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化建设与妇女素质的提高
加快现代化建设与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汹涌浪潮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步伐,而充分发挥妇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马克思主义强调: “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占我国人口的半数,妇女既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又肩负着培育后代的特殊使命,妇女自身素质水平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妇女的总体素质水平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等国策还没有被全社会所了解。主要体现在妇女对科学技术的掌握总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据统计,全国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中女性占70%。在科技领域,女性比例偏低。从实际状况看,我国妇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水平落后于社会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妇女心理素质不强,传统女性心理占主要部分,表现在缺乏自信、自主;此外女性的生活、工作活动范围窄小,参与国家事务的范围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妇女整体素质的水平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造成了妇女在教育、就业、保健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在发展中承受着诸多的压力。这种现状也是传统观念的产物,传统所谓“男治国,女治家”极大地限制了妇女的活动;“女子无才便是德”压制了妇女的自由意识和智能发 1
展;“男尊女卑”的思想剥夺了妇女的道德礼教和文化教育。传统观念造成的性别岐视沿袭至今,虽然经过跌宕起伏的女权主义运动,为当今妇女争取了与男人平等的选择自已生活的权利,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然在许多方面存在。例如传媒作品中的女性就有这样一种倾向,女人们总是点缀和调味品,她们依赖脆弱,依然是传统女性的角色,这些作品看不到女性进步和发展的一面;街头小报杂志中的女性封面亦是屡见不鲜,这在无形中助长了社会的性别偏执,压制了妇女的主体意识。当今妇女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自身的素质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她们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她们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现代化建设干出了一番新事业。在政治领域,表现在妇女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妇女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体现出自已的能力和素质,在社会民主政治生活中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发挥作用,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逐年提高,她们不负重托,认真行使权利,充分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在经济领域,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尤其是农村妇女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农副产品的供给作出了有效努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她们参与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成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如城建、环卫系统的女职工,就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环境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妇女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家庭中良好家风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伴随着这巨大变革,妇女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革命的历史揭示:只有跟随党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妇女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发展和进步。所以,从另一方面表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妇女发展创造了条件,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促进妇女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的特点是:资源不再是土地、资本和能源,而更重要的是信息和知识,那么,妇女可以借此改变体力不足的弱势,抓住机遇,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改革中的竞争带来的压力促使妇女更新自我。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城镇下岗女工面临严峻的考验,她们再次就业的途径只有加强学习,参加就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面向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飞速发展,农村要脱贫致富就必须依靠科技,在我国,农村妇女承担着农业劳动的70%,农村妇女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种田,科学技术养殖等技术,是致富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妇女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广大妇女在推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而改革开放激发了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为她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那么,在新世纪中,应如何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呢?我认为: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
论,更加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全国妇女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2.广大妇女要进一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充分认识自已的历史使命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找准人生坐标。吴仪同志就是很好的例子。1988年她参加北京市副市长竞选,凭着她的雄才大略和对自已的信心,她实现了自已的理想,成了女性中的强者。
3.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全面提高参与社会能力。妇
女增强科学观念和科技知识,加强岗位技能训练,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陈慕华同志说:“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重要千百倍”。发展依靠科技,决策需要知识,广大妇女要在学习中更新自我。
4.应具有整体意识。提高妇女素质,促进现代化发展不是
靠提高单个或某个人,而必须是一个整体。中国有六亿妇女,每一个女性的发展和进步都与整体相连,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也能发挥她的作用。在妇女运动中,各级妇
联是组织者与指导者,担负起团结整体的使命,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妇女队伍,团结全国各界妇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5.提高妇女素质,必须依靠广大妇女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
