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政协乡镇委员活动的实效
浅谈如何提高政协乡镇委员活动的实效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的优势在于委员之中。要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搭建活动平台。乡镇政协委员学习组活动,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一个主要载体,提高乡镇委员学习组的实效是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的关键,直接影响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党委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如何提高乡镇委员学习组的实效,结合我区政协工作实际,我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乡镇政协学习组现状
**区政协现有委员93人,分区机关政协学习组、乡镇政协学习组等14个学习小组。其中,乡镇政协学习组12个(含崔矿政协学习组),共有委员45人,占48.4%。乡镇学习组在吸收委员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学习组力量,集中各界人士智慧,让那些在当地有较高威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加入进来,使学习组的参政水平和议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大部分乡镇都能高度重视学习组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学习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区上活动,组织学习组成员围绕当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今年以来,区政协加强对学习组的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查学习组开展活动情况,办公室专门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区政协学习组名单,由主管政协工作的副书记任学习组组长,规范了
乡镇政协学习组织,促进了学习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目前乡镇政协学习组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政协学习组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政协委员居住分散,受地域、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活动组织难度大,委员参与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活动小组召集人的责任心。二是委员调研成果转化、社情民意吸纳情况的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三是部分委员参政意识不强。把政协委员当作是一种政治待遇,对政协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认识,对政协委员的建言立论、反映社情民意认为不过是做做样子,纸上谈兵罢了。四是个别乡镇不重视。只是在政协全会期间,组织委员除参加小组界别活动外,平时委员就处在一种游离状态。即使是有较强责任心的委员,也无从了解本乡镇三个文明建设情况,有的乡镇一年一度的地方人代例会,也不能通知本乡镇的政协委员列席。五是小组活动缺少吸引力。单一的坐会式学习交流,内容重复单调,既浪费时间,又无实质效果,时间一长,对委员就失去了吸引力,导致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少。
三、进一步提高乡镇政协学习组活动实效的措施
(一)选好组长,努力发挥表率作用
乡镇政协学习组是委员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这一组织形式,就能丰富和活跃委员工作。学习组组长是活
动小组的召集人,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是联系委员和委员联系的纽带。主要任务是召集、组织本辖区政协委员开展活动。学习组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活跃不活跃,关键在于组长,因此活动组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要引导委员推选责任意识强,有一定的政协基础理论,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热心政协工作的人士担任活动组组长。实践和经验都足以证明,这样的人士当组长,有利于委员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委员的自身素质及履职水平。乡镇政协学习组组长,担负着具体的组织联络工作,一方面要当好组长,负责搞好本小组的活动,另一方面,要经常保持与委员的联系,听取委员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与乡镇党委、政府和区政协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确保委员活动组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政协学习组组长要做好表率,在参加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都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使自己真正成为本乡镇学习组的“领头雁”。
(二)定向视察,提高委员活动的实效
定向视察作为人民政协视察的一种新方式,由政协学习组定向联系党的纪检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开展调查、视察、检查、评议等活动。乡镇政协学习组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被视察单位向政协学习组通报有关工作情况,邀请政协学习组参加有关会议、活动每年不少于两至三次,并适时寄送有关资料,为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可以把当前社会上群众反映比较大、与被视察单位职责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作为定向视察的主题,还可以把视察单位自身无法解决、需要通过政协委员呼吁帮助解决的问题作为定向视察的内容。定向视察在内容上,变综合性的视察为重点突出、内容单
一、专题性的视察,可以避免视察选题多、过宽,针对性不强,委员难以发现的问题,或找准问题缺乏有力的跟踪监督措施等情况。定向视察由于目的明确,视察对象、内容明确,视察选题将更早地与被视察单位沟通,以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以尽早地告知委员,以便委员尽早关注被视察单位的相关工作,或深入一线窗口明察暗访,或广泛联系群众征求意见,委员们比较熟悉和了解有关单位的各项工作,也能及时察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备而查,从而使视察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有的放矢,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被视察单位的整改情况也能进行跟踪监督,较好地体现委员的监督作用,调动委员知情出力的积极性,提高政协学习组活动的实效。
(三)创新举措,增强做好本职工作本领
人民政协靠探索深化认识,用经验推动工作。要使乡镇政协学习组工作保持新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能力。笔者认为,乡镇政协学习组工作可以概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面向党委政府,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作用,支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另一
