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5: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篇: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两禁止”的决定,维护并保持我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根据市、区统一部署,决定从今年8月中旬日到12月底,在全

镇开展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一、指导思想

“两非”专项整治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电视电话会议和市人口计生工作“三合一”会议精神,巩固去年“两非”整治工作成果,继续严厉打击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进一步造浓整治“两非”的舆论氛围。

(二)禁止、防范“两非”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在基层单位得到落实,监管措施取得实效。

(三)依法严肃查处一批“两非”案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四)镇、村、组三级联动包保责任制真正得到落实,孕情跟踪随访到位,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三、工作重点

(一)查处的重点对象

1、进一步造浓集中整治“两非”行为舆论氛围。

2、依法严肃查处一批“两非”案件,实行公开处理,扩大警示效应。

3、加大对B超、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批发、销使用的监管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4、加强对怀孕妇女的随访服务与管理。

(二)检查的重点单位

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含民营)、个体诊所、药店等。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8月中旬~9月)

1、宣传发动,形成依法整治“两非”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把集中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做热、做广、做深、做细、做透。宣传、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这次活动,通过发放《致全市人民一封公开信》,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有关规定,各村居要在主要路口张贴有关“两非”整治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了解依法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必要必和紧迫性,形成强大的专项整治声势。

2、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镇设立专项举报奖励基金。对举报“两非”,经查证属实的,每例奖励第一举报人1000元,并予以保密。镇举报电话为8811373。通过在户外张贴举报公告,在电视、广播反复刊登和推出举报公告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检举,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3、组织B超从业人员、妇产科从业人员和涉药人员进关于防范“两非”的“六项制度”和职业道德内容的培训教育活动,并使受训人员主动作出不搞“两非”、“一朝违规,终身出局”的书面承诺。

(二)调查摸底阶段(2006年9月~10月)

1、调查孕情随访服务到人情况的资料

2、调查各级各类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含民营)、个体诊所2004年7月1日以来的B超检查、人流、引产登记簿及相关病历档案

3、调查摸清本地2004年7月1日以来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照顾再生育一个孩子生育证》后未生育的,或怀孕后外出的,孕情消失的,以及有人流、引产史的育龄妇女情况;

4、检查医院药房以及有关药店终止妊娠药品进、销、存的登记管理情况中,看是否有违规经营的情况

5、通过调查摸底,找出案情线索。对符合生育条件怀孕的妇女,实行跟踪服务,责任到人。

(三)立案调查阶段(2006年9月~10月)

1、根据调查、群众举报的线索,进行取证有嫌疑的,按有关程序进行立案。

2、有关当事人是党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按规定进行立案调查。有关当事人涉嫌遗弃、溺杀女婴的,交由公安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3、经调查取证属实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已经掌握的案件线索,要迅速组织调查;已经调查清楚,证据确凿的,要尽快结案,依法依纪处理到位。

(四)规范

管理阶段(2006年10月~12月)

针对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防范。重点就加强孕情、胎儿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有奖举报和案件查处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五)总结评估阶段(2006年12月以后)

五、组织领导

这次专项整治活动是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失调的重要举措,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XXX同志任组长、副镇长XXX同志任副组长,纪检监察、计生、卫生、公安和广电中心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整治“两非”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督查办公室,由镇计生中心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目标、重点和任务,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形成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专项整治活动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案,文明执法,严禁发生恶性案件。要严肃纪律,对有案不查,查清了案件不处理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篇:全县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8号令)、《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省政府218号令)和《黄梅县关于规范孕产管理综合治理

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的通知》,切实有效降低我县出生婴儿性别比,根据鄂政办发[2004]167号文件通知精神,决定从2005年元月起到2005年7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专项整治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中央和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严厉打击利用B超和其他技术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使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一)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决依法查处一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达到“处罚一批人,教育一大片”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孕情跟踪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控比工作的七项制度。

三、工作重点

(一)查处的重点对象。

1、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2、个体诊所、非法行医者鉴定胎儿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和使用药物为孕妇终止妊娠的;