性,所以,内在条件很重要。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妇女素质提高的外在条件更不可忽视。当前中国的经济不发达,是目前妇女整体素质低下的原因之一,而生产力的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生产力提高了,解决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就有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扎实,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妇女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就业和学习,为提高内在素质创造条件。所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当前全民族的首要任务。
现代化建设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广大妇女姐妹应紧密团结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发扬“四自”精神,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和更加辉煌的业绩,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将我国建成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篇:如何提高妇女素质
如何提高妇女素质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兴产业的兴起,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广大妇女素质,越来越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和妇女自身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全局能力。一个现代女性如果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妇女驾驭国际国内复杂局面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这既是对妇女素质的考验,也是增强妇女能力的具体体现。现在看来,妇女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政策的深刻领会、系统把握,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政策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社会实践。二是要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是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与社会主义结合,它对全国人民包括妇女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学习可以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领。三是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用国家的政策保护自己的权利。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女性本身应学好这些可以进行自我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妇女法律意识。
为了使妇女能够善于灵活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法律范围内享受应得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镇妇联开展了以下普法活动:一是以“三八”维权周为契机,开展系列普法活动。3月5日,我镇以“百万妇女学法律,家庭平安和谐”为主题的**镇“三八”妇女维权周暨妇女法制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在雅居乐会所举行,共邀请了全镇各单位的180多名妇女来参加,正式拉开我镇维权周和妇女法制宣传年序幕。妇女法制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后,我镇今年首次妇女法律知识讲座立即在那里举行。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三八”维权周咨询活动。联同镇司法、工商等部门在**市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共派发《妇女权益保障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及倡议书、《劳动合同法》、《**普法》、《计划生育条例政策》等宣传小册子及报刊10000多份,接受咨询100多人次,参与活动人数3000多人。二是争取各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妇女普法大讲堂活动。结合“民生直通车”活动举办送法进企业、妇女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8月19日晚上,镇妇联联合普法办等到利兴强集团开展“妇女民生直通车”暨“送法进企业”活动,共派发《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普法》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000多份,300多人次参与了有奖问答。三是结合“法律援助宣传周”开展妇女维权宣传活动。9月2日上午,镇妇联联合普法办在**市场门口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宣传法律援助为主,采取现场咨询、派发宣传资料、有奖问答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目前**市法律援助及基层妇女组织维权站的有关情况。本次活动共派发宣传资料5000份,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活动,200人次参与了有奖问答。
三、加强培训,增强妇女的就业竞争力。
镇妇联始终把提高妇女素质和帮助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争取政府及各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协助,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妇女开展了一系列的全方位培训,并采取了各种帮助就业措施。为了促进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镇妇联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继续完善社区大嫂工作坊的管理和扩大工作范围,积极为就业困难的妇女提供更多更有利的就业机会,为镇创建“平安和谐家庭”和“平安和谐社区”服务。至今,我镇7个“大嫂工作坊”共吸纳扶助对象386人次,运作正常有序。8月14号上午,由市妇联宣教组联部部长带队的检查组来到了我镇,检查我镇“大嫂工作坊”的运作情况,受到了市检查组的好评,认为“大嫂工作坊”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镇妇联还配合劳动保障分局、职业介绍所,认真做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妇女提高岗位竞争能力,举办了美容、特种车缝工、服装裁剪、工商管理、家政等一系列培训班;在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方面,先后举办了:防治禽流感培训班、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培训班、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班、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等12期,由市农业局的专家讲课,共有92名妇女参加了培训。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参加培训近1200人次,45岁以下妇女754人次;为近200名妇女提供就业帮扶。帮助151名妇女解决生活、就业及子女读书困难。今年镇妇联与镇成教办开办了1个大专班和1个本科班。
四、积极举办活动,增强妇女的参与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毫无例外,妇女素质的高低,成功的比率取决于她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因此,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关键之一是抓参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大气力,提高妇女的参与意识。每季度,镇妇联组织召开镇村两级妇女干部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使妇女干部进一步掌握有关妇儿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帮助妇女干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思路,帮助她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开展新形势下的基层妇女工作;在镇妇联的指导下,全镇社区(村)在妇代会的带领下,妇女们晚上跳起了广场舞,还经常自发组织联欢活动,镇妇联在社区文体中心举办庆祝国庆联欢晚会,各村各社区及部分企业妇女健身队队员欢聚安堂社区文体中心,个个精神饱满,服装整齐,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舞动着优美的舞姿,舞出了广大农村妇女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10月27日,镇妇联在社区举办了“提升妇女素质”讲座,请来了专业的讲师为我镇广大妇女讲授内在修养、外在仪容等社交礼仪基础知识,共200多名来自各村各社区的妇女参加了讲座;“三八”节期间,镇妇联还召开了简单而隆重的表彰先进座谈会,表彰“双学双比”、“巾帼建工”先进个人35名,先进集体9个,“平安和谐家庭”30户。今后,还要继续开展好“双学双比”“巾帼建工”等竞赛活动,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创造参与的条件、载体,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以现代人的开放、创新和开拓精神,跻身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大舞台,在参与中长见识,长才干,锻炼自己,表现自我,做命运的主人。
