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话剧《北京人》有感大全
读话剧《北京人》有感
最开始接触曹禺先生要数高中时读过并且亲自演绎的话剧《雷雨》了,它精心布置的巧合和精巧的戏剧化结构深深地吸引了我,促使我一口气读完了他的另外两部话剧——《日出》和《原野》。相比他的“生命三部曲”,给我心灵以更大震撼的则是他创作于1940年的第四部杰作——《北京人》。
如果说《雷雨》是凭借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热闹和巧合造成的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吸引人眼球的,《原野》是靠着紧凑的故事情节和快速的进程来引起人们关注的,那么《北京人》与它们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以戏剧评论家们的话说,就是“‘北京人’没有‘雷雨’前的苦热,也不如‘日出’般炫目,‘原野’似的阴森、恐怖。”即使它用一种平缓的语调对一个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事件娓娓道来,却仍然像优美的诗歌一样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
话剧中人物的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杀机,危机四伏,让各个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特征显露无疑,实际上这正是深刻地剖析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独白。
如第一幕中面对曾文清那被耗子啃食了的画,“曾思懿(似笑非笑对文清眄视一下),不,叫愫妹妹补吧。(对愫芳),你们两位一向是一唱一和的,临走了,也该留点纪念……。(自叹)我呀,我一直就想着也有愫妹妹这双巧手,针线好,字画好。说句笑话,(不自然地笑起来)有时想着想着,我真恨不得拿起一把菜刀(微笑的眼光里突然闪出可怕的恶毒),把你这两只巧手(狠重)斫下来给我接上。”貌似一句笑
话,却完美地呈现出曾思懿对愫方的嫉妒、恶毒和残忍。
作为掌管没落士大夫家族财政大权的大奶奶,曾思懿为人笑里藏刀,对愫方又妒又恨,甚至对愫方给曾文清补画、做菜之类的善良行动也要冷嘲热讽,她真是个可恨之人。
而从小无父无母、寄居在姨父家的愫方,面对曾思懿的杀气腾腾,虽仅仅以一声“啊”来应答,却道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创伤。一切尽在不言中,愫方一句简单却又无可奈何的“啊”,早已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人物的复杂情思。
又比如第二幕里,曾皓晚上出巡时与愫方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表面上都是对她的关心,实际上都是恫吓、威压,对愫方来说完全是精神上的折磨!曾皓这个封建家庭权势与精神统治的代表完全靠愫方照顾着,他已经耽误了人家姑娘这么久,可是为了不失去这个依靠,曾皓利用愫方的善良,钳制住她的思想,还想让她永远留在他身边无休无止地照顾他,为他煎药,做他的奴隶!他的这种不可告人的心思,在与愫方的对话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就是封建家庭所谓的温情,家长表面上的温和、宽厚和慈爱!
我认为整部戏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曾思懿为愫方说媒这场戏了。这场戏在对话中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小心思,尽显曲折迂迥,紧张尖锐,将话剧引入了一个小高潮。
曾思懿当着曾皓、江泰的面提出愫方的婚事时,就将愫方置身于极度的痛苦中了。看起来是这三个人在争吵,但他们那些唇枪舌剑的斗争锋芒却深深地刺痛了愫方的心。
曾思懿一上来就说:“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这就叫“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听就知道她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只要“设计”将愫方嫁出去,她就不会和曾文清暧昧不清了。我注意到了她的措辞,她自称“媳妇”,亲切地称愫方为“愫妹妹”,对公公叫“爹”也叫得十分自然,一点毛病也没有,让谁也不能拒绝或回避这个十分敏感而尖锐的话题。
曾皓必须应战,他不愿意愫方出嫁,却又不好意思自己说出来,但他心中有数,清楚地知道愫方会拒绝,所以十分自信地问她:“你觉得怎么样?”他满心希望愫方一口回绝,可愫方却不愿随他的愿,低声不语。曾皓竟还恬不知耻地说:“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料不了你几天了”。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究竟是谁在照料着谁,他一再地说他活不了多久了,就是想要再次利用愫方善良的性格,暗示她不要考虑这门亲事。
这让曾思懿按捺不住了,她不能让公公的阴谋得逞。因此,她连忙接着公公的话头说:“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表面上听起来两人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但他们的心思却是南辕北辙。
曾皓怕曾思懿真的把自己的意思说透,只好不顾长辈的身份,“也抢着说”,而且仍然说得十分漂亮:“这是她一辈子的事,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
就在江泰历数袁先生的好处时戳中了曾皓的要害,他担心愫方会因此而同意这门婚事,他终于在“稍安勿躁”的神色掩饰下,一点点地
露出了自己的心机,但却慌不择言:“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吗?”可明明就是他耽误了愫方的婚事,还把她说成是“不肯嫁的女儿”,这叫一个老姑娘真是有苦难言了。
