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家庭婚变因素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性质的搭档关系,而变成了通过婚姻关系满足男女双方的情感需求、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性的需求的共同体。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离婚率逐年攀升,居高不下。据统计,经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的2005年187对,2006年195对,2007年207对,2008年220对,历年有所上升,经法院判决离婚的2005年152对,2006年158对,2007年169对,2008年180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因家庭琐事离婚的占60%,因性格不和离婚的占20%,因草率结婚而离婚的占7%,其他原因离婚的占13%。
二、原因及特点
因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婚就意味着家庭的解体,家庭的解体则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由此可见,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离婚率的逐年上升自然会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昔日共同生活,相濡与沫的夫妻,今日何以曲终人散,分道扬镳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离婚率持续上升呢?下面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来探究离婚率上升的原因、特点及对策。
(一)个人因素
1、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结婚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人生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现状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不断变迁。原因是家庭的一方缺乏责任感。近几年来形成的“超脱”婚恋观,网恋、一夜情、“闪婚”等现象不断出现,而且主要集中在年轻的新新女性身上。这是由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模仿能力强,社会道德观念不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多新新人类认为,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如果不合适就散伙,快结快离,互不拖累。婚姻观念比较淡薄,在对待离婚上态度不慎重而导致离婚可能性大大增加。
2、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和草率结婚导致婚姻品质的下降。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解放,婚前性行为增多。未婚先孕呈直线上升。双方在一时冲动没有准备时怀孕,会导致强迫结婚。这样茫然结婚使得婚姻变得很牵强,因为也许对方在思想、性格、习惯方面并不适合你;也许他并不是你理想中的对象;也许小孩会成为你们生活的负担,种种不良因素为婚后的不幸埋下了种子。而且未婚先孕往往表现为闪婚,即双方从认识到结婚很可能不超过半年,这样草率的结合为日后的离婚埋下了隐患。
3、夫妻双方的自卑和彼此间的不信任,是导致婚姻走向破裂的原因之一。对男方来说,自卑主要来自事业上,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事业经济的独立是造成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当男方事业不顺利,甚至出现财政赤字时,女方不但没有好好安慰,反而冷言冷语,给男方带来很大的自卑感和感情伤害,使得男方处处没有自信,失去了女人所需的依靠感和安全感,使得婚姻越走越远,最后走向离婚。对女方来说,自卑感主要来自自己的丈夫太强,俗话说,30-40岁的男人是个宝,这段时间正是男人事业的高峰期,受很多年轻女性的崇拜和追求,而女人往往为了家庭会牺牲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的丈夫和自己日渐衰老的面容相比,自卑心理与中年女性的暴躁脾气慢慢凸现,她们此时变得异样敏感,外界稍有风吹草动,都会产生怀疑心理,不停地报怨生活对她们的不公。情绪的不稳定和对丈夫的猜忌怀疑,使得本身就平淡的夫妻生活亮起了红灯,当出现第三者时, 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婚。
4、婚外情对婚姻具有较强破坏力。据调查这已经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一部分人因良好道德观念不牢,抑制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加之在党的好政策下又发了点“小财”,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引发一些人 “包二奶”、红杏出墙等见异思迁的不忠行为。第三者插足现象在外出务工的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者中尤为明显。过错方欲通过离婚“去旧迎新”,受害方心灰意冷,长痛不如短痛,决意冲出围城。
5、家庭暴力日益增长,使得婚姻难以维系。家庭暴力是家庭生活中最危险的“杀手”,在结婚后由于一夜情、第三者、经济问题、心理变态等而实施对对方使以暴力。它对婚姻的伤害是致命的。家庭暴力还有一种在家庭中常常发生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形式,那就是冷暴力。即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如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等。这些表现形式使得双方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交叉线变平行线,走向离婚的边缘。
