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汇报
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情况汇报
一、我校目前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
我校是2005年郑州市政府督办的20多所学校之一,主要解决学校周边以及附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就学难问题,几年来,我校入学学生主要以附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基本占到总学生的70%左右;目前,我校学生共1569人,其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957人, 占61.6%。
二、我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工作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按照郑州市教育局、中原区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竭力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从建校到现在我们积极接受来郑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报名,及时服务,及时解决,确保农民工子女100%的入学率。
二、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
经济上的困难,建校时郑州市计划学校的各项设施和人员均为规模24各班,但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建、社会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急剧猛增,学校班额人数在增加,从40人到现在近60人,班级数目在增加,从12—16--20—24—28,教师严重缺员,教师常年满工作量、超工作量情况严重,教室不够用,桌子、凳子都严重缺少,近几年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入学上学,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学校的努力下,我们常年外聘十几位教师,把原来的仓库腾出来做教室,班级合并---等等,采用一切可能想出的办法,保证了每一位农民工子女的正常学习条件。
三、坚持平等一致义务教育。
凡来郑务工人员子女到我校就读,其所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律不收取任何借读费、杂费。并对农民工子女从安排教师、班级、座位等方面给予以协调照顾,同时在评优评先(班级评选各星级学生、学校、班级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做到随到随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材不够,学校多方联系,想尽办法为他们购买教材。创造条件,服务农民工子女。
四、坚持政策公平,确保农民工子女升学权利。
凡来郑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接受完义务教育的,由学校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同时,积极服务我校有特长的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进行辅导、培训,今年我校组织了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等小组,使他们能在艺术生等特长生方面在升学,就业等奠定基础,为他们考上理想的高中做了很好的平台。
五、坚持教育帮扶,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
1、在学生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方面加强管理,比如在本学期我校实施课改,在建立学习小组时,在小组的人员组成时,我们兼顾本地学生、外地来郑创业、务工人员子女之间构成,以及学生家庭情况,个人性格,学习习惯等等。
2、建立教师学生结对联系,安排骨干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农民工子弟进行课外谈心、学业辅导。
3、我校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后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有的临时租房居住,没有固定场所,有的居住地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不便,学校与家庭联系不便,学生脱离父母监护等),通过建立党员教师一帮一,每一名党员帮助一名民工子弟,并建立家访制度,深入到农民工家庭,及时与家长联系,比如今年春节前期,我校组织部分班主任、教师到学生家中进行慰、问家访,交流学生学习和生活表现,帮助学生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这样家校形成合力,促其成才。
4、对学习进度不一致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转学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漏。对不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刚转入同学,老师们能及时与家长配合,做细做通思想工作,让孩子们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六、积极营造育人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学校强调校内师生交往全面推广普通话,把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拉近了距离。
2、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配备有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在学校、家庭困难,做到烦恼时有人诉,困惑时有人沟通,遇到“麻烦”时有人援助。
3、利用班会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农民工子女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教育农民工子女,用自强不息的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榜样中学会自我教育,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促使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七、争取家庭配合,形成关爱合力。
1、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育人阵地,通过举行家长培训班,召开家长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做人、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学校与亲子类等教育机构联系,向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介绍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讲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如组织信息工程学院学员为农民工子女捐赠服装和学习用品活动等。
八、加强养成教育,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素养。
积极开展主题班队会,邀请农民工子女共同参与,比如班主任在学期总结会上,让学生组织,参与表演、朗诵、舞蹈、唱歌等活动,以及学习经验介绍等,让他们在表演、观看中,与父母之间架起一座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爱心”的桥梁,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建立扶持贫困农民工子女的救助机制。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最大的关爱不是同情,而是尊重,应该被平等公正地看待并尊重,而不是被当成所谓的弱势群体去怜悯,建议政府特别是有关部门应加强以正确的引导,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等。
2、出台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农民工本身特点决定其具有不稳定性,许多农民工随着就业和居所的变化,为就近入学,其子女上学的学校也在改变,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大,频繁,转学手续不规范,随意性大,给学校管理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二是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又忙于生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共同为他们出谋献策,共同努力。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问题
附件5:
分类号
单位代码
密 级
准考证号
重庆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提交论文日期:
****年**月**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月**日
学位授予单位:
中 国 重 庆 20
年
月 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目 录
