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天上见 影评
永不磨灭的亲情回忆
《我们天上见》有感
最近跟着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天上见》,本来是不怎么抱希望的随便看看,但银幕那边传来的暖暖亲情感动了我。想到家里瘫痪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突然有种想和时间赛跑的感觉,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老人也感受到我年幼时他曾给予我的温暖。我要我们在人间时尽心尽力,不要等到天上见。
故事前半段,是说爷孙俩平淡的生活,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平淡,但是很温馨,让人陷入回忆的思绪,他们相依为命,虽然姥爷很疼外孙女小兰,但是却不溺爱,从小就照顾她;小时候的清晨,姥爷用他粗糙的大手挤牙膏、烤馒头给小兰吃;小兰赌气就要跳河,姥爷训斥道,结冰了哪里去跳河?;大雪里,祖孙俩撑着油纸伞,一前一后地走着,小兰踩着姥爷的脚印;姥爷训斥小兰“妖怪专咬扯谎小孩子的脚趾头”„„处处都是蒋雯丽的回忆,而看电影时自己的回忆也潮水般涌来。
你还能不能记起小时候的事情:爸爸吃饭时把碗里的为数不多的豆子全都捡出来喂你吃;坐在大杠自行车前央求骑自行车的爷爷快点快点再快点;清晨父母先要把自己的棉衣在土灶锅洞前烤暖和了才给自己穿;爷爷总是在自己淘气时扬起大手吓唬耳光却很少到来„„
现在,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见我便会央求他身边的人打电话给我要我去见他,我不去便开口说我不孝。有一次我出远门不能每天见他,他便问侄女儿我在哪儿,侄女说我出门了,他先了我一会儿,但很快又转而担心起我了,一个劲地问去哪儿了远不远几天回来是办事还是玩的。而我生病住院那次他竟然一夜叹气辗转难眠。每一个温暖的点点滴滴都好像被我们尘封在回忆里。当我们成人,有了自己的责任想要疼惜的人,我们常常忘了把自己养大的那些老人,他们一直等在岁月里还想用他们渐渐流失的最后的生命给我们带来温暖。
电影到后半段,因为姥爷年纪太大了,医生说到他的器官功能都衰退了,只有心是跳动了,就是舍不得外孙女。现在轮到小兰照顾姥爷了,从始时什么都不会到慢慢地把姥爷照顾的很好,最后姥爷还是离开了,但是他们一定会在天上见的,有点心酸。
直到影片结束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我们每天为生计为工作为理想奔忙,似乎总是抽不出多少去陪陪老人,看完电影又开始害怕了,怕自己再不努力就只能等到天上见。永远无法报偿的是亲情,而我现在能做的只是尽力,尽力在我们还一起活在人间的时候让老人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第二篇:奶奶,我们天上见
奶奶,我们天上见
到今年的农历七月十一,奶奶就去世整整9年了。到今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一,奶奶冥寿97。年年到了这个季节,我都特别想念她。在我漫长而迷茫的童年,奶奶是恒定的温柔和暖意。有一年,我去看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在影院里从头哭到尾。蒋雯丽说,姥爷去世的那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好声音马?E说:我写过一首歌,叫《南山南》,常有人听完后说它太悲伤,接着问起,这首歌里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它就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掉的眼泪,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故事。
我喜欢马?E,更喜欢这个说法,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影院里掉的泪,是对所有和奶奶共度岁月的悼念。我的满台好戏缺少了她,萧瑟了许多。奶奶在邻村长到18岁,然后嫁到我家,直到88岁去世。她像棵庄稼一样在这片乡土上发芽、破土、灌浆,然后重归于尘土。她的一生,是我的前传,我的余生,是她的后传。
一