6、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离婚率居高不下。一是一些外出打工者走出农村,光怪陆离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大开眼界,加之收入增多,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对婚姻、对家庭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无法再接受从前的生活模式。二是有一些人早婚,大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夫妻感情基础较差,加之一方外出打工,夫妻长期
分居,使这些家庭的婚姻感情恶化,即使是一同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给了他们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分道扬镳也在所难免。三是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孩子,彼此缺乏信任,互相猜疑,出现问题不及时沟通,以至感情薄如纸,最终一触即裂。
7、因不良恶习导致离婚破裂。一方(多为男方)好逸恶劳不尽家庭义务,或沾染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乃至违法犯罪被判入狱等因素,导致婚姻彻底崩溃。
8,其他原因导致离婚的。如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的,再婚后因双方子女抚养问题、老人赡养问题等引起的离婚的,还有因性格不和的,夫妻之间性生活不协调的等等引起的离婚。
(二)、社会因素
1、家庭功能的改变,家庭的重要性减少,聚合力减弱。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组织。它提供了社会教育、宗教、娱乐、经济、性节制等功能,人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不断转变,在今日高度分工的社会,家庭的多样功能已逐渐为社会其他的制度所取代,人们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变得越来越少,不少人仅把家庭看成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家庭的重要性不复从前,同样会导致离婚率的提高。
2、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给离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离婚法律手续简化,导致离婚率增加。从2003年10月1日起,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手续相对简化,办理离婚手续不再需要单位开具证明,符合条件的当天就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以前很多人没有选择离婚主要是因为手续的繁琐,而且在法院办理也有好多相应的程序,现在手续简化后再也不想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这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
3、关于离婚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法律没有一个完整的配套规定。对损害赔偿的范围、数额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赔偿,我国只规定了可以有相应的补偿,但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规定配偶有过错一方的损害赔偿,而没有规定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这对于仍想维护现有婚姻关系的受害配偶方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婚姻的继续维持。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加大婚姻法律和道德的宣传。通过宣传,积极引导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婚姻,确立婚姻神圣的观念。要建立婚姻登记颁证中心,变婚姻登记为婚姻颁证仪式,增强当事人的婚姻家庭责任、权利意识。加强民政与司法、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的协作,为维护社会和谐、婚姻家庭稳定而共同努力。
(二)、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要办好市民学校,定期举行婚姻、家庭和法律等知识讲座,开展生活技能培训,让居民懂得珍爱配偶,经营好自己的婚姻。通过社区自愿者、社工人员为居民提供婚姻、家庭、计生、法律等咨询服务,做好调解工作,将夫妻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让关爱充满每一个家庭。
(三)、建立政策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在指定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它的合理性,合法性,力求公平、公正和周全,尽量防止有人钻政策的空子,为私利驱动而使离婚的形象多发。在制定政策后,要及时跟踪、反馈、预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四)、民政婚姻登记管理机构要加大婚姻登记审核。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家庭的大局出发,通过认真询问和提供优质、规范化的服务,做好离婚登记咨询的引导和劝导工作,婚姻自由真正得到体现,使更多的家庭因婚姻的稳定与和谐获得幸福。
(五)完善公共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家庭政策的制定,为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目标或评量上,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的概念,将家庭政策和家庭项目纳入决策领域中。要以农村流动人口家庭为突破口,制定有利于这一群体的家庭政策,为农村流动人口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开放城市公共资源,为农民工打造宽松的务工环境。在农民工流入地要筹建低价位农民工家庭公寓或农民工廉租房,为农民工夫妻双方同时进城务工及子女进城入学提供必要条件,让农民工尽可能得到与城镇工作人员同等待遇。改革完善劳务输出长效机制,优化配置农村人力资源。要求用人单位减少对女农民工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歧视,放宽女性务工人员的就业条件,多为女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夫妻能同时同地打工。
