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练太极拳的好处 -体会摘抄
练太极拳的好处--实例摘抄
紫曦太极拳辅导站郑玉才整理2002年9月
[ 加拿大学者,麦克吉尔先生(McGill MD,PhD,MSc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理科硕士), 在其助手和北大公共卫生系教授的陪同下,于2002年4月24日晨来到本站。目的是搜集资料以证明练太极拳对健康的好处。本文就是为其准备的资料 – 先请学员们写,然后摘抄整理。又于2002年9月27日晨,日本北村太极教室一行14人来本站进行友好交流时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普遍反映—共同的效果:
1. 学练太极拳后,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吃得香,睡得着,精神愉快。
2. 体质增强:多年坚持锻炼,对身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都有改善。对各种慢性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效果明显。
3. 免疫力提高:多年坚持锻炼的老会员,基本上不感冒。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
4.明显提高身体的稳定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5.有益于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态:到站上来打拳,可以结识新朋友。拳友们相聚在一起,除打拳外,有说有笑,互相倾诉,还能互相交流防病健身的经验, 调节离退休后的失落感,和老年人的孤僻心灵,从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打拳既是锻炼,又是乐趣。已成为老会员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良好习惯。甚至在刮大风下大雪时仍有人来站上活动就是证明。
6.本站依山面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再加上优雅的古典音乐伴奏,打起拳来,如入仙境。更增强了愉悦身心的效果。
实例摘抄--全是本站的真人真事,实话实说
一.血液病、关节炎、心动过速休克:
1. 陈玉华:太极拳辅导站紫竹院西站(简称紫西站)站长。1970年患血小板减少(9万),血色素减少(9克),风湿
性关节炎,腰背全身痛,胃也不好,阵发性心动过速休克。不能正常上班。经常看病吃药。三年来除了吃药就是在家休息。也走不动路,只能在家休息。无可奈何,1973年开始学习太极拳,两个月后脚上有劲了,想吃饭了。这样就增加了兴趣和信心。于是学习杨式拳88势,吴式拳83势,越练越有精神,又学习陈式拳83势,要练习一个小时。三年后胃病全好了。五年后血液病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因心动过速而晕倒的次数大大减少。血沉也不高了。关节炎好转,也不全身疼了。八年,全部好了,至今没有出现反复。太极拳给我带来信心、毅力、健康和快乐。1982年,海淀区体委老童建议我建立太极拳辅导站。于1983年5月正式成立本辅导站至今。已成为国家级教练,为全民健身作出了贡献。以下就是在她精心培育下恢复健康的一部分实例。
二. 癌症患者:
2.:女,70岁,卵巢癌。“1994年,我被诊断为卵巢癌。大手术后,随即是五次腹疗和11次全身化疗。大量的化疗药进入体内。白血球由5700降到1800。这些日子使我尝到活下来的艰难。我练过郭林气功,是以步行为主,运动量小。当时体弱,还比较适合。随着体质的增强。我选定练太极拳。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操。动作优美,柔中有刚。由于年纪大,拳的动作多,怕自己掌握不好。在老师耐心教学下,我已初步掌握。由于从内心里喜欢这项运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投入。我认真品位,以拳友为榜样,不断提高。我的体会是,只有掌握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特点,才能用来健身。太极拳把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用拳击的方式进行活动。如果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到位,又能每天练习,它就会帮助你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夏天,打完拳出身汗,促进代谢,冬天练拳,与寒冷搏斗,能预防感冒。太极拳给人体带来良性循环,无形中增强了人的体质。太极拳这种健身途径,无毒副作用,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活动。我岁步入老年,今年70周岁,却四肢灵活,精神饱满。如果人家不了解我是70周岁,癌症患者,他会说:“看您身体真不错。”这就是太极拳给我带来的活力。”
