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孔子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弟子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仲由、端木赐、言偃、曾点、曾参。
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
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
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今山东省邹城市)。又字子车、子居。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
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亚圣”
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孟子思想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2.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
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第二篇: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孔子和孟子。2.培养学生与别人沟通合作的关系。3.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名人辈出,孔子和孟子就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是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和“亚圣”,他们的思想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同学们走近这两位先哲,同学们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收获了很多成果,今天,我们就将这些成果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学习,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 知识。
活动实录
主持人:首先大家欢迎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展示孔孟小档案。活动一:孔孟小档案
由学生展示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弟子门人的资料。学生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孔子晚年收徒讲学,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学生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学生3:孔子门人。据说孔子弟子和门人有三千,其中最突出的有七十二人,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弟子努力传播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学派----儒家学派。
学生4:孟子的成就和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孟子的母亲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三迁”、“段织教子”、“为儿媳训子”等故事广为流传,孟母受到历代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主持人:同学们展示的材料都很好,课件同学们做了不少努力,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展示。
活动二:孔子孟子的主要思想
学生为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学生1: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学生2:孟子主要思想
①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②道德论。“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③政治及经济方面。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④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主持人:通过这一组同学的介绍,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孔子和孟子,下面我们走进《论语》和《孟子》。感受文化的影响力。活动三:走进《论语》《孟子》
学生为大家介绍《论语》《孟子》的基本常识,并介绍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林”“孔府”的图片资料。
学生1:《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首创语录体。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学生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生3:《论语》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很大。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其所代表的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并波及...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大国,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与巨大的影响力。...如《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学生4:“孔府”“孔庙”“孔林”在山东曲阜市,合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欢迎大家到“班级一角”欣赏我们搜集的“孔府”“孔庙”“孔林”的图片。
主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组同学们展示的资料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下面同学要向我们展示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与他们相关的成语,以及有关图片。
活动四:孔孟名言、图片展。
学生展示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和《论语》《孟子》中的成语,以及相关图片。学生1:孔子的名言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2:孟子的名言
①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⑦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学生3:《论语》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学而》,犯上作乱《学而》,一日三省《学而》,节用爱人《学而》,贤贤易色《学而》,和为贵《学而》,食无求饱《学而》,居无求安《学而》,安贫乐道《学而》,巧言令色《学而》,告往知来《学而》,就正有道《学而》,贫而乐道《学而》,慎终追远《学而》,温良恭俭让《学而》,小大由之《学而》,学而时习之《学而》,言而有信《学而》,从心所欲《为政》,当立之年《为政》
学生4:《孟子》中的成语
安富尊荣 安宅正路 百世之师 饱食暖衣 彼一时,此一时 不忘沟壑 不为己甚 不违农时 不肖子孙 不言而喻 不虞之誉 不远千里 采薪之忧 恻隐之心 曾经沧海 陈蔡之厄 绰绰有余 春风化雨 创业垂统 赤子之心 充类尽至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辞尊居卑 寸木岑楼 大而化之 大有作为 箪食壶浆 当务之急 倒悬之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其所哉 登山小鲁 地利人和
主持人:通过这一组的展示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下面有请第五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整理制作的手抄报展览,活动五:学生展示以孔子孟子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到“班级一角”欣赏以孔子孟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堂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大家展示的资料都很好,同学们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孔子和孟子。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以这样的合作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三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二.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8分)
【孔孟小档案】 为了让我们走进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先哲,为了让他们的思想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代人心中,一、孔子名字,时期国人。《论语》是一部记录老师组织我们上了一节“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综合性学习课。()的著作。①课伊始,老师让我们展示交流各自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似的探究主题。孟子名字,时期国人。《孟子》是一部记录你拟写的探究主题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的著作。
二、成语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三、【品读名言】并写出你对某一名言的思考。孔子哲理名言《孟子》名句精选【典型题例】
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8分)在过去的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以“孔孟”著称。孔子和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九年级某班正在开展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拟写对联】同学们以对联形式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个主题,请补写下联。(2分)走近千古圣贤,示例:敬仰百世智慧学习儒家文化(2)【充实内容】补充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2分)
A.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B.说说孔子孟子的名言C.读读孔子孟子的思想 D.议议孔子孟子的魅力。评评孔子孟子的故事
(3)【讲述故事】分别写出一个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韦编三绝”等。孟子:“孟母三迁”“断织督学”
