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联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考
文章标题:妇联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责无旁贷,大有可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充分发挥妇联组织鲜
明的政治优势、广泛的组织优势、独特的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妇女在参与发展促进和谐、维护权益保障和谐、建设文明家庭巩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平等发展,重在引领创业
建设和谐社会关键靠发展。妇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妇女的创造愿望能否得到实现,创造活动能否得到支持,创造成果能否得到肯定,创造能量能否得到充分释放,直接体现了妇联组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妇女发展的水平。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引领妇女发展,提升妇女发展的能力,以优秀妇女典型为示范,积极引导妇女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多策并举、多途并进,引领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就业,不断提高广大妇女在宜兴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推动了妇女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紧紧围绕“敢于超越,实现经济社会新腾飞”发展目标,在妇女中开展了“巾帼创新业,实现新腾飞”等系列主题活动。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为抓手,把“巾帼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女企业家、女能手、创业致富带头人、巾帼建功标兵的培育与辐射带动,在全市开展了“十佳”创业女性、“百名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公开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典型引领妇女创业潮流。积极组织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带领广大农村妇女“争做新女性、建设新家园”,大力实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教育行动”,依托农村妇女学校,举办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了农村妇女的创业发展。
二、建设和谐家庭,重在倡导文明
家庭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石,无论是增收致富、凝心聚力、教子育人,还是维护权益、保障稳定、倡导文明,家庭都是重要的阵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立足家庭和社区,以富有特色的工作和活动凝聚妇女,教育妇女,带动家庭,影响社会,是妇联组织的工作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为基点,唱响“提升家庭文明素质,共创和谐幸福家庭”主旋律,广泛组织妇女及家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尚宽容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精心组织了“和美家庭、和睦社区、和谐家园”、“万户家庭文明行”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了以“思想道德、法律政策、科学育儿、科技致富、卫生保健”为内容的“五项教育进万家”活动。有效推进了“12345学习型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全面动员妇女及家庭学习“爱心老人”姜达敖,积极参与宜兴市妇联组织发起的“双百工程”(即:扶持百名贫困妇女创业致富、帮助百名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引导广大妇女及家庭成员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为贫困妇女和贫困儿童奉献爱心,为500多位贫困妇女和2000多名贫困儿童提供了300多万元的资助,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家庭文明风尚。
三、代表维护权益,重在以人为本
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妇女群体内部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需求更为多样。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求妇联组织必须坚持男女平等,以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抓手,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普及性宣传,推动男女平等国策宣传“三进入”:一是性别意识进入决策主流。积极争取宜兴市人大、政协的支持,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并向市委、政府、人大、政协递交了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国策宣传进入媒体。我们在宜兴电视台举行了“巾帼颂”大型宣传活动,在宜兴电台制作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特别节目。三是国策宣传进入社会。开展了大型广场法律宣传、咨询活动,让更多的妇女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妇女应享有的各项权利,营造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确立了由被动维权向主动维权转变,变妇女群众上访为妇联干部下访,从保护性维权为主转向建设性维权为重的维权工作思路。建立了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工作主席接待日制度、典型案例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等,推动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实现自身进步,重在增强能力
妇联组织是带领妇女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妇女利益的直接代表和维护者。因此,增强团结动员妇女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是妇联实现自身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开拓创新是妇联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已经
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创新活跃,发展才能活跃。只有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在思路、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坚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指导工作,妇联组织才会有持久的活力、持续的动力。竭诚服务是妇联发展的立根之基。我们始终坚持把党政领导是否满意、社会各界是否认可、妇女群众是否
受益,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牢固树立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发展在基层的理念,带着感情、热情、真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妇女群众,着眼于推动解决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妇女群众对妇联工作的参与率、满意率、受益率。勇于争先是妇联发展的内在活力。勇于争先是一种锐气、一种魄力。多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人都是妇联形象、个个都做妇女表率”教育激励每一位妇联干部,引导她们以不甘示弱、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姿态,勇敢地迎接挑战和考验。营造了争先创优、争当一流的浓厚氛围。全面实施了妇女工作向社会公示、向党委通报、由妇女群众监督等制度,开展了“五好镇妇联”、“五好村妇代会”等各个层次的竞赛活动。宜兴市妇联在“千人评议机关”、“宜兴市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面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无锡市妇联的带领下,奋发进取,不辱使命,为构建更加和谐、更加宜人的新无锡作出新的贡献。
《妇联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妇联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考。
第二篇: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范文)
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有号召,群有行动。本人认为,我们妇联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动员、集中、凝聚一切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妇女新形象。以下是我市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准确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占农业劳动力60以上的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为此,我们确定了“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这一双学双比主题口号,紧贴“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创建新组织,倡扬新风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抓好“四新”:
一是推动国策宣传,营造妇女发展新环境。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已颁布11年之久,但在农村,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妇女生活、就业、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今年我市将利用召开妇女工作会议的契机,开展“国策进农家”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走进广阔天地、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二是延伸组织触角,创建广泛联谊新载体。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妇女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组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延伸组织触角,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在城镇探索出的“巾帼团队”、巾帼志愿者这一有效形式,向农村延伸,通过创建女经纪人团队、女能手联谊会等,不断拓展服务广大农村妇女的新载体。
三是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四是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教育、社交、劳动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二、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新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我们将坚持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的生动局面。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三万”工程:帮助万名妇女转移创业能致富,万名妇女学习培训会技能,万户家庭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农民增收致富最具持续力、推动力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解决一批人就业、带动一片人增收。我们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妇女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