3.69岁,淋巴癌。“我从1995年开始晨练,一直跟陈老师练太极拳。1997年4月得淋巴癌。住院化疗,先后共12个疗程,历时5年有余。化疗对人体的伤害是较大的。我由于一直坚持晨练,体质比较好。所以对化疗的不良反应相对比一般病友轻。此外,拳友们相聚在一起,除打拳外,有说有笑,互相倾诉,还能互相交流防病健身的经验。调节离退休后的失落感,和老年人的孤僻心灵。”
4. 谢晓芳:女,46岁,乳腺癌。“我是1998年8月,在乳腺癌手术及化疗后来到紫西站跟陈老师学习太极拳的。陈
老师得知我是癌症病人后对我非常关心,耐心细致教我,还主动减免学费。在这期间,我因化疗有时中断练习,陈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补课。经过锻炼,使我的身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并结识了新的朋友。我的体会是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5.。田华::女,52岁,乳腺癌。自1996年至1998年来本站学练太极拳。康复后已正常上班。
6.狄冀平:女,52岁,乳腺癌。自2000年冬来本站学练太极拳后一直坚持锻炼。
三.高血压和心脏病:
7. 苗金英:女,69岁,“我患有遗传性高血压,已有30多年了,退休后犯过两次病,血压高达220/120,被家人送往
医院急救。从1997年我到紫西站跟陈玉华老师学练太极拳,当时我已60多岁,学习有困难。老师耐心教,热心鼓励,我逐渐对这古老而神奇的太极拳所痴迷,并尝到甜头。每天早晨伴着优美的音乐打上几套拳,感到心情愉悦、周身轻松。血压就有所下降。例如,起床后,自己量血压是160/90,打完拳后,血压下降到130/80,这是未用药的情况,而且很稳定,没有了忽高忽低的情况。”
8. 马殿卿:男,74岁,血压:190/110,口袋里装着药和手机(以防不测),每天仍坚持来站上锻炼。打拳既是锻炼,又是乐趣。
9. 宋跃宗:男,65岁。“自96年在紫西站学练太极拳。练了一个月后感到精神旺盛、心情愉快。后来越练越感到练
太极拳是一种享受,每天都想练。原来我有高血压,1989年得过心机梗塞。所以,身体一直不好,经常感冒。经练太极拳后,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药量减少了。感冒不光顾了。为此我要一直练下去。在此我要对郑、陈二位老师深表谢意。四.膝关节疼痛:
10. 郭葳:1997年来站时,连下蹲都困难,膝部疼痛厉害,学练太极拳后逐步明显好转,两年后能做“下势”动作。
现在是本站的辅导员。
五.腰病:
11. 朱耀良:男,70岁,“过去每年秋后腰病开始发作,疼痛,练拳后,腰病也好了,体质也增强了。”
六.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12. 刘和平,女,52岁,多少年来一直渴望能学会打太极拳,但每当看到人家左一招右一式的,总觉得很难,担心学
不会。这两年,人到中年。更年期的不适,困扰折磨使我下决心学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在紫西站,陈老师耐心的教,使我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并且越打兴趣越高。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身体和心理的不适感觉逐步消失了,而且精神非常好。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太极拳让我尝到了甜头。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七.胃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13.李凤鸣(男,64岁):本人有胃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没有好,通过打太极拳、剑的锻炼,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肠胃消化功能好了,饭量增加了,身体也觉得比以前有劲了。尤其是气管炎好得明显,以前走路都费劲,一层楼爬不到头就喘不上气来,现在一下爬四五层都没问题。这两三年当中一直没犯病,自己亲身体验到了打太极拳确实起到了健身和医疗作用,今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八.便秘
14.张俊玲(女,56):一年来,我的体质在增强,每天吃得香,睡得熟,一年中几乎没感冒过,两条腿比以前有劲了,而且多年的便秘也好了。
九.稳定性、柔韧性及平衡能力:大大提高。如,15.吴志革(男,65岁),(回到站上后讲): ―一次,到香山爬山,由于人太多很拥挤,突然被人挤到一米深的沟中,但
是,两腿轻轻一弹,稳稳站起,又继续走路,回头一想,连自己都感到惊奇,我这么大岁数,怎么腿脚这么轻便灵活,会站得那么稳,一点也没伤着,我一想,这就是练太极拳的结果。‖
16. 谢晓芳(女,46岁):“我有明显体会,好几次走路时被绊着,但不会摔倒,很稳,一点儿事也没有。”
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17.刘魁武:男,83岁(1919年生),至今(2002年4月),仍坚持来站参加锻炼。【至今,2013年5月,94岁,仍健
在】
18.金维多:男,82岁(1920年生),至今(2002年4月),仍坚持来站参加锻炼。
19.贾静贤:女,1921年生,打拳打到90岁(2011年4月)。