中文摘要.....................................................................................................III
一、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1
(一)开县某小学外务工子女义务教育情况...............................................1
(二)开县某小学外务工子女教育管理情况...............................................2
二、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3
(一)入学手续相对复杂,门槛高.............................................................3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材不健全...............................................4
(三)家庭教育缺失严重...........................................................................4
(四)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不正常.............................................................6
三、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改进对策.............................................................6
(一)努力实现教育公平...........................................................................6
(二)简化入学的手续,降低门槛.............................................................6
(三)改善家庭教育..................................................................................7
(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7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9
II
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XX级XXX [姓名] 指导教师 XXX [小四号宋体居中]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城镇变化日新月异,农村劳动人民向往富裕城市的收入水平,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在中国随处可见。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进城务工人员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组成部分徘徊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对城市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社会阶层中无法忽略的一部分,是城市新兴阶层的重要代表。然而,在社会各界人士将焦点关注到这一群体上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与农民工有关的问题的探讨,社会各界人士非常关心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教育和成长问题。这个问题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也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希望。所以本文以开县为例,深入考查分析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一道致力于推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合理及妥善解决。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教育公平
一、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目前全县农民工大约7600人,主要来自广西、云南、四川、安徽、湖南、河南等地,这些农民工中,子女大约720人。这些农民工子女分别接受的教育为小学、初中,有部分正在上高中。从目前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分析,通过对开县某小学作了分析:
(一)开县某小学外务工子女义务教育情况
1、开县某小学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条件
开县某小学对农民工子女就学列出了一些条件和需要准备的手续,第一,要有父母双方身份证;第二个要有原籍户口薄;第三要还要有在现在地已居住半年以上的有效证件,如居住证、房屋租赁证或房产证等;第四个是夫妻双方中至少有一人要具备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正式的劳动合同文本以及与工资表有关的复印证明文件; 第五个是子女以前所在学校开出的学籍或借读证明文件。农民工子女要想到开县的学校入学必须能同时开具以上证明方可,在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就读的同时,还要同时出具父母身份证和原籍户口簿,以及居住证、劳动合同等能够表明父母身份的证件文本。这样的手续对外来打工的农民工来说非常的不方便,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农民工的子女没有进入开县某小学上学。
2、开县某小学农民工子女整体就学人数
通过对开县某小学的调查,2013年,开县某小学共接收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437人就读,占教育阶段开县某小学在校生人数(872人)的50.1%。2014年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达到641人,占教育阶段开县某小学在校生人数(886人)的72.3%%。2015年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达到769人,占教育阶段开县某小学在校生人数(905人)的85%。
从整体上来看,开县该小学近三年来的农民工子女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大,从中不难发现如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变的刻不容缓
(二)开县某小学外务工子女教育管理情况
1、在校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调查方面:一是调查学校收取本地与异地学生的学费是否相同,进城务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转移支付经费由市教育局按实下拨;二是关于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做到“四统两不”和“四免一补”,即统一招生政策,统一均衡编班,统一学籍管理,统一实行电脑派位制度;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借读费,不得进行摸底考试;免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收学杂费、住宿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教学配备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施学校与本地学生统一管理。在教学力量上,按照“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模式,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统一配备教师,为外来务人人员子女专门配备了心理协助教师,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缩小差距。在物质条件落实方面,逐步完善发展义务教育经费长期增长模式,提高经费使用率,加强并完善各项与教育有关的优惠条件及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普及。
3、中途借读和转学方面的规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只需短期(一年以内)就读的,一般凭“三证”按借读身份对待;(2)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如果打算在借读学校长时间(一年以上)学习的,要办理转学手续,除进城务工者子女入学时所需的“三证”材料外,还应该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材料如转学申请表、转学证明、新生入学登记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等,按照流程和规章制度实施;(3)进城务工者子女的学籍管理与本地学生的学籍管理要互相一致。义务教育登记卡和学籍卡必须登记在册。由于进城农民工工作地点时常变动,要依据合理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①学校如果容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就要统一登记完善全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在每年上下两个学期开学第一周至第二周对接收手续进行登记在册。在登记的同时还应添加入学证明材料如“三证”的原件和复印件等,中教科审核批准并编制的全省统一学号(第一位是“N”,第二、三位为初一入学相应年份),按正式在校生统一管理;②属于外来工子女身份的学生应编入学校报表,8月31日前增加的按“转入”,减少的按“转出”编入当年报表;8月31日后增减的编入翌年报表;③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如果转学,就要按照正常程序办理。如果由于特殊情况急需转学,经历转学流程中遇到困难,通过中教科评判批准转学手续,学校可以在本校学生中单独抽出学籍情况有变动的学生信息提交至中教科;④进城务工者的子女依据当年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参加高中教育入学考试,达到开县学校的初中结业要求的,应颁发初中结业证书;达到入学要求允许在高一级学校上学;⑤学校还要保留与进城务工者的子女相关的入学证明,及时的提交至中教科审核批准,如果所需审核的证明数量过多应交由学校办理。