方面,就是面向社会,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无论面向党委政府还是面向社会,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新举措,争取新成效。乡镇委员活动面向党委政府,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用提案、建议案、大会发言以及平时的意见建议等形式,参政议政;按照一定程序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畅通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的思想、言论交流渠道。在开展乡镇委员活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大局、选准角度、突出重点,要少而精,实而深。思考问题,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立足局部,又要着眼整体;既要就事议事,又要理性思考。要更多地从发展战略上考虑,想大事、议大事,促发展、利大局,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献计献到关键处。要让党委政府从人民政协真正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要使人民政协为地方的发展,真正起到一些想得到、看得见的作用。乡镇学习组面向社会,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广泛联系各个方面,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维护党委政府领导;号召委员在岗位建业绩,为社会多做贡献;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让群众的要求得到反映,让群众的愿望得到实现;直接投入经济建设,招商引资、参与项目、创办实业等等。组织乡镇委员活动不但需要在宏观上进一步拓宽思路,更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想更多的办法,做更细的工作。要知群众的冷暖,解委员的困惑,应企业请求,在为群众解决切身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政协的威信,在为委
员的真诚服务中增强向心力,在为基层办实事中塑造政协形象。
(四)建立制度,实行严格检查考核
提高乡镇政协学习组的实效,保证委员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是关键。目前乡镇政协委员都是兼职的,本职工作比较忙,在文化等方面参差不齐。有的委员不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不参加政协学习组活动。政协委员是一种职务,国家赋予委员各项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有必要建立制度,对每个委员履行义务,尤其是参加小组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具体可考虑,一是实行评议委员制度,由委员就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向所在学习组成员述职,由大家进行评议;二是建立委员履职档案,把委员参加了几次活动,提出的建议的数量和质量,走访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等,逐一量化委员履职的责任和目标,并将其记录在案作为推荐连任、奖惩的依据,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保证政协学习组活动时委员的参加率,为提高委员活动的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政协民主监督是中国政协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当前新常态、新形势下,政协怎么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能,怎么发挥好民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级政协、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政协民主监督的概念:
政协的民主监督与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同,这是一种通过人民政协,由政协委员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的监督形式,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的监督。其主要特点有:
(一)群众监督性:由于作为监督主体的政协委员来自各党派团体、各行各业,代表各界别、各党派、各团体,因此政协民主监督不是政协机关的监督,而是一种群众监督。
(二)非权力监督性: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政协的民主监督靠的不是权力,而是所提意见建议的正确性和准确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语权。这也正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之处。
(三)协商监督性:政协民主监督是通过协商、沟通、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是一种柔性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高度一致,都是反映群众呼声,通过帮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来推进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合作监督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为政协主要参加者,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通过依托政协这个平台提出批评性意见和建议,对党委政府进行监督。这种来自党派、团体的监督,有利于推进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五)建设监督性: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运用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具备理性和建设性特点,这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突出特点之一。
二、政协民主监督的意义: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它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这种监督的性质是由政协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人民检察院的行政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等。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以政协章程为依据,以批评和建议为主要形式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的一种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政治监督。
另一方面,政协民主监督又不同于一般的民主监督。它是站在参政党的角度,对执政党的监督,是“在政党层次上开展的,是多党合作的制度安排”,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政党体制内,在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基础上,通过民主的方式对共产党实行的一种政治监督。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虽然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但是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环节,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改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切实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能够促进党政机关改进工作,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唯一由合法政党参加,并以党派名义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鲜明的党派性特点。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党派性特点,切实开展党派监督,更容易引起执政党的重视,能更好地促进党政机关改进工作。