(六)提倡和谐婚姻,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
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不断的增多,夫妻平等,团结和睦的家庭已成为当代社会婚姻家庭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婚外性行为,包二奶的现象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我们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因为它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基石,为男女性生活提供了最安全、最健康、最合法、最自由的空间;为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最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要广泛宣扬爱情的忠诚原则,倡导未曾深爱不结婚,鞭挞金钱婚姻、闪电婚姻、买办婚姻等,婚外情是不被提倡的,从而令婚姻获得最大限度的“婚外情”免疫力。
第二篇:现代家庭办公家具调研报告
现代家庭办公家具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宜家家具
调研时间:2010-12-26
调研目的:通过选取宜家这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家具卖场,对目前家庭办公家具做出初步的分析,并借此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设计。
随着目前中国房价持续攀升,大家的房子也越来越小,三四十平米的房子大家也都争着要。同时,社会分工的细分产生了更多新兴的职业,淘宝店主,威客,作家,翻译,设计师,IT工作者,专业游戏玩家等等,而这些行业,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联络使得在家里工作成为一种可能。在家办公成为一种时尚,不要说是全职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哪怕是普通的白领,晚上回家也难免要加会班。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目前城里的房价状况,房子本来就小,再腾出一间专门的书房可能真的有困难,那么在卧室,客厅,所有可能的角落,家具的发展让办公无处不在。一些多功能的家具,或者折叠家具,都大大的节省了室内空间。
宜家的办公家具都是组合的,标准化和拆装化这一点宜家做的很好,尽管家具质量可能不过关,但是在结构以及创意方面还是很
值得我们借鉴的。所有的部件,桌面,桌
腿,柜门,框架,前板,内部结构都有不
同的尺寸,颜色,款式可供选择,主要部
件上面都有32mm孔位,消费者只要买了
五金件就可以自由组装了。因为书有大小,消费者自由组合就方便多了。
宜家主推有三个系列,一个是佳兰特
桌面,一个是维卡支架,还有一个就是艾
迪菲储物。宜家的办公产品既可以满足儿
童房孩子学习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一般白领的家庭办公,也可以满足正式的办公室使用,或者是小型的在家办公的小企业。宜家的办公椅大都还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可自由调节高度,也可以自由旋转,节约时间。座面材料有软包,有塑料,有皮革,有玻璃,也有钢制靠背。至于桌面材料,有玻璃,有木材。
佳兰特桌面有不同的款式,可以组合起来或单独使用。因此,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置办公桌的长度和宽度。消费
者可以打造所有的东西,从小巧的手工
卓,到拥有宽大台面,方便电脑办公的转
角桌,从长方形转角桌面到椭圆形玻璃桌
面。如果消费者需要一个更大的工作台
面,只需加入一张延伸桌面即可。最后加
入抽屉柜,就可以让整套组合更完整。佳
兰特桌腿高度可以调节。也就是说,消费
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把桌子或书桌调节到理想高度,让双腿获得足够的空间。有两种款式可以选择,A型桌腿和T型桌腿。大型书桌用T型桌腿比较理想,这样书桌下的桌腿较少。
艾迪菲储物系列符合办公专用标准,符合在家庭或办公室作为专业工作空间。顾客可以
轻松地打造个性化设计方案。有不同的告诉和宽
度,可以选择脚轮或上墙,根据自己的储物需要
打造内部空间。柜门和前板有不同的颜色和饰面,这样可以与自己家搭配。消费者也可以把艾迪菲
作为房间隔断,可以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空间。
给艾迪菲储物组合配上该系列中的拼接杆。这样
消费者就可以建立一个高储物组合,充分利用空
间,直达天花板。将拼接杆放在两个拼接柜中间,固定在墙上,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拥有一款宽敞
而牢固的组合。
用维卡吧台区域,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和预算打造个性化的桌子,可以是回忆桌,也可以是办公桌。在圆形或方形桌面,柔和或
鲜艳的颜色,被迫离或实木贴面等等之间
进行选择,然后,加入可以调节式桌腿,带脚轮的桌腿,或者,如果你喜欢,加入
带有杂志架的A型桌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
发展,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有越来
越多的人加入在家办公一族,如作家,翻
译,摄影师,计算机编程员等,还有一些
私人性质的小公司,如事务所,工作室一