4、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
本文通过对开县某小学的在校学生的采访和了解,发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赶不上目前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农民工子女
由于自身的性质和条件,导致他们的子女入校后,跟城市孩子有一个显著的差异,另外由于父母的工作地点不稳定,其子女需要经常转学,这样一来对子女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子女也逐步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对开县某小学农民工子女在开县某小学里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一些大班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开县某小学50名农民工子女的调查,这些孩子中老师反映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占6%,成绩“比较好”的占22%,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多,占了54%,成绩“比较差”的占16%,还有2%的学生被开县某小学的老师认为“成绩很差”。尽管在开县某小学里没有“学习成绩”一说,但是这些情况,都是开县某小学老师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总结出来的。通过进一步了解,这些成绩差的农民工子女,主要是由于他们随着父母频繁的变成工作,而的频繁转学,这样一来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就无法在同一地点连续接受教育,造成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在开县某小学无法及时适应周围的教育环境,如此一来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导致了进城务工者的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接连受挫。
二、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入学手续相对复杂,门槛高
1、入学条件复杂
目前,开县对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求提供“三证”材料,非起始年级,还需要提供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的农民工家庭在办理这些证件均存在困难。主要是耗费时间和精力。进城务工人员将户口簿和身份证等证件存放在农村,这样一来取证件所耗费的车费不少,时间也较长,另外考虑到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的身份证未及时更新、学校寒暑假等原因,这就要求农民工花费更多时间留在老家办理相关程序,这一点上对于按劳动时间收益的农民工来说会造成不少的损失,另一点上也将导致孩子无法正常上学,干扰他们的上学时间,推迟他们的学习进度。
1、所需材料很难办齐
在劳动合同和暂住证上,大部分农民工在非正规部门工作或者是经营流动小本生意,很难拿到规定合法的劳动合同。再加上大部分居住的房屋属于二次转租,未合法办理出租房屋登记,无法联系到房东帮忙提供办理暂住证的有关证明。在办理转学手续的过程中,开县要求在转入学校长期(一年以上)学习的,不仅要求提供“三证”,还应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该按照规定提供转学申请表、转学证明、新生入学登记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等多种有关文件。对于家乡位于较远的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学校的不合理管理为他们带来不良的影响,部分学生苦于这些压力不得不中途退学,处于无学可上的状态。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材不健全
1、教材不统一
各地区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孩子学习新的课本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农民工子女都受到这方面的困扰。在一个学校上完课后学生大多只掌握了某一教材的基本的内容,稍微深一些的内容,学生就说没有学过。这样一来,学生头脑里就会出现记忆残缺或饱和的印象。在其他地区,教科书的种类差异很大,以人教版和江苏版为主,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另外还有些学校采用的教科书的版本存在新旧的差异,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
2、课程安排不合理
针对农民工子女普遍存在的英语、信息技术及体、音、美等薄弱学科,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倾斜,制定小步伐快反馈的课改方案。接纳进城务工者的子女的学校,经常会面临教学面积小、教师数量少、经费投入不足的困扰。在国家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这些学校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不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工具和设备缺失并陈旧,老师的教学水平低,学生在德智音体美方面的发展存在滞后和残缺的状况,这会给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班级管理上,不能准确把握好城市学生和农民工子女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兼顾双方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特点,不偏不倚地开展各类班级活动,让农民工子女产生被接纳感、认同感和亲切感。同时,各学校在班干部选拔、入团入队、评优评先等方面更多倾向本地学生,不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
(三)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英国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提到:“教育环境内有良好的状况有助于教育成功,家庭环境的作用远远大于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开县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不高
80%的父母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双方文化程度偏低,面对家庭教育时,大都不注意科学的方式方法,甚至长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致使家庭教育非常缺失;部分家庭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缺乏关爱。这些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培养只能依靠自身和学校教育,而现实情况大多是,子女的心理适应、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进城务工者中的大部分人都忽视教育的作用,有人曾经开展过问卷调查,提问“孩子如果得到一份劳动收入和父母一样的工作,那还应该坚持让孩子上学吗?”,有六成以上的农民工认为不应该,只有不到三成的农民工认为应该。事实上,大部分农民工很少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认为争取到机会让他们顺利入学就可以了。绝大多数的的农民工忽视子女的素质教育,大部分家庭的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
2、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不当
首先考虑到,进城务工者工作繁忙,和孩子谈心交流的时间少,没有办法时刻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状况。大多数农民工表示,没有太多时间来管教自己的子女,只能满足子女的温饱;其次,由于其文化水平有限,在语言交流、学习辅导上不讲究方法,对孩子进行粗暴教育,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反叛心理漠不关心,只要求子女一味地服从命令。第三,家庭关系不够融洽,900/以上的父母重言教而轻身教,会当着孩子的面和爱人或是同事、邻居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子女容易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沾染上不良的习惯。
3、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交流
