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

时间:2019-05-13 04: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

第一篇: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

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

工人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以及煤矿企业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目前仍然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些人为违章行为,比如瓦斯超限不及时处理、超能力开采等,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多发性特征。对1980—2000年间发生的1203起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在所有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7.67%,同时,这种不安全行为分布极为分散,遍布生产指挥、一线作业等各环节以及采煤、掘进等各工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适时引入和运用心理学,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矿工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煤矿井下开采工作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井下作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仍然不可避免。而由于井下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极大,井下煤矿工人长期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下工作,生产方式、运输条件、地理条件、煤层顶板的牢固性以及井下的通风、照明、煤尘、湿度、炮烟、机械声、噪声等都会影响矿工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

据调查,井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显著低于一般人,且在强迫、恐怖、偏执等因素上显著差异于地面作业人员,其中存在心理障碍者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不愿长期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工作过程中,靠磨时间应付工作,缺乏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对好学上进、工作有创造性、成绩骄人的同事心存妒忌;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下降,丧失工作热情,消极怠工,功利思想严重,想少干活多得利益;自以为是,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冷嘲热讽,贬损周围的人和事;嫌苦怕难,对“三违”现象无动于衷;出了问题迁怒于他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无处泄愤时会采取散布谣言等方式诬陷他人;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只自保,不互保、联保的自私行为,甚至会自杀或伤害他人。不仅如此,不同采区矿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与采区的具体劳动情况和特点有关——在建矿较早、目前资源接近枯竭的采区以及采煤、通风、瓦斯排放等设备较差的采区,矿工心理健康程度要远低于从未发生过大型事故,产煤量稳定且井下作业环境无明显安全隐患的采区。

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

环境影响心理,心理支配行为,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许多“三违”行为的产生,都是职工个人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有许多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就是指非职工个人原因而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它包括: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种因素。

1、主体因素:指职工所在群体的行为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职工的安全行为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群体中发生的,必然会受到其所在群体行为和群体动力的制约和影响。群体动力对个体的安全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导向作用。

例如:与众不同带来的压力和“随大流”的危害。一次,在某矿掘进工作面,急需用料,但在用绞车时工人老朱发现钢丝绳有断丝,而且也没有保险装臵,便提出这样运料危险,建议更换钢丝绳。而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几名工友便一同指责他胆小怕事,多操心。这位工人的老乡也向他劝道:“这次就凑合着拉两车吧,咱们还可以早升井喝两盅”。由于多人的反对

和老乡的劝道,老朱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在运料的途中钢丝绳断了,造成了跑车事故。

研究表明,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有跟从群体的倾向,有接受群体规范的意愿。当一个人的意见或行为倾向与群体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的紧张,感到压力,这种压力即称之为群体压力。这种群体压力会迫使群体中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随大流”的心愿,这就是从众心理。个人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促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于群体一致,这就是从众行为。

假如在一个作业场所中大家不戴安全帽,则某个个人虽然想戴安全帽,但一看到大家都不戴也就跟着不戴了。再比如,井下采掘工人都知道戴口罩是防止尘肺病的有效措施,但有的工人可能由于看到别人都不戴口罩,自己若戴会觉得孤立、不合群,因而不戴,违心地遭受到矿尘的危害。

从众心理也是违章冒险行为的重要心理原因。一个人看到别人或大多数人都采用某种违章冒险方式作业,自己不这样做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也就选择随大流跟着违章作业了。所以,从众心理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心理现象。

不过,从众心理既有它有害的一面,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在安全风气不好的班组里,由于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把执行安全措施和按照安全规程操作看成胆小怕事、技术不熟练的表现,而把冒险作业堪称是有勇气、有能力。在这种班组里,想要按照规程生产作业的人,则会感到一种群体的压力,怕别人说胆小、怕事、没本事,而可能违背自己心愿去违章作业。

相反,在安全风气很好的班组里,重视安全生产,遵守安全规程已成为班组内的一致规范,并形成了互相监督的风气。在这种班组里,会给粗心大意的工人产生压力,使他不敢违章作业。

