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有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有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党的广大干部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改革成果与人民共享。
近年来,重庆通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去年还专门召开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民生工作,提出两年内将投入3000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贺国强同志在重庆调研时就强调,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四件大事”和“314”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和创新,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篇: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文章标题: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畜牧业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畜牧业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发展,使畜牧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代发展相同步。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勇气,研究创新方法。畜牧业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等。
1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3发展模式创新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4经营机制创新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5思维方式创新一切创新说到底首先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新的突破。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低下行业的观念。应具有新的战略眼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轨,走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畜牧业要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生产经营观念的创新,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用,生产中要有紧迫感和竞争观念,多思索,多探讨,敢于创新,善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审时度势,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第三篇: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1]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应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
重视作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逐渐认识到,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党的优良作风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培养良好的作风。从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20世纪末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现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
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都对党的作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弊端、陈旧观念的障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等还会不断地接连出现。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都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化。从党内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结构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三个重大变化带来的三大考验,即我们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不适应这些变化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状况发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变化,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
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我们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同党的状况的变化相符合。但是,在党的作风建设也还存在种种问题,同我们党的状况的变化不相吻合,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相符合。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与党的变化不符合的问题。
二、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干部思想滞后,求稳怕乱,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缺乏朝气和活力;一些部门的同志
缺乏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二是有的干部在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刻苦精神;有的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行。三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浮漂,深入基层调研不够;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特别是有一定权利的干部官气十足,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争先夺冠意识不强,工作方法不活,工作标准不高。四是个别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严重,班子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五是部分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忙于应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
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
