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下体系读书笔记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二、《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的研究论述
赵汀阳,广东汕头人,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存在论。著有《论可能生活》、《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学》、《每个人的政治》、《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等。
------关于《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的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赵汀阳的《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的主要内容;二是其他学者对于赵汀阳这本书做的相关评价,也就是参考阅读文章。本书的第一大部分作者主要从导论、上篇和下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导论部分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的世界观”讲起。作者以“重思中国”或者“重构中国”的意义、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和天下理论的政治问题,三方面逐步从思考“重构中国”的意义的小点开始慢慢过渡到如何思考天下体系的问题上来。其次,上篇以“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为大标题开始讲起,作者阐述了“帝国”与“天下”是不能苟同的,作者要讲的“天下体系”是以世界为概念的,而“帝国”只是基于民族国家的层面讲起的。接着作者先从“天下”理念为第一小标题,以饱满的或完备的世界概念、天下体系:世界尺度和永恒尺度、“无外”原则、分析单位及其后果制度最大化问题以及作为完成式和作为使命的世界、不完美的帝国实践和“礼不往教”原则的七个小点开始讲起。第二部分以天下理论与当代问题的相关性为小标题,分为联合国模式、现代游戏和遗弃世界三部分。最后以结论:世界还不存在为标题进行阐述,从罗马模式、大英帝国模式、全球化帝国主义就是美帝国主义模式和天下模式四方面阐述。最后,下篇“天下”概念与世界制度的哲学分析也是以世界仍然是一个非世界、天下观点与世界尺度、政治知识的理由、以天下为核心概念的世界政治哲学框架和与当代问题的相关性五方面进行的论述。
本书的相关阅读是对于作者天下体系观点的一些争论看法,可谓是本书内容不同于别的书的一大特色亮点。其中包含了美英法意和我国各学者的不同观点,内容也是值得一看。
三、分析与评价
------天下体系对解决全球问题的参考
我们知道在理论框架层面,中国是按照“天下---国---家”的排序来思考政治问题的。而对于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政治级别中就没有“天下”这一词,国家(民族)是最大的政治单位了。然而当今政治哲学的事业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国家,当今世界问题更多的是全球性问题。对于这样的全球性问题性问题,西方政治哲学并没有更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他们依然按照民族国家的哲学逻辑来看世界,然而国际问题的争端都是以民族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的逻辑起点。所以说西方国家那一套政治哲学思想以不足以来解决世界问题,而“天下体系”这一创新的概念对于解决全球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西方近代来的政治哲学主流都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理念的政治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使得国家解决问题时不得不有所限制。虽然人们天生具有基于自然 1
法的诸种基本权利,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实现。人们的分歧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导致了不断的争端去实现或保护个人的权利。而在“天下体系”中中国的的“家”和“天下”被赋予比其他思考单位更大的解释能力。正如书上所说“人没有无穷多的时间可以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必定需要选择,做事情需要选择,解释事情也同样需要选择,优先被选择或被考虑的东西就具有更大的支配权力或话语权。”这样的思考方式是把个人的问题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下,以优先的东西作为支配使得人们的分歧减少,分歧减少争端也会随之减少,而因个人主义引发的世界问题就的到解决。“天下体系”这一观点是很值得西方国家用来思考自己的个人主义的问题。
解决个人问题不足以说明“天下体系”的优胜之处,解决当今世界全球人民的共同心患才能体现其王道之处。二战结束之后,主导或操纵这个世界的权力主体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操纵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今天的世界仍然没有成为‘世界’,是个‘非世界’”。在这种“非世界”的状态中,世界不属于哪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世界,更不属于人民,而是被争夺和被损害的生存空间。人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诞生了。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联合国身上,然而事实证明联合国只是一个附属于民族国家的为了解决民族国家之间冲突而设立的各国联合机构,它的权力还是受到大国的支配。它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它对于国际冲突只能起到一个斡旋、谈判的平台作用,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样的事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失望的打击,大家不断的寻找的结果却是这样的。而中国的“天下体系”理念对于这一问题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其实世界好比一个大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就得得“民心”。将复杂的世界问题推广到国家层面,世界如同一家,人民彼此互相关照。这种天下体系是以政治与民心直接的对应的方式政治制度,对于世界制度是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建构,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历史的原貌,而在于对于当代的启示。
天下体系远不能提供正真的世界制度,但对于西方国家存在的缺陷和全球问题的解决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天下体系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
天下体系对于世界问题的解决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再把眼界放在我们亚洲地区,天下体系的理念对于建立“东亚共同体”也有着思考作用。
