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孟德斯鸠思想的感想
读孟德斯鸠思想的感想
班级:社会工作1001姓名:孙晓鹏 学号:1102100109 孟德斯鸠把法律分为两大类: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永恒的公道关系,是先于各种人为法而存在的规律,包括和平、寻找食物的需要、人类相互之间自然的爱慕等等。人为法又可分为:国际法、政治法、民法。国际法是协调各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政治法是协调国家中治者和被治者之间关系的法律。民法是协调国家一切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他认为应该根据事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法律不应该把各种法律体系之间的界限混淆起来。
孟德斯鸠关于法治和法律的观念是以理性为依据的。他讲:“一般地说,法律,在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这里所谓的理性,实质就是它所要揭示的规律、原则或一般的法。
在孟德斯鸠看来,人的理性受到人的本性的限制,也就是说人并不一定能够按照理性即他所理解的规律、规则、法律来行事。因此,就会发生违背法律的事情,或者是制定了法律自己不遵守。对于这种情况,他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给每个国家的立法者和执政者供政治准则,二是启迪人民。通过让立法者掌握政治准则,便能制定出合乎理性的法律,建立起理性的政治制度。而通过启迪人民可以使人民更多的突破本性的限制,按照理性来行事。
应该指出,孟德斯鸠在谈到规律和法律对,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同了起来。在《论法的精神》这部书里,孟德斯鸠也明确地说:“从最
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事物都有他们的发。”法的精神就是那些支配法律的永恒的客观规则,是一经揭示便不会变异的永恒规律。这样就或多或少把法律说成了一种不变的规律。
《论法的精神》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而每种类型的政体都有其性质和原则。所谓政体的性质,是指由谁或由哪个集团来掌握最高权力;所谓整体的原则,是指加入一个政府要想强有力的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话,那就要以某种激情来激励担任公职的人们。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虽然公开号召读者要“自己的君主”,这里的君主并不是专制暴君,而是“开明君主”。而且在他看来,人民不应对封建君主绝对服从。如果封建君主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为人民做好示范而压迫人民的话,人民就有全不服从这个君主。孟德斯鸠写道“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君民之间毫无维系,好吴倩莲,于是人民恢复本来的自由状态。”那么,人民究竟如何恢复“本来的自由状态”? 作为当时还比较弱小的新型资产姐姐的代表,孟德斯鸠是不敢公开号召人民用暴力去推翻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喊出“打倒暴君”的口号。他只能主张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妥协,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
我认为孟德斯鸠如此推崇君主立宪制,显然是想通过对英国的制度的赞扬来达到批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目的;同时也是想通过制定宪法来达到限制君主权力的目的。这是他作为新兴资产阶代表立场的表现,因此,他的君主立宪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孟德斯鸠分别考察了各类政体的性质,他认为共和政体是良好的政体,他对这一良好的政体极力褒扬,对专制政体和教会则作了无情的抨击。法国的暴政和教会的联盟是他攻击的对象。他认为当时所存在的腐烂不堪的封建主义和苛政暴政必须消灭,而民主和自由则是他的理论所追求的现实目标。
孟德斯鸠又提出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他说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品德,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尽管他的说法有显著的缺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论说中确实具有许多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论断,同时他还对专制政体和封建性罪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对埋葬当时的封建主义和专制暴政,都是极有价值的。德斯鸠还讨论了政体原则腐化的问题,认为各种政体的腐化几乎都是从政体的原则腐化开始的。他认为,民主制腐化的原因是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极端平等;贵族制腐化的原因是,贵族的权利变得极端专横,不守法律,特别是成为世袭制,贵族政体就会腐化。君主制腐化在于君主趋于专制,比如君主剥夺了团体或城市的特权,不遵循秩序,或独断专行。而专制政体是不断腐化的,这是由它的内在缺点决定的,某些偶然的原因能够防止这种原则的腐化。可见,孟德斯鸠有关政体原则的讨论中贯穿着反对权力过大,注重法制,反对极端平等,只讲政治身份平等的特点。
在权力的归属和形式上。孟德斯鸠认为,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即使在民主制和贵族制的国家。在性质上也不是自
由的国家因为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容易流于专断。他也不相信道德可以保证权利的正当实施。“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说也奇怪,就是品德本身也是需要界限的。”因此,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政治力量又能使他们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这就在政治制度的设立上确定了一个原则,权力要分开,用权力制约权力。
但是孟德斯鸠同时认为,应该使贵族参与立法的程度与他们在国家享有的其他利益成正比。他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各自有各自的考虑,见解和利益。两者之间都可以制止对方侵犯自己。由于司法权相对弱小,贵族院在调解立法权力和行政权力,使之趋于宽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为了防止贵族院过分追逐私利,在决定收税的法案上,贵族应该只有反对权,没有创制权。
行政权掌握在国王的手中,执行国家的意志,这样可以解决国家需要迅速处理的事物。其职能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和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外敌侵略。有关权力的相互制约方面:行政机关根据需要规定立法机关的召集时间和期限,并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反之,立法机关有权利审查法律的执行情况,但立法权不应该对等的牵制行政权,也无权审讯行政及其行为,因为行政者本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不可侵犯性对于防止立法机关趋于专制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行政权可以通过他的反对权参与立法,但是不参与立法事项的辩论,不能提出议案;对于立法机关决定的国家税收,只能表示同意。司法权力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诉讼。