大部分进城务工者抱有一种看法:老师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和老师无需过多沟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即可,对子女的其他变化却漠不关心。
(四)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不正常
33%的农民工子女反映自己在面对现有的学习、同学、老师时,不够自信,甚至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自我认同感较差,担心害怕被嘲笑等等问题有很多,58%的学生表示融入班集体需要1一3个月的时间,32%学生表示在1个月之内能较快的融入班集体,而10%的学生在1周内能融入集体。显而易见,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身心发展状况,这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校缺乏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方面的疏导。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处于身心发展最敏感的时期,由于自身成长背景、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方言等因素,在与城市同龄人相处中,很容易产自卑、不自信、情绪控制力差等不良问题,也容易被集体排斥。而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太重视。老师缺乏开放、多元、多样的教学方式,关爱和鼓励学习成绩差或内向自卑学生的力度不够,课后与农民工子女的父母交流也相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对较少。
三、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改进对策
下面这些措施对于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生态”,也体现了学校的“管理生态”,在学校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表现,学校应将教育公平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当中,保证对农民工子女的接受公平的教育,如: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章程规定,应无区别对待进城务工者的子女,一视同仁;学校领导不应该设立尖子生班,同样也不能不设后进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高低有别,但班级之间的师资配备应力求达到均衡。作为学校,在教育公平方面,应该自律;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要有长效的监管机制。教育公平学校之间还体现在教育均衡。位于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学校,要具备大致相同的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学环境差异不应过大。最近几年,福州市在教育均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加大、建设、推广“学区制”,即将某个区域的学校组成一个学区,学校之间相互帮助提高;组建“教育集团”,以强带弱,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用这些办法,给学校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给学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社会教育最容易对初中生产生影响,应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在面对社会问题方面,多作正面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公民的社会责任。学校应该适当补充和加强社会教育,如:在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每月的黑板报宣传、每学期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方式,有效渗透社会教育。
(二)简化放学的手续,降低门槛
在入学管理上可脱离以往从户籍到学籍的传统入学模式,采取从学籍到户籍的新型入学思路。即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进行学籍统一化管理,由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进城务工者子女在学校所在地进行入学登记时,带着学生学籍表到当地的教育部门就能完成登记造册,无需太多周折,享受的教育优惠政策和当地学生一样,入学手续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无需携带暂住证、劳动合同等证明文件。在进行学籍统一化的登记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电子信息共享技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间信息的及时高效准确。在2014年1月10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并投入使用,能够实现省际间转学情况处理,从提交入学申请到办理转学审核批准能够实现一次性完成。可是从目前来看,全国只有北京、辽宁(高中阶段)、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高中阶段)、陕西等省份或直辖市能够用到本省(市)原有的学籍管理系统与全
国联网,且各地进展不平衡,电子学籍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校际间的有效对接仍有待完善。同时,政府也可以此为契机,联合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积极打造我国流动青少年信息化综合平台,实现全方位及时跟踪服务。
(三)改善家庭教育
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理念在更新,农民工教育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农民工家长必须根据当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自由和平等。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及时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首先,开县农民工要懂文化,讲礼貌,为孩子做好榜样,树立艺多不压身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能够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善于学习,爱学习。其次,农民工应学会采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方式和手段,给孩子留下真实的感受。孩子如果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关心,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尊受到很大的伤害,无法与他人形成和睦的关系,缺乏合作精神。孩子应该处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农民工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要同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要注重一味地经费投入。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学会营造民主、友善、和谐的氛围,形成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作风,与孩子经常开展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耐心的倾听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和难处,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不要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要过分溺爱、放任不管;注重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和人格道德,鼓励子女多与他人交往,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培养和挖掘孩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进城务工者群体工作地点经常变动,孩子离开家乡来到父母身边,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许多压力。这些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表现可能会更明显,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身心成长状况也不同,孩子们跟随父母经常搬迁,对陌生环境经常会感到不适应,一时无法接受。进城务工者子女经常会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在同龄人面前多表现出情绪低落的状态,在学习上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无法和身边同学和睦相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就应及时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学校都要招聘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设立谈心室,定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让学生有机会袒露心扉。