如上所述,从众心理对安全生产既有其不利的一面,也有积极和有利的一面,对安全管理和生产指挥人员来说,要注意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客体因素:指职工所在作业场所的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煤矿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条件相对较差,职工在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采煤、掘进、爆破、装载、运输等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瓦斯、煤尘、地压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长时间高强度连续作业,导致职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极易发生错误动作,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

然而,睡眠在人们生活中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这是自然规律。那么,人为什么要睡眠呢?道理很简单,只要经过充足的睡眠,人就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工作、学习,才会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如果人们睡眠不足,就有可能造成工作失误和工伤事故。

例如:某单位一司炉工由于通霄打牌赌博,白天操作锅炉时无精打彩,结果发生错觉,误判缺水为满水,反而加大排污,造成了干锅,结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万余元;1995年8月,某县一客车司机因晚上长时间看电视,睡眠不足,第二天清晨6点30分开车后不到两个小时便打起了瞌睡,结果客车翻入80米深的沟底,造成车上36名乘客中16人死亡,其他乘客不同程度地受伤;某县机械厂一工人白天因小事和爱人吵了嘴,心里不舒服,一个晚上没睡觉,结果第二天在车床上操作时,头脑昏沉,心烦意乱,思想不集中,不仅车出的零件全部是废品,而且在车第六个零件时,锋利的车刀削掉了他左手三个指头;再如一个煤矿工人,白天赶回家忙了一天农活,上夜班下井开电机车拉煤时打起了瞌睡,结果造成电机车掉道、电缆开关撞坏,自己的左手也骨折了。由此可见睡眠不足危害极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睡眠不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良结局呢?这主要是睡眠不足可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使得精力不集中,以致不能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情况,甚至会忘掉一些操作规程,出现一些多余的动作。另外还会使人的反应迟钝,易发生错觉,思想混乱,产生动作不协调和疲劳无力而打瞌睡的现象,所以就极易出现工作失误和工伤事故。

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做到:不要通宵达旦地去打牌、打麻将、看电视和录相等;在夏季天气炎热时,人们应掌握好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睡眠;回家帮助做农活时或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和有其它任务的人,不可不休息没完没了地干活,都应注意挤出时间,让自己休息好。这样赶回单位上班后就不会因疲倦打瞌睡而发生意外事件;还要注意保持一家人的和睦和同志间的关系,不要因一点小事而发生口角,以免影响睡眠;上夜班的工人白天一定要睡好觉,但注意睡觉的时间不要太长,应起床吃点东西,适当活动,否则上夜班时仍然会出现头脑不清,疲乏无力的现象。总而言之,只有人们保证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工作,工作失误和工伤事故才有可能避免。

(二)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是指职工个人的原因而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它包括:情障因素和智障因素两种因素。

1、情障因素:是指职工个人的意识、性格及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因素。每名职工由于其年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都有自己的个性,并经常表现在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使每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独特的一面。而职工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也较大。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某个时间段内,因家庭关系、人际社会关系、个人的欲望、身体的健康状况等影响,情绪都会产生强烈波动。

例如:某矿一掘进队正在施工25度上山,已掘进30多米,在打完眼放完炮之后,离下班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排运矸石的工作需加快进行才能按时完成当班任务下班。于是班长安排工人小焦带几名工人去推车排矸(而未设专职把钩工),并催促说:“抓紧时间干,干完就出坑”。焦某由于求速度,省略了工作环节,他先把挡车器打开,以便往下松车时节省时间。然而,由于时间紧迫,操作时心急火燎,在松第三个车时竟没有挂钩便将车推了下去,矿车载着矸石呼啸而下,将处在上山下侧的班长和另一名工人撞死并重伤两人,后来,焦某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时间紧迫感是一种类似于“焦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到难以完成预定或期望的工作量时产生的。特别是在临下班而剩余工作量又难以按时完成时,更容易引起时间紧迫的焦急心理状态。据统计表明,在临近下班的两个小时发生的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1/3以上,其原因应于时间紧迫有关。

