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4:2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第一篇: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中期,南京刚刚被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所占领,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国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这同时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次高潮。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

而马克思密切关注着中国革命。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特殊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年6月14日,本文作为社论刊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预言了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本文的开始,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两个原因。其一是清王朝内部的腐败没落——“一切都烂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其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阐述了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情。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合法化。从那时候开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打开国门后,英国的工业品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本国落后分散的手工业在英国机械化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更加横行,毒害着无数中国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大量的白银外流,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

据冯桂芬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钱出洋,记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这使战前已有的银荒更加严重,更加剧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而巨额的鸦片贸易和战争赔款也使清政府入不敷出。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肆增加苛捐杂税,以弥补国库的亏空。再经由各级官僚层层剥削,百姓已经不堪负重。

正如马克思写道:“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雪上加霜的是,鸦片的大量输入也在摧残着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给人民带来了了无尽的苦难与折磨。而鸦片贸易的暴利也使得清政府的政权内部更加腐化,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急速增大。

“鸦片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当阶级矛盾激化到极点,当最终天灾出现的时候,百姓走投无路只得揭竿而起。1851年,各路反抗力量汇合在广西,爆发了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

帝国主义促成了革命的爆发。但同时,帝国主义也是革命失败的刽子手。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固然有其本身弱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与满清政府勾结镇压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指出:“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族王朝。”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令西方列强感受到了威胁,大为震惊。但由于英、法、俄等国之间行动一时难以协调,所以暂未采取武装干涉。再加上后来的几年里,太平军一路北伐东征,势如破竹,列强们对清政府是否能够维持产生了怀疑,于是纷纷宣布中

立,以静观其变,伺机获利。

然而,在于太平军的接触中他们发觉这个新兴的势力并不像清政府那样软弱可欺,接受他们所谓的“条约义务”。要想在中国保持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只能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作为谈判对手。因此,帝国主义列强们只能支持清政府镇压大平天国起义。于是,他们撕破了虚伪的“中立”外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公开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国首相公开声明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使“全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轨”。法国公使表示,要在“海口助中国剿匪,所有该国停泊海口之船只兵丁,悉听差遣”。俄国公使也不甘落后,“请令中国官军于陆路统重兵进剿,该国拨兵三、四百名与水路会击,必可得手”。英法俄等国还将大量武器或赠与或贩卖给清政府,并且禁止商船贩运军火给太平军。就这样,驰骋十余年、规模空前盛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勾结下灭亡了。

但同时,中国爆发的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甚至政治局面。马克思在文章开头,就用黑格尔的“两极相连”的理论指出了当前在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欧洲即将爆发的革命是息息相关的。他认为,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这次革命加深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首先,中国革命加速了英国经济危机的到来。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产出没有限制的增加。只有依靠不断扩张的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才能消耗那么高的产出。但是市场的扩大仍然赶不上工业的增长,一场危机潜伏已久。那时,供给英国的茶叶涨价,而中国的市场却因太平天国而大大缩小。马克思指出,“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尽管当时的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但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却无法克服。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建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太平天国起义时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进口等措施,加上茶叶涨价、金银外流、毛纺织品输出减少的,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经济。再加上此时欧洲遭受天灾,农产品歉收,一场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了。文中写到:“不要忘记,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其次,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富,是经济的支撑,是欧洲工业在世界上的代表。“战争也好,革命也好,如果不是来自工商业普遍危机,都不大可能造成全欧洲的纷争,而那种危机到来的信号,总是来自英国这个欧洲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代表。”

最后,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加剧社会阶层间的矛盾,继而引发政治危机。马克思进一步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但我却认为即使欧洲经济会因此出现一些问题,最后也不一定会爆发革命。因为爆发革命就意味着要革新生产关系,而革新生产关系就必定意味着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然而革新生产关系却不一定非得要通过暴力革命这种手段去发生,历史有很多的事实可以证明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很多都是从生产关系自上而下发生的改变。后来的历史事实都告诉了我们,马克思的预言不太准确。当时,欧洲的工业正在不断发展中,即是生产力不断提升。但却没有发生所谓的政治革命,而是在战后各国的政府主动调节生产关系。

而对于马克思所认为的中国爆发革命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目前的制度,我也不敢苟同。

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

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显然,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马克思过于理性或者说过于相信了经济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他十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似乎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问题的根源,或许都来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似乎影响了社会的所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马克思严重的忽略了文化对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