学校应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而构建平台,提供经费、培训等方面的保障。班主任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团队的骨干,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班级的学生,学生一旦发生心理问题,最直接、最快了解情况的无疑是班主任,如果能够及时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处理,就能将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学校在平时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加强引导,学生就会误入歧途。考虑到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对新环境的不熟悉,遵守行为规范应从进校门开始抓起,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核心人物一一班主任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的示范,往往对学生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老师尤其要重视自身的言谈举止,身教重于言教。开设礼仪课,涉及文明用语、课间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经过实践,这一举措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行为习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四、结论
总而言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苦劳动。其中大部分人长期离家在外,他们的文化素质能否提高和城市文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息息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他们身上寄托了父母的无限希望,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应齐心协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相信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定会让这个群体更加好的生活在这个时代,让这个群体的子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周安安.利益冲突时代的权利观念——“异地高考”争论的背后[J].文化纵横.2013(02)
[2] 吴雪娅,杜永红.中等职业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重要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3] 于洪姣.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
[4] 杜永红,陈碧梅.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05)
[5] 田红星.职业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社会融合对策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3)
[6] 王涤.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5,(04).[7] 冯虹,张艺.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04).姓名:题目:浅谈开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致 谢
在指导老师的大力协助和周围同学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篇论文。从开始选题、调查、提纲、草稿、审核到定稿,老师提供了很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也指出了论文中许多的不足之处,同样也感谢身边同学帮我查找资料同时陪我去学校走访、调查,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所有的朋友们。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制度
砚山小学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根据市教育局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作出相关规定,要求招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要与当地居民子女相同。
一、入学出示父母有效劳务证明
农民工子女入学应出示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有效劳务(经营)证明和居住证。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应为其建立学籍和学生档案,按照教育局有关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统一管理。
二、收费标准相同
我校招收农民工子女,对农民工子女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我镇居民子女相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乱收费、高收费。及时录入镇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入学、退学、升学、转入、转出等学籍变动信息。
三、分班、排座、奖励要相同
学校应维护就学农民工子女的正当权益,在入学分班、排座、奖励、评优、申请加入少先队和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四、切实保证农民工子女上学
建立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我校应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相关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进行帮助。同时,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第四篇:农民工子女入学办理
2010年合肥市各片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
校一览 http://rent.soufun.com搜房租房网2010 年6 月3 日合肥搜房网
[摘要] 2010年6月2日,《2010年合肥市中小学学区规划调整方案出台》,搜房网整理出2010年合肥市各片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一览,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参考。
2010年6月2日,《2010年合肥市中小学学区规划调整方案出台》,搜房网整理出2010年合肥市各片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一览,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参考。蜀山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由2009年的22所增加到26所,小学15所:乐农小学北区(奥林小学)、凤凰城小学、十里庙小学、蜀山小学、蜀新苑小学、梁墩小学、侯店小学、华府骏苑小学、丽景小学、翠庭园小学、嘉和苑小学、江淮学校(小学部)、宁溪学校(小学部)、69中学(小学部)、67中学(小学部);初中11所:49中学、江淮学校、34中学、望龙学校、新城学校、35中学、南岗中学、69中学、67中学、17中学、皖安中学。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蜀山区招生办公室
报名办法:区招生办公室根据农民工子女暂住地情况,统筹安排到定点学校就读。所需材料:①在合肥市经商或务工证明。经商办企业人员出示本人的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定的正式劳动合同,并在我市市区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含1年);②暂住证: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蜀山区的有效暂住证,并已暂住1年以上(含1年);③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和身份证。
庐阳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小学:钢铁新村小学、新庄小学、四河小学、五一小学、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育新小学(新址)、跃进小学、大杨中心小学、岗西小学、十张小学、宿州路小学(5-6年级);中学:合肥市第19中学、合肥市第26中学、合肥市第36中学。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亳州路小学内(亳州路43号)
报名办法:由庐阳区招生办集中受理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读申请,查验证明证件,办理登记手续。凡符合就读条件的,由区招生办根据实际居住地情况,安排到定点学校就读。