3、介绍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4、符合《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怀孕的妇女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

(二)检查的重点单位。包括县乡服务站、全县所有的医疗单位、个体诊所、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药店等。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2005年元月)。

1、宣传发动,形成依法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的浓厚舆论氛围。各乡镇要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大力宣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要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要对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独女户、双女户予以大力表彰,宣传他们少生快富的事迹。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在全县营造关注和参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良好舆论氛围;

2、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县乡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张贴举报公告,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检举,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举报一例非法鉴定或非法引产查证属实后,给首位举报者奖励5000元。

3、调查摸底,掌握案件线索。

(1)各乡镇要摸清2003年元月1日以来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二孩《生育证》妇女的生育情况。特别要对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未生育的,以及2003年元月1日以来有人流、引产史及有孕在身的育龄妇女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一式三份,县、乡、村各一份,从中掌握“两非”案件线索;

(2)调查孕情,发现线索。各乡镇要对村级上报的孕妇花名册逐一核实,特别是符合政策怀孕14周以上胎儿去向不明或自报流产死亡的对象要进行跟踪调查;

(3)卫生和计生部门要对全县所有计生服务站机构和医疗单位的妇产科、B超室、个体诊所2003年元月1日以来进行三查,查门诊日志、查人流引产手术记录、查B超检查记录、摸清人流引产手术和B超检查对象名单,看人流、引产对象是否有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通过“三查”,从中发现“两非”案件线索;

(4)检查终止妊娠药品销售市场,看是否有违规经营的情况;

(二)立案调查,依法依规处理阶段(2005年2月至4月)。

1、各地要根据调查摸底、群众举报取得的线索,进行有关调查取证;对有嫌疑的,按有关程序进行立案;

2、有关当事人是党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按规定进行立案调查。有关当事人涉嫌遗弃、溺杀女婴的,交给公安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3、经调查取证属实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党员干部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非法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非法为政策内的孕妇终止妊娠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3万元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薪或撤销职务的行政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或解聘的行政处分,并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的妇女违反规定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以5000元的罚款。属生育一孩的,三年

内不批准其生育申请,属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准予生育二孩的,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禁止药品零售单位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阶段(2005年5月)。

针对专项整治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全面落实孕情监测包保、生育证查验、B超监督、引产报批、定点接生、死婴核查、责

任追究、终止妊娠药品管理等制度。

(四)监督检查,总结评估阶段(2005年6月至7月)。

1、实行查处“两非”案件零报告制度。各乡镇每月10日前将上月查处“两非”案件情况报县计生局法规股,县计生局将定期对各乡镇立案、结案和处理情况予以通报;

2、2005年4月15日以前,各乡镇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自查,5月初全县将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检查;

3、对专项整治不力、工作效果较差的乡镇,要写出整改报告。专项整治结果将作为2005年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考核计分;

4、整治活动结束后,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总结,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五、组织领导

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县乡都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由公安、检察院、法院、纪检、监察、人事、计生、卫生和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附:二OO五年各部门在专项整治活动中的职责分工

附件:

监察部门:

积极支持配合专项整治活动,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案件查处进行协调,必要时,直接参与重大案件的查处。

计生部门:

1、具体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制定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调查清理2003年元月1日以来领取一、二孩生育证后的生育情况;

3、对乡镇计生服务站的B超机进行清理登记;会同卫生部门对2003年元月1日以来人流、引产和B超孕检情况进行清理;

4、调查孕妇怀孕后孕情消失的情况;

5、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

6、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抽查;

7、依法对有关案件线索进行调查,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8、会同卫生、药监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等制度,并负责在本系统实施;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

卫生部门:

1、在卫生系统宣传关于“两非”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B超医生、妇产科医生严格管理;

2、对医疗保健机构的B超机进行清理登记,对2003年元月1日以来人流、引产和B超孕检情况进行清理。

3、整顿医疗市场,对个体诊所非法施行人工和药物终止妊娠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个体B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清理;