五、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妇女们的社会地位。《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使妇女与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了平等的权利。但长期以来,对女性形成的社会偏见,仍然是影响妇女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这些旧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意识深层,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而观念的变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靠外界大量的信息刺激,有目的的进行宣传、灌输。“三八”期间,镇妇联在电视台向观众播放了我镇今年的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的先进典型事迹。同时,向各村(居)委会下发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资料,利用各村(居)委会的宣传橱窗,出版了一期妇女维权宣传专栏,向全社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持久宣传,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宣传女性先模典型,使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妇女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镇妇联
第三篇: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极为深刻而又精辟的表达了妇女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提高妇女素质,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根本的宗旨。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及现代化的程度和标准,必须以妇女发展以及妇女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尤需加快妇女发展的进程。①
(一)、妇女素质关系到对后代的培育,关系到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人接受社会化的第一阶段即基本的社会化普遍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母亲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又自觉不自觉地兼任了传授知识、道德、行为举止方式的启蒙老师的角色。母亲自身素质对子女的影响最广泛、最直接、最微妙、最细腻,也是不可代替的。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思想品德、知识修养、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有的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一生。作为母亲,不仅要注意对子女的自觉教育,也要注意为孩子做出表率。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孟母择邻”、“岳母刺字”中的两位母亲就是正确教育子女的楷模。所以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妇女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载体,作为母亲,她们对人类的素质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母亲自身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子女教育,母亲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必将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妇女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和男人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广大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会增强她们的工作欲望,促进她们进入更广泛的劳动市场,也必将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妇女只有具有和男性一样的素质,共同活跃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我们的社会才能迅速发展。妇女素质越高,能力越强,竞争力就越强,获得的机遇就越多,地位也就越高。
(三)、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振兴中华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而妇女素质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祖国未来的发展。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和男人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妇女只有具有和男性一样的素质,共同活跃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我们的社会才能迅速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发展。妇女素质的高低,不但关系到自身和家庭的发展,更关系到后代和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伟大作用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四)、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
中国政府一直将男女平等作为目标,政府致力于运用法律、行政、教育和舆论等手段消除对妇女的各种歧视,以改善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实行了对妇女权益的特殊保护政策。党中央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为妇女参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如就业性别歧视、教育性别不平等、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参政中的性别歧视等等。文化素质偏低不仅使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要从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达到现实中的男女平等,最终取决于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迎接新挑战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成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使许多妇女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定势,加之囿于几千年来形成的自卑、自弱、封闭、依附的传统文化心态的影响。由此,如何树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思想素质,成了当前妇女面临的重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力劳动比重下降,工作的多样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时间的多样性等,都给女性成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面向新世纪,大力提高妇女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广大妇女的自身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二、以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存在的妇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妇联组织十年如一日常抓不懈开展各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素质,但妇女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在个别方面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素质尚有差距
