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时间:2019-05-14 17:2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经典》。

第一篇: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著作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古籍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定义

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附录:经部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为此,我校隆重推出“国学365·一日一句”栏目,旨在和全体同学学国学、悟国学、用国学,愿大家在这片园地能感悟国学的魅力,读有所悟、学有所得,收获人生的财富。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8、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9、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4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44、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45、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6、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7、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8、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49、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0、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51、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3、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5、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56、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老子曰: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59、老子曰:故知足之足,恒足矣。60、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61.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62.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63.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64.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5.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66.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6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68.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69.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70.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1.庄子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72.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73.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7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75.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76.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77.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7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81.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8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84.庄子曰: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自见而已。

85.庄子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86.庄子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

87.庄子曰: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

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89.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90.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

91.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92.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93.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94.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

95.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96.庄子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97.《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98.《庄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99.《庄子》: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100.《庄子》: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101.《庄子》: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10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10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104.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10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10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10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

109.《庄子》: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110.《庄子》: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

11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112.《庄子》: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113.《庄子》: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114.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115.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11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117.旧国旧都,望之畅然。118.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119.《庄子》: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120.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第二篇:国学

了解国学。这里所说的“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健康向上的道德元素、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传统技艺,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

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领导高度重视。

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古人,特重历史,原因何在?不是我们的古人喜欢老故事,而是古圣先贤们早就发现“人生代代都相似”,所以“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当你对现实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感觉到困惑和迷惘之时,怎么办?回头看,回头一看,在历史上,有很多相近、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事件,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借鉴、参考、或者启迪。

近一年来,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为国家领导人,为何一年内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活动?引发社会上许多人的猜想,其实如果你明白中国历史,你就会明白领导人的用心良苦和有效举措。汉初,大儒叔孙通曾言:“夫儒者„„可与守成。”

二、历史使然 儒家文化,不是社会动荡时期大变革的文化,它不强调走捷径,鄙视搞阴谋,强调大道直行,天下为公。强调君仁臣义,父慈子孝,强调夫妇和顺,朋友有信,这是和平年代治理社会有序发展的优质文化。

历史上,重视儒家的朝代,和不以儒家治国的朝代,兴亡存去上有很大区别。

秦王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雄视古今,千古一帝。本打算自始皇帝至二世三世,以致于千秋万世永续,但是秦王朝治国一味强调刑法,特别是刑罚。用法好不好?好!严刑峻法,奖惩分明,有效率,有依据,但是法太刚性,有时容易伤人,反过来也容易自伤。陈涉,吴广为何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记得明明白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藡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失期,法皆斩。”多么简单的逻辑,做个顺民?肯定被杀,造反,反不成被杀。但是反还有可能成呢!所以能不反吗?那么庞大的秦王朝,被一伙戍卒,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形成蝴蝶效应,不过几十年,就呜呼哀哉。

而汉朝经董仲舒与汉武帝天人三策,“推明孔氏,罢黜百家”,向《春秋》学历史,使两汉相承近四百年。在中国历史上,更值得玩味的是元,清两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何元朝“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与其政权初设不重儒家密不可分,后来虽然恍然大悟,明白懂得但已经是“船到江心补漏迟”,不到百年,随风而逝。

而大清帝国入关后,虽军事上也很强势,但文化上很快接受了儒家。康熙帝8岁时,四书五经,熟读成诵,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清,则存268年。

国际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已出现断层,没有延续下来,今天的人们不了解古代文明,和生活没多大关系。古巴比伦文明,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战乱纷飞也没能延续历史的辉煌。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流传延续。我们的文字,儒家文化,书法、诗歌、戏曲等等。

儒家文化的包容性、同化性、与时俱进,都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深感敬畏,敬畏我们的国学经典文化。日本、韩国、新加坡 “国学”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泉、精神底蕴、传统美德。从精神层面来看,弘扬“国学”可以使人辨明人伦、懂得礼义、规范行为,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国学”注重人格教育、行为教育,教导国人明礼知行,明荣知耻。因此,“国学”不仅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任重道远

当前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外国人都纷纷掀起学习中国经典的高潮,但问起我们许多中国人对此的认识,却一问三不知。其次是孩子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对古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不到位。再者孩子们一提起学习经典著作或作品就望而却步。(我所说的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蒙学读物。)所以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任重道远。产生现状的原因

(一)没有掀起学习经典的热情,不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认识,从而导致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严重脱节。一方面,人们在观念层面对国学教育的益处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教育者并没有有意识的或者说没有能力把二者有效对接,使之相互作用汇成合力实际去获得这种益处。

(二)国学教育程序及教材选择混乱,缺乏科学性。在国学教育程序及内容的选择上最大的问题是随机、随意,认识不到这些文化经典在内在学理上的先后衔接和融会贯通,没有长远的规划设计,抓着什么读什么,这样在学生的接受上势必造成知识体系和认知过程的混乱无序很难起到持久稳定的教育效果。

(三)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对于国学教育的师资缺乏有组织的专业培训。我们发现,在九十九所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小学中,学校有相关政策出台的仅有二十九所,有财力支持的仅有十六所,分别占到总数的29%和16%。由此我们看到:国学教育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作为老师们自发的业余活动在进行,并没有纳入日常正规的教学安排中。既没有政策的保障和引导更没有财力的支持和鼓励。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这就使得国学教育活动在硬件保障上基础薄弱、后劲不足、前景堪忧。这个问题在乡镇农村的表现尤为突出。

三、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又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提醒自己。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不同的读物里面有不同的知识,能懂得许多课本上或家长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超过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诵的一些好的方法。因为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以前教学一首古诗,有时二十来个字的诗花一节课居然还有一半孩子背不下来。现在就不一样,每天早上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就能记下三首古诗或一百多字左右的古诗文。(四)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文化知识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以前我们在教学一首古诗时,通过读、想、画等许多方法,都难以让学生学懂,现在一接触到古诗词,孩子们只需在反复诵读、吟诵中的过程中,就大体能把握诗的大意,能区分诗的题材,还能轻松的找出韵脚字、划出诗词的格律等,有时还能了仿着写一些小诗。如:学了《笠翁对韵》以后,他们明白了对联的特点,掌握了贴对联的方法,随便一幅对联,他们一眼就能分出上联和下联。我想孩子们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归功于孩子们长期诵读经典的结果吧。

五、小学国学教育是小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近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让学生大量背诵,一方面增大积累,熏陶感染,奠定根基;另一方面,则利于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不仅顺应了时代需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虽然现在诵记的国学经典他一时可能不易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他们应会对其有较深的理解,就会有顿悟的收获,民族文化的精髓就会深深的扎根于他们心中。

六、小学国学教育是学校发展和建设书香校园的需要

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可提高师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修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让师生亲近经典,在阅读中实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就能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美文润心扉。因此,在校园中让学生目睹经典,聆听经典,诵读经典就更能让学校的书香怡人,学校也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七、小学国学教育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什么用“语文素养”替代了过去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因为“语文素养”的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明显增加了文化品位及文化修养的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固有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无数实践研究又证明,语文素养得从小培养。颂读就是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现行的语文教材显然是不够的,何况教材本身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古文学的不足、地域文化的不足。加之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由一统分为了三级,即:统编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与校本课程。尤其提倡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

小学实施国学教育,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乐于接受的国学教材,开展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这样,既可填补学校地方与校本课程的空白,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作为国学经典原文而言,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经典,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可以告诉孩子们经典文学的价值、国学经典与现代文相比的优势等等。

(二)小学生诵读的原则。不求甚解,须知大意。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现在市面上的书可谓是琳琅满目,走进书店难以选择。所以这就要我们学会取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低段的孩子可以先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这些蒙学书;中段的孩子可以选择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的古诗词;高段继续背诵大量古诗词外,可选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篇名段。

(四)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们可以读的书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时间里完成的,这就需要一步一步来,究竟怎么带他们读呢?首先要得到时间的保证。每天早课前用二十分钟读经典,其中拿五分钟复习前一天的内容,然用十五分钟让学生读新内容,为了及时巩固,每节课前课后可用一两分钟温习一遍,照这样下去,一篇课文当天内至少可以就读二三十遍,孩子们基本能背诵了,即使不能背下来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五分钟,学生就能牢牢记住了。

(五)教给孩子们好的方法和技巧。

国学经典的学习,除了诵读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自古诗人作诗都是先吟后写的,用这种方法学习,是还原经典学习的必要,而且还会减轻学习疲劳。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根据文体遵循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等等,有时候配上喜欢的动作,有时配上喜欢的调子,学生根据声音的不同很快且很牢地记住经典。

(六)以诵读经典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搜集整理本年级的诵读内容,打印成册,制成简易实用的校本教材。音乐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指导学生编排一些相关的文艺节目。美术学科则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著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指导学生给经典诗文配画,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学校统一购买一些相关书籍,发放到各班,并在学期末回收,循环使用。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和我的孩子们带来一片生机。只要坚持我们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下去,一定会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国学教育任重道远,国学教育功在千秋。只要我们从事小学教育的同仁们虚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懈努力,顽强拼搏,一定会把学生带进国学殿堂,让他们知之、好之、乐之,享受知识盛宴,长成擎天栋梁!