第二篇:学练24式太极拳点滴体会
学练24式太极拳点滴体会
学练24式太极拳点滴体会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学了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已经能跟着音乐打下来了。这要感谢几位师傅,特别是年过八旬的马明月师傅,他几次亲临现场进行指导。
在网上也看了许多太极名家的演示,特别看李德印先生和邱慧芳女士的演示解说,受益匪浅。
邱慧芳女士说:“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动作连贯灵活,轻松自然。步法要轻盈稳健,迈步如猫行。动作与意念相结合,并且与呼吸相配合。意识引导动作,与呼吸配合。动作要轻柔缓慢,连绵不断。”
我觉得练习的过程分为:首先掌握各个动作的分步做法,然后是熟练,从开始至收势连续做,就像做一个连续动作一样。第三步就要研究每个动作的细节,尽量做得准确。第四步是讲究意念、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最终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式太极拳招式的名称和顺序,我将这二十四式编成一个口诀:起势
野白搂手倒,揽雀单云边,高探右蹬脚,双峰转左蹬,下式女穿梭,海底闪通臂,搬拦锤如封,十字手收势。
第三篇:太极拳及其好处总结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是练意(修心)、练气(导引吐纳)、练身(伸筋壮骨)的综合科学运动,目的是要达到心静、体松、气和、神旺、挺拔、潇洒,雅儒俊秀,气宇轩昂。
一、对脑体平衡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学要求练习太极拳者开始演练时,首先要“两足平行与肩宽,双膝微屈落涌泉;神领百会竖颈项,闲听微雨呼自然;胸膛如壁不弯挺,腋下虚空如有圆;中正安舒撑八面,四平三柱周身旋。”
两足平行与肩宽,就是要求身体的两个支撑点与身体整个重心的力点平衡。双膝微屈,就是要身体的膝关节把上体的重力卸一些,由膝关节两侧的肌肉和韧带代偿。落涌泉,就是要让内膝眼对准涌泉穴,用前叉韧带的力量来实现前后的平衡。神领百会,就是要有一个上力提拔的意念,其标准就是要实现风池穴外突,从而达到颈项的直立。闲听微雨呼自然,是神态上的宁静,吐纳上的平衡,达到无物无我,无忧无虑。胸膛如壁不弯挺,是要求身体上下的平衡,既不能前倾塌胸,又不能后仰突胸。腋下虚空如有圆,是要求两上肢不能僵垂,要使两臂似两张待发的弓箭,圆而不僵,松而不懈,以保持左右的平衡。中正安舒,就是要求上、下、左、右、正、隅、前、后的稳定平衡。四平三柱,是要求头平(百会平)保持脑浆、脑液的稳定、平和;肩平,保持左右臂脉络的平衡;髋平,就是要求上身重力的稳定;心平,是要求达到致远、怡闲、无非、无欲的心境。练习者如果能做到了以上的要求,其脊柱就会自然拉长、伸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旋、抖、折等运动,日久天长,则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的功能就能得到加强,达到对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恢复和标本兼治的效果,对无此病人的预防更是显而易见。
太极拳的创立是先哲根据人体自然结构的运动形式而创编的,这一点和中医的健康理念是一致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跟在脚,力在手,就是体现了脉络通畅后的境界。中医在治疗上的“虚与旺”、“泻与补”,追求生理上的平衡,拳学中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手不过足,肘不过膝”是讲的技击学的平衡。广大爱好者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既达到自己防身、克敌制胜的技术,同时也达到人体内在的平衡。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它能使身体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病菌浸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二、对呼吸功能增强的价值
经常进行太极拳的演练,对于感冒发烧、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有着显著的预防和调节、治疗作用。
(一)太极拳演练多在户外运动,户外冷空气和阳光照射的冷热磨练,使身体免疫机能得到极大的增强。户外运动,特别是在树木、植被多的地方运动,大量的负氧离子对肺细胞的滋养,可以大大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壮,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能更好地进行气体的交换,进而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和身体温和外界温的调节能力。
(二)太极拳的丹田运转功是传统武学文化传承中的一项重要功法,以太极拳要求严为最。
