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条件下中国奶制品行业的营销研究-开题报告
当前条件下中国奶制品行业的营销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07市场营销李波 2007030529
指导老师 邓琪2010 11月3号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奶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12.88%。4月26日,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发布2010年一季报称,其营业收入达到70.14亿元,增幅37%;净利润达1.25亿元。此前不久,北京三元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因为整合三鹿资产后市场投入急剧增加而导致亏1.28亿元,但其营业收入达到23.8亿元,较去年同期14.1亿元增加9.7亿元,增幅高达68.3%。光明乳业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9.43亿元,同比增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7.2%;净利润1.8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在2008年,受行业危机影响,光明乳业亏损达3.19亿元。中国的乳业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奶制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以超过15%的增幅增长,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仅为7.6公斤,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公斤,欧美则达到了300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有
着较大的差距。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我国奶制品消费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液态奶,预计年增长率可达40%。中国奶制品市场与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因为政府“大农业经济”的重点扶持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国内外无数奶制品行业英雄竞折腰。毋庸置疑,中国奶制品市场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
(二)、课题可行性分析:
第一,本人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有那个专业水平可以研究 第二,本人所在学校有收藏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都可以供我查阅。
第三,现在的奶制品行业在我国很热门,有很多学者,机构在研究,对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第四,我国很重视奶制品行业的发展,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奶制品行业;行业现状;行业问题;营销趋势;未来战略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奶制品行业的现状;其次,分析了中国奶制品行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消费者信心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盈、利模式问题等;最后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一些营销方式和策略和要素进行了探析,对未来的战略给出了初步的阐述。
第二篇:中国彩电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中国彩电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彩电行业概况
第一节 彩电的基本情况
一、彩电分类
二、彩电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彩电业对我国制造业意义
第三节 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二、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三、我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预测
第二章 彩电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状况
一、彩色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二、彩电产业转型加速
三、彩电行业发展分析
四、自主创新引领我国彩电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彩电行业变化情况
一、影响行业发展因素
二、彩电行业三年内完成结构调整
第三章 彩电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彩电市场发展现状
二、彩电市场用液晶显示屏主流规范出台
三、全球化之路逼迫中国彩电进行深层变革
四、国产品牌仍是彩电市场主力军
第二节 国产彩电与外资彩电状况
一、国产彩电以价值战对抗外资价格战
二、外资品牌低价冲击彩电市场
第三节 彩电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节 彩电企业发展分析
一、国内彩电企业盈利分析
二、彩电企业直面资源整合大考验
三、中国彩电企业力破专利费反倾销阴影
第五节 中国彩电品牌发展分析
第四章 彩电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彩色电视机产品产量
一、彩色电视机产量分析
二、家用影视设备制造经济运行分析
三、彩电分区域销售情况
第二节 彩电进出口统计
第五章 彩电相关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彩色显象管市场分析
第二节平板显示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液晶面板市场分析
一、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分析
二、我国液晶面板技术现状
三、液晶电视应用下的玻璃基板现况
四、液晶面板欲借税率调整打通产业链
五、液晶面板生产设备投资预测
第六章 彩电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背投电视市场分析
一、背投电视发展现状
二、背投电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节 CRT彩电市场分析
第三节 液晶电视市场分析
第四节平板电视市场分析
一、平板电视终端市场分析
二、中国平板电视产业进入整合时代
三、平板电视消费全面推向高清时代
四、平板电视销量预测
第五节 等离子电视市场分析
一、等离子电视行业发展现状
二、国内等离子电视产业规模预测
三、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预测
第六节 数字电视市场分析
一、数字电视加速推进
二、奥运助推数字电视发展
三、数字电视发展趋势展望
四、中国数字有线电视用户预测
第七章 彩电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彩电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彩电市场竞争现状
二、竞争天平偏向国产彩电
三、节 能降耗成为平板彩电竞争的新焦点
第二节 彩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彩电市场格局分析
二、彩电业政策与技术竞争分析
第三节 本土彩电与外资彩电竞争
第四节 彩电企业竞争分析
第八章 彩电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长虹
第二节 康佳集团
第三节 TCL
第四节 海信集团
第五节 海尔集团
第六节 厦华
第七节 创维集团
第八节 三星
第九节 松下
第十节 索尼
第九章 彩电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 彩电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第二节 我国彩电企业营销策略及战略创新
一、企业战略概念
二、我国彩电企业营销策略的SWOT分析
第三节 彩电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第四节 中外彩电战略分析
一、洋品牌彩电中国战略大调整
二、国产彩电尚需掌握核心技术
第十章 彩电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彩电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彩电市场走向分析
一、彩电销售量预测
二、全球彩电行业流行趋势
第十一章 彩电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彩电业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彩电行业面临挑战分析
二、彩电业面临机遇分析
第二节 彩电行业投资分析
一、IPS硬屏技术液晶电视成为彩电行业新宠
二、家用电器行业投资策略
