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

时间:2019-05-13 16:1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

第一篇: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

国学经典考试题

(一)2010-11-22 21:39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学记》

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B.循序渐进

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修身

29、礼云:“欲不可纵,()不可满。”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占首位。B.道德教育

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的教学方法。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

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A.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D.不偏爱对待。

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D.主观唯心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明清三大学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

67、《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A.知B.情C.意D.行

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亲

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B.广泛的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

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小学D.大学

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智慧B.仁爱D.道义

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第二篇:国学与职场伦理考试题

考试_广东学习网国学与职场伦理3 考试时间:30分钟

剩余时间:29分45秒提示: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含60分)以上视为通过考核。1.人生中需战胜的三个敌人是()。[10分] 多选

A 懒惰 B 无知 C 文盲 D 贫穷

2.《论语·子罕篇》中讲到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阐述的()观点。[10分] 多选

A 不要追求“一定” B 不要有“固定思想” C 不要太“自我注意” D 不要太固执3.伦理包括()。

[10分] 多选

A 儒 B 释 C 道 D 法

4.下列()属于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10分] 单选

A 还好 B 可以 C 对不起 D 不一定

5.道德的最基本原则:首先从()下手。[10分] 单选

A 自我管理 B 与人为善 C 与他人搞好关系 D 自我价值观

6.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强调的哲学是()。[10分] 单选

7.伦理是人生和企业信念、价值观的正向反应。()[10分] 判断

正确 错误8.伦理倡导的着力点是要与人为善。()[10分] 判断

正确 错误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分] 判断

正确 错误10.在学习观上,孔子强调主动学习探索。()[10分] 判断

正确 错误[10

第三篇:2017年11月国学智慧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不属于孟子对仁义的观点的是()。(1.0分)

A、内心守仁,做事讲义 

B、仁,从心也,义,人路也 

C、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

D、仁是处理血缘关系的,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

1.0 分

我的答案:C 2 “疏通知远”指的是通透而()。(1.0分)

A、广博 

B、想得远 

C、周全 

D、看得远

1.0 分

我的答案:C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0.0 分

A、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D、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我的答案:C 4 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1.0分)

1.0 分

A、《左传》 

B、《公羊传》 

C、《夹氏传》 

D、《谷梁传》

我的答案:C 5 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

A、欧阳高 

B、夏侯胜 

C、东方朔 

D、夏侯建

我的答案:C 6 不属于《中庸》的要求的是:()(1.0分)

1.0 分

A、博学 

B、不问 

C、明辨

1.0分)

1.0 分 

D、笃行

我的答案:B 7 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1.0分)

1.0 分

A、道法自然 

B、人法地 

C、万物有灵 

D、道生万物

我的答案:D 8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1.0分)

1.0 分

A、《大学》 

B、《中庸》 

C、《周礼》 

D、《论语》

我的答案:C 9 南宋的()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

A、岳飞 

B、沈括 

C、朱熹 

D、王守仁

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C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

C、孔子编订了《春秋》 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我的答案:B 11 “亲士”就是亲近能够成就()的人。(1.0分)

A、功名 

B、事业 

C、大事 

D、伟业

1.0 分

我的答案:B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1.0 分

我的答案:A 13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1.0分)

A、道路 

B、道德 

C、手段 

D、宇宙的根本规律

1.0 分

我的答案:D 14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的一种秩序。(1.0分)

A、礼乐 

B、仪礼 

C、礼度 

D、礼

1.0 分

我的答案:D 15 “涵容”就是要()别人。(1.0分)

A、包容 

B、宽容 

C、尊敬 

D、恭敬

1.0 分

我的答案:A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孟子谨言 

B、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

C、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

D、1.0 分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我的答案:A 17 墨家的思想中与“天志”对应的是什么?(1.0分)

A、兼爱 

B、非攻 

C、非乐 

D、明鬼

1.0 分

我的答案:D 18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1.0分)

A、正确 

B、错误

1.0 分

我的答案:A 19 “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1.0分)

A、自然界 

B、生物界

1.0 分 

C、世界 

D、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的答案:D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先秦各国都有诗 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1.0 分

我的答案:C 21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1.0分)1.0 分

A、正确 

B、错误

我的答案:A 22 《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等作为说理的凭据。(1.0分)

0.0 分

A、神话 

B、寓言 

C、比拟 

D、排比

我的答案:D 23 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1.0分)

A、战天斗地 

B、勇往直前 

C、进德修业 

D、不思进取

1.0 分

我的答案:C 24 关于“道”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

B、道家的道是邪道 

C、道家的道是正道 

D、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1.0 分

我的答案:D 25 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1.0分)

A、对立统一 

B、矛盾对立 

C、物我平衡 

D、和谐相处

1.0 分

我的答案:A 26 “治国”就是管理一个(),把他治理好。(1.0分)

A、四海 

B、大家族 

C、国家 

D、小诸侯

1.0 分

我的答案:D 27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智人和()。(1.0分)

