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

时间:2019-05-13 15: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

第一篇: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

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

四川籍打工妹庞某是省妇联长期帮扶的外来务工妇女。2000年,庞某离异后因生活所迫携幼子从四川省来西宁打工,不料,在西宁市一家私人加工厂工作中被电灼伤致双前臂截肢,造成二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事故发生后,为尽快治病,她不得已接受了该厂以废铁及部分设备作价抵押的赔偿。后因昂贵的治疗费用,生活不能自理,生活面临巨大困难。省妇联、省法律援助中心为她提供了法律援助,追索人身损害赔偿十余万元,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她的医疗费和基本生活费用。

庞某身为残疾人,遭遇了身心痛苦,但身残志不残,积极乐观向上。十年来,省妇联持续关注和帮扶她和她的家庭,无数次的雪中送炭,贴心服务。2005年,在得知其儿子无法入中学,面临失学的困难时,省妇联积极协调解决上学难问题,孩子不但入学并且按特困生对待,减免了学杂费,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儿子在沿海城市务工多年,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期间,省妇联考虑到她独自带儿子生活的艰辛,时常给予她一些物质上的帮助,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早日找到依靠的臂膀。2003年,庞某重组了幸福家庭,丈夫吃苦耐劳,靠木匠手艺挣钱养家,庞某靠背运垃圾填补家用,2004年,他们有了乖巧的女儿,女儿虽年幼,但已力所能及的帮助妈妈干些家务活,非常的懂事和乖巧。近期,省妇联、城东区妇联又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协调区教育局,帮助其女儿就近顺利入学,使她再次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社会关爱的力量,而从她的眼神里,从她一家人自食其力、其乐融融,不怨天尤人的生活态度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流动妇女及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让我们倍感欣慰和鼓舞。

近年来,省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对流动妇女儿童的帮扶号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不断加大维权网络建设,通过妇女维权服务站、12338妇女维权热线及多元化的法律援助服务,为广大妇女办实事、做好事,同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省外建立“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努力保障了广大流动妇女儿童平等享受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让身处异地的我省务工妇女和来我省务工的外籍妇女,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近日,巴南区妇联接到一个电话:反映一个年轻女子在下河

码头要跳江自杀。接到电话后,区妇联副主席江沙立即带领妇联维权干部赶往现场。

经了解该女子是我区一民营企业的一个外来打工妹易XX,因

为感情问题对生活失去信心,想跳江自杀。妇联两位同志了解情况后,对易XX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工作,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告诉她,如果有什么具体困难可随时到区妇联寻求帮助,并亲自送她回到单位的宿舍。第二天,区妇联还专门联系易XX所在单位的领导,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照顾她。目前,区妇联的同志主动打电话问她目前的情况。她非常高兴地说:“现

在她过得很好,工作也很顺利,并非常感谢区妇联对她的关心,巴南区妇联就是她的娘家人”。

从和凤中学出发,我们沿着农村的乡间道路徒步走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刘佩同学的家。从她黝黑的皮肤,瘦小的身体,还有长着老茧的粗糙的双手中,我们看到了她生活的艰辛。

25岁的川妹子温顺兰,有着一张圆圆的孩子脸,总是带着微微的笑容。谁也想不到,她才刚刚与白血病进行过殊死搏斗。

由于家境困难,温顺兰15岁的时候就来到广东打工。2001年,她经老乡介绍来到了东莞市某鞋厂工作。两个月后,她的身上开始出现紫斑,后来越来越多,而且还吐血。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白血病。这时的温顺兰身上只有工厂两个月发的200元钱,而治病最起码要数万元。哪里找钱治病呢?