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内心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种自由,随意,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他们更在乎的是个人价值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实现,快乐的工作和生活。于是顺应国际潮流,我国的在家办公族率先在南京,北京,广州,重庆等地出现并迅速普及。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近年来在北京注册的小型企业,有百分之二十把工作地点放在了家里,在广州,深圳,上海,这个数据更是高达百分之三十。另外根据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统计,约有45万香港人选择在家办公,再过几年,这个数据将翻一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可见,家庭办公家具在我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但是通过宜家的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质量的问题,宜家的家具几乎都是用刨花板,这些板用在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作为书架的隔板,16mm的厚度实在是不够,用不了多久中间就会凹陷。其次,很多柜体的背面并没有封边,粗制滥造的暴露在空气中,那这些家具就一定要靠墙放了,而且一旦遇水,就会膨胀,破裂。第三,在宜家卖场,我试着坐了一些办公椅,发现他们的高度还有桌子的高度都没有调好,离舒服还差一大段距离,这在无形之中会影响一部分消费者的印象。不过宜家在标准化和零部件化的方面做的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篇:和谐家庭因素
和谐家庭的元素
作者:张明瑜日期:2007-09-17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度,造就了不同的人;时代的变迁、地理位置的改变、文化背景和知识的局限,让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改变;就像同一个人,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社会地位及拥有的财富不同,心中的理想也会是不同的。我们是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出生在中国真正有了放松、新鲜、和平空气的年代……同时,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冬日里,我与我的几位同龄一同披上了婚纱,嫁为人妻,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家庭,使我们心目中对“和谐家庭”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家庭的建立,是由许多“元素”构成的,存在着不同的关系、不同性质的爱:子女对父母敬爱,兄弟姐妹间的手足友爱,夫妻间的情爱与性爱,父母对子女忘我无私的关爱。正是这些爱的力量,把家庭成员凝聚为一个整体,彼此和谐相处,享受着特殊的关怀与信赖。家庭关系,是任何其他关系不能替代的。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爱”是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关注家庭、关注婚姻,关注妇女、老人和儿童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子女之爱。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您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一位教授在报告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时候夏天的一个晚上,全家在院子里纳凉,我在父亲芭蕉扇的摇动下进入梦乡。”“小时候,妈妈和我们三兄妹住在农村,爸爸在城里工作,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刻。爸爸回来了,一家五口人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餐。”
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在这些三四十岁成年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迪凡教授发现这些回答与他在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有着相似之处:最快乐的时光往往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这与金钱无关。这位教授认为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是构建和谐家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子女,子女的身心成长是父母爱心滋养的成果。父母之爱使子女得到充分的发育,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花卉果木茁壮成长。父母全心全意的爱,感应出子女心中的爱,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价值感和依赖感。孩子爱的能力是对其所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回应,其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素质也就由此形成。同时,孩子只有在看到父母真诚的爱、公正、以身作则、不滥用权威的情况下,才会心服口服地认同父母的观念,接受父母对其行为的要求和指导,也学会和谐中的“孝顺”,明白了付出与获得,为手足之情奠定了基础。其次是手足之爱。血浓于水,同胞兄弟姐妹之爱,同年龄的同伴的爱,也首先是从家庭中学来的,因为看到父母及长辈爱他们的手足,我们才会有这一认知。在手足之爱的学习中,孩子们理解了“分享”––分享活动、设施、教室、交通工具等等,并从中学习照顾幼弱者,帮助困难者,建立最初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手足之爱的学习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使得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自信、责任感、自我牺牲等品质,学会了理解、宽容、忍耐的内涵。尤其