第三篇:汽车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汽车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哈尔滨华德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0893123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交通运输 是否外聘否题目名称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一、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发展方向 目的及意义:随着中国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提高,中国的汽车产业,尤其是家 庭轿车的产、销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家用轿车以其快速、方便、舒适、小巧、实用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城市交通运输中不容替代的一族。它不仅解决了 “行”的问题,还实现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旋律,扩大了人们活动和工作的空间和 时间,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家用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 量逐年增加,年销售量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对于轿车生产厂家来说, 通过了解购车者如何学习、收集信息、评价和购买决策的过程以及对购车者行为有 影响的诸多因素,可以更有效的针对购车者的行为来制定营销策略。发展现状:国外当代购买者行为的研究正处于变化与发展的时期:(1)就研究范围与方法而言,西方购买者行为研究朝着更广更多样化的方向发 展。在 1960-1990 年代按市场经营的观点,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购买者行 为;近年来英、美学者偏向于从广义的范围,按生态学的观点,从整个环境资源角 度分析研究人类消费行为,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运用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 学、技术科学相结合、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相结合、新兴科
学与传统科学相结合开 展研究(司金銮,2001),特别是新涌现的阐释主义方法、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跨国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2)就研究层次而言,西方购买者行为研�1�7�1�7�1�7通常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在宏观层面上,购买者行为与消费生活方式概念相联系,通常是对消费群人口统计 特征及消费行为特征的描述,这类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在微观层面上,消费 者行为则通常与消费者认知、态度、购买意愿以及决策过程等具体购买行为相联系, 倾向于对消费者在具体的信息沟通、购买决策、产品使用、品牌态度等方面的行为 进行解释和说明,多属于解释性研究。哈尔滨华德学院(3)就研究路线而言,西方购买者行为研究的路线多采用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 两种研究方法。实证主义认为购买者购买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可以分阶段研 究,对购买者感知、认知、学习、态度、决策、反馈过程进行切分式研究(Loudon, 1993);阐释主义认为购买者行为是受情境影响的,不存在共同的行为规律,只能把 购买者个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才能理解购买行为特征(Douglas B Holt,1997), 但是,这种研究路线受到研究者自身的水平和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得出比较客观的 结论,因而尚未得到普遍运用。(二)国内研究现状 十多年来中国购买者行为的研究,尚属一种学习型的研究,特别是本土化研究 学者及研究理论方法的缺乏,使得我国对中
国购买者的本土化研究相对匮乏。(1)从中国购买者研究史来看,国内学者对中国购买者行为研究的关注,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而这些学者大多是香港和台湾的学者,他们更关注对大陆、香港 及台湾三个地区消费者的比较研究;对中国购买者行为特征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 购买者生活方式的研究(Oliver H M Yau,1994)、中国购买者研究方法的研究等(杨 中芳,1997)。而大陆学者对中国购买者的研究,是从 1999 年,卢泰宏教授开始招 收第一批“购买者行为与中�1�7�1�7�1�7营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致力于采用本土化的方法研 究中国购买者行为开始,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就中国青年一代生活方式、购买者气 质行为模式、中国女性购买者自我概念等方面进入了深入研究。同时本土学者还对 礼品购买行为、面子影响购买行为、人际传播影响购买决策行为等方面开展研究及 中国购买者研究方法的试探性研究,其核心是摆脱西方购买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 法套路,寻求适合于中国购买者社会和文化心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购买者特 有的行为模式。(2)从近年来研究热点与趋势看,中国购买者研究呈现:考虑更加实际的分析 单位,被分析的对象更加具体明确,有显著的细分特征,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家庭购 买单位、参照群体或族群上。例如,(某地区)青年购买者行为研究、SOHO 族研究、大学生购买行为研究及独生子女购买行为研�1�7�1�7等;考虑特定行业或产品的
购买和消 费,而不是一般的行为。例如,房地产购买行为研究、汽车购买行为研究、手机购 买行为研究等;对跨文化购买者行为研究的力度加强,研究突破国界。例如,中西 方汽车购买行为的比较研究、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等;预测购买者行为 成为学者们追求的主题;运用集成化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方法对购买者行为进行研 哈尔滨华德学院 究,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购买 者行为模型研究从确定性建模向随机性建模发展;更加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 为研究,如:网络购买行为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等。可见,对中国购买者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领域都存在着空白。中国购买者行为本土研究需要在理论上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购买者行为理论,在方法 上�1�7�1�7寻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本土化方法。哈尔滨华德学院
二、论文基本内容 1.家用轿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企 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荃础,近年来家用轿车消费的井喷式增长正是由于国内经济环境 和轿车消费环境的改善才出现的。对于任何一个力图进入家用轿车市场的企业来说,一 系列的营销环境因素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其中包括经 济、政策、消费环境等宏观营销环境和竟争者、顾客等微观营销环境。2.购车者的一般行为特征。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
水平和私人轿车市场的发展态 势下,私人轿车的消费者呈现出很多明显的独特的消费行为特征,其中包括当前消费者 的购买动机、收入对轿车需求的影响、对渠道和服务的要求、购后的顾客满意等诸多方 面.本章首�1�7�1�7�1�7从目前我国私人轿车市场中消费者的一般特征入手进行研究。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包括购车影响因素、消费者注意力转型、消费者付款方 式比较、消费者个性选择、汽车产品口碑影响。4.基于消费者家用轿车购买行为的营销建议。对策建议方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入手:首先,品牌营销。要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品牌汽车时,不仅仅是选择了品牌的质量、功能、售后服务,更多的是这一品牌的文化内涵。其次,汽车产品设计。主要是安全设 计和外型设计。再次,服务营销。主要从服务态度、水平和售后跟踪服务两个方面来讲。哈尔滨华德学院
三、研究方法 完成本课题所需要的工作条件主要有,工具书、资料书、期刊杂志、计算机、实习调研。我的解决办法是,充分的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和论文导 师的指导以及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影响购买者行为的因 素。最后,利用大四上半学期的实习机会,认真的工作、仔细调研,进行实证分析,提 出针对购买者行为的家用轿车营销建议。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1、2周2、整理资料第3周3、写论文第4-8周4、指导教师审核、论
文修改第9周5、毕业论文答辩准备及答辩第10周哈尔滨华德学院
五、主要参考资料
1、韩学春.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和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的探讨.汽车工业研究.2002 年08期
2、李曼莉.《汽车市场、汽车超市、汽车商场、4S 专卖店谁取代谁?还是消费者说 了算》.网易汽车.2010 年1 月4日
3、蒋雁.中国汽车行业营销渠道的创新方向.营销管理.2008 年第二期
