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业优秀的同学们,学习刻苦勤奋,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于是,就成为学校倍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但是,受“光环心理效应”的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只用赞赏的心态对待他们的优点,忽略或有意无意地宽容他们的缺点,对学业优秀掩盖下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分析并有效地进行疏导和教育,致使他们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行为上的偏差。近年来学业优秀的学生厌学、陷入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离家出走,甚至出现自杀、杀亲、杀同学等报道屡见报端。2006年我所任教的WA班一名学业优秀女同学***坠楼自杀,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所以,学业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如何预防、消除学业优秀的学生心理问题,让他们在学业与心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是摆在学校、老师、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业优秀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成就焦虑,变压力为压抑
“成就焦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因希望自己学业成绩超过他人或担心他人超过自己而引起的持续紧张不安,是带着恐惧的情绪体验。学业基础很好,可总会有些同学在自己的前面,给自己造成压力,竞争中的压力本来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但由于“成就焦虑”作祟,把前进的动力变成压抑自己前进的阻力。典型的表现是:总希望考试成绩拔尖,一旦稍差就认为失败了,长时间生活在压抑、紧张不安状态中。有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分分计较,把名次高低视之为成败的标志,其自我评价体系具有以分数为唯一依据的特点。一旦不能得高分就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全盘否定,焦虑紧张,忧心忡忡。前几天我接待的一名女生,只因为一模考试失误而丧失自信,就拒绝上课,并决定外出打工,经两次4个多小时的疏导,总算收到“大雨转小雨——小雨转多云——多云转晴”的效果。否则,这类不良情绪持续下去还会转化为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疼、胃痛、失眠等,严重的会发展成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
2、苛求完美,争强好胜
追求完美是一个人有上进心强的表现,适度的好胜心是积极进步的源泉和根本动力。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如果事事苛求完美,处处争强好胜,必然给自己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困惑。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完美,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最美的,但还是因为她“残缺”她才美。所以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你追求的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足矣。同时,还要客观地理智地承认:“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人生中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一定会有人比你强,也一定会有人比你差,人的一生总是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中。
学业优秀的学生在智力、成绩和日常表现上一般比其他人优点多,因而总希望事事优秀、处处完美,凡事总要跟别人比高低,不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他们把人生定格在“不是第一就是失败”或“不进前学年50名就是失败”,在行动上过于注重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完美,心里就惴惴不安,有失败感。受认知偏差的影响,本来有成就却没有成就感,不会肯定和欣赏自己,不会给自己加油,不会为自己增加信心,陷入烦恼不能自拔,其结果是在竞争中别人还没把他(她)怎么样,自己就先把自己打垮了,这已成为许多学业优秀学生的通病。另外,有的优秀学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经常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自治自控能力严重匮乏,就像他是在为别人活着,“找不到自我”。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及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而且影响身心健康。
3、爱慕虚荣,嫉妒心强
虚荣,是一种被扭曲的自尊心,是为了通过显示自己的优越赢得他人尊重所表现出的不恰当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学业优秀的学生,在家受宠,在校受捧,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形成较强的虚荣心,喜欢表扬,反感有人指出不足;加上优秀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盲目自信,过分爱面子,尤其外界评价超过自己实际时,更容易诱发其虚荣心理。学业优秀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这使得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唯我独尊”的局面,难以容忍其他竞争对手赶超自己。因而在学业优秀的学生群体里,嫉妒他人的心理表现得较突出,又由嫉妒滋生厌恶、憎恨、仇视他人等不健康心理。从8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几乎每年我都会遇到这样的学业优秀学生,他们总想抑制他人,发展自己,甚至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如白天自由散漫干扰他人思考、学习,晚上自己狠下功夫学习;好的学习资料从不借给别人,搞资源封锁、知识保密;对竞争对手的优势长处和荣誉多有不满心理,并且时常对其旁敲侧击,甚至采取讽刺挖苦或诋毁等不道德的攻击行为。
4、自我中心,心理闭锁
学业优秀的学生一直是家长的宠儿,老师的骄傲和同学的榜样,这些极容易诱发学业优秀学生的优越感,形成傲慢自负的心理。他们时常只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只见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不屑一顾地轻视别人,甚至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进行“错位”的对比,把自己视之为最“牛”的人,并且在生活、学习中的小事上有“钻牛角尖”的习惯。在集体活动中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听不进不同意见,喜欢自以为是、自我中心。
有些学业优秀的学生为保住自己的“优秀品牌”,画地为牢,很少与同学沟通交往,喜欢独处,讨厌集体活动,出现明显的人际沟通障碍。这种心理闭锁使他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就产生令人空虚的孤独感,在“孤独”中不但不找自身的原因,反而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其他同学其他人“不搭理我”或“都讨厌我”等等。特别是有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在进入新的环境或升入高一年级的学校后,由于没能及时地在心理上、学习习惯上、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由初中向高中转型,不适应高的中管理和各学科学习要求,使原来的优势有一定消失或全部消失了,自己又没有主动交际的能力,就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交往退缩的心理,进而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行为更加怪癖、偏执,严重者甚至形成人格缺陷,直接阻碍成长。
5、耐挫力差,情感脆弱
耐挫力是一个人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的程度,是一种适应环境,经受生活考验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长期处于金字塔上层或金字塔之巅的学业优秀的学生,是家长、老师重点保护对象,老师特别是家长对他们自己应该做的学习之外的事,往往被包办代替了,从而剥夺了他们经受磨练、适应正常生活的机会和环境。对学业优秀学生这种越俎代庖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除了学业优秀就是“辛辛苦苦地培养出一身毛病”,尤其承受挫折能力极差。由于他们的成长春风得意,很少遇到坎坷、挫折,一旦遭到偶发的挫折和失败,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普通学生更脆弱,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光亮坚实,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心理”。当没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时,特别是曾经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强烈的自尊心就会因为受伤而“流血”,于是,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便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怨恨,甚至转化为极端的自卑心理,自暴自弃。