是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学习会使得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喜
好、欲望、情绪、脾气,克制自己的私心等等。这一切,难道不是培养一个人道德良知的机会吗?而这样的道德良知、人格品性,对下一阶段的夫妻之爱又是极好的准备和铺垫。
第三是夫妻之爱。夫妻之爱虽是通过婚姻这种法定形式来表现的,但其实质要比形式复杂得多,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夫妻之爱中,性爱是最具魅力的爱。性爱有其生物生理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内涵,即理解、接纳、欣赏、真诚和肯定。夫妻之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比对性的生理满足更迫切,而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双方真诚的投入,为对方创设一个感情上的特区。这一特区的安全性极其重要,只有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夫妻才会相互信赖,从而坦诚地向对方敞开心怀并获得同等的回应。在夫妻交往中,学会把对方的利益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婚姻。
夫妻之爱的另一要素是忠诚。夫妻不忠,尤其是性的不忠所导致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夫妻关系因性的不忠而扭曲,哪怕这种不忠尚未暴露,它也像身体中尚未查出的癌变,已在侵蚀着肌体的健康。
第四是父母之爱。夫妻之爱为日后的父母之爱准备了条件。由夫妻之爱创造的新生命必须得到爱的哺育。孩子的降临完全改变了父母的生活。可以说,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是完全自由的,父母角色就是必要的自我牺牲。父母之爱是所有爱之中最无私的爱,也是最深沉的爱,它是家庭关系的根基和核心。
母亲妊娠期间,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营养;在经历痛苦而艰辛的分娩过程之后,父母要对初生儿给予无数心血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照护。哺乳的母亲继续把自己身体的养分给予孩子,父母的所有活动,都不得不为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有所调整。慈爱的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关系,充满柔情密意,充满喜悦和神奇,父母沉醉在创造生命与抚育生命的幸福之中,孩子也就在爱的阳光和雨露滋养下健康地发育。
中外专家的研究都认为,父母双全并且和谐的家,是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获得自尊、归宿感,学习规范概念和道德意识,而这些都是孩子人格健全的要素。亲生父母组成的和谐之家,给孩子安全感和充分的爱。父母之爱就像天空洒下的阳光,使植物茁壮成长,花叶满树绽放。
总之,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说和谐家庭,就必须讨论爱作为和谐的基础和核心,是怎样在家庭中培育和传递,又是怎样从家庭向社会延伸,使各种社会关系获得爱的滋养,社会生活就会充满温暖和阳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础,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和谐家庭会越来越多。让和谐的音符充满每一个角落。
对于进入婚姻的,谁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对有孩子的人,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或者我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呢?
不是人创造了婚姻,虽然人结婚了,但并不是人创造了婚姻,婚姻是神创造的。婚约有法律的效力,是公开的见证,也是男女之间的委身。婚姻中,神把女人赐给男人,男人女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但是又都是神赐给对方的礼物。婚姻是为了荣耀上帝,为了让男女双方在基督里成为新人。
神也借婚姻弥补人们之间的缺陷。神是三位一体的,三位各有角色,但又是完全的一位。神创造了男人女人,他们在婚姻中有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的价值是相同,不管在任何文化中,婚姻都是创造者带给人的祝福。
一、丈夫的角色
圣经中说丈夫是妻子的头,但这是做仆人的服侍的头,神创造男人时就需要有女人帮助他,不是男人应该控制女人,也不是男人不应该在家里做头。男人在家里是带头的作用,是爱的作用,承担爱的责任。这种爱显明出来就是服侍她、关心她、尊重她,把她也看作是从神而来的责任。
男人做头,他的责任是保护妻子,丈夫有责任提供物质、情感、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作为丈夫,应该安慰妻子,在内心当中真正尊重妻子。相信在耶稣基督里面夫妻之间是完全相通的。
一个男人,不能因为力气大而滥用权柄伤害女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甚至需要丈夫作出牺牲来显出和谐、显出完全的爱,像耶稣以牺牲的爱来爱我们。
二、妻子的责任
妻子被创造的责任是帮助丈夫,她的责任也是爱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在创造者的面前,妻子和丈夫的价值是一样的。妻子不能做丈夫的头,妻子应接受丈夫在家中带头,并支持丈夫。妻子要在智慧中、在爱中顺服和尊重丈夫,当丈夫在神的呼召和感动中时,妻子要支持丈夫向前行。
三、性爱的祝福
神创造婚姻是给人性爱的祝福和享受。实际上,当代的文化曲解甚至拒绝创造者给人性
爱的祝福,很多人在婚姻以外有性的行为。我们很容易看见超越婚姻外的性爱所带来的性的泛滥及给人的伤害。性爱纯洁,而且是在美好爱的婚姻当中,性爱是一种祝福。
父母亲在性爱方面也应对孩子有适当的教育,给予正确的教导。让孩子承认自己有性的需要,保持性方面的纯洁直到进入婚姻。
创造者建立的婚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终生祝福,神不喜悦离婚,因为离婚本身对任何一方都是伤害,所以离婚不应该被鼓励,因为爱的缘故,和解应该被鼓励。一些特殊的情形中上帝允许离婚存在,并不是因为他喜悦人离婚,而是因为人心太刚硬,罪的心刚硬。神最喜悦的是用和解的方式恢复爱的和谐的关系,和平地恢复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恢复必须要有饶恕的力量,和解的力量。