第四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式基层党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精选内容,创新方法,着力构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认识,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性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天天接触广大农村居民,是党在农村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是否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真正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
二、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要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多头办学、资源浪费、缺乏统筹的现状,逐步合并培训机构,优化培训资源配置。要加快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党校、农广校等阵地资源优化整合,尽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由县一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部门密切配合的教育培训新格局。坚持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并重,按照择优聘任一批、交流选用一批、培养提高一批的思路,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骨干师资队伍,并统一组织编写、更新、完善和使用系统、实用、新颖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
三、合理设定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要以培训主体为中心,立足加快发展,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紧贴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普遍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党员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对象适得其所,各有所得。如对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要抓好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营、村务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的培训;对农村普通党员、乡土人才,要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年轻党员干部要增加学历教育等培训。另一方面,要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组织部门、各级党校在统筹培训课程安排中,在抓好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制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立足县情、乡(镇)情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抓好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内容开展培训,使农村党员掌握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经营销售管理技能,让大多数党员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真正解决他们“想富盼富不会富”和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
四、灵活选定教育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要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效。一要灵活选定培训方式。在组织教育培训中,灵活运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社会调研、外出参观、“流动党校”、网上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基地培训、项目培养等培训方式。如针对农村党员“老党员多、生活困难党员多”和党员教育“时间难统一、人员难集中”的特点,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村党员参加集中规模轮训,其他时间采取送课上门指导学、结成对子帮助学等方式组织学习教
育;针对农村党员视野不宽、思路不活等现状,积极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把课堂搬到先进地区,提高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二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农民党员教育培训中“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
制度建设,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持久效应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计划调训、申报审批、档案管理、培训登记等制度,确保各类培训按计划组织实施,避免多头重复培训。建立业务指导机制,县委党校负有对乡镇党校进行培训业务指导的职能,乡镇党校对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负有业务指导的职责。要建立责任和考评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的责任和义务,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进行考核。建立农村党员轮训登记制度,对农村党员参学参训情况进行归档、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学习培训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党员优先使用,将其列入村级后备干部或充实到村委班子,乃至推荐充实到公务员队伍和乡镇领导班子,形成正确的教育培训导向,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拓宽培训经费投入渠道,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保障性
在培训经费上,要广拓筹资渠道,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要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分散的培训资金,将各部门用于开展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的经费进行集中使用。在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办班方式,创建由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党校协调、部门组织、农户参与的“党校+部门+公司+农户”的培训模式,达到公司发展、农民增收和党校、部门“少花钱、不花钱”搞培训“多赢”的目的。支持村级支部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从集体经济收入中解决部分培训经费。要完善经费监管制度,强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监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党的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改进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抓好学习。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自学,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组织开展送理论下基层、送党课下基层、党委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把理论教育
