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

时间:2019-05-13 16: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

马佳佳 教育技术学院 学号:05341034

《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

只读了三章,只觉得好难,学好它应该挺不容易的。还有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教师真是不容易啊,不但要掌握好专业教授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于是为了让自己看下去,就一章一章的写下概括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地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

第一节 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这是一开始书上写的话。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只有在充分了解教与学的过程,熟练的掌握一些教学技能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地教育专家。

教师地成长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成绩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具备一下七个方面地专业知识:(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3)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教学过程分为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

宏观模式:

教学过程中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微管模式:

一 确定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2)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 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1)学习/动机原理(2)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 选择教学方法(1)教学原理(2)教师特点(3)课堂环境

四 执行教-学过程

五 评价和反思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问题和技术。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习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

论。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教学实际意义:提供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

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

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层次的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一)科研选题

(二)行程研究问题

(三)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四)提出问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1 提出假设

2选择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试验性研究

三 研究的有效性

(一)在实验之前被研究的各组是否随机平等

(二)除自变量外是否所有的变量都受到了控制

(三)各组的测量过程是否一致

(四)研究的结果是否源于实验过程而不是对情景的好奇

(五)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

(六)能否有理的肯定这个结果不是由机遇产生的(七)这个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情景

(八)这个研究能重复么

四 阅读研究文章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第二章 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

(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和环境。

遗传是以基因特指的展开为基础的。

社会环境及教育则成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一)有关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回合论和成熟论,相

互作用论。

(二)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双生子研究。

教育和一般心理的发展关系:第一,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七指导作用。第二,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挑解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观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四)内化学说

(五)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第三节 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 强化说

二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

三 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四 语言获得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四节 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

二 埃里克斯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一)信任对怀疑

(二)自主对羞怯

(三)主动感对内疚感

(四)勤奋感对自卑感

(五)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六)友爱亲密对孤独

(七)繁殖对停滞

(八)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三 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二)适应同一性和和角色混乱危机

第三章 学习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 什么是学习

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其次,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时直接见诸行为,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他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诸行为,因此,有的心理专家把他视为行为潜能的变化。第三,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第四,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

二 学习的一般过程

三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二)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的发展: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四 人类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系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

(二)以语言为中介

(三)积极主动性

五 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

(二)学生的学习实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第二节 学习与脑

一 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一)营养和环境

(二)生化因素和脑

(三)生物反馈与脑活动

二 脑结构和学习

(一)脑功能的定位

(二)大脑功能单侧化-割裂脑研究

三 学习,行为问题与脑

(一)多动症

(二)暴力行为和侵犯性

四 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两半脑的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重视脑功能单侧化优势的个性差别

(三)注意两半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一 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的分类

(一)连锁学习

(二)辨别学习

(三)具体概念学习

(四)定义概念学习

(五)规则的学习

(六)解决问题的学习

按学习的结果分类

(一)言语信息的学习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四)态度的学习

(五)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 布卢姆的学习分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三 奥苏贝尔的分类

四 国内学者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2)j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四节 学习理论概览

一 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

二 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

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四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二)知识建构的社会性

(三)情景性学习与真实性任务

(四)建立支架并且管理学习的责任有教师向学生转移

五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

看完了三章,感触最深的就是41页的那个例子,那个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很奇特,他不是直接的纠正学生的问题所在,而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自己得到最后正确答案。好的教师是可以自己寻求好的教学方法的,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能更加强学的的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当个好老师真的很难。

第二篇: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

一、本文主要内容: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积极适应,高质量友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行为问题、更低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更高的自尊、社 会 能 力和社会接纳等。良好的亲子关系或高父母支持与青少年更好的心理社会适应相关。因此,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验证我们这样的假设:从早期到中期,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减少, 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减弱, 相反, 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朋友的支持增多, 并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增强;进入青少年中期, 父母与朋友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减弱, 两种支持系统对情绪适应的影响可能会遵循独立模式。我们预期:青少年女孩的友谊支持高于男孩, 父母支持的增强模式(即, 高父母支持将增强友谊支持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适用于早期青少年女孩。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关系网络问卷、朋友提名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量表、抑郁量表五种量表。施测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求出各个量表的平均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求得主效应,最后还进行了回归分析。讨论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孤独感和抑郁的特点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和抑郁有明显的相关,但是这两种支持系统对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这验证了实验的最初假设。但是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对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没有太大的差异。

优点:

1、使用的量表比较全面,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得到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友谊和父母支持的情况。

2、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在友谊支持和父母支持上各有不同,这说明父母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孩子的身心影响都比较重大,这也要求父母要重视这个问题去进行教育。

缺点:

1、施测的问卷比较多,分多次施测,其中可能会有误差变量混进去,不能较好地控制。收集的数据信息虽然也很多,但是进行统计分析时,并不能都完全用上,造成了对数据的浪费。

启示:在做问卷调查设计的论文时,要考虑到受试者的身心特征,让受试者做的问卷在量和质方面都要恰当,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比较有效。同时,论文的研究意义要明确这是非常明确的。

参考文献: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张文新)

二、本文主要内容:高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且具有更高学业成就,而情绪调节困难是导致学龄期儿童问题行为的易感因素,情绪应对方式缺乏或不当的小学儿童表现出更多或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本研究通过采用元情绪理念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儿童情绪调节问卷来验证这样的假设: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情绪摒除、情绪紊乱和情绪不干涉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母亲情绪调节在其元情绪理念与其儿童情绪调节间具有中介作用。在收集数据后,对其进行分层回归和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情绪理念结构中,母亲秉持情绪教导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能力的发展,但其情绪紊乱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性的增强。母亲情绪教导理念的形成有助于控制其不良情绪的表达,有助于形成自身更加灵活多样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有效控制和更灵活的情绪应对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其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优点:

