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头版内幕》观后感
《头版内幕》观后感
好吧,很久没写观后感了,记得上次写观后感是艺考时的考题要求,看完这部片子,确实脑子里想法很多,看片子时,脑子里的感觉就俩字:“费脑啊”,对我这种英语口语不好的人来说,我要边过滤英文看汉字翻译,然后脑子飞速考虑那句话的意思,在看时经常需要敲下暂停键与快退键,仔细琢磨有些话的含义,整合片中所传达的信息,虽然费脑,但确实非常过瘾。
片子从《纽约时报》面临倒闭开始一层层剖析传统媒介的衰落,从片子中我整合出以下几个原因:
【1】 微博、博客以及RRS阅读器成为新的中坚力量,正如21岁的布莱恩·斯泰尔特所说,博客集合了新媒体的各种形式,媒体人应该操纵新闻,而媒体人通过网络可以倾听群众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无疑这种新媒介有一定的优势。
【2】 新闻来源仅靠数据库无法完成,需要采访者走访街头,汇集群
总智慧力量,采访者不能整日待在办公室坐等新闻,它需要采访者开拓新闻来源,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是完全合法、客观的,同时绝不可通过违法手段获得,这就要求采访者在开拓新闻来源时要保证新闻来源的合法性和情报的客观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3】 新闻人对提供的数据信息严格甄别,持怀疑态度,信息对人们
决定起作用,因此,必须要保证数据信息和情报的准确性,以确保新闻的纯粹性。《纽约时报》无疑就出现了新闻来源错误、情报错误的问题,《纽约时报》一直尽力保持客观、中立和权威性。《纽约时报》是有一种纽约时报效应的,它的发行量和受众范围要求它必须准确或者说精确。《纽约时报》一旦播出一条新闻,无疑各种地方报纸很快也会跟风报道,这种效应,就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新闻,必然会引起轰动,各地方台会跟风报道,同时也坚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真实准确性。
【4】 广告业的衰落,广告收入减少。①广告市场发生变化,广告收
入遭到重创,《纽约时报》被迫一直降低成本,渴望一家慷慨的公司收购它,但给出的价格远比出版费用低,本想通过广告费用补差价,但是品牌效应逐渐减弱,受众不信任的情况下广告接收会越来越少,广告市场逐渐缩小,招聘网站分噬劳动份额,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正在分噬分类广告份额,同时,各产业公司创建自己的品牌,打造品牌官方网站分流广告。②出版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人都可参与,传统媒体的导向功能减弱,新闻领域发生的变化导致出版业一直下滑,损失惨重。
【5】 传统媒体自身内部问题。《纽约时报》自身的财政危机,广播公
司也为求多快好省进行裁员,《华盛顿邮报》的野心和规模缩小,都为降低成本,总而言之,这些传统媒体都面临两个问题:受众不信任和经济危机。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纸媒减少的原因:受众不信任新闻的纯粹性,最大的媒体公司《论坛报业》的倒闭,更是见证了报纸销量的锐减,其由地产大亨接管,根本与媒体
人的思想价值观不同,其优秀的员工无法得到尊重,更加速了《论坛报业》这一传统媒体的破产。
【6】 新媒体的较量。《维基解密》的开放共享方便了新闻记者,但实
际上市新老媒体的较量。一种是区分大众信息与保密信息的传统媒介,一种是试图破解所有秘密达到信息公开的新媒介。同时新闻业是公共品,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去对待这场在传统主流媒体中科技变革所带来的媒介变革。阿桑奇说“新闻只是工具,工具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新媒体使用行动主义者的价值取向来完成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虽然传统媒体模式奄奄一息,但新闻不会死亡。因为新闻代价低廉,可通过新途径 收集共享并通过低廉的平台和网络操作新途径来完成。
虽然,传统媒体在变革中逐渐失去优势,但新闻的信息量
大,而报刊的编辑部有很强大的整合能力,所以,传统媒体在变革中奄奄一息但不会消亡。它们会寻找属于自己的导论。例如《纽约时报》则负责审查过滤危害国家安全的文件进行选择性发布。使报纸有了更广阔的来源。同时,《纽约时报》对网站进行收费,非付费用户可以浏览部分文章,达到上限后进行提醒。时报的这一收费门槛与美国公共电台模式极为相似。这一模式无疑对忠实读者和观众带来冲击。年青一代在互联网创造信息免费的假象下习惯了任何东西免费,自然无法接受。而信息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它一直以来以某种方式被支付。新闻业需要靠读者付费和广告收入来支撑。
当ipad成为报业福音时,媒体公司对ipad的出世激动不已。表面上ipad是拯救了传媒业,但细想下来,它与媒体公司的利益捆绑和利益冲突无疑也是一大问题。当网站收费代表纸质版终结时,总比传统媒体彻彻底底倒闭要好得多。终归,传统媒体只是监督,不是审判,它有存在的必要性。
大卫·卡尔说;“如果在媒体界一直坚持,最终会取得一定成就。”这句话给我这个还在媒体界门口徘徊的小毛头希望。看着那些在低谷期生存下来的媒体人脸上的感恩,让我突然觉得,既然打算踏入这一行,就应该像时报人一样尽力做到最好,片中一个年轻的时报人说他从小梦想进入时报工作,在危机时期,时报根据每个人的能力高低进行排序裁员,这说明所有的工作都不存在“金饭碗”,无论何时,都要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尽力做到最好才能留在自己想待的位置,当看着被裁员的时报人哽咽着交出自己的工作牌收拾东西离开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她们对这一职业的热爱。
片尾中说媒体人没有那么瘦的“公民凯恩”,他们整日忙碌,作息时间完全打乱,有的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战时现场进行报道,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忘自己媒体人的使命,无数优秀的媒体人前辈在为我们作榜样。看着他们,让我这个半只脚刚触到媒体门槛的小毛头更坚定了自己进入媒体的信心。当然,我时刻准备着,同时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资格做一个媒体人!