奶奶姓韩,生于韩家村,爷爷姓由,生于由家村,两个村子相距不到2里。在奶奶4岁那年,我的曾祖去了韩家村。奶奶记得自己换了一身新衣服,被抱进堂屋给未来的公公磕了头,叫了一声“爹”。曾祖掏出4块大洋给她做见面礼,就此订下了她的一生。
两家都是乡间的讲究人家,所以奶奶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入。逢到由家村赶庙会,奶奶只能听到一句“不能去,让婆家人看见”,眼看着小姐妹们兴高采烈去看戏。逢到邻村赶集,奶奶也能听到一句“别出门,让婆家人路过看见”。她也不能上学,舅姥爷们在屋里念书,她在窗外听了听就会了。太姥爷就感叹:满筐的树结,削不出一个楔子。遗憾唯一聪敏的女儿还要嫁人。其实大舅姥爷念书蛮好,后来还在哈尔滨盐务部门做了国民政府官员。姥姥经常念叨这个我无缘得见的大舅老爷,说他后来遗弃了不识字的原配,另娶了有文化的二房。她的儿女因为地富子弟无缘升学,在她的孙辈可以念书后,她唯一常说的一句跟政治相关的话就是:你们都能上学,要感谢邓小平啊。她另一个经常提起的官员是民国时期烟台某长官,在她一遍一遍的描述里,那位长官和电影《杨三姐》里的青天大老爷重了影。因为奶奶家的田地被乡里浮浪子弟看中,太姥爷从莱州走了几天走到烟台去打官司,那位长官听完陈词后让太姥爷上前伸出手看了看,道:一看这老茧,就是个实诚的老百姓,肯定不能说谎。
后来我读法拉奇传,看到法拉奇的妈妈哭着告诉法拉奇: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变成你丈夫和孩子们的奴隶!要学习,要去看看整个世界,要学习!我才从法拉奇母亲身上读懂了奶奶的窗外偷师,读懂了她对读书远行做官的羡慕。
后来,她到济南看望姑姑到哈尔滨看望叔叔,成了村里为数不多坐过火车和飞机出过远门的小脚老太太。在她的晚年,她不再说她的大哥和父亲的远行,她喜欢说自己在美国读书的外孙,在德国留学的孙子。在卧病不起前,她还一直跟人家讲,我坐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没问题,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至死不渝。在所有的孙女里,我长得最像奶奶,连走路的姿势和后背的痣都一模一样。我想我有生之年去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转发给她。将来我闺女用和我一模一样的脚丫丈量这世界时,也一样可以转发给我们。
二
森女程璧写过的一首小诗,描述儿时与祖母共同生活过的小院的模样,“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后来据此创作了一首童谣小曲名为《晴日共剪窗》。程璧祖母是民国名媛,闲来在小院教程璧写毛笔字、背唐诗、剪窗花。
我奶奶家的小院有花,但更多的是菜。我们俩常常一起在院子里拆了芸豆架种上大白菜,拔了小葱种萝卜。菜地边奶奶会种几棵指甲花,摘一些花在蒜臼子里加点白矾捣成糊糊,抹在我的指甲上,用芸豆叶包起来,睡一晚上起来,心情就随着指甲一样红艳艳了。每当中秋节,奶奶就给我做月鼓,一个大大的白面点心里放上糖馅,点心上面是一只坐着的小猴子拿着药。等月上中天,我就擎着奶奶的杰作,在小院里喊:圆月了圆月了,一个西瓜两半了。
小院还是重要的劳动场所,三夏时捡麦秸三秋时剥玉米,一边干活,奶奶一边给我讲古道今,我以为这是我文学最早的启蒙。等到满地的玉米金灿灿地上了桩子和墙头,我也学会了子鼠丑牛和乘法表。她每天必讲傻子捞米和抗梁的故事,我每次都捧腹大笑。在她去世多年后,我哄女儿睡觉,忽然发现半梦半醒之间自己居然在呢喃傻子抗梁,这次我没笑,倒把枕头哭湿半边。
她常给我讲从前女人在婆家受气的细节,有的回娘家哭诉,娘家人怒道:回去死了吧,死了给你争气。婆家赔了很多钱,但女人却再活不过来,丢下一堆凄惶的孩子。她还常讲邻村一女孩,被贪财的父亲送到大户人家做妾,家人去看她只能走侧门,死前给玩伴留言:妾就是个玩意,算不得人。当我做了两个女孩的母亲之后,我体会到她对孙女的深情都在这些闲言里。媒体人每天都要浏览很多新闻,为爱轻生为财卖身都不算新闻了,再深刻的生命观和先锋的恋爱观在我心里都敌不过这些像玉米一样朴实的感叹。
我妈有次一边帮她浇菜一边调侃我爸的收入,奶奶笑眯眯地说:你有能耐也行啊,很多老板都是女的,我要是年轻几岁,就去学开车,开个黄面的,整天坐着到处看景还挣钱。很多次工作不开心,也曾想过做职业主妇,想想自己不识字的奶奶的宏愿也就汗颜了。