1、母亲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表明,这篇文章比较有新意的强调母亲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2、这篇论文的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为母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情绪调节能力也是孩子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母亲自身的情绪调节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缺点:

1、论文最后没有具体教导作为孩子的母亲,该如何采用比较具体的方法去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缺憾吧。

启示:在做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论文时,文章最后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大家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研究就不会白做了。文章中的路径分析显示了母亲情绪调节在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这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去寻找中介关系。参考文献: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 母亲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黄会欣 李银玲 张 锋 李伟强)

三、本文主要内容:留守儿童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容易导致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依恋、同伴接纳、教师接纳三种社会关系是怎样影响其孤独感的。通过采用依恋量表、同伴提名法问卷、教师接纳、儿童孤独量表四种量表进行收集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行差异检验分析,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行相关分析,社会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伴拒绝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同伴喜欢显著于非留守儿童。这可能是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得非正常化,时间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由随时可以的交流沟通变得不确定,空间上表现为远距离性,由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变成非面对面,他们无法拥有完整的家庭,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同伴拒绝、父子依恋依次进入因变量为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社会关系共同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低父子依恋水平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孤独感会因较高的教师接纳和同伴接纳而降低。

优点:

1、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研究者能够深入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有利于社会和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促进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

2、本文区分了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的情况。因为在农村很大一部分是存在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父亲一人在外打工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只和母亲关系亲,和父亲关系疏远。在研究中对这一具体情况做出区分,体现了研究者的细心。

缺点:留守儿童可能由于缺乏较好的母子依恋或者父子依恋,会导致同伴接纳和教师接纳的程度减少。但是针对目前父母必须外出打工赚钱养家这样的客观情况,作为老师能为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启示:做研究要细心观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先观察再设计研究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做出的研究符合实际情况。

四、本文主要内容: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索延迟匹配任务范式下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实验以面孔图片为刺激, 在校大学生被试完成靶匹配工作记忆任务。我们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范式,以面孔作为刺激物,分别考察对熟悉靶面孔、新靶面孔的追踪匹配,以及长时记忆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目的在于:考察面孔识别脑电 n170 成分在熟悉靶和新靶、靶与分心物、以及左右枕颞区的异同,分析面孔识别 n170 成分对应的加工阶段及其脑区优势效应;探索工作记忆中面孔识别的 erp 特征,验证工作记忆的 erp 测量方法。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修饰整齐的240张人物照片,实验程序为分18组,采用“abbaab”方法平衡各组的实验顺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计划比较分析的方法,方差分析的 p 值采用 greenhouse-geisser 法校正,脑电地形图由 64 导数据得出。先前的学习对面孔识别 n170 成分未产生影响,但会影响工作记忆过程中大脑对追踪靶和拒绝分心物的反应。此外,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特征与相同实验范式下的物体识别(guo etal., 2008)相比,存在明显不同。物体识别工作记忆中靶与分心物脑波在 200 ms 左右出现分离,时间比面孔识别早;新靶与熟悉靶之间的差异,物体识别工作记忆表现在额区和中央区,而面孔识别表现更广,还包括中央区、顶区及枕区,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的“旧/新效应”,物体识别时出现在顶区和枕区,而面孔识别反映在额区,新旧工作记忆方面,物体识别在 200~400ms 表现出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而面孔识别是在 450~650ms 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这些差异都暗示着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加工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结果发现,被

试识别靶面孔及分心物面孔时均在枕颞区两侧诱发 n170,且靶与分心物的 n170 振幅在相同电极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颞区两侧的 p7和p8上差异显著;无论靶面孔还是分心物面孔,工作记忆的 erps 均产生了p300 成分。在分别追踪新靶和熟悉靶的工作记忆任务条件下,靶与分心物的 erps波形在250ms后出现分离,且靶刺激波幅均比分心物更正,新靶比熟悉靶更正。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显示出 250~650ms 的前额区旧/新效应,在晚期的 450~650ms 时段,新工作记忆比旧工作记忆波幅更正。这些结果表明, 面孔识别的 n170 效应可能反映的是面孔知觉的整体加工,且 n170 的右半球优势具体为颞区的右侧优势;先前的面孔学习会影响工作记忆期间大脑对面孔的识别反应。

优点:

1、在实验的具体设计上,细节做得很全面,在照片处理上做得很仔细。

2、e-prime和脑电结合使用,发现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种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

缺点: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两者脑机制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呢?论文中没有具体说明。启示:脑电的实验设计对很多文科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做这种研究虽然不需要大规模的进行调查,但是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注意,避免参入误差变量,导致实验结果无效。

参考文献:人类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

孙天义、许远理、郭春彦

五、本文主要内容:亲子亲合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亲子亲合对儿童发展的独立的、直接的保护作用,发现亲子亲合能够直接降低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对压力的抵抗作用,亲子亲合能够显著抵抗压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亲子亲合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保护效应是否适用与农村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测量这四项内容:偏差行为、日常烦恼、养育者-儿童亲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 ses),探养育者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直接降低儿童的偏差行为;养育者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压力抵抗效应。收集测量结果后,以留守类别与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偏差行为和日常烦恼为因变量,进行 2× 2 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协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常烦恼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为考察养育者-儿童亲合对儿童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消极效应的调节或抵抗作用,在控制协变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 2 组分层回归分析: 一组以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为假定保护因素,一组以流

动养育者-儿童亲合为保护因素。各回归方程的预测变量包括: 日常烦恼、养育者-儿童亲合、二者的交互作用项以及协变量。无论是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还是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均能直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状况,并且能够抵抗日常烦恼对儿童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