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妇女担任领导职务的是“副职虚职多,正职实职少,一般岗位多,重要岗位少”。据统计,目前我国妇女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程度偏低。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自1983年以来长期徘徊在21%左右;全国九届人大是21.82%;十届人大是20.24%,世界排名28位;十一届人大妇女比例为21.33%,排名却下降到第50位。②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不少女性对政治理论知识和形势政策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国家大事了解不多,看电视不看带有政治性的栏目,阅览报刊杂志也多是选择通俗消遣类,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清醒的判断力。
(二)、文化素质偏低
中山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常住人口女性中,初中以下(含初中)的占78%,连同外来人口在内的整个妇女群体中,初中以下(含初中)占82%,这当中大部分是农村妇女。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培训力度,但是对农村妇女通过培训教育成功就业不多,这个庞大的群体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差,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都无法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之而来引发了多种现象,如:女性职业下沉、贫困女性化、在家庭婚姻中处于劣势,离婚女性单亲家庭增多、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缓慢等。③
(三)、心理素质不尽人意
首先是缺乏自信心。,一些妇女总认为女人不如男人,自己不如他人,自卑自贱,这种心理在工作生活中容易导致情绪消沉,忧郁焦虑,畏难自责,不敢到外面闯闯,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
其次是依附心理严重。一些妇女总想在人身、经济、生活、地位等方面依赖男人,青春女孩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态,寻找“白马王子”。已婚妇女总梦想着“夫贵妻荣”,对自己则放松要求,造成了妇女家庭地位下降,于是许多妇女对婚姻产生危机感。有的家庭尽管不和睦,也不得不忍受。有的家庭丈夫一旦有外遇,只要丈夫不“厌旧”,就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丈夫的“喜新”,不敢提出离婚。
(四)、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
妇联工作经常接触到一些家庭暴力、侮辱妇女等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但多数妇女要么忍气吞声,平白遭受欺凌,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么也用违法的方式来还击,结果由受害者变成被告者。
(五)、身体素质不甚理想
妇科发病率较高,去年XX镇妇女乳腺普查中,有70%的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多数妇女由于工作和家庭负担比较重,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少,体能水平较低。营养知识匮乏,营养观念不正确,不注意饮食健康。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三、转型时期妇女素质偏低的原因及分析
(一)、妇女存有自卑自弱的心理障碍。
尽管妇女解放运动在我国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广大妇女的身心获得了很大的解放。但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些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她们敢想、敢说、敢追求的灵性,使女性应有的性格品质和能力受到压抑。常听到妇女这样说:“我们女人家,哪能比得了男人”,这说明自卑自弱的心理是阻碍农村妇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不重视提高自身水平。
调查发现,部分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村妇女,被一时的富裕蒙住了眼睛,认为只要能吃苦耐劳,就会富裕,有没有文化对农村人来说并不重要。妇女们家里家外忙于劳作,部分妇女整日围着田头、灶头、炕头转,无暇顾及文化学习和精神生活,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信息反应较慢,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初高中毕业生有文化无技术,仅有少数能进入先进生产力的行列,大多数的妇女劳动力还是从事一些传统、低效的简单事情,思想上缺乏敢想敢创、行动上缺乏敢干苦干的精神,这都是女性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三)、双重角色的冲突。
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她们走上社会后,承担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担负着妻子、母亲、社会工作人员“三重责任”,她们既要完成一个社会人的工作,又要负责生育、抚育子女,负责家中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琐碎而繁重的家务,而这些又都是无偿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双重角色的冲突往往使妇女疲于奔命,超负荷运转,难以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而步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
(四)、社会的偏见。
由于传统心理定势和生产力状况的限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在某些角落仍有市场,妇女的主体意识没有良好的环境。若有超常表现,对男人多评价为“有胆识,有能力,有气魄”,而对女人则有遭遇“出风头、不守本分,伤风败俗”等指责和非议的可能。事实证明,不是妇女头发长,见识短,干不成大事,而是社会的偏见束缚着她们的手脚,泯灭着她们的意志。
(五)、社会参与上的障碍。
我国妇女总的参政率还是偏低的,与妇女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一半比例及她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是很不相称的。特别是可以带动整个妇女政治发展的高层次女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领导者的比例太少,妇女担任领导职务的是“副职虚职多,正职实职少,一般岗位多,重要岗位少”。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妇女从政的总体比例大都也是偏低,妇女从政仍步履艰难,这与我国政府在执行《内罗毕战略》的国家报告、与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文件规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六)、就业及文化教育方面的不平等。
从就业与收入方面看,中国妇女就业率为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其地位仍然低于男性。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女职工下岗比例高和就业难的趋势。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女性待业者占总待业人数的60%,个别地区占到70%。其次,是妇女就业结构不如男性。妇女就业呈现底宽上尖的金字塔状,即大多数妇女从事落后低层次的生产劳动,就业妇女中有83%是体力劳动者。其三,是妇女就业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虽然政府为消除职业性别歧视,制定了许多政策,如《关于在招生、招工、提干等方面存在的轻视妇女、歧视妇女》的通知。但与市场存在失灵一样,政策也存在着失灵,公开歧视妇女的现象依然严重。
四、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发展的建议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保障妇女平等接受教育权益、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制定实施《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深化“女性素质工程”,建设和完善以国民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和妇联教育培训为依托“一体两翼”的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努力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妇女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妇女人才。④
