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4)与轧轧相间()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1)每天(2)苦于(3)停止(4)间杂
11、D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篇:《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注]①夏楚:打。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B.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解析:B(归:出嫁)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解析:C(①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阅读《鸣机夜课图记》答案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B.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C.即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解析:B(归:出嫁)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①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C(①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
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
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
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
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解析:A(带着儿子寄食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族人称道的原因)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儿一,不肖,妹何可托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好,妹妹靠谁呢?(儿一何可托各1分,句意1分,共3分)(2)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何以行乐图各1分,句意1分,共3分)(3)母亲心里有什么喜爱而尚未如愿的,请寄托在这幅画里也该可以吧。(志致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鸣机夜课图记》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父亲每次审理有关人命的重案,母亲总是拉着我立在他桌子前面说:您不要忘记,您还有这样一个儿子!父亲就频频点头。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在鄱阳县定居下来。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发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我请他来给我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么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母亲伤感地说:唉!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高兴的啊!我跪下说:尽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恳,不就可以了吗?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么乐趣啊!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发、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第四篇:夜鸣沙旅游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下一个要去的旅游目的地是夜鸣沙旅游区。夜鸣沙旅游区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位于堪称大漠奇迹的穿沙公路89公里处杭锦旗巴音乌苏镇境内。它与世珍园、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恩格贝、七星湖等旅游景区遥相呼应,同在一条旅游线上。夜鸣沙旅游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为国家2A级景区,是一个融大漠神光、沙漠草原、沙漠动物、沙漠植物、穿沙公路、蒙古风情于一体的充满神奇色彩的沙漠综合旅游区。夜鸣沙,顾名思义,因人们在寂静的夜晚踏沙或滑沙,会发出阵阵轰鸣声而得名。除了会发出奇特的响声外,夜鸣沙的神光更为神奇。在漆黑的深夜,有时会出现神奇的亮光,一道或几道拔地而起,似闪电而非闪电,似荧光而非荧光的白色亮光闪现在夜空和大漠间,格外神奇。于是,这里便有了“贵人到,神光现”的传说。据说,看到神光的人,神灵会保佑他官运亨通,飞黄腾达,生意兴隆,平安吉祥。亲爱的朋友,在浩瀚的大漠中,骑驼探险、空中滑翔、驾车游沙、滑索顺溜,或体验月照沙浴、踏板滑沙等娱乐项目之妙趣,同样会带给您惊奇与欣喜!
第五篇:《阁夜》答案
《阁夜》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1)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明确:(1)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穷交加、漂泊天涯的诗人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动摇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写得异常凄凉悲怆。那么,诗人此时想到的是什么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诗人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许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当诗人听到今夜悲壮的鼓角声时,曾经无数次听到过的百姓的哭喊声和渔樵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响起,鼓角声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重现了。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了。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这两句是诗人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作自我慰藉之语。为什么说从诗人的自我宽慰之中,不见忧愤真正解脱,反见诗人忧思无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1)旅居夔州的诗人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抔掩埋于一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的你争我战,今日的各路人物,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自己曾经交好的友人李白、高适等也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寂寞苦闷!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去吧。但从诗人的自我慰藉中,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2)“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拓展提升】
1.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杜甫《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2.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李凭箜篌引》 【预习自测】
2、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内容。
李凭弹奏的箜篌曲技艺精湛,曲调之美,感染力强
3、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对诗人摹写的箜篌乐曲的感受。
优美动听,沁人心脾,幽怨,悲壮,清脆
【合作探究】
1、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乐的效果?
明确:“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用了典故,想象,夸张,侧面描写等手法。通过写空旷山野上空的浮云听到乐曲驻足不前及湘娥、素女触乐生情潸然泪下,写出箜篌曲的感人、优美、动听和弹奏者技艺的高超
2、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通过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想象等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以不可闻之声拟可闻之声,以可见之形写无形之声。写出了箜篌曲的声音像昆山玉碎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像凤凰的鸣叫那样清脆、幽怨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明确:“老”“瘦”形象的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拓展】
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