优点:

1、亲子亲合的作用一般表现在父母对儿童发展的保护效应。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中,主要的亲子亲合作用还是养育者在承担。而对留守儿童的养育主要是爷爷奶奶或这外公外婆等对孩子的隔代抚养。这样的抚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没有保护作用,是值得研究的。

2、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和流动养育者还是留守养育者的关系大,这个十分具有社会意义。

缺点:在农村施测问卷比较困难,尤其是针对流动养育者。在留守养育者中,又多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年纪比较大的人。这些都给施测带来了困难。启示:虽然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亲子亲合对儿童发展的保护效应,但是如果将研究具体化当前时代比较热门的问题上,我们仍旧可以做文章。因此,在找研究的视角时,虽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还是可以在具体化后继续进行研究,不断的把研究进行细化.参考文献: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的作用(赵景欣、刘 霞、李

悦)

六、本文主要内容:在意义学习的有效策略中,有研究表明提取联系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迁移。研究试图针对这两种策略设计的变量特征,探讨提取练习策略相较于建构概念图策略更有利于有效学习的内部机制。实验设计是采用 2(前期知识水平:高、低)×3(学习策略:提取练习、建构概念图、重复学习)的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学习材料的记忆保持量和迁移量。前期知识水平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采用极端分组法,将得分的累计百分比在67%以上的被试划分为高前期知识水平组,得分的累积百分比在 33%以下的被试划分为低前期知识水平组。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篇二:心理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目:《成才始于动机》 向一栗,李洪玉编

向一栗,李洪玉编的《成才始于动机》属于《心理素质培养丛书》中的一藉。这本书非常的浅显,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我们也很容易读懂,书中介绍了大量有关动机的理论以及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注意将具体的实例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出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以及可供参考的前人经验,对我们这些准教师的作用,其意义不可谓不大。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个冲突:即时代对学生高素质高创新性的要求与我们落后的教育水平的冲突;其次是时代对“全能”教师的要求和教师素质低下的冲突。以第二点为例。现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即在于:如何推进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如何利用我们的活动影响学生。为了使对比明显,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现阶段的现状。从教材的编制到课堂再到作业练习,都表现出一种本质上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中学生的教材为例,虽然经过了新课标、课改,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即我们的教材不重视实际和可行性,这一点在化学实验方面尤为严重,教材中描述的实验成功率低,有的甚至出现中学教师依据课本的实验描述完全无法做成功的现象。(当然,大学里的教材泛滥程度更甚,前篇一律,漏洞百出,不论是错别字还是逻辑错误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就是授课的问题,以上海地区中学为例,上课基本是学案一发,重点一提,然后就是疯狂的作业覆盖,完全不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更别说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理解之上了。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了解学生的概念,仅仅是强加无数的习题,借助大量的练习覆盖来达到目的。我真的想不通,借助于这种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提升国民的创新意识,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独立思考、创新意识难道就真的不能统一吗?我们需要那么多无用的毫无研究价值的习题做什么? 自上大二以来,我心中的忧虑就越来越甚,以至于我对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我越来越感觉到公费师范生是要误人子弟的。以我们学校为例,整个学校充斥着浮夸、不务实的作风,乱谈恋爱之风风靡全校,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纠结于花前月下,纠结于幽怨情仇,完全没有一名准教师的样子。更为可怕的是:同学们认为做一个中学老师太容易了,甚至妄言高中毕业即可胜任这份工作,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学四大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此等更妄论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吗?我们能胜任吗? 此书对我最大的触动即在于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什么样的诱导因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什么样的诱导因素将起到相反的作用,什么是他们最想要的?如何才能做到像美国“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所提倡的那样,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应该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遭到遗弃蔑视等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绩差。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考验我们每一个师范生的良心,我们是要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助推器,还是成为误人子弟的??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把一个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那么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我始终相信自然是美的,就像爱因斯坦发现e=mc2,牛顿发现f=ma一样,它们是如此的简明,以致于每一个只要学过简单数学的人都能看懂它。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计划为大一的新生讲授费米—狄拉克统计,但是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找不到这种捷径。促使我思考这类问题直接来源于我个人和同学的家教经验。我们无法解决自己学生的疑问,除非借助于复杂的微积分方程或者是应用我们大学所学的机理或更高的知识和反应。很显然,我们并没有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那么,我们将来成为教师之后如何让学生明白呢?难道以己昏昏能使人昭昭吗?我们不仅不胜任教师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去改变,那么我们将来必然会重复我们的中学老师的老路。到那时,我们不是教师,而是误人子弟的庸师。我最近在选修周加仙老师的《教育神经科学》,虽然刚开课,课时也很短,但已然感觉它对 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不管你是不是一名教师,我们将来总要为人父母,而家庭的教育在孩子整个一生中的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每一个来自天国的小天使,都是以父母的怀抱为起点,并且沿着孩子并不自觉的父母的意愿在朝着一个确定的或不确定的终点前进。学物理我们都知道,从一个起点出发,我们可以到达不同的终点,即便是到达同一个终点,我们也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我的疑惑是:当孩子离开起点,沿着不同的路径行进的时候,作为明天的教师,我们能为他们描绘咋样一幅蓝图?亦或者说,编织咋样的梦?篇三:心理学读书报告

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比较晚的事情,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在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它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从书上和网上copy了这么多绪论的东西,下面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