4、与计生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执行出生婴儿的统计、婴儿死亡登记和实行终止妊娠手术报告制度;

5、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未经许可,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实施终止妊娠手术。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派人参加专项整治活动工作专班,参与有关案件的查处;

2、负责清理整顿终止妊娠药品销售市场,对终止妊娠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进行调查清理,对非法经营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依法进行查处;

3、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管理、监督制度。严禁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禁止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得施行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

公安部门:

1、积极、支持配合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有关刑事案件;

2、依法查处弃婴、溺婴的案件。

人事部门:

案件查实后,人事部门负责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到位。

广播电视部门: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做好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工作。

第三篇: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培训记录

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培训记录

为进一步规范超声诊断和终止妊娠等医疗保健服务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根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现对嵖岈山卫生院所有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记录如下:

一、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规范管理

1、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的诊疗行为管理,对开展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实行准入管理。并以适当形式将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和人员向社会公示,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防范“两非”的教育和培训。要在医疗机构及其相关科室(在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测和妇产科工作场所)显著位置张贴严禁“两非”的警示标识、管理制度及举报电话,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凡从事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测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均应接受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教育,并向本单位做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书面承诺。要加强对医学影像科室、妇产科等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对B超室、妇产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的专项检查。

二、建立和完善超声诊断仪管理制度,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1、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的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中诊疗科目应设有医学超声项目。获准使用超声诊断仪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数量、类型、使用场所、人员配备情况报辖区内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及时通报仪器的报废情况。市直医疗机构要分别向县(区)、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备。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B超监督力度,对本行政区域内使用超声诊断仪的医疗保健机构每年检查一次。

2、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和超声诊断人员必须按《条例》规定,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超声医学上岗合格证书,超声诊断人员还应当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超声诊断人员的上岗确认程序按《福建省超声医学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技能考核管理意见》执行。

3、超声室必须建立育龄妇女检查专项登记制度。各医疗保健机构对孕妇进行孕情超声检查时,严格遵守各项法律与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要求有两名B超技术工作人员或有一名B超技术人员和一名其他医务人员在场,非超声检测人员不得进入超声诊断室,无关人员不得围观。并按要求登记建档,需登记孕妇姓名、年龄、住址、孕产次、孕周、检查原因、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事项,准确、真实地做好记录、双签名并妥善保管。操作人员不得透露或暗示与胎儿性别有关的任何信息,检测报告中不得含有胎儿性别内容,否则视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

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一律不得利用超声诊断仪或其它技术手段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妇幼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律不得超执业许可范围对孕妇进行胎儿及孕情超声检查。

5、对怀疑胎儿可能有遗传性疾病等医学上确有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应当由具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结果或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到省卫生厅审批的具有胎儿性别鉴定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性别鉴定。

三、全面实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报批制度,严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1、开展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及人员由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审批程序按《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执行。机构必须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引产技术服务项目,具有必备的急救设备和措施;手术人员须具有注册执业医师资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该证书有效期3年,期满应重新考核批准后才能继续执业。

2、凡开展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制定本机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制度。并实行手术审批制度,术前需经主管医生、科主任、分管院长三级审批后方可实施。

3、对孕14周以上人(含14周)工终止妊娠,做好分类管理:

(1)对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查验并保存受术者由省卫生厅指定的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前诊断结果或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医学鉴定证明方可实施。

①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②胎儿有严重缺陷;

③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上述情形③为保护孕妇生命安全需要紧急终止妊娠的,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或由医疗机构出具的有三名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签署的“确需终止妊娠”医学诊断结果后,经科主任、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在手术后48小时内向其所在地县(区)级卫生局、计生局报告。

(2)对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已婚者,必须查验并收取其由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同意终止妊娠证明》(若由乡级计划生育机构的人员带领,带领人员需出示计生办证明,同时在手术单上签字负责),出示身份证原件并登记身份证号码后方可实施;未婚者,必须查验能证明其未婚的证明材料(如户口本和未婚证明等)并收取复印件后方可实施。