(一)共同努力,寻求妇女与家庭、社会、男性的协调发展。
作为社会发展尺度的妇女地位问题已经而且更将受到我国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提高妇女素质既是妇女的进取目标,又是全社会扫清封建残余意识的思想更新。在以供求关系、价格调节和竞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中,妇女要维护自身地位和权力的奋争内容,就必须自己站立挺直,转变思维角度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变革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逐渐消除封建残余意识,在有所作为中争得妇女应享有的平等权力和地位。提高妇女素质既要依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吻合时代的特性。因此,提高妇女素质,寻求妇女与家庭、社会、男性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妇女自我的共同努力。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1、政府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其同人口意识、环保意识一样深入人心
政府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其同人口意识、环保意识一样,深入人心“性别意识”不等于“妇女意识”,它是从性别的视角改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其次,要根据我国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妇女发展的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审视现有立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制定可操作的立法和公共行政支持系统。建国至今,我国独具特色的妇女法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妇女法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在而且还将发生各种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妇女的发展,妇女素质的提高,但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够配套,在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上也总是会遇到一些的困难。由于妇女在竞争中还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而应当把妇女权益的群体保护作为立法的重点。在实现各种制度改革时,应该兼顾效益和公平。为了扩大妇女立法的整体效应,应该加强配套法规的制订工作。对于一些内容已经滞后的法律,应尽快地进行修改。
2、社会组织机构要制定机会平等的计划和行动方案,为妇女进入非传统领域创造条件
妇女作为自由人和平权者与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妇女与男性一 样具有同等的体力和智慧。但社会对妇女的期望,也是传统的家庭角色大于社会角色,这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比比皆是,较多肯定妇女的温柔贤淑,忍辱负重,较少反映妇女的主见、胆识、坚毅和独创。社会对出类拔萃的名家、能人、强者中的男性容忍度比妇女高,对妇女的苛责度比男性强。因此,社会组织机构应该制定机会平等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制定并实行禁止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工作隔离政策,为妇女进入非传统领域提供培训的财政支持;消除性别歧视和性骚扰,为男女创造良好的环境;承认妇女独特经验的价值;加强与政府性别平等政策的协调。在社会环境中应特别注意新闻媒体的作用,使其消除传统性别观念的潜在影响,均衡反映妇女在各行各业的贡献,用媒体的力量来优化影响社会环境。
3、家庭中要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
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细胞。就男性来说,在期待妇女成为“贤妻良母”的同时,也必须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角色期待,强调男性双重角色的义务的实现,从根本上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家庭生活进入小康水平,家政服务进入千家万户,家务市场化成为城市妇女摆脱沉重的家务劳动的途径之一。只有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来,妇女才能更有信心、更有精力、更加专注地投入社会事务中去,才能推进自身的独立与解放。妻子做家务没有市场价值,但保姆做同样的事却完全有理由索要经济回报。家务市场化有利于妇女之间的劳动分工,知识妇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参加学习、培训,从事报酬更高的工作,同时也能为技术水平不高的妇女提高就业的机会。日益先进的家用劳务工具也有助于降低家务劳动的繁杂程度。
4、妇女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
妇女要摆脱“双重角色”的束缚,除了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之外,最终需要妇女自身的不懈努力,战胜自身的弱点,才能达到事业的成功。这首先需要妇女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性别自我的核心便是“我是一个女人”,这类妇女往往认为妇女应“首先是个女人”,她们更愿意履行自己的性别义务,在性别义务和个性发展冲突时,她们往往会潜在地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发展。她们一般有很强的依赖性。妇女常常把困难推给男性,把责任推给社会,在社会规范作用下失去自我,从而丧失应有的主体地位,在自轻、自贱、自弱、自卑的病态人格中求得附属的安全感和心理平衡,这与时代的发展和时代需求是完全背离的。妇女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重新调整自己,确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重构妇女健康人格,这是妇女素质提高的深层因素。其次,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社会学家认为,经济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基础。只有协调好生存自我和经济自我的关系,最终才能建立个性自我。如今大多数的妇女已经意识到经济自我的重要性。唯有在经济取得独立才能证明自身作为女人存在的价值,唯有在经济地位上与男性取得平等,才能使自己获得真正意识上的解放。她们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代形象,她们在自我解放、自我超越的道路上更多地显示社会化、个性化的倾向。其三,发挥自我优势,建立自强信心。在知识经济时代,妇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人格不断完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妇女人力资本的含量得以不断提高,妇女能够胜任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角色。相对男性而言,妇女在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觉推断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更容易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把握机遇,求得发展。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妇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企业信息的畅通、知识的共享和凝聚力的增强。同时,妇女的忠诚度较高,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企业更容易获得妇女员工的体谅与回报。最近据英国GNT市场咨询公司对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职业男性与职业妇女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而在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的背后,是男女社会地位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换句话说,一场现代意识上的男女同工同酬的深刻革命即将到来。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下个世纪妇女在企业中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的前兆。