我登记的时候,老公在读研究生,我刚刚工作,囊中羞涩又不肯教两家人破费,就决定裸婚登记即可。奶奶给我买了金戒指,在小院里给我戴上,说:好儿不要祖爷田好女不要嫁时衣,我们家的闺女有手有脚有文化,都能把日子过好了。据说是丈母娘推高了房价,等我女儿出嫁,我决定把奶奶的戒指和话都打包给她们做嫁妆,为降低房价做三点贡献。
三
我小时候脾气很犟又很调皮,“一日上树能百回”并不夸张。因为爬树,我的裤子布满直角型口子,我的鞋子三天就能开线,我妈常为此熊我,我并不害怕罚站,就倔头倔脑地站着听,气得我妈捞起笤帚就揍。奶奶一听我妈的嗓门就来救驾,悄悄地教我赶紧跑远。那时我并不懂得小杖受大杖走是圣人之训,觉得揍两下也无妨,奶奶为了保护我也沾了光。妈妈因此不甚喜我,奶奶悄声劝她:娟儿心里憨厚,实在,将来你肯定能得她的济。我在门后听着听着就放松了,倚着墙就睡着了。我妈一见又生气了,奶奶还有后话:啥人有啥福,心宽就吃心宽的饭呗。
我家大闺女心宽体胖,脸似银盆,无肉不欢,老公一见就叹气。我屡屡拿奶奶的话宽他的心:啥人有啥福,心宽就吃心宽的饭呗。从前的吃货恨不得羞愤欲死,现在满朋友圈都是自称吃货的得瑟。我已经给我闺女想好了出路,就当个美食家、美食记者,行万里路,吃遍天下。为此我把自己搜集的林文月、赵衍、车幅等人的美食杂记攒至一处,为闺女的美食一生做准备。
我奶奶一共生了四儿三女,头两个都是闺女。大姑和二姑之间隔了6岁。她嫁到我家的时候我家已经有3辈老人不分家了。她头上有三层婆婆,亲妯娌就5个,她抱着我大姑顿顿看着妯娌家的男孩在老人身边吃小灶。我爷爷到东北投奔其做总账房的二哥,月月能挣70块大洋,但他6年没回山东也没捎钱,到我三舅老爷去找他时,他没有任何积蓄。等他从东北回来,还把我奶奶的首饰拿走挥霍殆尽。他喜欢新奇的玩意,花了100多大洋买了自行车却不知所终。他喜欢奢华,总想着赚高大上的钱,买了华丽的马车用于出租,浪掷了200多块大洋。我奶奶盼着他回来,却因为他的回家陷入困窘。
她很多次给我讲起爷爷的荒唐和日子的难熬,平和无怨,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一种吐槽。前几天,老公回家说,单位或会给管理层降薪,我也郁闷于纸媒的前景。两人对坐愁城时,我忽然想起她每次吐槽的总结陈词:有人就有财,有手就饿不坏。
奶奶去世多年,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三五年之后除了清明上坟和年底祭祀,一般就不烧周年了。但我爸妈几乎每年都去烧周年。这个周末就是她的9周年,我准备回乡去她的坟上磕个头。
她去世多年,只有一次入我梦来。她到我家老宅,进门只是看着我笑,我跟她说话,她却转身就走,我追到街上,她坐上一辆牛车远去了。醒来告诉我爸妈,他们都笑。原来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已经流行烧小汽车,但他们还是给奶奶烧了一辆牛车。这件事对我是个极大的安慰。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在某个空间还可以再见,我依然可以撒娇卖萌,还可以要求她再给我做一次月鼓。说实在的,自从没有了她的月鼓,中秋节我也只剩仰望一下月亮了。
(由卫娟,《齐鲁周刊》执行主编)
第三篇:我们天上见观后感
我们天上见观后感
姓名:盛珊
学号:090602238
学院专业:材料成型09
2摘要: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代的狂潮正渐渐退去热度。在南方某个古朴的小镇,小女孩蒋晓兰(朱一诺 饰)和姥爷(朱旭 饰)相依为命。晓兰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破旧的小院是晓兰最为自由的天地,而家里的大衣柜则是她最后的避难之所。早年因战乱和疾病,姥爷几乎失去所有的亲人,因此这个调皮又善良的外孙女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时光缓缓流逝,细雨绵绵的小镇永远带着化不开的愁绪,渴望成为体操冠军的晓兰(姚君 饰)一天天长大,而那个永远牵挂着她的姥爷却慢慢地死去…
关键词:姥爷,兰花,火车,哈密瓜
正文:《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的自传式电影,也是本届釜山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新浪潮”单
元的中国电影。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上