2016.4.1

第三篇:国学

国学、博学、活学、乐学

改革开放以来,在教师教育培养上,我们国家历来是十分重视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都是合格的教师,针对教师队伍,我们还采取了很多培训措施。《纲要》里面保障措施的第一项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仍在不断提高,今后还要提高,现在教师不仅可以考教育学硕士,《纲要》第四章“义务教育”第(十)条中提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自己对这条的感触是最深的。回想自己的小学时代,作业不多,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快乐地玩耍,去读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放学时间已经很晚,作业还非常多,一般是回家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吃完饭,还得赶紧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的任务,有的孩子还有特长学习的任务,一切任务都完成后,时间已经很晚,孩子也该睡觉了。这还是好学生,如果是反应慢的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会更多。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以玩为主,在玩中才能生动地学,在玩中才能更好地开发智力,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之重,无疑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不能把责任单纯地归罪于学校。如果上级教育部门没有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核学校,学校也不会给学生布置众多的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如果社会上没有如此众多的特长班,学校也没有把学生特长作为入校的一个加分项目,家长估计也不会给学生报特长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如此之累。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如《纲要》中提到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首先从政府来讲,应弱化考试的功能,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业学校间排名的标准,小学阶段更不应该组织统考,加重学生负担。

很多人认为要把还孩子童年,以玩为主,我想以个简单玩字很好理解,我们就竟让孩子玩什么,怎么玩,怎么样才算玩的好,玩的有质量,玩出智力,玩出花样,以玩促学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

二、重点任务

(一)德育: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1.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

2.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1.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

2.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3.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九)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提升教师创新素质

3.完善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4.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聘任和培养制度

二、重点任务

未来1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凸显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开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支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德育: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展世界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沟通鉴别力。推进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自我、他人和社会。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磨砺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

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激活学科的德育内涵,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和精品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实践体验,促进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政府、企业和社区参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内化。建设德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空间,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推进“温馨教室”与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为青少年发展办更多的实事,加强舆论引导和新媒体管理,弘扬社会正气,努力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要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在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公平基础上,关注义务教育过程的公平,面向所有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辅导措施,努力使这些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进、能有所长。对于基础较好、潜能较大的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他们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小班化教学。

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大对财力困难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支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镇和郊区延伸,推进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明显缓解“择校”矛盾。改革学校评价制度,鼓励与支持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明显进步,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加强公办初中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学校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学校的指导和服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加强数学和科学技术教育,注重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课时总量,降低过高的课程要求。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切实把“减负”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九)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要注重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觉担负起培育人才的神圣职责。完善师德规范,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上海市白玉兰教师”荣誉称号,表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辛勤耕耘、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杰出教师。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对失德失范者要加强教育,对学术腐败行为者要进行惩戒。

提升教师创新素质。重视和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以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郊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开展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地发挥智慧的宽松教学、科研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和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教师交流访学制度,为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营造教育家成长的环境。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把中小学教师纳入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区域内实行教师合理流动;依法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比例。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发展情况,试行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制度,建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实现教师来源多元化。

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聘任和培养制度。改善教师来源结构,扩大具有行业背景教师的来源,实施境外优秀教师引进战略,提高外籍专任教师和有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比例。对具有创新素质和较强科研能力教师和优秀学术团队给予重点支持,造就一支大师级人才队伍。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师资机制和制度,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企业挂职制度。支持大学进行教师年薪制改革探索,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增强大学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一、《纲要》重点和亮点

本《纲要》是我国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产物,是在前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的教育发展文件的基础上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修改和制定的

它明确了我国未来的10年教育方向为:两基本一进入。2020年我国的教育基本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由人力资源大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纲要》在指导思想上有着鲜明的标志:

①教育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②提出20字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③战略(教育)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二、《纲要》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和路径

(一)路径 《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这8个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和发展目标,特别提出未来十年要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加强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有几点需要思考:

1、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①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急需解决②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

2、提高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的配置一定向教学环节强化,包括完善评价、督导、教法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教育,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衡量教育成败应以人为本。

3、择校问题。大力发展均衡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建立健全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差距,改造薄弱学校;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至初中;禁止设置重点校、重点班;发展民办教育,提供择校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开展对口支援。

4、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严重的问题

①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要率先实现小学减负。②政府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督和公告制度;不得排名和下升学指标;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③学校责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减少作业和考试次数;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考级、竞赛不得作为入学与升学依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④家庭责任: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尊重子女健康情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与学校沟通。

6、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改善学生营养,保护学生视力。

(二)目标

“减负”工作多年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更是备受关注。在《解读》第95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休息时间不足、书包越背越重等等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提出了新形式下的 ”减负“的五坚持、五不准; ”我国的减负工作已进行了近60年的时间。回想起我们“学生”时代,我们的书包是轻的,我们的作业是少的,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现在的学生呢?“减负减负,越减越富。”作为值日教师,早上在校门口站岗值日时,看着一些小朋友每天背着那重重的书包,脸上也少有喜悦的朝气。凑巧的是,我做学校资料,也是负责减负方面的材料。因此,平时对减负我会比其他老师更加关注。

要“减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是关键,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精讲精练,摈弃满堂灌、题海式战术,能当堂解决的问题,决不留到课下;在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针对不同学生分层布置作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提高作业的弹性、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学中,多对学生渗透一些学法方面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上学期末作业也在谋“变脸”,我根据期末考试及下学期学习要求,寒假作业做了小小的改动——分级作业。成绩好的学生作业越多;学习表现需努力的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基础作业;中等的学生做一些常规作业等等。英语科的作业不再是重复的抄写,简单、小小的改动,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期盼。

很多学校保证了间操课的时间,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课时时间的保证,但是我们的间操课能不能提高质量。有些学生在间操课上载老师的办公室背课文,1、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符合学生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第三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增强体质与健全心理并重

能否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关键。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看谁搞的多么热闹,而是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逐步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课间活动内容要有创新性

有创新性的大课间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各个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适合自己学校特点和特色的大课间来。

4、大课间活动的时空特性及美育特性

大课间活动的编排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内容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如春、秋季节以队列训练、徒手部位操、新操练习为主要内容。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人容易出现疲劳,在内容及运动量上安排小一点;冬季寒冷,以跑跳操、热身操、集体舞、奔跑游戏为主。坚持锻炼的科学性,运动强度保持在75%—85%之间,学生每分钟脉搏次数不超过160次,遵循了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这样大课间活动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

5、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师生 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的价值。

(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和对教师的要求

1、学生方面:大课间同学们一起跳绳、跳橡皮筋、踢毽球、打沙包、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垫垫排球以及一些过去的游戏象跳房子之类做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通过适量的活动能使全身血液加快循环,提高视听、反应能力,改善大脑皮层的协调指挥能力,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堂课的学习中去。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互谅互爱,共同创作。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及竞争意识。大课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运动规律,选择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音乐,编排趣味性强、宜于青少年生长和学校容易操作的校园集体舞蹈和校园秧歌之类,努力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锻炼身体,提高了学生的韵律感和协调性。使学生把大课间活动看做是一种享受。每天除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广播操外,这些项目均以校、班、组、个人为单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热情。让他们乐于参与、积极主动,使学生在自我锻炼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教师方面:体育教师开发游戏系列;音乐老师开发集体舞蹈系列;班主任开发小型体育项目;教导处、政教处进行评比,老师参与进来,就能改变过去一遍一遍的走形式,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如今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为了知心朋友。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多了平等交往,这样老师和学生关系更加和谐!

