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的思考 作者:王小翠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2期
[摘要]文章分析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特征、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风险的防范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王小翠,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510205[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2-0023-0003委托理财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当出现闲置资金时,企业就可将其委托给专业性的投资机构投资于股票、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以此来获取收益。所谓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就是上市公司作为委托方将公司的货币资金按照某一协议委托给一家或数家证券公司、投资公司或其他类型的法人企业(即受托方),由后者将其主要用于证券市场的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
一、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发展现状
中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兴起才几年的时间,但在2000年、2001年上半年股市大牛市时达到发展的高峰,资金总额达到240多个亿。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股市一路低迷,但委托理财仍然风头不减。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所有行业均有上市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一般来说,行业处于成熟期时,其上市公司发展稳定,现金流充沛,委托理财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像交通运输仓储、农林牧渔作为已处于成熟期的行业,有约 40%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委托理财,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这与理论上的分析相符。而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理论上进行委托理财可能性不大,但实际上有相当大一部分公司进行了委托理财,其中,社会服务业和传播与文化业委托理财比例还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综合来看,由于导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行业分布上实际与理论可能不完全一致。
(二)资产状况相对较好但业绩水平下降
1.资产状况相对较好。委托理财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总体水平高于同期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总体水平。委托理财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同期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总体水平。同时,2004年中期委托理财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大多数低于60%。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委托理财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总体中一个资产状况相对较好的一个集合。
2.业绩水平相对下降。2001年委托理财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深沪两市的总体平均水平。而到了2004年中期,委托理财上市公司的业绩总体平均水平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委托理财上市公司在最近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业绩水平相对下降了。
(三)受托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
据统计,目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中作为受托方的公司不仅数量多达150多家,而且种类繁杂,有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等9类。同时,在这9类受托方中,一些受托人的素质良莠不齐,至少咨询公司、实业公司、拍卖公司等几类公司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具备接受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资格和条件的。总之,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受托公司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二、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不完善,存在制度缺陷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法律缺陷是影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决策的根本性因素,其主要方面是资本市场制度设计的缺陷。制度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上市前没有对申报募集资金所用项目做到合理谨慎的审核。当募集资金投向违法发生变更时,上市公司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获利,以至这种现象屡有发生,这是由于证监会没有设立适当的惩罚机制造成的。
2.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决策时基本上是由大股东控制下的董事会操纵,这样就使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决策通过没有任何障碍,即没有设置防火墙。这种逆向选择显然使真正需要资金的潜在高效益项目无法得到资金,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二)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不长,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不久,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有些违规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执法不严,一些上市公司以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本该经股东大会通过并及时公告,但许多公司在委托理财方面均有违规行为,甚至没有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程序,就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配套,执法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对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也不够。