我们回顾马克思所在的年代,资本主义告诉发展,金钱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所有。而马克思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痛恨着,一方面又不由自主的收到了当时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之他所在的国家缺乏中国悠久的文化奠基,所以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而言,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不是一两天,而是自秦代以来被无数王朝和皇帝改进了的中央集权制。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统治他的民众。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汉代起的儒家给人民灌输的忠君思想,到宋代的理学更为过分的封建道德。这其中几千年的发展,忠孝礼信的观念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去了。

我们看到,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难免不能摆脱官本位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在搞着个人崇拜。近代的革命也一直围绕着反封建而存在。当然,今天的思想不能说是封建残余了。至于原因,自然是中国深厚悠久的文化力量。试想,即使轰轰烈烈的革命也不能完全斩断的观念何以凭借鸦片而得以实现?贪污一事在中国历来就有,而鸦片只不过是将这个问题严重的暴露了出来。在官员们的骨子里,我相信仍然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保持着他们的敬畏。

更何况,太平天国的运动,我们也不能称之为革命。即使它在前期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到了中后期后其封建思想日益浓厚,以致这场运动变质为与以往的历次农民运动一样,到最后还是会变回封建皇朝。同时,其得不到外国势力的支持是因为其盲目的排外性质,就跟义和团誓要驱逐杀尽洋人一般。况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揭露,太平天国运动到了后期越来越迷信和腐败,逐渐走向人神所不能共容的地步。所以,后期才会有那么多的汉人军队参加进入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而阶级斗争一说,我认为那只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引发的,我们总不能因为表面现象而不去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置之不理。若是不去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是整体搞阶级斗争的话,非但生产力得不到发展,更会加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只会让社会倒退。

当然,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也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其中“两级相联”的观点让我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之前学习历史时,我对近代史的理解就是: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在中国肆意掠夺,中国只是纯粹的受害者而已。而资本主义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于中国无关。但马克思的这篇文章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他通过环环相扣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我也学会了将太平天国起义与当时的大环境联系起来,加深了我对近代史学习的理解与思考。

第二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中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马克思对中国人民的这次伟大革命运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密切的关注。在文中,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揭示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颂扬了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一: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与原因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对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历史的发展好象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 麻木状态中唤醒似的。”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看,当时的清王朝是 “一切都烂透了, 眼看就要坍塌了, 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前,中国已经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但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严重的土体兼并和高额的赋税使得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自给自足。马克思还引用皇帝谕旨中的话说“庶儿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 ” “小民其何以堪?”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就有了其必然性。

马克思也强调了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就使战前本已严重的银荒更加严重。同时,鸦片的大量输入,也造成吸毒在中国更加泛滥成灾。它摧残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身体,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无穷的困难和负担。正因鸦片走私有利可图,许多官吏也卷入其中,满清政权更加腐化。此外,由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这一切,就使中国社会固有的封建主义和农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广大农民再也不能忍受封建阶级的统治,只能选择反抗。

二:主要观点

首先,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马克思的观点正如上文提到的:太平天国革命的起因 主要是英国的大炮和鸦片,这一点就不再加以赘述。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具有广泛人民参加的革命。马克思指出, 太平天国革命是在它之前十年之久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基础上“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的。从领导集团和政治经济纲领看,领导集团是阶级属性的政治代表, 而且它是决定一切的。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也属于这样一批人物, 但这些人物不是单一的农民成分也不完全代表单一的农民利益和要求。马克思讲的 “中华共和国” 指资产阶级共和国, 绝不是农民革命所追求的政治目标。由此可见, 无论是 《天朝田亩制度》 还是 《资政新篇》 都不是单一农民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马克思还认为:帝国主义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固有其 自身的弱点,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英美等帝国主义勾结满清政府镇压的结果。英国侵略者主张支持清政府,实行武装干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撕破了虚伪的“中立”外衣,公开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另外,“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也是文章的重要观点。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以茶叶为例,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于是降低了茶叶税,而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中国茶叶涨价,由于农民革命的压力,茶叶商家规定只能现金交易,对英国的茶叶进口带来影响。外国势力如果干涉农民起义,那么中国与外国的一切茶叶贸易联系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英国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也会受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尖锐,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也出现并加剧。

太平天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太平天国革命使英法等国在中国的市场缩减,它们对中国的贸易输出停滞不前, 中国市场的日益缩小造成了欧洲的商业危机,继而引发政治危机。