四、家庭
创造者给家庭是祝福,给孩子也是祝福。我们在家庭中得到创造者的祝福,在家庭中,在物质上、精神上、情感上、属灵上建立美好的关系,也是为了荣耀神。当一个家庭有了情感、物质、属灵上的和谐的根基,建立起真正和谐的家庭,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实际上正是在家庭里,真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才进入到孩子脑海里面。在家庭里面孩子看见父母亲把爱活出来,他们才会有美好的观念。神通过家庭给后代带来祝福。
五、家庭成员的责任
创造者让父亲在家中作为头,在家庭当中做主导者。一个父亲怎样爱孩子,最大的体现首先是爱他的妻子。一个孩子能否认识神也与他父亲的言行中直接相关。一个父亲要养育孩子,口头的教导很重要,实际的行动也很重要。父亲在孩子前要显出创造者的教导,要从行动中显出谦卑,顺从真理。做父亲的要真正有为父的心肠,这个心肠体现在爱孩子上。公务员之家:http://
神创造女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她们做母亲。一个母亲真正爱子女,首先体现在她爱自己的丈夫,尊重丈夫,让丈夫在家中作头。同时照顾好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是神给父母的祝福。
孩子的责任是爱父亲母亲,第二是顺服父亲母亲。一个孩子若不能在道德上、在价值观上健康成长,其中主要的障碍是来自于父母之间的不健康的关系。父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用创造者的爱去爱他们,并在生活中显出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饶恕,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创造者的爱才能一代传向下一代。
作为爷爷奶奶应该得到尊重,爷爷奶奶的智慧对孩子也有益处,爷爷奶奶有责任把他们的价值观、把他们的爱、他们在真理中的生活方式行出来给子孙做榜样。爷爷奶奶也应在后辈需要时,扮演帮助者的角色,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
第四篇:消费者营销因素调研报告
营销因素调研报告要求
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观察调研,两周内完成,并在16周做课堂汇报交流,要求做PPT。
二、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产品、价格、促销、广告与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对产品命名的心理要求
2、消费者对商标设计的心理要求
3、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心理要求
4、价格的心理功能
5、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
6、商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7、促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8、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三、选择某一具体产品或服务。
四、参考思路
标题参考:关于“清风”营销因素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的调研报告
1、对该产品或服务作个简单的介绍。
2、分析该产品命名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3、分析该商标设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4、分析该商品包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5、分析该产品价格的心理功能以及定价的心理策略。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6、分析该产品的促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7、分析该陈品的广告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同类产品可做比较分析。
8、针对该产品或者服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是否可以更加完善,请提出你们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五、参考案例
(一)背景资料
品牌的核心诉求——一个品牌要告诉消费者的核心理想或者追求,它能形成品牌的优秀文化,决定品牌的发展路线,影响品牌的所有营销活动,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无限的联想,核心诉求的差异化是品牌差异化的DNA。
生活用纸的品牌
维达——体育营销,个性运动
心相印——让消费者联想到的是烂漫之情。营销事件:吉米,茶语 清风——价格
生活用纸行业营销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是有一定的苦衷的:
1)纸的品质透明度高,消费者大部分都可以“透视”出产品的品质,因此直接导致价格透明度高,企业可做的文章少。
2)由于行业比较缺乏科技性,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低,而对价格的敏感性较高,这导致了企业行为被消费者左右,一味的以价格优势这种最直接的手段来迎合消费者需求。
3)生活用纸行业60%左右的销量在卫生纸上,而卫生纸作为消费品属性比较低端,缺乏品位,因而营销的张力不大,可发挥的空间太小。
4)生活用纸由于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了地方割据极为严重,真正能到处建厂,操作全国性市场的品牌并不多,也就那么四、五家。
(二)关于“清风”营销因素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的调研报告撰写思路
1、对“清风”作简单介绍
2、品牌命名是否能体现行业特征,为什么要叫清风,符合了消费者怎样的心理需求?与心相印就品牌命名上相比有什么优劣势?