(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落实综合配套措施,更需要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二者缺一不可。
1、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鼓励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妇女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文明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法律规范,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鞭挞丑恶现象。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妇女对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妇女的尊重和爱护,为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氛围。
2、强化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加强妇女基础文化教育。
基础教育必须从早期抓起,要保证适龄女童入学率,降低在校女童辍学率,要运用法律武器,确保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要把成人妇女的再教育纳入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为妇女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对已走上社会的妇女加强继续教育。在农村要继续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对农村妇女的科技教育培训要常抓不懈,向技术系列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在城市,要充分利用各类成人学校对妇女进行培训,在提高广大妇女文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各种技能水平,使她们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和业务骨干,增强竞争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注意抓好高、精、尖妇女人才的再教育,使她们具有现代妇女的素质观念、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带动和影响整个妇女群体素质的提高。
3、妇女应加强“四自”教育,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是迎接新世纪挑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国格,珍惜并维护女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尊严与价值;自信,就是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信念,坚持自身的力量,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自立,就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自立于社会;自强,就是奋发有为,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对国家和民族,对社会和家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提高妇女素质重在增强能力
1、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能力。
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广大妇女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正确理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解党的政策,正确认识妇女解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是要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它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本领。三是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广大妇女应认真学习,并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在法律范围内享受应得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2、提高思想素质,不断更新观念。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看,如果没有妇女的参加,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从妇女自身讲,在社会变革中思想意识必然呈现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互相渗透互相碰撞的二重性特征。这种旧的特征既可以使妇女回到旧的传统观念的老路上去,也可以激活妇女活力的内在动力,关键要看妇女能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更新观念是当前提高妇女素质的关键,也是对妇女能力的考验,广大妇女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培育和确立起与改革发展新时期相适应的新思路、新观念,树立和强化与21世纪妇女素质相适应的主体意识,这是新世纪妇女重塑自我的核心。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往往被植入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滋长,家庭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失范、失序、失衡现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人精神失范,道德滑坡;还有一些妇女向赌博、迷信、宗教寻求精神寄托。因此,应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大力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建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家庭,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革命传统教育、科普知识宣展、歌咏赛、演讲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建立花会队、秧歌队、文艺演唱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妇女活动中心,农家女子学校,引导妇女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丰富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的美满幸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3、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能力。
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在社会竞争中必然比男性多承受一份心理压力。女性要成就事业,就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另外,在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时代,女性一般不会感到社会压力,因为工作环境、消费等都相对稳定,所以她们中大多数的主要压力和烦恼在家庭。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市场经济的压力将大大超过家庭压力,比如就业竞争、消费更新和技术、技能竞争等等压力,会使女性的主要烦恼从家庭转向社会,并可能由社会压力导致家庭动荡,产生双重烦恼。因此,广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大妇女必须面对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脆弱、胆怯、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尤其要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与承受能力。应采取形势教育,正面灌输,典型引路等方式方法,向妇女宣传社会,教育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自我;教育妇女克服自卑心理、弱势心理、依附心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妇女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不相信眼泪,要勇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应对挑战,尽快步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4、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广大妇女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女性学习科技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水产、蔬菜果品、花卉苗木、食用菌等重点产业,引进新项目,开发绿色新产品,不断更新品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参与各类科技示范园区、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村妇女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建立培训服务体系,把提高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各级各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培训,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指导中心,为广大妇女提供技术、信息、项目、资金等服务。