曾思懿立马接过话阴毒地说“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吗?”她又用“嫁不出去的女儿”来嘲弄愫方,无疑是向愫方的心头猛地插上一刀。
愫方想回避,她不愿当着众人的面讨论下去。于是,她说了这场戏中她仅有的两句话中的第一句:“我要给姨父煎药去。”这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但为愫方抱不平的江泰立即抓住话柄:“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虽说这种嘲讽是好意的,但同样刺痛了愫方的心。
事情发展到此已经有些火药味了,真正的关键人物,也就是真正能决定愫方态度的曾文清,不得不出场说话了。然而,他虽然“再也忍不下去”,却没有开口,只是“只好拔脚就向书斋走——”。
曹禺先生在这样紧张激烈的唇枪舌战中,还不忘捎带一笔,让大家看看江泰和曾文彩这对夫妻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一直对自己丈夫盲目崇拜的曾文彩,虽然没有听明白嫂子导演的这场戏究竟是怎么回事,但看见丈夫支持愫方出嫁,就跟着瞎起哄。但江泰一句猝然的“你少说话!”就让这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默然”了。
曹禺先生笔下“太善良”的愫方又以她惊人的忍耐和沉默把这些怨鬼般的令人难以容忍的纠缠、恶毒的讥刺和善意的嘲讽通通收纳起来,一股脑地都咽下肚去。虽然她清楚地知道姨父曾皓殷切地希望她能够拒绝这门婚事,但她也只是说出了这场戏里两句话中的最后一
句:“我没有意思啊!”是啊,就算是有什么“意思”,在这样的场合,她还能说出来吗?如果她说了什么,她也就不是愫方了。或许,她心底的海洋早已掀起波涛,可是以她这种极为屈辱和容忍却又是极为坚韧的性格,她是绝不会让它透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
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并不影响《北京人》成为一部流传后世的好剧,充盈在整场戏中的平静的对话,充分地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渲染出了另一种情调,营造了一种将“冲突和危机”深深地隐藏在“闲适而快乐”中的古怪氛围,这就是曹禺先生的成功之处。
第二篇:观话剧有感
观后感
今天学校请来一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呢?始终是个疑问,来到操场我们下次才知道,他们是演话剧的。
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坐好,演员们换好服装,精彩的表演开始了。先上场的是北北和晶晶,他俩以组合就是北京。周一,一次庄严的活动:升国旗。但来了一位新同学,名叫小月月。她不能参加升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没有校服,参加升国旗,会给班里扣分的。他十分伤心,但为了集体的荣誉,他只能在办理静静的看着,看着。一个女生看到她失落的样子,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另一套校服借给她穿。小月月高兴地说:“我终于能看到升国旗了!爸爸在天安门看升旗,我在学校里看升旗!”然后偶,他们兴高采烈地升旗去了。
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相互包容,这才是一个集体。
又接着,六个演员又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又案件重演了,又一次感动了我们。在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年过八十的老人正在拄着拐杖过马路。有一辆飞快的出租车把老人撞倒了,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非但没有承认是自己撞的老人,还说老人是来“碰瓷儿”的。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太多了,可是想把老人扶起来的始终没有几个。就是仅有的几个也被出租车司机给阻止了。后来,一位小学生看见这一幕,飞快的跑上前,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醒了,说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司机,于是,行人们和出租车司机一起把老人送去了医院。而那名小学生却再也没出现过,没有人记住他的样貌,他也未曾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人遇到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尊老爱幼,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继续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第三篇:话剧《立秋》有感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晋商丰德票号山西商家两百年,在“立秋”时,演绎了一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活一日当有一日之勤” “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感触最深的台词,同时也是贯穿整个《立秋》的线索。
