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 第四单元(模版)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把握两条基本线索: 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所以,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第二、突出五个重点: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三、理解两个观点: 落后就要挨斗;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第 14 课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1、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 直接原因: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进行禁烟运动。③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3、结果:清朝战败,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4、中国战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客观原因:英国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世界头号强国,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3)主观原因:清王朝国库空虚,军备废弛,而且盲目自大。战前不作准备,战中组织不力,战后屈辱求和。
5、影响: ①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 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 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经过及结果:(1)发动国:英法联军。(2)爆发:1856 年 10 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影响: ① 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发展。中 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② 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第 15 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年)
一、背景:
1、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吏治极端腐败。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3、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二、经过:
1、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贵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2、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3、北伐与西征:(1)目的:把革命推向全国;拱卫天京。(2)意义:经过几年的征战,至 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4、《天朝田亩制度》:(1)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内容: ①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 圣库制度。(物物归上主,人人不受私。)(3)评价: ①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发展。② 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违反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
5、天京变乱:(1)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化和分裂。(2)危害: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6、《资政新篇》: 干 干
(1)提出:天京变乱以后,洪秀全任用洪仁王 主持朝政,洪仁王 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意义: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7、天京陷落:1864 年 7 月,湘军轰陷天京城墙,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发
生的,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四、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 14 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1、在思想上没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仍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
2、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提不出确实可行的能动员广大群众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把战争引向胜利。
3、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长久的团结。伴随着享乐思想的滋长和等级秩序划定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团结统一的局面也被打破,这就导致了天京变乱的发生,加速了革命的失败。第 16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
1、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1)日本侵华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起义平息后,日本以“改革朝鲜案”为借口与清政府纠缠。
3、战争的爆发:1894 年 7 月,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5、影响: 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②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国势艰难,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③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④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
1、兴起:义和团,又名“义和拳”原是民间结社组织,19 世纪末,在广大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他们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汇成席卷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口号:“扶清灭洋”。(评价:这一口号,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最主要矛盾,表明了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但是,这个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由于无力镇压,转而采用“因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
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时间:1900 年 6 月。
4、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5、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 17 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才能使中国富强。
二、兴起: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三、发展:
1、中国同盟会:(1)成立: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2)政治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3)机关报:《民报》。
(4)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三民主义:
(1)提出: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十六字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2)内容: ① 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② 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心 ③ 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3)评价: ① 意义: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 内容: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② 意义:通过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更多的人开始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4、各地的武装起义: ① 皖浙起义:1907 年,徐锡麟与秋瑾密谋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② 黄花岗起义:1911 年,黄兴等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高潮:
1、武昌起义:(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2)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成立: ① 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②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专权。② 颁布:1912 年 3 月 11 日正式颁布。《 ③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支持。② 袁世凯掌握反动武装。③ 革命党人的软弱与妥协。
2、标志: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 18 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 年)
一、原因:(1915 年 1 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导火线: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经过:
1、运动的爆发: ①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② 地点:北京。③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 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运动的两个阶段: :(1)运动前期(5 月 4 日——6 月 3 日)① 中心:北京。② 主力:青年学生。:(2)运动后期(6 月 3 日以后)① 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② 主力: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初步胜利: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 6 月 10 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 28 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2.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他所说的“奇局”应理解为()A.太平天国运动空前浩大
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C.外国资本主义船坚炮利 D.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征服世界的潮流
3、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这反映了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割占中国领土
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 ②开始深入内地 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 B.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敌我力量悬殊C.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
8、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要限制杨秀清的野心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性
1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剧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12、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大连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B.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C.日本控制朝鲜后,对朝鲜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D.日本割占台湾后,对台湾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