我这学期才开始做家教,并且接了三个家教,两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开始我觉得这对我并不难,我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好方法,只要我教给他们就行了。可实事并非如此。那个初二的女生是希望得到知识的,而且父母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我在教她时,告诉她的东西她会听,会做,感觉还算轻松。可令一个初一的男孩就不同了,他所在的学校给的家庭作业并不多,比那个女孩轻松多了,但她父母总希望他多学点,又给他报了网校,又找家教。似乎压力很大。我与他的沟通也有问题,问他什么他都跟我说不知道,让他跟着念课文也不好好念,我一直都认为是他这孩子不懂事,不过静下来想想,还是要因人而异,也不要急于求成。那男孩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就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先耐心的和他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的想法,而不应该先从具体的学习上着手。而且对待男孩女孩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她现在很厌恶我,更不愿意和我交心了。而对那个小学生,我主要是陪他做做作业,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兴趣,而不是逼他记住什么。并且其实我觉得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不只是老师的必修课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周围人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你周围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会在与人的交往中提高自己,这样,我们好的社会风尚便不难期待。篇四:《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报告 在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之前,在刘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去看了《梦的解析》。当我看到《梦的解析》这本书时,我暗自欣喜。因为我觉得在生活中一些奇怪的现象可以被解释了。看完《梦的解析》这本书后,我对佛洛依德的才华感到非常敬佩。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试着用他的理论来解释自己所做的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之后,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看了《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更加吸引了我。当我初步翻阅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里面没有我想得那么多的小故事,也没有心理测验,有得只是一些很基础的心理知识。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人了解心理学,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虽然没有一些具体的故事来解释各类心理,但从书中我还是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本书共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为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归纳了三点这本书的特点以及我的一些感受,下面就听我细细道来:第一,这本书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性,它把提到的重点都列了出来。这让读者更加能够理

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对每章节的内容有一个概括行的认识。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第二,这本书的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他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第三,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很让人感兴趣,这也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趣。有人说过:“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其实看书也是如此。我看书一般不会从头开始看,一般我会先看目录。选择我自己喜欢的内容先看,可是接触《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当我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就觉得无从下手,最后就不得不从头看。其中有几章内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本书中的第三章 行为的生物基础写得很透彻。它介绍了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让我更加明白人类的行为、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从中,我重新认识了自然选择的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解释了生物机体适应性变异发生了,就会比那些适应差的个体产生更多的后代。时间久了,那些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体的数量变多。用进化的术语来说,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了 其后代的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有尾巴变成短尾巴直到消失:由原来四肢发达进化四肢短小,头颅发达,最后也可能形成外星人那种模样。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少的用到四肢,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脑袋,所以四肢就慢慢退化,脑袋慢慢变大。一个很好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个论点。很久很久以前,当一个人得了盲肠炎时,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低,最终导致了那个病人的死亡。而现在,这个病已经不算病了,很少有人再因为这种病丧生。就是因为这样,盲肠的作用就渐渐地减弱了。我认为,有一天,盲肠也会从我们的身体中消失。这本书最吸引我的章节是第十三章情绪、压力和健康。我觉得这章内容好像与我更“亲近”点更贴近点。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且每个人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情绪。可是如果我们知道情绪是怎样由来的,它的刺激物又是什么或是到达怎样的地步才会采用另类的方式解决。情绪理论告诉我们,特定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自主神经的活动模式。比如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中枢主义这是将行动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来自丘脑的信号到达皮层某一位置,产生情绪感觉,到达另一位置而引起情感的表达。在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之后还应了解情绪的社会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好地去认识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控制还自己的情绪,如果控制不好,就会一些情绪的负面影响。而长期的情绪压力极有可能会引起心理疾病,再者人有了情绪压力,如果一味地去压制它而不让它发泄出来极有可能导致人的崩溃。比如说 一个人a一直与她b厌恶的人工作在一起,而a又不能没有这份工作,只能忍受b的种种习惯,之后a会对b产生敌对心理,这时a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在香港警匪片中,就会有不少人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长时间的情绪压抑下造成人格畸形做出了违法犯罪之事。所以一个人有情绪时,不要过分地去压抑它而是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绳结而不是再打个绳结去掩盖第一个绳结。因此了解自己就是为自己创造快乐。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有着心理的变化与思考。比如早上刚睁开眼就有着“起床或不起床”的心理斗争、同学的玩笑话让你生气了使你有一个生气的心理过程、老师上课提问点名时,你会有“会不会叫道我、叫道我怎么办”的心理过程等等。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心理学的研究。而这本书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容易理解。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小教103 金嫣然 王佳辉 张丽篇五:心理读书报告

《登天的感觉》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岳晓东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此外,他撰写的《少年我心》、《哈佛热线》和《批评的艺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登天的感觉》是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在每个个案的后面,作者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作者在书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在写作中,作者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作者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本书还作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前言

登天的感觉

林登街5号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我想从哈佛转学 我不要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问你是否还爱我骗分被罚的思索

万般内疚为了谁

我是同性恋吗?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 读后感: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人间的互敬互爱,那么,人情就是人世间的互敬互爱。心理咨询正是这种互敬互爱之表达与交流的艺术。”