延伸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抓好理论武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员思想和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措施和手段,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网上论坛等形式,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挖掘和利用我省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代表的黑龙江时代精神,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壮大主流舆论,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突出敏感问题和敏感事件舆情研究,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舆论导向。
3、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在全省党员和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破除阻碍、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一切落后、僵化的意识和观念,树立起进步的、有活力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观念。鼓励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清理、修改、废止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文件规定,营造支持探索、善待失误、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在全省形成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导向,充分发挥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制定和实施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培养和推广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任务抓紧抓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培养和选拔理论骨干,组建宣讲队伍,为推进创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干校和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加强
党员、干部的系统理论培训教育。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完善和落实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学习考核等制度,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团结统一和创新活力
5、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除涉及保密的事项外,党组织的决策、决议及执行情况,党内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及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党员群众普遍关心关注问题的解决情况等,及时向党内或社会公开。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党建网站及其它党务公开平台的作用,畅通党内信息互通渠道。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统筹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
6、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改进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积极推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公示等制度。定期开展评议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活动,健全完善党员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措施。改进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办法,完善候选人提名程序,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介绍方式。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7、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事项调查研究、民主征询、专家咨询、公示听证等民主程序。实行重大决策报告制度、效果评估反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决策实施的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失误纠正和责任追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强化党委全委会功能,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8、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代表作用。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明确代表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探索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建立代表联络机构,做好代表联络工作,切实保障代表行使权利。
9、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和制度建设。切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意识,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10、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强化学习实践,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努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强化战略思维,不断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本症结,注重研究把握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机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11、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挥本地优势的途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引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抓好技术攻关,改造传统产业,创立自主名牌,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学会用市场手段激活发展主体,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社会组织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2、提高抓项目建设的能力。增强项目建设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之策,充分利用民间和省外、国外资本,推进项目建设。实行领导干部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抓项目建设有效机制,保筹划、保招商、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注意按项目建设需要调整配备班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水平。
