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有一个儿子教学案例
《只有一个儿子》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体现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课堂中学生能否顺利学习,课堂能否顺利推进教学,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等等,最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只有一个儿子》时,我在细读文本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力,注意课堂教学技能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片断一:
师板书课题后请学生读
生:只有一个儿子(声音响亮)
师:真好,真响亮啊!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儿子”的“子”你们在读的时候发现吗,应该轻声读的。再读。
生:只有一个儿子(注意轻声)
师:你们看,这个儿子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突出这个儿子的唯
一、独一无二,谁能来读?
生:只有一个儿子(“一个”读重音)
师:这一篇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
生:文章一共写了7个人物。是三个妈妈、三个儿子和一个老爷爷
师:好,同学们看黑板。(老师将三个妈妈、三个儿子和一个老爷爷的头像贴在黑板上)
师:连起来谁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一共写了7个人物,他们是„„有三个妈妈、三个儿子和一个白胡子老爷爷。
师:读了刚才的课题,看了老师贴的图片,你觉得有问题吗?你说说看。生:为什么课题里面只有一个儿子,然而黑板上有三个儿子?
生:课题里说“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图片上有三个儿子,这样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师:课题“只有一个儿子”是出自白胡子老爷爷的话
(出示最后一小节“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师:白胡子老爷爷为什么如此说呢? 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有关的语句。
(出示有关语句: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面慢慢地走着。
(指名学生朗读,指导学习“歇”字)
师:看来白胡子老爷爷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要了解他为什么如此说,就要看
他到底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把白胡子老爷爷听到三个妈妈说的话
用直线划出来并读一读。把他看到了三个儿子的表现用曲线划出来读一读。
【由矛盾处导入新课,设计核心问题统领全文阅读】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角色读了三位妈妈的话,通过朗读了解了三位儿子的表
现,又读了白胡子老爷爷的话,也弄明白了为什么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
子。”故事到此也结束了。同学们愿不愿意来续编这个故事,还可以来演一演。
师:三位妈妈那天打的水用完了,第二天又要打水了。这就是井台,三个妈妈就
站在旁边了,水桶里的水又是满满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来演
一演,会吗?你们选择哪一对母子来演?
【创设情境,进行语言的实践】
(生开始讨论)
师:停下来。说说你选哪一对母子来演?为什么?
生:第三对。因为第三个儿子最孝顺妈妈,所以我们选第三对。
师:好,有没有跟他们选得不一样的?
生:我选第二对。因为,第二个儿子做的不好,我觉得他第二天会做好的。
师:恩,你觉得第二个孩子会改正他的缺点和错误。
生:我选第一个,因为第一个孩子回家被他妈妈教训过了,他这样做了之后妈妈
会表扬他的。
师:哦?是嘛,妈妈回去怎么教训他了,你能说说吗?
生:妈妈肯定会说,你太不像话了,只顾自己翻跟头,太不关心妈妈,看看第三
个孩子,他多孝顺妈妈,你„„.师:你要向他学习是吧?
师:看来大家都选好了,那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讨论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表演)
【表演前的选择是阅读教学的反馈,引导学生表达对课文的感悟】
师;好,我们找一组小朋友上来。(一组学生上台)
师:谁是儿子?谁是妈妈?你们演第几对啊?
生:第一对。
(指导学生站到表演位置)
师:好,拎拎水。
妈妈:嘿休嘿休„„好重呀!
师:怎么办呀?儿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儿子:妈妈,我来拎,你歇歇吧。
妈妈:谢谢你,儿子!
师:你可以摸摸他的头,“乖儿子”!
(学生动作:边摸头边说“乖儿子”)
师:这桶水拎得动吗?你可以怎么对孩子说?
妈妈:儿子,这桶水太重了,我们一起拎吧。
(师指导学生动作表演,妈妈儿子一起提着水桶往下走。)
【低年级学生到位的表演是难点,教师的沟通技能发挥引导作用】 师:同学们都会演对吗?演得好,关键是你要会设计演员要说什么,做什么,这可厉害了,那他就是导演了。看看谁能当导演?