按现在生理学上讲,“丹田功”就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如何调节、结合、统一的功法。腹式呼吸的生理功能是:横膈肌较大幅度地升降、移动的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心、肺、脾、肝、肾、胃及小肠、大肠等,都能产生按摩运动的作用,从而使这些脏腑循环旺盛,机能强健;另外,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极大地促进了血液的循环,为各脏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营养,故而能使人气宇轩昂,面润色秀。
三、对循环系统的调节价值
太极拳运动是把练意作为首修之功,强调“意长,体松,宁静,空灵”的境界,故而在修炼过程中能很快地松弛因工作、家务而闹心的紧张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及时的调整,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太极拳运动是生理需求的适度,既不是特大力,又要求达到一定的强度,使肌肉既能充分有氧伸张练习,又不存在无氧运动的氧债问题,因此心脏的缺氧现象也就不会形成。通过演练太极拳,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脉博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的储备力。通常人的毛细血管只有20%左右的开放使用,而其80%的毛细血管在休息闭合状态;而经常演练太极拳的人却与之相反,80%以上的毛细血管在工作开放,这就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同时也能使骨骼肌的收缩,舒张加大加强,从而使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形成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腹下腔流入心脏,同时肝、胃、肠出现的淤血及水肿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四、对运动系统调节功能的价值
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动作。太极拳是一种“内修外练”、“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其动作连绵不断,似行云流水,不丢不顶,舒展大方,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给予恰当的锻炼;并通过其架势高低、速度快慢的调整,满足各不同人群所需的运动需求。
通过太极拳的演练,使其大腿肌增厚,肌肉群伸展,收缩加强,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产生明显的增大,就像在下肢各部位增设了无数个小泵,使心脏血液的需求供应充足,因此说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有着显著的表象。
同时,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百会会阴成柱”、“尾闾支地”的要求,使整个脊柱尽量对拉拔长。这就能使脊柱两侧的督脉、阳经(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受到按摩和运动,使其遍布全身的经脉、神经系统也得以刺激、兴奋。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这些过去只有老年人才能得的病已逐步年轻化甚至青少年。这种病的患者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直、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椎出问题的人很少,对脊椎的运动要求是太极拳所特有的功法。对脊椎要求如此严格的运动项目唯此而已。
五、对消化系统功能促进的价值
太极拳运动是以腰、腹为主宰的运动,既脊椎运动又能使腹内脏器的运动。
(一)胃功能增强,进食量增大
胃口好,吃嘛嘛香。由于太极拳腹式呼吸的腹横膈肌上下运动的按摩,使胃功能加强,食物进入胃后不会固定在一个点上,在不断的运动中,胃液能加快消
化食物,使其尽快进入到肠道,由于胃液的快速运动,刺激了味觉神经对食物的亲赖。
(二)肠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加快
食物养份热能通过胃粉碎后进入肠道,靠小肠壁亿万个毛细血管的吸收、分类,把养份供应给各脏器器官,把废料送入大肠排出。通过太极拳的内功练习,使胃肠功能加强加大,增强了肠蠕动,因此练太极拳运动者很少出现便秘现象。