13、提高改善发展环境的能力。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规范、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精简、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行政审批成本。提高用制度机制净化发展环境
能力,全面推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和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防止“中梗阻”和利用部门权力谋取个人及小团体利益现象发生,对利用职权刁难投资者的人和事,严肃查处。
14、提高解决矛盾的能力。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演化规律和特点,强化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组织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法制观念、政策观念和全局观念,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积极探索矛盾调处的有效形式,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团组织调解和中介组织调解“六调联动”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调访一体化网络,构建起调、防、访新格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制度,提高信访办结率、息诉率和满意率。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多岗位锻炼,提高在困难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和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
第五篇:一个人要成就,必须有疯子精神
一个人要成就,必须有疯子精神
师:新出家的几个小沙弥会敲木鱼了,真是了不得啊!在我的想象中还早得很呢,没想到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一看到你们能干啊,我就特别高兴,就什么都想干了;看到你们什么都不会干,我也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其实,领导在某些阶段很重要,在某些阶段又不重要。比如在东华寺的创建期,万行似乎显得很重要,而现在东华寺建起来了,你们管理得很好,万行就显得不重要了。寺庙建好后,面对的就是管理的问题。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是资金的问题,只要资金不断,很快就能建好。但是管理和人才的建设却是千难万难!在建设寺院这一块,我只用了一二分精力,而在管理和人才建设方面,我投入了七八分精力。那么,在建寺的过程中,还有八九分精力万行都用来干什么了?你们猜一猜。答:讲经说法。答:著书立说。答:筹集资金。师:其实讲经说法、著说立说我也只用了一分精力。讲经说法本身就是在广结善缘,在这同时我就已经把资金筹集回来了。资金不需要刻意去筹集,刻意去筹集资金是筹集不到的。钱不是你去筹来的,你要想办法让人家自动捐出来。人往往是帮富不帮穷,你越喊穷,越没人帮助你,你说你什么都有,大家反而愿意帮你。人性就跟银行一样,银行是嫌贫爱富,帮富不帮穷,人也是如此。你说你建寺庙没有钱,谁都不会帮你;你说你建寺庙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有,结果钱就来了,各种助缘都来了。谁愿意扶持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懦弱无能、扶持不起来的人呢?谁都愿意扶持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金钱的人,因为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金钱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精力打水漂,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思想、智慧打水漂。建寺庙很容易,广结善缘、筹集资金也容易,而自身的建设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建设公司是先建设自己,建设团队也是先建设自己。如果我把寺庙建设起来了,但我自身没有建设起来,那有什么用呢?无论你是公司的老总,还是寺庙的住持,还是一家之长,建设、发展你的企业、寺庙、家庭的前提,都是先建设、发展自己。你自身都没有建设好,思路都不清晰,方向都不明确,你怎么建设你的团队,带领你的团队呢?我们每年打禅七,35天之中,男众全部在禅堂里封闭式地打坐,整个寺庙都交给女众管理。事实证明,女众比男众修得好。为何这么说呢?何以证明?女众会管理,会为人会处事,就说明她们的内心比男众修得好。一个人能干体现在哪里?不是体现在说上,而是体现在交给你的事情,你能圆满地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一个修行人修得好也是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并不是你会打坐就证明你修得好,只能说明你会打坐,而打坐并不是目的,最终是要体现在用上:首先自受用,然后再让他受用。所以这几天我在想,以后我们男众提前一个月打禅七,打完之后,让你们女众也打,也体验体验。到时候也让男众替你们做饭、敲钟、打鼓,监管你们的观音禅院,看看男众能不能进入状态。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有女人是半边天之说,佛门里也一样。表面上看,佛门里的女众显得特别不重要,似乎没有用。但事实上每一个大和尚的背后,都有一帮杰出的女弟子、女护法、女信徒在护持他。就像一个家族一样,面子上的事情都是男的在做,好像是男的在支撑着这个家族,什么头衔啊、风光啊、光彩啊,都给了男的,而女的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佛门里何尝不是如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道教,几大宗教的教主都是男的,而女的只是当宗教里的菩萨和神。第一都被男的抢去了,女的只抢了个第二。其实也不是抢的,而是男的给的。为什么给呢?需要女众干活啊!女众听话,愿意干活儿。你们看,佛教里面都是菩萨在度众生,佛干什么呢?高高地坐着让大家朝拜。是不是这样啊?(答:是)事实上各个宗教的发展确实如此。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我看不到,但是看当代近代成就的大师,的确如此。尤其在台湾,这种情况更明显,护法都是女信徒居多。因为女性慈悲心重,很感性,容易受感染,又比较虔诚、比较热心,她们既愿意出钱也愿意出力。而男信徒捐钱可以,出力相对会难一些,但能出钱也说明境界很高了。近几年,我的确对男众用心多一点。因为东华寺的定位是男众道场,所以以培养、扶持男众为主。现在女众道场建好了,也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培养女众了。事实证明,培养女众我用的精力少,效果反而很好、很明显。而我在男众弟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用的心思多,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还比不上女众。似乎每个宗教都说女众成就不容易,不如男众容易成就。对此我也有疑问,也在观察、思考,有时候是从世间的显态去观察,有时候是打坐冥想进入状态,从隐态去观察。我发现祖师们说的是对的,男众的确容易成就一些。女众尽管很虔诚,她们信某个神或者某个人,就百分之百地信,但如果不信,就百分之百地不能接受。而男众不同,他们信某个神或者某个人,不会百分之百地信,总会有所保留。男众比较理智,看问题会一分为二。在世间上做事、看问题,能理智、一分为二是有帮助的,但对于信教修道就难以受益了,因为信教不存在50%或者80%、90%,要么就100%地信,要么就不信。据我观察,男众很难做到100%,总是徘徊在中间。而女众是走两个极端,不是0就是100,信就全信,不信就完全不信。信一个人就完全接受他,否则就完全不接受,连看一眼都会觉得难受。她们是爱憎分明的,所以女众信教容易进入状态。