4、[美]科特勒·阿姆斯特朗著.赵平,王霞等译.市场营销原理[M].上海:商务 印书馆,2003.763
5、吴泅宗 王奕俊 《中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格局的动态特征分析》.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2004。21-420.6、熊国钱《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中国轿车营销模式选择的评价》博士论文
7、康灿华 姜辉 跨国公司在华汽车营销模式研究.武汉理丁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4(08)..8、滦志强 张红《汽车营销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2 月第 1版
9、俞国方 贺继红.汽车营销模式的变革与重构.业时代2006(26)
10、徐红明,“赢”销“80 后”:他的地盘你做主[J].新营销,2006(12):20-22 刘娜,张士卿.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6.11
11、曾智,丁家永.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研究与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8.10
12、王建平.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5-280
13、郭妮君.奢侈品品牌资产研究[D].上海:复旦
大学,2008 �1�7�1�
7、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第四篇:小组合作下的转化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研究
开题报告
石莲子中学课题组
一、目的意义
在全国课改的大环境下,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建设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从理念走向了行动,从模仿尝试走向了有序运作,从关注形式走向了关注实效。如何使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来,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个班级往往还存在一部分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业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偏差,课堂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能自主获取知识、不能和别人有效交流、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学习消极被动。部分学生心理表现异常: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猜疑心理;有的出现厌学情绪,早早辍学。学困生的存在已经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建设的一大障碍,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为教育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这些都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现有1200名学生,学困生占到20%左右,学困生的转化是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到一种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策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个性品质健康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转化学困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的研究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可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和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的是在1978年以后。钟启泉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治疗、教学论和性格分析等各个角度揭示学困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略。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波在《教育心理学》 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针对病因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造成学困生的成因,并指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包括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重点已从学习困难的原因转变到通过教育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态以便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课题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有效帮扶策略、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应,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必要的手段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其知识与能力是可行的。
2、哲学理论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他们课堂学习效益。
3、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他认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来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5、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法指导,这是转化学困生进步的有效举措。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以集体力量带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互相排斥,这样的学习团体才能带动学困生的共同进步。
三、课题的基本界定
(一)基本概念界定
学困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达不到教育目标要求的学生。其构成要件如下:第一,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是个别的,是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学困生转化:是指通过对学困生的心理干预诱导和知识帮扶,改变其在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使其在学习中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学业成绩达到正常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是指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有效帮扶,使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和学业成绩接近或达到其他成员的正常水平,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和正常实施。
(二)研究范围
本课题研究范围:
七、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干预诱导改变其心理脆弱、自卑,缺乏自信心,易形成挫折感和抵触心理的心理特征,使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正常合作学习与交流。
2、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对学困生进行系统的帮扶,使其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上取得进步,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其学业成绩达到正常水平,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通过对学困生的帮扶转化,使学困生能达到其他学习成员的正常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水平,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应,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通过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策略,使我校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学困生的不良心理表现
学困生的不良心理表现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差异性。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如学生的焦虑情绪、自卑心理、排斥心理、性格叛逆等。同时针对学困生各种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建档归类,为后期的帮扶转化做好准备。