一般而言,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都是比较专业的,“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最好与爱情有关。”在前言中阿静的这些要求,似乎与心理咨询这个专业的领域相持。无法想象作者将以怎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心理咨询的奥秘。没有空洞、抽象的术语,这本书对于非心理学专业人士而言,甚至是作者所谓的“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的确体现了浅显易懂、引人入胜、“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的特征。从这本书的基本叙述框架可以看出作者尽量从读者角度出发,精心选例,各式各样的来询者,异彩纷呈的咨询方法,每个案例都描写细腻,重点突出,着重描述了来询者和作者的内心体验变化过程。其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表达与交流,让人感受了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让你不得不感慨心理咨询的神奇与伟大。因而该书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而该书也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那些精心的注解和背景知识也使读者在欣赏一个一个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咨询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开始看这本书时,我难以将心理咨询与登天的感觉联系起来,认为心理咨询根本与登天无关。但当我十个案例一口气读下来,我也终于慢慢明白为什么此书的名字为“登天的感觉”。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作者亲身感受着这些来访者在自己的面前由痛哭流涕变得开怀畅笑,由愁眉不展变得心情舒畅,不也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而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中时体验到一种像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觉。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哈佛学子原来和我们一样,也有着形形色色的烦恼、忧愁与困惑。有些是我们共有的,有些我们还没有体验过。但每一个生动的案例,都是一面镜子,倘能仔细反省,便会发现自己身上同样的困惑苦恼,同样的非理性情绪,同样的未完成情结,同样的刻意压抑,同样的假象迷惑,同样的不切实际的信念??这些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也会发现,原来,我就是“丽莎”,我就是“莫妮卡”,我就是“查理”,我就是“佳莎”,我就是“卫红”,我就是“慕贤”??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心理咨询读物,每读一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它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告诉你新的人生之道。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学调适》,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心里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完成集合人格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快乐的事业去经营,明白了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去从事工作。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放松心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最开心的活动“玩”。

一名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要把工作定性为工作,不要把任务定性为任务,要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任务,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来经营。把工作当成游戏。卖鱼人把枯燥的工作当作游戏,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就是因为他乐在其中吗?童年时谁不喜欢玩游戏?长大后谁不喜欢旅游?我们在玩中完全放松,放弃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数人把工作只当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这个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有几个呢?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教师又苦又累,比鸡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师们改变心智模式,把工作当成游戏,把学生看成最美丽的风景,我想,笑容会时常挂在你们脸上。

二、学会用快乐传递快乐,让别人快乐。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可耻的,也是短暂的,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快乐,例如商纣;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长久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快乐,例如居里夫人、爱迪生。卖鱼人真诚关心顾客,顾客甜美的笑容和纯真的友谊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你想过得快乐吗?很简单,让你的学生快乐你就会快乐,反之,让你的学生烦恼,你也会烦恼。在课堂上,如果你想方设法让学生脸上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你会不快乐吗?

三、投入自己的全部热忱做教师。

在一次同学聚会,听到同学牢骚:“我要是能选择,就不当老师。”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工作压力大,还要经常学习,具体的事太琐碎,没有意义……”说了很多,还比较慷慨激昂。一个同学说:“每次走进教室就烦,出教室就轻松了。”我忽然觉得很可悲:我们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如果进课堂就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职业?单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这样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斩乱麻,辞职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心智模式改变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师的乐趣。于丹老师、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投入,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地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说: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乐啊!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是用心理经营的事业,只要心态改变了,摆正了,内心充满愉悦的幸福感,还能再说做教师累吗?是啊!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用积极的心理调适,在愉悦的心态下做好教师的工作,定会享受阳光的温暖,教师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2

假期我再一次的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3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今年寒暑假,在王老师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读了《数学教育心理学》这一本书。本书在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理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和教学,讨论了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等,最后将理论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本书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章建跃教授提出的——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问题。

他们用当前心理学研究比较流行的检验性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检验、调节和评价等五个因素。由于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已有结论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过程逐渐深入的结果使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断提高。因此,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过程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并进而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故我们建构的`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中,就特别强调了反思的作用,对过程的反思、对结构的反思、对方法的反思、对学习过程的优化等。

纵观曾经教过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数学认知水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导致很多学生越学越累,学到最后完全迷失方向。而要避免迷失,就应该从小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尽管这在开始时会比较费时),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这才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措施,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措施。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检验与反思习惯教育,提高他们的检验技能。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肯定试错、允许试错、创造条件试错。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性质,猜想、实验、合情推理等,在学习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条理性、逻辑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要允许错误的存在,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分析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概括解题思想,使思维条理清晰。

2、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思维策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事实上,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采取某种具体方法。如果不对这种具体方法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局限性就比较大,适用范围不大,不易产生迁移。所以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体验,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让他们寻找自己解决过程中在思想方法、思维策略方面的差距,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2

近段时间,拜读了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获颇多。

在书中,陶老师为我们介绍脑科学的知识,讲如何慧眼识人,如何积极投入,如何播种幸福,如何快乐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学生成长。

我们常说,尊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师,才能乐其课。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可能会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中。

小薇,一个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认的捣蛋大王,只要班里有违法乱纪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时听到最多的告状声音就是“老师,小薇打我。”“老师,小薇把谁谁打哭了。”“老师,小薇把扫帚把弄折了。”“老师,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梁上了。”……

当我一听到这种声音,血压就开始往上飙,一开始就是各种批评,后来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采用怀柔态度,有点成效。

带了孩子们两年多,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对他们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特别是小薇。他看起来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别人得到什么奖励,他还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内心是最想得到奖励的那一个,因为他偶尔得一次奖励,会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扬余温还没下去,下一刻他能马上犯个错误。

我看过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调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小薇也是这样。这不,晚自习放学了,我去班里带孩子们回宿舍就寝,结果看到的却是小薇和数学老师僵持的局面。不用说,小薇又犯错了!数学老师向我诉苦,这个孩子又不好好听课,还搅得别的同学上不成课。劝走数学老师,我把小薇单独叫到教室外,问他原因,一开始,他态度还特别硬,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后来看到我真的生气了,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数学老师一节课都没看他,昨天一天都没理他。看着他哭的那叫一个委屈,我无良的笑了,这个理由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告诉他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可以用问问题的方法,不能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归笑,这件事也让我沉思了好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是特别想要老师关注的,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得当。如果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学生才能乐其课,爱其师。