(三)上市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我国不少公司是改制上市的。公司上市后,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基本不变,使得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严重扭曲,造成管理的混乱、决策的非科学性和业绩滑坡的后果,损坏了国家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很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没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时机等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这也使得部分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作出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相当多的募股资金通过委托理财投向了股市,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委托理财的风险也随之滋生,出现了大量由于委托理财带来本金无法收回、企业业绩下降、法律纠纷频繁等现象,甚至妨碍了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资源配置能力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利益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约有40%左右的上市公司未能及时收回理财资金,不得不延长了委托的期限。此外,许多上市公司因为委托理财资金难以收回,被迫与受托方打起了官司。
(五)受托机构素质不高
受托机构在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信用风险。虽然很多委托理财都会签订某种形式的保底协议,但因为不受法律保护,上市公司在未来可能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无法收回本金,信用风险普遍存在。而专业素质差主要体现在自有资本少、研究力量薄弱、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缺乏、内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的措施
(一)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证券法》有些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大体上的,与其执行相配套的一系列细则及操作规范,显得不够完善。因此,应加快出台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指导。加大力度研究相关法规的配套实施细则,对受托方具体业务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督促受托人建立防火墙制度,将委托管理资产与自有资产严格分离。同时,对于委托方与受托方的权利与义务、保底条款的法律地位予以规范。另外,针对受托机构鱼龙混杂的局面,对受托人的资格应加以明确。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监管
1.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违纪违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严重,与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今后,应加大处罚力度,还应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协调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建立上市公司的惩罚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挪用募股资金进行委托理财,除限期整改外,还应取消其今后的融资资格;对随意变更募资项目,而又没有新的项目代替的公司,以及不按承诺进行投资造成资金闲置的,同样也取消再融资资格。建立上市公司的违规登记记录制度,对信息披露不及时、擅自挪用募股资金
等违规行为达到一定限度的,在取消其再融资资格的同时,采取相应的警告停牌等手段予以惩罚,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加强对委托理财的保底承诺的监管。尽管证券法规定受托机构不得对客户的收益或损失补偿进行任何承诺,但事实上,至今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在委托理财中盛行,并实际上成为引发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风险的重要因素。因为取得收益必然以承担风险作为代价,高收益就伴随着高风险。表面上上市公司获取的是“保底”的无风险高收益,实际上是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受托机构。为达到约定的收益率,受托机构只得铤而走险,违规违法将委托理财资金挪作他用,一旦出现问题,又难以借助自身力量来化解,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本息安全必将受到威胁。所以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合法运作。
(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形成较好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公司的管理决策更合理、科学、高效。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内部大控制问题,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尽可能保持一致。
2.加强对董事会投资权限的监督。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决策公司进行委托理财时没有任何障碍,而委托理财失败后将使上市公司进入高风险的境地。因此,不妨考虑设定累计投资比例的标准来制约董事会的投资行为。即在给予董事会进行单笔投资一定比例的权限的同时设定一个累计投资比例,当董事会对外投资总和超过了这累计投资比例后,董事会对外单笔投资的权限将被大幅降低或取消。这样在有可能出现高风险隐患时,有利于能在的投资行为,降低风险。
(四)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1.对资金使用投向、委托理财业务等必须要求其严格按上市公司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披露。加紧出台或修订一系列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法规、规定,以使披露的信息内容更完整、格式更规范、时间更及时,更有利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分析、决策,更有利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强化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信息披露。将信息披露贯穿到委托理财行为发生的全过程,让委托理财成为“阳光下的作业”。在委托理财行为发生时要求公司全面披露收益的确定方式、投资范围、受托方的基本情况等信息,并披露董事会选择受托方的理由及风险评价,以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在定期报告(包含季度报告)中及时披露委托理财的进展情况、收益情况及安全性;在委托理财到期时须披露收回情况,并与协议约定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差异的原因。
(五)加强受托机构的建设
1.加强对受托机构的监管。管理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资产委托管理的主体、程序、具体做法等做出规范,并加强此项业务的监管,使上市公司的资金最终回流到其主业发展上去。
2.提高受托机构的专业素质。上市公司热衷于委托理财的关键是能从受托方获取稳定的收益,但一旦委托理财失败不仅给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本身带来风险,甚至可能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所以,要加强受托机构的队伍建设,使证券公司和资产投资公司真正实现专家理财,不断提高其理财专业素质,真正为上市公司带来实际利润。具体做法是加强理财创新。理财机构应加强创新,开发更多新的理财工具,对理财的方向进行分类,回归真正的专家理财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灾难性损失,同时使上市委托理财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参考文献]
[1]黄善东.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刍探[J].工作研究,2004,(11).[2]王黎华,干胜道.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企业委托理财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4,(3).[3]张勇.正视委托理财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4-03-11.