(二)切实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能够向有关部门充分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困难。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由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这种广泛代表性决定了政协联系着方方面面的人民群众。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监督,有利于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能够了解到其他渠道难以掌握的社情民意,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把各界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反映出来,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高层次和有组织的监督,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政协各界代表人士,是在政治上有影响、或在经济上有成就、或在学术上有造诣的高层次人才,对问题看得准,认得清,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它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分散监督,它是在政协组织中,按照一定的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实现的。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要比一般群众的监督更具有影响和权威、更有力度和成效。
(四)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相辅相成的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由于政协位置超脱,不受地方或部门利益局限,可以排除干扰,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更实际地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更有利于客观地提出建议和批评,减少监督中出现的“盲点”和“空白点”问题。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三、当前政协民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协的民主监督职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民主监督仍然政协履行职能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主监督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整个社会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民主监督的实效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1)从民众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政协委员只是一个荣誉,一个称号,民主监督的作用影响不大,从而对民主监督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2)从监督者的角度看,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和不易监督的情况。部分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患得患失,甚至害怕“越位”引起领导和部门的反感,因此缺乏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3)从被监督者的角度看,部分被监督者和职能部门对政协的性质和作用不太了解,对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太重视,或多或少的存在应付心理,认为民主监督“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民主监督增强了工作环节,影响了工作效率,“多此一举”,缺乏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
(二)民主监督的主体不合理
当前,我国政协负责人和委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党政机构,这也是造成政协民主监督不力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些负责人和委员的工作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都比较强,但从民主监督的角度来看,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从代表性来看,这样的结构是明显不合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之间利益和主张的差异,归根到底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差异。政协负责人中来自党政机关的太多,就会产生在民主监督中在什么位讲什么话,为党和政府评功摆好的多,批评建议的少,这样民主监督的功能无形中就被弱化,也使政协工作的代表性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这样的构成,有悖于政协职责履行的内在要求。这些政协负责人和委员们既是权力机关的成员,又是执行机关的要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双重身份带来了巨大的矛盾,类似于“运动员同时是裁判员”的角色混淆,大大削弱了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民主监督的形式不丰富
民主监督的形式不很丰富,这是影响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协的全体会议或专门委员会会议作出的有关决议。二是政协组织向党和政府提出各种建议、报告。三是政协委员参加党和政府组织的调研活动。这三种民主监督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一般来说,在现实政治实践中,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协的民主监督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有丰富具体灵活的实现形式,像司法机构聘请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我国民主监督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实现形式。
(四)民主监督的效果不理想
和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它实施的民主监督既没有法律的效力,也没有党纪、政纪的约束力,因而导致它的监督效果缺乏影响力,效果不太理想。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引起领导和部门党的重视,或者是表面上重视、实际上轻视,或者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没有被真正的接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地方的监督员聘请不规范,导致监督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有些监督工作浮于表面,或者半途而废,不深入不彻底,难以见效。被监督者听不听取、接不接受、采不采纳批评建议,完全取决于其自觉程度。即使不接受监督,也不算违纪违法,更难受到约束和制裁。因此,政协民主监督经常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的现象。由于权威性不够,民主监督往往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民主监督的权威性更显不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监督无力的恶性循环。