而男众对于他不信的部分,可以不在意、不理睬,把它放在一边。女众对于自己不接受的人或事很难包容,所以很难做到佛门中所说的中道——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而男众可以做到,这可能是性别差异导致的结果。为什么女众会表现得爱憎分明呢?还是因为心量不够、境界不够。你不能接受的部分并不代表它就不好,所谓的不好只是对你而言,但对别人可能就是好的。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喜欢;你不用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不用。你不喜欢、不用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一边就好了,自然会有人喜欢,有人需要。无论你是世间人,还是出家修行人,你心里存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心里装什么就与什么相应。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内心装什么最多——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信佛的人,你心里装得最多的不是佛,你是不可能与佛相应的;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你脑袋里装的不是钱,你肯定也赚不到钱;如果你是当官的,你心里装的不是官,你也当不了好官。做什么,心里就要装什么,心里装什么,就与什么相应。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真是这样吗?你可能会说:做生意,脑袋里不应该只装着钱,当官,心里也不应该只装着官。那他们应该装什么呢?当官的心里应该装着老百姓,只有装着老百姓才能当好官、当大官,这就是一种境界。如果当官的心里整天装着官,想着升官,反而升不了官。但是,如果你把境界改变了、提升了,心里只装着老百姓,所思所想都是百姓的疾苦、百姓的利益,你反而能当上大官。经商的也是如此,要想发财,心里也要装着客户。只有当你把客户装进心里,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客户才会让你发财。如果你直接装财,反而发不了财。所以刚才所说心中装财、装官,实际上应该是装客户、装百姓。因为装客户就是装财,装百姓就是装官。而学佛的人、出家人应该装什么呢?也是要装众生。你心里装着众生,你就与佛相应了,最后你也成佛了。佛不是在天上成的,而是在人间、在人群里修成的。当官也是在人群里当的,发财也是在人群里发的。离开众生,修行的成不了佛,经商的发不了财,当官的当不了大官。所以众生是成就一切的根本,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离开众生就没有三藐三菩提。什么意思呢?就是离开众生就达不到最高境界,成不了佛。佛菩萨之所以是佛菩萨,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众生。在座的有从事各行各业的,试问大家是否把自己的职业对象装进心里了?是否装对了对象?比如刚才讲的,当官的心里整天装着官,你以为你装对了,实际上装错了,当官的心里应该整天装着老百姓才对。而出家人心里每天装着佛,表面上看是对的,实际上也错了,不应该装着佛,而应该装着众生,装着众生就是装着佛。因为真正的功德、真正的福报是在人间,是在众生身上修圆满的。谁的功德最大?谁的福报最大?你们说一说?答:为人民服务的人。师:也对。为什么为人民服务的人功德最大、福报最大呢?因为人民的功德最大,人民的福报最大,为他们服务,在他们身上修功德、修福报,才会获得最大的功德和福报。所以你想修福报、修功德,就不能脱离众生,福报就在众生身上,功德也在众生身上。大家都说佛祖的功德福报最大,但是佛祖的功德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功德,佛祖的福报再大,也大不过芸芸众生的福报,因为佛祖的功德福报也是从众生的身上修来的。可能在座的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我这个观点,是不是又要说我是歪理邪说啊?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可以跟我辩论呀。答:儒家有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师:没错,的确是这样。其实今天我讲的这个道理,也不是我第一次讲,我只是用白话的方式讲古人所讲的道理。修行要想成就,必须具备大功德、大福报。只有具备了大功德、大福报,你才能遇到大贵人、大善知识与明师。为什么有的人修行,碰到的都是邪师呢?因为无量劫以前,他种的都不是正知正见的因,而是邪知邪见的因,所以当有一天他发了菩提心想修道时,碰到的都是邪师。而另一种人无量劫以前在因地上种的就是正知正见的因,无量劫以后,当他的菩提心萌发了,想学佛修道了,他碰到的都是正知正见的明师。所以我们在因地上的发心非常重要!你不要总想着:我要开悟,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佛教讲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善因就得善果,种恶因就得恶果。佛教特别注重缘起。缘起好,最终的结果就好;缘起不好,结果肯定不好。比如今天你要出门谈一笔生意,可是一出门就摔了个跟头,或者一上车就把脚给卡住了,一波三折,当你终于见到你的合作伙伴,与他达成了协议,彼此合作了,最终你们肯定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因为起因就已经不好了。还有一种相反的现象,比如今天你同样要谈一笔生意,刚出门,还没有招手叫出租车,出租车已经停在你身边了,司机对着你微笑,说:“先生,需不需要我带您一程呀?”你一高兴就钻进车去了,跟司机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司机说:“哎呀,那个地方我很熟悉!”他没有绕半点弯路,很快就把你带到了目的地。本来你预计要半个小时才到的,结果十分钟就到了。你跟合作伙伴一见面,一见如故,彼此都感觉很熟悉,于是彼此都敞开心扉,互不防备,互相信任,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结果合作之后很顺利,成功率很高,彼此都获利。这就是缘起好,结果就圆满。如果缘起不好,即便彼此勉强达成了合作协议,最终肯定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所以缘起是一种预兆,无论你信不信。佛教讲的因缘法并非佛教的专利,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民族,乃至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都是因果的产物,不存在一件事有了结果没有因,或者有了因没有结果,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的人说有些事情是有开始没有结果的,怎么可能没有结果呢?所谓的没有结果只是事情没有成功,中途夭折了,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结果。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果。如果我们用世俗的方式来理解因果,所谓的因缘和合就是外因与内因都具足了,结果自然就产生了,也就是因果自然就构成了。如果只具备了内因或者只具备了外因,因缘就不具足,只具备了一半的力量,因果也就无法构成。所以要做事,就要让内因和外因都具足,当二者都具足了,因就成熟了,果自然现前。而最关键之处是初因,也就是我们最初的那一念,那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东华寺从2008年落成庆典的那年开始打禅七,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男众已经打了五次禅七。每次打禅七都是女众护七。记得第一次让女众护七的时候,有几个女众很羡慕地说:“哎呀,还是做男的好,如果我们是男众,就可以去打禅七了!可是我们女众还要给他们护七。”但是,一年两年、三到五年这样下来,我再也没有听到女众这样说了,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这样想啊?是真的没有,还是假的没有呢?答:我们也想打禅七啊!师:有想就正常了,没有想就不正常。如果你没有想,说明你的境界很高。境界很高就不是人的境界,而是菩萨的境界了,所以我才说不正常。我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希望也能像男众一样打禅七。但是以我听到和看到的,我更相信有一多半的女众不需要打禅七,只要护七就好了,护七也是一种修行。而且你有护七的心态,能欢喜奉行地护七,你的境界更高。修行最终修的就是境界。我始终持有一个观点,知识容易学,能力容易培养,但境界不容易提升。