3、学校和社会方面:学校各年级分年级进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领导要认识到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极大地激发了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研究的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它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 最后还建议教育、体育部门及学校有关领导,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身体锻炼意义的宣传,大力表彰已形成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下,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之风气,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不但教育家有这样的认识,今天,“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个好校长”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同识。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校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素质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高品位的现代校长来管理和引导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校长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高深的理论素养、先进的办学理念、业务精湛、善于协调、敢于创新的学校管理者。

一、多学习,有高素质的理论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对于教师如此,对于“教师中的首席”——校长更应这样。社会在发展,校长必须不断学习,追求高素质的理论修养。要提高理论素养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一个校长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看问题才会着眼全局,分析问题才会由浅入深,处理问题才会主次分明。

1、以理性的态度去学习古今中外的理论。古今中外有关教育、心理和管理方面的理论书籍浩如烟海,想全部学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就要求校长在学习理论时,既要做到“兼容并包”,又不能“见佛就拜”,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以理性的、研究的心态,带着具体问题去定向且系统地读点书,学习一些前沿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校长才易把理论学活。

2、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别人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经验中都蕴藏着工作规律。有经验不去学习那是一种显性浪费。校长只有善于经常站在巨人、名人、智人、能人的肩上去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逐步“丰富”起来。但任何经验都是历史的、辩证的,不少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今天不仅不是财富反而成了包袱。这就要求校长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不能食“经”不化,乱搬乱用。只有善于活学活用别人的经验,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思维活性”。

3、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别人和自己的教训。有消息说,日本正在建立“失败学”。日本科技厅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专门从事搜集事故案例获取教训的研究,以开发“新的知识资源”。任何一个校长都免不了有失误和挫折,有失误和挫折就意味着有教训。作为一个聪明成熟的校长要懂得:教训不是垃圾而是资源,教训有时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要善于借助教训的警示作用来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只有这样,校长的理论素养才能全方位得到提高。

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要真正成为“师者之师”,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必须是一个善于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的领路人。

二、多思索,有先进的办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要确定和把握住发展学校的“魂”。这个“魂”就是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能成功。

1、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办学思想。现代校长专业发展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校长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校长要善于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要在办学中学会反思,反思的重点应放在:看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自己的办学思想明确不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落到了实处没有。校长要想真正实施自己的办学思想,确有不少为难和无奈之处。尽管如此,校长还是要尽可能形成那种独木成林的“榕树效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自己的办学思想。

2、要学会比较,不断修正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校长的办学思想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超越今天,赢得明天。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自我加压,善于超前思维,善于根据学校的一般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通过科学的预测学校的定位与发展,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学校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将自己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与兄弟学校,尤其是那些强于自己的学校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搞清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校长只有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把学校和教师引导到最高境界,进而把学校发展到最高境界。

三、多实践,有精湛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现代校长,不但追求管理出色,还应该是一名业务精干的教科研带头人。正因为如此,对校长角色的全面素质要求更加严格,校长成为教育科研带头人,他更能发挥校长的角色功能作用。

1、熟悉教学管理,做教学的引领者。校长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校长不熟业务,即使坚持听课,又能听出什么呢?能够完成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吗?如果校长不经常上课,会了解当今课堂教学的前沿与存在的问题吗?我深信,只有熟业务的校长才能取得对学校教学的指挥权和发言权。同时,校长必须系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基本知识,懂得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研能促教,研能兴校。首先校长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结合自身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认真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对学校实行科学管理,把学校办成实验基地、科研中心、学术交流场所,这就要求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而且校长要带头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否则,只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校长不积极参予,那教育科研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校长首先带头成为一名教学研究者,才能带动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学校的教学科研气氛才会活跃,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才会增加,队伍才会不断扩大,教育科研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才会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也才会稳步提高。从而赢得教师的支持,成为师生在业务上的榜样。我也是这样做的,常结合学校的实际,亲自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结构优化研究。通过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

四、多交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管理中,涉及内部与外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在这诸多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建立人际关系准则,是每个校长必须直面和需要认真加以处理的问题。而注重彼此间的理解,加强相互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着力营造和谐与合作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校长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1、处理好校长与中层领导之间的关系。校长与学校中层领导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其他关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的领导集体可以带动全体师生为实现学校的各项目标而共同努力。然而,一些学校的校长与行政班子员互不信任,工作上不协调,各自为政,又或者校长专权,副手们工作不到位。因此,作为校长,要注意多考虑民主,掌权不专权,要放手让领导班子成员大胆地、主动地工作,多关心,多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集体。

2、处理好校长同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通常,校长同教师存在着一些人际障碍:校长与教师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多的行政的隶属关系,缺少教学业务上的平等关系;存在较多的工作关系,缺乏情感关系。很少的平等地与教师坐在一起研究有关问题,很少去研究教师的心理需要。作为校长必须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同他们多研究、多商量,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向教师学习。及时消除可能产生心理上的不平等关系,让教师从内心体会到校长是爱护他们的,是信任他们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干好工作。

3、处理好校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校长往往会让学生觉得高人一等,甚至有些差生会反感校长,这样势必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校长与学生之间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朋友与同志之间的关系。校长要注意克服其权威心理与“校长中心”倾向,从内心热爱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要循循善诱,慢慢打开学生的心扉,引起学生的尊敬,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学生施加定向影响。

因此,要求现代校长应是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高手。他必须学会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联络感情;必须察言观色、正确猜度对手的意图,想出应对的办法;必须掌握周到的交际艺术,确保有求于人的成功;还要学会忍耐,面对不合理、不合法不会动怒,还面带微笑。在必要时,现代校长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学校的利益。

五、多探索,有创新的工作方式。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专心事业”的、有“发展精神”和“增进职务的效率”的学者,是一个“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一流的教育家”。这就充分说明了发展和创新是校长的责任和义务。

1、努力探索管理兴校。管理是校长这一职务的主要职能。管理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校长在“管”上要讲究艺术,在“理”上要讲究科学。要懂得管理的重点是人,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常规工作上。管理的技巧是要学会用制度管人,用情感管人,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实现有机的、高效的运转。

2、努力探索科研兴校。当前,在不少中小学校长身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只注重抓分数,抓升学率,不注重出经验、出思想,致使学校年年是一个老样。作为校长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当校长,要懂得治校必须先治教,治教必须会治研。校长要善于针对问题,通过教研、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服务,逐步走出一条“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的内涵发展之路。

3、努力探索特色兴校。当前,基础教育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学校无特色,教师无特点、学生无特长。作为校长要明白这个道理:学校有特色才会有个性,有个性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发展。校长要因校制宜,采取“优势切入法”,通过各种渠道去不断发现自己的特色,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特色,用特色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其他方面的发展来促进特色更加优化,进而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飞速发展。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校长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给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将工作的压力变为追求成功的不竭动力。现代校长要使学校全面发展,走向成功,就要不断学习,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踏实工作,不断去实现自己对教育的追求。

按照教育局的部署与要求,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拜读了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授(以下简称王教授)题为《学习纲要,重在质量》的网络文章、并聆听了他题为《学习纲要,重在质量,提升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文件。根据我区教育现状并结合本职工作,体会颇多,现仅就教育技术装备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落实常规管理等方面之间的关系谈点滴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最近又仔细聆听了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的《学习纲要,重在质量提升内涵 推进素质教育》的报告,对于《纲要》和王文湛的讲话都有很深的感触,现在我就纲要里提出的教育指导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中的“育人为本”谈谈自己的看法。育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 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育人为本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已提出多年了。怎么理解育人为本?育人为本如何来育?我们首先应该来理解什么是教育。

柏拉图说: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康德说: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的、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

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概念,根本一条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育人,是立人!也就是说教育的核心是“育”而不是“教”,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教”是为了“育”,是能力的培养。因此这次纲要里“育人为本”提出两句话:“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里的这些规定充分考虑了人的发展规律,不要千篇一律,要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非常科学,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为本。