温顺兰的丈夫为了给妻子治病,开始四处借钱,寻找能够救助她的办法。他还前前后后20次跑到东莞,要求工厂补偿医疗费。因为,温顺兰怀疑自己患病与工厂的胶水有关,由于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工厂在支付了1万元医疗费之后就将他们拒之门外。

正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温顺兰住院时认识的一位省女子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高丽,一直安慰鼓励温顺兰,并资助她,还向她介绍了省妇联的法律援助。

法援中心马上决定帮助她,并由法律志愿者陆律师代理了这个案。他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省职业病防治院和市防疫站的证明,并及时申请仲裁员组织调解,提出补偿费的调解要求。这时,厂方才正视这个问题,考虑到如果温顺兰的病被证实为职业病要负担更大数额的赔偿费用,最后同意支付2万元。时光倒退到两年前,庞启碧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残疾人。尽管没有坐在轮椅上,没有拄着拐杖,但失去双手的痛楚令她面临绝望和尴尬:法院判决执行不了,生活无法自理。

5月12日,见到记者时,庞启碧一脸无奈地说:“孩子面临失学,连饭也没得吃了。”

2000年5月,在众多从四川来的打工妹中,庞启碧应该算是一个幸运者,没费多少工夫,男友张某即给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西宁市城东鑫隆综合加工厂配电室(下称加工厂)工作。这本是一种纯技术活,需要懂得一定的电工知识,但从未接触过电工技术的庞启碧还是很高兴地去上班了。毕竟月工资800元,对于一个打工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期间,庞启碧并未和加工厂签订劳动合同。2001年10月25日早晨,庞启碧上班时发现电表不正常,即按照当初进厂时厂长马树军所教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却被高压电击倒在地昏迷不醒。后被同事张某发现,与他人一起将庞启碧送到解放军五三六医院治疗,终因伤势严重,双手被截去,造成终身残疾,花去医疗费11596.27元(其中加工厂支付10096.27元)。

悲剧的发生,使庞启碧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正在上学的儿子今后的生活如何照管?一切的一切使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了。而加工厂厂长马树军又提出私了此事。几番协商后,庞启碧终因生活无法维持,且无钱继续治病,于2002年1月1日,与马树军签订了一份《伤残补助协议书》。约定:加工厂因无力支付庞启碧伤残补助金,马树军及合伙人夏生国愿以加工厂作价8万元抵押顶给庞启碧,作为庞启碧终身医疗费、生活费及因伤残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庞启碧有权对加工厂的设备进行变卖、转让等。

2002年2月初,西宁市政公司八一路养路段称加工厂用地是马树军租用他们的,且房租已经到期,要求庞启碧交清一年2.2万元的房租,并尽快搬离。就在庞启碧搬离后,3月9日,加工厂被盗,除变压器外,其余所有物品均不见踪影,造成经济损失6万余元。剩余零星设备,庞启碧变卖后只得了2.05万元。孩子无钱上学,自己无人照顾,庞启碧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中。经人指点:庞启碧向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市中院)提起诉讼,称与马树军、夏生国签订的《伤残补助协议书》中废铁三吨及部分设备作价8万元,经他人评估后抵顶物品价值不到 4万元,属于欺诈性的协议,要求法院判决加工厂赔偿其伤残损失。

3月12日,庞启碧向市中院提出伤残等级鉴定。3月20日,市中院技术处经鉴定庞启碧为二级伤残。与此同时,还对此案进行了审理。于5月 15日,一审判决加工厂除已付费用外,还应赔付庞启碧伤残补助等费用共计170893.96元。

“这个官司我胜了,但至今却拿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执行款。”庞启碧说,2002年7月底她向市中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迄今为止,两次执行只得到了3350元。

市中院执行局负责人说,庞启碧的遭遇值得人们同情。但就本案来说,法院执行的赔偿主体应该是加工厂,而不是马树军个人,协议中马树军及合伙人夏生国将厂子抵顶给庞启碧,标志着执行主体的不复存在,执行也变得困难起来。同时他又说,他们已将庞启碧的事上报到省高级人民法院,希望能解决她的一些困难,这也是目前惟一的办法。

当好妇联娘家人 真情帮助外来打工妹

外来妹这个名词已不再新鲜,但谁又知道这些城市的弱势群体,在走进城市打拼时遭遇的酸甜苦辣呢?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妹们多是农村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汗水接近着梦想,也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为了帮助外来打工姐妹维护自身权益,今天上午,沈阳市大东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来姐妹法律服务中心,专为需要帮助的外来妹,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今年30岁的黄寨来自四川,六年前,她和丈夫一起来沈阳打工。从一开始为别人打工,到现在为自己打工,六年的经历里,有许多的不容易。