第三篇:地方人大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思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确立了和谐共存的基本制度框架。作为地方人大,必须在工作实践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从而进一步发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是基础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
员,他们个人的素质对人大常委会作用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要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要系统深入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明确人大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真正做到“情系群众,权为民用”。要不断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学习宪法和法律,熟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其次,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地方人大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切实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议事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组织工作,改进审议方式方法,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不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督办机制,加大督办力度,提高落实效果,切实把地方人大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到位。
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改革和完善会议制度。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集体决定重大事项,集体行使职权。因此,完善会议制度十分重要。如改进常委会会前专题调研制度、常委会会议表决制度等。二是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要把对人大信访件的处理作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都要对全部来信来访件进行分类,对数量多、反映问题集中的信访件,常委会要将其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上下联动的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报告、开展视察调查等等,切实把问题解决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依法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身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社会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围绕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认真搞好执法检查,强化法律监督力度,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积极督促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支持和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督查和指导“五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宪法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和完善人大代表制度是前提
一是改善代表结构。要充分认识目前许多地方官员代表、企业代表在代表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大带来的弊端,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使人大代表更具广泛性。二是改革候选人的产生方式。由于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尚未形成,选民对候选人情况的了解相当有限,有些选民对自身选举权利的认识不够,选举的热情还不是很高,有些代表当选后履职的实际效果还不尽如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代表候选人产生办法,改进代表候选人介绍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代表履职水平。三是建立代表履职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建立代表考核制度、代表履职保障制度等,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名誉代表”、“哑巴代表”的问题。
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大人大监督力度是手段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特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监督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强化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职能,促进
政府和司法部门依法执政、公正司法。一要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完善各种监督制度,根据监督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督工作制度,实现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机制,确保监督长期有效。二要改变重形式监督轻实质性监督的现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视察、执法检查等
多种形式,掌握实际情况。审议发言要防止避轻就重,搞一团和气,要指出监督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实效。三要敢于运用刚性监督手段。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职权是法律赋予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刚性监督职权。监督法对这些刚性监督职权的使用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刚性监督职权的使用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提高人大监督的震慑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需要对社会反映十分强烈、比较重大的问题,依法启动相关的刚性监督程序。
为了提高监督实效,人大在实施监督权时,要注意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围绕法治社会行使监督职权。行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要督促政府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公平与正义。适时听取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推进审判、检察职能改革,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二是要围绕建立责任政府、诚信政府行使监督职权。行政机关必须对自己所实施的行政活动承担责任,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政府严格依法履行职权,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对人民群众负责。要督促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围绕提高行政公信力这一核心,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三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能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失去平衡,是当前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背离。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等方式,促进政府向着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轨道上前进。
五、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一是要深化党委自身对人大工作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权力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而党对权力机关的领导,又是通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思想政治工作和向权力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来实现的。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把党有关国家重大事务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使之成为全社会且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可以说,人大行使职权的过程,就是体现党的领导的过程。
二是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同级党委对本行政区域范围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凡应该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的,都应作为建议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凡是需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免的干部,都要事先向人大常委会的主要领导或人大常委会党组、主任会议通报党委人事安排意见和人选情况。同时要尊重人大依法选举和任免的结果。
三是要切实为人大机关解决实际问题。党委在工作中,要从有利于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有利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重视和解决人大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机关办公经费、代表活动经费、交通工具、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等问题,以调动人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人大工作的正常运转,创造人大工作的良好条件。要优化人大机关干部结构。党委及组织部门要从地方政权建设的全局考虑,加强对人大干部的培养、考察和使用,努力推进人大干部和党政部门干部的双向交流和合理流动。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标准,选派年富力强的干部到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同时把人大常委会机关熟悉法律和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交流到党委和“一府两院”工作,以增强人大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把领导和支持统一起来,在不影响人大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下,让人大常委会领导承担一些经济工作和任务,调动他们参与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做到齐抓共管,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