所需材料:(1)在我区经商或务工证明:经商企业人员出示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并在庐阳区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含1年);(2)暂住证:适龄儿童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庐阳区的暂住证,并已居住1年以上(含1年);(3)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和身份证。
另:1,凡到义城街道、大圩镇辖区内定点学校申请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只要按照《安徽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好入学、转学手续即可,不必提供其他证件,可享受学区内学生同等义务教育政策;2,对符合条件在庐阳区定点小学、中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免收借读费,并享受庐阳区行政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同等义务教育政策。
包河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小学(17所):谢岗小学、斛兵塘小学、晓星小学、黄港小学、晓南小学、义城小学、南徐小学、方七小学、宋村小学、卧云小学、沿河小学、东流路小学、五里小学、凌大塘小学、王大郢小学、淝河小学、蔡岗小学;中学(9所):56中(初中部)、61中(初中部)、64中(初中部)、65中、烟墩中心校(初中部)、28中(初中部)、29中、32中(初中部)、51中(初中部)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所需材料:(1)在合肥市经商或务工证明:经商办企业人员出示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定、由劳动部门认可备案的劳动合同,并在合肥市市区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含1年);(2)暂住证:适龄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在合肥市市区的有效暂住证,并已暂住1年以上(含1年);(3)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和身份证。
瑶海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7所小学:合肥市庐东学校、常胜小学、铜陵新村小学、胜利路小学、裕兴小学、东风小学和郎溪路小学;7所初中:合肥市行知学校(中学部)、庆平希望学校(中学部)、裕溪路学校(中学部)、第二十四中学、第三十九中学、第四十中学和第四十一中学。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瑶海区教育局
报名方法: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瑶海区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由瑶海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定点学校就读。
所需材料:(1)在瑶海区经商或务工证明。经商人员出示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并在瑶海区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2)暂住证。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瑶海区的有效暂住证,并已暂住1年以上;(3)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和身份证。
新站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小学:星火小学;中学:第七十一中学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新站区招生办公室
报名办法: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携带相关证明到新站区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登记手续,由区招生办公室统筹安排到区内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入学定点学校就读。
所需材料:(1)适龄儿童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合肥市经商或务工证明(均要求1年以上);(2)暂住证:适龄儿童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新站区的暂住证(已暂住1年以上);(3)适龄儿童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口簿和身份证。
高新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小学:兴园学校、永和学校;初中:第二十中学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各定点学校
报名方法: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定点学校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所需材料:在高新区经商证明或务工证明,经商企业人员出示工商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并在高新区经商或务工1年以上(含1年);适龄儿童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暂住证,并已居住1年以上(含1年);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和身份证
经开区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 原则上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如现有中小学难以接受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入学,将安排至相对学额未满的中小学就近入学。
报名时间:7月5日、16日、20日、26日、30日、8月5日、10日、16日、20日 报名地点:经开区招生办
报名方法:各校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统一到经开区
招生办办理报名登记手续,符合条件的由经开区社会发展局统筹安排相对就近的学校就读。
所需材料:在经开区经商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或务工证明(正式劳动合同,且已办理社保)(均要求1年及以上)、暂住证(暂住1年及以上)、户口簿和身份证
政策解读: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零障碍”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将实现就学零障碍,百分之百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百分之百享受与城市户口学生“同城待遇”。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在合肥市经商证明或务工证明(均要求1年及以上)、暂住证(暂住1年及以上)、户口簿和身份证,统一到暂住证所在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学区划分表
http://newhouse.hf.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06-02 18:11:00 合肥搜房网
摘要: 《合肥市包河区2010年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5月25日下发,本文整理出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学区划分一览表,展现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中小学招生方案全文。
《合肥市包河区2010年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5月25日下发,本文整理出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学区划分一览表,展现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中小学招生方案全文。
>>>瑶海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学区划分表
>>>包河区2010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市包河区2010年各中学学区划分一览表》
>>>《合肥市包河区2010年各小学学区划分一览表》
2010年合肥市包河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小学学区划分表
第五篇:农民工子女入学经验材料
大青咀镇中心小学
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经验材料