第二篇:《苏联大解体内幕》观后感
苏联为什么解体?
看完苏联解体内幕的纪录片,感触很深,首先对共产党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和沉痛的惋惜,然而痛心之后,又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引发了这样一个思想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回到了革命之前的状态?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大国土崩瓦解?是什么让共产党由国家干部变成了失业者?
和平演变——苏联解体虽然矛盾在一夜之间爆发,然而人民思想的真正改变,国内政治力量的变化却不是一朝一夕之故。首先,自从苏联成立之日起,这个襁褓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引起资本主义世界极大地恐慌,西方资本主义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个敌人拉向自己的阵营,尤其是美国想尽办法要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渐进式的思想侵袭。而且,自列宁以后,从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就渐渐僵化,经济和政治的建设并没有完全从实际出发,没有灵活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模式的生搬硬套,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不完全符合。
经济牵制——不断崛起的苏联在美国的诱导下,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国防开支达到了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军事上的斗争已经完全限制了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规模,然而,苏联虽然发展很快,他毕竟是从一个沙俄统治的腐朽的半封建的农奴制社会激进式的直接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空有理想和激情并不能掩
盖这样一个事实:在苏联建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基础并没有赶上上层建筑。苏联的底子还是相对薄弱的,经不起无休止的军备竞赛的折腾。这是长远的原因。无论由谁统治,经济的稳定,百姓的安居乐业,是统治稳定,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而国家的发展又必定以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为基础,稳定的社会政策,安定的国际环境,才能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苏联在国际环境严峻的时刻,不但没有努力稳定国内环境,谋求发展,反而大搞军备竞赛,国内的经济模式也是一切凭计划,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经济模式僵化,使经济发展滞后,综合国力停滞不前。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实践性的真理,谋求经济高速平稳发展。人民有了生活的保障,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拥护共产党的统治。
领导疲软——从苏联解体前一段时间来看,苏联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斯大林留下了僵化的经济政治模式和个人崇拜主义,然而赫鲁晓夫的上台不但没有缓解这种矛盾,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麻烦。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然而他在经济和政治上并无多少建树,仍然用政治口号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完全忽视埋没了市场的调节力量。此后,政治愈发不稳定,在短时期内,领导人连续更迭。直到让共和国人民看到一丝希望的戈尔巴乔夫出现,人民本指望他有非同寻常的政治远见,然而,他一系列新颖的政策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曙光,反而让国家进入一种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没有了苏共的统一领导,各个加
盟共和国各怀异想,百姓生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民族矛盾加剧。最终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煽动群众,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共产党这个曾经呕心沥血地努力,想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党派,他们的政治梦想一夜之间化为泡影。苏联解体最本质的原因,是苏共领导无力,苏共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有待健全,而各种社会问题积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差,百姓并没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那种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生活,苏联追求表面的东西太多,而没有真正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放在一个有力的地位上。过度的军备竞赛,森严的等级制度,完全由政府控制的经济,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社会矛盾加剧,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物价飞涨,生活现状仍每况愈下。所以人民不断抗议。
理想动摇——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苏联所做的最不应该的一件事,就是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坚持中共的领导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像苏联一样倒退,而一直向社会主义的理想迈进。我们要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能僵硬的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先进同样处于一种高速发展但根基不深的地位,我们不能把经济建设以外的东西推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内部腐败——此外,苏共内部存在的腐败和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自然也制约着党的发展,造成人民对共产党的不满,共产党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党内应该建立有效的防腐制度,杜绝腐败现象,这样才能保证共产党自身的廉洁性、先进性,在思想上占有优势,带领中国人民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让中国强大起来,实现百年复兴之梦,中国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而不会向苏联一样,改变了社会性质,最后把自己逼上绝路。
