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学森精神
学习钱学森精神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向钱学森先生学习,要学习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钱先生在每做一个课题,从查阅调研大量文献资料、理论模型的提炼和建立,直到与实验结果的对照,其中的每一步骤,甚至一笔一划、一点一滴,他无不工整认真、一丝不苟。他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推导,而是一定要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相对比,使理论得到验证。一旦发现有误,便进行修正,甚至推倒重来,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学习中,我们常常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不知所措;为那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而心烦意乱,为了那令人头痛的作文题而抱怨不已。让我们把对钱老的感动化为实际的行动吧!学习钱学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攀登、刻苦攻关的精神。“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
向钱先生学习,学习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主题班会,我们了解到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他历尽艰辛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实现了报国之志。
而通过而后钱先生在美国的经历更能看出他的赤子之心:“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他们感到很奇怪。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钱先生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他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身上永远流着的是龙的血脉,说的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二篇:钱学森精神
钱学森的精神
郑州四中 高一(四)班 孟新朋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是钱学森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与集中体现,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人生追求的理想参照和规范坐标。他就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新中国的火箭研究工作在火箭专家钱学森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在1970年4月2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并多次成功发送东方红1号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1975年的长征2号成功发射,并且在10年间连续12次成功发射。到84年长征3号成功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火箭研究工作,从一片空白,大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在国际商业发射业务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从古老的梦想飞天到2003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5年10月12日上午九时整,神舟六号顺利发射;2008年9月25日晚9点10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将在太空与天宫一号对接;飞船上有两个模拟假人,能够实时检测舱内环境是否适合航天员生存;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成功发射;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的意义深远,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对于整个人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此次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里,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航天将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更大的贡献。航天科技和航天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得以脱离地球逍遥漫步于茫茫宇宙空间,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各个国家现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均具有巨大价值。所有的航天功绩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看着日益强盛的中国,真想高呼一声‚中国!我为你自豪!‛。
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钱老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正是因为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就连病榻上的钱学森还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在北大讲话时还曾说过: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钱老的精神,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钱学森就是到了最后还在为国着想,一生为国鞠躬尽瘁。2009年10月31号钱老永远离开了,在缅怀他的同时,他提出的这个‚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攻克。
当前,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学习和践行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大力弘扬钱学森精神,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科技工作者崇高的道德规范;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钱学森人生历程不同凡响,科学成就举世瞩目,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精神风范卓尔不群呀!钱学森是国之魂宝,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虽然钱老的躯体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灵魂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钱学森的爱国、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流传。
2016年11月29号
第三篇: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缅怀和追思科学大师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学习钱老的精神品质,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斯人已远,风范长存。继承和弘扬钱学森同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尤其要学习和弘扬钱学森的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精神。
爱国是钱学森终身不渝的情怀,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青年时代的钱学森就心忧国难,心系民族,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钱学森选择了交大,攻读铁道机械专业,准备日后实践“交通救国”的抱负。“一·二八”事变中,钱学森意识到航空在现代国防中的重要意义,就利用富余时间研读航空科学。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飞机设计专业留学生,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55年,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裕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他带领老一代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时间内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丰碑。他曾说,这辈子有过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加入共产党和被中组部命名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就是其中的两次。学习钱学森精神,就是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追求,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奉献精神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是钱学森精神的深沉内涵。他不仅以自己严谨的科学精神为人类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他作为“人民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回国之初,为了国家战略安全,他毅然舍弃自己专长的理论科学领域,投入国防建设所急需的导弹、火箭与卫星等工程性项目的研发。