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来行使,其成员来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任期按需要而定。罪犯可以选择法官,法官应与被告人处于同等的地位。有关权力的相互约束:他提出,在特殊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享有司法权。比如,为了保证显贵的人不受侵害,贵族应该在贵族院受审,而不在普通法院传讯。以防司法权力过于严峻;同时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如果某个公民在公务上侵犯了人民的权利,则有众议院代表人民向贵族院提出控告。
通过上述阐述,孟德斯鸠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因为公民感到安全,就在于不必惧怕一个大权在握的人。一旦这三种权力当中,立法权和行政权结合,或者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同时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当中,就会形成专制,也就不存在自由了。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借鉴了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君主立宪体制,主要是吸收洛克的分权学说。
孟德斯鸠的分权说也不是空洞的政治理论,而是对时代提出的活生生的政治纲领。它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新兴资产阶级要参与政权的具体要求,要求法国象英国那样在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取得妥协,即由法国的资产阶级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而把行政权留给贵族阶级。这说明它具有温和的、保守的特点。即使如此,如果不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这种政治制度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法国还是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由于它代表了中上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权力的归属还是权力的运用,在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大资产阶级执政时期的政策制定采纳他的原则。1789年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1791年宪法第一次用立法形式肯定了《人权宣言》的原则,设定了积极公民的概念,规定了立法议会代表在财产资格上的限制,这和孟德斯鸠不无关系等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对历史的巨大贡献。
孟德斯鸠是在社会学思想史上揭开了新篇章的杰出思想家,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理论,在促进旧的封建社会的死亡和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孟德斯鸠的学说广泛地牵涉到人类社会的各种基本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深入地研究他的理论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篇: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摘要: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是首先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的。孟德斯鸠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他以英国政体为原型,在继承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第一次系统地阐释和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宪政原则,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关键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首先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的。这时期的进步思想是推动其后的政治革命的重要动力。孟德斯鸠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孟德斯鸠及其《论法的精神》
1.1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背景
1.1.1 社会现实方面的时代背景
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前半期,是法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正要急剧转向没落的时代。这时法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专制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是很极端的,农民的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危机已非常尖锐。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展开,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专制主义愈加势不两立,革命时机才进一步成熟。这个历史形势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反教会的时代任务和思想主题,同时也规定了他的思想的“妥协的”、“温和的”、“谨慎的”性格。
1.1.2 思想方面的时代背景
第一是某些先驱哲学思想的存在,尤其是英国培根的实验主义和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第二是同时代的进步思想家的活动。这时期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的进步历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进步人士等,都先后出来抨击封建主义的腐败社会秩序,或提出新的初期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想。这些活动都是在专制主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第三是作为人类近代史的开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的传播。这个革命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在那里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便自然地传播到毗邻的法国。这些情况都为孟德斯鸠的思想产生了特别显著的影响。
