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
服务性政府与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已经直接地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的指导性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政府职能出现了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而造成我过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又带来社会利益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方政府及其行为方式。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要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完善制度建设和公共财政体制。而完善制度的关键在于对政府职能重新进行科学定位,从而使政府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带来社会利益的分化与失衡。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各种各样的矛盾必然会集中出现,在某个时期甚至以一种比较激烈的、爆发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利益失衡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基尼系数不断攀升,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不断拉大。有的学者称之为“社会断裂”现象,去探寻其原因时就会发现:促使我过经济近30年快速增长同时又造成一定社会失衡的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及其行为方式。政府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内主导经济建设,追求经济增长;相反,在公共服务领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短腿”,这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政府仍然具有明显的经济建设型特征,在职能重心及政策取向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而国际与民生关系的失衡,是当前各种失衡(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失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制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失衡;由双顺差与高额外汇储备所体现的外部失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失衡等)的本质体现。众多失衡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与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密不可分.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与价值取向可以看出,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作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和谐社会建设的根基是公正合理的制度,而提供制度产品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
一。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公正的制度保障是社会成员的最普遍权利,在保证个人最普遍权利的基础上,个人、组织及政府在彼此交往、交易中还需要具有可预见和可信性,以减少摩擦,防止和化解冲突,促进和谐。可预见和信任是以一种
秩序为基础,要维护这种秩序就要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这种规则即为“制度”,它是引导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软件”。有效的制度有助于以较低的代价和非暴力方式来解决冲突问题,使个人行动自由受到最佳约束以避免破坏性冲突的发生。制度安排能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提供一套框架,并使这样的合作具有可预见性和可信赖性。服务型政府注重的社会公正、社会发展和责任政府的品质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
第二篇: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全局,审视度势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加快角色转变和管理创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专项公共服务型政府。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从现实的情况看,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治理,但关键在于实现政府专行。这是因为,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说到底与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与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密不可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能有效地配置各类社会资源。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问题。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应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环境的监管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来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只有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从具体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活动中抽身出来,才可以真正回归到政府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色上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因此,政府改革已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我国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中之所以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的滞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由于政府的职能转换和角色转变不到位或严重缺位,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改革不到位,尤其是政府改革滞后是造成和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任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就,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服务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治理模式;政府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服务型政府是以民本和服务为理念,以合法、透明为服务准则,追求行政效率,服务范围有限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为和谐社会的祠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其基本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特点是在人(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强调了二者对应、互动和协调精神,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四大基本关系中,主张二者之间的和谐。从现代公共治理的视角看待和谐,“和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与现象.也是„种和谐的治理理念与诉求,还是一种社会良性的运行、各方利益有机的融合与整体协调的发展。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理论特征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是继“全能型政府”和“经济建设型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被赋予了丰富的理论内涵。总体来说,这一概念既涉及理念层面,又关系到政府的职能.还包括了政府的行为方式.因此,对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学术界目前尚存在着多种意见。一种观点是从政府职能转变角度进行阐释的,认为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自觉转变,从以往统治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服务者的角色上来,就像罗伯特.登哈特教授提倡的:“服务,而不是掌舵”。另一种观点则从强调民主和公民权的视角出发,认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见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还有学者从综合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施政理念,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来讲,当代政府是公共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二是从政府管理方式的角度来讲,当代政府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三是从政府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讲,当代政府是企业家政府和电子政府。综合理论界的多种观点,本文采用的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服务型政府以民本和服务为理念,以合法、透明为服务准则,追求行政效率,服务范围有限,运行过程受到人民监督、法律限制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