人生就是三步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但是境界高的人太少了!很多人有知识、有能力,但我们不愿意跟他打交道,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境界。知识分子很多,能干的人也很多,但是有境界的人并不多。而有一种人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能力,我们却很喜欢与他交往、做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他脱俗,他有境界。所以做人的最后一堂功课,就是境界的修炼。境界可以分为思想的境界和心灵的境界。所谓思想的境界是一个人在思想上的认识和领悟,但它只是停留在思想或者说头脑的层面。而心灵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和领悟,而且心态也随之转变,与所领悟的道理融为一体,在心灵上达到了所认识的高度,形成了一种修为和素养。也就是说他不仅认识到了,而且还本能地做到了。而有的人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但心态上转变不过来,这有什么用呢?当你说“我知道了”,这只能说明你意识到了、认识到了,但并不代表你做到了。而境界是你做到了、达到了。比如现在女众能心平气和、满心欢喜地护七,不再想:我们也要打禅七,让男众为我们护七。如果不让我们打禅七,我们就自己找个地方去打禅七。其实,修行无处不在,做哪一件事不是在修行呢?做哪一件事不是在修心呢?哪一件事能离开我们的心呢?在封建时代似乎没有女明师、女大师,但是随着新社会的发展,我相信二十一世纪肯定会有很多女明师、女大师!(众热烈鼓掌)我这也是预测呀。男人都比较固执、比较强权、比较霸道,都想做老大,不愿意听别人的,不愿意臣服于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师父。而女弟子就是把她混账一顿,多批评几句,她最多也就是转过身掉个泪,委屈一天两天,过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而男众不一样,你批评了他,他可能当面什么都不说,装得很有修为、很有修养,但是他把这股气憋在心里存起来,变成了反抗的动力:你万行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做大师,将来我也能做大师!他嘴巴上不说,但心里说呀。我就是这种人。当年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我跟一个一起出家的小伙伴是同桌。有一天,一位法师给我们讲《大乘起信论》,那个法师已经出家十二年了。当时他讲解一段论文我认为不够圆满,就碰了一下那个同学说:“这个法师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和尚了,怎么这句话还讲成这样,这么不圆满?”他回答我说:“你这辈子能赶上他就不错了!”当时我受到了好大的打击,心想:难道我在他心目中就这么差?!但是我很快平静了下来,什么都没有说,我把那股气变成了动力,一憋就憋了一二十年。去年我又见到了这位同出家、同班又同桌的同学,他对我说:“哎呀,万行大师,了不起呀!没想到我们同学之中还出了个大师!”我说:“现在还说不准,哪一天我变成了邪师都有可能。”他说:“不管你是邪师还是正师,总之你现在已经名扬四海,成了名人了。”我说:“我们学校总共有多少毕业生啊?”他说:“我们闽南佛学院已经毕业了十五届,我们当时是第四届毕业的。”我说:“十五届的毕业生里出了几个大师啊?”他说:“最有名的就是你了。”我说:“当初教我们课的法师中,有几个成大师了?”他说:“教我们课的现在还是法师,没有成大师的。”我说:“你说的这个万行‘大师’是要用引号的,我可不承认我是大师啊!你说的这个万行‘大师’是你成就的呀!”他说:“怎么是我成就你的呀?”我就把刚才上课的那一幕跟他说了,他听了摸摸头说:“你一直记到现在啊?”我说:“没有记到现在,但是你的那股力量一直加持我到现在!”有一部分男人真的就是这样。你以为这件事在他心里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没有过去,他只是把这股负面的力量转化成了激励他的动力。男人的自尊心比女人的自尊心更强,比女人更要面子,也就是男人比女人更脆弱。女人心性的伸缩性是非常强的,很有柔韧性。遇到困难,碰到委屈,哭一哭就释放掉了,所以女人的寿命比男人长。可是男人不能哭,只能把它压在心里,压一次、两次、三次,可能压力就变成了动力,也可能就压成了癌症,压成了脑溢血。真的是这样哦!如果你不能很快地把负面的压力转化成动力,或者你不能很快把它宣泄出去、释放出去,它长时间淤积在心里就会变成病。其实我们人身上的任何一种病都是一种不良的信息,都是不良情绪留下的痕迹和烙印。比如我肩膀上、背上的风湿风寒就是我的个性造成的。有时候我在工地上干活出了一身汗,衣服湿透了,小和尚拿了汗衫“噔噔噔”地跑来说:“师父,你把衣服换了吧。”我瞪他一眼,说:“我忙得不得了,换什么衣服啊!”你不是个性强嘛,在工地上又忙,汗衫湿了,风一吹,又回到身体里面去了。就这样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长期如此,所以肩膀和腰部都是风湿风寒。这就是我的个性在我身体上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说是我当时思想的烙印。如果我的个性好,修为好,徒弟把汗衫拿来了,我就高高兴兴地把湿透的汗衫换掉,不就好了吗?可是我的个性急,觉得他耽误我做事。其实每一种病都有它的心理原因,大家看到的病只是一种果,你没有用心去溯源,去追它的起因。转到我们修行上,你修行多年之所以没有进步,根本原因也是你的心没有放对地方,包括你做事业多年没有成功,也是你的心没有放对地方。比如我看到有一部分做事业的人,在还没有开始做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负面的想法:哎呀,我要是做不成怎么办呀?我去见人家,要是人家不开门接待我怎么办呀?要是给我脸色看怎么办呀?……事情还没有开始做,想到的都是负面的结果。他接二连三地这样暗示自己,结果就不敢去做了。即便硬着头皮去做了,一碰到钉子他就退回来了。一个人要接受好的信息、正能量的信息、正面的暗示是很不容易的,却很容易接受负面的信息和暗示。比如你们在网络上看到万行做好人好事的信息,可能会不相信,但是如果网络上说万行吃喝嫖赌,你们马上就相信了。这就是人性——总是容易相信负面的信息,不容易相信正能量的信息。但是,有另外一种人,无论好事坏事,他都如如不动,当作耳边风。人家说从左耳进,从右耳朵出,而他连进都不让它进,完全把它当作耳边风。他心中的目标、信念一旦确立,他永远是往前看,永远是往前冲,沿途风光他是看不见的,就像坐在火车上看往后倒的景物一样。鞋子掉了,脚踢破了,他也不管不顾,只管朝着他的目标冲。这样冲上几年,他就达到他的目的地了,就成功了,这就是忘我的人。这种人身上有一种我们所说的疯子精神。一个人做事没有忘我的精神,是很难进入状态的,他的理想也是很难实现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死去活,去流血去流泪,他的理想是不会回报他的。你能为你的理想付出几分,你的理想就会回报你几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理想,你们问问自己,你为你的理想、为你的梦想付出了多少?比如你一天有一万个念头,有多少个念头是与你的理想、梦想有关的?永明延寿禅师曾经说过修道的人有十个入道的标志,其中之一就是晚上做梦也与修道有关。比如打坐的人,梦中还在打坐;念佛的人,梦中还在念佛;冥想的人,梦中还在冥想。这就叫心入道了,梦醒一如,醒着和做梦是一个状态,起心动念都与修道相关,念念入道,就是做梦也在修行。无论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晚上做的梦与你的职业无关,那说明你做事没有进入状态,你的理想也不会给你百分之百的回报。我们都知道书圣王羲之,他晚上做梦都在他老婆的肚子上写字。他一写,他老婆就醒了,知道他又在练字,就不动,配合他。这样十几年下来,王羲之把他老婆的肚皮都挠破了!他这就是进入了状态。所以王羲之能成为书圣,有他老婆一半的功劳。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领域里有大成就,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你的理想、你的梦想才会回报你。你进入不了状态,你的理想也进入不了状态,彼此无法沟通,不能合二为一。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是不是百分之百装着你所从事的职业。现代人的爱好太多了,内心装的东西太多、太满、太复杂了。看到别人做什么成功了,他也想跟人家学。人家适合干这个,你未必适合啊。世间上能让我们眼花缭乱的事物太多了,你学不过来啊!就算都给你,你接都接不过来!其实做事业与做人的道理一样,刚开始都是要精、要专。当初步阶段成功了,基础打牢了,脚跟站稳了,才能从一个项目变成两个项目、三个项目。做广容易,但做强做大就不容易了。