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1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1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6、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A.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 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17、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 ②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④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运动主体力量为农民 B.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以外国列强为斗争对象 D.对西方生产方式的态度
19、促进三国干涉还辽的决定性因素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C.欧洲国家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在争夺侵华权益上的矛盾2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这方面的法令和措施是()A.奖励保护工商业,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B.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C.革除历代官府“大人”“老爷”等称呼 D.焚毁刑具,停止刑讯
21、洪秀全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平分”,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相似点有()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2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4、1912 年 2 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2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是 20 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6、1918 年 12 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认识到了一战的实质 D.向巴黎.所有文档>>考试资料>>中考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
文档日志
暂无日志信息
文档留言
暂无留言信息
文档信息
文档上传人: 一角书屋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9
下载积分:
上传日期:2011-06-02 09:02:58
浏览次数:42
文档星级:
关于道客巴巴免责声明人才招聘客服 copyright © 2008-2011 道客巴巴网站
第二篇: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经济恢复初步阶段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乱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无法生产和制造汽车、飞机和各种设备。
2.结果:仅用三年时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工农业生产超历史水平,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的转变。
(2)过程: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3)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3.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四、错误的探索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结果:失败
改革:1959~1961年,面对我国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了十六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起开始恢复,1965年基本完成。
2.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第十二课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思想界,引发思想大讨论
2.基本内容 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3.重要意义 确定了党和国家发展、工作的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房从此拉开序幕。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继续】城市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改革促进了城市企业改革的实行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篇: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2.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否过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天朝的崩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
B.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 C.英国侵华是偶然的
D.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
3.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担城市发展的职能
4.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6.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为此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重庆谈判
D.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7.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蝾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召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的这段话可以用来研究()。
A.中共“一大”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成立
19.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20.“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21.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B.全国扩大解放区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22.“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图文对应不确切的是()。
A.星火燎原
B.力挽狂澜
C.灯塔指引
D.进京赶考
23.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时局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一
二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
材料五 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
材料六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上述图片材料中,一二、三四、五六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6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中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3分)
第四单元答案
1---
5、BBDAA
6—
10、DDDCC 11—
15、DDCAB
16—20、DACCA 21—
25、ABCCD
26.(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有所调整(纲领赋予了新的内涵)。
27.(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图一二反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图三四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五六反映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8.(1)含意: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屠杀政策.这必将激起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的反抗。探索:实践上。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思想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日本投降后,全周人民要求和平建国;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3)措施: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建国大计。真实态度:借谈判的幌子阻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沦陷区的接收。限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原因:蒋介石还没有作好内战的准备。
第四篇:第四单元练习
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一.请你来选:(每小题2分,共60分)
1、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小康”一词,最早出自()A.《论语》B.《石头记》C.《诗经》D.《易经》
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 C、科学的、完美的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3、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主自强的 B.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C.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D.艰苦创业精神是指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4、关于实现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联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B.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实现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C.实现共同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 D.实现了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
5、下列不正确的考试观念是()A.考试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
B.考试是一种把学生往死里逼的手段C.考试是选拔学生比较公平的标准
D.考试是检查我们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①不切实际,盲目蛮干 ②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③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A.看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B.看你在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受什么样的教师教育C.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D.看你考入那一类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
8、选择希望人生,需要我们()
①树立远大理想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③学会合理、慎重地进行选择 ④用消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现在达到的是的小康。①低水平的②不全面的③发展不平衡的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2006年是郑和下西洋601周年,我们中学生要弘扬“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于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科学、敦信修睦”的郑和精神,就要()
①大力创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②人人献身航海事业,争做航海英雄③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④立志成才,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某中学九年学生说:“现在在校园里,谁要还谈理想,就会被人嘲笑。”你认为对这种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很正常,现在社会都讲求实际,不讲空话 B、不正常,没有理想就不能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C、不正常,因为理想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D、可以理解,因为这个社会已经没有理想了12、2005年10月30晚,北京某高校一名研究生因感觉学习压力过大而自杀。这告诫我们