1.2 《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
1.2.1 关于政体分类的学说
《论法的精神》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他对良好的政体极力褒扬,对专制政体和教会则作无情的抨击。孟德斯鸠又提出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尽管他的说法有显著的缺点,但是他的论说中有许多精辟的论断,同时他对专制政体和封建性罪恶进行猛烈的攻击,这对埋葬当时的封建主义和专制暴政,都是极有价值的。
1.2.2 分权说和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颂扬英国的君主立宪,认为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互相制衡,是公民自由的保障。这是孟德斯鸠脍炙人口的理论。
三权分立学说
2.1 提出三权分立的背景
三权分立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从亚里士多德著名的政体三要素论(议事、行政、审判)到波里比阿发展这一思想,提出权力制衡的观点等都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则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摇篮,也是分权政体的故乡。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分权理论,对政体作了经典性的论述。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他极力主张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和相互制约,并认为这是防止国家权力腐败、保障合理健康的社会秩序的最重要的手段。
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和制衡思想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使英国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一套政治体制和权力体制及运行机制成为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实践来源。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他以英国政体为原型,在继承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第一次系统地阐释和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宪政原则。
2.2 三权分立的内容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三权不仅要分立,还要相互制衡。他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制衡比分立更重要。具体而言,对立法机关的制约有:立法机关不得随意开会或闭会,由行政机构决定其开会的时间和期限。对行政机关的限制有:它参加立法机关的讨论,对于立法机关的税收法案,只能表示同意。在一般情况下,行政权只通过否决权参与立法。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对行政首脑的违法行为享有弹劾权。而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和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享有监督权。对司法机关的限制有:让立法机关也掌握部分的司法权,贵族违法在贵族院受审,不受普通法院的传讯。
司法权的例外:第一,贵族不应该被传唤到国家的普通法院,而应该传唤到立法机关由贵族组成的那部分去受审。第二,国家的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代言人,既不能缓和法律的威力,也不能缓和法律的严峻。第三,某个公民在公务上侵犯了人民的权利,而犯了普通法官所不能或不愿惩罚的罪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人民所构成的众议院行使审判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还突出了法治原则。针对法国当时的政治弊端,孟德斯鸠希望法国实现理想的立宪君主制,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各阶层都参与政事。他所开出的解救、改良社会的药方是三权分立,通过政治权力的划分,以一种权力牵制另一种权力,以一种力量和另一种力量相抗衡,在总体上防止过分扩张和专横地行使政府权力。这实际上是确定了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当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孟德斯鸠脱离不了他的历史身份,他所谓的“三权分立”不过是阶级分权和分工,这是孟德斯鸠及其学说的局限性。
2.3 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第一,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保障自由、民主、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政治理论,是自由民主观的完备理论形态。从西方政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分权思想。洛克的国家权力理论在政治理论上是不完备的,在政治实践上是缺乏现实操作性的。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从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权利的目标出发,不仅明确界定了国家的三种最基本的权力,而且提出了三种权力的彼此制约的必要性和现实操作性。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成为自由民主观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第二,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的理论,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成为相互的,最终成为一种完备的具有较强现实操作性的权力制约理论。孟德斯鸠给予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相互制约的权力,但在合法运用权力的范围之内,立法权和行政权又是彼此分离的,从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彼此分立和相互制约的理论成为一种完备的政治理论。孟德斯鸠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的理论,还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的理论。人类政治实践的发展证明,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时,大多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上述理论,在保障人民的自由、社会的公正和合理的国家权力秩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理论,曾经深刻地影响了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发展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1789年8 月26日,法国通过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布:“没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就没有宪法”。