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树立正确的优秀观,多维度评估学生
老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优秀观”。诚然,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但决不是唯一标准。某一方面的优秀不等于所有方面都优秀,一时的优秀不等于永远优秀,学业的优秀未必能代表人品和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熟,更不代表必然能走向成功。在优秀学业的美丽光环下,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被掩盖了,就连学业优秀学生已经具有的、后来引发其堕落的某些不良品质,在家长、老师心中也成了“瑕不掩瑜”的借口。这就是“光环心理效应”(即“晕轮心理效应”)起作用的结果。
老师和家长必须改变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观念,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把学习成绩放到学生人生的大背景中去,放到对学生终生负责的链条中去,而不是仅仅将目光
局限于学业这个狭小范围内。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综合评价学生。否则会出现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犯错误,给予严厉的批评,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却轻描淡写。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发展制造了障碍——教育不公平。
2、加强对学业成绩优秀的挫折教育
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到岛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要使学业优秀的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要有意识地对优秀学生强化挫折教育,提高耐挫折能力,把各种挫折转化为锻炼成长的必要条件。
为此,应多方面协调配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业优秀的学生进行逆境尝试教育,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比如恰当的批评、多给任务、增加劳动强度、加大问题的难度等,让他们经受考验和锻炼。抓住一切机会,让学业优秀学生明确: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往往是人进入新的人生境界的起点;苦辣酸甜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财富。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创造提升学业优秀学生耐挫折力的平台,实施耐挫折教育。如登山野营,多参加校内劳动,积极参加植树、捡垃圾等多种社会劳动,让他们从温室中走出来,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和信心。各学科教学中要渗透挫折教育,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以渗透进华罗庚、牛顿、门捷列夫、达尔文等人物的艰难困苦的人生;音乐课让学生品评《二泉映月》的旋律,感悟瞎子阿炳在痛苦、悲惨中的愤怒、呐喊、抗争的旋律;体育课进行专业化的耐力训练,其它学科更可以讲古往今来的人物,让他们明白“自古英雄多磨难”,懂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感悟“好事多为难事,名人都是苦人”、“成功全凭汗水浇灌;桂冠桂冠都是荆棘编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老师还应该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学业优秀的学生,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护短,爱之有度,严之有格,尽心尽力地让他们享受“平民”待遇。
3、教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誉与失败
由于学业优秀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赞扬和荣誉,他们很容易沾沾自喜,甚至把荣誉当做炫耀的资本,前进的脚步停滞了。老师和家长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荣誉是对你过去成绩的肯定(昨天),是继续拼搏、发展的动力(今天、明天),决不是停滞不前的“保险单”。如果真的把荣誉当成保险单而止步不前,那么,荣誉一定转化为消磨你“今天”和“明天”发展的“罚单”。同时,学生有了荣誉,在宣传上要实事求是,决不可“拔高”,否则,我们就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使荣誉成为阻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败,任何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经受失败与挫折。老师要抓住优秀学生失意的机会进行“成败观”的教育,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争取下次成功。同时,还要教会他能握着比自己优秀的同学的手,真诚地表示祝贺,从而教育他明白: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而悲观的人是愚蠢的。
老师和家长还要适当降低对学业优秀学生的期望值,适当的期望值是促其进步的动力,过高的期望值会带来负效应,增加其心理压力。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并且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一旦孩子在学校有失误,家长不是从心理上疏导,而是责问和批评,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心理负担和压力。另外,教师和家长还要教导优秀学生,对学业一时成败要有正确的归因,即将学业成功主要归因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学业失败主要归因于自己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这样的归因会使他们在成功时有成就感,失败时仍不失去自信。【 于2010年4月28日整理】
第二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各种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向五只黑熊泼洒硫酸,致使黑熊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生物技术系学生马加爵与同学玩牌时发生摩擦,因无法忍受同学的指责,将四名同学杀害后潜逃。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学校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因此,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价存在偏差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
表现在两个层面: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构成了理论研究层面的原因;而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不科学,心理测评的操作过程不规范,心理测评的评价指标混乱则构成 了实践操 作层 面的原因。科学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日渐增多和深入,我们却发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令人困惑。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有心理不适,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研究者给出的答案差异极大,甚至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而言,有的研究认为不足 10%,有的在20%~30%,有的则高达 60% ~70%¨’。这种研究上的分歧,事实上已经造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上的混乱,极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及实践的发展。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混乱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二是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1.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
(1)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曲解混乱
(2)缺乏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体系