时间紧迫感的生产主要是每班的工作量定额超高,但也存在其他原因,从生产管理的角度则有以下几种情况:(1)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超出了正常的生产能力。

(2)基层生产单位出于经济收入或某种荣誉的动机,自己搞定产量。

(3)工作难度过大,在限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工作任务。(4)目前很多单位在分配制度上采用计件超额超收制度,或者允许工人,在干完额定的工作量即可自行绝定下班。有的甚至有这样的一条规定:“早干完活的前几名得奖、后几名罚歀”,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些都会加剧工人们的时间紧迫感。

时间紧迫感的心理状态,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时间紧迫感的状态下除了会导致“无意性失误”的大量增加外,还

极易产生“凑合”的动机和行为。因此,确定生产定额和分配制度的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防止作业人员在时间紧迫感的状态下进行生产。

2、智障因素:是指职工因个人认知和技术业务水平等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认知障碍和技术业务障碍。认知障碍就是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对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的经验主义,不按措施和规程来作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是技术业务障碍,有的职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又不注重学习,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不断更新,无形之中,自身能力已不符合本岗位的所需,在面对新设施、新技术时,无从下手或盲目作业,造成安全事故。

例如:临汾市尧都区芦苇滩煤矿在电网停电后,管理方不是立即组织工人撤退,而是侥幸地认为不会出事,等待恢复供电后继续生产,结果因矿井内积聚的瓦斯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断送了24名矿工的宝贵生命。同样的心存侥幸,一样的矿难悲剧;山西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井下突然停电,造成一个进风巷掘进面瓦斯积聚,有人在工人没有撤离的情况下违规合上电闸,造成47名矿工遇难的悲剧。

因侥幸造成矿难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可怕的侥幸心理,一次次打开了重大事故的“潘多拉魔盒”。煤矿重大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再次说明,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企业领导和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筑牢预防事故的思想防线。

要确保安全生产,应当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行认真排查,对那些要产量、要利润不要安全的企业管理者,对心存侥幸的企业员工,对安全监管上弄虚作假的国家工作人员,要及时给予教育、惩戒、撤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严惩不贷。各个单位要

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责任层层连带制度,促使各单位“一把手”们强化“不抓安全,一切努力为零”的观念。

当前抓安全生产,还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过分依赖先进设备技术为安全把关;二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水留不到头”现象;三是以空洞的管理理念代替现场管理。

我国煤炭行业长期积累、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好经验、好传统,如矿长下井、入井前检查、矿(厂)长到班组、写安全日记等制度,看似简单但很管用,应当坚持用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排除侥幸,确保安全。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人会有侥幸心理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懒惰导致侥幸心理,个别职工存有此种心理状态,就是对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发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也会臵之不理,总以为不会发生事故,生怕多抬一下手、多走一步路;二是逆反导致侥幸心理,多见于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职工当中。三是自负导致侥幸心理,此类心理不但在具备一定知识和一些工作经验的职工中较为普遍,在管理层中也屡见不鲜。年轻职工认为自己有知识、思想敏捷,应付突发事件不成问题;老职工则认为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听不进旁人的提醒。这两种自负的人都心存侥幸;个别管理者由于自视甚高,听不进意见和建议,总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工作中大开大合,违章指挥,这种情形下的侥幸心理一旦出现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四是无知导致侥幸心理,大部分年轻的职工都属于此种心理状态,因为他们工作时间不长,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生产形势处于无知状态,对工作范围内的危险因素不清楚,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认识,极易产生侥幸心理。由于个体在心理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违章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这一辨证关系的感知上,有 的人就发生错觉,认为过去曾多次违章并没有导致事故,这次违章也不会导致事故。于是为了图省事、省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冒险,习惯成自然,侥幸心理就这样形成了。

在安全生产中,很多违章都是心存侥幸而产生的。而侥幸心理的违章也表现出了很多不同的现象。一是经验性侥幸,主要是作业人员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盲目自信蛮干而导致事故的违章行为。二是技术性侥幸,主要是指作业人员由于其业务素质、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事故的违章行为。三是管理性侥幸,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工作得过且过,遇事互相推委而造成事故的行为。