(三)促使消化性溃疡加快愈合消化性溃疡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至今病因尚未全明,但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有很大关系。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调整,就在于人们在习拳中所需把握的各拳法要领。“四平三柱”、“闲听微雨”尤为重要。它要求人们的情感精神、意念以及全身各部都要松静自然,使真与大自然和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郁的有效调节作用,使大脑、小脑各部分功能协调,各内分泌适当,循环通畅,营养充足,不良的病灶自然受到抑制。这样就消除了精神因素引导的胃酸增多或减少,而病人精神愉快也会促使患者消化性溃疡面的快速愈合。
六、内分泌、生殖、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价值
众所周知,这三大系统都在骨盆之内,也就是“丹田”区域,而这一区域恰恰是太极拳特别强调的运动部分,尤其是对耻骨尾肌的锻炼。尾肌是一条比较宽的韧带,它支撑着骨盆内的全部器官,这一部分的锻炼,对人的内分泌,特别是对性腺的内分泌大有好处。人体通常是通过体内的各种属性功能的自行调节而发挥其正常功能的,当遇到一些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自身的调节功能调节不了时,就产生了不和谐、不平衡,人们就会选择一些外部调节方法,太极拳运动则是人们用来增强自身调节功能的最佳方法,如“丹内”修炼的专家创编的“鹿功”就是方法其一。在自然界,他们细心地观察到鹿的矫健身法、超常的繁衍,是因为它们在闲暇之时经常收缩肛门这一特有的生理现象,故而他们把这一现象采用到人的养身学中,定名“提肛术”。从生理学上讲,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腺体都在体内,能使其运动锻炼的方法极微,体外部的调节功能只有“提肛术”,从而“丹内”专家便把“提肛术”作为了修身的重要功法之一。
总之,太极拳在人体健身上的作用是其它运动所不能及的,它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高低起伏,快慢有序,刚柔合理,意专心平,体松,神领,地柱,既活动了肌肉、关节,又通畅了四肢百骸;既使人精神矍铄,又防止了骨质疏松;既调节了神经紧张,又提高了人的生活乐趣;既放松了肌骨的紧张,又使人气宇轩昂;„„
深浑的文化底蕴,科学的运动形式,巧妙的击打技术,雅儒的养生功法,使太极拳这一古老而又先进的生命科学日益成为了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一定会使全人类的生存更加快乐、美好、幸福、健康、长寿!
第四篇: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一、练太极拳的感受
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个人写作网范文之心得体会:我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太极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奥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我原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体质虚,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咳嗽起来经常几个月好不了。职业的原因要经常说话,话多了就气力不足、上气不接下气。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明显感到底气足了很多,上课的声音都高了很多。一年中再不用吃长期咳嗽的苦了,有时稍微有点感冒,好起来也很快。以前站立、走路经常爱猫着腰,可能是气血不足,自己还不觉得,老被家里人提醒。现在腰杆自然地挺得直直的,自己感觉似乎高了很多,显得精神多了。更有意思的是以前脸上经常长小“豆豆”,虽然青春早已不在,青春痘却还经常光顾。现在每天练拳出一身汗,体内气血流畅了、毒素排出来了,脸色红润皮肤光滑,青春似乎又回来了,而“痘”再也不回来了。看来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只要青春不要痘”呢。
人的身体好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效率高,处理问题也更得心应手了。工作、生活感到轻松了,心情就好,整天开开心心的。在单位,同事被你快乐的情绪感染,愿意与你交往;在家庭,往往家庭的女主人的心情引领着一家的气氛,女主人天天开心,家庭气氛就和和乐乐,和谐美好。反过来,家庭和谐了,工作顺手了,心情好了,又促使身体状况更加好转,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所以我说越练越喜欢太极拳、越练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我常常会以感恩的心想到我练太极拳以来的这些变化,心中充满感谢:感谢命运让我在还不老的年纪就与太极拳结缘,太极将带给我未来更有质量的生命;感谢命运让我结识了教拳不倦、练拳不掇、拳好人品也好的太极刘老师,在他的认真教导、热心鼓励下我从最初的动作很僵硬、笨拙到渐渐自然流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感谢太极让我结交了众多的经历丰富、个性鲜明的太极拳友们,心胸、视野大大开阔了…
因为练太极,有了健康、快乐、友谊,所以我感觉:练太极真好!
