,在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初期阶段,许多人靠投资外汇、债券、原始股票而一举跻身富裕阶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谁与市场化过程能保持着同步的关系,谁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来。

(六)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外资,发展我国经济,实行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这种制造贫富两极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上。当今中国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是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高薪阶层。对中国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员工工资不能计入成本,而应当视为利润的一部分,从而不仅员工应当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还要为此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但是这种作法却没有适用于外资企业给其员工的工资,外资企业的员工工资就都可以不视为企业利润,从而不必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在这种不平等的税收待遇下,中国企业由于税负过重而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外资企业却由于税负较轻而乐于给其员工高薪。实际上,外资企业给其员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着中国政府的企业所得税送人情。外资企业薪金普遍高于中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来说,还有着更多的、不可忽视的、加重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参数)。正是这些加重性重要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现象更加严重。客观、全面地来看,如果说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在某种条件下被夸大了的话,那么,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一现象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种种问题被人们明显地低估或掩盖了。这些对于贫富差距现象具

有加重性重要影响的因素(参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灰色收入的分量过大。第二,社会群体资产之间的差距扩大速度过快。第三,大量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保障的缺乏。第四,成因当中不公正成分过多。第五,社会焦虑现象的推波助澜。第六,民众权利意识的逐渐形成。总之,如果将上述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实际上要严重得多。对于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严重性的轻视或掩饰,将会妨碍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的实现,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持续、健康地推进。

面对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当前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政府应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也应向能够兼顾有效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倾斜,以便为失业和再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现有企业和组织还一时难以提供充足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政府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包括企业下岗人员、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政府和事业机构分流人员等自主创业。在“国退民进”的改革大潮中,政府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贫富差距是一种外生变数,而人们自主创业和勤劳致富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内生变数。

2.逐步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为此必须逐步打破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垄断体制,减少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加紧清理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堵住权力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灰色通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决策民主化与公开化,建立对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治理个人或小利益团体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积极营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对等的原则。

3.用经济手段适度调节富人阶层的收入。政府应着重规范收入方式,将各种非货币收入全面货币化。同时,积极建设规范的簿记体系,使各种经济活动及居民收入能够纳入政府管理体系。此外,还应积极探索税制改革,尽快消除“逆向调节问题”,切实发挥政府财政的社会再分配功能。在完善税收调节功能方面,一是要实行综合分类税制,合理调整起征额和扣除额;二是要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监管,特别是建立高收入行业(个人)等重点纳税人的税收监管体系;三是增加新税种,如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经常消费的高尔夫球、桑拿、健身、保龄球等奢侈性专案,可考虑尽快开征“奢侈消费税”,并适时开征遗产与赠与税。

4.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城乡差距目前还在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较大,农民的收入过低。邱晓华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民当年可支配现金收入的五倍多,考虑到社会福利等因素,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真实差距大约为6∶1。为此,从中长期看,应改革现有的户籍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支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从短期看,应继续清理农村“三乱”,大幅度减轻农民的负担。

5.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差距。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尽可能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在发展之基础条件上的差异,提高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身竞争力。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强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通过其他经济援助手段强化扶贫,缓解落后地区地方财政的压力。

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避免出现极度的“两极分化”。为此,当前应特别重视推进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难。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要继续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逐步使农村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

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二是在当前经济增长难以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结合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专案的建设,积极采取以工代赈等过度性措施缓解就业矛盾。三是分清轻重缓急地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或利益受损群体的问题。下岗职工、企业离退休职工以及部分困难企业的在职职工等,在过去一段时期利益损失较大的群体,也是引起较多社会矛盾的群体。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应统筹兼顾,注意协调新旧体制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上述困难群体的利益损失过大而激化矛盾和引发社会危机。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4]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5]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下载当代社会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社会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大全)

    对于当代社会的问题,大家有着什么样的想法以及思考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当代社会问题研究论文一摘要: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定义;指......

    当代社会问题之残疾人问题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知识和科技的特殊载体,不仅要掌握知识,敏感捕捉社会潮流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人格,关心他人......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代社会问题最终版(模版)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代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日新月异,全球化与科技化日渐形成主流。因此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的现代社会压力,包括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

    社会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 特征:1、从其存在状态来看,它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

    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1客观性的事实依据。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意义,社会问题的客观......

    关于社会问题

    关于社会问题“房价持续走高造成的人民居无定所”的小论文[世华财讯]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解读京15条细则,其中包括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限购以认房为标准,开发商定......

    社会问题分析

    社会问题期末作业 题目:社会腐败问题分析年级:11级汉语授课班专业:社会学学号:20111106025姓名:马小龙社会腐败问题分析 ——以刘志军案为参考 人物简介: 刘志军(1953.01—),男,汉族,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