侥幸心理其实也是一种投机心理。以最大的冒险保住了最小的安全系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那当然是侥幸。但是这样的“神奇”只有“神”才能创造,而大多数换来的是让人撕心裂肺、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有侥幸就会有教训,有的是前人的侥幸变成后人的教训、有的是昨天的侥幸就是今天的教训,更有甚者,刚才的侥幸就是眼前的教训。

侥幸心理常存于人的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违章。每个人都不愿看到因为自身的习惯性违章而造成事故,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绕过某些规定、简化某些程序等现象。最后,表面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却未曾意识到他早已忽视了最重要的“安全”。因此对待习惯性违章,必须深挖其产生、发展、衍变全过程的根源,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不断提高每一名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每一名职工的行为,从而杜绝违章,消除事故,推动企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成长的对策

1、创新安全宣传教育载体,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常言说:思想支配行动。职工安全工作应将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灵魂深处引起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心理上创造安全。一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把一些通俗易懂、易记易背的安全嘱语、警语等,提炼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安全理念群,并通过视觉冲击、理念解析、理念践行等手段,把所倡导的安全理念不断渗透到职工的灵魂里,根植于脑海里,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认同和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规范。

2、突出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相融合,强化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既需要自律,同时也离不开他律,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要他安全”,在潜移默化中,去促使职工树立安全意识。一是要加大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教育职工学法、懂法、守法,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学会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要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系统,制订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群众安全工作制度等各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推行人性化安全思想教育,有的单位往往以罚代管、以罚代教,有所偏激,职工群众比较反感。而应突出人性化教育,体现出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使安全思想教育产生良好作用和效果。

3、开展多途径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安全教育培训是最小的成本投入、最大的效益回报。不培训本身就存在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职工安全心理成长,就必须从安全、技术培训抓起,从代表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建立长效、科学可行的培训机制和网络。

4、实施心理疏导,助推职工安全心理成长。

在安全教育中,严格的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刚柔并济,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安全教育中,必须根据职工心理变化,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是要成立职工心理干预救助中心,为职工提供安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二是要教育职工学会“自我身心调适”。因此,职工要学会自我身心调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高压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减压,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三是运用“二八”规律,抓住“心”,把准“脉”。

5、营造本质安全可控系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矿井安全系统完善可靠,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一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按需投入”理念,积极引进生产新设备、新技术,改造井下生产环境,不断提高井下安全系数。二要严格控制定员,杜绝超强度生产。三要针对煤矿特殊行业、特殊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身体状况带来的直接影响,坚持控制源头、多管齐下的工作原则,力争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底限度。四要尽可能地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时精力充沛。

煤矿职工群体的安全心理、安全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只有认真分析和深入探讨职工的安全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性、适应性,才能帮助职工自觉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为实现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矿工心理健康,除了疏导,还需要形成一种对矿工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来源于提高他们的收入,还来源于让他们幸福、体面地工作和有尊严地生活。这不仅仅是煤矿单方面的事,必须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每一个矿工都拥有阳光的心理。除了煤矿应尽量给矿工创造较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外,政府部门要切实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矿工权益受到侵害时进行保

障,社会也应多理解矿工工作,认识到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而对于矿工本人来说,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对自己进行身心调节,矿工亲人也应为矿工加油鼓劲,竭力支持。

第二篇: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

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兴衰,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一个人的良好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一、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二、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

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四、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

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五、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

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六、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一个开朗的性格,一个豁达的性格,一个勇敢的性格,一个坚强的性格,一个明朗的性格,一个洒脱的性格,一个乐观的性格,一个自信的性格,同学们,具备这些,你身心就很健康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七周)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做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今天我们主要讲心理健康,那么,怎样去判断我们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下面,我从我们小学生的 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分析,同学们请认真听听,对照自己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能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学习得来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上面。下面是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第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