天下体系中的家庭原则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国家问题乃至天下问题的重要原则。按照赵汀阳的观点来看,家庭是人的情感中心,其他情感关系则围绕着这一中心按照其亲疏程度层层向外远去(如同波纹同心圆的结构),这就很容易想象:当情感关系走到非常疏远的层次时,淡化了的感情就恐怕无力在维持家庭式的互相爱护了,就是说,家庭性原则会在情感的淡化过程中消于无形。如今的东亚关系正是如此,东亚地区缺乏整体的文化价值认同,这一地区是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地区,四大宗教聚集于此;东亚地区缺乏统一的政治价值认同,区域内部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不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威权政体共存于这一地区。虽然东亚地区拥有东盟机制,但在东北亚,除了一个“六方会谈”之外,没有其他可以依赖的政治、经济交流机制,因而东亚共同体的建立任重道远。所以说,当家庭的爱扩展至东亚这么多国家的范围内,要想构建起一个和谐、紧密、超越国家的意识形态体系就是非常难的。
四、难点
正确理解天下体系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殊作用
五、链接
《天下体系与东亚合作模式的演变》,王小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存在着击破西方线性发展模式的某种契机》 【法】阿兰·李比雄
《中国的世界责任》童世骏
《“天下体系”,全球化时代的“托古改制”》
干春松3
第二篇:《天下阅读与海豚起舞》读书笔记
近日我读了一本《天下阅读,与海豚起舞》的书。这是一本很幽默的书,只要你读了这本书,一定会被一些笑话笑“死”,如:一家三口、老鼠与刺猬、建议……看的我看一遍,想两遍,看两遍想三遍,越看越喜欢,所以,这本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了,至今还留林往返。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名叫《自杀的野兔》,故事里主要说的是:一天,作者捡了两只野兔,而且是两只受伤的野兔,回到家,作者立即帮它们看病,不仅看好了两只小家伙的病,而且作者还把它们放走了,可当作者把它们放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珍贵的玉镯不见了,正当作者伤心欲绝时,门突然响了,作者打开门一看,两只野兔正站在门口,脚下踩着那只作者丢失的玉镯,于是作者便又收养了它们,一天,作者家里来了小偷,可见他是来偷野兔的,但结果野兔没偷着,却被野兔给吓跑了。
作者要回城了,两只肥野兔必须要送人,有两个男孩争着要养,然而野兔围着我不肯离开,好像生离死别,作者的心头一酸,于是作者便一人一个,我希望他们能照顾好两只野兔。但没几天,兔子们便自杀了。
看了这里,我想起了我家养的两只野兔,那一年我们在老家过年,叔叔家养了两只野兔,我千方百计地说理由,最后,叔叔终于给我了,并对说:“给你可以,但不许养死”。
回到镇江,我每天给它们喂菜,一天正好下楼给田里的菜浇水,顺便看了一下野兔,于是我给它们喂了许多食,我一出门,看见了张鼎顺,他问:“你在干吗?”“喂兔子”我笑嘻嘻地说,于是我们一起又去给兔子喂起食来,第二天,放学回来,看见野兔没了,我赶忙跑去问妈妈:“野兔呢?”“跑了”“为什么?” 我不太相信,继续追问,“也许是这里太小,没阳光,或者是食物太小了……”。妈妈这样说着,我半信半疑,但我还是连续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也伤心了好几天,饭也不想吃。后来,我在无意中听到妈妈与爸爸的谈话中知道,是因为我当时喂食喂多了,野兔它们撑死了,不敢告诉我,是怕我太伤心。
是的,它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知道这世间的爱,人与动物是一样的,甚至它们的爱比人类还要圣洁、高贵,不带任何瑕疵。也因为这种爱,让我对所有的动物都充满了深深的敬仰。
第三篇:《蓝天下的课桌》读书笔记800字
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蓝天下的课桌》?蓝天下的课桌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寒假里,我带着疑问和好奇阅读了《蓝天下的课桌》这本书。
这本书是伍美珍阿姨采访了一群农民工子女后写的,主要讲了六个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女的感人故事。他们中间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独自生活,有的承担所有的家务活……但是他们个个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在这本书的六位小主人公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鲁达欣了。鲁达欣四岁时就失去了爸爸,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他和妈妈住在一间矮小、黑暗没有窗户的房子里,一走进去就能闻到潮湿,的味道!家里只有一张床。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鲁达欣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非常孝敬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鲁达欣很懂事,放假的时候独自去野外拾荒,自己挣钱交学费。看了鲁达欣的做法,我知道了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劳动的同时,他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俗话说的好,“人穷志不穷”,在鲁达欣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好品质。有一次,鲁达欣在劝阻一位同学不要玩玻璃弹珠时,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坏了。老师虽然让玩弹珠的同学赔了钱,但第二天鲁达欣拿了十元钱赔给了那位同学。十元钱,对于鲁达欣和妈妈来说,可是好几天的生活费啊!看到这儿,我被鲁达欣那种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鲁达欣写在墙上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沟算什么呢,坎算什么呢,走过去,头上依然是蓝天,脚下依然是大路!”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沟壑,不退缩,不放弃,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爸爸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我,只要我在学习方面有任伺需要,都会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我和那些农村孩子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他们呢?想要衣服得不到,只能捡拾别人的旧衣服穿;想要玩具买不起,只能自己动手做玩具……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同学,有那么多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有那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那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与这些孩子相比,我难道不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吗?