(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特征
(1)服务型政府是民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公民服务,政府职能的履行要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在民主政府的前提下,公民可以通过充分行使政治权利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系和增进公共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良性运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特征,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充分建立与长期维持的根本保证。
(2)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一个政府只有当它真正向人民负责时,才是合理合法的。在当今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政府掌握了大量合法的公共权力,敦促政府认真履行职责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对重大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制,否则就容易出现权大于责甚至有权无责的状况,权责不对等将会导致政府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回应性差以及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直接损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3)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法治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人治是一个巨大进步,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这不仅包括对政府权力使用范围的限制,也包含了对权利使用方式的限制,要求行政
人员改变执行过程中简单粗暴的办事方式,尊重法律程序。归根到底,民主的目标是否能具体实施和体现、政府责任是否真正落实都取决于法治的实施效果。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社会和谐就有了法律基础,没有法治,则不可能有权利与权力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制约平衡关系,也不可能有真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4)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服务型政府掌握的权力和履行职能的范围是有限的,政府不再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的,它的存在只是对市场和社会功能缺陷的弥补,政府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要以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标准。服务型政府通过与市场、社会组织之间的制约与合作,共同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利益进行协调整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二、服务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历卑发展来看,政府的产生源于人们控制社会冲突,维持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的需求,而如今政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无论将来社会治理方式还要产生怎样的变化,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无可替代。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扮演了全能政府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虽然对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持续偏重经济和效率的价值所产生的矛盾,如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情况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人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强烈,而且不断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而过去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定位使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提供公共服务,并旦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等方面政府职能缺失,有限的公共服务提供效率也相对低下,可见经济建设型政府所发挥的职能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下人们对政府的期望。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建设一个民主,公平,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因此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即政府的发展目标必须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发展目标优先转向社会发展目标优先,让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把政府的主要职责放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这样才能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服务型政府之所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根本原因在于服务型政府所主张的行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服务型政府主张“公共性”的行政精神,这也是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思想基础。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是整体社会利益的代表,因此在代行公民权力时,必然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公民的共同意志和增进公民的共同福扯,最终促进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2)服务型政府主张公平与正义的行政精神,即追求每个公民受到或应当受到同等的对待,这是服务型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所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过分追求行政效率的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更具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责任感。目前部分不和谐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分配的不公平,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角色,服务型政府更重视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服务型政府这一引导主体。
(3)服务型政府主张责任与法治的行政精神,这种行政精神体现了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约束,体现了权责对等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免责行政,责任意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
理念,它与法治意识一同在服务型政府中得到充分体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能够最大限度避免腐败问题的产生,对责任的追究则能有效遏制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和公信力,使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4)服务型政府秉承公平与正义、理性与法治、自由与责任的行政精神,这种行政精神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所要求的。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精神作为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最终价值观,暗合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的要求,表明政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三)服务型政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环境下社会矛盾和冲突频发的问题不可避免,它们将在一定时期持续存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政府要整合不同利益,协调各方矛盾,以保障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实现,因此,当前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整合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服务型政府秉承民主、公平、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整合社会各个层级的利益,合理解决矛盾和冲突是其内在追求。