3、品牌标志有什么特点,是否有辨识度,在形状、颜色、字体、图画等方面可以分析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感知觉?
4、产品的包装特点。抽取式、小包装、卷筒式。比如卷筒式的包装有不同的颜色区别,有什么意义?小包装纸巾包装上会有什么图案?同样可以与心相印的包装做一比较分析。
5、价格方面。比如卷筒纸定价是有差异的,不同规格的定价不同。那么对于价格敏感和不敏感的消费者或者个性不同的消费者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定价的目的是什么?
6、促销方面。促销的作用大么?是因为产品的特性决定消费者对此类快消品的价格会比较敏感么?一般会有那些促销手段。这些促销手段对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7、广告方面。
8、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五篇:现代设计调研报告
雨繁整理编写,转载注明.内容来源网络
现代主义设计调研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世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都试图通过回避机器,甚至反对工业化来寻找新时代设计方法和风格,结果不仅没有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仅如此,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都市设计和市内的建筑设计没有一个可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显示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先发端于建筑设计,然后波及到艺术及设计领域。
包豪斯的概况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二、包豪斯对后世的影响
1.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
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设计出来的实际工业产品无论再范围上或数量上都是不显著的,在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德国的整体设计发展过程中,包豪斯的产品并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具体如下: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2.包豪斯的局限
1)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立方体就是上帝”,无论何种产品,何种材料都采用几何造型,从而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环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是美学意义上的,因此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2)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积极倡导为普通大众的设计,但由于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杰出所欣赏。时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产品仍价格高昂,只能被视为一种审美水准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3)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了,加之一些建筑师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袭代替创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以平屋顶、白墙面、通长窗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筑风行世界各地,对于各国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三、现代艺术流派及作品 现代主义-后印象主义画派
《自画像》 凡高 《戴帽的自画像》塞尚 《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 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画派
《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 《埃斯塔克的房子》 布拉克 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
《L.H.O.O.Q.》马塞尔杜尚
《错误的镜子》雷尼马格里特
现代主义-野兽主
义画派
《生活的欢乐》 马蒂斯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
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画派
《呐喊》 蒙克
《生命之舞》 蒙克
现代主义-至上主义画派
《群猫》娜塔丽娅·冈察洛娃 《蓝色辐射主义》拉里昂诺夫作
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画派
巴拉《快速飞翔》
四、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的其他部门。它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界定,艺术评论家对是否存在着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认识。某些评论家推出这一名称,意在表示50年代以来西方后工业化社会文艺的发展有别于以前的现代主义。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在其著作《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把战后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向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从对于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性。”这三个特点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美术比较而言的,一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
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巴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转移到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把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它新的因素──画家主体的行动,实际上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美国现代艺术的理论家H.罗森堡解释说,行动绘画已经不是为了美、趣味、纯粹等艺术目的;行动绘画的作品已经不是某种物体的画像,而是物体本身;它们已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本身就是自然。从行动绘画始,画家的创作过程才被视作真正的现实。行动绘画标志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观化达到了顶峰,艺术开始从主观,从自我表现走向客体性。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都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在绘画中排斥一切非画面的因素。