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落后的学生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是能排除学习中各种忧虑。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就会很不开心,害怕老师和父母的责备,甚至出现焦虑。结果焦虑过度,甚至害怕回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心理正常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但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良好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常发现有些同学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而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或隐瞒同学和家长。还有些学生总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在冤枉他。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对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就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现实的学习和生活都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最后,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做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享受美好的人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国旗下讲话——阳光心理,健康人生

同学们:早上好!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大好的季节,希望同学们把健康、快乐的种子播下。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单纯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仅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且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

小学阶段是同学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的能力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你们的未来的健康和精神面貌。而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具有完整的生态和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第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可用三方面来考察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家人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了解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在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以上标准的学生,才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学生。但是,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作业抄袭或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同学对待他人恶语连篇,拳脚相加,或将手指指到对方的鼻子上,这些都反映出涵养不够与心理素质的不成熟。有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焦虑、紧张、恐惧、说谎话等心理问题。

同学们,健康是一种积累,心灵的健康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锻炼,需要在困难面前经受无数次的洗礼。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互帮互助。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同学们,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发展与竞争,生活和学习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要品尝。但是,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沁润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行动起来,“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使我们的心联在一起,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每个人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

愿每位同学都能做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享受美好精彩的人生 谢谢大家!最后,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参加完学校的运动会,兴高采烈回到家里,他的父亲问:是不是拿了第一名啊。小男孩说,没有,是第二名。父亲好奇的问,那你还这么高兴?他眉飞色舞地回答:哎呀,你不知道,那个第一名被我追得 有多惨。同学们,假如你对待考试、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这个小男孩一样,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离成功很近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谢谢大家!

同学们,“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我们行动起来,像我前面说的那条小蚯蚓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大家的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生命、健康和阳光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生命不可缺失,失去了生命,便失去了一切。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失去了健康,生命就缺少了活力。阳光是生命的营养,没有了阳光就没有了光明和希望。阳光的价值不仅是给我们躯体带来光明和温暖,它还代表着信心、爱心、幸福……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种积极追求。我们的心灵同样需要阳光的沐浴。只有拥有阳光心态,呵护愉悦的身心,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本周为心理健康周。

第三篇: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激发学习动力

来宾祥和小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和各种竞争,没有健全的心理,无法适应时代潮流,因此更需要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学生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中国有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

去年我刚接班,班里有个学生叫阿强,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常受到他的攻击。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而且经常不戴红领巾,不按时完成作业,由于经常犯错误,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一天,刚开完班会,他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也想评上祥和好少年。”我“哦”了一声,刚想要说点什么,看到他那充满渴求的目光,直接否定肯定不好,马上答应也不妥。我轻轻地对他说:“为什么突然想到要祥和好少年呢?”他说:“我读书五年了,从来没有

得到过一张奖状,我觉得你刚才班会课提出的评选条件,我也许可以做到。”我急忙说:“好啊,只要你努力,有进步就可以。”“那我做到一个月都不打架,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就可以评为祥和好少年了?”我微笑着点头答应他。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想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第二天,我主动找到了他,告诉我,其实他很聪明,只是调皮了一些,但我觉得他很讲义气,性格也很开朗。并夸奖他劳动很卖力,和他谈了很久。看着笑容灿烂的他,我觉得好欣慰。

通过两周的关注观,我发现他变化很大,不再惹是生非,而且作业也按时完成,只是质量差些。对于他的表现,我不断地表扬与鼓励,信任感、成功的满足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同时我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在校运会中他表现很出色,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一个多月过去了,在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下,阿强做到了自己提出的要求,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兑现了我的承诺,让他评上了祥和好少年。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只看到缺点,一味地批评指责,也许他会丧失信心,会破罐子破摔,成为一个谁都看不起的学生。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四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发表日期:2006年11月8日出处:新华网【编辑录入:】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天之骄子”缘何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兰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牛芳告诉记者,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说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多达30人,占1.57%,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11.9%。牛芳说:“我一直在高校里教大学生,对学生们比较了解,我发现在拥有不少优点的同时,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发育不全'的现象。据教育部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卫生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芳建议,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教育部门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可贵的实践和探索,我想这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不再成为心理弱势群体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走出误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心理学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我国心理学发展较晚且发展速度缓慢,加之社会及学校心理教育方面存在偏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严重误区,这其实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需要迈过的首道“门槛”。