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经济第一位的战略,才能不让社会主义的中国重蹈苏联的覆辙。社会主义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然而,这种生命力需要在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确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充满活力,所以,政治路线的制定和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第三篇:《阵头》观后感1
《阵头》观后感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的课上,我们观看了台湾电影《阵头》。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阵头是闽南民俗技艺,一种特有的乡土祭祀文化,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秒回喜庆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之一。
事实上,这个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甚至有些小问题,比如演员演技一般,剧情安排冗长缀余较多等。但是这个电影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现实的东西:
一、台湾的民俗文化传承与民众认可
对于阵头这种民俗技艺,民间仍然有很多团体在以此为生,在剧情中,我们也看到阿泰家的阵头团队尽职尽责,努力训练,做一些吃力但是并不露脸的工作,却仍然十分虔诚。更可贵的是,这些民间团队还能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创新,这是一种良性的、积极的进步,对于这种民俗文化的发展更有积极的作用。事实上这些传统的民俗技艺的保留与发展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另一个是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不得不承认,台湾在传统与民俗的保护与传承上做的比大陆好。台湾的娱乐文化远比大陆发达,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与民俗,台湾官方的保护力度还是比较强的,而在民众当中,认可度也是非常之高的。台湾的小学就专门开设一门国学课程,而他们日常使用的文字也是更适合传统文化的载体——繁体字,当然这里并非纠缠于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好坏。在政府层面,我们也常常能看到政府要员参与一些公开的文化宣传方面的活动,这些都是在大陆看不见的。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经历过历史的选择与淘汰,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与约束力,对于社会行为的约束有很强的作用;另一方面,失去传统文化庇佑的群体在社会发展中会破坏传统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带动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干扰整个社会的价值趋向。大陆的文化发展即是如此。经历过“打倒孔家店”、“文革”等若干次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大陆的文化发展已然到了十字路口。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些舶来文化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而摒弃了我们自己的“根”。诸如幼教老师殴打学生之类的事情,就反映了人们心里缺乏敬畏,即传统文化的道德约束作用已经很弱。台湾的政治环境再混乱,文化却依然蓬勃发展,政治永远压不倒文化,如李敖之类的狂人才得以尽情挥洒。台湾仅以一省之人,文化大家已丝毫不逊色于大陆,而台大在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实力亦有足够的资本与大陆最高水平交流——从余秋雨的《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即可看出。
电影里两个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就是作为黑社会老大的人,居然毕恭毕敬地把弟
弟送回阵头团,虽然是戏剧成分居多,但还是反映了人民的敬畏之心。而只有有敬畏之心的人,才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个是阿泰的父亲在算过一挂之后,就不再反对,完全听从“神明”的意见。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始终认为,人必须有信仰,有信仰,才会有敬畏。
二、台湾的教育及教育观念
对于台湾的教育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是根据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台湾的教育相对大陆更为松弛。剧中阿泰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辍学回家,的确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比起大陆的家庭显然不够多,况且他确实也没有继续读书。而当他遭遇另一个阵头团队的挑衅时,决定努力练习,而家人也能给他相应的支持。可能是台湾的社会环境相对更为宽松,导致的教育更为宽松,因此能更好的让人从喜好出发培养能力,同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益于社会环境的宽松。我记得在《十八岁与其他》里,就能明显地看出台湾的家长对于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期望与鼓励。
三、成功需要坚持与智慧
就剧情本身而言,我们看到的是阿泰从无到有的成功历程,从简单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坚持不懈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时刻反思问题所在,思考如何更为简单、有效地取得进步,甚至去寻求创新。就像阿泰刚开始除了苦练而不顾其他人,结果搞得团队人心散乱,幸而最终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逐渐改正,最终成为了一名合适的团队领导。在阵头表演中,他也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甚至在最后的汇报演出前,他吸纳了主要竞争对手的团队,共同演出,这更需要很大的魄力。
最后,看完电影后确实觉得演出很精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希望它可以一直流传下去。
第四篇:奉化藤头村观后感
奉化藤头村观后感
4月23日,是明媚的一天,天空蔚蓝,鸟儿齐展歌喉,百花争相开放。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了举世瞩目的奉化藤头村。对藤头村向来都是只闻其名的我们怀着满腔热血想来探探究竟,了解藤头的神奇之处。
这天下午,我们乘着校车来到了藤头。在进入藤头景区之前,我们荣幸参加了一个村里的领导的演讲,为我们讲述了藤头村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我们从中了解到了藤头村是如何走到现在。从他的演讲中,我们了解到:自1993年获联合国“地球生态500佳”以来,又相继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四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40多项,明白了“一个伟大的村庄”的由来。