【基于学生表演呈现的困难,发挥教师课堂组织力】 生:儿子会说:“妈妈,您歇歇吧,我来把水拎回家。”
师:很好,很尊重长辈,用“您”来称呼,而且还用了刚才我们在课文里学到的新词“歇”真了不起。孩子有什么动作吗?
生:他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
师:然后边说:“妈妈,您歇歇吧。”对吗?像一个了不起的导演了。还有谁设计的不一样?
生:儿子会说:“妈妈,您辛苦了,您歇歇吧。我来唱首歌给你听。” 师:是第几个儿子?
生:第二个
师:哦,唱歌像黄莺一样的孩子。他的表现和昨天一样吗?
生:一样,他没有帮妈妈拎水桶。
师:哦,他昨天没有帮妈妈拎水桶,今天也没有帮妈妈拎水桶,请看看书,是不是一样,没有进步吗?
生:昨天他是只顾唱歌,不看妈妈一眼,今天他唱歌给妈妈听了。
师:对呀,他今天也有进步了,他关心妈妈了。
【运用评价强化,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师:好,下课的时间到了,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回去和自己的妈妈演一演,你给自己和妈妈设计设计,你来导演,好吗?
师:同学们,孝顺妈妈爱妈妈、孝顺长辈爱长辈其实就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下课。
案例分析:
一、善用导入技能,激发学生思考与阅读。
在导入中要明确将要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首先对问题情景进行简单的概括,教师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后,对问题情景的活动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其次是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期待,从而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只有一个儿子》这篇课文,初读课文,我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妈妈眼中的儿子”另一个是“儿子眼中的妈妈”,前半部分指导读好三个妈妈的话,后半部分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反思自己的解读,其中有两个角色的转变,学生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怎样才能让思路更清晰呢?细读课文,我发现这位不明身份的老爷爷早在课文开头就已经出现:三位妈妈在打水,而他则是坐在一边的石头上休息。第二次出现的老爷爷仍然一语不发,只是慢慢地跟在妈妈们身后。看似路人的一个角色,却能引发全文最关键的一个矛盾。老爷爷的第三次出现,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发表自己对三个儿子的看法。于是我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1、老爷爷听到了什么?
2、老爷爷看到了什么?
3、老爷爷说些什么?这样思路清晰明了,老爷爷如一条主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因此我以此为线索,设计本课的教学。由课题与课文内容的矛盾导入课文,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二、设计核心问题,统领全文学习。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而“核心问题”的设计,能充分整合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资源,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打开一道自主探究的通道,使之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以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一个儿子》中三位妈妈的对话,三位儿子的表现是课文的主题部分,朗读好这部分内容,了解三位儿子的做法,体会到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妈妈,关心妈妈才是妈妈的好儿子,才是真正孝顺长辈的做法是教学的重点。我以“爷爷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说些什么,为什么这么说?”这一相关联的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让学生去划出妈妈说的话,三位儿子的表现,指导学生朗读等等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课文重点部分,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情境,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儿童是用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而表演这种方式就非常形象、具体、直观,易于儿童接受。《只有一个儿子》这一课,故事情节简单易懂,而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学生也是能够理解的。但关心母亲,孝顺长辈要潜移默化
到孩子的心灵与行动中去则是不易的,而仅通过空洞的说教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在教学中将表演运用到课堂,让同桌合作演一对母子,学生踊跃参与。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悟了课文的内容,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说话中,学生运用了新学的词“歇”,“拎”,运用了几个连贯的动作词,还学会了对长辈的尊称“您”。在这个情境中,通过孩子自己的说和做,也让“孝顺长辈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主旨“细雨润无声”地进入孩子的心田。
第二篇:《只有一个儿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6个,句子2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像,和小伙伴合作,续编或续演故事。
4.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情感
1.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齐唱。
2.谁来为大家朗诵(小乌鸦爱妈妈)这首儿歌。
3.交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连小动物都那么爱自己的妈妈,懂得孝敬照顾自己的妈妈,那我们做子女的呢?