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心理学医师余敏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心理医疗经验她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病人”普遍对心理疾病认识错误,不是不以为然,就是视为恐怖的精神疾病,甚至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得承受他人歧视的眼光。因此,进行心理咨询或救助的大学生仍是极少的一部分。

据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医疗产生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我国心理学科不够发达、社会重视不足。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数字,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10个精神科医生。而美国现有临床心理学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28万人,每百万人口就有550个心理学家,157个精神科医生。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心理医疗在技术上和环境上还赶不上国外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全社会对心理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学校教育对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长期缺失。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

教育体系中,学校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给高校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近年来发生的“硫酸泼狗熊”、“铊中毒”等一系列大学生不良个案中,多数都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使得这些看似优秀的年轻人发生了严重的人格偏差。

余敏指出,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一直在探索改进,但仍然摆脱不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许多大学里出现的心理辅导站,其实是建立在德育辅导的前提上,而对于如何以很科学和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大学生这一心理弱势群体,为迷惘苦恼的大学生编织一张心理健康的保护网,却仍然是缺乏考虑和实践的。

目前,虽然没有多少大学生去看心理医生,但并不是说大学生群体中就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观念上的误区使他们不习惯看“病”。“其实,心理疾病绝不是精神疾病,作为'病人',首先要自己愿意看病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决具体问题,释放心理压力。” 余敏呼吁说,“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走出误区,树立起健康的心理卫生观念,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这样才能真正征服心理问题,让自己健康爽朗起来,否则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医疗,都起不到根本的效果。”

网络性心理障碍:不可避免的大学流行病?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面对似乎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王国,大学生真的难逃此劫吗?

西北师范大学BBS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告诉记者,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由于网络特有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

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心理问题,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去年学校还有一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

对此,兰州医学院心理学专家王方荣指出: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否认网络可以带给人们更为坦率和开放的交流与沟通,也不能忽视因网络存在种种角色虚拟而带来的弊端。许多大学生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就是因为网络淡化了现实中自己的种种弱势,但却不明白自己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这样的学生会感到,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却越来越难解开。”王方荣说,“所以完全依赖于网络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或单

一采用网上心理咨询和救助的措施并不是很可取。”

王方荣指出,虽然网络性心理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也是可以避免的,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不必因此过分担心,或对网络采取完全的禁忌。其实,只要掌握合适的上网时间及频率,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心态,正确处理现实与虚拟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患上网络性心理障碍,一些压力和不良情绪甚至还能因此得到释放,使人获得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

大一新学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

据媒体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其中着重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恐惧等症状上。

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通过调查也发现,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招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咨询员李卫兵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其次是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

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最后是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对此现象,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咨询员李卫兵建议,各高校应尽快认识到对新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措施,使新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从而科学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以良好的心态走过大学生必经的“心理断乳期”。

大学生心理咨询:要方法,更要爱心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校园心理咨询站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预期的效果。专家认为,作为一项尚在探索中的教育、救助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形式,更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

甘肃省发展心理学研究专家彭德华告诉记者,目前,各高等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仍然比较单一,而且流于形式。彭德华认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上。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彭德华还指出,高校里的心理辅导、咨询机构要科学地把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严格区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差别。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该承担“知心大姐”、“生活好朋友”的角色,而不是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姿态去接待前来咨询求助的大学生。

兰州市绿色阳光心理咨询室医师杨毅说,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时,最重要的还是爱心。杨毅告诉记者,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做好心理咨询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来访者之间相互的信任关系,这是一切心理咨询工作成功的基础。所以,做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就要与他们交朋友,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否则来访者这个心理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没有长期的信任关系和友谊,就不能帮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因此,培养爱心、对来访者产生真正的关怀之情也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五篇: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两会召开了,电视报纸热切关注,大街小巷人们津津乐道。两会新闻经常看,觉得代表们的发言很务实,是实实在在 的民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国庆在两会发言时说,目前中国约有21.6%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网络、影视等大众传媒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缺乏辨别力的中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网络上瘾后引发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另外,在很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家长重身体健康和质量发展,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郭国庆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系统化,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范围,大力普及心理知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范围。此外,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编入计算机教科书,家长也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