第四篇:《蓝天下的课桌》读书笔记800字
《蓝天下的课桌》读书笔记800字
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蓝天下的课桌》?蓝天下的课桌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寒假里,我带着疑问和好奇阅读了《蓝天下的课桌》这本书。这本书是伍美珍阿姨采访了一群农民工子女后写的,主要讲了六个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女的感人故事。他们中间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独自生活,有的承担所有的家务活„„但是他们个个都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在这本书的六位小主人公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鲁达欣了。鲁达欣四岁时就失去了爸爸,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他和妈妈住在一间矮小、黑暗没有窗户的房子里,一走进去就能闻到潮湿,的味道!家里只有一张床。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鲁达欣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非常孝敬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鲁达欣很懂事,放假的时候独自去野外拾荒,自己挣钱交学费。看了鲁达欣的做法,我知道了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劳动的同时,他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俗话说的好,“人穷志不穷”,在鲁达欣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好品质。有一次,鲁达欣在劝阻一位同学不要玩玻璃弹珠时,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坏了。老师虽然让玩弹珠的同学赔了钱,但第二天鲁达欣拿了十元钱赔给了那位同学。十元钱,对于鲁达欣和妈妈来说,可是好几天的生活费啊!看到这儿,我被鲁达欣那种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鲁达欣写在墙上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沟算什么呢,坎算什么呢,走过去,头上依然是蓝天,脚下依然是大路!”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沟壑,不退缩,不放弃,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爸爸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我,只要我在学习方面有任伺需要,都会想办法满足我的要求。我和那些农村孩子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他们呢?想要衣服得不到,只能捡拾别人的旧衣服穿;想要玩具买不起,只能自己动手做玩具„„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同学,有那么多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有那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那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与这些孩子相比,我难道不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吗?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反对本本主义》 历史背景
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原名《调查工作》。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基本内容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文中还表达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1],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历史意义:这篇著作提出和阐明的重要思想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概括,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从事社会调查,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雏型,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读后感:通过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站到群众中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话虽如此,做起来并冒得那么简单!文-革后,党内坚持两个两个“凡是”的思想,教条主义的理解毛主席的话,让活人寒心,也让英灵不得安身!如让毛主席知道,不抽他们几个耳光子那还行?正是因为错误的思想,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困难重重,徘徊难进。毛主席曾在文中指出:“盲目的表面无异议的执行上级的政策,这不是真正执行上级的政策,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手那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何以如此?不东脑筋啊,不深入调查,具体的制定具体方案,只顾生搬硬套,造成损失,却因看上去“未犯错”而难以罪责,美哉,妙哉!损失在谁?还不是国家。我认为,对这种不作为的领导,应该重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本内容: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修改。
此文,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1、写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历史意义: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读后感:做事坚持不懈,越挫越勇。当我们认定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就要立场坚定,就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稍遇挫折时就产生悲观情绪,并把这一情绪一般化扩大化,从而感到胜利的渺茫就放弃所持,而应当越挫越勇,越是环境恶劣,越是艰难困苦就越要坚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往往越到艰难的时刻,离胜利就越近。故毛泽东同志在信中提到,党内同志应该克服困难,在游击区域内建立红色政权以迎接革命高潮的来临。事实证明,正是共产党人的这一精神使他们走到了最后,走上了历史的最高舞台。成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要有正确的行事方法。三者缺一不可,没有信念,何谈奋斗;没有正确方法,何来事半功倍;没有锲而不舍,何以功成身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背景说明
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那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谈的是: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二部分,确立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之后,讲话强调,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第三部分主要谈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最后一部分,讲话提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历史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个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特别是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详尽地论述了解放思想的意义、任务、方法和重点,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开始打破了党内长期存在思想僵化的状态,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莫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在讲话中的这些重要思想观点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开端。读后感
在新时期的起始阶段及整个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新征程中,始终是起统帅、开路作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一定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时代背景
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1] 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历史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而且写进了我国宪法,任何时候都要加以坚持。(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读后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