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9
(九)疼爱
谢谦老师退休后,什么地方也没去,一天到晚只顾写他的文章。老婆埋怨他,说他不疼爱自己的宝贝别、子。谢老师舍不得跟老婆伴嘴,只顾望着稿纸的方格自言自语:“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老婆耳利,马上把话接过去:“这还不够,还要有行动!”
“什么行动?”
“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眼镜片后面,眸子里闪着疑惑的光点。
“喂,”老婆急了,有点咄咄逼人,“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
谢老师摇摇头,慢悠悠地说:“真的不懂。”
“哎呀!”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指轻轻地戳在谢老师宽阔的额头上,得意地说:“这句名言是姓鲁的,……哎呀,我记起来了,是名叫鲁迅的人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叫你爬在地上,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懂吗?”
谢老师笑了,说:“不懂的是你。你把鲁迅先生的话给歪曲了。……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你好好,你有理论,我拗不过你!”老婆听见孙子哭了,就匆匆地赶到客厅哄他去了。
有一天,儿子儿媳上班去了,谢老师又伏案埋头写文章。忽然,耳畔响起惊呼声:“救命呀,孩子掉下河啦!”谢老师扭头看看客厅,孙子不见了,飞机、大炮、坦克和战舰等玩具扔在地。上 , 横七竖八的① 他马上抛一笔 , 飞也似的赶到屋侧的小河边。他的眼镜掉了,也顾不上捡起来。他看见②靠岸的河面上有一圈水波向四周扩散开去,③俏皮的孙子一定是从那个地方掉下去了。④他不再考虑什么 , 正要一个猛子往下扎的时候,却被老婆那鹰爪般的手抓住了。
“你,你干吗要投河?!”
谢老师翻翻眼,说:“刚才不是有人惊呼‘救命呀,孩子掉下河’么?”
“哎呀,邻居在收看电视节目,那呼救声是从电视机里传出来的…·”
谢老师似乎还未醒水,他指着河面上那圈扩散开去的水波,直勾勾地望着老婆:“那?那? "
“哎呀,是鸭子入水抓吃的!”正说着,两只鸭子同时钻出水面,甩着脖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嘎的扑向对岸。
“孙子呢?在哪?”
“爷爷,……我跟奶奶打仗呢?”孙子从屋角冲出来,端着冲锋枪给爷爷一核子,爷爷赶忙把他抱起来,一老一少两张笑脸紧紧地贴在一起。
35.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并标调。
戳()溺爱()哄()
36.导致谢老师误将邻居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呼救声当作真的有人呼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7.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①-④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①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不顾一切,急于抢救估计已落水的孙子。
B.②句:环境描写;为下文写谢老师下水勇救孙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C.③句:心理描写;点明谢老师对俏皮的孙子喜欢玩水则总有一天会出事早有估计。
D.④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奋不顾身地急于跳水抢救落水孙子。
38.文中最能揭示本小说深刻的主题的是下列哪一句人物语言描写?()
A.“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B.“爬在地上一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
C.“……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D.“孙子呢?在哪?”
答案:
(九)35.chu ō.n ì.h ǒ ng36.伏案埋头写文章 37.A38.C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3
(三)
对我来说,学生时代已经遥遥远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的眼前,常有一个和蔼的面影闪现----这便是我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
屈指算来,那时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在我们心目中,他是博学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口才极好,讲起话来,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张开,晃动着,好像在搓动着一个无形的小球,激动时,还要轻拍一下桌子。这一切,都仿佛构成了他讲课的特殊风格。每每讲到动人之处,真可谓声情并茂----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刘和珍三女子怎样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下,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将发髻盘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都是在他侃侃的讲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底溅起朵朵浪花。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将搭在额前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时,下课铃声便恰如其时地大作起来。
我们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课之后,仍然三五成群簇拥着他,问这问那,他也顾不得拍去身上的粉笔灰,挟着讲义,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随手点起一支香烟,继续侃侃地给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以及我们所问到的各种问题,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大作....此后,我远离了母校,远离了他。尤其其间相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竟使我们之间(音讯杳然)。当我终于再次站在他面前时,我已是三十挂零的人了。他也早已不再年轻,眼角分明地布满了鱼尾纹,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讲话的手势,还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1.末段中的“音讯杳然”与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 _______ ”一词近义。
2.第一段中“但每提到它”中的“它”是指什么?_____
3.“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A.想再回到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
B.感叹时光不可能倒转
C.遗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师的身边
D.以上三种含义都有
4.概括本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
5.从上面文段看,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1.杳无消息 2.学生时代 3.D4.写学生时代老师留给自己的美好、难忘的印象以及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5.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口才极好,讲课声情并茂,热爱学生等。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4
(四)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杭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_______,________”,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⑥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⑦ [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 . 银镜太贵大,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
⑧ [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 . 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