如果你在一个领域里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你不可能不成为权威,不可能不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就怕你太聪明了,朝三暮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实我的爱好也很多,但我都不敢去涉足。当初我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社会上很流行出国留学,我们佛学院也很流行出国留学,我的同学三分之一都出国留学去了。当时我心里也痒痒的想出国留学,但是我更渴望用功办道,开悟成佛。为此,我犹豫了一年:是攻英语出国留学呢,还是攻禅学?我一再问自己:我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我真正渴望的是什么?而我的回答都是想开悟,想成佛,想了生死,而不是出国留学,混个名气。当一个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不敢做出决定,生怕做错了选择。闽南佛学院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窗口,我们学院有很多留学的法师就留在国外弘法,我们只要认一个作师父,就可以出国学习,国外的事情他们会全部帮我们搞定。当时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毕业之后要好好地攻禅学,闭关,提升自己。佛学院的各种课程,诸如音乐、绘画、书法、雕刻、武术、中医等,我都上过几节课。当了解了一个大概和轮廓之后,我就不学了。因为我知道要在一个领域里成家,比如成为一个雕刻家、书法家、音乐家、医学家,没有三十年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敢深入地涉足,只是了解一下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就老老实实又非常不舍地退出来,到山洞里打坐去了。一晃,十年过去了,从山洞里出来之后,再去学以前喜欢的东西,我发现很容易。我这才明白,没有几年的静心,让六根关闭,合六为一,去学世间的那些专业或者技艺,比如雕刻呀,音乐啊,绘画啊,武术啊,医学啊,是非常难的。但是,如果你通过训练让六根关闭、统一,再去学这些就很容易了。比如过去你需要用十分的精力才能学会这些,而现在你只要用三分精力就能学会。真的就像祖师说的那样:但得本,何愁末!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管学什么技能技艺,都离不开身心专注,六根关闭、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但是,现在的众生,六根都是张开的,非常散乱:耳朵天天在听音乐,眼睛天天在看电视、看手机,嘴巴不停地说,鼻子不停地嗅……这六道门把我们的能量都漏掉了。而修行人的六根是关闭的,耳朵不听与自己无关的话,眼睛也不看与自己无关的事。除非与修道相关的事,他的耳朵才会本能地听,眼睛也会本能地看,而且一听一看就记住了,不需要刻意去听、去看。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哎呀,我的记忆力不好!其实不是你的记忆力不好,而是与你无关的事,你就记不住。如果是与你或你的爱好有关的事,说一遍你就听见了、记住了。其实每个人的记忆都很好。所谓的不好,只说明这件事与你无关,你没有这方面的嗜好,不需要它。若是属于你嗜好范围的事,保证你一听就听进去,就记住了,你的记忆力一定好得很。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所以,以后不要再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啊!做事跟修行的道理一样,一个能管住自己身口意的人,是不会被身口意推着跑的,他会驾驭自己的身口意去做事,会支配自己的情绪,而不会被情绪支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做身口意的主人,而不是做身口意的奴隶。在支配情绪方面,女众的确赶不上男众。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男众说完就释怀了,而女众往往嘴上什么都不说,心里却有自己的想法,全都记在心里了。女众计较的几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真不计较大事。而男众对于小事从不计较,但对于原则性的大事,他是绝对的计较,甚至会跟你玩命地计较。今天晚上趁男众在上面打禅七,专门针对你们女众而讲,把你们女众的内心剖析一下。女众的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趁这个机会说一说,你们别不高兴。女众在刚开始学佛修道的时候,确实比男众快。因为她不是停留在0和100之间,而是停留在两个极端,要么不信,要么全信,所以女众容易入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女众容易把琐碎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记在心里,不容易释怀。而男众在这些小事上很容易突破,只要他觉得这件事与他的事业发展无关,他就不计较。女性计较的都是与她前途命运无关的事,真正与她前途命运有关的事,她还没有能力计较,或者是她的量大,真的释怀了。所以女众是计较小事,不计较大事。男众是计较大事,不计较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女菩萨们?如果你们不是学佛的,则另当别论,可是在座的女众都是学佛的,都是要当菩萨的,你的心量不打开,怎么成菩萨呢?女人都喜欢比较、攀比。如果你不信佛,是个世间人,我们可以用世间人的标准来衡量你、要求你。世间的女人可以说:“我是个小女人,就是计较这些。”但是你已经学佛了、出家了,尽管还是女相,但已经不是世俗人,而是大丈夫了。既然是个大丈夫,你就要问问自己,你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是否符合一个大丈夫的所说、所想和所为。你现在所做的是大丈夫的事业,你的内心世界就必须改变,不要再想着自己是个小女人。世间人是要成人的,而我们出家人是要成佛的。成人与成佛的标准,所需的心胸气量怎么可能同日而语呢?佛教里有罗汉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成就呢?就是因为境界不同的缘故。即便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改变也没有用,因为最终的成就是靠心态的转变。你认识到了,但你的心没有跟上,等于你没有认识到。佛教讲要认识到,还要做到,才能成就。你出了家,弃了俗相,现了僧相,外表改变了,你的心也要改变。如果你的心不改变,仅仅外表改变,也就是佛门讲的身出家,心未出家,这对你学佛修道有什么用呢?真正的出家,不仅身要出家,心更要出家,最后还要证道获得果位,身心灵都达到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出三界之家。随着东华寺建设的逐步完善,将来收弟子的条件也会越来越高,心理健康也会是我们考核的一个标准。即便你的学历很高,很有知识,很有能力,如果心理不健康,不能利益众生,我们也不会要,因为这只会损害我们东华寺的形象,损害我们佛教的形象。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还容易培养一点,但心态不好,不健康,扭曲了,是很难改变的。身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你的心态不健康,就会影响你身边的信徒,他们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健康。身边的信徒学得好与不好,正确与不正确,取决于我们出家人。出家人是佛与凡夫之间的一个媒介,一个导体,一个代言人。世间人看不到佛,只能看我们出家人,他们不了解佛,只能了解我们出家人,通过出家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了解。所以说出家人是佛的工具不为过,说是佛的秘书不为过,说是佛的化身也不为过。所以出家人非常重要!我们入不入道,成不成就,就传播佛法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身有没有端正思想,有没有端正心态。如果你的思想没有端正,心态没有端正,身为一个出家人,你只会为佛教抹黑。因为身为一个僧宝,你就代表了佛教,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一个世间人说佛话还代表不了佛教,而一个僧人说佛话就代表了佛教,代表了僧宝,也代表了佛。一个学佛人的心中不是装着戒定慧,一定会被贪嗔痴所占领。心中不被正的能量占领,就会被邪的能量占领。一旦被邪的能量占领,正的能量就进不来了;一旦被正的能量占领,邪的能量也进不来。