四、政协民主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政协民主监督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监督的定位不明确
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组织和协商机构,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它既没有立法权,也没有行政权,更没有领导权。但是我国的政协章程又明确表明,政协组织具有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矛盾,因为权利不等于权力,权利不具备强制性。政协组织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其他刚性权力作保证,它通过的决议,提出的批评建议没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执行力,这种监督往往会软弱无力。对于批评建议听不听取、接不接受、采不采纳完全取决于相关领导干部民主素质的高低、统战观念的强弱以及政协主要领导的权威。即使相关领导或部门不经过协商,不接受监督,也不会受到纪律或者法规的制约和处罚。而政协作为非权力性组织,也拿不出过硬的措施加以制约,这种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民主监督力度的缺乏。
(二)民主监督的配合不到位
政协民主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和行政的命令性但它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性,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形式活等其他民主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然而单一的政协民主监督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的非常受限,委员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定位不明、渠道不畅和无处着力。定位不明是指政协民主监督和党内民主监督、人大法律监督、行政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相比,没有明显的界限;渠道不畅是指政协委员们获取监督信息的渠道不通畅;无处着力是指政协委员们大都是孤军封站,形不成强大的合力,而且自身专业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得发挥等。在现实政治层面中,缺乏与人大等权力性监督形式的合作,导致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刚性;缺乏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合作,使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影响力;与群众监督缺乏合作,使政协的民主监督难以深入人心,不能和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广泛地反映民众的呼声等等。因此,民主监督影响与其他各类监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发挥更为强大的整体功效。
(三)民主监督的机制不完善
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原因。民主监督虽然是政协的一项基本职能,但建国以来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是在党的相关文件、政协章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有过一些规定和阐述,对于民主监督的目的、民主监督的程序、民主监督的规则等重大问题没有具体的界定,并且在具体实践中缺乏配套措施,因此实践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和随意性,直接影响了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效。政协委员缺乏知情权,获得的信息有限,实施民主监督无从下手。有些党政部门对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没有一定的反馈措施,致使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常常石沉大海。而对于那些来自党政机关的政协委员来说,还会出现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要求自己改正的现象,结果使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不十分完善,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十分健全,这就使得政协的民主监督在实践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出现了怕“越位”,怕“惹事”,怕“风险”等现象,影响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造成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实践困难。
五、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对策思考
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提升民主监督的有效性,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民主监督的意识,增强主动性
1.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政治价值和现实作用,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做到有理、有据、有力,从而不断提升民主监督的实效。
2.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党委政府要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并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帮助政协各级组织推进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3.要加大对政协及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深入人心,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拓展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灵活性
1.用好用活现有的民主监督形式。经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级政协组织在履行民主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形式和途径,比如政协例会、调研、提案、建议案、参与行风评议等等。对于这些好的形式和途径,应该进一步的加以规范和完善,使民主监督的职能更好的得以充分的发挥。
2.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主监督的形式和途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前已有一些政协组织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新的民主监督形式,像参加民主评议、执法检查,举办政协论坛等等,使得民主监督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民主监督的实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形式和途径的同时,还要结合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拓展民主监督新的渠道。
(三)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强规范性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推进民主监督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其制度化建设:
1.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要明确规定民主监督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落实、反馈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民主监督的健康平稳运行。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制约机制。要从制度上入手,建立有效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政协委员们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力和自由,为民主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证。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护机制。要制定保护政协委员们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措施,确保委员们提出批评意见以及进行举报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
4.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委员们,以及对于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扎实改进工作的党政部门,应当予以恰当的奖励,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以达到整体推进民主监督的目的。
(四)把握民主监督的重点,提升实效性
1.选好议题。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十分宽泛,形式和途径也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选好议题,突出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因此,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的民主监督。
2.深入调研。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所提出的批评意见客观公正,所提出的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政协的民主监督真正做到有据、有方、有为、有果。
3.搞好协商。要坚持以民主协商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和途径,多提建设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政协委员们把自己摆在与被监督者平等的地位,采取民主的方式、讨论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协商。
4.提高素质。民主监督效果的好坏和政协委员们的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不断提高政协委员们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提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民主监督的合作,增强协同性
加强和改进当前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还要在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相配合、相协调上下功夫:
1.与新闻监督相结合。新闻舆论监督对民主监督起辅助加强作用。通过开办“政协论坛”、“委员之声”、“政协建议专栏”、“民主监督”等类似的专栏或节目,反映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和影响。
2.与人大权力监督相结合。政协的民主监督意见和建议,可以单独提交党委政府,也可以不作最后定论,提交人大讨论并由人大最后作出决定,变成具有约束力的意见,这样不仅加强了政协与人大的联系与合作,也有利于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提高。
3.与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相结合。例如,可以与党委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开展反腐倡廉专题监督,对重大案件开展听证、督察工作,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4.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政协的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第三篇:政协乡镇片区委员活动一组工作总结
政协乡镇片区委员活动一组工作总结
2017年政协乡镇片区活动一组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积极引导委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小组工作情况
(一)积极参加县政协各项活动1、2017年1月19日至2 1日组织委员参加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宁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交提案2件,委员龙福生代表我组联席讨论会议发言,撰写并提交了《关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的调研文章。
2、2017年3月16日参加了县政协十三届三次常委会议。
3、2017年4月21日在鲁溪镇参加了县政协医疗调研北片座谈会,三个乡镇卫生院院长都提前撰写了调研报告并发言;
4、2017年7月3日组织委员在县电台观摩“争做优秀政协委员”演讲比赛,我组成军老师参加比赛。
5、参加县政协组织的视察活动。
6、参加县政协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座谈会,参加政协组织的相关会议。
(二)主动开展活动小组活动
1、制定了《乡镇片区活动一组201 7年工作计划》
2、2017年4月5日开展乡镇片区活动一组第二季度活动,参加人员有片区活动一组全体成员。议程有:
(1)尹幸芬传达政协武宁县委员会常委会议(十三届三次)(2017年3月16日)会议精神;
(2)学习全国、省、市“两会”精神(书面);
(3)刘秋平领学《县政协二O一七年工作要点》、《县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二0一七年工作要点》、《县政协各委员活动小组二O一七工作要点》和《关于在委组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
(4)围绕农村清洁工程开展调研。活动后,活动组在收集大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清洁工程调研报告。
3、组织政协委员和志愿者前往乡镇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4、组织政协委员参加会议,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委员履职情况
1、加强学习。
2、认真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
3、积极参加活动。
4、及时填写履职手册。
三、下步工作打算
1、按照县政协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提出2018年片区活动一组工作计划供下次活动会议讨论通过。
3、组织政协委员积极服务于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同时积极抓好所帮扶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12月16日
第四篇:加大调研工作力度提高政协履职实效
加大调研工作力度
提高政协履职实效
政协辽阳市委员会
近年来,辽阳市政协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精心选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课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情况详实、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行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政协建言献策的成效得到了充分显现,政协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突出重点,规范程序,切实选准调研题目