(二)、研究学困生不良的学习行为表现
学困生学习上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为学习行为习惯不良,比如:不能有效听讲,不能主动和同学交流,不能积极和教师互动,不能及时有效完成作业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困生有哪些不良的学习行为表现,同时根据学困生的这些不良表现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的行为表现找出教育帮扶转化的有效措施。
(二)从内外两个方面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从自身方面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胆怯,有自卑心理,学习缺乏信心,学习方法不正确,课堂学习自制力差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学习困难形成的内部原因。
2、从外部环境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从小组建设方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不符和教育规律导致小组构建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更加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听评课和知识测评等方式对研究对象班级的小组建设进行评估,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看其是否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2)、从教师层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疏于感情投入,给学生过高的学习压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听评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论证,看其能否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关注到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在充分调研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学习或培训。
(3)、从家长家庭层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家长素质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残缺或再婚家庭,留守儿童等因素是导致学困生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学困生的家庭背景,看其是否有以上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不良。
(三)对学困生有效帮扶策略的研究
1、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建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案;通过心理教育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语言,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从而让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2、从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困生帮扶措施
(1)教师帮扶 建立师生帮扶机制,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帮扶。通过个别谈话、举办讲座等方式交给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讨论、交流、展示、评价,以此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生生互助 科学构建学习小组,优生与学困生合理搭配组合,通过组内互助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建设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是否科学符合教育规律,直接影响到学困生的转化,反过来学困生的转化也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充分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1)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论证尝试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2)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调研、组织听评课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尝试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尤其对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给与积极的恰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案例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之处。
4、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5、行动研究法
结合理论学习对实践经验进行例行提升和反思,以此指导修正教育行为,并付之新的实践,在此基础上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指导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档案,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做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行为表现,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3、通过听评课和知识测评等方式了解实验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情况。
4、以听评课为主要方式评估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阶段成果形式:课题实施方案 学困生心理表现形式、行为表现形式调查报告,教师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高道泰 孙崇霞 秦洪波 刘夫海
1、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语言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诱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研究。(2016年4月-2016年5月)
2、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论证尝试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2016年4月—2016年5月)
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调研、组织听评课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2016年4月-2016年6月)
4、实施科学有效的知识帮扶,为学困生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2016年5月-2017年4月)
阶段成果形式:研究论文,研究案例,中期工作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7年5月至6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高道泰 孙崇霞 秦洪波 刘夫海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修改撰写课题报告 阶段成果形式:案例集,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课题组成员教师业务素质较高,都是学校骨干教师,研究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科研能力强。学校有专职心理咨询师,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图书室藏书丰富,网络资源共享。因此本课题具备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软件硬件条件。
1、理论上可行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进行深入剖析研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师帮扶等活动方式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的学习心理达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以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设。
2、实践上可行