4、未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终止妊娠手术。医务人员发现妊娠妇女为选择胎儿性别要求终止妊娠的,应予以拒绝,并报告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四、落实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合理使用终止妊娠药品

1、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主要指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甲酯栓以及获准生产和销售的其他人工终止妊娠药品。

2、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人工终止妊娠的药品。

3、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仅限于在依法获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经批准开展产科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正常使用催产素药物除外。任何单位不得为药品零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未依法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代购人工终止妊娠药品。

4、获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凭处方调配、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严格遵医嘱发药,并建立处方档案。人工终止妊娠药品要有专人专帐保管,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保管和使用记录。每月核对一次终止妊娠药品出入库数量,并记录核对情况。购进和使用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应当在依法取得资质的注册执业医师指导和监护下使用。禁止其他人员开具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处方。医疗保健机构要每季度组织检查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情况,检查结果要经相关科室主任、分管领导确认签字存档。

5、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机构应当为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者建立完整的档案。档案包括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通用名称、批号、用药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发(取)药时间、使用量、主管医师、药剂师及有资格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意见书或者有关证明等内容。

五、认真执行信息统计和报告、通报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沟通

1、开展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认真记录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并发症的原始资料,并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等登记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于每月5日前向辖区内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报送(含市直单位和驻莆部队)。受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汇总相关资料于向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同级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同时,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出相关数据,与妇幼卫生报表的数据核对、衔接。

2、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等登记表,记录项目要真实、完整,故意漏、错项,造假、谎报和瞒报,视为出具虚假证明行为。

六、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司其责。卫生行政部门要把打击“两非”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制订计划,定期督查,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打击“两非”领导工作机制,把工作落实情况和监督措施作为计生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负责“两非”案件的查处和执法监督。

2、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举报电话或举报箱,对举报的有关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对涉案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如发现本单位有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要提供书面材料,于24小时内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知情不报者,要依法追究领导责任。

3、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要作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重点,对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从事“两非”的案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进行处罚。对从事“两非”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有关规定,吊销当事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调离当前工作岗位,并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对涉案的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妇幼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介绍怀孕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一经发现,视为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予以重罚。

记录完毕

第四篇:全县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8号令)、《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省政府218号令)和《黄梅县关于规范孕产管理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的通知》,切实有效降低我县出生婴儿性别比,根据鄂政办发[2004]167号文件通知精神,决定从2005年元月起到2005年7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专项整治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中央和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严厉打击利用B超和其他技术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使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一)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决依法查处一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达到“处罚一批人,教育一大片”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孕情跟踪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控比工作的七项制度。

三、工作重点

(一)查处的重点对象。

1、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2、个体诊所、非法行医者鉴定胎儿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手术和使用药物为孕妇终止妊娠的;

3、介绍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4、符合《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怀孕的妇女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

(二)检查的重点单位。包括县乡服务站、全县所有的医疗单位、个体诊所、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药店等。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2005年元月)。

1、宣传发动,形成依法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的浓厚舆论氛围。各乡镇要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大力宣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要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要对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独女户、双女户予以大力表彰,宣传他们少生快富的事迹。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在全县营造关注和参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良好舆论氛围;

2、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县乡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张贴举报公告,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检举,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举报一例非法鉴定或非法引产查证属实后,给首位举报者奖励5000元。

3、调查摸底,掌握案件线索。

(1)各乡镇要摸清2003年元月1日以来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二孩《生育证》妇女的生育情况。特别要对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未生育的,以及2003年元月1日以来有人流、引产史及有孕在身的育龄妇女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一式三份,县、乡、村各一份,从中掌握“两非”案件线索;

(2)调查孕情,发现线索。各乡镇要对村级上报的孕妇花名册逐一核实,特别是符合政策怀孕14周以上胎儿去向不明或自报流产死亡的对象要进行跟踪调查;