5、提高妇女的法律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我国法律上已经规定了男女平等,但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妇女在土地承包、宅基地、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妇女本身不知道怎么维权,而是以暴抗暴,以身试法或无可奈何。权益受侵如我市一名妇女在遭受15年的家庭暴力蹂躏后,走投无路,在丈夫熟睡时用斧头把他砍死。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使妇女学法、懂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维权能力,运用法律武器寻求保护和保障,运用法律武器与侵侵权行为做斗争,同时,自身遵法、守法,不违法。
6、提高妇女的身体素质,增强健康资本。
由于农村妇女处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底层,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为空白,导致很多妇女有病治不起,治病就返贫。一些妇女小病挨着,大病抗着,慢性疾病缠身,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增强妇女的环保意识。有关部门应经常开展送卫生下乡活动,为贫困妇女义诊查体治病,应加大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使农村妇女享有相应的卫生资源,让妇女群众充分体现党的温暖和关怀。
(四)提高妇女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1、强化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妇女素质必须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形式上力求多样性、在教育对象上注意层次性、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实效性。通过扎实的思想教育,为妇女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理论培训。
采取由办事处、社直单位、嘎查妇联组织妇女集中学习,自学,利用广播,宣传栏和散发宣传单等一系列有效形式,努力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内容要覆盖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科学种田、养殖知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各种法律、法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把各种理论政策送到妇女群众的头脑中。
3、多办有益活动。
实践出真知,体验辩是非,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时间纪念日等重要时机,积极组织办事处广大妇女开展各种庆祝、纪念活动。进行道德礼仪、革命传统、嘎查大家庭和诚信教育。激发她们爱党、爱办事处、爱人民的高尚情感和向典型人物学习,争当好公民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在各支部中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办事处妇女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上述有益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烘托了节日气氛,活跃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也有效制止了赌博的陋习,使广大妇女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把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送到了千家万户。
4、开展技能培训。
以办事处、社直单位、各嘎查妇联组织或党支部为阵地,结合当前实际,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邀请农技推广中心讲师到办事处分期、分批对妇女群众进行轮训。
5、选树典型示范。
在办事处各嘎查培养妇女致富典型,使这些典型成为妇女致富的带头人,在机关和社直单位中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科室和学习勤政廉正好公仆先进典型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召其他妇女。
6、推行服务承诺。
以“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美化环境,使人民满意妇女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机关良好形象工程建设活动为载体,在办事处继续推行行业规范化服务、落实职业道德守则,提高妇女干部的服务水平和道德水平,通过上述活动,使妇女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得
新时期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以明显改善。
7、争取社会支持。
提高妇女素质是个系统工程,营造有利于妇女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仅凭妇女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党委和社会各界共同肩负起这一神圣的社会责任,广大妇女要在争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上主动出击。争取广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总之,妇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位置,如果提高了一名妇女的素质,就等于提高了一个家庭的素质,如果每名妇女素质都提高了,那么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正如美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操在母亲手中。但提高妇女素质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主体的妇女需要自身不懈努力,而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力的作用和适宜的外部条件的有机融合,妇女群体才能更好地充实提高,开拓创新。
XX镇妇联
(XX)
2009年11月16日
第四篇:关于提高妇女素质与和谐家庭创建的思考与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优化社会细胞,进而形成和谐共建的社会氛围,妇女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尊老爱幼、相夫教子、邻里团结、村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是妇联组织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家庭”这个传统优势,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全面参与和谐创建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提高妇女素质是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是提高妇女素质的重要手段,二者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一、提高妇女素质,是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妇女的素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妇女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和提高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妇女的思想品质,直接影响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在街道开展的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中,我村殷秀清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这一行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被评选为最佳“好媳妇”优秀奖,并登上**晚报。