为了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把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完善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解决了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维护了外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益。我校成立了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领导小组,制订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方案和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做好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解决外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实施细则》。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为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完善措施,确保外来人员子女全部入学
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外来人口子女全部安排入学,与市民子女同等对待。为此,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和治理,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努力使外来人员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需要,是一个乡镇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乡镇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在推动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把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一项德政工程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
四、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每一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学位农民工子女入学要采取“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原则,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在临时户口(居住证)所在学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不含改制校、民办学校)入学。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农民工子女入学随来随入机制,不设任何门坎,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具体程序如下:
(一)农民工子女持临时户口(临时居住地证明)、原籍户口(身份证)、打工单位证明到所在行政区内教育部门申请入学。
(二)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该农民工居住地证明,分配其子女到居住地学区学校入学。
(三)如临时居住地学区学校的生源紧张,当地教育局可视实际情况将其调整到相对就近的学校入学,并与学区内学生同等对待。
(四)在学前教育方面,不论户口是否迁入我市,外来人员子女均与市民子女一样享受同样待遇,按照统一标准交费入园
五、坚持因人施教,实行同等待遇,同等权利
建立与农民工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加强双向沟通交流。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生区域差异以及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指导。同时,保证农民工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学生管理、评优奖励、文体活动、入队入团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实行同等待遇。
六、加强学籍管理,坚持统一建籍、统一管理
按照学籍管理规定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建立学籍,实行统一建籍、统一管理。坚持定期上报,做到底数清晰。实行人在籍在、人走籍转、籍随人走、跟踪到底的管理办法。对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的,按规定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和毕业证书。确保所有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因父母流动而失学。坚持“均衡分班”的原则混合编班,杜绝因歧视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教育和治理,促进外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实行救助制度。凡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均可以向所在学校提出救助申请,减免相关费用,以保证进城农民工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可以通过设立助学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手拉手”、“师生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农民工子女入学渠道。外来人员子女多数来自农村,与镇内的学生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学习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外来人员子女的这一特点,我们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尽快适应新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是在农民工子女就学相对集中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向学生开放,由经过专职培训的教师接待学生咨询。孩子们有了困惑,有了烦恼,可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消除迷惑,解开心结,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二是加强对外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课题研究,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外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是积极调整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设置,培养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市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班风和校风。同时,加强学校治理,积极开展实践“五小”行动,鼓励他们努力成才。
入、规范收费行为,农民工子女的收费标准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流入地政府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在城区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项目。在办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转学等有关手续时,禁止收取任何费用。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返回原籍就学,要指导并督促及时办理入学等手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
九、加强督导,完善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长效机制
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督导检查的长效机制,结合“普九”督导检查,做好相关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师生对农民工子女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关爱,使他们进的来、留的住,确保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益得到落实。二是建立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加强外来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政策和法规,动员他们自觉将作女送入当地学校就学。三是建立考核的长效机制。坚持把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作为年终义务教育督导考核和对各县(市)、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其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
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镇在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有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办人民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大青咀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