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姥爷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记录了小女孩的成长,表达了生命的传承
和代代延伸。影片通过小兰的视角,展现了小兰与姥
爷相依为命的骨肉情深,小兰充满爱和创伤的童年,以及围绕着那个特殊的年代的时代氛围和日常生活
场景。这是一部真实朴实的作品。一部情感电影,在感情的表达收敛,绝不煽情和矫情,观众的心不知不觉的被俘获。
影片中的小兰是不幸的,父母早年下放边疆,音讯隔绝,与姥爷相依为命,在学校她又因与“最大的阶级敌人”同姓而倍受欺负和排挤。但是小兰又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姥爷。姥爷会为他做自制汉堡当早饭,会给她扎辫子,会为她洗澡,会在她难过的时候扮猴逗她开心„姥爷在尽力补足她所缺失的童年的爱,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她,陪伴她长大。
影片中姥爷的形象感人至深。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善良,慈爱,朴素,承担起了独自抚养小外孙女的责任。老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艰难,更何况是一个受外界歧视、内心极其敏感的女孩,他的苦心呵护怎一个愁字了得。
戒尺贯穿全片。影片中姥爷因为小兰的撒谎,外公拿出戒尺打孩子,这是传统中国的私塾的方式。到后来姥爷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小兰哄着姥爷吃饭,老人跟孩子一样不肯吃饭时,小兰拿出了小时候姥爷打过自己的戒尺,姥爷乖乖地吃下了饭。正对照了中国的那句话“打是亲,骂是爱”。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生活细节,点点滴滴透露着温馨。让人看着心里也是暖暖的幸福。姥爷不仅教大了小兰,还教给她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姥爷病倒之后,小兰每天认真的,细致的照顾着倒下了的姥爷,生活一天天度过。新年来了,看着村里的人都来跟姥爷拜年,跟姥爷一起庆祝,不禁让爷孙俩个落下泪来,这及伤感又温馨的一刻让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温暖
影片中很多小童趣给电影营造了轻松的气氛。姥爷喜欢兰花,得知朱总司令也喜欢兰花,姥爷更加精心照顾兰花,老人有一个愿望,希望朱总司令看到自己的兰花能够喜欢,从而让小兰的父母回到身边。可爱的小兰把那个年代特有的营养品“麦乳精”“让给”兰花喝。
影片黑色的氛围是从邻居小翠姐的去逝,喝了麦乳精兰花死了,此时又传来朱总司令离世的消息,姥爷的精神低落,丧失了活力,不久便中风瘫倒了下来。生活的重担压在小兰的身
上,小兰突然间长大了,笨拙的学着用所有姥爷照顾
她的办法来照顾着姥爷。姥爷喜欢兰花,为了让姥爷
高兴,病早点好,小兰在那盆死了之后把满屋子都画
上了兰花。虽然小兰尽心照顾姥爷,但是姥爷还是走
了。姥爷走的很安详,生离死别,却没有抱头痛苦,小兰在雨中等待装姥爷的灵车,却于灵车擦肩而过,没能接到灵车的遗憾和姥爷去逝的悲伤,小兰的无
助,注定是她一生的遗憾。这是生命的承传,这是自然的规则,这是人间亲情,这是人间的温暖,姥爷离开这些了,但他仍在天上等着等着我们天上见。真实的生活原本是平凡的,而把平凡的生活写好其实是最难得,这也正是这部影片感人的一个原因。吃惯了大餐和快餐,在这个时候欣赏一下清爽的家常菜,别具一番风味。就如同回到了久违的家,重温童年和亲情,重新发现平凡生活的价值。
第四篇:《我们来自未来》影评
剧情回顾: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
观影感受:
本篇英文名是back in time,很容易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比较靠谱的翻译是《我们来自未来》,穿越的题材倒挺适合当下的中国,而把个借穿越的题材找俄罗斯主流价值的片子去掉那层菲薄的科幻色彩,翻译成“古墓迷途”这样盗墓色彩浓厚的名字,也真切合了当下中国玩不起科幻就死靠古装的路子。