黄寨挺幸运,当她和丈夫俩人另起炉灶开起小饭店时,不少开饭店的法律问题,都有律师朋友支招帮忙。但更多的时候,打工妹们是遇到困难,有了委屈,却不知该找谁出主意。

今天上午,沈阳市大东区妇联联合大东区一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外来姐妹法律服务中心。从今天起,外来姐妹法律服务中心的13位律师,正式成为了大东区13个街道162个社区外来妹的法律顾问。对特困、残疾的打工妹,以及遭受家庭暴力或被拖欠工资的打工妹们,提供法律援助,免费进行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和民事纠纷调解等帮助。

外来打工族为沈阳做了不少贡献,咱们沈阳人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也是应该的。如果您是外来打工姐妹,想在这里寻求法律帮助,可以拨打大东区外来姐妹法律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885015

53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美少女来说,一条腿没了,手指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陈玉英欲哭无泪,甚至产生过轻生的的念头,每次都是好心人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简陋、朴实而又温馨,这是一户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农家。土墙已有许多裂痕,门框泛着黝黑的光泽,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室内是简陋的木制家具,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干净整洁中却透露着一种淳朴。虽然家里一贫如洗,宋蓉却一直乐观上进,懂事且多才多艺,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公司里的好员工。

10日那天,宋蓉和父母早早地就在门前等候,洋溢着一脸笑容的她,如平时一样活泼阳光,乍一看,一点也不像一个重病之人,略显苍白的脸庞,艰难挪动着的左腿,才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病人。然而宋蓉依然咬牙坚持着,只是跨过门槛时才让母亲帮扶了一下。看着这一切,所有在场的人员无不动容。

堂屋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这位接近瘫痪却又乐观向上的姑娘,见到公司领导和同事感到特别的兴奋,与大家欢快地交谈着。苏州市会议中心负责人认真询问了她的身体康复情况,代表公司员工送上了慰问金和礼物,希望宋蓉早日康复,尽快回到苏州工作。

每个人都被宋蓉的热情和乐观所感动,“这个孩子真让人舍不得,她真的很坚强,我们希望她早日康复!”在场的几名男子汉忍不住偷偷地跑到屋外抹眼泪,“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等着她回来团聚。”张咏忠哽咽的话语中,透露着无限的期冀。

意外骤袭

今年21岁的宋蓉,出生在秭归泄滩乡徐家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哥哥已于去年研究生毕业,在成都上班。父亲和母亲以务农为生,年收入仅有二三千元。

为了早日能帮扶家里,宋蓉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秭归县职教中心,所学专业为商务英语。2006年毕业后,她前往苏州市会议中心工作,在餐厅做服务员,生病前她在前厅部总台做服务员。

因为多次担任企业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人,公司大多数员工都认识她。“她平时待人诚恳,好学上进,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节目主持,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子。”朱颋告诉记者,但是2008年12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宋蓉头上。

2008年12月6日上午,宋蓉突然感到手臂发麻疼痛,本想第二天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然而,下午正在开会期间,宋蓉疼痛加剧,开始出现四肢麻木,失去知觉,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场的公司负责人迅速扶起宋蓉,急送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后经检查,宋蓉被确诊为脊髓4、5、6节处先天性血管瘤破裂。

大爱至上

“再晚来2个小时,任病情发展下去,有可能造成她呼吸困难,威胁生命安全。”

公司快速反应,积极协调各方统筹解决医疗费用,紧急为她做了手术,终于保住了生命,但也留下了残疾,行动不便。12月7日晚上,经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手术,终于挽救了宋蓉的生命,但是宋蓉下肢的正常功能已受到损伤。