发展状况 严格地说,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这派的理论家罗森堡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形色的框架,超越了纯美学的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他主张用“行动”来恢复创造的生命力。行动的结果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画作,而是偶发事件。偶发事件的过程被视作真正的现实,并通过行动记录下来。罗森堡主张在美术与非美术、反美术之间划等号;力倡艺术回到群众中。他以为,波普艺术是真正的群众艺术。它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集合艺术是其一种。它把象征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作为艺术品来创造,以表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法国的新具象艺术也是一种,它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传统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行为,一方面对当代不断发生的现实提出批评和反省,另一方面也有自我反省的成分在内。新达达又是一种。它源于达达,但是它把达达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戏弄的行为,改变成为这些行为的赞美。正如M.杜尚在1962年给朋友H.里希特的信中说:“我把瓶架和小便池丢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向传统艺术的挑战,谁料到现在他们却赞叹它的美了。”波普艺术在创作中广泛运用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当代现成品,这些物品是机械的,大量生产的,广为流行的,低成本的,是借助于大众传播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物)作为素材和题材的。在运用它们作为手段时,为了吸引人,必须新奇、活泼,有性感,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消费感。
波普艺术,劳申伯格:《床:构成》
波普艺术一方面沿着与科技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又向实际生活渗透。向实际的生活环境渗透的结果,便产生出综合艺术。最早制作综合艺术的是美国新达达主义人物R.劳申伯格和J.琼斯。综合绘画的观念受到美国前卫派作家J.凯奇“非焦注”或“无焦注”观念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使艺术品具有综合感受方面,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最少派艺术的派别。最少派艺术的作品像工厂的产品一样,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艺术家只作设计,制作的任务则由工厂完成;最少派的雕塑与传统雕刻不同,不放在台座上,避免作品孤立于周围的环境,而主张抛弃台座,使艺术品在无台座的情况下安置在一定的空间;最少派还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征,而以单一的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作品。最少派和波普以来的其他流派推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种观念重视事物的共性、共相,轻视事物的个性、殊相,认为越是共性大的作品被观众认知和理解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个性和殊相强的作品只能被少数有修养的人认知和欣赏。
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导致了环境艺术的出现,在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环境艺术,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间,把整个环境作为作品,它消灭了观众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消灭了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与听觉的界限消失。环境艺术,考尔德:《螺旋形直立活动雕塑》
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的偶发艺术是类似戏剧的一种表演艺术。在此以后,又出现了适当处理大自然的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的共同特征是对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它们几乎不表现作者的个性,更多地是制造客观世界的整体情景这种否定感情的特征,在利用“机械眼”的照相写实主义中也鲜明地反映了出来。
大地艺术,史密斯:《螺旋形防波堤》
特征 概括地说,在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有下述特点: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考察,它的理论又是和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的。它提出来的课题,实际上在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已经提了出来。所以有人提出,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所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不同的是从无所顾忌地表达个性变成冷酷的无个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变和夸张了,以至抛弃了原先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某些方面的极端发展。
当代美术思潮和运动产生的这些变化,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现代哲学的影响。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的关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论述等,对后现代主义的美术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在艺术中互相渗透,形成当代西方 复杂的、自相矛盾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标榜自然科学为典范,把它看作是向哲学和各门人文科学提供外在的科学形式向文艺提供新的美感的源泉;强调现象和本质的直观;宣扬美学判断是个人审美力的表达方式;宣扬美从全面的、总体的社会革命中产生,美的创造来源于摧毁资本主义文明;否定一切意识形态和一切美学理论等。
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是值得重视的,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例如,如何界定艺术?艺术的概念和范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是否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如何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问题严肃和认真的探讨,也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