三:马克思的预测

马克思在文中提出了几个预测,持论锋颖,富有科学的预见性。

马克思预言说:“⋯⋯有一件事终究是值得我们高兴的,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坚固的帝国,因受了英国资本家纺织品的影响,近年来已处于革新的前夜,这种社会革新对于文明无论如何应有非常重大的结果.我们欧洲的反动派在最近的将来势必向亚洲逃跑,一跑跑到中国‘长城’,跑到这个最保守的堡垒门口,那时侯,安知他们在那里不会碰到‘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这几个大字呢?”事实证明,在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已经证实和实践了这个预言。

不能忽略的是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革命对欧洲大陆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产生重大影响的预言。意大利民族运动高涨,北部诸邦反奥斗争剧烈。1860 年4月,西西里爆发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波兰,从50年代起以华沙为中心的城市抗暴斗争风起云涌。在俄国,农民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不断发生。在英国,1859年7月,伦敦建筑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在德

国,六十年代初,工人运动高涨起来,罢工斗争遍及柏林、汉堡、来比锡等许多城市。从以上事实来看,马克思的预言无疑是非常科学与理性的。太平天国革命不但给欧洲革命人民以巨大鼓舞力量,促进了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而且也有力地冲击着西方资产阶级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四:不同看法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决于现时的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以及后果。”

这些观点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严格按照马克思的预料进行。马克思过高的估计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推翻那个腐败的满清朝廷,没有想到它自己先腐败了。那个他预计的“中国在西方的世界中引起**,但是西方列强则借助英法美等国的舰队在上海,南京和运河口建立秩序”的场面,最后还是没有出现。

还有些观点是让人质疑的。其一:世界改革的方法不是只有革命,只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平演变也是有可能的。其二:若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欧洲,或许会成功,但是当时的中国与欧洲的情况不同,长期以来的愚民政策使得失败的结局成为必然。其三,美国的迅猛发展也是马克思未预料到的。

从今天看来,这次革命给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对欧洲革命产生很大影响的确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它的影响力。另外,同一件事件对双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早已千疮百孔,闭关锁国带来的封闭,思想上的腐朽,技术上的落后等等,早已注定中国受到的冲击是比已经经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受到的冲击

大。西方列强具有资本、技术上的优势,民主制度也逐步建立与完善,无论从哪一点来说,中国农民起义的力量永远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方列强国内的经济危机与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都是短暂的,其制度因素终将解决这些危机,并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继而完善。五:启示

首先,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影响。太平天国革命既具有不同中国以往历次农民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又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章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么,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大至国际关系,都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面对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要看到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的。

读完《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的锋颖精密与远见卓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其论述特点而言,持论新颖锋利,剖理精当周密,感情真切,文采夺目。“文如其人”。马克思政论这种文采洋溢的独特风格,基于作者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憎爱分明的阶级感情,发自作者对人民正义斗争的始终不渝的同情和爱护之心,对反动势力以及侵略行径的憎恶和鄙视之情。同时,这篇政论之所以具有远见卓识,剖理之所以精当周密,另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马克思掌握了了解历史的钥匙。所以说,要写出能持论锋颖富有科学的预见性的政论文,必须要切身了解历史,也要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感情明确,观点鲜明,政论写作如果离开了鲜明的感情,文采也就失去了动人的魅力。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即锻炼一种独立的批判的思考的能力,这是把一切哲学原理和现实事件结合起来并且运用的基础。

第三篇: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

——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

——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

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原文从资本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写下了中欧双方革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从原因和过程来看,马克思同志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 “中国在一八四〇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以及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又加上了新税捐。”《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身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了猛烈的反抗斗争。这些事例的列举是对中国战争的原因的理解,当然,作为略知中国历史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而从欧洲的角度,“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这些都影响到欧洲社会,“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

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即这次农民革命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加深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这是马克思对欧洲革命的理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都是资本。

反观本文中对欧洲革命的预言,“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在这样的时候,上述危机所必将造成的政治后果是无庸赘述的”。当时的人们可能难以理解为何马克思同志会做出这样的理解,可如今再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英国、俄罗斯都已经如马克思同志所说,走到了变革的那一步。1848年的革命,在一段短暂的成功之后,最终走向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印证了马克思同志对现实的辩证思考和深入理解。

从马克思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来看,我从中看出马克思对中欧革命的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探寻,不难看出,一篇优秀文章的产生免不了对事实的认识和分析。从哲学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对我们最大的启迪就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不能片面,孤立的看问题。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也要知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面对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要看到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的。而作为炎黄子孙,全观大局之后,我们不难看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经济发