本课题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的表现、成因的调查再到教育转化活动的开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学校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3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学校有着健全的教科研规章制度,教科室具体领导督促,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年终教师考核(2)师资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一个整体素质高、科研能力强、优势互补的科研团体。(3)经费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十、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
1、课题组第一负责人:王德明 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的调度
2、课题组第二负责人:王锋 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组织评价
3、课题组核心成员:
高道泰
调查资料整理,学困生表现及成因研究
孙崇霞
负责对学困生心理教育方案的研究
秦洪波
个案研究,阶段总结
刘夫海
提供理论支持,资料收集整理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形式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成果形式:调查报告、阶段总结、研究论文、开题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6年4月。
2、实施心理教育方案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通过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教师帮扶使学困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果形式:研究论文、中期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月。
3、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成果形式:学困生转化案例集、研究论文。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4月。
4、研究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6月。
第五篇: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我组《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经总校及一高各级领导的审核,与2013年11月1日正式开题,现将我组该课题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改革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标”的颁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另外当前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受的信息量已经大大超过以前,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所以学生急需有一套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决定通过实践摸索的方式尽快找出一套这样的学习方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现状
甘肃省开始新课改已经两年,各级教师前后经过了网络及在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等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经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的锻炼,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也发展了学生对物理学科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与探究模式发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无不为下一步实验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而且我校学生主要以底子教好的优秀学生为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贯彻执行力度较强,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教好的实验对象。
然而目前学生学习的方式仍然以被动的接受为主,课后主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册或练习本上的作业为主,没有时间去了解知识的背景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学生的任务也没有难易差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却要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许多同学反映作业量太大或难度太大,每天总是在做作业,甚至晚上要熬到一两点,最后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有许多老师也仍然是“学生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没有意义的作业,却忘了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组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建立统一的高效灵活多样的课后任务体系,该体系可以凸显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
3、形成一套积极的课堂反馈体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能够快速的掌握。
四、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际意义
1、减轻学生的任务量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发旧知与新知之间矛盾,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提出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搜寻资料,自主探究,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习题练习量,重视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的应用性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往往能够在学生思考或动手的过程中实现习题无法实现的知识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不在是一门枯燥的理论学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知识的应用不应该只停留在习题的解答上,当把一个物理规律放在实际生活中思考时往往能够使学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见解。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选取3个班作为实验以象。实验前先进行实验前检验,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实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反复论证。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申报课题,组织理论学习、培训,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开展研究阶段,1月两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实验数据图表、教师教学反思集、学生课后作业集、身边的物理知识等。
3、总结成果阶段(2014年4月——2014月6月)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成果,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
六、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组长:陈召辉全面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组内成员分工:
许福善:负责从网上或课外资料上收集整理配合每节课的有助于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同时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课后的任务及阶段性的评价体系。
赵强:负责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完成研究报告。
七、条件和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均为高一物理组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经验,曾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严谨,有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奖惩办法。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通过了总校课题组的评审,和一高教研组批准并已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