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运转,首先要求整合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包括整合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注意中央和地方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加强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目标和资源整合,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合作与对话,提高政府权威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权责清晰,目标明确,权力管理体系,使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深层次问题的积累与暴露,各个领域内贫富差距扩大的事实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引导者和改革者,必须重新考虑当前社会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重视公平的问题,而且是多种价值取向的整合,服务型政府要在鼓励民意充分完整表达的基础上对民意迸行整合与转化,从总体上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使整合后的价值理念在政策中得到逐步贯彻体现。
第四篇:论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论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摘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论述服务型政府的特质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基础与积极作为,分析服务型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角色扮演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建构,角色,任务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有形的疆界逐渐消弭,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流动——资本、人口及信息不断扩散。再此持续不断的过程中,人类整体利益的发展充满协调与冲突、合作与分化。不论是国际社会、国家政府之间,或是国内政府彼此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都产生高度的相互依存,甚至是不对等的互赖关系。同时,对于任何外在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有高度的敏感性与相互关联性。因此,政府在面对全球国际环境与国内社会环境的不可治理危机中,应扮演何种角色仍值得深思。
由政府职能转化的观点观之,可发现受到全球化与属地化的冲击下,新型态的公共政策议题不断浮现。政府必须更提升其处理事务的能力与责任感,以及因应环境变迁的调适能力。因之,必须建立跨域机制改变并且扩大公共参与的本质及范围。此外,政府与国际组织、私人企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间的互动,将更为紧密且频繁。职是之故,政府应迈向后官僚国家发展,强调其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而非权威控制的统治方式,分权授能予社区和私人部门组织,以便营造一个网络的治理架构。
一、服务型政府的特质与发展
(一)服务型政府的特质
服务型政府系在体现政府角色的变迁,Richard Bateley与George Larbi 即认为政府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种:一为间接角色,包括政策与立法、执法与裁法、规制市场及整合社会资源;二为直接角色,包括管理政府机关运作及规制机关行政服务等。
服务型政府是将公共服务视为政府产出,并以其服务之良作为政府生产力的指标。政府的主要职能为服务,而服务必须是兼具便民与尽职意义的服务;换言之,政府服务必须是具有民意机关的支持,且公正地为全民服务,而服务的品质与效能,必须迅速、多样化以及能够符合公民需求的满意服务。
(二)服务型政府的发展
新公共管理时期,挑战政府的作为与绩效提出:(1)政府的职权范围过于广泛,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生赤字危机;(2)政府的组织编制与规模过于庞大,耗费太多资源以及形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3)传统官僚体制的管理方式发生错误,以权威控制不但发生物化疏离感,也造成政府产出不符合民众需求与社会期待,因而导致对政府的信心度大为降低以及不可治理危机。据此,新公共管理主张引进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政府对于内部员工分权授能,强调以绩效和成果来控制。因此,对于外在社会乃趋向管理,而非管制;领航而不再操桨。透过公私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方面提供品质更佳的服务,另一方面解决政府失灵的危机。
此外,在全球化与科技革新因素的影响下,新型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新内涵的民主诉求和民主管理,正重新构建。政府是镶嵌在一个多元复杂、动态且高度关联与风险的网络环境中,透过政府与社会多元行动者间之平衡互动过程,达成政治与社会的可治理性。因此,政府应由统治倾向治理,在网络关系的构架中政府必须主导,让各部分的行动者相互依赖于关联,而能互惠共存,非仅是主政。另外,政府借由公权力的行使,制定相关游戏规则,积极辅导各利益集团进行合作的赛局;甚至帮助弱势团体和族群争取权益,而非只是消极的监督,正显示政府应是扶持之手而非掠夺之手。
从上述可归纳出服务型政府的发展方向:1.从统治倾向治理;2.由主政倾向主导;3.又统筹走向领航;4.由监督走向辅导;5.由管制倾向管理
二、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基础与积极作为
政府因应全球民主化时代来临,转型趋向更多元且民主化的治理,同时配合自由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采取相关解除管制措施以及绩效评估的管理方式。但在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则埋下高代价的风险。因此,政府再造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之际,社会关系的运作也必须重新理清与了解。因此,当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活的社会是否生病?病因为何?有哪些病症?解决方法有哪些?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就内涵层次而言,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政治生活便是为了达成美好的社会生活,即公共利益的达成。关于人类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涂尔干指出随着环境的变迁,人类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高度专业分工,以分担传统社会中的共同职能,并使所有个体持续相互适应与发生联系。再此过程中无形地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规范和责任。换言之,分工不仅意味着透过功能分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人类社会生活必须建立在团结感和责任心的道德观之上,才得以实践。总而言之,个人更加依赖社会,同时,对于社会的其他人也更加重要。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应具有一个公共领域,让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对话以调和不同的意见主张和利益考量,不排除任何团体参与的资格。当每个团体有信心自身利益不被排除于公共领域之外,相关规定便会被遵守。长久下来,会形成基于信心而产生有信任力量的互惠、互赖关系。伸言之,公民社会的本身并非就是一个公共领域,只有在一个异质的社会里,各种势力共同存在,并且能基于信任机制互动、沟通与折冲,让公共面浮现出来,才是真正具有公民意识与精神的和谐社会;尤其是在我国特有的社会特质前提下,人与人之间所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是强调“人情关系”的连结与互动。虽与西方社会同样有结社能力,但中国结社是感情取向,对内要忠诚,有向心力。这方面高度有别于西方民主社会的团体。
总的来说,资源有限,欲望无穷的现实世界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乃在于设想现代社会成为:1.现代社会是竞争而非斗争;2.现代社会是扶持而不是相残;3.现代社会是睦邻而非邻避;4.现代社会是双赢而非同败。
(二)和谐社会的积极作为
政府必须在网络关系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并维持网络成员互动关系的平衡状态,才能让社会持续稳定与和谐地发展;同时政府也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下,提升其治理能力。因此,政府该有哪些积极作为?基于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及有效法令的建立与共享,各行劳动者将遵守义务,并符合社会期待。此时和谐社会的建构,尤其需要下列的积极作为:1.发展社区意识;2..主张社区主义;3.形成社区治理。准此,即便政府在社会事务上不再具有绝对主导力量,而仅仅是多
元行动者之一。但政府任握有议程设定的掌控权,可决定哪些公共议题将被优先处理,以及哪些团体的利益将被纳入决策过程。因此,政府基于反应顾客导向之施政作为,可包括:1.构建全面品质管理系统;2.实施决策支持系统;3.建造管理信息系统;4.成立紧急事故处理系统;5.发展社区网络系统。
三、服务型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色扮演
上述说明服务型政府的特质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然而此谓服务型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关系方面,应有的角色扮演究竟应该如何?