2.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1)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存在的问题
第一,心理测评工具的选择随意性强,差异大。
第二,测验工具本身不完善。
(2)心理测验的操作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化
(3)心理测评结果的处理和解释存在问题
第一,心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不统一。
第二,常模老化。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方法。樊富珉等(1996)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育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包括: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疾病防止教育。1995年11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
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和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莫旭麟(2003)研究得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宣传现代健康的观念、讲解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接纳自我,发展社会交往,学会心理调适三个方面,介绍心理咨询知识,谢炳炎(2006)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包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情绪与情绪调控挫折与压力面对。个性优化与意志锻炼,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大学生恋爱心理、网络心理与调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
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4.重视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近几年,各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常常会有决心没有行动,有开始没有坚持,克服这些问题的秘诀是“努力追求今日”。其实体育锻炼无需专门的场地、时间、工具等。休闲运动是消除身心紧张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的运动方式受到场地、设施、天气、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最因地制宜、最容易坚持、最贴
近生活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和爬楼梯。骑车不仅活动筋骨,还能锻炼神经,使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是在路上的锻炼方法。进了教学楼上课,又另有一种可取的活动,就是上下楼梯。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加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① 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价及现实途径
② 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③ 国家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11-23(1).④ 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探.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7-128.⑤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第三篇: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
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兴衰,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一个人的良好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一、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二、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
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四、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
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五、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
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六、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一个开朗的性格,一个豁达的性格,一个勇敢的性格,一个坚强的性格,一个明朗的性格,一个洒脱的性格,一个乐观的性格,一个自信的性格,同学们,具备这些,你身心就很健康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七周)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做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今天我们主要讲心理健康,那么,怎样去判断我们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下面,我从我们小学生的 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分析,同学们请认真听听,对照自己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能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学习得来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上面。下面是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第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
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落后的学生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是能排除学习中各种忧虑。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就会很不开心,害怕老师和父母的责备,甚至出现焦虑。结果焦虑过度,甚至害怕回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心理正常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但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良好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常发现有些同学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而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或隐瞒同学和家长。还有些学生总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在冤枉他。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对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就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现实的学习和生活都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最后,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做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享受美好的人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国旗下讲话——阳光心理,健康人生
同学们:早上好!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大好的季节,希望同学们把健康、快乐的种子播下。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单纯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仅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且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