展背后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此时,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以人为本”成了大街小巷人人皆知的词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拓印在每个学生的课本上。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是没有那场20世纪前后的革命,若是没有中国这头雄狮的沉睡,或许我们如今很难归纳出这段科学发展观。或许,这也是一种辩证角度吧!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虽说是160年前的作品,但是却给了中国人民无限的启迪:对于一个国家发展而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就是不同的矛盾,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性,还要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一个国家的政策可能对另一个国家产生影响,不同的国家其实同在同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内部,他们其实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因此,正确的处理好国际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纠纷,就要坚持对立统一的原则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四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加剧,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马克思敏锐的捕捉到了这时期的矛盾,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对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做出了预言。

初读此文,颇为不解马克思在开头所引用的关于“两级相联”的目的,直到通读全文在理解马克思所要表达的思想。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本文取名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逐渐成为了一体,中国也不再是从前那个闭关锁国的中国。它的一举一动也深刻的影响着欧美的经济体系,而欧美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分析说,英国早期通过鸦片的贸易,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也因为鸦片的大量流入而由原来的贸易顺差转为了贸易逆差,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中国固有的封建的君主制度在鸦片的冲击下面临着解体的危机。皇帝等君主代表的威信不再。之后英国等列强又用铁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固然是出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英国也借此保护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大量外国商品的流入,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金银外流,政府机关腐化,这些最终都转嫁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这些一切汇集到一起终于促成了中国革命的爆发。

中国爆发了革命同样又深刻的影响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资本主义的扩张的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寻找广阔的市场,而中国这个肥羊在爆发了革命之后,必然造成市场的缩水。此时的欧洲,农业歉收,导致国内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正如马克思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马克思得出了这个结论,可谓一针见血。

马克思的这篇论文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以及资本主义架构等问题,我只能对市场需求,扩大市场等方面有个粗浅的认识。贯彻本文的“两级关联”我只能做个大致的理解,至于文中提到的列强如果“干涉中国的农民起义,又会打断产茶的内地和出口茶叶的海港之间的一切事务联系”这句话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不妨碍我对这篇论文有个自己的见解,马克思已经尽可能的应用了他所能使用的最通俗的语言,甚至他还引用了中国的典籍和文献资料,引用了很多报刊的资料,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同时又便于理解。

我最为觉得困惑的乃是马克思所提的关于鸦片破坏了中国古老的君主制度,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显然,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马克思过于理性或者说过于相信了经济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他十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似乎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问题的根源,或许都来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似乎影响了社会的所有方面。然而对于这点,我是觉得保有反对意见的。在我看来,马克思严重的忽略了文化对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

我们会看马克思所在的年代,资本主义发展,金钱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所有。马克思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痛恨着,一方面又不由自主的收到了当时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之他所在的国家缺乏中国悠久的文化奠基,所以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而言,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不是一两天,而是自秦代以来被无数王朝和皇帝改进了的中央集权制。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统治他的民众。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汉代起的儒家给人民灌输的忠君思想,到宋代的理学更为过分的封建道德,这其中几千年的发展,怕是让皇帝老子的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去了!我们看到,即使今天的中国,也难免不能摆脱当官的最大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在搞着个人崇拜。近代的革命也一直围绕着反封建而存在。当热今天的思想不能说是封建残余了,但是至少在中国人看来,权力是当官者所有,而平民们是没有权力只能听当官的。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怕是任然持有这种观点。至于原因,自然是中国强大的文化力量!试想一下,即使轰轰烈烈的革命也不能完全斩断的观念何以凭借鸦片而得以实现?贪污一事在中国历来就有,而鸦片只不过是将这个问题严重的暴露了出来,而官员们在骨子里,任然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保持着他们的敬畏!而阳奉阴违之事,在古代的中国政治里是玩的最多的把戏了吧,马克思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政治没有透彻的理解,可能才有此一说。

除了这点质疑,我对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赞叹。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两级相联”。对于一个普通学生的我,在我之前对近代史的理解就是: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在中国肆意掠夺,中国只是他们的资源库而已。中国在当时渺小的地位对列强们完全不能产生影响,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只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于中国无关!而马克思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来在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中没什么地位的中国突然让我觉得它的地位很重要。而我更是头一次将太平天国起义与当时的大环境联系起来。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起义乃是中国农民们最后的辉煌了,但是这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是家事。列强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自强的中国,而是一个傀儡的中国,所以它会帮助清政府灭杀太平天国。而现在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显然影响了中国市场的稳定,加之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激化,它必然成为了众矢之的。这其中更多的复杂的联系以我现在的知识不得而知,但是我起码看到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些必然关联,它们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体系。这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本文叫做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意在阐述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欧洲资本主义革命之间的相互关联,欧洲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革命,而中国的革命又激化了欧洲的矛盾,从而引发新的革命浪潮。环环相扣,马克思的结论令人信服。本文让我更深刻的理解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革命发生的内在矛盾是什么,这超越了历史本身,带给人的是无穷的思索!