(一)关怀弱势群体的生活
政府作为社会服务的领航者,应当致力于制定有利于公共利益及保障弱势群体的政策,而不应图利特定企业、利益集团,不能只做政治正确的事,而忽略政府责任与道德的实践。在此种政策施为下,资源不至浪费,且可以用在刀口上,而产生最大的边际效用。
(二)型塑身心健全的生活
即是说政府要促使人民身心健全发展。健全的身心,必可以减少医疗上的公共支出,有助于健全国民人格及和谐社会的形成。同时,政府必须提供多元的艺术、文教、体育活动之服务,以便让人民有抒发社会生活压力的管道。
(三)构造社会安全的生活
多元社会的社会腐化,就是犯罪人口的不断增加。因此治安问题务必全面检视,除加强警察人员的侦防能力外,对于智慧型犯罪更须重视防患的措施。即便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能力下降,但由于政府可透过法律条文的制定,规范人民的行动以及积极的宣导政策以强化人民自卫能力。
(四)推动公民社会的生活
在社会网络关系中,政府不再拥有完全的资源。因此,需要纳入多元行动者的资源和力量,以创造合作、互惠的机制。在此互动过程中,政府要作为建构信任关系的主要推手,让各团体分享共同的价值观与规范,如此才有助于公民社会生活的实践。
四、当前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政府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和谐社会的促动者,其任务不止一端却可说政府乃建构和谐社会的最重要角色。审视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政府主要任务包括:
1.稳定社会秩序;2.健全社会法制;3.结合社会资源;4.培育社会精英;5.整合社会价值。
未来的和谐社会发展,固然不可能完全掌握或者预测,但公民社会的形成,则是导向和谐社会的可行途径。只要政府部门能尊重公民存在的价值,并运用公民服务于正义,则社会互动增多,而分歧的主张将不至于妨碍社会需要同一化的期许,反而相得益彰,致使政府的施为在公民的配合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所以说:服务型政府对建构和谐社会责无旁贷!
参考书目:
[1]史美强《制度、网络与府际治理》,元照2005年版
[2]Manuel Castells:《网络社会之崛起》,唐山2000年版
[3]林毓生:《思想与人物》,联经1983年版
[4]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左岸文化,2002年
[5]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肖陆军:《服务型政府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王俊:《政府政策新思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9]林闽钢:《社会政策——全球本地化视角的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五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
公管091:陈滢旭学号:0909510
4“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是这几年很流行的词语。我们在电视新闻、报纸杂志、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能听到这两个词语。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地明白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想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术语。简单从字面上理解,电子政务就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它实质上是构建一个电子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科学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描述,一般我们将电子政务的概念定义为: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这是我们教材第一章中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解释。
关于“服务型政府”,有关专家将其定义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从“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它们各自的概念来看,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既它们都是朝着能更好的为人民提供服务为目标的。其中,“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我们首先要让将传统的政府转变为电子化的政府,然后由电子化的政府过度到服务型的政府。但是我们不能将“电子政务”等同于“服务型政府”来看待。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中所借助的一种工具,它能为实现服务型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我们要发展好电子政务,更快,更好地实现服务型政府。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了。不管是欧洲发达国家还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浸透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在科技新时代要想建立服务型政府,就要使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其自身的很多功能:1.政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2.电子政务可以很好地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监督力度。4.电子政务可以方便地提供决策支持。5.电子政务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众服务。6.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借助电子政务可以大大增加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政府提供一种全新的为工作服务的方式。我们可以不必进出政府部门,在家点击网页进入政府网站就能了解政府的工作运作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
网络时代的政府承载着大量的公众业务,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行的核心和调节器。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提高政府现代化服务效能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所以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有着社会自然发展选择的必然性。创建服务型政府就要克服传统政府所存在的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风气。改变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政府办事成本居高不下的负面影响。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民众对政府的认同程度产生了质疑。这样传统的政府办事方法,不仅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同时也违背了人民
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么,借助电子政务的手段实现服务型政府是毋庸置疑的,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政府通行电子政务改革实现“服务型政府”相比“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有很多其特有的优点。
1.方便公众享用政府服务:互联网是一个24小时全天提供服务的,它相比传统政府公共
服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另外,互联网作为全球的网络,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双向交流。电子政务它能随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信息量非常大。
2.降低政府服务成本:电子化服务可以 减少客户服务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纸质文件在纸