小学阶段是同学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的能力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你们的未来的健康和精神面貌。而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具有完整的生态和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第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可用三方面来考察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家人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在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以上标准的学生,才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学生。但是,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作业抄袭或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同学对待他人恶语连篇,拳脚相加,或将手指指到对方的鼻子上,这些都反映出涵养不够与心理素质的不成熟。有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焦虑、紧张、恐惧、说谎话等心理问题。
同学们,健康是一种积累,心灵的健康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锻炼,需要在困难面前经受无数次的洗礼。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互帮互助。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同学们,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发展与竞争,生活和学习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要品尝。但是,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沁润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行动起来,“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使我们的心联在一起,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每个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
愿每位同学都能做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享受美好精彩的人生 谢谢大家!最后,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参加完学校的运动会,兴高采烈回到家里,他的父亲问:是不是拿了第一名啊。小男孩说,没有,是第二名。父亲好奇的问,那你还这么高兴?他眉飞色舞地回答:哎呀,你不知道,那个第一名被我追得 有多惨。同学们,假如你对待考试、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这个小男孩一样,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离成功很近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谢谢大家!
同学们,“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我们行动起来,像我前面说的那条小蚯蚓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大家的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生命、健康和阳光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生命不可缺失,失去了生命,便失去了一切。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失去了健康,生命就缺少了活力。阳光是生命的营养,没有了阳光就没有了光明和希望。阳光的价值不仅是给我们躯体带来光明和温暖,它还代表着信心、爱心、幸福……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种积极追求。我们的心灵同样需要阳光的沐浴。只有拥有阳光心态,呵护愉悦的身心,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本周为心理健康周。
第四篇: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激发学习动力
来宾祥和小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和各种竞争,没有健全的心理,无法适应时代潮流,因此更需要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学生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中国有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
去年我刚接班,班里有个学生叫阿强,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常受到他的攻击。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而且经常不戴红领巾,不按时完成作业,由于经常犯错误,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一天,刚开完班会,他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也想评上祥和好少年。”我“哦”了一声,刚想要说点什么,看到他那充满渴求的目光,直接否定肯定不好,马上答应也不妥。我轻轻地对他说:“为什么突然想到要祥和好少年呢?”他说:“我读书五年了,从来没有
得到过一张奖状,我觉得你刚才班会课提出的评选条件,我也许可以做到。”我急忙说:“好啊,只要你努力,有进步就可以。”“那我做到一个月都不打架,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就可以评为祥和好少年了?”我微笑着点头答应他。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想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第二天,我主动找到了他,告诉我,其实他很聪明,只是调皮了一些,但我觉得他很讲义气,性格也很开朗。并夸奖他劳动很卖力,和他谈了很久。看着笑容灿烂的他,我觉得好欣慰。
通过两周的关注观,我发现他变化很大,不再惹是生非,而且作业也按时完成,只是质量差些。对于他的表现,我不断地表扬与鼓励,信任感、成功的满足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同时我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在校运会中他表现很出色,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一个多月过去了,在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下,阿强做到了自己提出的要求,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兑现了我的承诺,让他评上了祥和好少年。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只看到缺点,一味地批评指责,也许他会丧失信心,会破罐子破摔,成为一个谁都看不起的学生。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五篇: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其次,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人的心理素质,不仅具有生物遗传作用,而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关注孩子心灵,培养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级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后,他们的上进心越来越强,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3、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搞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做不好小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追求教育目标,促进孩子成长
让学生快乐,就要给学生玩的时间。学生除了是学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有爱玩的天性。适当方式的玩,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或获得有限的知识与认识;适当方式的玩,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课堂学习。如我们要求教师不拖延一分钟下课,各课作业要协调,绝不超量布置等。
2、营造优美环境,促进孩子成长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孩子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心灵快乐的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去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园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孩子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知识。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场,社会各界和家庭更要配合好学校进行教育。不仅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科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