因此,当我们遇到越来越难教的学生的时候,需要反思,有没有以新的眼光和视野来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开启新思维新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才能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陶新华老师的这本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做教师的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改变自己的教育与理念和方法,获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们终身的追求。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3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

假期我再一次的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5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6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7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我们大学要学的一个科目,但读大学时,没有经过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所以当时读书时学得没有不好,现在,随着自己教学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太薄弱,徐老师给我们看的书中,恰好有这本书,所以,现在,我又拿起这本书,细细阅读,虽然,还是感觉不是很能看懂,觉得很高深,但结合教学实际,还是有一些体会。

该书有一段话对数学老师出题(例题、习题、考题等)较有指导性,因为它介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哪几种深度,于是启发了我们可以出哪几种难度的数学题:

“如何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标准大致有:

(1)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3)能否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即保持关键特征不变,改变非关键特征,从而使原来的关系体现在新情境中,这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含义有概括的把握;

(4)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整合是与知识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建构主义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而灵活地应用知识,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初衷,这同样要依赖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这是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建构主义的许多主张都与此相关。‘为理解而学习、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条。当然,深层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第71页)

下面试着把这五个难度概括地予以表述,并略作些解释或补充:

(1)转述:即用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教科书对知识点的严谨表述,目的是防止非理解性的死记硬背。比如“什么是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那就是:一个数去乘一个加式时,可以先一个个乘,再把每个结果加起来”。此时不必过分追求逻辑严谨性,能基本说对就可以了。

(2)揭示:把具体问题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揭示出来。给出算式45-78+55=100-78=22,问:“这里运用了什么算律?”[45-78+55=45+(-78+55)=45+(55-78)=45+55-78=(45+55)-78=22,用了两次加法结合率、一次加法交换律]。又如可问:“你觉得最近全校各班之间的足球赛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3)变式:该书指出“变式可以区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

“概念性变式”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熟悉的,即符合概念定义但外表与标准式不同,如底边没在水平方向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即常说的“反例”,即外表相似但不符合概念定义,如有某两条边形成凹口的“多边形”(几何学里的多边形只指凸多边形)。

“过程性变式”该书没给出严格定义,我理解它是指“得出某概念或某原理的`多种数学过程”。综合该书第118-119页和第166-167页内容,过程性变式无非是“化一为多”和“化多为一”两种:

化一为多:得出或表达概念、原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如导出方程概念时,表示未知量的可分别是黑框、空框、任意拼音字母、最后是x,它们等价;又如从一般四边形变到正方形可以有多条途径,先变成菱形或先变成矩形等。

化多为一:把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化归为一。如学了简易方程之后,争取把过去那些用算术方法做的题目化为用方程方法来做。又如弄懂只要会做分数题,百分数、比和比例之类的题就不难。

运用过程性变式的意义在两方面: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多种过程获得概念或原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多样化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记忆深、好应用。

(4)综合:让一道题里综合多个数学知识点。

(5)实践:设置符合实际生活情境的问题。

读书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充实了自己,即使培训结束,我都要坚持读书。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8

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自信的场面,尤其是做一些自己不那么擅长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自卑,更不愿意突破自己,时时想要战胜自己的自卑感,却不得其法。

在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很多关于自信与自卑的影响,它们相互作用,为了取得优越感,孩子从小就试图战胜自卑感,可是如果取得成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出的优越感不那么令人满意,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意义,也会为自己今后的懒惰提供借口。但是现实社会中,包括成人在内,很多事情不会因为努力就能取得想要的成功,那么,就要引导孩子战胜自卑的好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练习的结果也可能不尽人意,就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自卑。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尽人事听天命来安慰自己接受努力过后的不成功。

因为自卑,儿童不愿意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是生活又是千变万化的`,怎么可能让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自我搭建的安全堡垒之中呢?怎么来引导他们做那些自己不太愿意做,也不会一下子取得优越感或者正向反馈的事情呢?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沟通方式,当孩子不愿意做的时候,不要强迫。而是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相对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引子,慢慢过度。比如,日常教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她会反感,立即停止,让她先听一下偶有几个单词的中文故事,她会好奇那几个词的意思,也会偶尔自己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英文歌,这样就是过度。那么当孩子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做的相对较好的时候,怎么反馈和鼓励也需要一些技巧,不能单调的说,“你真棒”,而是要提出表扬做这件事的热情、勇气及过程中的具体事迹。

反观,在成人的世界中,自卑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了自我掩饰的办法。拖延,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害怕做事中遇到困难,所以一日拖一日。不能勇于承担一些有挑战的工作,也是缺乏自信,自我感觉很差,总是在自己的舒适区打转。渴望提高收入,却没有提升自己能力,先怪老板太小气;渴望自己进步,却什么事情也没做,除了刷微信、微博就是刷剧,还怪领导不给自己机会;渴望做一个好妈妈,回家之后只会葛优躺,还骂孩子为什么不学习,就知道看电视。其实,有自卑感很正常,这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有紧迫感,才有动力去思考怎么做好许多之前不能做或者没有做好的事情。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因为我们不够完美,那么就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要平心静气的面对孩子的缺点,尽量不要让这些缺点发展成为危害性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自然会效仿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则要动用心思来教孩子,不能只知道责骂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9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0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的都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