郭教授之言有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真的有些让人担忧。新闻报道过,一个孩子由于厌烦奶奶管她,拿菜刀杀死了奶奶;一个男孩上网成瘾,姐姐说他,不给说,辱骂姐姐,气的姐姐自杀,而他对姐姐的死却麻木不仁,没有一点感觉。什么少年玩暴力游戏,残忍杀死自己同学,一些孩子孤僻自私等等很多问题,这都说明我们青少年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马家爵事件就是一个明证。我虽然工作在农村,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一家一户孩子少,家长都比较娇惯孩子,导致一些孩子遇到一点不如意便气急败坏,出现极端的思想和做法。我们学校一个孩子问奶奶要钱买零食,奶奶没给他,然后就不回家了。老人家找到学校等在大门口,孩子想方设法逃开不见老人。老人家求我们老师劝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了不忍心,那么大年纪了,头发花白,寒风瑟瑟,等在大门口。孩子,你的心肠就这么硬吗?在学生的作文日记里也看到。一个小女孩,妈妈带她和弟弟到城里走亲戚,妈妈给弟弟买了双运动鞋,给她买了一条裙子,给弟弟买鞋花的钱多了,这个小女孩便认为妈妈偏心,在作文里发狠说,怎么讨厌妈妈,恨妈妈,生下她又不爱她,“恨!很!恨!!”,触目惊心三个恨字。还说等妈妈老了病了不管她随她死了算了等等。看了毛骨悚然,心惊。平时这孩子在班里活泼可爱一派天真烂漫,怎也想不到因这一点点小事竟会有这样憎恨生她养她的妈妈。据了解,她家人十分爱她,一家就两个孩子,疼的像宝一样,零花钱不少,穿的也好,不比别人差啊。孩子,生你养你的母亲竟不如那几十元钱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姐姐啊?

重身体健康,重智力开发,轻思想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片空白,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但几乎没老师上过,而且学校也没专业老师。教科书是摆设。“中小学心理健康培养和教育要系统化”如何系统而又落到实处?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不容易,不是一日两日能办到的事。“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编入计算机教科书”,这可行,能立即实现。

希望很快见到行动。

下载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

    公务员整体心理现状公务员是一个令众多人艳羡的职业,但这个罩满光环的职业背后,有谁知道他们的心里承载了多少酸甜苦辣?近日,重庆首份《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发布,公务员五大......

    浅谈如何加强煤矿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浅谈如何加强煤矿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十矿北翼机运队惠凯锋摘要 据统计,我国工伤事故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煤炭工业,导致煤矿事故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

    职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职工心理健康的报查报告每当新年将至,人们便或打电话或寄贺卡,互祝新年健康快乐。可是,我们真的如愿健康快乐吗? 当我们广大企业的员工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地向建设全面小康......

    煤矿职工演讲稿

    三十年风雨铸辉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有这次机会参加以“魅力沈煤”为主题演讲会。我叫张宇来自信息中心,和在座的许多老大哥比起来,算是煤炭......

    煤矿职工管理制度

    煤矿职工管理制度 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对煤矿企业管理要求的提升,集团领导对企业管理形象的足够重视。矿井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将从......

    煤矿职工子女教育

    如何在学校做好煤矿职工子女教育工作? 新窑矿区小学景 小 曼新窑矿区小学位于崇信县新窑镇新窑村,周边主要经济为煤矿生产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煤......

    煤矿职工承诺书

    煤矿职工承诺书 煤矿职工承诺书1 安全工作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安全的懈怠就等于是对生命的轻视,安全工作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煤矿职工试题

    煤矿职工试题 一、选择题 1、煤矿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不得上岗作业。 a、安全教育培训b、职业培训c、文化教育培训 2、入井人员入井前严禁。 a、吸烟b、饮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