演讲大概是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我们便跟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景区。在报告厅的廊道上,有这样的一句话“这里是您家,有事我来帮”,只有枕着这样的服务态度,才可以培育出这样人民安居乐业的农庄。景区门口,是一个巨大的写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类似犁的建筑物。寻常却不失雄伟,朴素却显得大方。咔嚓一声,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就被定格在了照片里,照片的背景就是那个犁。
每个到藤头的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因为游客可以在其中静静的观看林带,吉祥瓜果长廊,生肖桥,采摘园,也可以去脚踏水车,破解在这里举办的全国象棋比赛的残局。这样的景区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公园,人们在里面就像在家一样轻松。
我们安静的在石道上漫步,欣赏着各种五彩的花卉,象征着和平的鸽子在天空悠闲的玩耍,亭子下面,两头雪白的羊相互依偎,品尝着眼前那青翠欲滴的小草,几只孔雀在展示它们优美的身姿,我们在这里感受着藤头村历年来的成长,就像感受着自己的村庄的变化,那样的触动我们的心。当时在想,如果自己的家乡可以进化成这样该多好。
他们安居乐业,以最创新的生活工作方式走着不一样的农业之路,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永不满足;坚持两手抓,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把藤头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进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现在,这个红色的全国首批文明村,这个伟大的村庄,成了闻名遐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各种野营基地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它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新区爱好,把爱国主义、军事国防、科学普及等教育知识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飞跃沼泽、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两军胜利会师”的模拟长征路;过梅花桩、下壕沟、过独木桥、钻电网的百米障碍赛,还有勇敢者之路等,这些游戏,让人在野外的困境中锻炼意志,熔炼团队精神,学会创造,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则仍和使命感。
在这个绿色的庄园里,它充满着波波省局,是春天绿色的意义。这是个及其环保的村庄,据介绍,有个外商打算投资1000万元,在藤头办一家年预计利润有100多万的造纸厂,在谈判即将成功是,被村民组成的环保委员会一票否决。近几年,先后有近20个外商看中藤头这块地,但是因为过不了环保这一关,这些项目一并被藤头人拒之门外,十几年来藤头村共否定了30个经济效益好但污染环境的企业。
这就是那个伟大的村庄,我们被它的绿色萦绕,它的生态,犹如是套了一个保护膜,不被侵犯,仿佛是世外桃源,人民安居乐业。
第五篇:《华氏911》、《医疗内幕》、《资本主义的爱情故事》观后感
观影浅析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美国梦更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但现在,在历史上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一定促进作用的资本主义,它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固有矛盾和问题已经慢慢出现了,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了美式资本主义的弊端。
《医疗内幕》影片里所描绘的那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没有保险而不得不放弃手指移植手术的老人:深夜因为医保纠纷而死去的幼女;没有医保而被随意抛弃的患者……最有讽刺效果的莫过于穿越国境 跑去加拿大享受全民医疗服务的普通美国民众。这一切均可归罪于保险公司维持的10%医保通过率,当然,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医疗制度的弊端而已,《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里面的讲述也更触目惊心:一些公司给员工买的人身保险中,受益人居然是他的公司。公司可以从每一个死去的员工身上挣上一笔钱,而他们的家属却分文未得。钱/利益和权利结合的结果是,有钱人有了一切,没有钱的人失去一切。人们再也不要想更好的医疗和教育,社会福利。所谓,资本主义的爱情可以告一段落了。至于《华氏 911》不过是进一步揭示了这个资本主义谎言给全民带来的无尽伤痛,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那个象征着幸福生活的美国到 底怎么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 的基础,而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 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
一 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社会存在了决定社会意识。资本主义是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产生并缓慢发展起来的,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并在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最终确立。资 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将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 时间推移,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础,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构筑在私有制这种物质关系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然会出现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愈加集中在少数资本主义家的手上,整个国家的权力也会由这群人所掌控,结果就如影片描述的一样,有钱人有了一切,没有钱的人被剥削被压 迫的同时也失去了一切。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不可否认它自身仍有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遮掩在资本主义这面大旗下的体制问题也是不能被忽视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也必将会被新的物质关系制度下的新体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