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思想,成为雅各宾派制定法国新宪法的重要原则和依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理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美国的政治家们正是按照孟德斯鸿的政治理论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们不仅熟悉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而且极力主张在美国建立孟德斯鸠所主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联邦制共和国。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的精神是和平与温厚。因此,美国的政治领袖们就高声宣布,美国联邦希望和平并遵循温厚的道路。
无论从政治理论的发展,还是从人类社会政治实践发展的历史来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政治理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现代化,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它不仅对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直至今天,仍对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孟德斯鸠以其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政治理论,为自己在政治理论领域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
三权分立学说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
(1)法治的要害是权力制约。当前我国的司法改革应加强对法院审判权力的制约。在审判方式上,国家权力完全个人(或小团体)化操作的方式,使审判的结果难免与法官的个人好恶相联系,因而常常导致许多荒唐的结果。因此审判权力需要制约,否则就会带来腐败。
(2)权力制约的前提是分权。当前的司法改革应使检察院体制得到改革。孟德斯鸠认为,不分权就谈不上公民自由。考查我国当前的检察院体制可以看出,检察院集立案、侦查和起诉于一身,并且不受监督,这种司法制度中的权力不平衡是带来很多问题的症结,必然干扰法治建设。必须对检察院实行分权,取消检察院的立案、调查和起诉权集于一身的状况,这是保证案件侦查和起诉质量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无论从政治理论的发展,还是从人类社会政治实践发展的历史来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的政治理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现代化即防止政治权力的腐败、实现民主化,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思想,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让法院、人民代表大会、检察院更好地为保护人民权益服务。
第三篇: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第四章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政治教研组 安文杰
一、孟德斯鸠简介
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1689年1月18日,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
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
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1755年1月,孟德斯鸠在旅途中感染热病,同年2月逝世。临终前,他承认上帝伟大,人是渺小的。埋葬时,哲学家中有狄德罗在场,这使他享受了死后的荣光。他宣传了启蒙思想,为激发法国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孟德斯鸠主要的思想
1、政体理论学说
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学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理论给法国大革命带来了直接的思想影响,而且超越国界,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2、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继承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这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和政体构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权力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这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要使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彼此均衡。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专管司法权。孟德斯鸠还认为,只有划分权力的国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划分权力,国家就不会有温和的政体,而必然会倾向于专制。他的分权学说针对专制制度,但以英国的君主立 2
宪为楷模,所以比较温和,妥协色彩很浓。
3、民主权利和政治自由学说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言论自由、出版和信仰自由,消除财产的极端不平等,保证公民得到生活资料。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总之,他把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没有法治,国家就会腐化堕落,法治是国家的灵魂,法治可以保证政治自由。另外,他还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反对肉刑、逼供等一些进步观点。
4、自然环境决定论
此外,孟德斯鸠还认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民族精神的差异,也对法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适合民族精神的法律,才是好的法律。法律同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人口、贸易、宗教、货币等差异也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制定出适合需要的法律。
孟德斯鸠一系列政治学说和法律观点,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
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1、提出三权分立的背景