第四篇:发挥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
发挥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
一、围绕大局,提高认识,增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
××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910万人口中有640多万是农民,其中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近期,我们重点就“如何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妇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农村“男工女耕”的趋势日渐明显,农村经济建设妇女唱主角、妇女是主力。第二,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村,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抚养主要靠妇女,邻里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决定于妇女,农村的文化宣传活动、家园街巷的卫生也主要靠妇女去做。第三,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随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将更广泛地参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多方管理事务。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推动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农村妇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妇联组织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找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积极探索妇联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充分发挥妇联职能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农村妇女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要牢牢把握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这一根本点,引导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今后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关键、深化三项服务、发展四类典型、实施五大行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具体地说:
“一”就是要牢牢把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条主线。
“二”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培养“双带”型基层妇联干部、妇女带头人这两个关键。
“三”就是要不断深化科技、培训、创业三项服务,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项目、家家有钱赚”的目标。
“四”就是要发展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妇”字号龙头大户和巾帼示范村四类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围村组共同发展。
“五”就是要实施“生产发展提升”、“生活宽裕富民”、“乡风文明示范”,“村容整洁推进”、“管理民主参与”五大行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投身“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谐杯”五杯竞赛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具体要抓好“五大行动”建设:
(一)实施“生产发展提升行动”,引导妇女发展新农业,争创“创业杯”。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妇女塑造计划”。加强县、镇、村妇女培训学校阵地建设,重点培育10个有特色、上规模的巾帼培训基地,年培训10万名新型女农民,力争实现“十一五”期间培训妇女50万人的目标。二是引领妇女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组织农村妇女和家庭争创优质粮种植大户、精品畜禽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园艺特产生产大户、绿色食品发展大户,指导和推动农村妇女开展以“赛科技创新、赛优质高效、赛规模经营、赛带动效应”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促进农村妇女守土生财。三是发展各类“妇”字号新经济组织和女能人队伍。引导和鼓励巾帼龙头企业、妇女专业大户、农村女能人,领办创办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妇代会 协会”形式,积极探索“妇联+公司”、“龙头企业+妇联+农户”等模式,培训一批协会带头人,扶持一批妇代会主任领办新经济组织,树立一批妇女新经济组织先进典型,培养壮大女经纪人队伍,使她们成为传授新技术的“信息员”、农产品的“推销员”、农村妇女走向市场的“领航员”。06年,六县(市)及贾汪区要培育5个、每个镇村要培育2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典型。
(二)实施“生活宽裕富民行动”,引导妇女开辟增收新途径,争创“小康杯”。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转移致富、创业致富。一是实施“带动”计划,加快妇女劳动力转移步伐。要在帮助农村妇女转变观念、提高转移就业技能、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打造转移就业品牌、保护转移就业积极性上下功夫,提高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妇女转岗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村妇女离土致富。要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把“打工潮”变为“创
第五篇:关于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而在县域经济中,发展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那么,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好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意义
妇联既然是一个群团组织,它就有党委、政府职能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那就是联系群众的方法更具有亲和力。
1、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是《章程》的要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明确规定,妇联的任务之一是“团结、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就要求妇联组织引领妇女搞好发展,发展和维权是妇联的两大工作主体。
2、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的达到和妇女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有充分发挥了妇女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目标才能更快实现。
3、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治国理念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妇联组织必须参与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关注县域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改善人们精神面貌,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升高。
二、我县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曾经做过的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县各级妇联组织在上级妇联的指导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大局,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1、在城乡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两大主体活动。在农村我们注重典型引路,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女素质,带领妇女勤劳致富奔小康。我们经常组织科技致富女能手等的评选,并且通过活动的开展,辐射带动妇女群众共同致富。在城镇以“巾帼文明岗”创评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巾帼建功”,评选“巾帼建功标兵”,积极发挥岗位带头人的作用,促进企业和单位经济效益向更好更快发展。
2、引领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善于以家庭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爱心敬老家庭”、“十大好媳妇”的评选活动,掀起了一股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热爱学习的热潮。
3、组织妇女开展了一些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城关镇老城社区、东关社区、花宝社区、白露社区成立了女子文艺队,经常举办文艺汇演等,不仅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支柱。
三、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努力方向
1、帮助妇女岗位建功,适应县域经济打好特色牌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从较高的位置定位县域产业。我们要帮助妇女树立这样的观念,帮助她们适应形势的变化,帮助女职工在企业的重要岗位建立功勋,帮助女企业主集中力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推动县域经济上水平、上档次。
2、帮助妇女提高素质,适应县域经济不断调整和优化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县域经济适应环境变化,增强自身活力的客观要求。调整县域经济结构有三个层次,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在这三个层次中,我们要帮助妇女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她们紧跟形势,避免她们在新生事物面前的茫然和无措。
3、妇联组织自身准确定位,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吸引人才,形成高素质的妇联人才队伍。我们要吸引高素质的妇女人才进入妇联组织,将妇联组织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强化知识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不断用新的知识成果和技术充实、改造和提升县域经济。二是深入调研,形成理论体系。我们要不断深化调查研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持。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三大主体活动,打造妇字品牌,形成理论体系。三是统一认识,形成合适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改变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为”、“无为”的认识误区,形成妇联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仅有可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妇女半边天,把半边天的工作做好了,县域经济一定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