⑨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 300 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⑩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100 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⑾镜子,从水面,到 ___________ 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⑿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在第⑤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2.根据文章.第⑾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哪一项?()
A.银镜、钢镜、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B.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C.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D.青铜镜、铜镜、银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3.用文中原语回答:
①玻璃镜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
②镀铝的玻璃镜的特点是 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加 [] 的)的句子⑦⑧,运用了 ______ 说明方法。
5.用一个五率偏正短语概括本文段说明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7.第②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
8.在③至⑾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结构方式?()
A 连贯式 B.递进式 C.总分式 D.并列式
答案:
(四)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2.B3.①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②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4.作比较 5.镜子的历史.6.A7.承上启下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10
(十)
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着一两张满被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的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墙绿叶。
10.本文段选自叶圣陶写的一散文《牵牛花》。
1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系 ] 人心情 [ 嫩 ] 绿满 [ 被 ] 细白绒毛默 [ 契 ]
A.jinenpiqiB.xilunpiqiC.xilenbeiqiD.jinenbeixi
12.联系上下文释词。
浑忘意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怎样的感情?请选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A.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生长快速的欣赏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格外茂盛的赞美之情
C.表达作者对牵牛花勃发的生命力和长势之旺盛的欣赏赞美之情
D.表达作者对牵牛花具有生命力和长势之茂盛的欣赏赞美之情
1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文眼。
15.下列各项是对(牵牛花》一文中牵牛花象征意义的理解,请找出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逗人喜爱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值得赞美。
B.生长着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
C.充满“生之力”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
D.生长快速、顽强的牵牛花象征着新生事物发展的迅速和不可阻挡。
答案 :
(十)10.抒情 11.A12.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感情 13.C14.“ 生之力 ” 不可得见....“ 生之力 ” 了 15.A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11
(十一)①蛙善捕食害虫,有益农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蛙还是一位田园音乐家。
②乡村的夏夜,便是蛙的世界。
③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 __(ai3)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逐渐热闹起来了。这时候,人要是从田塍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卜通卜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跳入稻田去
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开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阁阁,刮刮,果果……
④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 ___(zhui4)着宝石一样的星辰(),天边时时扯着鬼映眼似的火闪,空气里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安监,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朦胧入睡了,虽有金铃子一类的草虫的丝丝的叫声,但声音那样的细弱、遥远,也像是在说梦话呢!⑤而这时候,蛙们却叫得起劲极了。无边的田野,一片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千万只蛙各自歌唱,却组成一部和谐、动人的乐曲。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
⑥古人称蛙鸣为蛙鼓,我想,只有富于战斗性的鼓声,才能组成这样壮丽的乐曲的。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是和平与劳动的生之欢愉,是秋后丰收的喜悦。辛弃疾《西江月》词说:“____,____。”可以说蛙鸣曲就是“丰收曲”。
⑦然而却也有人听不来蛙鸣,____(xian2)它“聒噪”例如韩愈便有诗说:“黾蛙鸣无谓,阁阁只乱人。”我以为这样的人,实在是不懂得田园生活的。
1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并标调。迸()涌
17.根据汉语拼音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汉字。
18.在第⑤段空白处补上辛弃疾(西江月》词中恰当的句子。
19.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答: ____________。
20.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
21.划分本文段落层次,正确的是哪一项?()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 / ②③④ / ⑤⑥ / 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请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A.蛙 B.蛙声 C.乐曲 D.音乐家
23.对这篇散文中心思想的领会,有错的是哪一项?()
A.由蛙是一位田园音乐家引起对蛙声的赞美
B.歌颂为夺取丰收而战天斗地的农民群众
C.抒发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D.同时赞颂了蛙善捕食害虫,为夺取农业丰收所作的贡献’
答案 :
(十一)beng417.霭缀嫌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比喻排比拟人 20.写夏夜田野里的美丽安谧 , 怀下一段写蛙声的殷殷洪洪对比 , 衬托出蛙鸣曲的壮丽 21.A22.B23.D24.时间久别重逢 25.相见相聚 26.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27.C2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