政协开展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只有想党政决策所需、急人民群众所盼、尽政协履职所能,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调研题目的确定才能切合实际。
第一,突出“三个重点”,提高选题的针对性
一是围绕推进发展选题。实践证明,只有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政协组织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所提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决策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立足关注民生选题。我们认真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围绕民生中的重点问题,确定调研题目。2007年,市政协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组织委员以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题,围绕山区扶贫开发、城市供暖、援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占程序及补偿资金管理等10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近两年,又先后对食品安全、老龄事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进行调研和视察,有效地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
三是针对薄弱环节选题。我们十分注重发展中的“短腿”,选择那些尚未引起党委政府重视的薄弱环节进行调研,以便更充分发挥“拾遗补缺”作用。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城区住宅楼公共配套设施维护管理等进行调研和视察,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第二,遵循“四项原则”,提高选题的准确性
一是服务大局原则。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积极构建“党委出题目、政协搞调研、党委政府作决策、政府抓落实”的工作链条,使政协与党委、政府之间形成了“建言”与“纳言”、“献策”与“求策”的“无缝对接”。如在2009年上半年,辽阳市委准备开发建设河东新城,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见到成效,市委把这一重大课题交给市政协。我们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进行考察调研,提出了35条建议,市委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就如何吸纳政协建议进行研究,形成《关于河东新城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7月份召开市委全会上通过,成为全市“三大战略”举措之一。
二是适度超前原则。我们选择调研题目注重前瞻性,努力想他人所未想、谋他人所未谋,着眼未来,超前调研。如2009年,我们组织委员对我市房地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并于4月份召开专题常委会进行协商,向市委报送了《关于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案》。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所提出的建议,及时制定了相关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是连续跟踪原则。我们对已经调研过的重点课题,不局限于报送一次调研成果,而是紧抓不放,连续几年跟踪调研、视察,确保取得实效。2006年,市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报送了《关于推进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市委、市政府对建议案内容全面予以吸纳,并专门下发了文件。我们于2007年组织委员对建议案中所提的关于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建议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2008年又对东部山区扶贫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进行了调研,2009年又对农村低保户救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连续4年围绕“三农”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调研和视察,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是精而管用原则。政协调研应求精不求多,重点在提高调研质量上下功夫。在本届政协换届之初,我们从工作目标上,对五年内调研等履职活动进行了总体规划,每年开展2次专题常委会议调研和协商活动、4次主席会议调研和协商活动、8次视察、4项专题调研,对2-3个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开展民主评议。我们坚持每调研一个题目,都能够求精求深,力求高人一筹,切实保证履职实效。
第三,坚持“五道程序”,提高选题的规范性
一是专委会提出意见。各专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充分听取各界别委员的意见,结合党政对口联系部门的工作重点,提出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的初步意见,并由调研室进行汇总。
二是主席会议研究。主席会议重点研究大型调研和视察的题目及民主评议的对象,并提出工作要求。
三是政协常委会审定。在每年最后一次专题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对第二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充分听取政协常委意见,审定各种调研的选题。
四是提请市委常委会把关。对政协各项调研、视察的选题和民主评议对象及内容,我们每年都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充分听取市委常委会的意见,以确保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与市委工作“合拍”、与政府工作“同步”。
五是由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将全年的调研、视察选题和民主评议对象及内容,作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重要部分,提交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并形成决议,由政协常委会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在提高调研质量上狠下功夫
我们对每项调研活动都精心组织,把各方面的力量、智慧凝聚起来,形成政协优势,重点抓好调研准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三个环节,在提高调研质量上狠下功夫。
第一,充分做好调研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周密制定调研方案。每项调研、视察活动,有关专委会或其它牵头部门都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调研目的、调研提纲、调研对象、调研方法、责任分工、日程安排、所涉及的主要单位及工作要求等,经秘书长、分管副主席审定后实施,重大调研方案由主席审定或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