他带领广大航天技术人员以超凡的毅力、卓绝的才智,在短短几十年内使我国成为屈指可数的拥有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前列。为了国防科技事业后继有人,让年轻一代尽早担当重任,钱学森甘居幕后。面对“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一级英雄模范”、“两弹一星功勋”等崇高殊荣,他再三表示,“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钱学森无私奉献、谦虚谨慎的高贵品质,埋头苦干、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特征。钱学森一生坚持真理、科学求实,不尚空谈、不务虚名,作风民主、服膺真谛,处处展现着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严谨与周密。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画得如同直线一般,有的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之后8位。在领导“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严格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在航天界传为佳话。他一再强调: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年龄长幼,不是判断学术是非和水平高低的标准。他还率先垂范,积极鼓励后学挑战权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术环境。毕生求真务实,成就了钱学森显赫的科学功绩,也铸就了钱学森感动众生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精神,就是要在现实的各种挑战和诱惑
面前,坚守真理、不为名利所动;不惧权威,永怀质疑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丝不苟,严谨求真,务实求是,永葆仁人智者的本色。
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精髓。钱学森始终以一种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
神,站在世界科技学术前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谋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时代高度和创新品质。钱学森强调的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不人云亦云;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学术前沿问题,不断探索求新。从早年的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开步,到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再到航天工程,直到晚年的系统科学,他一生涉足数十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堪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他曾坦诚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没有创新应对,死记硬背,既使你考试成绩很好这也不是优秀的学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为我们提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全方位“由大变强”,创新是“由大变强”的根本驱动力。学习和弘扬钱学森的创新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具有宽阔的战略视野和前瞻的战略思维,具有敢为人先的雄心壮志、勇于超越的豪迈气度,不断激发创新的内在动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切实的贡献。
钱学森堪称党员中的楷模。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名积极分子,但我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觉悟,努力学习钱学森精神,学习他爱国、奉献,在对待学术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态度和努力创新的精神,争取早日达到一名党员的标准,请党组织考验我!
第四篇:学习钱学森精神
暑期实践报告——学习钱学森精神
主题走近钱老,走进钱老
前言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走完了98年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和全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虽然他已经离人民而去,但钱学森精神却是他留给世人的一笔无价的财富。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需要将先辈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并不断传承。因此,学习钱学森精神,并把它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暑期,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钱老的精神,并且产生了许多学习心得,对钱老有了更深的崇敬之情。
目的走近钱老,了解他的生平;走进钱老,从他的生平以及辉煌成就中感受他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途径
阅读相关图书以及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相关信息
Ⅰ.钱学森生平简介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23年9月就读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至1955年,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8年,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1950年夏,为顺利返回祖国,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为委员。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此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
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 1
来感动中国人物”。
Ⅱ.钱学森的人生传奇
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学习心得
作为为新中国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
在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信念的奋斗历程中,他充分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他说到了,同样也做到了。钱老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精神,达到了不凡的境界。对于钱老的精神,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他从不看重荣华富贵。
美国的丰厚待遇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诱惑力。其实,以钱老的能力,如果追求金钱地位之类的个人价值,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但是钱老是这么说的:“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又有多少人受到金钱的驱使而迷失本性,犯下过错而终身遗憾,同时危害社会?如果每个人科学家,都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又能为社会减轻多少负担,还有什么腐败现象可谈呢。
其次,钱老的爱国精神让我佩服。
在五年归国路中,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可以冲破任何阻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为了准备回国,他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在回国探亲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后,他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但是他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