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却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后感觉像是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凭直觉判断,我们都认为我们自己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藏着许多盲点。比如学生犯错违反了学校纪律,我们的做法就是批评,我们也认为这样做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行为主义的“联结”和“强化”的观念。有些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教师给予不痛不痒的.惩罚刚好满足了学生的意图,那么倒强化了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还比如,对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学生自己认错,学生不认错好像事情还没有完,学生态度变好了,自觉认错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实这里就藏着一个盲点,学生长此下去就会认为犯了错只有认错就可以,有些学生明明没有认识到错,为了逃避教师的批评,就会做表面上的认错。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诱发了学生撒谎。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学知识。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旁观者效应”、“虚假的一致”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自己的,通过读这本书,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1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2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3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4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转换。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们平时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容易转换。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容易接受积极的影响,又容易接受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5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种幸福———教师的存在价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乐生活——教师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2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种幸福———教师的存在价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乐生活——教师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3

我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我认识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书中的观点。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4

假期我再一次的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阅读,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5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6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7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我们大学要学的一个科目,但读大学时,没有经过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所以当时读书时学得没有不好,现在,随着自己教学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太薄弱,徐老师给我们看的书中,恰好有这本书,所以,现在,我又拿起这本书,细细阅读,虽然,还是感觉不是很能看懂,觉得很高深,但结合教学实际,还是有一些体会。

该书有一段话对数学老师出题(例题、习题、考题等)较有指导性,因为它介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哪几种深度,于是启发了我们可以出哪几种难度的数学题:

“如何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标准大致有:

(1)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3)能否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即保持关键特征不变,改变非关键特征,从而使原来的关系体现在新情境中,这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含义有概括的把握;

(4)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整合是与知识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建构主义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而灵活地应用知识,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初衷,这同样要依赖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这是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建构主义的许多主张都与此相关。‘为理解而学习、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条。当然,深层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第71页)

下面试着把这五个难度概括地予以表述,并略作些解释或补充:

(1)转述:即用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教科书对知识点的.严谨表述,目的是防止非理解性的死记硬背。比如“什么是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那就是:一个数去乘一个加式时,可以先一个个乘,再把每个结果加起来”。此时不必过分追求逻辑严谨性,能基本说对就可以了。

(2)揭示:把具体问题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揭示出来。给出算式45-78+55=100-78=22,问:“这里运用了什么算律?”[45-78+55=45+(-78+55)=45+(55-78)=45+55-78=(45+55)-78=22,用了两次加法结合率、一次加法交换律]。又如可问:“你觉得最近全校各班之间的足球赛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3)变式:该书指出“变式可以区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

“概念性变式”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熟悉的,即符合概念定义但外表与标准式不同,如底边没在水平方向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即常说的“反例”,即外表相似但不符合概念定义,如有某两条边形成凹口的“多边形”(几何学里的多边形只指凸多边形)。

“过程性变式”该书没给出严格定义,我理解它是指“得出某概念或某原理的多种数学过程”。综合该书第118—119页和第166—167页内容,过程性变式无非是“化一为多”和“化多为一”两种:

化一为多:得出或表达概念、原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如导出方程概念时,表示未知量的可分别是黑框、空框、任意拼音字母、最后是x,它们等价;又如从一般四边形变到正方形可以有多条途径,先变成菱形或先变成矩形等。

化多为一:把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化归为一。如学了简易方程之后,争取把过去那些用算术方法做的题目化为用方程方法来做。又如弄懂只要会做分数题,百分数、比和比例之类的题就不难。

运用过程性变式的意义在两方面: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多种过程获得概念或原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多样化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记忆深、好应用。

(4)综合:让一道题里综合多个数学知识点。

(5)实践:设置符合实际生活情境的问题。

读书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充实了自己,即使培训结束,我都要坚持读书。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8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学调适》,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心里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完成集合人格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快乐的事业去经营,明白了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去从事工作。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放松心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最开心的活动“玩”。

一名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要把工作定性为工作,不要把任务定性为任务,要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任务,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来经营。把工作当成游戏。卖鱼人把枯燥的工作当作游戏,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就是因为他乐在其中吗?童年时谁不喜欢玩游戏?长大后谁不喜欢旅游?我们在玩中完全放松,放弃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数人把工作只当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这个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有几个呢?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教师又苦又累,比鸡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师们改变心智模式,把工作当成游戏,把学生看成最美丽的风景,我想,笑容会时常挂在你们脸上。

二、学会用快乐传递快乐,让别人快乐。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可耻的,也是短暂的,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快乐,例如商纣;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长久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快乐,例如居里夫人、爱迪生。卖鱼人真诚关心顾客,顾客甜美的笑容和纯真的友谊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你想过得快乐吗?很简单,让你的学生快乐你就会快乐,反之,让你的学生烦恼,你也会烦恼。在课堂上,如果你想方设法让学生脸上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你会不快乐吗?

三、投入自己的全部热忱做教师。

在一次同学聚会,听到同学牢骚:“我要是能选择,就不当老师。”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工作压力大,还要经常学习,具体的事太琐碎,没有意义……”说了很多,还比较慷慨激昂。一个同学说:“每次走进教室就烦,出教室就轻松了。”我忽然觉得很可悲:我们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如果进课堂就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职业?单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这样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斩乱麻,辞职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心智模式改变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师的乐趣。于丹老师、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投入,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地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说: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乐啊!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是用心理经营的事业,只要心态改变了,摆正了,内心充满愉悦的幸福感,还能再说做教师累吗?是啊!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用积极的心理调适,在愉悦的心态下做好教师的工作,定会享受阳光的温暖,教师的幸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9

通过学习《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晓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辅导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塑造完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自本身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教师做好本身的心理调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本身难免构成一些压力。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好本身的心理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者要对本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教师要从各方面寻觅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从而寻觅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可间接地迁移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想。

做学生心理咨询师:教师平时不但要处理好教学上的问题,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拿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心理问题说出来,同时说话要算数,要讲信誉,不能把学生的私事说出来。学生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给学生重视他的感觉。