从12月6日到7日的30多个小时里,为抢救宋蓉,会议中心黄董事长在6日晚上作出了不计代价、全力抢救的重要指示。7日中午,副总经理朱颋赶到医院了解宋蓉的病情,协调有关方面给予治疗帮助。在宋蓉家属不能从外地及时赶到的情况下,苏州市会议中心领导和宋蓉所在部门的领导一直在医院协助救治工作。得知宋蓉病情的同事们,已经不再区分部门、地域,争着守护在宋蓉的病床前。

由于宋蓉的医保卡、身份证丢失以后没有及时补办,给住院带来了很大麻烦。会议中心管理公司的黄伟7日下午赶到医院,协调社保部门帮助她快速办理了挂失手续。8日财务总监恽雪琴快速安排,为宋蓉垫付所需的医疗费用,保证了医疗不受费用影响。

多方呵护

涓涓细流,浓浓的爱。2008年12月6日以来,在苏州市会议中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面,不断有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流淌、不断有一个个爱的故事在演绎„„

宋蓉术后,脑袋里曾是一片空白,难以接受不幸的事实。当她醒来时,周围是公司领导那一张张亲切的脸庞,耐心的开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

8日上午,副总经理韩笑来到医院,迅速安排好护工。黄董事长和总经理室其他成员、部门经理先后到医院探望宋蓉。

前厅部的员工来了,他们要来陪一陪往日一起工作的、今天却在病床上的同事。餐饮部的员工来了,他们不顾自己一天工作的辛劳,自发地排班轮流到医院日夜陪护。员工餐厅的师傅来了,他们根据宋蓉的要求,代为烹制汤菜。更为感人的是,还有员工在家中烧好美味的营养汤菜送到宋蓉的病床前„„

12月9日,会议中心原董事长季志昕专程到医院探望宋蓉。苏州市国资委卢国柱主任组织市国资委全体干部职工并带头为宋蓉治病进行募捐。12月10日,卢主任携顾浩副主任亲自到医院看望宋蓉,并送上捐款31400元,“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宋蓉哥哥到苏州后,领导免费安排其在会议中心吃住。

同时,苏州市会议中心组织开展了捐款活动,帮助她办理了残疾人证,申请医疗救助,还多方募集医疗费用。

2年多来,宋蓉休养期间,公司和她依旧保持着劳动合同关系,按照规定支付相关报酬,公司领导与同事也多次不远千里来到秭归家中看望她。如今已累计有超过4万元的捐款送到宋蓉的手中。

第二篇:立足职能办实事 倾情帮扶促发展

包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

自包村大行动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对包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所包村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帮助所包村强班子、理思路、调结构、上项目、促和谐,先后无偿投入帮扶物款价值15万余元,竭尽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所包村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全力以赴办实事。累计投入价值约15.3万元款物,助推所包村经济跨越发展。免费提供价值6万元农药、肥料;争取市级扶贫资金5万元,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投资1.8万元,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8期次;赠送农业书籍200册;购置价值6000元的机动喷雾器8台,免费培训操作手4名;发放技术资料1000份,争取并实施了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二是发展经济促增收。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种、养、加”项目,积极指导所包村调结构、上项目。多方协调发展奶牛养殖项目一个,发展蔬菜基地1000亩,发展小麦良种繁育基地8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4500元达到2010年的5249元,增幅16.6%。

三是参与村务助和谐。选优配强强村富民的“带头

人”,选出了思路清、能力强、顺民意的村班子。及时送温暖体现党内关怀,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14户,发放慰问金4800元。帮助村完成计划生育后进村转化,赠送价值4300元电脑1台,用于完善规范计划生育档案资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加强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村庄“三大”包村工作重点,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积极为所包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所包村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〇一一年六月