1.听录音:(只有一个儿子)
2.生质疑: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3.小组学习:
(1)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
(3)讨论问题
三、深入学习,明白道理
1.学习反馈: 小组汇报,主要是通过三位妈妈的话和三个儿子来到井边的不同的行为。
2.朗读训练:
(1)读好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句子,注意语气。(师生配合,开火车)
(2)读好三个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表现的句子。(同桌,找好朋友读)
(3)分角色读,比赛读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1)“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老爷爷说:“我看见了一个儿子。”
2)“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4.讨论解疑: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齐读课文
四、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游戏:打气球
2.识字擂台赛:复习“ ”的字
3.课文里你认识哪些字圈一圈
4.指导写字:
歇: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甸:半包围结构,先写外面再写里面,注意“从外到里的”笔顺规则
五、发挥想像,创作表演
1.分角色汇报演出课文内容
2.展开想像,三位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家会对自己的儿子怎么说?儿子们又会有什么反应?
3.续编故事,再演一演。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的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课文
1回顾上节课知识:出示大屏幕生字词(第一组学生汇报领读)
2、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地球的美丽、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的、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二)熟读课文
1、(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4)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被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2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很美丽、渺小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保护地球
第四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电报路小学六年级
向志英
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学习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情感目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美景,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师: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那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看:(放录像)那里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浩瀚碧水托起群群海鸥;晨光熹微,照耀山川河流;落日余晖,映照山野城镇„„同学们,这个地方是哪儿呢?
生:地球!
师: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人类成长的摇篮,而且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简评:优美的画面,轻松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清新美丽的境界,感悟地球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本课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投影展示地球图: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而且每年的4月22日定位地球日,那么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读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字词,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字词情况,课件展示字词:学生用个不同的形式互查、轮读、识记.。
贡献 裹着 宇宙 慷慨 恩赐 滥用 目睹 渺小 资源 枯竭 晶莹透亮 一叶扁舟 群星璀璨 感叹
(简评:多媒体课件展示生词,使学生自查与教师检查多种形式相结合,方便快捷,夯实了学文的基础)
三、导读探究,品读感悟
(一)了解地球的“美丽”。
1、谈话: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看.(出示图片)
2、学生观看图片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球留给你的印象。
3、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出示语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指导朗读.。(简评:读中自悟,感悟地球的美丽。)
5、多美呀!看看课文怎样赞美地球的?(出示语段: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6、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7、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分小组学习,并找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理解地球的“渺小”。
1、学生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2、出示九大行星比较图: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他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排列第五,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永远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简评: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积,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活动范围很小,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地球表面积五点一亿 2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小组交流:了解地球的“易碎”。
1、师:就是这样一个美丽且又渺小的星球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宇航员在赞美它可爱的同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是易碎的呢?(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学生交流。
4、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
5、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6、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面对这么些的环境破坏,我们该怎么办?
7、出示句子:“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请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
(四)理解人类目前不能移居
1、谈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
第一: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是什么意思?)
第二: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5、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五)情感升华,保护地球
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个短片《拯救地球》,看后说说你的感想.。
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四、拓展延伸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不能移居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总评: 授课前情境导人,多媒体课件再现地球上的壮丽河山、珍禽异兽。美的画面、美的音乐,意在激起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引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质疑环节的安排,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态画面,将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读的训练,在读中感悟、理解,培养语感;鼓励学生利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完成课后实践活动作业,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第五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小河中心学校
张丽
一、教材依据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二、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因素,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词语。
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⑶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⑵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⑶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读激情,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六、教具准备 地球知识的资料。
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课件
七、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四)、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可爱
无私
保护地球
慷慨
共建家园
渺小 易碎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球家园的美好,对地球母亲的亲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少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学生从中了解了我们面临的十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自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为预设学生在理解“太可爱”与“太易碎”中会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努力让学生体会地球母亲的“可爱”.从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美得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从文本,从生活实际,从课件图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亲的美丽可爱以及她的慷慨无私.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积淀,在后文的教学中通过理解“不加节制”“滥用”“随意破坏”等重点词语才更强烈地对比出,人类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贪婪,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整节课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可加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导课的时间有些长,而占据了后面课堂的时间。还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在朗读训练中,虽然我有各个层次的安排与预设,希望通过文本,通过交流生态灾难,看视觉震撼的图片,看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读好文本,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过多注重了资料的补充与学生的交流,使得学生的朗读也没有质的飞跃。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这次上课的经验积累,也激励着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留住精华,摒弃糟粕,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