第二篇: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本站推荐)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发展理财业务的几点想法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个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度身定造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它只为存款达到一定标准额度的大额存款客户而设,存款多少一般因行而异。个人理财业务是20 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项金融创新业务,最初出现在美国。之后,在世界范围内的银行普遍开展,现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个人理财在国外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在发达国家,这项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个人理财业务被银行看作是取之不尽的“金矿”,美国私人银行过去几年里个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12%一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对于银行利润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加,但是其相对于国外仍然偏低,从统计数据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2007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超过10%,与2006年相比,这4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增长了4.5%~5.6%。其次为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比2006年占比增长了大约2% ~3%。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其规模和内容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银行理财业务对于银行利润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的背景下,个人理财服务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竞争焦点。
一、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重要性。
(一)吸引高端客户,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向全能银行转变。
在银行客户中一直存在着二八法则,即20%的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超过80%,那这20%的客户自然就成了各家银行争相营销的重点客户,如何营销靠的是银行的服务和产品,服务的再好没有产品也只会是暂时的客户,所以理财产品也是维系好高端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与投资组合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产品。理财产品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是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第一步。麦肯锡公司在对2020年银行业预测时指出,“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
(二)经济发展,富裕群体的出现,理财需求和理念得到提升,对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形成了推动。
居民储蓄存款的大幅增长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26万亿元大关,由于现在的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低位,使得居民存款收益减少,很多人想把存款从银行取出进行另外的投资,但他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一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二是没有投资经验,不知应该如何进行投资,尤其是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汇率风险的加剧,非专业人士更难把握市场。对他们来讲,具有专业投资水平的银行是最值得依赖及托付资金的地方,这种状况就给银行的代客理财业务提供了无限商机,特别是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造就了部分的富裕群体,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扩大的同时,理财需求与理念得以提升,他们对财富的管理需求尤为迫切。
(三)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适应市场转型发展的需要。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
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因此,拓展经营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寻求功能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内外双重推力,成就了中国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市场。
(四)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应对利率变化对银行的冲击。
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我国银行的金融创新才起步,多是电子金融化创新,而对业务创新、工具创新较少。国外的很多大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占全部银行利润的比重在50%左右,而我国却是15%左右,这使得我国银行的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贷款业务,若企业效益下滑则银行遭受的风险很大,如果进行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不占用银行资金或占用资金很少的中间业务,银行就会把风险减少到最小并取得高额利润。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中间业务的一种,在我国面世不久,就引起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浓厚的兴趣。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及理财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是由西方商业银行首先开拓的服务性金融业务。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为摆脱这一危机,银行界发起了一波创新浪潮,个人理财业务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伴随着80年代以来的经济复苏和新经济的繁荣,这一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人到每个西方家庭,其业务收入已成为西方银行业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1983年~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量年平均增长80.71%,相应的业务收入在总收人中的比重增速迅猛,1996年均达到40%-50%左右,有的银行高达70%,这反映出该业务拥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据德意志银行2001-2003年年报显示的收入结构情况:服务性收入、其它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比例大致为4:3:3,且服务性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占其营业收入的36.31%,2002年为40.81%,2003年达到43.88%,为93.32亿欧元,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服务性业务的重要组成,在银行各项业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国内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已经把该项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各家商业银行普遍以超市的经营理念经营,纷纷建立理财中心或金融超市,把金融服务当作产品来经营,营业场所比以前变得更易于与顾客沟通,加强了与客户的情感联系,争取了更多的客源。
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民币产品才121只,外币产品566只;2006年理财产品实现了几345只,外币产品744只;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大
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整体特点:第一,人民币产品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外币产品;第二,股票、混合类产品的投资价值高于其他类别产品;第三,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股票、混合类产品全面超过了外资银行,但是中资银行以数量取胜,外资银行更注重产品设计和适销对路,中资银行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指标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其规模还小,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针对用户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在品质与全方位的服务上与国外银行尚有很大的差距,如品种单
一、缺乏专业理财师等。
三、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差距。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2007年3月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邮政储蓄银行是在原邮政储蓄基础上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邮政网络是邮政储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依托。邮政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将共享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共同发展,将实现邮政企业和储蓄银行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快推动邮政储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一)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
随着国内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邮政储蓄已置身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转存款利率的下调、自主运用资金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压力,而传统的金融业务如网点存、取款,汇兑等,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中间业务不需运用企业的资金,只代替用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通过此类增值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储蓄存款、增加手续费收入,还可为用户提供多种优质、便捷的服务。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发展滞后,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达到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层次。距离经济发展和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相比差距也很大,主要表现在:
1.观念陈旧,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受体制、眼界、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束缚,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重视传统业务,轻视中间业务,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传统存贷业务的辅助手段,认为中间业务短期效益低下,属可办可不办的业务,或者干脆认为是“不务正业”,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的不够,忽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没有看到中间业务巨大发展空间。对基层行的考核仍然以存款指标为主,对中间业务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激励性,从而也使基层员工对中间业务巨大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以至于在实践中,中间业务还处于自发的、盲目的发展状态,缺乏长远的规划和严密的科学管理措施。