二是有效整合调研力量。在开展大型调研活动时,我们根据不同课题内容,分为若干个子课题,分别组成调研小组,由主席、副主席及有关专委会主任带队调研,各专委会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尽量挑选熟悉本课题情况的委员参加,形成由政协领导带队,以委员为主体的调研队伍。为加强调研力量,我们主要实行“四个联合”,即与党派团体联合、与县(市)区政协联合、与市直部门联合、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近几年,我们共开展14次大型调研,其中13次是采取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合的方法开展的。每年年初,我们都分别召开县(市)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和党派团体负责人协商会议,互相通报工作安排,便于他们选择拟参加的调研项目,尤其是党派团体力争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政协组织的大型调研活动。
三是结合调研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在开展大型调研前,市政协都组织参加调研的人员进行学习培训。2007年,我们结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型调研,请北京大学的王光忠博士作了题为《和谐社会:21世纪中国的新主题》报告。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辟了政协论坛这个新的学习载体,每年开展四次活动,其中两次内容要围绕专题常委会调研准备,这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如在对沈辽鞍经济带建设的大型调研中,我们请省社会科学院的梁启东所长作题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专题辅导讲座。
第二,深入扎实地开展调研活动
一是政协领导带头参加调研。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是我们开展各项调研、视察活动的重要原则,也是确保调研、视察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2006年,新当选的政协主席在年初就给自己提出了“四个一百”的目标,即要在一年内调查走访100个村、100户企业、100家农户、100位基层政协委员。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仅在当年对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两次大型调研中,个人就走访了7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157个村、103家农户、115家乡镇企业、120位基层政协委员。每次大型调研,市政协主要领导都能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作专题辅导讲座、亲自参与研究调研方案、亲自带领委员进行调研、亲自参与材料的起草和修改。各位副主席根据责任分工,具体负责各项调研的组织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二是科学确定调研方法。在调研方法上,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结合”。其一,有陪同调研与无陪同调研相结合。针对在调研、视察过程中陪同人员多、看到亮点多、发现问题少的实际,我们大力提倡开展无陪同调研和视察活动。2008年,市政协在对环境保护工作视察中,首次采用了“无陪同”的方式,在政协相关专委会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委员进行视察,掌握了部分企业排污污染环境的真实情况,然后召开情况通报会,与有关部门共同查找原因,探讨对策,除文字材料外,还展示了82张污染环境的照片,对市政府的工作触动极大。近两年来,我们每年有一半以上的调研、视察都是通过“无陪同”方式进行。其二,本地调研与外地考察相结合。每次调研,特别是大型调研活动,我们除了在本市调研外,还注重组织委员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经验。2009年,在围绕推进我市河东新城开发建设调研中,我们组成两个考察组,利用24天时间,先后三次组织委员对11个省的25个市新区建设进行考察学习,总行程15000多公里,使考察组成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其三,全面调研与抽样调研相结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委员全面了解情况。同时,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抽样调研,有时还设计调查表,直接发给各界群众,搜集第一手资料。如今年在对市中级人民法院队伍建设进行评议过程中,我们共组成8个评议小组,分别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召开各类会议260多个,开展问卷调查及明察暗访,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421条,还选定12件重点案件进行督办。
三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为了保证调研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每年常委会开展的大型调研和民主评议一般都安排3个月左右的时间,专委会的专题调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每次调研都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2009年,在对市公安局规范执法工作评议调研中,先后召开座谈会136个,走访企业、乡村、街道、社区342个,暗访692人次,参加座谈和测评的各界群众3000多人,各评议小组共搜集和整理各种意见建议348条。
第三,努力提高调研成果质量
一是切实解决“重调查、轻研究”问题。我们针对过去存在的重“调”轻“研”问题,注重在“研”字上下功夫,组织委员精心研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如在论证构建沈辽鞍经济带的可行性时,我们把辽宁大学、省社科院等方面专家学者请到辽阳,共同进行研讨,使所提建设更具有科学性。
二是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我们通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政协委员及政协机关干部撰写调研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以来,举办过三次专题讲座,由市政协领导和有关同志为委员作怎样写好调查报告的辅导讲座,在提炼主题、谋篇布局、用事实说话、所提建议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培训,为提高调研报告质量奠定基础。市政协领导对报送市委、市政府的每个调研成果都认真修改把关,对质量特别粗糙的退回重写,或干脆不予报送。
三是严格调研成果的审定程序。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建议案和各种履职成果报告,一般要经过五道程序进行论证审议:在各调研组形成调查报告及在常委会上的发言材料的基础上,由专人负责综合各调研小组的意见建议,形成建议案讨论稿;召开有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论证会,对《建议案》讨论稿进行修改;召开县(市)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进行协商讨论,听取基层政协领导同志意见;召开市政协主席(扩大)会议进行审议,在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团体负责人和政协机关各专委会主任意见的基础上,主席会议予以审定;召开政协常委会进行专题协商,邀请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在常委们进行专题发言的基础上,审议通过建议案。
三、落实制度,注重实效,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调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实,是调研工作的延续,也是协商议政的最终目的,更是检验调研成果的试金石。近年来,市政协先后向市委报送了12件建议案,其中被市委、市政府全部采纳的7件,部分采纳的5件,市委确定的全市“三大战略”举措,其中有两大战略是在吸纳政协调研成果后决策的,专题调研报告和视察、协商建议绝大多数进入了决策程序。
第一,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运用政协调研成果制度