第三篇:卢年初局长倾情帮扶贫寒学子李嘉欣

卢年初局长倾情帮扶贫寒学子李嘉欣

二月上旬,春寒还未退尽,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李嘉欣坐在自家门口,满面愁容。六年前,她的父亲因与母亲激烈争吵,一时想不开而跳楼自杀。母亲随即离家外出,至今杳无音信,嘉欣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在谢家铺租一间小屋做小菜生意,李嘉欣也转学到谢家铺中心校,祖孙三人,度日艰难。区教育局卢局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二月七日赶到了唐家铺乡古龙山村李嘉欣的家,当看到李嘉欣家的屋舍后,止步沉默了一会儿才走进屋内,卢局亲切地询问了嘉欣平时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为嘉欣捐赠了五百元助学金和书包文具等开学必备的学习工具,临走时还不忘鼓励嘉欣要意志坚强,叮嘱她孝顺爷爷奶奶,努力学习。

回到局里后,繁忙的工作接踵而至,尽管如此,也会在百忙之中想起小嘉欣家简陋的屋舍,想起眼神清澈乖巧懂事的小嘉欣,多次给李嘉欣打电话(通过其奶奶转接),询问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学习是否能跟上,并给小嘉欣讲了古代贫寒子弟求学的故事,以此来激励嘉欣。放下电话的卢局仍还挂心着嘉欣的学习,随即托人捎去三百元钱和几本课外读物。

转眼又是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卢局总是会打电话询问嘉欣穿得暖吗?吃得好吗?能安心学习吗?还托学校领导带去了二百元钱和过冬的衣物。

一年以来,卢局长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李嘉欣的学习与成长,他帮

扶助困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其他在教育战线同志,纷纷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艰难求学的贫困学子慢慢走出生活的困境。

第四篇:青海省妇联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纪实

青海省妇联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纪实 http://.cn2009年11月04日07:57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从“家”字入手做和谐文章,始终是妇联组织参与和谐创建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优势领域和重要途径。近年来,省妇联把“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放到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推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以和谐家庭创建的理念统领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约环保型家庭、美德在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提高了广大家庭的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幸福程度,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及省级美德在农家示范点65个、全国学习型示范社区6个、全国“绿色家庭”10户、有4人荣获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荣誉称号,共有44180户家庭被评为“和谐文明家庭”。家庭的和谐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祥和。

学习型家庭:创造美好生活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街社区祝方太和余昌桂老人一家围坐在一起,对新出版的《家报》进行点评„„,1995年7月份,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家报》在祝方太和余昌桂老人家面世了,从此,《家报》便成为全家人舒怀和练笔的一个阵地,一家人经常会聚在一起,探讨稿件的优缺点,也会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大讨论。祝方太说:“亲戚、朋友、邻居都称赞我们办的《家报》。”,除了创办《家报》外,他们家还有《家歌》,说起家歌《我爱我的家》时,全家人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互相体贴,互相关怀,同甘共苦,贫富相依,家给我情,家给我爱,家给我力量和希望„„”这个家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

近年来,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号召家庭成员参与学习,形成“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家家是学习之家、人人是学习之人”的家庭学习理念。各级妇联紧紧围绕丰富社区文化,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加强社区妇女之家建设,创办“爱心图书超市”、图书阅览室,定期组织辖区家庭开展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每天学习一小时行动计划”,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读书、用书。目前,全省有妇女学习示范点47个、学习型家庭12050户、学习型家庭示范户2645户。

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示范社区的西宁市城西区中华巷社区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了50多平方米、藏书达5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供居民学习。通过开展读书心得展览、读书经验交流、知识竞赛等,激发居民学习热情,夫妻共学、老少共学、邻里共学已蔚然成风。许多家庭积极主动投身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人学”带动“全家学”,推动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在西宁市深入开展。州地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点放在下岗职工家庭、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中,帮助这些家庭成员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更新劳动技能,坚定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节约环保家庭:呼唤绿色

我每次去买菜都带一个自制漂亮的布兜,既方便又时尚,还保护了环境。家住西宁滨河路小区的颜女士谈起自己创建节能环保家庭的体会,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身边的绿色,为环保做贡献„„”荣获全国“绿色家庭”称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张彦杰说,她把自家楼前一块近30平方米的荒草甸子,打造成一个供老人休闲、娱乐的绿色花园„„