二、练太极拳的体会
人们常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智慧拳。这是指太极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饱含无穷的哲理,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去领悟。
我练拳的时间不长,太极拳对我来说还是刚刚开始。但是我感觉到,对太极拳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这个层次,要练习、思考、领悟;思考、领悟、练习。几方面结合起来,慢慢积累、慢慢进步,逐渐达到较高境界。我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下面一些肤浅的思考和体会,写出来,请拳友们指正。
(一)对太极拳的呼吸的理解
有人说练太极拳时,要做到呼吸和动作相配合,动作开时呼气,动作收时吸气。刘老师说整个练习过程中要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了呼吸自然慢、匀、细长。
我的体会是自然呼吸很好,如果太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动作容易呆滞,呼吸也容易不通畅,影响气血的运行。但是不讲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并不是呼吸和动作之间没有配合。实际上呼吸是自然而然与身体动作进行配合的。而且配合身体动作的开合的,除了有口鼻的呼吸之外也有身体的呼吸,身体的这种呼吸体现为随着自然流畅的动作,身体的气息在体内和体表自由地流动、出入。我想我们如果按照拳理拳法不断正确地去练习,假以时日,全身气血非常通畅,就能达到这种呼吸和动作的自然配合了。
而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完全的放松也是极有利于健康的。我们可以结合人生的修养来练太极,把太极拳理用于生活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懂得松,懂得放下,懂得吃亏,中医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就是松、就是空、就是放下,就能带来健康,而健康就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琢磨太极拳、领悟太极拳理,把太极理论用于生活中,我想这恐怕是练太极的更大的收获吧。
第五篇:太极拳的好处和心得
太极拳的好处和心得 太极拳是人们健身的一种方式,是人们追求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通过练习太极拳,让我们身心放松,心身愉快,生活的节奏也会变慢。这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良好的修行方式。在当今社会,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学习上的压力也日趋明显。而练习太极,能够让我们远离世俗的烦恼,也让我们的精神得以一定程度上的解脱。因此,我认为学习太极拳对于我们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而且,太极拳的作用和好处也是不可忽视的。
太极拳具有以下作用:
一、太极拳有养生作用,亦称养生学。有许多同志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这也是一种医疗治病的手段。60年代我去上海,上海的医生在给慢性病人开处方时,就建议打太极拳。因为打针吃药效果不明显,然而通过练拳效果很好。现在医生也采用这种方法,药物和锻炼相结合。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太极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在习练过程中,要思想集中,处于平静状态。一般人们通过活动,都感到良好。练太极拳不仅神经衰弱能痊愈,对高血压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为精神、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变化,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新陈代谢等都处于平衡、协调状态。反之,情绪不好,生点气,马上血压就增高。如果能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情绪稳定,血压就会正常。这种“精神因素”从药物中难于索取。但在练拳活动中能够获得。
太极拳具有以下好处:(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
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精神效益: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 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 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等等。
太极拳意味着学习一种“哲学”。太极拳是在用一种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宇宙的理解。认真学习武术就要求认真学习“自然”规律——它是存在于力、物与人的相互作用之间。学习太极拳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与欣赏周围世界的机会。它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最终体现于个性中。学习太极拳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只是在学习一种运动。太极拳不光要求肢体动作的到位,精神的高度集中,它更是对心境提出了要求,对心境的修炼让人们得以了解太极拳的真谛。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会在很多方面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钟奕岭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