如何来落实这两句话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真正确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掌握数、语、外等学科、智力发展的人才,而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学校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在于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精神等方面培养人、造就人,使每个学生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和善于实践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德育工作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保证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真正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思想认识不到位,内容陈旧,方法简单,灌输说教,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我们在工作中时有感触:为什么德育工作容易比较软、比较虚,不容易落实,更难于有实效,因素是复杂的。从学校来看除了学校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德育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不象教学那样有课程设置,有教学大纲、教材、师资,有稳定的课时和考试评价等一系列体制保证。所以德育工作做起来就要相对困难一些,这也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真正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首先从学校的导向上给予重视,从行动中认真实施;其次我们也要改变德育工作方式,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宽德育途径,认真执行德育“335”工程,从形式上内容上让教师学生们都能接受,降低重心,潜心研究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德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育人为本,要认真遵守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遵守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开齐课程。如果一个地方,一所学校,课程都开不齐,何谈什么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开齐课程?一是要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全面的课程来保障;二是要调节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全面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三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升学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当前,开齐课程的关键是:要加强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开好理、化、生实验课程;开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选课与走班”教学,开好选修课程。

学校和教师们始终信奉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教什么,分数是硬道理。在这一信条支撑下,音体美等学科由于师资不足,场地设备不足,排课节次过于集中等原因,一到考试时期就形同虚设,让位于其他学科;理、化、生三科的实验教学大大简化,分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探究实验变成了做实验题;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学校的设备条件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致使其“使学生动手、动脑、活学、活用”的目的达不到,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由于高考试题虽涉及到但相关程度不高,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不开设无关紧要,不如把时间用在“正课”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实施选课走班,实施选课走班就必然要提供大量的可选修模块,如果连新课程方案要求的课程都不能开全,何谈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选修模块?

开齐开足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育人为本就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开齐开足课程。但在现实中仍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勉强的、应付的开设,而不是发自学校真心意愿的、基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开设,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它,要努力做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

三、育人为本,要真正把减负增效工作落实到位。现在的学生压力真是大,每天的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甚至小学生都这样,周六周日都要背着书包去补课,每天奔波于上课补课的环境中,没有玩的时间,没有自己的时间。孩子压力大呀!失去了自己!育人为本,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们提供适合的教育。减负增效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减负并不是不学习、不做作业,而是用较少的时间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与机械劳动,同时也是克服高分低能的需要。但是“减负”的起点和归宿都应是提高教育质量,若没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作坚实的后盾,“减负”工作最终难以进行。

减负增效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在课外,根源在课内。“减负”要求教师要有“减负不减质”的素质和能力。过去,为了让学生考取高分,教师不惜代价地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结果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减负”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最直接与有效的途径。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能独立获取知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生动活泼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强化教研意识,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受你所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充分运用电教器材和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前预习、当堂指导、当堂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要强化教材研究,彻底理清教材知识结构,恰当确定重难点,精讲精练,以求课堂教学高质高效;要强化学情研究,正确处理主体主导关系,做到好中差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力求当堂化解作业,不留或少留课外作业;要强化教学法研究,灵活运用教法,更多指导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减负增效最关键的是心理减负。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当前,减负主要体现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事实上,学生超乎寻常的心理压力更是“减负”关键所在。引起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容量的日益扩大,难度的加深,无疑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上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肩上担负着“众多”家长的众多希望,教师、学校、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最终结果就是加重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周围同学来了解他们的过去,善于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信心,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善于进行师生沟通。教师要适时地与每位学生谈心,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客观看待不足,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求得最大最快的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直言不讳地谈出对自己对教师的看法、要求、建议,甚至是批评。要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减负后,教师必须更加注意对学困生的教育帮扶工作。教师要了解学困生,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减轻因学习困难带来的过重的心理负担,克服因成绩落后而产生的消极自卑情绪,使之逐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自信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减负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什么?用来搞素质教育,让学生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啊!而不是说,既然减负了,那我就甩手不管了。”可见,“减负”并不是放任自流,学校不但不能减掉课外活动,反而应该多开展一些能发展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的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减负增效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予以关心和支持,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成长,成为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娱乐和活动场所,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家长会、家长论坛等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他们能合理定位对孩子的期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和特长。

育人为本,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我们要认真研究纲要,努力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学习体会

赤峰十一中 郝志杰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完以后很受鼓舞。特别是学习原总督学王文湛同志关于纲要的解读和张旭局长的学习体会之后,使我对《纲要》有了深深的感触,现在我结合教学工作中实践谈谈我的感受。

读了《纲要》感想颇多,但是感受最深的当属“减负”问题。关于“减负”,《纲要》是这样说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说到“减负”,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写的一篇日记。她在日记中写道:“初中的生活像苦苦的咖啡,每天有背不完的课文,每天有做不完的习题,假日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唯一的快乐就是拿到好成绩时看到的父母的笑脸,可是父母的要求却又是那样的难以满足。”不得不说句实话:我们现在的学生真是太苦了。沉重的书包压得孩子们直不起腰,厚厚的镜片早早地被架到了孩子们的鼻梁上。除了看书和做题,他们的生活没有其他内容,显得那样的无聊和单调。我小时候下雨天蹲在水坑边和泥玩、写完作业在大树下跳皮筋的乐趣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减负”迫在眉睫!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减负”呢?

我想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高效,课堂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尽量更多的内容,作业要少而精,尽量避免给学生做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习题,把课下时间空出来还给孩子,让孩子拿出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激发兴趣、感悟人生的趣味。国外的教育就做得很好,孩子们在课下有很多时间参加各种社团,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真正在自然和社会中汲取营养,这些营养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家长盲目信任补课班,盲目信任泛滥的教辅书,即使老师留得作业不多,但是家长们认为多做总是有好处的,于是就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补习班”,买了能在市面上买到的“所有练习册”。导致孩子周六周日补习班跑连场,做了大量枯燥重复的事情。这就在无形中给孩子加了“负”。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在加大力度规范补习班市场,规范教辅市场。但是,因为家长的“盲从”,特别是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的指导下,这些“负”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所以我们要加大社会的宣传和对家长的教育,让社会和家长帮助我们一起为学生“减负”。

其次,我们老师的个人素质要提高,严把“质量”关。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我觉得教师素质,除了要有自觉的爱心和责任心外,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思维也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找到更加简便的学习方法,增速高效。关于这点《纲要》也做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做“双师型”的教师。

再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我觉得这点尤为重要。中考、高考的录取制度的逐步改革,会使我们所有的努力逐渐得到成效。我们不能整天焦头烂额地围着那一纸试卷团团转。关于考试制度的改革《纲要》也做了专门明确的要求。我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将真正脱离“考试枷锁”,真正自由地发展。

第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坚决杜绝“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么多年来,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高分低能。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培养优秀的“答卷机器”。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所谓“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作为学校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近社会和自然的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主动学习,更快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能在走向社会后积极快速良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做的事情。重视能力的培养,会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最后,还要开齐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课程开足了,生活丰富了,将反复做习题的时间节约出来搞些活泼有趣的文体活动,“负”自然就被减掉了。

我觉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做到:

1、加强体育,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我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正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而且,加强体育运动不单单是加强专业体育运动(如田赛、径赛)这么简单,我觉得我校举行的各类趣味体育竞技就非常好,利用大课间的时间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趣味体育比赛,包括单人跳绳、双人跳绳、跳长绳、10人11足、踢毽子、拔河等更合适普通同学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不但增强了孩子们对于体育的兴趣,而且扩大了参与面,达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体育,参与体育”的目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我校就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很多同学都在与心理老师谈心的过程中受益,解决了心理压力大的问题,确保了心理的健康。一个人的身体再强健,但是心理脆弱不堪,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那么,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人。面对越来越大的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即使我们减负成功了,但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心理的负担依然沉重。他们无法正确分清正常的学习和“负”的区别,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失败的,所以要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心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3、加强美育,重视美术课和音乐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我班的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和音乐课,因为他们会在这两个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愉悦和享受。有一小部分人喜欢“占”美术和音乐课。我觉得这样不好,一个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试问,一个连美都无法体会和感受的人,怎么能学好其他学科呢?他怎么会从科学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呢?所以,重视美育,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正常的知识的学习中去。

4、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教育等。这让我想起了我校举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赤峰的环境状况之污水到哪里去了。通过孩子们的调查,他们收获颇多。不但得到了相关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参与社会的能力。