近几年,我们积极向市委汇报,争取市委的重视,把重视政协建言成果运用写入了市委文件。市委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以政协委员会文件形式提交的建议案,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阅批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别重要的应提交党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在2个月内将吸纳落实情况向政协反馈;对政协报送的视察报告和调查报告,党政分管领导要亲自阅批,承办部门要在3个月内反馈落实情况;对政协报送的其它建议以及社情民意信息等,党政领导认为需要部门承办的,要及时批示给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督促检查。同时,每年由市委副秘书长带队,组成市委督查组,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督查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情况,一般每年督查两到三次,促进了政协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
第二,建立健全政协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制度
2010年初,市政协制定了《关于加强履职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对各种履职成果的形成、报送、跟踪、考评、反馈、落实以及宣传等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定,使政协履职成果转化工作更加规范。对政协报送的调研成果,由办公部门负责对文件运行过程中有关领导批示情况进行跟踪,由负责起草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有关意见和建议采纳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各专委会每半年向主席会议汇报一次党政部门吸纳和落实政协意见建议情况。年底,市政协向市委作综合汇报。每年在制定常委会工作要点时,选择上内形成的重要建议案,组织委员对意见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或视察。对需要滚动办理的,及时转化为提案,加大督办力度,促进意见建议的吸纳与落实。
第三,与党委、政府进行面对面协商
每次召开专题常委会、主席会议进行的重点协商、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我们都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确保每名副市级以上领导除了每年参加全体会议外,至少参加一次政协的重要会议,从2006年开始,这已经成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2007年,在围绕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题常委会召开时,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及政府16个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听取大会的发言。市委书记在讲话中对这次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市政府采纳了政协的建议,当年,西关商业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就开始施工,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连续3年以18%的速度增长。2008年上半年,开展关于构建沈辽鞍经济带的调研,并召开十二届二次政协常委会与党政领导一起面对面协商,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在吸纳市政协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共辽阳市委关于建设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的意见》,作为我市三大战略举措之一。
第四,切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政协领导与党政领导沟通、专门委员会与对口部门协商的有效机制,形成了政协有“呼”、党政有“应”的良好局面。2008年市政协经过专题常委会讨论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建议案》中建议政府增加科技投入,但在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时,并没有增加,市政协领导就与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对面进行协商,调整了预算安排。2009年,委员经过调研提出了《关于我市医疗垃圾集中焚烧的建议》,被市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在4月份督查时,发现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政协主要领导亲自与市长进行沟通,并以政协委员会名义向市政府提出书面建议,使所提建议在当年10月份得到有效落实。
第五篇:提高乡镇人大执法检查实效的五步
提高乡镇人大执法检查实效的五步
一选题要“好”。执法检查议题是否选准选好,能否切中执法工作中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执法检查成效。因此,选题应努力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可参照《监督法》规定的6条途径来确定执法检查项目,积拓宽执法检查选题渠道,紧密联系本行政区域的实际,围绕党委的工作重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筛选。议题初步确定后,还应广泛征求和听取各界意见,让群众的意见、呼声、愿望大限度地反映到人大执法检查工作中,使执法检查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准备要“足”。执法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定要做足,才能确保有条不紊、提高实效。是要进行方方面面的沟通衔接,包括与乡镇党委政府、有关执法部门和上级人大常委会,有些是事前,有的是事中。二是方案要做细做实,安排周密,操作性强。对个别情况还需做好预案。不管现场还是会场,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到。三是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检查方案,提高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三检查要“深”。执法检查要注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力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抽样调查、实地考察、调查阅卷、查看文件等多种方式,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法律法规的真实情况。为掌握实情,可以采取集中检查与分组检查结合、明查与暗访结合的形式进行,从而把问题找准、把症结查清。必要时可设立公开信箱或电话,广泛听取意见。
四审议要“透”。人大执法检查调查阶段结束后,要及时梳理形成客观公正、针对性强的执法检查报告,并将执法检查报告和执法机关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同时提交人大主席团专题会议进行审议,进而形成审议意见或做出决议、决定。审议时可安排“中心发言人”先发言,再由其他人补充。审议定要透彻,摆出问题,提出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隔靴搔痒。为提高审议发言的针对性、说服力,可以在审议中出示有关书面材料、用数据和事例佐证。有条件的审议中可邀请群众旁听,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各方面对执法检查工作的反应,接受社会监督。
五督办要“实”。人大主席团要加大督办力度,积开展跟踪检查,责成相关法律实施机关加强整改。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批评教育,督其行,促其为。对有意推诿或拒不落实的,要扭住不放、启动问责、抓出实效。要建立执法检查“回头看”机制,通过跟踪检查、二次审议、跨检查等方式,确保审议意见整改落地有声。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要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