2.业务面小、服务功能单一
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开办的理财业务是以代理保险、代售国债以及部分理财产品的销售为主的一些初级水平的业务,服务品种较单一,业务面小,范围窄,而其它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期限灵活、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收益率也较同期存款高很多。在这种市场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已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3.管理机制不健全,营销乏力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从上到下缺乏总体规划,在运作中,上级部门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计划,而对如何加强理财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单
位在理财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对理财业务的开发、管理、营销、监督均不能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加之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
4.硬件设施落后及人才缺乏
理财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信息、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其综合性业务操作和规范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业务的拓展和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创新性人才。目前,从事理财业务人员匮乏已成为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产品数量较少且产品单一。
由于国内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加之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缺乏,使得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对冲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银行在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与外资交易对手平盘。结果,不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由于我们商业银行未能直接参与市场,组合衍生产品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较弱,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外资行的报价。
我行理财产品多为较为初级的重复性产品,设计缺乏差异化。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理财产品把握市场脉搏能力相对较弱,尚未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因此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在许多理财产品开发中,只是运用网络优势、营销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合作方进行对接,是理财产品业务链中下游的关系,只是一个管道和平台,产品附加值极低,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方,而银行只从中获得极低的代理费。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投资组合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每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对理财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他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同,有人属于风险喜好型,有人属于风险厌恶型,他们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价值取向差异很大。所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才是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理财经理队伍建设刚起步,人员素质有有待提高。
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从业人员多是原来办理邮政储蓄业务的柜员转岗而来,这些人员多数对理财业务知识匮乏,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之我行从这两年起重视了理财经理队伍的建设,起步时间较晚,人员的培训还有待加强,素质有待提高。
四、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思路。
(一)理财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尽管我行在储蓄、基金、债券等方面给予客户理财服务,甚至出现了保险方面的理财规划师,但是总体上银行业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员工还未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规划师”的要求,既熟悉公司类业务,又精通银行卡、银行结算、证券交易、保险、投资等零售业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缺少。
壮大理财人员队伍,一是要立足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
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是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员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外的专职培训、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
(二)理财产品设计在内容上应更丰富,在收益率等其它方面应与其它银行接轨。理财产品应该是一种个性化鲜明的产品,而当前中国金融机构过于注重产品的营销,忽视了 产品本身的创新,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理财产品的创新都还处于十分初级的模仿阶段,产品普遍缺乏特色,银行在开拓理财产品时过多地倚重营销手段,忽视了对业务本身的多样化、专业化追求。由于个人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应当主动求变,突出银行自身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实行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这是打破商业银行同质化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理财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我行应通过分析客户的潜在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在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包装和改进,使之在结构、功能、形式等各方面拥有新的特点,使产品内容更加完善。银行也可将现有产品加以组合,通过整合现有产品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 我们必须注意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来开发、设计、推广理财业务品种。具体要做到(1)整合现有理财业务品种,及时淘汰没有效益又消耗资源的业务品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和品种中。(2)要加大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理财业务新品种,提高综合收益率、个性化金融服务功能。在产品的开发上,集中力量发展高价值品种,如投资银行、代理理财、银行卡增值服务、网上银行交易、外汇业务等等,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主打品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确立优势品牌的市场地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所以我认为,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创新业务。这方面银行应是有潜力可挖的一是加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近几年中资银行在零售产品的整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重点仍是把信用卡构建成银行零售业务各子系统融会贯通,集存贷汇、消费、缴费、理财于一身的理财产品。二是加快理财新产品的创新。重点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条件具备时创新更多的投资型理财品种。三是拓展“网络理财”。
(三)在制度层面上树立理财业务重要性的理念,把理财业务的发展与银行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
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思想上确立发展大理财业务是一项战略措施的观念。要从战略高度,把理财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业,高度重视,象存款、贷款一样来抓。深刻认识发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和它的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理财业务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体制的变革,传统的金融结构在不断改变,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已发生质的变化。过去那种银行与客户之间单纯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已不适应新的金融形势。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努力开拓理财服务业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已日薄西山,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品种越来越丰富,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后者在利润比重中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我国银行对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大加深服务力度,加快金融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来讲,投入的费用少但佣金高,而且固定操作成本也低,不仅增加了利润而且回避了因开展其他业务所带来的风险。而且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也在中间业务上,中间业务中传统的结算业务因为中资银行网点多所以不受威胁,但对于中间业务中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则无法与外资银行抗衡,金融服务是中资银行的软肋,我国银行对此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在持续发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业务的多元化,加大以代客理财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业务的创新力度,增加技术含量,大力开发理财业务支持系统,拓展网上银行理财服务功能,建立一整套个人理财业务形象识别系统,实现理财业务、服务环境、指示系统、营销宣传相统一的个人理财服务。邮政储蓄发展中间业务,与国内外商业银行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和员工要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正确理解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中间业务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延伸和深化,确立三马并驾、同时开拓、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工作中调整思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强竞争力,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大抓存款那样抓好中间业务,特别是理财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还要积极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从实际出发,按步骤、分阶段、积极稳妥地进行,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开拓中求完善。