尽管英文片名都比较相近,讲的也都是当下年轻人穿越时空的故事,但从剧情到人物,和导演想追求的那点想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回到未来》虽然充满娱乐元素,却有着相当严肃的时间逻辑,主人公穿越到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让关键的事情按照未来的样子发展,时间线就会偏离自己来自的那个未来的轨道进入到另一个未来的时空,所以导演思考的,是一度热门的时空问题。而在《古墓迷途》中,那层科幻的外衣在几个80后或者90后的年轻人回到1942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之后,除了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回到未来之外,科幻的色彩几乎当然无存,而影片的主题则转向了“向历史追寻”或者“寻找俄罗斯人的主流价值”,有点寻根的味道。
本片的电影语言技巧是乏善可陈的,但好在剧本尚属扎实,剧情丰富而可信,还原出的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的战争场面,很让人想起一度影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战争电影美学,简直让我这对《列宁在十月》之类的电影毫无印象和情怀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情绪,尤其男主角一见钟情的那个俄罗斯姑娘,一个战地女护士,一身打扮也是曾经风靡苏联银幕多年的经典形象,连五官、一
笑一颦都有着曾经苏联电影中女护士的神采,男主角对此的迷恋,或许也就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迷恋,对那种苏联式英雄美人的浪漫的眷恋。
影片的主题就是追寻,几个年轻人因为在盗墓时对一个老太太胡乱承诺要找回老太太的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遗物,就被穿越到了卫国战争战场,在那里不久他们就明白了,要想回去,必须在战场上找到老太太的儿子,拿到那个遗物——烟盒,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回去的,而几个年轻人,本来在当下是以盗墓为生的小混混,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混乱,甚至有人是光头党——整天喊“希特勒万岁”,经过卫国战争炮火的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所以这个片子从穿越开始,自打穿越到过去的那一瞬间,主题已经直奔“追寻”(让人想起见过大爷那首歌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而几个当年苏联士兵证件上的照片为什么是这几个主角,而他们穿越到过去的不同做法是否会改变时间的曲线,这里都无意去探讨,导演只是设置了一个“归去来”的简单的过程,过程中停留的细节或许才是本片想要表达的。
比如,当四个人与老太太的儿子关在一起,最坏的那小子为了刺激这个忠诚耿直的战士,说,未来莫斯科街头会有光头党,喊着希特勒万岁,那个战士绝对无法接受激动地说,不,不可能,莫斯科绝对不会有人喊希特勒万岁的,绝对不会!这场戏依然颇有感染力,那个战士所喊出来的,正是对俄罗斯当下的一种反思吧。而四个主角和上尉去执行任务失败,上尉掩护他们离开前,问男主角,战争什么时
候结束?男主角说出战争结束的时间,上尉在一脸向往中翻身用枪指向追来的纳粹士兵,这种处理方式很好莱坞化,但依然有感染力。这是一部被类型化了的,但依然有着俄罗斯式情怀的电影,由于对俄罗斯了解实在有限,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杂志的斯大林专题,或许本片的表达也有这种意思。或许,在浮躁的商业气息甚嚣尘上的时候,非美国家都在迫切地找回自己的主流价值,想把绷紧后来松弛的弦稳稳地定在主旋律上,所以,这般追寻,俄罗斯式的,也仅仅回望到了曾经的苏联塑造出的大国梦想背后的精神价值,至于那个以严肃而悲悯著称的俄罗斯文化,好像还没有苏联建立起的那套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美学好懂好玩。
再回味一下片中的歌曲吧:
手里拿着冲锋枪,因为是战士
勋章在闪耀,因为是战争
我回到了家,因为是英雄
回到了家,还活着
这寂静和阳光,突然不再谈死亡
只是阳光和安静
突然大家说——战争结束了!