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当我们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懊丧,学生会很失望。我们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类失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提高对心理辅导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缘由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教育

部门制定了心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方针政策,要请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0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陶新华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心理颇有感慨。文中倡导把积极的心理学运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或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进行充分得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鸣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语出《礼记学记》,其原文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增长优点而改正缺点的。根据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缺点。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的职责所在。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针对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性提出来的。

教师如何“长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的。 有人说,孩子的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于是,很多的家长、教师都习惯于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而时时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天处于被批评、被指责的生活状态之中。 我们不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改作业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学生的错误找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改正;改作文的.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学生指出不足之处,然后教学生如何修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早已习惯于先开导学生认识错误,然后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改过来了就还是一个好学生。所有这些,都是在“救失”。那“长善”呢?在学生没有出错时,我们记得表扬学生了吗?学生的作文虽然稚嫩,但总会有写得好的地方,我们帮学生指出作文的优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了吗?学生没有犯错误时,我们就没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吗?看来,在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是让“长善”缺席了。

在“长善”缺席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讨好了。 “长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放在首位。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发现学生原有的长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学生的作文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没有什么优点,而他写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字。教师应该真诚地告诉他:“你写的字真漂亮,老师喜欢你写的字。”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很精彩,只是字写得不好,那就要重点表扬他写的内容,教师应该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里,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好”字敷衍了事。教师如果能够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长善”的工作,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感动、更多的自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长”学生的优势,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缺点当然也要说,帮学生指出错误所在,才能达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却不宜以“救失”为主,更不能习惯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长善”。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懂得正面激励,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多么重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指出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的优点,这就是“长善”。“长善”本身就蕴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长善”为主,这样就更容易将教育的言语说到孩子的心窝里去,让孩子的“善”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1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转换。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们平时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容易转换。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容易接受积极的影响,又容易接受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2

在读了《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以宽容收获孩子的笑容”和“笑一笑,乐一乐”这两节最能引起我的共鸣。

在“以宽容收获孩子的笑容”这一节有这样一个一个事例:一个一向从严治班的班主任,批评吵闹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抗。他就让学生匿名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好几个学生都建议老师给学生改过的机会,不要发脾气。老师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严而有度。这个事例简直是在说我一样,我对学生常常大声批评,学生也写日记希望我不要生气,对身体不好。虽然我感动于学生的懂事,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是过分苛求学生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犯错误很正常,上帝还原谅呢,为什么我们就要生气,严厉批评呢?书中的话仿佛就是对我说的:苏霍姆林斯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同时书中谆谆教导,作为教室不能忽视宽容这种教育策略。昨天下午崔xx考试还是不写卷子,我想发怒时突然想到这本书的教导,于是仔细看了他的试卷,夸奖他说:你写的题比以前多了,有进步。没有想到放学时,他对他妈妈大声说:老师夸我考试写题有进步。我那是夸他,我是咬着牙忍着气说的啊,可是他竟然高兴的报告给家长。这让我领略到了宽容的力量。

“笑一笑,乐一乐”这一节,则强调了幽默的力量。令人愉快的幽默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可能提高学生记忆力百分之十五。面对期末复习和包班的现状,每天沉重的皱着眉头,很难有笑容给学生。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比我们更苛求阳光雨露的心灵怎么能适应今日每天重复的复习时光?我没有智慧和学识待给学生思考性的幽默,但我可以尽量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笑容和快乐啊。上课有张师德投票表,我把各科老师名字写黑板上让学生抄在表格里。崔某说:“我把你的名字写成和数学老师合在一起的了,你叫黄小肖。”班上大笑,我很想严厉的吵他破坏课堂纪律,但想想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不是希望更多的给学生轻松宽容的氛围么?于是我也笑,说:“那我也可以叫崔龙龙了。”班上学生更是开心的大笑。下课一个女生问:老师你和浩然谁眼睛大啊?这么没有知识含量的`问题我以前一定会瞪她一眼转身而去,但我看过《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之后不这样做了,我觉得应该让后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一样的,可以做很多他们那个年龄喜欢的事情。于是我走到悍然面前,摘下眼镜,和他比谁的眼睛大。看着浩然瞪大的眼睛,最后还用手指撑起眼皮,周围学生目不转睛的比较这我们俩的眼睛,我一下笑喷了。沉重的复习阶段还能有这样转瞬即逝的欢笑时光,对学生老说是多么难得啊。而我除了对他们笑一笑,并没有做什么啊。模拟考试下来,我们班100分多了,我似乎觉得这是笑一笑的功劳。

古诺特博士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发觉我是教学成败的学习气氛,身为老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利,使学生过得悲惨或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继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确实惶恐啊,我们手中的权利决定着学生一天的心情甚至整个童年的回忆。就为这个,我不敢停下阅读的脚步。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3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篇14

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下载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最近,有幸拜读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了我......

    整合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一、 本文主要内容: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积极适应,高质量友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行为问题、更低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更高的自尊、 社 会 能 力和社会接......

    《心理学原理》读书报告

    《心理学原理》读书报告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首要心理学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卡特尔1903年的等级排序中,卡特尔的所有排列者都把詹姆士排在第一位。这......

    情绪心理学读书报告

    黄学鹏 应心122班 6202112050 《情绪心理学》读书报告 一、简介 书名: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 作者:K·T·Strongman (王力 主译) 概要: 本书从现象学、行为学、生理学、......

    心理学读书报告(合集五篇)

    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郭新新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分和阶段来讲述,我将他详列如下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身心发展 学习理论 二......

    教育心理学实习报告(最终定稿)

    教育学院实习报告 专 业:应用心理学 姓 名:杨依依 班 级:2班 学 号:2020938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了解当前小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及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观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