(3)卫生和计生部门要对全县所有计生服务站机构和医疗单位的妇产科、B超室、个体诊所2003年元月1日以来进行三查,查门诊日志、查人流引产手术记录、查B超检查记录、摸清人流引产手术和B超检查对象名单,看人流、引产对象是否有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通过“三查”,从中发现“两非”案件线索;

(4)检查终止妊娠药品销售市场,看是否有违规经营的情况;

(二)立案调查,依法依规处理阶段(2005年2月至4月)。

1、各地要根据调查摸底、群众举报取得的线索,进行有关调查取证;对有嫌疑的,按有关程序进行立案;

2、有关当事人是党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按规定进行立案调查。有关当事人涉嫌遗弃、溺杀女婴的,交给公安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3、经调查取证属实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党员干部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非法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非法为政策内的孕妇终止妊娠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3万元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给予降薪或撤销职务的行政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或解聘的行政处分,并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第五篇: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性别终止妊娠责任书

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卫生院

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性别终止妊娠

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计划医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鉴定

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根据县局要求,特制定《XXX卫生院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责任书》。

一、组织领导

1、由院长XXX同志为规范计划生育医务行为第一责任人,依法加强对妇产科和B超室及临床检验等相关科室的管理。

2、认真落实规范计划生育医务行为的各项管理制度,每月开

展一次对上述科室进行的监督检查,并将《孕妇分娩情况登记表》、《引产、人流情况登记表》、《孕妇B超检查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按月装订,保存时间至少一年以上。

3、单位要组织院办(医务科)、妇产科、B超室、检验科、药

剂科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意识,单位负责人并上述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签订相应的规范计划生育医务行为责任书。

二、职责与责任

1、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和B超诊断等专业技术人员对病人

提出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终止妊娠的要求应严辞拒绝。

2、妇产科、B超室等科室应设置禁止非法医需要鉴定胎儿性

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警示标志。对相关管理制度应悬挂上墙。

3、对孕妇进行超声检查,一律实行B超孕检登记备案制度。

在对孕妇进行B超检查时,必须按《孕妇B超检查流程图》进行,并有两外B超医生签字和孕妇签字,且如实登记孕检妇女身份证

号、计生证号、具体居住地、怀孕时间等详细记载,不得漏项。

4、对需要实施人工终止妊娠的孕妇,必须凭县计生委开具的证明方可施术,严禁先施术后补证,否则一律视为无证引产。引

产的孕期界定为14周(不含14周)。所有人工终止妊娠对象应建立

规范的辅助检查、医生诊断书和施术情况、胎儿性别等综合病案。

5、严格实行凭证生育制度。接纳孕妇分娩时,要认真查验孕

妇的身份证、《生育服务证》或《生育证》,并做好姓名、身份证、住址、生育证号、计划内外、胎儿性别、孩次、接诊医生等有关

情况的登记,予以存档备案。接收无证分娩的孕妇时,如遇特殊

情况不能及时通知计生部门的,事中须将有关情况登记清楚,事

后24小时内必须通知乡计划生办。

6、规范人流医务行为。对14周以下需要人工流产的孕妇,要认真询问其婚姻、生育情况,并做好登记。严禁对政策内怀孕的孕妇实施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药品只限对难流产人员作辅助流产时使用。

7、规范《登记表》中的孕期书写。对引产、人流、B超检查的孕妇孕期时间一律以周为单位进行填写,禁止出现孕期3个月

等不规范登记行为。

三、奖惩办法

1、凡对违反计划生育医务行为,对孕妇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终止妊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奖励5000元,且为举报人保密。

2、依据有关《规定》,医务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医务行为,非法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的,以及不按规定进行索证登记报告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罚款,对主要负责人予以降级降薪或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或解聘的行政处分,并依法吊销执业医师证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孕妇分娩情况登记表》、《引产、人流情况登记表》、《孕妇B超检查情况登记表》以及终止妊娠病案内容登记不全和不规范的,对接诊医务人员每例罚款50元,罚款一律由个个承担,同时取消当年评先、晋升资格,并上报县局生局,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罚。

院负责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字):

二0一三年二月十日

下载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