A、圣人 

B、贤人 

C、真人 

D、小人

0.0 分

我的答案:B 28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1.0分)

A、手段 

B、目的 

C、策略 

D、战术

1.0 分

我的答案:C 29 “天志”、“明鬼”理念的作用是对帝王、达官贵人的()。(1.0分)

1.0 分

A、约束 

B、制约 

C、命定论 

D、监督权

我的答案:D 30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

A、之能 

B、之技 

C、之短 

D、之功

我的答案:B 31 《礼》在唐代之前指的是()。(1.0分)

1.0 分

A、《仪礼》 

B、《礼记》 

C、《礼仪》 

D、《周礼》

我的答案:A 32 “德莫若让”指的是()。(1.0分)

1.0 分

1.0分)

0.0 分 

A、人要有道德 

B、要懂得谦让 

C、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

D、谦让就是有道德

我的答案:C 33 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1.0分)

A、忠 

B、仁 

C、孝 

D、义

1.0 分

我的答案:C 34 《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1.0分)

A、《诗经》里的话 

B、国家的政策 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1.0 分

我的答案:C 35 法律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立法、(),普法。(1.0分)

A、宪法

1.0 分 

B、守法 

C、执法 

D、违法

我的答案:C 36 商鞅在立法时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0分)

1.0 分

A、弃古法新 

B、师法自然 

C、道法天成 

D、法正

我的答案:A 37 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A、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

B、谷梁辩而裁 

C、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

D、谷梁其失也短

我的答案:B 38 不属于韩非的变法主张的是()。(1.0分)0.0 分

A、弃古法新

1.0分)

1.0 分 

B、重变革而反法古

C、舍道德而论行赏

D、论道德而舍刑赏

我的答案:C 39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严。(1.0分)

A、义 

B、礼 

C、德 

D、勇

1.0 分

我的答案:D 40 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1.0分)

A、甘谷县 

B、蓝田县 

C、嘉裕县 

D、雁门县

1.0 分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40,共 40.0 分)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墨子对人们的分工是:能谈辨者谈辨,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退守大智慧不能让人心情逍遥,心性快乐。()(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1.0分)我的答案: √

0.0 分 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后来的周诗指的是《诗经》。()(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仁、义、礼、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韩非认为“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五德始终”指的是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商鞅变法重视的是商业。()(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诚明”讲的是修养过程,“明诚”说的是讲教过程。()(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尚同”指的并不是上下同心同德。()(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的“礼”与孟子的“礼”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中庸》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礼别异”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孔子的“仁”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孟子的“义”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格局决定思路。()(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法律假定人性是善的。()(1.0分)

1.0 分 我的答案: ×

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鲁襄公29年,《诗经》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心斋”不是心性逍遥的前提。(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发。()(1.0分)我的答案: ×

0.0 分

朱熹的《诗集传》兼顾诗与经的做法。()(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1.0分)我的答案: ×

1.0 分

三、简答题(题数:3,共 20.0 分)《墨子·七患》篇讲的国家灭亡的七个方面是什么?(6.8分)我的答案

一患城郭沟地不可守而治宫室

二患边国治境,四邻莫救

三患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 四患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弗

五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 六患所信者不换

5.0 分 简单说说孟子的境界。(6.6分)我的答案

答:孟子是我国学说代表人物,建立了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人性善养气在孟子时代百家争鸣,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奉为“亚圣”。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民事不可缓”。

4.0 分 简单描述怎么做才能成为君子。(6.6分)我的答案

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0 分

第四篇:国学经典

浅议《爱莲说》

前言: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工作学习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学习方法,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我重点要说的是做人的重要性。

我选的文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下面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和认识,其中包括搜集的资料。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因他世居道州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爱莲说》这篇文章是周敦颐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他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这是创作这篇文章当时的背景,同时也已经暗示出来本文主旨。

下面,我们从全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莲花在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语言超凡脱俗。收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其实和其主旨是不尽相同,《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他把几种花加以比较: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那么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较。比如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如隐逸,我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上总有不如意的方面,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有启发的。另外,《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较,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普世的原则。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是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处理方法,更是一个对自己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其中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深切体会去发现更多的美。

第五篇:国学经典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

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写音乐的诗句: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下载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经典考试题11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国学

    浅谈国学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泰山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读电视大赛决赛实况感受颇多。何为国学?字面解释毫无疑问乃指国家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

    国学

    1.小孩子背书开场(暂定为《弟子规》) 2.成人礼 3.琴棋书画 4 三德歌(合唱) 5.太极拳 6.古诗词朗诵 7.青花瓷(舞蹈) 8. 跪羊图(手语) 9. 孝感动天(话剧) 10.茶艺(现场展示) 11.古筝演奏 12.谢幕......

    国学经典

    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礼让.大学》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高段: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4、审度量......

    国学经典

    礼记 学记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墨家:讲求“天下兼相爱”●法家:追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佛教:教我们“宽恕”●法家:呼吁......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著作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

    国学

    了解国学。这里所说的“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健康向上的道德元素、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传统技艺,既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