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思想品质、为人处事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影响家庭的和谐。二是妇女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妇女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母亲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更为直接,不少成功人士正是在母亲引导教育下走上成长、成功之路。三是妇女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发展。做为一个家庭主妇,不仅要撑起家庭半边天,还要料理日常家务,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教育子女,夫妻之间平等和睦,理性处理亲朋关系,共同营造稳定家庭。在农村,发展家庭项目妇女具有决定权,只要妇女认准了的事,不惜起早贪黑,克服困难,也要能把家庭项目搞好,而且还能干出活力来,实现增收快富的目标,创造富裕、美满、幸福的和谐家庭。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涌现了很多女性自主创业,她们的崛起,为农村经济建设增添了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妇女在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中的作用
现代生活中,妇女担负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在创建和谐家庭中,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妇联组织要求对和谐家庭创建工作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把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家庭管理水平,作为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重点,可开展以下几个家庭温暖服务活动:
1、开展“知心大姐”服务。建立知心大姐等巾帼志愿服务队,并发动“五老”人员,组成“和事老”等调解人员,进行家庭美德、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对存在矛盾的家庭跟踪服务,疏缓情绪,化解矛盾。
2、开展“未成年人矫正”服务。对一些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子女给予适当的家庭温暖,对他们进行家庭美德思想教育,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3、开展“婚姻劝解”服务。组织热心的大姐和志愿者建立“婚姻感情化解室”,为准备离婚的夫妻进行劝解和疏导,减少非理性冲动而出现的离婚现象。
4、开展邻里节活动。每年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节活动。通过开展邻里宴、邻里赛、邻里评、邻里帮等活动,引导妇女“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点帮助”,以德睦邻、以情系邻、以理服邻、以诚助邻,形成邻里一家亲的浓厚氛围。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既能增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渗透力,又能使广大妇女真正发挥她们的作用,让她们在参与过程中也提升文化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为深化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正视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妇女参与和谐家庭建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近年来,我村妇联组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工作不到位,妇女参与面不广,妇女整体素质不高,创建活动不够宽泛,活动的触角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等实际问题,今后将逐步完善和提高,并定期召开和谐家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切实加强对和谐家庭建设活动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谐家庭建设情况,推动和谐家庭建设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第五篇: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带给了我们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它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 成就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一、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和成就来认识改革开放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年了。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成就是: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今天,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说我们中国人是劣等公民,说我们是东亚病夫。蓬勃发展的经济,接连上天的卫星,奥运赛场上一面又一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发挥出其强大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该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回顾这三十年,我个人的想法是“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来认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这是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遵循和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党的十七大总结的“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统一上,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宝贵经验的,这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有理论创新的结果,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和自觉遵循。
三、从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创新成果来认识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足迹,深刻总结其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0年奋力开拓,30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让我们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这个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为党的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正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全党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鲜明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围绕这个命题逐步展开,我们党在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保持先进性的途径和方法、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先进性建设的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关于先进性建设的系统理论。同时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成果,让我们认识到: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已载入史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