这些看似与“减负”无关的东西,其实至关重要。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少留作业,还要指导他们在空出来的时间里应该做什么。这样,这些课程就显得很不可或缺。它们会指导孩子们怎样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怎样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不写那么多作业了就不知做什么好,或者干脆迷恋网络游戏和发呆。总之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人才。

由此我就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而由此获得的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减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虽然原来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以后的推行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一点点、一步步去做,总会看到减负的成果,看到孩子的笑脸。

《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它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改革的决心。但是推行《纲要》,让其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现今教育的每个角落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尽快地转变思想,创新求实,提高自我素养,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纲要》精神。

由于水平有限,所以认识很肤浅,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当然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责 任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赤峰市第十一中学 赵海春

上学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节选文本,本学期又认真观看了原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授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解读视频。通过这两次学习,我对《纲要》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国家近些年对基础教育硬件建设的大量投入,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基础教育软件建设滞后的不满,尤其是对当前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强烈不满。教师曾经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红烛” 和“火炬”,从事的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而今,有多少教师敢在公众场合自豪地说:“我是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丧失、利的无穷诱惑与德的软弱坚守,使教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自视甚高地被百姓痛恨而深爱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王文湛教授对《纲要》的解读,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教育打开了一扇眺望蓝天的窗口,也为教师自我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标尺。对此,我的体会是:责任!

质量呼唤责任 《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这既是高调表明我国教育发展观的转变,也表明我国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以往的“教育质量”存在问题、“教育内涵”存在缺失、“检查质量的标准” 存在偏废,需要转变观念,重新树立核心发展观。这恰恰契合了百姓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质量、教师素质的改进诉求。转变观念,提高质量,合国情、顺民意、正当时!

什么叫质量?什么人的质量?怎么检查质量?王文湛教授在解读《纲要》时对此是这样阐释的:“质量是指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是宏观质量,全体学生的质量,整个青少年一代的质量”,“ 检查质量最高的标准是社会实践检验,„„考分、升学率是重要标准,但不是最终的标准。”这充分体现了《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核心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质量的根本。由此逆推可知,我们喊了多年的“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既没有达到国民的预期,也没有达到国家的预期。究其根源,就是责任没有落到实处——重形式,轻内涵;重理念,轻实效。转变观念、提高质量,既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更需要稳而久的责任落实。

如何用“制度”保障责任的落实,那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如何把具体的“教育”责任落实,那实实在在是教师的“责任”!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近二十年来,我们的中学教师已经把“授业、解惑”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国内外知名大学里众多的中华精英、经济发达地区的校园和各种高端讲坛上的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便是一个明证。与此不相称的事实是:我们广大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因师资水平偏低、人才匮乏而导致经济相对落后,许多贫困地区盛产人才但回报者甚少!——落在教师屁股上的板子,就是我们的“师责” 倾斜严重,没有尽全力“传道”,或者没传“正道”。没有尽责的后果实在令人扼腕。

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呼唤教育责任的理性回归。

责任保证质量

教育是战略工程,也是系统工程。教师是实施这一战略系统工程最前端、最基础的工作者。《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育工程的基础工作者,教师的责任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可谓重大。

王文湛教授在解读《纲要》时进一步强调说:“提高质量关键是老师,老师的重点是搞好教学”,“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才的培养,就要通过课堂教育而实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主渠道。”他把教师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提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重点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

王文湛教授的解读,使身处教学第一线、从事母语教学的我从心底陡然升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教师任重道远。同时,作为教师个体,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当前积弊重重的教育现状,“教育好每个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的目标恐难如愿。但是,一个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所能做的,只有竭诚尽责!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强化国家意识——讲历史、讲文化、讲国耻、讲现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强化母语意识——从汉字的音、形、义阐释民族文化之源,定期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读书报告会等等,从人际交往(说普通话)到生活细节(用汉语说“再见”),提醒学生自觉抵制外语对母语的侵蚀和颠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强化集体意识——制定《班规》,指导拔河比赛,班主任编入值日组值日,组建读书会、篮球队;强化人文环境意识——创设版面巨大、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版块,设置班级书橱与杂志架,播放课间音乐,建设清雅教室;强化人格意识——每周一举行《中学生誓词》(本人编创)宣誓仪式、成长教育系列主题班会,举办“个性与尊严”、“索取与回报”讲座;强化实践意识——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组织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进行实地家访,指导学生坚持做孝亲小事„„

我认为,没有明明白白的责任,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质量!如果每位教师都能恪守职业道德,把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高理论与业务素质,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履行职责,那么,我们的教育质量就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教育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就像红山区教育局张旭局长在谈学习《纲要》体会时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为人生的发展奠定成功的基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实施,切实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提升德育质量和实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

目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在得到长足稳步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不足,笔者认为共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教书、淡育人。有些教师每天拿着书本进课堂,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单一地说教,旨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养成,淡化了课堂德育的重要性。

二是说的多、做的少。一方面学校口头上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淡化管理,甚至不比一般的常规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另一方面注重了怎样说、喊口号、叫得响,忽视了怎样做、扎实抓、叫得硬。

三是重说教、淡养成。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只过分强调宣传和说教,没有注重过程和结果,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受益不深、规范养成不良。

我们不能说只是传授式错误的,我们今后的工作要把只是传授放在只是传授的方法上,引导学生自己需求知识。

《坚定不移,扎实有序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点,老师和家长要联手共同育人。

中共中 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简称八号文件,要求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学生在家庭生活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小学一年上课195天,中学一年上课200天,有170天放假在家,而上课那195天,200天又有一半时间在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永恒的老师。班主任每年都换,家长一辈子不换,父母不仅给子女生命,而且塑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校长无法取代的作用。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凝聚着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期望,父母的期望、祖父母的期望、外祖父母的期望。学校办好了,孩子教育好了,家长比什么都高兴。为了子女的教育,父母不惜投入重金、人力财力,在北京过去上一所好的学校交两三万,上一个最好的小学交五六万,教育部年轻的干部晚上很少看电视,害怕影响子女学习,几乎夫妻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子女教育,父母关心重视子女教育是一回事,是否科学、是否得法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的情况,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身体轻心理,重言教轻身教。我在人民时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妈妈是打牌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简单测试,你几岁了,六岁,叫什么名字,叫什么,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小女孩脱颖而出,妈妈是打牌的。大家想一想妈妈是打牌的,如何把子女教育好?要使父母认识到,留给子女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不是给他们留多少存款、留多少房地产,而是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这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家庭教育要四个抓起四个贴近,生活从学会叠被参加,从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我们调查过,中学生早晨起来不叠被70%,包括大学生早晨不叠被大有人在,中国中小学生每天体力劳动12分,韩国中小学生每天体力劳动40分钟,美国中小学生每天体力劳动70分钟,12分钟、40分钟、70分钟就是差距,美国人有很好的习惯,都参加体力劳动,包括总统,品德要从孝心抓起,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不能目中无人,只有自己。一次出差坐飞机,我旁边坐着一个30岁左右的妇女,大概6、7岁的小男孩,午饭是牛排,小男孩喜欢吃,三口两口把自己的牛排吃完了,马上把他妈妈的牛排从嘴里抢过来也吃了,他妈妈挺高兴,吃完小男孩就睡觉了,我跟他妈妈讲,你不能这么惯着他,将来长大了你要后悔的,你要吃亏的。如果你实在愿意给他吃,妈妈不喜欢吃,你替妈妈吃,不能让他抢,不能从小养成这个习惯,要尊敬父母,眼睛里有大人、有别人,现在一家三口买一点好吃的,父母都舍不得吃,都给孩子自己吃,我要告诉年轻的父母以后有好吃的,平均分三份,一人一份,不能让孩子多吃多占。

文明从说话抓起,说话要讲文明有礼物,不能脏字连篇。我们现在的初中生满嘴的脏字,一句话脏字比有用的字还多。学习要从小处抓起,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多学一些知识更有知识价值和意义。四个贴近,贴近自然,热爱环境;贴近亲人,培养爱心;贴近生活,脚踏实地;贴近书籍,增长才干。老师校长,不仅是学生的老师和校长,还应当成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共同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沟通学生情况,联手育人。