第五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文章背景与主要内容:

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举占领南京,自此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马克思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年6月14日,此文作为社论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这一评论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无情地揭露和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读书心得

文章的前半部分,马克思用了大量笔墨阐释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情。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的工业品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英国的思想文化及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马克思在这里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中国从那时候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本国落后分散的手工业在英国机械化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更加横行,毒害着无数中国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大量的白银外流,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

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加重赋税,再经由各级官僚层层剥削,百姓已经不堪负重,当最终天灾出现的时候,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接下来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起义。太平天国,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全盛时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坐拥最为富庶的江南,但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中英贸易。

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产出没有限制的增加,依靠不断扩张的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才能消耗那么多的产出,但市场的扩大人赶不上工业的增长,一场危机潜伏已久。那时,供给英国的茶叶涨价,中国的市场因太平天国而大大缩小,“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此处的分析十分有趣,西方列强的炮火打开了中国国门,间接引起了中国革命,同时中国革命也简介引起了欧洲一场更大的革命,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这次革命加深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马克思始终密切地注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发表了许多热情赞扬太平天国革命的文章,他以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愤怒谴责外国侵略者的卑鄙和野蛮,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海盗政策。他在这里运用了对立统一,两极相连的分析方法。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尽管是处在提供原料这样的低级位置,但中国的一举一动,开始受到世界的影响,也将深远的影响着整个世界。

文章中,马克思关于中国与鸦片的论述也很有趣,“中国人不大可能戒吸鸦片,就像德国人不可能戒吸烟草一样,新皇帝颇有意在中国本国种植罂粟和炼制

鸦片”。这与我以往的认识大相径庭,鸦片自一开始就毒害着中国人民,而且鸦片是一种毒品,已经在全世界被禁止,中国人当时难以戒鸦片,一方面是国家还没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另一方面鸦片作为毒品会令人上瘾。但当时,中国禁止鸦片的决心是坚定的,林则徐到广东主持禁言,拉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序幕。中国对鸦片的态度是坚决毁灭,不可能为了收回流失的经济利益而打算自己种植罂粟炼制鸦片。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我都不愿意相信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最后,谈到欧洲革命,“无论欧洲列强间的冲突怎样尖锐,无论外交方面的形式如何严峻,无论哪个国家的某个狂热集团企图采取什么行动,只要有一丝一毫繁荣的气息,国君们的狂怒和人民的愤恨同样都会缓和下来。”很多时候,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夺利益,但战争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一个零和博弈,当避免战争积极合作能使双方的到利益的条件存在时,没有哪一方愿意动武。想想我国近年来的外交争端,和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日益激烈,钓鱼岛扣押船长事件没过多久,菲律宾又在黄岩岛惹事端,双方剑拔弩张,军舰对峙上月,看似战争一触即发,民众沸腾,但过上几天,大家冷静下来想想就会发现,菲律宾无非是觊觎南海的油气资源,真的打起来他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这会给美国一个大好的插手机会,战争最终极有可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国现在处理领土争端的总体原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避免矛盾能给这一区域的所有国家带来好处,尽管一小小点动静都会让大家紧张的想要开展全面战争,但最终还是会回归谈判,因为始终有“一丝一毫繁荣的气息”。

“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中华民族已经被唤醒了,当年被奴役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已经一去不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渐渐崛起。经过数次战争与革命,中国更加紧密的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对世界有着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的巨大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下载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举占领南京,自此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马克思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

    读书笔记-欧洲革命与中国革命(精选合集)

    对《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正如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样,相互之间存在着关联。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文明世......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十八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的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连为一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范文模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英语1101班 陶丽丽 学号:2011017138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繁华转瞬即逝,令人唏嘘慨叹。强秦盛唐,经济文化并行并荣的宋,疆土广阔容亚纳欧的元,一个......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国际学院 胡高升1. 内容摘要: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由毛泽东和范文澜等同志合作完成的著作,最后以毛泽东的名义发表,并收录在《毛泽东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先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中华民族和古代封建的社会,而当介绍古代封建的社会是以说明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主,这为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读后感(精选合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由毛泽东和范文澜等同志合作完成的著作,最后以毛泽东的名义发表,并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当时写作此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