第五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影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影评:黄金衣水晶心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总是让我浮想联翩,非常好奇,特意在网上观看。电影开始第一个中俯镜头,就吸引住我。多么熟悉的一幕场景,时代特点、个性都在。凌乱的学习桌是我用过的,旁白纪录着孩子眼中的大事,各路歌手的专辑发行量,不停在报出来。我的心也回忆起,遥远但清晰的成长的轨迹。
直到电影结束平静下来,我才得以细细体味电影剧作特点。
这部电影剧情结构非常简单,第一人称自我旁白。从要参加同学婚礼,回拍上初中生活。学生年代柯藤自信,学习又不好,又调皮活泼。要好的哥几个偏偏都 喜欢上同一个女生——沈佳宜。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判断理想女生的,我在学生时就是靠感官决定喜好,不知道什么是气质。要是几人同时看上一个人,那我敢说女孩 发育的是早熟那种,还有学习要好这才是大家共同需求。
“我”电影中的主角柯藤,最先有机会英雄救美。把自己的英文书借给佳宜,自己确受到严厉的体罚,从此佳宜全心帮助柯藤学习。
电影只用三个镜头表现就表现出柯藤,努力学习争取心怡女生的动心。第一个镜头是妈妈给柯藤抵抗瞌睡的小食品,紧接着镜头柯藤伏案睡觉,镜头再移到那 包食品,只剩狼藉的底子。第二个镜头选在厕所,柯藤坐在马桶上,大声地背书,妈妈大叫要用厕所,柯藤确在专心背书,背书声也吵到隔壁的大叔,大叔教训柯 藤,柯藤大声用英语回敬大叔。第三个镜头是大叔与柯藤用英语对着吵,大叔也会几句英语,你说柯藤多用功。不用说柯藤考到哪所大学都正常.电影故事中情感互动如下表现:柯藤为佳宜理了光头,佳宜也为柯藤扎起马尾辫。这时电影表现手法就是,俗的得不能再俗的套路。景深,飘过来的女主人公,慢镜头摇头马尾辫,男主人公呆呆的看,远镜头。大俗但这也是最好的手段,这可能是因为电影剧本来自网络小说特点。
终于迎来联考,同学各自分手各自为将来去上学。柯藤在大学完成与别的女生的第一次牵手。同样柯藤排长队打电话给佳宜,要求不要和别的男孩牵手,等 他。两人都有意又没说开,等待时间的判决。来自生活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生活味道,就在我们昨天,完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发生过相关的事情,不知该笑还是哭,回忆的距离足够牵手的距离。
之后电影终于有了情节冲突,因为在如何爱,柯藤希望给佳宜看到强壮的“我”。喜爱的行动什么样,佳宜理想中男生不是幼稚的那种。一语不合双双失恋。再后情节冲突,大灾难发生后柯藤第一个电话打给自己追多年的女友,两人似有转机。冲突是电影剧片的最电影精神,越合理、越激烈、越意外也就会越成功。
喜好网络创作的柯藤接到电话,生活没在给两人机缘,女友佳宜结婚。婚礼后电影打出字幕,展出个人对生活理想的希望和追求,片子结束。
整个电影演员表演算好的,说到表演这样片子演技就是,小演员把自己过去生活再现就能成功,因为电影提炼断取人生最美好的一部分,那是人与人差距最小 的时段,那年龄段是比密甜比花艳的一段鲜亮生活,那个年龄段穿什么都好看,理个光头也是最帅的光头。心也纯净得像水晶一样明亮透光。金子衣水晶心是那段时 光的表征。
电影在镜头多以,偷窥、隐蔽和受孽角度完成,既而成为镜头表现的特色。比如,在电影中有扔东西的动作,镜头必在垃圾箱位置。在言志一段从并排赤裸的腿开始,再到人物的面部。在男生宿舍都用偷看的角度表现,不是光明正大的正排镜头。
本部电影不是哲学性特强的片子,但本片也借男女主人公嘴说出来关于人生的思考,从学生眼看世界。教官、英文老师成为学生的对头,有点不讲理的霸权主义,这是学生式的反抗,这里编剧有失公道。柯藤对佳宜讲即使我不学习十年后也会幸福,这是谁也赌不起的事,对现在教育的拷问。
我印象深的是佳宜讲的,生活就有许多徒劳的事,但也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