要两个车轮一起前进,教育学生,一个车轮是学校,一个车轮是家庭,两个车轮一起转。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三次家长会议,第一次家长会议在小孩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讲你的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住,有多动症,建议回家以后管一管,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说我什么,妈妈讲,老师表扬你了,说你过去只能坐住一分钟,现在能坐住三分钟了,有进步。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当天晚上吃了一大碗饭,自己吃的,没让家长喂,第二次家长会小学六年级,老师讲全班50名,你的孩子排在第四十几名,有智力障碍症,建议到医院检查,回家以后妈妈对孩子讲,老师充分肯定你的进步,只要再努力和学习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当天晚上学生做家庭作业非常认真,第二天早晨很早到学校去了。第三次家长会初三,班主任讲你的孩子很危险,初中、高中考不上,只能上职业中学,抱歉啊,我不是贬低职业中学,文章是这样写的。回家以后妈妈对孩子讲,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只要再努力,可以考上重点中学,几年过去了,孩子高三毕业了,参加了高考,一天晚上递给他妈妈一个信封,录取通知书,打开一看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孩子讲,妈妈我也知道,自己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妈妈的教育。他妈妈哭了,抱着孩子讲,孩子都是你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做了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事情。我讲的是一件真事,是教育部组织家长报告团一个成员讲的,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位母亲很懂得教育,很会教育,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的家长老师都能这样,相信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我们的教育会搞得更好,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我们国家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更多人力智力的支持。

中 央八号文件要求,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经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水平。八号文件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给家庭教育予以指导和引导,希望我们在座的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好、校长老师也好都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联手共同育人。第五点,加强班主任的建设。

2004年最新统计,我们有小学教师563万,学历达标率58.3%;初中教师350万,学历达标率39.8%;高中教师117万,学历达标率79.6%。我们有一千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中小学班主任330万,初中班主任115万,高中班主任38万,班主任加起来近500万,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半壁河山。中央八号文件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派的老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是我们整个教育战略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工作搞好了,可以说等于搞好我们教育工作的一半。班主任是社会敬仰,家长给予厚望的工作;班主任是校长的兵,学生的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学生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桥梁,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纽带。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班主任工作要创新,广西南宁开展全员家访活动,家访不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教育局长、处长、校长、主任、班主任一起家访,密切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促进联手共同育人。长沙、武汉在班级开展新三好活动,做社会的好公民,做学校的好学生,做家庭的好子女,把原来三好的概念扩展了,制定十几条可以操作和评价的标准。陕西永吉要求班主任具有五镜意识,望远镜意识、放大镜意识、显微镜、三菱镜意识、平面镜意识。望远镜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未来,规划他们的前景;放大镜意识,善于发现学生的变化、进步、优点、长处;显微镜意识,要仔细地工作,精雕细刻,点点滴滴,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面;三棱镜意识,要善于分析,认真的研究,做好工作;平面镜意识,要客观公正,求真务实。湖南常德把家长会开成了圆桌会议,把家长会开成交流会议,把家长会开成鼓劲的会议,过去开家长会都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下面,家长坐在下面,好像是师生关系,现在是圆桌的会议,大家平等讨论;过去家长会都是班主任讲,家长在下面听,一言堂,甚至有些班主任训斥差生的家长,家长不愿意参加,现在改成交流会议,不但班主任讲,家长也讲,互相讨论,共同提高;过去家长会都是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告学生状,学生最反感这一点,现在改成鼓劲的会议,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同时班主任提出期望。有的地方开展家长伴随班主任进行家访,每次家访搞一个安民告示,家庭成员是谁,时间是什么,这次家访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把小条带给家长,家长自愿报名,陪同班主任一同家访。报名的人很多,因此不得不分期分批家长陪同班主任一同家访。今年6月份我到河北沧州,沧州教育局教育科长为班主任之歌谱写了歌词,写得很好,奉献给我们在座的各位:“都说你是最小的主任,管照长不大的一群;都说你是最棒的园丁,画出我们成长的年轮;都说你是最大的官,管照未来的部长将军;都说你是最好的人,就像父母双亲;粉笔白白,黑板黑黑,一笔一画告诉我们是与非;教鞭直直,讲台方方,一言一行都是谆谆教诲;班主任你给了我们真善美,班主任你让我们把理想放飞。”

第六,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校长、教师、教材是办学三个重要条件。校长是神经中枢大脑,教材是人的肌肤,教师是人的神经系统。校长神经中枢是大脑,是在大脑的指挥下,通过神经系统,通过运动、活动才有生命。校长是校园的指挥,校长作为校园的指挥,指挥着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就可以演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校长带领高素质的队伍夺取一个个教改的成功,上新水平,上新的台阶。在外部条件具备下,一位好的校长带领好的教师队伍会有好的学校。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一所著名的中学校长讲,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把主要精力抓生命、抓关键。校长的领导要靠理不要靠力,一靠真理,靠真理和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靠先进的管理和科学的手段方法;二靠情理,靠校长的为人,靠校长的作风,靠校长的人品和校长的拼搏进取奋斗。不靠利益,一不靠手中的权利,二不靠权利衍生的压力。校长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教师是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服理不服力,靠理把教师团结在校长的周围,靠力可能会成为孤家寡人。校长成为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成为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成为对老师最关心最了解的人。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校长要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成为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当前在搞好日常工作下,校长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件工作:

第一件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者的中心工作。校长要亲自抓,班子集体抓,抓紧抓好抓出成果。

第二件工作,创建和谐学校。党的十六大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中小学都要建立和谐学校。第一要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个有关部门相互协力配合,为创建和谐学校努力工作,第二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有责任组织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第三,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老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作为最高学校的办学宗旨。第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要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生源的竞争为办学水平的竞争。提高学校竞争力最核心是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四件工作,要把校园建设好。学校要绿化、美化、优化。学校要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没有校园文化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陈玉昆教授讲,给我十个北大的学生、十个清华的学生,我同他们交谈十分钟我便可以区分哪些是北大、哪些是清华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表现不同。可见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之深、影响之大,无声胜有声。学校要成为生动活泼的乐园,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成为绚丽多彩的花园,成为少年宫,使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建设既有硬件建设又有软件建设,硬件是指校舍、设备、办学条件,软件是指办学理念,校风、学风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硬件、软件都重要,比较起来软件更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刘校长讲,创办一流的学校,第一有一流的办学理念,第二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第三有一流的生源,第四有一流的设备。创建一流学校,前三个都是软件,抓软件不需要花多少钱,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我们教育部门的干部、校长都要重视校园的建设,这是校长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校长要学好三种理论: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校长要掌握三种知识:专业知识、新技术知识、财经法律和人文知识。校长要提高三个水平:教学水平,工作水平、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水平。校长具有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校长正确处理三个关系:继承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校长要五于:善于、乐于、敢于、严于、甘于。首先是善于,校长要善于发现老师身上的优点长处,一位校长讲,他的兜里放着两把尺,一把尺量老师的长,另外一把量自己的短,用老师的长补自己的短。乐于,乐于培养一切可以培养的人,校长要有广阔的胸怀,要五湖四海,对老师一方面是使用,另一方面甚至更重要一方面要提高老师,培养老师,提高他们政治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成长,三是敢于,敢于破除常规,破格提拔选拔干部,要任人唯贤,五湖四海,一碗水端平,校长要有这种胸怀,培养年轻人超过自己,比自己更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是严于,严于管理严于要求。该管的管,该批评的要批评,不能做和事老。当然批评要讲究艺术,一位校长讲,他批评老师采取三明治式的批评,将两条优点加一条缺点,老师容易接受,效果比较好。五是甘于,甘于冒风险。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学生校长要开展一轮的培训。今后中学生校长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实行任职期,扩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命的权限。今后高中的校长由教育部门提名,教育部门会同其它部门考核,按照干部的任免程序任免,小学初中校长由教育部门直接任命。总之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刚要中提出每个学生、每所学校。每个家庭,每个教师。