走进孔子孟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思想,缅怀孔孟先哲 ②本次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向同学们进行“孔子孟子知多少”的调查。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填写下面调查方案的空白部分。A、; B、实施调查了解,做好具体记载; C、归类调查结果,梳理主要信息; D、。A、确定调查对象,小组具体分工D、拟写作提纲,写调查报告。③ 请简述你所了解的孔子或者孟子的有关知识。(生平、思想、事迹等,不少于三个内容)孔子与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被尊称为 “圣人”和“亚圣”。他们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孔子弟子三千;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学思想至今沿用........④ 回顾本次活动全过程,你一定会发现组织此类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你为今后此类活动的展开提一条建议。
三、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边的设计。①活动目的:
示例: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②活动准备:
第四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四试题及答案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边的设计。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孔孟小档案]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给你们小组分配了两个课题,请完成:(1)简介孔孟:A.孔子:___________ B、孟子:___________(2)了解孔子弟子和门人: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___,其中最突出的有___ 人,如___、___、___。答案示例:三千、七十余、子贡、曾参、颜回
3、[孔孟名言知多少]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______________
4、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汇报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出你的打算(不少于两种)。______________
5、为了开好本次班会,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
6、在互动交流过程,同学们开展了孔孟知识抢答,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其思想的保守方面是“__ ”,其思想的精华是“__ 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__ ”学说,即“民贵君轻”。②说出《论语》中的成语四个:____、____、____、____。③《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说出两个:____、____。④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传说故事。_________ 【答案】
1、活动目的示例: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活动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安排各小组活动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答案(本题在答案的第三页)„
5、示例: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
6、仁、礼、知、性善、仁政 ②示例: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杀身成仁 ③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④示例: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韦编三绝
孟子:孟母三迁 三断机杼
第五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中考练习题归纳
《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九下五单元
【中考训练题】班级拟组织“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语文实践活动。
1、请你拟写几条标语张贴在校园橱窗。①走进孔孟世界,探究儒家思想。②探究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③圣贤功德垂青史,古人经典流后世。④儒学经典传五洲,孔孟思想溢襄樊。
2、请你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①建立孔孟档案; ②举办孔孟故事会; ③编写孔孟手抄报; ④编辑孔孟小词典; ⑤召开探究儒家思想交流会。
3、《孔子》《孟子》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的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见解。请你用他们的主张来说明之。
(1)孔子宣扬:①修身刚正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②与人交往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所具有谦虚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①宣扬民本思想:体现民心向背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宣扬仁义道德:其“性善说”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体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母三迁”故事:
(一般了解)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5、“孟母断织”故事(一般了解)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孔子周游列国之“不饮盗泉之水”故事:
(一般了解)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在离开卫国的途中,师徒口渴,忽然听到水声潺潺,于是循声前往,发现有一流泉清澈见底,弟子们正欲争相掬饮,不料孔子在旁喝阻道:“这种流泉喝不得。”弟子们很诧异的王者孔子,孔子指着山上刻字说:“石上刻为‘盗泉’不是吾等所当饮。”原来这盗泉是当年有位盗拓的盗匪,他洗劫卫国边境,并且杀人无数,卫将军率兵捉拿,盗拓逃藏在这山中,口渴得快要死了,后来发现了这泓泉水而得以解渴,因此在石上刻上“盗泉”二字,永留纪念。
7、孟子之“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故事。(略)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3、<<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最佳答案 宋朝 朱熹将《论语》《“孟子》列入四书的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 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 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孟子思想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 成语
君子远庖厨 明察秋毫 挟泰山以超北海 缘木求鱼 寡不敌众 与民同乐 舍生取义 名言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养心莫善于寡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事
孟母三迁 一暴十寒 五十步笑百步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孔子哲理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1)至圣先师(2)有教无类(3)见贤思齐(4)慎终追远(5)举一反三(6)温故知新(7)见义勇为(8)怨天尤人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 《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被尊奉为“亚圣”。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其中
《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5)孔子的教育观--
1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熟知学生,因材施教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
二、读名言悟至理 获启发 利于行
(一)孔子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A.善于向别人学习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3、三人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
4、必有我师焉 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E.对人要守诚信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为人要光明磊落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
(二)孟子名言
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
3.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 5.仁者无敌 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敬
7.爱人者,人恒爱之; 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
敬人者,人恒敬之
8.养心莫善于寡欲 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
三、2007年9越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辰2558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7全球联合祭孔活动。群殴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苟政猛于虎(2)写出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3)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儒学精华照五洲(4)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五、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后人的推崇,你觉得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