张、印刷、传递等方面的费用。对资料采用电子文档存储,还可以节约很多空间。
3.提升政府分品质:实行电子化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状况、对
政府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明确潜在的服务需要,并针对公众的需求提供个性服务,让公众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电子化服务,是政府服务的信息内容量更多,服务的速度更快,服务的效果更好,服务针对姓更强。
4.促进电子化民主进程:政府电子化服务将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
面电子化服务要求政府服务树立起“一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必然会提高政府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赢得社会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另一方面,电子化服务为公众参与政府事务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即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的各种行动,是政府事务更为公开、透明,又可以让公众参与政府的具体决策,大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推进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便捷、高效的服务桥梁,为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政府电子化社会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公众参与的形式方便灵活,服务项目多种多样,这对推动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较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是近几年才采用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但我国的电子化服务型政府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已经在朝着目标方向努力跟进了。通过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建设,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还有助于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实行政务公开,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网络民主。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只有采取电子政务才能事半功倍。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将电子政务运用到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去了。现在,我国各级政府建立的公共服务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公共服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速、全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申请续办驾驶执照,和交通违章查询,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堵塞报告,电子地图等等
2、个人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申办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还可以申办结婚证和相关信息查询。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物品捐赠,天气预报查询„„
3、信访服务:提供网上信访服务,将网络上的信息和相关问题根据类型转入政府机关内部的处理系统中不同人员的信箱,整理后做相应的处理。
4、预约服务:电子政务将受理各种申请和答复、办事预约,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安排。
5、教育服务:家长和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各小学、中学、大学的相关信息检索。参加网上学习,网上学历认证等
6、就业服务:政府网站上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岗位培训的、专业技能考试、登记求职、劳动部门介绍等信息
7、纳税服务:可在政府网站完成税务查询、更改纳税人资料,缴纳税款等活动。、8、保险服务: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有利于加深社会
保障系统的建立和普及。还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等。
9、法律服务:在政府网站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同时,使公民可进行网上相关法律知识的咨询和司法程序的了解等。
10、文化娱乐服务:在网上进行各种旅游资讯和图书馆书记查询,公开文化娱乐活动举办的信息发布等等
11、商务服务:可申请营业执照并查询相关信息,例如企业投资指南、更改商户资料、商务部门介绍。商户可在网上进行政府费用的缴付等。
12、旅游服务:提供旅游线路查询、旅游饭店预订、景点门票预订、机票及列车票务服务等。
如此可见,要想建立起服务型政府,加强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只有借助“电子政务”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
虽然中国的上网人数占全球的很大一部分,但是中国公共服务电子化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比较低,很多部门把收集的数据当成独家所有,没有互联互通、协同办公。很多数据都只是内部所有,我们普通市民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网络途径来查找这些宝贵的数据。
2、我国各政府网站的整合力度不够,各个政府部门内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的信息很难进行有效共享。这就造成目前不少政府网站的协调效益非常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3、我国政府网站的使用效率不高。很多公民反映政府网站对问题的回复都比较慢,甚至直接没有音讯。公众的服务请求在政府机构之间来回穿梭,没有明确地落实到位。导致其政府网站只能被当成一个摆设,对公众没有实际作用。
4、网络服务非常薄弱,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人群少,服务领域窄,服务形式单调,直接服务能力弱,以及服务程序非常浅。很多政府网站不能提供网上咨询和查询政务,很多政府链接都是不完善的,这些都是严重阻碍电子政务效益发挥的因素。
5、公共对政府网站抱怨较多。虽然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进步很快,成绩也很明显,但由于政府网站的建设并不完善,很多都是形式主义,导致了民众的抱怨很多。政府应该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那么政府就要提出一些政策来提高我国公共服务的电子化。要帮助公民强化对电子服务的认识,也要重视服务设计,是政府网站更加完善。此外,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政府网站的信息量加大;瞒足公众需求,超越公众期望;加强应用集成,促成职能重组;提高政府服务网站的有效性;全面创新服务观念与机制;及时了解电子服务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过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然的选择。而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电子化就要发展“电子政务”。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利用好“电子政务”,让它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解释概念
必然性
关系
好处、功能、目标。。9-10 实例77-8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