刁承湘:学习教育发展纲要的几点随想

《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划了我国2010~2020年期间教育的发展走势,描绘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学习纲要,我有几点想法: 一.如何落实改革? 纲要在第二章“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对于改革什么?纲要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包括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包含改革质量评估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确实是个重要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从未停止过,其中也有很多改革取得了成效。今天,在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的同时,应该认真总结我们走过的教育改革之路,那些改革是成功的,那些改革是失败的。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好今后的改革之路。例如早在1985年,在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时,就提出要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僵化的教育体制。20 多年过去了,这样一个看得很 清楚,但又改不了的问题,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本世纪初以高校合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体制改革,已过去10 年了,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是否应该认真总结其利弊;又如,改革高考制度,彻底改变应试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等,广大教育工作者也积极探索改革之路,但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减负愈减愈重.这其中有那些经验值得总结,那些教训应该记取?否则,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讨论改革问题,结果许多问题还是原地踏步或者走弯路,则“纲要”落实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二.如何看待发展? 解放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的确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基础教育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我国已进入了世界教育大国的行列,取得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可喜的,举世瞩目的。但如果认真回顾我国教育走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发展,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发展,数量多于内涵,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如在片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下,专科学校争着升本科;只有本科教育的大学争上硕士点、博士点;不顾客观办学条件,扩招学生,盲目提高办学规模,成为某些高校领导的政绩工程。这些看是轰轰烈烈的发展,事实上教育质量为此付出了代价。又如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始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其推动重点高校发展的初衷是好的,实施以来确实也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绩。但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它对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和学术地位、推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也值得认真总结,以不断提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忽视内涵和质量的不协调发展,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一种会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发展.这一点各就级领导必须高瞻远瞩,保持清醒的认识.三.纲要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应该有实质性的突破

纲要的总体框架是严密的,内容也是很全面的,但必须在影响教育未来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应该有所突破.1.关于教育思想和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育和考试制度都重在培养官吏,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师道尊严,忽视个性发展;强调循规蹈矩,忽视创新思维。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制度、研究生考试制度,都是应试教育,以分数取胜.面向未来,如果我们不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有所突破,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我国要培养杰出人才、创新人才,难矣!2.关于师资队伍和师资培养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的重中之重,他们比华丽的校园、高大的楼房更重要.教育界有识之士常为此担忧,一是现在优秀的生源往往不愿报考师范类院校,优秀毕业生不愿做老师;二是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考核办法的误导和利益的驱动,使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三是由于社会风气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教师中急功近利、浮燥作风、学术不规时有暴光,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高校教师近亲繁殖比较普遍,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并真正留在国内教育战线发挥作用还不容易;五是由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不均衡,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从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改革考核办法、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教师培养等全方位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各个教育阶段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是各级领导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素质教育该如何做? 素质教育从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90年代中期,中央文件正式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与素质教育有关的整个社会改革还没有配套跟上,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得不够。又因为我国长期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往往简单的将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雷同,以运动式活动式的办法进行素质教育,其实,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多种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等的养成和培养,与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相关,素质教育说到底要达到两个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和奉献社会。因此,必须作为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去做,使素质教育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大事.4.关于教育投入

在教育投入方面,很多专家学者对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的教育投入是多少,我国处于什么位置上都有研究,我国政府也作出教育投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4%的承诺,如何保证?国家和地方占多少比例?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如何保证有不同的教育投入?这是我国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国家如何科学地领导教育和领导高校? 每年的两会,教育问题都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教育部长往往是被质疑的对象。但明智的人也都清楚,许多问题都还是国家如何去领导教育的问题。我国是穷国,又是大国,办好教育确实不容易,老百姓能理解,但政府如何领导、如何管理?这是国家的事.千校一貌,千人一貌,学校没有活力,学生没有个性,老师没有积极性,责任就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了。我国长期来存在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教训是深刻的,在实际工作中,又往往只听”一言堂”,凡事”一刀切”,随即是大家”一边倒”,这看似服从命令,步调一致,但容易造成应付了事,不动脑筋,其结果必然是”一个样”、”一风吹”.面临着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改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恐怕就难了.高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他们培养人才的政治和业务质量如何,关系国家和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国家如何领导高校、好高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最近,我国年龄最大、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杰出校长钱伟长离我们而去,很多大学校长在缅怀钱老时,进而深入思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在此之前,一些校长发出“大学校长不是官”、”高校去行政化”的声音;还有大学校长呼唤”捍卫大学精神“,呼唤“大学要回归大学本质”。更有专家、学者直面我国高校的院士兼职过多、学术不规、评估流于形式等等提出批评和建议。我们深信,国家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定能倾听专家学者和校长们的意见,在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实质性的变革。

6.“依法治教”还是“以法治教”?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依法治教”是“依据”法律来治理教育,而”以法治教”是”使用”法律作为工具来治理教育,在一个法制还不是十分完备的国家里,后者往往成了人治.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教育立法,更要坚持”依法治教”,不论什么形式的”人治”干扰都在必须排除之列.纲要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我们相信,只要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改革,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已迫在眉睫

一、问题的提出

民办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对推动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12月28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民办教育促进法》被全国人大通过。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虽然在体制方面有较多的灵活性,但公立学校有着强大政府、国家的后盾,因而在财力和人力方面都优于民办学校。《中国青年报》在09年5月18日作了《中国民办教育遭遇前所未有考验》,民办学校发展到现在面临着诸多考验。民办学校秀水高中创办于2000年,经过10年的努力,学校逐步发展、壮大。2007年通过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研,被认为是一所“读得起书、读得了书、读得好书”的优秀民办学校。副市长钱满程来校视察时说:“这几年来的秀水,已经办成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新型学校。”

秀水高中一路艰辛走来,虽成绩不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壮大,特别是要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功夫。在努力改善教学硬件的同时,发现师资队伍才是影响一所学校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职业道德上、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还是从劳动形态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新的需求。因而对秀水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二、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设施和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民办学校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制度、政策的挑战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政府对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民办教育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随着政策的放开,各地“名校办民校”风起云涌,优质教育迅速扩张,有限的教育市场被迅速占领。民办学校在公立学校和“名校办民校”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根据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国外教育资本即将或正在进入我国。几乎一夜之间,我们突然发现:民办学校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教育市场那个本来不大的蛋糕越来越小了。

中国特有的国情,众多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导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有一定困难,民办学校很难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很难实现共同发展了。

这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理解上的偏差、执行上的不统一,加之政策上支持“名校办民校”,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在民办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市场主要表现为供应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普九”的完成,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前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民办学校不仅要提供一定的教育场所,更要提供优质的有特色的教育质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优质的教育又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专业的支撑。实施优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民办学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三)新课程新要求的挑战

浙江省的新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无论是从教材的选择、还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的掌握的角度相比课改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显然提升了一个高度,如语文科目新增了外国小说欣赏、《论语》选读、语言文字等板块;数学科目将计算机的一些内容引入,这些都表明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民办学校想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已迫在眉睫。

三、专业化界定

“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本专业范围内所达到的一种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

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就能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都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而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本课题拟在对民办秀水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在实践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推动民办秀水高中向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

四、专业化提升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民办学校秀水高中师资队伍的分析,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累原始资料。

2、教师的培养在新一轮的课改下尤为重要,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民办教师大多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资金投入的不够、人员流动的频繁等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化出现比较严重的滞后性。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将教师的再培养任务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轨道上来。

3、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在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以推动民办秀水高中向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

4、通过学习,按照嘉兴市教育学院的要求,通过培训,努力使广大教师“实现三个转变、达到三项提高、形成三个发展方向”:

(1)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转变行为。

(2)达到三项提高:即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管理实效提高。(3)形成三个发展方向:即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发展。

(二)研究内容

以民办秀水高中为基础,研究新一轮课改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下的教师再培养问题。在以上具体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目前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分别解决会不会、能不能、愿不愿的问题),初步拟定以下内容: 1.以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促教师专业知识的积淀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习和实践,而学习的关键是读书,读书是提高自我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曾经有位作家说,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辈子,善于读书的人,却能活三辈子—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教师读书虽不必达到书痴,但也需要多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对象。以前我们常说,想要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则需要一桶水。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一桶水似乎已满足不了学生,更需要一泉水,一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的读书活动开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沙龙、读书随想等多种形式。2.开展以“做中学”为特征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做中学”概念是一种针对科学教育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科学结合。“学”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做”就是研究“怎么做”、“做什么”,这是“做中学”研究的核心。

8月22日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教育公平

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同时学校管理建设许多做法在纲要中找到答案,也是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加强课程建设,文化引领,团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彰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领会《纲要》精神;要积极发挥《纲要》对谋划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学校三年办学规划,抓住机遇,谋划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已迫在眉睫