A.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B.学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 C.学习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压力
D.要学会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排解过大的学习压力
13、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终身学习的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下列格言中,告戒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新时期进行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有()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③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④勤俭节约、自强不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大庆的第二代“铁人”王启民也有句名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
这两句话体现了()
①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④艰苦奋斗是特有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做到()①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④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理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③理想总是指向现在,表现为奋斗目标④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理想与现实之间虽然有差距,但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为了使理想变为现实,我们应该()①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②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③理想制定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④不考虑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也可以有很多理想,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A.投机取巧、灵活多变 B.学会善于抓住机遇C.精心设计、等待机会D.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21、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各种压力是()A.不正常的,说明我们不成熟B.正常的,需要我们理智地从容应对 C.不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应该有压力 D.正常的,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的消除
22、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下面属于积极影响的是()①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②适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 ③适度的学习压力能增强学习动力④适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有()
①明确学习意义 ②培养学习兴趣 ③放弃学习④加强体育锻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考试焦虑是在面临考试时所出现的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状态。导致同学们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
①考试很重要②考试难度过大③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能力相符④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对待考试,我们要树立的正确的考试观念是()
①考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②考试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③考试是选拔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④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正确对待考试压力,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是()A.以平常心对待考试B.增强自身实力 C.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D.调整自我期望
27、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①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和兴趣②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③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④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新世纪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包括()①具有创新精神 ②具有团队精神 ③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④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确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青少年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必 须()①刻苦学习,注重实践②勇于质疑 ③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 心④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②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③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④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请你来答(共17分)
31、爷爷的皱纹弯弯,诉不清有多少血泪斑斑;父亲的心迹弯弯,叫不响心头那致富的呐喊;我的脊背弯弯,驮不动太多的烈日和严寒;儿子的眼角弯弯,是文明小
康的自信和乐观。(1)这四句诗描写的是四代人生活的变迁,请谈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儿子”生活是怎样的一种小康?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4分)
(4)怎样才能实现你理想中的生活?(3分)
32、《走进新时代》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
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始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着我们走进新时代?高
举旗帜开创未来。”
(l)这首歌词中歌颂了对我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人物,请你写出两位。(2分)
(2)“站起来”“富起来”、“开创未来”充分体现了什么?(3分)
33、转眼初中生活就要结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面临新的选择。刘彬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业余时间常在体校打篮球。马上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刘彬陷入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不大;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这么热吗?
(1)刘彬为什么苦恼?
(2)刘彬应该掌握哪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3)刘彬选择后,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什么?
34、材料一:2005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材料二: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700美元,居世界110位,仍为中下收入国家。目前我国农村有236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有近2000万人口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相关链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即达到小
康水平,更高水平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美元以上。)(1)取得材料一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5、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曾叫嚣:“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奇迹般地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又满怀豪情地向实现一个个新梦想迈进。
梦想一:实现制度变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梦想二:解决温饱,并实现由温饱向的历史性跨越;
梦想三: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梦想四: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1)请在“梦想二”中的划线部分填上相应的内容。
(2)“梦想三”计划何时实现?我国实现“梦想三”以后,国家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3)“梦想一”到“梦想四”描绘的是我国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该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4)你准备怎样为实现梦想三贡献自己的力量?
36、“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每个人的理想都能实现吗?为什么?
(3)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37、以下是九年级学生小敏的来信:
„„离中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面对这场考试,我有太大的压力。爸爸妈妈希望我考上省重点高中,可是以我的实力要上省重点,似乎很难。万一考不好,亲戚朋友又会怎么看我?现在一想到中考,我就心跳加快,头脑空白,难以思考„„(1)你认为小敏面临着什么问题?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你有哪些方法帮助小敏解决问题?
38、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个深居大山的浙江丽水人,带着致富梦想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谱
写了丽水外出创业成功者的新篇。以下摘录的是外出创业成功者的感悟。
◆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需要理想和信念。◆我只身一人,靠的是不怕吃苦、敢闯敢冒的干劲。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终身学习成就美好未来。
◆要保证不被市场淘汰,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创业成功者的感悟,概括出下列等式。
(1)成功创业=+艰苦奋斗++ +„„„
(2)联系自身实际,你认为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3)初中即将毕业,请你写出自己未来的创业理想。为此你将做出怎样的努力?
第五篇:《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市场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市场调节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5.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3)是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8.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
(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
(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9.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利: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风险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威胁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5.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6.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7.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1)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