这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主角总经理马洪翰,对于这个晋商丰德票号而言,他是丰德存在的主心骨,他是中国儒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对于这个大宅院而言,他是个外刚内柔忠孝仁义兼备的家庭支柱,尽管爱面子,脾气横,不可否认的是,内心深处他的确是一个饱含了爱意的父亲,可惜的是用错了方式,苦了自己苦了孩子同时苦了妻子。而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个真汉子,虽然痛苦,却从不表露,一心为了祖业为了家族。透过那份固执,还有他的气节在熠熠生辉。
若说马洪翰是这场剧的花,那许凌翔就是叶。全剧体现最多的是他的忠义和果敢,同时,他还有着对儿子的爱,对新事物很强的接受能力,以及商人应有的稳重,遇事不慌。他的出现,道出了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大势所趋;他的出现,衬托了马洪翰的冥顽不化;他的出现,有了留洋深入研究革新的许昌仁;他的出现,解放了锁在绣楼上六年最终苦等昌仁哥无果的可怜女子马瑶琴;他的出现,让《立秋》进入高潮„„
一开始,就很好奇,为什么这剧中“立秋”贯穿始末,马浩瀚在等立秋,老太太在等立秋,马瑶琴在等立秋„„等着等着,立秋了„„后来,从网评里才发现,《立秋》这部话剧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它还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立秋》在展现“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时,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这是一个悲剧,衍生了一个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的命运尽管是悲惨的,不顺利的,但却实实在在的给了我们力量。它感染了每一个读者和观众,有某种冲击和震撼,如“秋”一般,渲染、侵入、渗透,不知所措也挡不住。
第四篇:英语话剧有感
初中英语话剧表演
外语组 宋佳
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国际英语文化节,时间从 2011年5月10日开始至2011年5月18日结束。其中内容包括演唱英文歌曲,制作英文手抄报,英语话剧表演,英文演讲比赛,还有生动有趣的跳蚤市场。此次英语文化周是对同学们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表现,体现我校的特色,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特色文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话剧表演是英语国际文化周一个重要的项目之一,目的是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同学团结合作精神。此次话剧表演是由同学各自搭组组成。形成剧本所需角色,进行排练。本次活动以分别由初中各班轮流表演,评委依次打分的形式展开。因此对话剧表演,大家非常期待。此次话剧表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选手们以其幽默的台风,机智的语言,动情的表演展现了自己潜在的表演天赋。每个话剧表演均由学生自己编排、排练而成。其中有诙谐搞笑版的《大话西游》;有经典的《白雪公主》《音乐之声》;有英文搞笑现代版的《荆轲刺秦王》等。经过充分的组织筹备,各组均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表演节目。表演中幽默的语言,搞笑的服装,使现场的气氛异常火爆。在表演中,初一二班《白雪公主》的出色演出带来了现场的最高潮;初二年级的《大话西游》也表现不俗。最终初一级二班《白雪公主》以其生动出色的表演和地道的语音语调获得了初中组小品一等奖。
这次的英语话剧表演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同时给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增强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排练中,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通过分工合作,鼓励同学主动思考和探究,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以强化,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参与比赛的所有同学都受益匪浅!外语组 宋佳
第五篇:观话剧有感
观话剧有感
2014年4月4日,杭州话剧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到我们采一双菱校区给我们表演话剧来了!我们把自己的凳子搬到操场上,翘首以盼地等待演出开始。
音乐响起来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穿着各式各样滑稽的衣服,满脸笑容地高举着双手,有节奏地扭动着身体„„我很好奇:这将是一个怎么样的表演?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大姐姐,从背景板后蹦了出来。“哈哈!大家好,我是小逗号!”她抬高眉毛,瞪大双眼,使劲向我们挥着手,用俏皮又抑扬顿挫地语言开始了她的表演。她一转身,她的尾巴是一个大大的逗号。这可把我们逗乐了。“故事书爷爷”声情并茂地表演赢得了哄堂大笑,“东郭先生”的“愚蠢的行为”让我们又可气又好笑。
现场的互动,更是把我们带到了话剧中。我们仿佛成了话剧王国的一员,我们在经历着话剧王国里的奇闻趣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的心得„„
在回教室的路上,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艺术的感染力可真不小!
——
三(2)班 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