吴静

“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本专业范围内所达到的一种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

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就能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都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而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本课题拟在对民办秀水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分析的基础上,厘清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在实践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推动民办秀水高中向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

专业化提升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分析,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累原始资料。

2、教师的培养在新一轮的课改下尤为重要,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资金投入的不够、人员流动的频繁等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化出现比较严重的滞后性。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将教师的再培养任务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轨道上来。

3、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在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以推动民办秀水高中向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

4、通过学习,按照嘉兴市教育学院的要求,通过培训,努力使广大教师“实现三个转变、达到三项提高、形成三个发展方向”:

(1)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转变行为。

(2)达到三项提高:即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管理实效提高。

(3)形成三个发展方向:即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发展。

(二)研究内容

研究新一轮课改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下的教师再培养问题。在以上具体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目前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分别解决会不会、能不能、愿不愿的问题),初步拟定以下内容:

1.以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促教师专业知识的积淀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习和实践,而学习的关键是读书,读书是提高自我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曾经有位作家说,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辈子,善于读书的人,却能活三辈子—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教师读书虽不必达到书痴,但也需要多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对象。以前我们常说,想要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则需要一桶水。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一桶水似乎已满足不了学生,更需要一泉水,一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的读书活动开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沙龙、读书随想等多种形式。

2.开展以“做中学”为特征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做中学”概念是一种针对科学教育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科学结合。“学”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做”就是研究“怎么做”、“做什么”,这是“做中学”研究的核心。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用“学中学”的理念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同时充分调动备课组的积极性,使教研组的活动落到实处。

(1)重视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措施方法。同时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学初,教研组要对学生的来源、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如城市的学生相对而言在英语方面较突出,而农村的学生较勤奋。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施教。

(2)教研组要加大各种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如备课、上课、论文、课题等。如“磨课”制度;一堂好课,需要精心的雕琢,反复的磨练,才能精化。总体而言需要四个过程:个体设计阶段,备课组研讨阶段,教研组研讨阶段,执教者再次个体备课反思阶段。

(3)教研组要抓好“促”“逼”策略。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自己的积极主动外,还需要外界的因素。外界的因素往往起到加速和延缓的作用。每个人都有惰性,大部分的人还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阶段。这时就要发挥教研组的“促”“逼”策略,使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进程。

3.加强教师参与与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并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更需要教师的参与与体验,只有我们的一线教师真正参与和体验了才能自我切实地感知专业成长的紧迫性。同时也利于教师专业情意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情意笼统地讲就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感情。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 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⑵ 专业情操。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⑶ 专业性向。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⑷ 专业自我。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4、专业化提升保障措施 民办学校要在其特有的特色基础上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理有序的推进,特别是要发挥民办学校的管理机制的灵活的特点,课题的重点是分析反思制定出民办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行之可效的措施方法。努力向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方向发展。

(1)、创设教师读书学习的环境。

A、学校图书馆每年要添置适量的图书,既要包括专业书籍也要有非专业书籍,同时制定出合理的开放时间。B、鼓励老师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购买一定量的书籍,学校给以报销。C、鼓励老师要写读书笔记,并在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对读书笔记进行评奖,给予鼓励。D、鼓励老师自己每学期自己订购一本教育教学杂志。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沙龙是现在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读书交流形式,将“让读书成为常态,让交流成为习惯”的思想落到实处。

(2)、加大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学会“研究”

A、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高一年级开设了“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这门课,要推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须推进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B、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课题活动。课题活动的前期就是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将其提升,以推动课题的开展。

C、从研制“课例”(学案)入手,组织教师“边干边学”、“干中学”。

第四篇:国学

1.小孩子背书开场(暂定为《弟子规》)2.成人礼 3.琴棋书画 4 三德歌(合唱)5.太极拳 6.古诗词朗诵 7.青花瓷(舞蹈)8.跪羊图(手语)9.孝感动天(话剧)10.茶艺(现场展示)11.古筝演奏

12.谢幕(主要从国学方面构想,具体待议)

老师,根据情况还有备用方案

关于晚会相关细节

一、具体时间:2014年4月27日晚7点30分至9点30分(彩排时间另行增加)

二、演出地点: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

三、活动内容:宣传、晚会.四、活动具体安排:

(一)、宣传安排:(详细见附表六)

1、海报

2、横幅

3、展板(介绍国学和本次活动内容)

4、食堂屏幕

5、校园广播

五、工作安排:

(一)、前期工作安排

1、场地及相关设备的申请:2014年3月-4月

2、节目选排

3、主持人选定(4人)

4、道具服装准备(演员自定)

5、常规物品(饮用水、邀请函、节目单、化妆品等)

6、奖品(纪念册)

6、嘉宾邀请

7、宣传(展板、横幅、海报、广播、食堂屏幕、)

8、选定工作人员(分组)

9、布臵现场(展板、横幅、海报、麦克、灯光、音乐、嘉宾席)

11、检查设备资料人员

(二)、晚会期间工作安排

1、工作人员到位

2、观众到位(学生到位、来宾就坐)

3、准备开场(音乐)

4、大型开场舞(人员、道具、服装、音乐)

5、开场白(主持人宣布开场、嘉宾致辞)

6、第二个节目(成人礼或祭孔:人员、道具、服装、音乐)

7、第三个节目(人员、道具、服装、音乐)

8、第四个节目(人员、道具、服装、音乐)

9、第五个节目(人员、道具、服装、音乐)

…………

结束(宣布闭幕、、嘉宾合影)

六、人员安排:

1、负责人3名(其中一名总负责)

2、道具组20人(准备好晚会所需的一切服装道具、负责晚会期间舞台设备及所有节目所需道具全部到位、负责晚会演员的服务工作、负责晚会灯光及幕布)

3、后勤组12人(负责会场后勤保障疏导观众进退场、维持会场秩序)

4、机动组10人(晚会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以及处理紧急情况)

5、催台组3人(组织演员在会场等候、并组织他们按顺序上台)

6、灯光组3人(舞台灯光效果)

7、音控组5人(麦克管理安排、背景音乐)

8、礼仪组8人(引导嘉宾入座、及给嘉宾送水)

9、演员(根据节目安排)

七、所需物品:

1、宣传物品:宣传展板2块(2m*1m)、宣传海报 张、大屏幕、横幅 条、食堂屏幕、广播

2、舞台物品:麦克(无线手麦克4只、胸麦4枚)、灯光设备、音响设备、3、演员物品(待定):服装、道具、化妆品、音乐 4.工作相关物品:礼仪服装、相机

5、其它:嘉宾牌(根据情况待定)、饮用水、邀请函(根据邀请嘉宾数目待定)、节目单50份、

第五篇:国学推广

金教体通〔2011〕13号

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国学推广活动

各乡镇(金乡街道办、开发区)中心校,县直各学校: 为了弘扬金乡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传统国学教育,提高学生基本素质,金乡县委宣传部、金乡县教育体育局研究决定,由山阳书院、诚信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在全县中小学继续开展“山阳讲堂进校园,诚信文化惠师生”活动。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金乡传统文化宣传

2、传统国学推广

二、组织形式:

1、展板、图片展示

2、主题宣讲

三、活动对象:

1、上半年乡镇中学、中心小学

2、下半年县直中小学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3—5月,乡镇中小学

第二阶段:2011年6—7月,县直中小学

第三阶段:2011年9—11月,学校与社区结合具体安排由山阳书院办公室提前2天与乡镇中心校、学校联系,协商具体事宜。

下载国学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讲的是关于《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道睦,孝在中”的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家中有兄弟......

    国学心得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

    国学试题

    国学试题 音乐五线谱是于何时何地发明的?[十一世纪意大利] 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什么。[操作码] 医院里做“CT”是指:[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 遗产继承的......

    国学论文

    奉节县康乐镇希望小学 2013年春国学征文活动评比方案 为有效研究国学教育对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导向作用,全面探索国学教育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价值,同时,为不断深化国学教育......

    二年级国学

    二年级第一课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 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

    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口乃心之门户/简单事重复做 第1讲 修养篇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你自己要自悟自觉,亲民......

    国学智慧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 √ 2 《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 B、燕国 C、赵国D、魏国 正确答案: A 3孔子打......

    国学智慧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