第三篇: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状况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小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银行总收入的8%,而个人理财业务占的比例更少。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少
银行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多种,其中个人理财业务很少。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层次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只是转账、代理、通存通兑和代收代付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业务。
4.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创新性
现在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从外国照搬照套的,所以产品缺少创新,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设计理财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停滞的原因
1.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体制制约了理财产品的多样化
2.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不高
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分析能力比较低,缺乏对客户心理分析的能力,不能针对不同的业务还生产产品,对客户的需求、市场的特点、经济环境不能很好地把握。
3.客户缺乏投资和理财意识
客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很多人不愿意透露出自己有多少钱,这种怕透露的心理制约了理财师去了解客户。
三、借鉴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先进经验
1.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上的联系。其次就是商业银行要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整合,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层次。
2.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要准确洞悉市场的变化,迎合客户的需求,生产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
3.能够精确进行市场地位
在进行市场细分时,要准确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自身理财产品所对应的客户人群,并且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理财服务。
4.提高技术手段,使个人理财业务技术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药要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以技术的创新来促进理财业务的创新。
5.完善客户管理系统
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是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础,通过客户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
6.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培养
要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创建一支高水平的理财团队。
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决策
1.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营造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对银行现有的体制进行梳理,规范银行业务和管理流程,对岗责体系进行细分,完善运行机制,发挥机制的作用。
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4.更新技术条件
5.理财业务产品要突出个性
6.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
第四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个人投资意愿以及理财观念、理财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但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明显落后。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趋增大,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刻反思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理财营销宣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36
个人理财业务,简言之,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个人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历程较短。我国的理财业务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脱颖而出,而且个人理财业务也已经步入了品牌化、标准化、个性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中心、理财室和理财窗口,建立和完善服务网络;通过培训,建立优秀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信息整合和软件系统开发,提供较强的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产品、渠道、流程的创新和整合,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从而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理财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不足及限制因素
2-1 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应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等中间业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个人理财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
2-2 理财业务的服务门槛偏高
随着居民收入与个人财富的增长,按理说个人理财的需求应该相当大,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多数个人理财项目定位于少数的高端优质客户,服务范围狭小,服务门槛过高,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产品。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10万元甚至20万元、50万元才能办理,通知存款的起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20万元等。而目前我国80%的居民仍属于低收入阶层,从现有品牌来看,能满足这一门槛条件的客户比例并不多,使得理财业务有效需求不足。
2-3 理财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不断增加,但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特殊需求。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多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设计产品,缺乏个性化服务。由此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2-4 理财营销宣传不到位
目前,各商业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营销观念不强,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大多通过网络、电台、短信等渠道把理财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客户,等客户主动上门,然后通过专业人员推荐以进一步吸引客户,达到销售理财产品和留住客户的目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了解,有些人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准心存疑虑,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2-5 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匮乏
目前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所的员工,对证券投资、保险业务不甚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力度,但多数理财经理参加理财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理财业务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理财涉及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物操作,若不具备全面的财务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及对策
3-1 加强跨行业的合作,创新理财业务
在目前我国仍然是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通过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合作来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效益,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户为主体,高端客户为核心的新个人客户群体。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代理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变化,银行有必要开发混合型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信用卡、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储蓄卡等。
3-2 营造品牌效应,实行个性化服务
个人理财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是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因此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产品,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不同需求。
3-3 提高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商业银行在传统宣传的基础上,要采取更为主动的营销手段,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宣传渠道把理财产品介绍给广大客户,讲明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自愿选择。商业银行也应该充分利用广泛的有形的银行网点进行理财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宣传,同时加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点的渗透率,使客户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的理财服务。
3-4 加强理财知识培训,打造专业理财队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商业银行要不断拓展个人理财,打造知名理财品牌,当务之急就是要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财富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各金融机构均把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抢占市场份额、赢取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商业银行要增强同业竞争力,就要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塑造理财品牌,突出自身特色,从提高理财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第五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规定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规定的几点思考 作者:陆蜜佳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
【摘要】证劵市场为广大的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融资情况的变化,我国证劵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证劵市场的发展,特别受关注的是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