所以学佛首先要发心、发愿,你发了心,发了愿,就意味着你心中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你给自己定位了,负面的信息和能量就进不来了。我经常听到出家人说心里很空虚,为什么会空虚呢?因为没有信仰啊。别看他出家了,他并没有把佛装进心里,没有把信仰装进心里,他只是穿了僧人的衣服,心里当然是空虚的。如果你心里装着佛教,装着你的信仰,你在为佛教、为你的信仰而奔波、而努力,你怎么可能会空虚呢?无论你有没有禅定功夫,一旦你把信仰建立起来了,你就不退位,不会堕入三恶道了。信仰就是你的方向,就是你临终的归宿,就是你灵魂的归属地,也是你灵魂的落脚点。但是,信仰的建立谈何容易!并不是你穿上僧装,吃个斋,受个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你就有信仰了。就像永明延寿禅师所说的,你做的梦是否与修道相关?若与修道相关,比如梦中你还在拜佛、诵经、打坐、敲木鱼等等,那说明你的心在道中;若与修道无关,你是在吃肉,喝酒,逛大街,买衣服……那说明你的心不在道中。学佛的人,一闻到佛法,一出家,就要让戒定慧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就要把四宏誓愿在我们心中树立起来,四宏誓愿就是我们学佛人终生的愿望。为什么有些修行人着魔了?因为他没有把佛装进心里,所以魔就进来了。就像我们的身体生病一样,因为正气没有树立起来,所以邪气就进来了。又如同我们在生活中被人骗,为什么会被骗呢?因为贪心生起来了嘛。如果你的贪心没有生起来,谁也骗不了你。所以学佛的人要经常问自己:我内心装的是戒定慧,还是贪嗔痴?女众容易被情绪左右,这是学佛的大忌。学佛要有恒心、持久心,要保持常态,不能一天三变,起伏太多太大,这是修行人的大忌啊!在世间法上成就和在出世间法上成就,需要的都是一个共性,就是持久性。世间和出世间的成就不一定需要高智商,智商中上、恒心耐力超强的人,更容易成就世间的事业和出世间的道业。很多高智商的人一生一事无成。因为智商高的人、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容易,一学就会,所以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通达。你让他唱独角戏吧,他唱不了,你把一摊业务交给他负责,他也拿不下。当别人去做的时候,他又喜欢在旁边指指点点,指手划脚,好像他什么都会。这种人谁都看不上,心中只有自己。而智商中等的人自知不如人,所以谦虚谨慎,乐于向他人请教。而且不敢有过多的爱好,至多一两个,把主要时间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主业上,所以在他的专业领域里很快就有了成就。我们寺庙的人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讲经说法的弘法人才;第二种是管理人才,负责团队的组建和管理;第三种是修行人才。第三种人才一看就是个标准的僧人,尽管没有辉煌的事业,没有讲多少法,也没有多少著述,但是外表很威仪庄严,内心很清净宁静,让人一见就喜欢靠近他。他没有任何特长、优势,为什么你会喜欢靠近他呢?因为他内在散发出一种清净的力量。他的心无所住,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不留恋。当需要他做什么的时候,他就老老实实地做,做完了,他的心就撤出来了,不会执著在事情上,不会停留在过去的状态里。他能随时进入状态,也能随时走出状态,也就是我们佛门里所说的“不住有,不落空,不执著”,这就是一个修行人内心最好的写照。达到了“不住有,不落空,不执著”的状态,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如果达不到,你就先让戒定慧、四弘誓愿在心里落地生根,你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一个修行人刚开始都是主动把信仰装进心里,把愿力装进心里,把菩提心、慈悲心、责任心装进心里,这些都装进心里了,你还怎么可能空虚呢?你哪里还有空说闲话、说是非呢?你哪里还会有贪嗔痴,还会妒贤嫉能呢?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所谓的男人女人,只是身体的外相上有区别,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佛性是没有区别,没有男女之分的,并不存在男人和女人。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你把信仰装进心里,男人女人就是一不是二了,彼此都一样,因为你把根本装进去了。而我们现在没有把根本装进去,所以才会有男人和女人,才会有贪嗔痴,才会有烦恼,才会有正和邪。有的人说佛菩萨都有男相和女相啊,其实那是众生赋予他们的,佛菩萨并没有男女之分。当众生需要男相去度他的时候,佛菩萨就现男相去度他;当众生需要女相去度他的时候,佛菩萨就现女相去度他。众生对任何事情都会在心中先设立一个标准,比如还没有见到万行的时候,你就先在心里刻画了一个万行的形象,设定了一个万行的标准。当见到万行后,你发现跟你心目中的形象不吻合,标准不一样时,你就感到非常失落。那么,你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来见万行呢?你只要带着一颗空空荡荡的心来见万行就好了,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受益。就像今天你们女众给男众护七一样,让你们接管寺庙,你们就接管,该负责客堂工作的就把客人接待好,该负责斋堂工作的就把饭菜做好,该负责殿堂工作的,就把殿堂管理好……你只要把你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不要想着:男众打完禅七,是不是也轮到我们女众去体验体验了?一分别,你的境界就下来了,你的层次就下来了。其实我们人与神的区别就是境界的区别:神的境界很高,凡夫的境界很低,或者说凡夫根本就没有境界。事实上东华寺的女众都是好样的,只是极个别人的认识还没有跟上。大家有人的习性很正常,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凡夫,不是学人的人了,而是学佛的人。既然如此,在我们的身上就应该体现出佛的模样、佛的境界,散发出佛的气息、佛的味道。如果你散发出来的还是俗人的气息,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学佛了,而是学人。事实上在学佛之前,你就应该把人的功课做完了,考核过关了,才可能开始学佛。在佛门里,五戒十善就是我们学佛做人的标准。只要我们把十善做好了,临终就能升天成为天人。可是我们还瞧不起天人,说天人福报享受尽了还会堕落到红尘中继续轮回。其实就目前而言,在座的恐怕还没有几个能达到天人的福报。只有守好了十戒(即十善)才能升天。虽然平时我很少和你们女众说话,但是我每天都在观察我们寺庙的女众,包括来挂单的女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一定要通过对话,也不一定要通过共事才能了解对方,只要看你走路的姿势,看你的着装,看你的发型,看你穿的鞋、背的包,就能了解你。了解一个人的途径很多,交流、共事只是其中一种。比如东华寺的常住男出家众和女出家众,我看你跟谁走得最近,玩得最好,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两个人,我只要了解一个就够了,不需要两个都去了解。你内在需要什么,才跟什么靠近。如果你什么都超越了,内在没有任何需求,你就不会再做一些无谓的事了。一个超越的人,一个成就的人,是不可能走回头路,做无意义的事的。修行人不仅要把外表保护好,更要把内心的念头保护好。要保护好内心的念头,就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比如你的办公桌、你的工作区、你的房间、你生活区……你要从点点滴滴入手,步步为营,最后才能深入到你的内心,你才能把握住自己。你说:这些我都不管,我就直接从心上下手。你是下不了手的,你抓不住。你的生活区、工作区,乃至你的娱乐区,与你的心是一体的,彼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你要抓你的心,就先从你的工作区、生活区、娱乐区抓起。就像我们的五官一样,你的耳朵就是你肾脏的苗,你的肾好不好,一看你的耳朵就知道。你的嘴巴就是你心脏的苗,你的心脏好不好,只要看你的嘴巴是鲜红还是发白、发黑、发紫,也是一看就知道。而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只要看你周围的人和你所做的事,就能了解得清清楚楚。现在社会上很强调“全息论”,你背的包、留的发型、佩戴的饰物上都带着你全部的信息,你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玩的,都是你内心的需要和你内心的显现。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20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