三权分立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从亚里士多德著名的政体三要素论(议事、行政、审判)到波里比阿发展这一思想,提出权力制衡的观点等都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则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摇篮,也是分权政体的故乡。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分权理论,对政体作了经典性的论述。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他极力主张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和相互制约,并认为这是防止国家权力腐败、保障合理健康的社会秩序的最重要的手段。
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和制衡思想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使英国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一套政治体制和权力体制及运行机制成为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实践来源。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他以英国政体为原型,在继承洛克分 3
权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第一次系统地阐释和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宪政原则。
2、三权分立的内容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
司法权的例外:第一,贵族不应该被传唤到国家的普通法院,而应该传唤到立法机关由贵族组成的那部分去受审。第二,国家的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代言人,既不能缓和法律的威力,也不能缓和法律的严峻。第三,某个公民在公务上侵犯了人民的权利,而犯了普通法官所不能或不愿惩罚的罪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人民所构成的众议院行使审判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还突出了法治原则。针对法国当时的政治弊端,孟德斯鸠希望法国实现理想的立宪君主制,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各阶层都参与政事。他所开出的解救、改良社会的药方是三权分立,通过政治权力的划分,以一种权力牵制另一种权力,以一种力量和另一种力量相抗衡,在总体上防止过分扩张和专横地行使政府权力。这实际上是确定了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当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孟德斯鸠脱离不了他的历史身份,他所谓的“三权分立”不过是阶级分权和分工,这是孟德斯鸠及其学说的局限性。
3、三权相互制衡的思想
三权不仅要分立,还要相互制衡。他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制衡比分立更重要。具体而言,对立法机关的制约有:立法机关不得随意开会或闭会,由行政机构决定其开会的时间和期限。对行政机关的限制有:它参加立法机关的讨论,对于立法机关的税收法案,只能表示同意。在一般情况下,行政权只通过否决权参与立 4
法。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对行政首脑的违法行为享有弹劾权。而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和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享有监督权。对司法机关的限制有:让立法机关也掌握部分的司法权,贵族违法在贵族院受审,不受普通法院的传讯。
4、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第一,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保障自由、民主、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政治理论,是自由民主观的完备理论形态。
第二,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的理论,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成为相互的,最终成为一种完备的具有较强现实操作性的权力制约理论。秩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理论,曾经深刻地影响了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发展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课后习题:
1、简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
2、简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3、分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对我国今天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影响
第四篇: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
读《孟德斯鸠法意》有感
张树鑫
朝华出版社的《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清末民初思想、学术大家名著的早期版本,结集出版,装帧精美严整,文言兼繁体,读起来困难很大,但讨论问题之广泛,思想之深刻,文笔之优美,却是让人钦佩和感叹“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思考过”.其中《孟德斯鸠法意》即大名鼎鼎的《论法的精神》的严复译本,以下摘录其中几段,以见历经巨变的中华学人对世事的洞察和救国路径的深刻思考:
上虽取民,而民不即觉者,民惟物货乎?何则?以其有赋之实,而无赋之形故也。为之得其术,虽取之甚厚,而其民可无所知。其为术奈何?曰取之出货者,而不取于受货者。彼出货者,知上之所取,非吾出也,用货者实出之,又以为价固然,不辨其中之有赋也。虽然东西有别,但人性人心总有相通,在中国这边,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认识到“寓价于税”,“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使人不禁感叹“劳心者治人”的古训不谬——这样的“术”的确是巧妙的利用了民众“朝三暮四”的心理,民智未启之时,浑然不觉。但是,再精明的统治者也“不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把戏玩儿多了,人民也逐渐认清了统治者的用心,不过,民权未伸之日,也只有徒呼奈何。时至今日,民主大潮浩浩汤汤,从“无代表不纳税”到税收法定,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已深入人心,岂是个别人的小聪明、小把戏所能蒙蔽的了的?!开征税项有无必要,如有必要,由谁负担、负担几何、何时何处征收等无一不涉及政府与人民之间、社会分野之间权利义务的划分,兹事体大,必须加以认真权衡、周密设计,否则即是为不公和动荡埋下伏笔。多年来,我国为社会所广为诟病的税收立法行政化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依法治国,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期待在此方面能迈出实质性步伐。