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回到祖国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钱老的爱国激情愈加高涨,他将这种激情投入到科研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成就。即使在晚年,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仍旧密切地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态势。他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东北大学的学子,我更有责任将这种爱国精神发扬和传承。钱老是一面旗帜,引导我们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青春奉献给建设祖国的事业,用一生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再次,他以执着于事业,淡泊于名利作为为人准则。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为了“东风一号”近程导弹的发射,他可以一头扎进大西北,在黄沙烈日中风餐露宿。可在功劳等身之时,却一个又一个地要求辞去各种职务、职称,希望媒体对自己的宣传减少再减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始终都贯穿在钱老先生的人生传奇中,这是很多具有渊博学识和本事的人都难以做到的。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多少有一种真正的信仰?再想想我们大学生,我们的当前的任务就是学更多的知识来提升个人素质,掌握更多的本领,学习研究就是我们的事业。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一头扎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彼岸,我们的可支配时间虽然比以前多了,但并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向一些同学那样把一个学期的学习汇总到一个月完成。在学习之余,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或是其他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进行研究,多参加一些诸如学术论文大赛、创新型项目的比赛,不怕失败,挑战和提高自己。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钱老一样的伟人,但即便是做一颗螺丝钉,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正确树立价值观,恰当地对待荣誉,不因荣誉而急躁,当事业和荣誉放在面前时,分清孰轻孰重。
最后,作为科学家,他始终对得起良心。
科学家与科学精神不是一回事。当了科学家,却心浮气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人,现实中比比皆是。而钱老的治学与科研,不仅有“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式的一丝不苟,更有“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式的科技良心。钱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就读时,他的数学老师提倡创新,出5道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但是解决的方法比较平淡那也只给80分。如果答对了4道,但是解决的方法非常有创新,那就给100分,还另外有奖励。在科大,他的学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类似。他说如果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就扣20分。他说,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其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难能可贵。我们在学习中却
有很多人不求甚解,只求明白个大概,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深究,模棱两可,因而基础不扎实,技术不过硬,自然不能做出大的成绩。等到不如社会,如果以这种状态工作,就对不起所在的岗位,还谈什么回报社会呢。比如在医学界,凭良心做事的医生并不多了,这是很危险的。医生不负责,哪怕只是一时的疏忽,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钱老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的,是自己的良心。
用大师的人生准则比照我们的行为,用大师的价值观丈量我们的心灵。这是向大师学习最实际的起点。走近钱老,我看见了他光辉成绩背后奋斗的身影,看到他坚毅的面庞;走进钱老,我感受到他轻视钱财,热爱祖国,执着于事业而淡泊名利,用良心对待科学的伟大精神。学习钱学森精神,我更加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实现我的人生梦想,应该怎样写好我人生的每一章。
第五篇:弘扬钱学森精神
弘扬钱学森精神,培育爱国情操
人生是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支撑的,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能够无怨无悔地生活,尽心尽力地奋斗,心甘情愿地付出。正确的价值观铸就人生道德的防火墙,可以让人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抵挡艰难困苦的打击。当今,各种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东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导致部分人价值观迷失,在此形势下,中央适时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作为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形式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选择伟人作为榜样,让中学生欣赏他们精彩的人生演出,感受他们璀璨的精神光芒,体味他们为成功所辛勤的付出,羡慕他们创造的丰功伟绩,领略他们的博大精深,用典型而生动、鲜活而具体的事例去展示伟人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在用心品读中,如坐春风,在熏陶渐染中,净化心灵,形成正确而坚定的人生价值观。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卓越功勋彪炳史册,崇高品德和精神光照后人。虽然斯人已逝,但风范长存,精神永垂。继承和弘扬钱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弘扬钱学森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培养赤诚忠贞的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瑰丽的珍宝,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没有爱国精神,国家将缺乏凝聚力,成为一盘散沙。钱学森先生告诉我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就意味着要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奉献给国家。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在美国学习、工作的钱学森先生,心系国家,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工作和生活条件,决心早日归家,报效祖国。虽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甚至被投进监狱,失去自由,但他痴心不改,归心似箭。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归国后,他带领老一代航天人,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在较短时间内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丰碑,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晚年时,他密切关注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凸显出这位伟人的胸怀和眼界,以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在钱先生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他曾经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曾经坦率地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他曾经真诚地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他曾经忧虑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爱国是钱学森先生终身不渝的情怀,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深深融入国家、民族的复兴之中,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老先生以一生的成就和风骨树立了爱国的光辉典范,影响后人,烛照历史。在中学生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选择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伟人作为榜样,让学生志存高远,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增强他们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中学生成长于国家繁荣富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他们视野开阔,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注重实现自身价值,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部分学生国家观念模糊,爱国情感淡漠,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空洞,方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弘扬钱学森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务之急。中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学生聆听钱先生的故事,阅读有关他的书籍,观看他的生平图展,在谈心得、讲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激动的泪水凝固成爱国的磐石,将个人理想与
国家前途命运融为一体,将学习热情转化为爱国的动力;在走近钱学森先生的过程中,受到感召和引导,获得激励和鞭策。
五年漫漫的归国之路,十年艰辛的铸剑历程,发人深省的惊世之问,无不彰显着钱学森先生的爱国情怀,钱先生是炎黄子孙的传奇人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要大力弘扬钱学森先生的爱国精神,教育学生见贤思齐,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行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