“使用节水型洁具”、节能型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以手帕和抹布代替纸巾”、“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去年9月,西宁市、城北区妇联联合组织了“迎接绿色奥运、节能减排进社区、进家庭、全民齐行动”主题宣传活动。社区巾帼志愿者向过往群众赠送了环保购物袋1000个,并开展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社区群众还将自己收集的各类废旧物品自制的坐垫、手袋等节能用具进行了展示。省妇联向全省家庭发出倡议,呼吁每个家庭从点滴做起,以简朴为荣,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树立厉行节约的绿色家庭风尚。

“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与家庭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小庭院、家庭节能减排社区行动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妇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为建设生态省和节约型社会作贡献。全省共创建了8个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县、10个美丽小庭院样板户、100个美丽小庭院、100个节能减排示范户。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张国花在西宁市城东区国际村社区发起成立了“快乐巴士”志愿者队伍。她们开展的工作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公益活动,她们注册了自己的网页——“爱心之帆”,建立了公益货仓;“快乐巴士”每月都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去乡村小学捐书,捐物并且支教;她们还时常在社区举办妇女权益保护、家庭教育等知识培训班,为妇女讲法,普法,去协调家庭、邻里间的矛盾,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西宁市,像张国花这样的“巾帼家庭志愿者”有上千人„„

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以落实“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妇女及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思想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家庭的小平安促进社会的大平安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及家庭成员的参与热情,从自身做起,主动参与“平安建设”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家庭”、“亿万妇女学法律”、“五五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家庭关系,创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目前,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海北、海南州“平安家庭”创建面均达93.1%以上;黄南、果洛州创建面达76.8%以上,全省创建面达81.3%,创建“平安家庭”108.9万户。

“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是和谐家庭的基础,所以,开展‘千万家庭学法用法行动’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关键。”省妇联领导说。

美德在家庭:营造良好道德风尚

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大菜子沟村是全国、全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300多户人家的大菜子沟,依托妇联组织实施“美德在农家”活动,家风、村风发生了深刻变革:每年十二月,举办由妇女为主的艺术节,张家大妈的绣鞋、李家奶奶的剪纸、王家姑娘的鞋垫、刘家婶婶的荷苞、还有王家嫂子的歌声„„尽情展示。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妇联组织通过“美德在农家”活动,把先进的文化和健康文明的理念送到广大农民的家中,满足了农村家庭精神文化需求,全省65个“美德在农家”示范基地在各地发挥着作用。在城区,各级妇联组织依托社区,以“家和万事兴”活动为主题,围绕家庭美德建设,广泛开展了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德在家庭”教育活动。

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将“美德在农家”、“美丽小庭院”、“个十百千万工程”、文明和谐进农家等创建活动作为农村和谐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选准载体,突出特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农牧民家庭等不同人群中。围绕“家家学,呼唤美德进农家”。围绕“家家议,点评农家新鲜事”。围绕“家家乐,展示农家新生活”。围绕“家家做,共签治家新协议”。围绕“家家评,争当家庭好成员”等活动形式,提高了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改善了农村家庭生活环境,树立和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增强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美德在农家”活动是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农村的一个发展和创新,它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多年来,我省各地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美德在农家”活动,提高了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改善了农村家庭生活环境,树立和弘扬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增强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这项活动完全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和农村家庭的需要,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作者: 赵静)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超市 布兜

第五篇:三深入活动简报2:实验初中倾情帮扶贫困学生

实验初中倾情帮扶贫困学生

为了进一步推进“三深入”活动,做好结对帮扶工作,4月20日,实验初中副校长钟晓龙和教科室主任商家清在河坝子乡黄莺岭村走访时,了解到5队贫困农户罗明海之子罗杰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在家。为了帮助孩子继续完成学业,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钟晓龙耐心细致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建议家长将孩子送往青神县中职校就读,让孩子既学文化知识又学专业技能,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家长欣然应允。

据悉,4月21日早晨,钟晓龙一行亲自驱车将孩子送到中职校,与中职校领导协同解决了孩子的学籍、顺利参加中考和相关费用减免等问题。(张松)

下载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妇联十年倾情帮扶外来打工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