赋虽加,而民以为价,则所加之轻重,必与价有相准者,是故物之贱者,不可以加极重之税也。有十数倍二十倍其本价者,则民憬然于赋之无艺矣……于廉物而加无艺之赋,欲如是而无漏卮,必官自售之,而民舍官莫由得其物而后可,不然,是为渊驱鱼之术业。必官售之,而民购之,无穷之奸窦,又缘之而开矣。物廉而赋重,则偷漏者利丰,赋愈重,则漏者愈不可塞……不可塞而必塞,则必从事于峻法而严刑,其民乃铤走,此盗贼之所以充斥也。货物或服务本身廉价而赋税畸重,如果其价格弹性较大(必需品或者消费者主观效用比较低),几乎不可行,因为很容易被替代。而必需品(例如古代的盐、铁,今天的电信服务)或虽非必需但消费者主观效用比较高的产品(例如烟草、酒),即便课以重税,也不会大幅降低需求量,所以往往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意味着偷税漏税的“收益”较丰,如果国家的税收体制不是足够完善,势必诱使很多人偷漏税款,甚至铤而走险、走私贩私,于是很多人都想到“官自售之”,即行政授权、垄断经营的办法。官营有堵塞税款漏卮的目的,客观上却打开了诸多低效逶迤、权力寻租、监守自盗之门,利弊几何,自“盐铁会议”以降,争论就从未停息。但有几点是无疑的:首先,时至今日,行政机构密如蛛网,管辖范围无远弗届,管理手段与日俱进,税款偷漏之虞已近忽微,再以此为由维持专营,于理不通;()其次,人民有依法纳税之义务,无忍受低效和局部利益转嫁之责任,专营制度实为垄断,且非市场竞争形成,是垄断诸形式中所最低效、最易滋生贪蠹者,已为历来之理论和事实证明——利税难分,开支必要与否仅凭一词,无市场力量可以制约之,很容易将因其低效和内部高福利形成的支出转嫁至消费者身上,此为其最不合情理之处;再次,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全球化很可能成为碾碎专营制度的重要力量,不遵守游戏规则就加入不了游戏,享受不了相应的好处,一旦加入游戏,就要一定程度上放弃原有的利益。总而言之,专营或者说行政垄断,看似是个税收的问题,实质上却涉及计划/市场、国营/民营、强国/富民……理念和路径上的冲突和协调,当前财政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在这些方面厘清思路,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
是故欲贫富有以相资于不匮,贷财之价,不可以不平。使息过重,则用财治业之所赢,势方不足以偿息,如是,商之业莫适举也;使息过微,则有财者靡所利于出贷,而莫之为,如是,商之业又莫适举也。贷财之价、利息、融资成本,都是资金的价格,类似于普通商品,由供求关系决定。资金融通,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满足实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改善财富创造的速度和质量。新创造的财富,要在资金提供者和融入者之间进行分配,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此消彼长,如果过于不平衡,最终受损的还是实业——利息过高,融入者创造的财富增量不敷付息,难以为继,利息过低,低于提供者的机会成本,则其贷出的意愿必然降低,资金的供给量减少,实业难以融入资金。所以,如何平衡好市场的各方力量,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得实业能够获得相对充裕的资金以资发展,实在是货币当局的核心任务啊。
倘来之非福,其于一国犹一人也,是故国之善富者,以实业,以生举,以田野之治辟,以水陆之棣通。斯巴尼亚王,岁受加狄支榷金,为数至巨,然质而言之,盖无异以一巨富之人,处于极贫之社会,财之出入,货之往来,彼与外国之人为之,与其民固无与,然则虽有通商,其国家不以是为损益也。如此,则王室之富厚,自其民之富厚而后有之。一部之富,将所以鼓舞其余部者,相生无穷,而其民力舒而任赋。夫国家之殷赈与府库之盈溢,固有时绝然为两事,而不可同日而论之也。就社会整体而言,货币可以是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换媒介、贮藏手段……但不是财富本身。真正的社会财富是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货物、服务、智力产品、设施设备、生产资料等等。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既有的,甚至是未来的),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融通,它才能推动社会创造财富 ,如果它不进入这一过程,没有发挥促进生产的作用,那么其所对应的财富势必萎缩,货币也终将一文不值。王室囤积货币,多为奢侈享受用,使其难以流入社会,孳生新的财富,可以形容为“货币堰塞湖”.如今,我们虽已无王室,但变了形的“货币堰塞湖”却并不鲜见,2倍于GDP的M2仍不敷使用,很多地方闹钱荒,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为什么?很大程度是货币因马太效应,越来越集中到相对少数的单位、企业和个人手中,或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或沉淀在国库、房地产和积压库存之中,没有有效的进入财富创造的过程中,没有发挥“鼓舞其余部者”的作用,出现百姓没钱、物价畸高,大河水满小河干,金融抑制和重大金融风险并存等怪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要改变这一局面,可能至少要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歧视,健全完善资本市场等方面有所突破,否则“央妈”再怎么放水漫灌,也是无用,甚至无异饮鸩止渴。
2018年7月
第五篇:西方哲学智慧 洛克、孟德斯鸠
洛克、孟德斯鸠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三权分立中的三权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民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0.0分 2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谁提出的? A、休谟 B、霍布斯 C、卢梭
D、孟德斯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10.0分 3 《波斯人信札》是谁的作品? A、孟德斯鸠 B、休谟 C、霍布斯 D、卢梭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10.0分 4 孟德斯鸠比较倾向那种政体? A、共和政体 B、君主政体 C、专制政体 D、民主政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 10.0分 5 《论法的精神》是谁的作品? A、卢梭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休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0.0分 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几种整体? 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0.0分 7 洛克是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辉格党的主要思想家。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0.0分 8 孟德斯鸠认为绝对的权利不一定是绝对的腐败。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0.0分 9 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没什么影响。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0.0分 10 君主政体的最高原则是荣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